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四)(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体现了天地人三才观C气象因素促成君主专制的形成 D“重农”是中国古代的一贯政策【解析】地理环境只“影响”不能“决定”中国历史发展走向,故A项错误;“黄土、黄河、风向、雨量”即“天地”,“中央集权化大一统”即“人”,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不等于“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2康乾时期,苏州账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段材料反映的主旨是(D)A商帮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B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 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解析】材料中“账房”即商人,他们向机户提供资金或原料,给予一定酬金或工钱,然后收取成品转向市场销售,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3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A)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4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C)A列强入侵缓和了南北经济差距 B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格局的变迁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经济重心南移淡化了东西经济差距【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不是关于政治格局的变迁,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和东西经济差距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材料中南北经济差异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下的差异性,而近代,随着西方入侵,中外经济往来密切,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近代工业并逐步得到发展,东西差距扩大反映的是近代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5下表反映了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情况。从表中信息可以推断清代前期(A)年份地丁税盐课关税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顺治九年(1652年)2126872129100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7278727691204雍正三年(1725年)300786443131354乾隆十八年(1753年)2938727011743011A.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 B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C对外贸易实行一口通商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解析】从表格可知,清政府的各项税收虽然不同的年份有所变化,但总体来看变化幅度不大,收入主要来源是地丁税,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材料无关。6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此决议(A)A脱离了当时的客观实际 B反映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奠定了八七会议的理论基础 D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左”倾思想,故B项错误;C项时空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强调反帝反封,与材料不符,D项排除;1927年11月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情况下,就要“推翻资产阶级”“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是脱离实际的表现,故A项正确。7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A)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竞争【解析】盛宣怀、张之洞都是洋务派,盛宣怀主张商办而张之洞主张官办,故A项正确,B项错误;官办和商办的分歧不等同于官民利益的尖锐对立,也不是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竞争,故C、D两项错误。8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度(缓刑)和假释制度。对大清新刑律的认识,最准确的一项是(C)A根植于中国传统礼乐教化 B成为中国宪法性文件的滥觞C反映了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 D体现了“预备立宪”倡导的近代法制精神【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故B项不符合史实;A、D两项错在以偏概全;“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体现了西学东渐过程中资产阶级的刑法理论与中国古代礼教纲常新旧杂糅,既冲突又融合,故C项正确。9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对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B)A教育近代化受制于封建伦理纲常 B大众传媒影响教育发展C服饰文化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D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解析】A、D两项不符合材料;C项不符合史实;由于大公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广东教育司的专注,从而“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表明大众传媒影响教育发展,故B项正确。10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说明申报(B)A推动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B已具有一种新闻媒体的自觉意识C以反封建斗争为办报宗旨 D在报刊业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解析】根据材料“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说明当时申报的报道客观公正,已具有一种新闻媒体的自觉意识,故B项正确;办报宗旨是报纸的核心理念,材料中的个例不能说明报纸的整体宗旨,故C项错误;A、D两项与材料无关。111929年,国民政府进行一系列税则改革。1929年以前的关税率约为4%,1930年上升到10%;19311932年为15%。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是(D)A国共对峙时期抢占资源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沉重打击C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解析】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提高关税、高筑贸易壁垒,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为防止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故D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A、C两项与材料中关税提高无关。12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C)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粮食(亿吨)计划值14.7%4.3%1.9完成值18%4.5%1.95A.着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制定的经济目标较为稳妥可靠 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13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B)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态势,而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因此中美在对苏联“敌意”上形成“交叉重叠”。毛泽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14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反映(A)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自由C城邦要求公民具有团结意识 D希腊城邦一味重视政治的历史传统【解析】材料提到“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不能随意脱离城邦,“无族、无法、无家之人”是卑贱的,这反映了城邦自由高于个人自由,即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15有英国法学家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们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在万民法能得到重视以前,必须在他们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革命。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时,罗马人把这仅仅是公民法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万民法,认作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完全发展的模范。这位法学家意在(A)A强调自然法从公民法向万民法演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B说明万民法因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故能适应帝国统治需求C肯定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D论证罗马人以灵活务实态度制定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解析】从罗马人对万民法的态度来看,万民法之所以能被罗马公民接受是受到了自然法观念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强调万民法的作用,没有体现罗马地位的重要,也没有强调罗马人的灵活务实,故B、C、D三项不符合材料。16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但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等议案没有获得通过。这表明德意志帝国(B)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仍然不彻底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逐渐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解析】1908年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体制下,内阁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因而德意志并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但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等议案没有获得通过”,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仍然不彻底,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涉及帝国议会对宰相的一定限制,没有体现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7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李斯特旨在(C)A阐明由自由主义转向国家干预的必要性B肯定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工厂”的经济地位C揭露英国倡导的自由主义是非公平竞争D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损害别国利益【解析】英国在工业革命前通过关税保护、海运限制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后,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却转向了自由主义,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国家进行不公平的竞争,故C项正确。1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席,取消或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了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了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了选民范围。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D)A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 B妥协精神是政治智慧的体现C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础 D英国政治民主化是一条渐进式道路【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19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A)A列宁的主张引发认识的激烈交锋 B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暴力夺权打乱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十月革命过程的艰难性、曲折性【解析】根据“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等信息可知当时并非所有人都同意列宁的主张,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20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时说道:“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B)A试图突破传统模式的框架 B对其后的苏联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C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解析】赫鲁晓夫强调“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这对其后勃列日涅夫侧重重工业的改革有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21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是(B)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B。22下图是1951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一览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D)国家内容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出口贸易增长率(%)10.718.416.512.810.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38.154.52.4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B美国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C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 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D;A、C两项不符合19511970年的相关史实,B项不符合表格。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对此,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美国投票权占17%)。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因此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这些规定(B)A降低了世界银行的办事效率B确保了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票否决权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良性循环D违背了加权投票制原则【解析】世界银行“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85%的赞成票而美国投票权占17%,相当于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故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24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漫画能够说明(A)A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B法德和解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C法德最先在煤炭和钢铁两大领域进行合作D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力求摆脱美国控制【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A。第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ACAAACBBD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AABCDABBDBA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宁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材料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把新经济政策解释为苏俄放弃其政策中最激进方面和它的政策同国民党的纲领性方针接近的标志。孙中山认为苏俄新经济政策同他的建国方略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俄国政府的现行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和在中国实行我的建国方略却是如出一辙。这个政策在两国的实施情况迥异,但是它们的政策基本上是相同的”。孙中山甚至以苏俄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为例,来推断中国不能实行马克思主义,“俄国之所以要改用新经济政策,就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济程度比不上英国、美国那样的发达,还是不够实行马克思的办法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的”。王东、张华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角度材料三“新经济政策”实现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而其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指引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国、越南、古巴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都打上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对农民让步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6分)措施: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分)影响:恢复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加强了专政,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不准照抄原文)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6分)认识:新经济政策接近三民主义,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性质。(2分)影响:推动国民党联俄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展。(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的。(8分)_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一定的自主性;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引进来、走出去”,实行对外开放。(任答四点计8分)_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1933年4月5日,他下令所有的美国公民必须在5月1日前,把手中的黄金出售给各银行,再由这些银行转交联邦储备银行。6月5日,国会通过法案,明文规定,凡公私企业买卖合同中规定需用黄金交付的条款一律无效。1933年秋,罗斯福的3个经济学顾问乔治沃伦、欧文费希尔和詹姆斯哈维建议,要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黄金。10月19日,罗斯福下令金融复兴公司购买新开采出来的黄金。他说:“美国必须坚定地把美元的黄金价值控制在我们手中”,以便争取“持续恢复我们的商品价格”。1934年1月15日,在罗斯福要求下,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令。该法令规定,从1934年2月起,金币停止流通。该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正式宣布取消金本位制,改用纸币,规定美元含金量为0.888 671克,一盎司黄金值35美元。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了货币扩张性政策,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结束了各州政府无视宪法原则、奉行各自独立的金融政策的做法。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是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也深深打上了罗斯福金融改革的烙印。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材料二1976年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协定,史称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取消各国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围绕货币平价与美元形成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并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三是增加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SDR)交易。由于缺乏能够取代美国提供新制度安排的国家,牙买加体系事实上仍然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美国的权利在市场化旗号下得到了事实上的增强,但同时其义务却弱化甚至虚化了。洪波、虞红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政府废除金本位制度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2分)措施: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停止黄金的交付功能;通过黄金储备法令,金币停止流通;抬高黄金价格,实行美元贬值。(6分)影响:有利于刺激出口、物价回升,从而摆脱经济危机;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林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8分)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黄金成为法定的定价基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