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2)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3)柴门何萧条, 。 (曹植梁甫行)(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6)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创设了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的句子是 ,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浩瀚(hn) 翘(qio)首 为富不仁 (rn) 深恶(w)痛疾 B.不辍(chu) 教诲(hu) 油光可鉴(jin) 屏(bng)息敛声C.悄(qio)然 溃(ku)退 抑扬顿挫(cu) 杳(yo)无消息D.咆啸(xio) 胆怯(qi) 眼花缭乱(lio) 锐不可当(dng) 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温婉,是江南的容貌,而那一抹绿色的生机与活力,却是江南的A( )。永远向上,是花的心声,想想那些花儿,它们也许每日都在担忧自己的凋零,害怕自己柔情不再。而绿叶,每天都朝着阳光的方向,为每一朵花奉献着。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江南之魂。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是江南的一抹绿。即使没有桃花的妖艳,没有莲花的清雅, ,我依然是江南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绿意。我是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无需纠结于我是像一个真正的江南女子。此时此刻,我不再B( ),我的眼中是江南人的坚毅,是永远向阳的“绿意”。因为我坚信阳光与微笑永远属于我江南的一抹绿。(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风采 神韵 懦弱 孱弱 A. B. (2)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2分)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C.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自号华阳隐居的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D. 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 “则素湍绿潭”,“缓缓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仆:自己的简称。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岫:山洞。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偏:特别。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办:具备。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互相轩邈 (2)鸢飞戾天者 (3)还觅薜萝 (4)遂葺宇其上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B则素湍绿潭 既素重幽居C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斯是陋室 于斯已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与【乙】文“争”“限”“含”“蓄”都运用了 修辞手法摹写山水之态;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2分)(二)古诗词鉴赏。(3分)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楚地。B.“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D“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作者的友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9分)【甲】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 “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乙】A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A,”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A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11.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 ,“我”是本文的作者美国作家 ,A是 。(3分)12.【甲】【乙】两文各表现出少先队员怎样的形象特点?(3分) 13.联系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全文,请你简要分析“红小鬼”喜欢红军的原因(至少3条)。(3分) (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4-15题。(12分)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14.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3分)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 15. 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6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第16-18题。(13分)做父亲丰子恺(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指向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13)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16理解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6分)(1)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这句话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作者在第(14)段描写春景有什么用意?(3分) 18.文章主要写孩子们想要小鸡,却没有买成小鸡,为什么作者以“做父亲”为题?(4分) 四、作文(65分,含书写5分)19.请以“一点阳光也灿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1)山山唯落晖 (2)长河落日圆 (3)狐兔翔我宇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岂不罹凝寒(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3分)C(A.翘首qio B.教诲hu D.咆哮)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1)(2分,每词1分)A神韵 B懦弱(2)(2分)我是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无需纠结于我是否像一个真正的江南女子。(3)(2分)例:杏花的粉嫩4.(3分)D(急流为“湍”)二、古诗文阅读(19分)5.(3分)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6.(4分,每词1分)(1)争着向高处伸展(2)至、到达(3)回来,回家(4)于是7.(3分)B(白色的;向来 A.消失 C.飞奔的马 D.这)8.(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可给分)(1)略。(2)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9.(2分,每空1分)拟人 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崇尚淡泊宁静生活、归隐自然后惬意自得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0.(3分)D(“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9分)11.(3分)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彭德怀12.(3分)【甲】文表现出高度的个人自尊心和宽容大度; 【乙】文表现出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精神。13.(3分)家里原先很穷,红军来后,家里分到了土地,不用再缴税缴租了;生平第一次受到了人的待遇;拥有自己的活动自由,有自己的组织保护他们;受到了初步的教育,对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口号有了一种信仰。(至少答出3条,每条1分)(二)(12分)14.(6分,每句3分)(1)“常见”表明“经常见到”母亲“整日劳碌着”;“汗流满面”表明母亲烧饭非常辛苦;“悄悄”表明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我的懂事。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15.(6分)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我整日跟着母亲劳动,母亲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生活艰苦但母亲做饭依然有滋味,母亲教会我跟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亲手纺线,自己做衣服,她教会我自力更生;一套衣服兄弟几人轮流穿,我学会了勤俭节约。(以上5点,写出1点给1分,答满得6分)(三)(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