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40题)1.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已出现了曲辕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耕”、 “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 农具和酒器B. 礼器和农具C. 礼器和兵器D. 兵器和农具【答案】C【解析】从“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可以判断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图片“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指的是礼器,“三角援戈”指的是兵器。所以答案选C。4.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 坊墙倒塌以后B. 汴河两岸C. 长安城的落日D. 宋代东京城的辉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内容只是宋代的内容,与唐代无关,所以不是最合适的书名。C项内容只是唐代的内容,不符合宋代,所以排除C项。D项也是只是宋代的内容,故答案选择项。唐代时期市坊是分界的,而到了宋代市坊的界限不复存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5.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西家卖丝籴新谷”说明“丝”和 “新谷”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A 项。B项明显错误;C项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是在春秋时期;D项说法错误,我国古达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形态。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产品商品化6.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 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 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C. 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 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黄遵宪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是说清朝初年,为镇压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7. 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 )A. 外国商品价廉物美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 民族经济发展艰难 D. 外商企业垄断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说明由于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故B项正确;其他选型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商品入侵小农经济解体8.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 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不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故A选项错误;南通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故B选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与南通大生纱厂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C选项正确;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企业,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洋务派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联系和区别,从两者都采用机器生产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近代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材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 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 使中国实现了富强D. 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据材料“开平煤矿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开平煤矿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故C项错误;“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开平煤矿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学生应该联系所学知识,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民用工业,取代洋煤的地位,这说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即主要反映了当时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贸重心转移而非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形态的瓦解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11.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 千呼万唤始出来B. 小荷才露尖尖角C. 忽如一夜春风来D. 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A应是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符合题意;D指的是“一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情况。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1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 46个B. 3个C. 055个D. 25个【答案】D【解析】从19 世纪60、70 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即 1875-1895 年),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前(即 1896-1911 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到一战前(即1912 1913 年),受民国建立鼓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即1914-1918 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据此可以推断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因此A项对应的是19141918这一时段,排除;B项对应的是19121913这一时段,排除;C项对应的是18751895这一时段,排除;D项对应的是1896191这一时段,符合题意。13.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C. 工人运动高涨 D. 实业救国热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为了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倡导抵制外货,爱用国货的现象。AB两项出现的时间与材料内容要求的时间不符合,所以排除这两项;C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14.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A.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时间是从1915年到1919年,大致是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开始于1935年,排除A;B项是在甲午战后,排除;一战期间,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等因素,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比较喜人,故C项正确;D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表格中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5.1953年4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老孙归社(下图),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这里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4月”“老孙归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3年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因此这里的“社”是指农业合作社,故A项正确;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排除;C项是1958年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排除;D项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排除。点睛:首先从图片要素中抓住文字要素“老孙归社”这一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注释中抓住时间这一关键信息。16.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A. 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B. 红卫兵、走资派、伟大的舵手、造反派C. 身份证、包产到户、私营企业、发家致富D. 互联网、安居工程、股票、房地产【答案】A【解析】根据“建国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等,因此A项符合题意;B 项中的“红卫兵”是文革时期出现的,排除;C 项中的包产到户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排除;D项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建国初期”。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 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答案】C【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出现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时间是从1957年开始直到1960年才开始回升,联系所学可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破坏,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自然灾害不是造成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七千人大会于1962年召开,不属于B点到C点的时间段,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示反映的B点到C点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史实,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确定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联系所学可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重大破坏,然后作出正确选择。18.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的铁包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的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 20世纪的20年代末B. 20世纪的40年代末C. 20世纪的50年代末D. 20世纪的70年代末【答案】C【解析】从材料“铁包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的干部来炼钢”中可以分析出材料和“大炼钢铁”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1958年,是20世纪五十年代,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9.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失误的探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之处指的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20.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 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1958年中央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60年开始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1.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A.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 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答案】B【解析】乡镇企业属于农村改革的新思路,能够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目的,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确立土地承包关系均属于不离土,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属于城市改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中的这个“圈”是指A. 天津滨海新区B. 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C. 长江三角洲D.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一九七九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中的这个“圈”是指1980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A项是1994年成立,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排除;C项是1984年被开放的,排除;香港是1997年,澳门是1999年,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一九七九年”“在中国的南海边”。23.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意义最为恰当的是A. 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B. 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C. 隔靴搔痒,无多大意义D. 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AC项只看到了弊端,排除;B项只看到了有利因素,排除。24.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A.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 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A【解析】图1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宏观调控的调整,故CD项排除。25.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内地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西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后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从而形成今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B项正确。26.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A. 美国金融的崛起B. 荷兰商业的繁华C. 殖民霸权的更替D. 英国科技的先进【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美国是18世纪成立,与题意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纽约名称的变化与荷兰商业繁华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对纽约名称变化的阐释,据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之战,荷兰战败,英国夺权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据此可知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殖民霸权的更替,故C项正确;英国科技的先进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题意纽约名称的变化,与英国殖民扩张相联系分析变化的本质。27.“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 )A.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 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是棉纺织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能提高其生产水平的只能选A项。B项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是交通领域的革新,而不是纺织领域的;“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生产技术革新的原因,可排除D项。28.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等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A. 垄断组织的产生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 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D. 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起”“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由于工厂的大批兴建,新型工厂制度产生,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到城市,引起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A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B项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点睛:首先通过“18世纪起”“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判断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29.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 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B. 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C. 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D. 黑奴贸易已经无利可图【答案】B【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国家要求把亚非拉等地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黑奴贸易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黑奴贸易仍然有利可图。点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因此,西方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了兴趣,到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基本停止。3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A. 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 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既强调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又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即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强调了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只强调了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强调了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1.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 18世纪中后期B. 19世纪前期C. 19世纪中后期D. 20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材料中“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强调的是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故C项正确;A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点睛:通过“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分析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3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这首诗赞叹的是A. 汽车的发明B. 化学工业的进步C. 电报电话D. 火车的发明【答案】C【解析】材料当中的描述“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两句可知需要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符合题意的是电报通讯,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排除。3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制度趋向腐朽B. 法西斯国家转移危机C. 世界经济联系非常密切D. 各国经济发达程度相似【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也加大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腐朽与经济危机传染性强无关,故A项排除;B项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相似”。3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认识。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危害: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危机造成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当时人们最深的体验就是:“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35.美国政府于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高峰期的1936年,拥有队员达50万人。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A. 社会救济计划B. “以工代赈”方案C. 产业振兴规划D. “新边疆”设想【答案】B【解析】材料“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工代赈”,不是社会救济和产业规划,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新边疆”的设想,故D项排除。36.学者们普遍认为,xx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D.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结果加剧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A、C两项是克服危机采取的正确措施,排除;B项错在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只有德国、日本等国,排除。37.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A.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学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D项正确。A项错误,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信息,而是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项错误。点睛:理解图片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内涵,紧扣设问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8. 亚太经合组织实行APEC方式的依据是A. 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B. 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C. 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D. 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PEC方式”的特点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愿而不是强制,成员国可根据自己的国情作出不同的努力,这正是考虑到亚太地区既有超级大国,又有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复杂的实际而进行的合作模式的创新。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9.欧盟历史上首位“总统”范龙佩正式走马上任。一起上任的还有欧盟“外长”英国人阿什顿女士。下列对这一事实的表述最恰当的是A. 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结果B. 欧盟已经完成政治一体化任务C. 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D. 欧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用一个声音在国际上说话【答案】C【解析】材料“欧盟历史上首位“总统”“欧盟“外长”主要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故C项正确;欧盟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已经完成”;欧盟是个政治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C项错误。40. 1989年,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A.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 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依据所学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都是区域集团组织,它们的建立表明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所以应选B。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认识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41题13分,42题13分,43题14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88xx18两白银65005711两白银1895171696715两白银143293211两白银1905447100082两白银227888197两白银1911471503943两白银377338166两白银(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年12月14日申报(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答案】(1)状况:中国进出口增加;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问题: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图表主要反映了1885-1911年中国贸易状况。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增加;进口超过出口即入超。反映出中国日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联系所学可知贻来牟机器磨坊属于民族工业,表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联系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3)从材料“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修建了许多教堂”“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科技思想的传入、地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材料二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世界通史资料汇编(2)据材料二,为改变这一混乱状态,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原料来源半成品加工假发制造包装材料组装地点中东国家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尼(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该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亿美元)项目197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27921个发达国家312922185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趋势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或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2)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影响: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3)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答对3点即可)(4)两重性:利: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融入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弊: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地位,使南北差距拉大。应对: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趋利避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新航路开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出。(1)根据材料一中“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和“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