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_第1页
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_第2页
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_第3页
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 初二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一自主学习: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为贝壳。贝壳能随着,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4.地球上种 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常见的种类有。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躯体、足和触角均。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活动范围更加,体表有既能内部结构 ,又能有效的防止。 6、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蝉、蟹、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2 / 4 1、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可意义? 2、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三、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 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 土壤中食物减少 ,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c 蚯蚓爬到地面上来饮水 D 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运动 2.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 对虾 B 蜈蚣 c 蛇 D 水蛭 3.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最方便的是根据() A 体节的形状 B 环带的位置 c 刚毛的长短 D 口和肛门的位置 4.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A 体表外有外骨骼 B 身体分部 c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D 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5.蝗虫蜻蜓等昆虫腹部不断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是它们在进行() 3 / 4 A 呼吸运动 B 消化活动 c 产卵 D 感受气味 6.蚯蚓生活 在土壤中,如果把蚯蚓放到玻璃板上它将不能() A 运动 B 呼吸 c 分泌黏液 D 无影响 7.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交换之处 B 气体进入的 “ 门户 ”c 和听觉有关 D 完成气体交换和形成听觉 8.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体表具有外骨骼 B 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 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 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气门和气管 9、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用气管呼吸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BcD 10、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A 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 B 体表有外骨骼 c 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 足和触角都分节 1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B 干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12、下列动物不是环节动物的是 ().A 沙蚕 B 水蛭 c 猪肉绦4 / 4 虫 D 蚯蚓 13、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是依靠()。 A.体表 B.口 c.肺 D.肠壁 14、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 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 D.神经系统遭到破坏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