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1页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2页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3页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4页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文言文阅读,题组一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A组2014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五年中考,一、(2018南京,8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象记明林璐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思陵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盖山中偶也;侯已竟去。守土者廉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注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守土者:地方官员。备:充任。,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牝(pn):雌性的。廉:查访。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数数(s):数,通“速”,快。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必入山告语之曰()会明亡()候已竟去()守土者异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一、1.答案告诉适逢离开认为奇异(每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语”读作“y”,解释为“告诉”。“会”解释为“适逢,恰巧”。“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离开;距离;除掉,去掉。在本文中解释为“离开”。“异”为动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知识拓展古今异义词变化的4种情况古今词义的差别主要有以下情况:(1)词义扩大。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中的“色”指神色、脸色;今义泛指颜色。(2)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如,“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中的“涕”指眼泪;今义指鼻涕。(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并没有贬义;今义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2.答案(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的要求是基本意思和句式正确,关键词翻译准确。注意对反问句式的翻译和对关键词“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发表议论)“以”(用)“易”(换,交换)等的翻译。3.答案(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从“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可以得出象能听从人的要求;从“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得出象在大炮前不惧身死;从“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可以得出象能主动寻妻。从明亡前“一象许诺”到明亡后新帝定都征贡象时,象宁死也不臣服,看出象忠于旧朝。参考译文有个黔中人曾对我说,地方官员按照约定的日期进贡大象,一定会进山告诉大象说:“朝廷召集你们充任保卫帝王的卫兵,将要授予你们官职。”象俯身贴足,如同答应一样,就十分驯服地跟着走,不用捕捉。明思宗时期,将要进贡大象,先前通过话语约定好了,一头大象答应前来;恰逢明朝灭亡,便没有按时进贡。新王朝定都建国,召集进贡的大象,好几头大象如期而至。有一头大象没有来,迟到,了好几天,动作轻快地前来寻找母象,原来是山中的配偶;等了很久才离开。地方官员查访得知象又要来,就先和它约定说:“如今天子英明神武,海内外广大地区知道这是天命所归,将士率先归顺投降,地方官员依次将城池献给天子以示投降。你是禽兽,竟敢违抗天子不来?”约定的日期到了,竟然又离开了。地方官员对此感到奇异,便在路上设置大炮,告诉象说:“你爱你的妻子,速速前来,你再逃跑的话,就让你的妻子死在炮下。”大象听到后,慢慢地走来趴在炮台下,像随时等着开炮赴死。哎,真是奇怪啊!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如今这种情况竟然在一头大象身上体现了出来。,二、(2018苏州,57,1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诗,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节选自明史)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癯(q):瘦。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B.,C.D.E.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3.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3分),二、1.答案CDA.名字/命名。B.友好/擅长,善于。C.因为。D.交往。E.超出众人,位居第一/帽子。2.答案(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2分)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2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的要求是句式正确,关键词翻译准确。第句注意固定结构“无所”,译为“没有的”,如口技中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而”表转折,译为“但是,却”。第句注意“由是”,译为“因此”。3.答案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可知徐祯卿天资聪颖;从“与里人唐寅善”“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可知他与名士交游;从“其为诗,喜白居易、刘禹锡”“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可知他饱读诗书,博采众长。参考译文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从他还是学生,时,就已经擅长诗歌了。与同乡唐寅友好,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孝宗派使者问祯卿与华亭陆深的名字,陆深于是得以入职翰林院,而祯卿因为相貌丑陋没能入选。被授予大理左寺副一职,因丢失囚犯获罪,被贬为国子博士。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他作诗,喜欢(效法)白居易、刘禹锡。中进士以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往,对年轻时的作品很不满意,转而学习汉、魏、盛唐(时期的作品),然而原来的习惯还在,李梦阳讥笑他保守不开化。祯卿身体瘦弱而思想明晰,他的诗句经过锤炼精妙犀利,为吴中诗人之首,年寿虽不长,但名扬知识界。,三、(2018连云港,9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飞事亲至孝(2)饰名姝遗之(3)皆铠以习之(4)秋毫无犯,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分)(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分)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4分),三、1.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事”解释为“侍奉”;“遗”读作wi,解释为“赠送”;“铠”这里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穿上铠甲”;“犯”解释为“侵犯”。2.答案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理解句子意思,再进行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他们,没有人敢进去”。在理解的基础上划分节奏即可。3.答案(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的要求是基本意思和句式正确,关键词翻译准确。注意第(2)句中“效力”的意思,以及“何功之有”是一个倒装句。4.答案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由“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中的“故”可知原因在前文。“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可见岳家军训练十分严格。“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见军中纪律严明,以及对百姓的关爱。“卒有疾秋毫无犯”可见岳飞对部下士卒的关爱之情,也间接看出岳飞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见岳飞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作战勇猛无比。参考译文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他们,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四、(2018宿迁,710,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钳口:闭口不言。可:岂,哪。福祚(zu):福禄,福分。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若主纳忠谏()(2)寻亦诛死()(3)无为后所嗤()(4)以匹夫比之()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分)(2)此亦帝王深耻也。(2分)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四、1.答案(1)接受(2)杀(3)后人(4)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纳”解释为“采纳,接受”;“诛”解释为“杀死”;“后”解释为“后人”;“以”这里解释为“用”的意思。2.答案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理解句子意思,再进行节奏划分。3.答案(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的要求是基本意思和句式正确,关键词翻译准确。第二句的句式“此也”属于判断句式,翻译的时候要翻译为“是”。4.答案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从第一段“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和隋炀帝暴虐使得臣子不敢进言最终导致亡国的例子中,可以得到两点治,国理政的思想,即君主要广开言路,纳谏除弊,臣子要直言进谏。另外,唐太宗举了秦朝苛政的例子,与周朝进行了对比,可以得出施行仁政体恤百姓的治国思想。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好施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禄,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与百姓相比,我却为他们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与帝王相比,我却以他们为荣。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的德行赶不上颜回、闵损,被人耻笑。”,五、(2018扬州,1114,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藩国名臣明朱国祯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节选自涌幢小品,有删改)注埒(li):等同,齐等。矱(yu):尺度。朴:通“扑”,打人的器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日记数千言(2)赵先生耻居其下(3)诸生侍侧凛凛(4)且遗一朴,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马说)3.翻译句子。(6分)(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3分),五、1.答案(1)每天(2)以为耻(3)陪从(4)留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要注重对文言词汇的积累,并结合语境加以理解。(1)日:每天。名词作状语。(2)耻:以为耻。名词的意动用法。(3)侍:在尊长旁边陪着。(4)遗:遗留、留下。方法技巧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2.答案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代词/的。B.给/被。C.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D.代词/难道。方法技巧要确定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的用法及含义。3.答案(1)第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2)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3)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三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有:甚、虽、若、诚、秋。第(2)句固定结构:“不亦乎”,可译为:“不也吗”。第(3)句是判断句式,要译为“是”的句式。4.答案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能力。抓住选文中“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日不足,竟夜读忘寝”“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这些句子可概括出赵准勤学、以身作则、规矩严明等特点。方法技巧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言行入手概括人物性格。可以直接摘取文中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参考译文赵准,藁城人,身材高大,美须髯,性情刚毅,品行端正,终日不懈怠于事,又不苟言笑。二十多岁了,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一位很聪颖的年轻人,每天记住几千字,赵先生以落后于他为耻,每天读书,必须要和他一般多,白天时间不够用,就整夜读书,有时忘记了睡觉。后来在顺天府乡试,中及第,任学官。赵王让各位郡王都跟着赵先生学习经书,赵先生每每都讲解得十分详细,态度诚恳,以致于弟子门生常是几十个人。但赵先生要求学生极为严格,处处订立法度,各位学生即使行走或站立时,也必须合乎规范。先生讲学,尤其注重背诵,并以身作则,而且精力十分旺盛,没有疲倦之色,因而学生从旁听讲也是十分敬畏。当时,某位太守有十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不守规矩,就是太守,对他也毫无办法。有一天,听说赵先生教学生很严格,就亲自领着儿子来,并且送给先生一块长二寸,厚半寸的板,上面写着: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他的儿子看到之后,就十分恐惧,都改变了平时的行为接受学校的规矩。,一、(2017苏州,910,5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B.C.D.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题组二20142017年江苏中考题组,一、1.答案B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进入;收入。B.都是“走”的意思。C.房屋;舍弃。D.这;到,往。故选B。知识拓展常见文言虚词“之”的义项有:(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2)助词。结构助词,“的”。例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如: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音节助词,无义。例如:陈涉世家“怅恨久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如:陋室铭“何陋之有”。(3)动词,“到,往”。例如:为学“吾欲之南海”。2.答案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阡陌交通”描绘的是田间小路繁多错杂、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田园风光,从侧面写出了桃花源中人们的勤劳、忙碌。“鸡犬相闻”描绘的是一幅和平宁静、富有生机的乡间生活画面。这一句表面上没有写人,却处处都在写桃花源中人的和平劳作、幸福生活,“处处见人”。其表现出的理想的生活图景,同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之情。,二、(2017苏州,111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浮图,僧人。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二、1.答案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2分)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式。“,也”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句是倒装句,“复子美之构于”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句子语序。知识拓展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文言文中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例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也。例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者,。例如: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也。例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无标志的判断句。例如: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用“为”“乃”“则”等表判断。例如: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倒装句是为了达到强调、突出等语言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常见的类型有:(1)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例如:为学“子何恃而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用“之”等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例如:爱莲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定语后置。例如: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状语后置。例如:赵普“太祖常劝以读书”。(4)谓语前置。例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2.答案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分)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文中“昔”“迨”“始建”“有庵以来”“二百年”等词表明第二段着重介绍的应该是沧浪亭建造及变化发展的历史;从写作目的上看,作者借此记述文瑛“所以为亭”。参考译文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屡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他)说:“过去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请求您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他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将国土献给宋王朝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住进了僧人。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大云庵建造至今二百年间,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就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三、(2017南京,8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中,前之却之,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注虚器:空的器皿。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1)与地、日为一线()(2)不得借光()(3)以是以无光也()(4)犹夫水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5分)(1)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中选一幅辅助说明。(3分)我选图,解说:,(2)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2分),三、1.答案(4分)(1)成为(2)能(3)这(此)(4)好像(每小题1分)解析“为”“得”“犹”是多义词,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解释。“是”是古今异义词,译为“这”,如刻舟求剑“是吾剑之所从坠”。知识归纳常见文言虚词“为”作动词时的主要义项有:做、干,如为学“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担任,如赵普“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成为,如小石潭记“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当作,如幼时记趣“以丛草为林”;是,如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答案(3分)(示例)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式。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若:像。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肯定,不译。3.答案(5分)(1)甲东方海气升腾,把正处于月食状态的月亮的影子投映在空中。(3分)(2)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2分),解析(1)根据原文“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回答即可。(2)用问答的方式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同时,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参考译文李鲈学习西洋学问,他说:“月亮本来是没有光的,是借助太阳光才明亮的。到十五日,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线,月亮照见地球照不见太阳,不能借到太阳的光,所以没有光。有人说:不是这样。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应当在太阳落山后,但太阳还未落山,而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月亮已经开始产生月食。东边的月亮刚刚升起,西边的太阳还未落山,人们能够看见它们,那么地球本来就没有遮住太阳和月亮,又凭什么说看见地球看不见太阳呢?回答说:你所见的不是月亮,是月亮的影子,月亮本来就不曾出地面。用什么来验证呢?现在试着用一文钱放置在器皿中,前前后后地看,看不见钱的形状,等到贮满水之后钱却能看见,则知道所看见的不是钱,是钱的影子。太阳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好像是水的样子,在太阳的映照下而升起的是月亮的影子。如果一定认为东方的月亮为真月亮,就像是以水面的钱为真钱。是这样吗?不是吗?又如打鱼的人看见鱼浮在水面,而投叉刺它,(刺的位置)要稍微在鱼之下,才能得鱼,那浮在水面的是鱼的影子。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这都是水中的影子啊。既然这样,那么月亮受到地球的阻挡,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四、(2017无锡,710,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注,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删改)注抚按:官职名。1.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苛政猛于虎也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达于汉阴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立捕治之治:(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咸:(3)御史以闻闻:,(4)明年卒卒: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幼学执敏置诸狱。(2分)(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2分),四、1.答案A首先,明确例句中“于”译为“向,对”。A.向。B.介词,表比较。C.在,到。D.到。2.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C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3.答案(1)惩治,治罪(2)皆,都(3)使听到(4)死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可结合课内文言字词的含义理解作答。比如,“咸”可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中“咸”的含义作答;“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中“闻”的含义作答。4.答案(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放在监狱中。(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即可。关键字词:执、诸、举、荒政、活、有奇。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被授予确山县知县。他为政致力于为百姓谋利,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黄河改道退出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租给百姓耕种。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刘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捕到一千三百多石,才没有酿成蝗灾。中牟县原来是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道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给贫民提供牛种,为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陈幼学)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放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了。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治理措施,推官阎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五、(2017连云港,8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籍:项籍,字羽。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4.成语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1分)5.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3分),五、1.答案超过、胜过你称王,为王使灭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2.答案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还要考虑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来划分。句意: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3.答案(1)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2)即使(纵然)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解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关键词:数、王。4.答案四面楚歌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积累能力。本段文字写的是项羽最后的失败,想到“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并不难。5.答案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言行入手概括人物性格。对文章中项王的表现分成几方面来分析,如优点和缺点。知识归纳“之”的用法我何面目见之(之:代词,代指江东父兄)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水陆草木之花(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参考译文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于是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吗?”,六、(2017淮安,711,20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真页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夷道猇(xi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纵:即使、纵然。罢:同“疲”,疲乏。制:掌握。猾虏:狡猾的家伙。尝:经历。干:做。便:便利。掎(j)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敕(ch):命令。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公将鼓之彼竭我盈犹难尽克诸将并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其诸要害皆已固守。,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六、1.答案吴将/皆欲迎击之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该句句意为:吴国将领都请求出兵迎击。故断句为:吴将/皆欲迎击之。结合该句句意,找出句中的主语、谓语等成分即可断句。2.答案击鼓、击鼓进军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战胜、攻克一起、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3.答案(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打仗,是靠勇气的。他们的各处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解析翻译句子要遵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从句顺。关键词:辙、轼、战、固。4.答案(示例)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后文写,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解析解答此题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写法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作答。内容上,集中写“论战”;形象上,突出其“军事才干”。5.答案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及时出击。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相同之处即可。从甲文中的“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乙文中的“备举军东下非小故也”中可知,要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及时出击。参考译文【乙】汉王刘备率领大军从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夷道的猇亭。吴国将领都请求出兵迎战。陆逊说:“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迅猛的进攻。即使攻击成功,也不能全将他们击败,如果攻击不利,将损伤我们的主力,绝不是小小的失误。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以此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为平原旷野,我们还要担心有被驱逐的危险;如今他们沿山进军,兵力无法施展,只有在山林岩石中间,使他的军队筋疲力尽,我们可以慢慢攻击他的弱点。”各位将领仍不,理解,认为陆逊惧怕刘备大军,都极为不满。闰六月,陆逊要向蜀军发动进攻,部下将领都说:“发动进攻应在刘备立足未稳的时候,如今蜀军已深入我国境内五六百里,和我们对峙了七八个月,险要的地方都加强了防守,现在进攻不会取胜的。”陆逊说:“刘备是个很狡猾的家伙,再加之经验丰富,蜀军刚刚集结的时候,他思虑周详,我们无法向他发动攻击。如今蜀军已驻扎很长时间,却仍找不到我军的漏洞,将士疲惫且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分兵夹击敌人,就在今天。”于是,命令战士每人拿一束茅草,用火攻击,得胜。,七、(2016镇江,912,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苏州知府姚公善,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三过之,始款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者,姚公以米贶之,而误送钱继忠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