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_第1页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_第2页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_第3页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_第4页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感知花生课堂实录 (教师拿出一粒花生,并与学生分享教师对这颗花生的感知) 师:同学们,大家手里拿的什么? 生(齐答):花生。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全方位感知事物方法,我们一起喊口号。一二三 生(异口同声): “ 眼耳口鼻手,作文好朋友,五个一起上,写作不用愁。 ” 师:很好。多感官感知就是运用我们的眼耳口鼻手来感知事物。今天我们要感知的物是一粒花生。现在开始从第一排同学往后传花生,看哪一组传得快。预备,开始。 师:很好,大家都传得比较快,今天传得最快的 是第三组同学,给自己鼓掌加油一下,别组同学也可以鼓掌。对了,为别人鼓掌也是自己风度的一种表现,(热烈鼓掌),看来大家都很有风度。 师:请大家拿到花生后用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手中花生进行感知。 生:(自主感知) 师: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把你对这粒花生的感知写在自己的作文纸上面。要求字数在 200 字左右。 进入前测 2 / 11 生:(写作) 三分钟时间到 师:好,大家都慢慢停笔了,现在我们调整一下坐姿。五停笔四挺腰三肩平二足安一目视前方,很好,大家都表现不错。 师:谁想把自己写的给大家读读,让大家来一 起分享分享。好,这位同学来读。 生 1:花生。瞧,暗黄的线条,土黄的肌肤,细细的纹理,饱满的形状,构成了一粒完整的花生。摸着它,半软不硬的,像极了一块温润的碧玉。让人摸起来感到十分舒服。闻一闻,哇,一股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仔细一闻,原来是泥土妈妈的味道。俯耳再听,你仿佛听到花生破土而出毕毕剥剥的声音。花生是大地的结晶,它悄然盈育,在土里成长,长成一粒可口的果实,让人随口一咬,那感觉真是醉人,我多爱眼前这粒看起来质朴实则香甜的花生! 师:太美了,请坐。哪位同学愿意来评评?你认为他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就是这个 片段写得怎么样?谁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生 2:我感觉他这篇文章听起来很亲切,并且用到了拟人的手法。 师:听起来亲切,用到了拟人的手法。好,请坐。还有谁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位男同学。 生 3: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花生,看到了泥土与花生的一些特3 / 11 点。 师:这个片段如果让你来给打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没有限制,你觉得可以打多少分? 生 4:给七十分吧。 师(笑):给七十分,我想问你给这样一个分的理由是什么? 生 4(思考):嗯,理由是他以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来看花生,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树叶,并且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把这种童心写得很独特。 师:评价很有特点,请坐。刚才这位同学评判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说如果是一百分的话他会打到 70 分?他的评分标准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写出了花生的特点,很有特色,是这样的评分标准。现在老师来说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评分标准是什么。你就会给你自己刚刚写的作文打分了。什么叫全方位感知物呢? 生 5:用眼耳口鼻手去感知事物。 师:(在黑板上写 “ 眼耳口鼻手 ” )眼耳口鼻手,这是五种感官,然后凡是通过这五种感官感知到的,有一点算一分。比如说, “ 瞧,暗黄的线条 ” , “ 暗黄 ” ,这是写什么? 生 6:颜色。 师:颜色,我们看到了它的颜色。下面, “ 线条 ” ,这也是看到的。你能不能具体地给我说哪一点是 “ 暗黄的线条 ” ? 生 7(指着花生):上面这一条。 4 / 11 师(走到学生 1 跟前):这上面哪一个部位? 生 8(指着花生的一部位):这一条。 师:这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 9:是花生壳上脉络。 师(在黑板上写 “ 壳脉 ” ):哦,这叫壳脉。好,下面 “ 土黄的肌肤 ” , “ 土黄 ” ,这是指什么? 生 10:颜色。 师:是颜色。那么请问, “ 肌肤 ” 这是指? 生 11:花生外壳。 师(在黑板上写 “ 外壳 ” ):这是指花生表面。 “ 细细的 ” ? “ 细 细的纹理 ” ,我没记错吧? 生 12:对。 师: “ 细细的纹理 ” 。这是花生的网格状的表面。刚才其实他还说到了 “ 暗黄的线条 ” ,这其实是它的花生的什么? 生 6:颜色。 师: “ 线条 ” ? 生 8:壳上的脉络。 师: “ 饱满的形状 ” ,这是它的形状; “ 构成了一片完整的树叶 ” ; “ 用手摸着它,半软不硬 ” ,这是什么? 生 3:手。 师:触觉,是它软硬的程度。下面 “ 像极了一块温润的碧玉 ” ,这个是不是了?这个是不是我们感知到的?这是? 5 / 11 生 5:想象的。 师:他是用了一个比喻的说法把这个感知到的 “ 半软不硬的 ” 给具体写出来了。 这也是感知到的,但他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感知到的 “ 半软不硬的 ” 程度表现了出来,这只能算一个。还是用 “ 温润的碧玉 ” 来说明它的什么? 生 1:手感。 师:下面 “ 让人摸起来十分舒服 ” 。 “ 再闻 ” ,写到了它的什么? “ 一股清香的味道 ” 写到了什么? 生 4:气味。 师:这是它的气味。 “ 扑鼻而来 ” , “ 仔细一闻,原来是泥土妈妈的味道 ” ,这其实还是什么? 生 8(小声):拟人。 师:就是他闻到的味道。 “ 俯耳再听,你仿佛听到花生破土而出毕毕剥剥的声音 ” ,这是调动了什么? 生 13:耳朵。 师:这是写它的声音。那么我想问 的是 “ 仿佛听到花生破土而出毕毕剥剥的声音 ” 是真的听到了吗? 生 14:不是。 师: “ 是仿佛听到了 ” ,这个不能算是感知,这是我们的什么? 生 2:想象。 师:这是我们的联想或想象(板书:联想、想象)。下面 “ 花6 / 11 生是大地的结晶,它悄然盈育,在土里成长,长成一粒可口的果实,让人随口一咬,那感觉真是醉人,我多爱眼前这粒看起来质朴实则香甜的花生! ” 。后边这几个句子,都不是感知到的。我们来查一查,他运用感官感知到了有几点? 生 3:三点。 师:从花生上来说有什么? 生:壳脉、壳表、纹理。 师:然后他感知到了它的颜色、形状、软硬、气味、声音。那这一篇作文可以得几分?(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因为这里边提到了二种颜色 九,可以得九分。这篇作文是九分,现在评分标准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好,那就查一查你的片断练习可以得多少分。 生:(查自己的分) 师:你每查一个点就标上 “ 一 ” ,然后 “ 二、三 ” ,看看你的作文可以得多少分。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改作文,说你的作文三十分、四十分,为什么呢?我们一定要有标准,标准清楚了,你自己就很清楚我可以得多少分。 查好了没有?如果查不清 楚,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帮忙查查。同桌再交换着查查也行。 有没有超过十分的?是不好意思呢,还是真的没有?左边的那位卷发的女同学是不是超过了? 7 / 11 生 16:不是。 师:哦,后边的戴眼镜的男同学。来,你来读一读你的片断练习。 生 17: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平常所了解不到的特点。首先,从大致上看,它是不规则椭圆的,外观为淡黄色,细看周围有一层粗糙的毛边,呈暗黄色,边缘上纹理清晰,且有规律地排列着;花生仁为淡青色微带粉白色,显得不单一,富有变化。再闻一闻,一股清香的香味扑鼻而来,使人好像马上从喧嚣的城市回归到大地 母亲的拥抱。 师:好,那你一点一点来说,不要急着坐。你得了多少分?先说你得了多少分。 生 17:十一分。 师:十一分。好,你来说你的点都有哪些?第一个是什么? 生 17:第一个,不规则椭圆的,是它的形状。 师:不规则椭圆的,这是写花生仁的形状。 生 17:然后是,外观为淡黄色, “ 淡黄色 ” 是写花生的颜色。 师:好,花生的颜色,淡黄色的。 生 17:然后,细看周围有一层粗糙的毛边,呈暗黄色。 师:暗黄色粗糙的毛边。 生 17:边缘上纹理清晰,且有规律地排列着。 师:边缘上纹理清晰有规律地排列着。 8 / 11 生 17:纹理清晰。 师:纹理清晰,这个好像也可以算到它的形状上吧。好,我们大致先这样归类,它的纹理。 生 17:花生仁为淡青色微带粉白色。 师:花生仁为淡青色微带粉白色。 生 17:然后就是它的气味,清香。 师:气味清香。还有没有 ? 生戊:没有了。 师:好,没有了,请坐。她的片断练习可以得十一分,这是目前我们班的最高分。那大家给她鼓掌吧! 生(热烈的掌声) 师:我们再来感知一次的话你能不能突破十一分? 生:能! 师:有信心突破十一分的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有个别的同学可能犹豫了一 下,我看绝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好,请放下。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那个同学说他看到的花生土黄的肌肤,而这位同学却说外观为淡黄色。他们谁说的对? 生(拿出自己手中的叶子来看):土黄的。 生:淡黄的。 师:你们认为谁说的对? 9 / 11 生:都对。 师:都有道理。都有道理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料完全相同的花生。 师:对 “ 一花生一世界 ” 。每一粒花生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刚才这些同学感知到了壳脉、壳表、纹理,每一粒花生本身不同部位又有不同的颜色。我们再来感知一次,看你还能感知到什么。新发现一点就说一点。 生 18:花生的周围还有嫩嫩的小刺。 师:看到了花生的周围还有嫩嫩的小刺。 生 18:形状。 师:花生周围的小刺。你还看到了什么?好,那位同学。 生 19:我看到花生的尖端有点牙黄色。 师:花生的尖端,你说是牙黄的颜色。请坐。这位同学 生 20:我看到花生上面有很多皱纹。 师:花生上面有很多皱纹。请坐。 生 21:我的花生上面有一些小的虫眼。 师(笑):哦,上面有小虫眼。你已经超过原来的十一分了。 生:我的左边的比右边的大一些。 师:哦,左边的比右边的大一些。 生:它的边缘部分有被虫子咬过的痕迹 ,而且你可以看出形状已经不再对称了。 师:好,请坐,还有吗? 10 / 11 师:还有很多很多同学在不断地举手,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远远地超过 11 分。我们集中在看,都已经有了这么多不同点,是不是?气味,硬软,色泽,形状都是不同的。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作文的上限是多少分,我说不知道,你自己能写多少就是多少。这里有个 “ 声音 ” 的问题,花生放在耳朵上真的能听见声音? 生:不能。 师:现实生活中能听见花生的声音吗? 生:可以,是风吹的声音。 师:大家用嘴吹一吹,听听能否听到声音? 生:可以。 师:刚才 我们讲的这些里边还有联想和想象。我们作文要想写的好,就得多观察,勤思考(板书:多观察、勤思考)。你看我们不自觉地都到这一步,说明大家真的是很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