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周试题考查依据: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考纲定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例题第一部分 双向细目表题型题号考点内容能力要求呈现形式分值预估难度系数选择题1气压带、风带获取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40.72气压带、风带应用40.53气候类型分析40.54气压带、风带移动应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图40.65气候类型运用40.66气压梯度的成因应用气压梯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图40.57气压梯度的分布解读40.78气压梯度的影响运用40.59主要气压场分布规律分析1月与7月北半球世界主要气压场分布叠加图40.510天气特征分析气压分布图40.611盛行风向运用40.6非选择题12、(1)气压带、风带分析世界区域图 40.612、(2)气候特征分析60.512、(3)气候特征分析60.512、(4)气候特征分析40.612、(5)气压带、风带绘制100.513、(1)气压带、风带解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某地气候资料图60.713、(2)气候类型运用60.613、(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运用80.513、(4)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60.6第二部分 训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3题。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是西南风B是暖性气流2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A三个 B四个C五个 D六个3受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xx大同高三模拟)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45题。4以上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A BC D5受以上四幅图中的气压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xx洛阳二模)下图为陆地(用110 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68题。6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7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 N附近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8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9下图为1月与7月北半球世界主要气压场分布叠加图,则图示气压场的分布规律是()A1月份,甲、丁、戊三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B7月份,丁、戊两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C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D甲、戊两个气压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xx大连模拟)右图中为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所示季节,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11此时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4分)(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6分)(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6分)(4)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4分)(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10分)1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气压带或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6分)(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其分布的规律是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6分)(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8分)(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解析:1.D2.D3.B第1题,两股气流相遇后,是暖性气流,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上,为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为来自高纬地区的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为西风带,为东风带,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风带和副极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皆有分布。第3题,气流为盛行西风,终年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山气候。解析:4.B5.C第4题,图中风带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气压带已完全移动到赤道以南,为冬至日。图中风带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置相对居中,为二分日。图中风带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置偏北,应为夏至日。图中风带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且位置偏南,应为冬至日。第5题,图表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图表示某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图表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图表示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解析:6.D7.B8.C第6题,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第7题,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 N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第8题,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9解析:选C图中甲为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丙为北太平洋低压,这两个气压中心出现在1月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甲气压场切断形成的。乙为印度低压,丁为北大西洋高压,戊为北太平洋高压,这三个气压场出现在7月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形成的。解析:10.C11.A第10题,图中位于(31N,30E)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此季节气压高说明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炎热干燥。第11题,位于(31N,120E)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二、综合题(共56分)12 (30分)解析:第(1)、(2)题,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与二分日比)。答案:(1)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地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4)高温多雨(5)如下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13 (26分)解析:第(1)题,从风向向右偏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材料三中D地为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从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上可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三中C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材料三中阴影部分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在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