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_1_第1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_1_第2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_1_第3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_1_第4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平日紧 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宫内,妃子嫣然笑了。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 史载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2 / 9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苏东坡也作诗说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 “ 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 ” ,索性把它奉为 “ 百果之王 ” 了。 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 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说明: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 小品 ” ,就是随笔一类的小文章。 “ 科学小品 ” ,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即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即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 ,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 ,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我们先来欣赏几张荔枝图片 ,然后定格在一张图片上 提问 :“ 如何向别人介绍荔枝 ”? (让学生作片刻思考回答) (明确学生在介绍时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大多属于泛泛而谈!) 我们来看看贾祖璋先生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说明荔枝果实3 / 9 的? 二、分析标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明确: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 泛指我国南方。成熟期六月 阳历七月。颜色丹 红色。 小结: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激发丰富的联想;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2、赏析【明】陈辉荔枝诗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鉴赏:另附。 三、分析课文: 1、赏析第一节 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 “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 ” 的话对吗? 明确: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 错(粗糙)膜如紫绡 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 完全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 对 4 / 9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 说明 )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2、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讨论,明确(见课件)。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 -膜果肉果核从外到 内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追问: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请问,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 分析、明确:不行。我们首先要搞清 “ 主要 ” 和 “ 次要 ” 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 主要 ” 和 “ 次要 ” 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 “ 次要 ” 不等于 “ 不必要 ” , “ 主5 / 9 要 ” 和 “ 次要 ” 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 “ 必要 ” 的。 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 “ 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 、 “ 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 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 教师总结 :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具体见课件) 明确: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这样引用 :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 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 获得科学知识。 6 / 9 附板书设计: 二段形态 (表) (里) 三段果实 外壳粗糙有龟裂片 颜色深红或紫色 果实蒂部大顶端小心脏形卵圆形 大小轻重 挂化壳膜白色薄膜 果肉白色半透明甜微酸 贮运不耐贮藏不利运输 果核长圆光滑棕褐色 果花二月、四月绿白色小、多 产地我国二千多年 果谱十三种三十二个品种 移植成都、福建生长北限 产销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实 虚 第一部分( 1-10) 7 / 9 生态 (主) 一段引子存疑探讨激起兴趣 (次) 第二部分 ( 11-14) 生产 另附 南州六月荔枝丹陈辉诗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 累累,极言果实之多。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8 / 9 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 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 “ 寒 ” 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 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 朱博传记载: “ 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9 / 9 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阑干,亦即栏干。 “ 几株斜覆石阑干 ” ,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干上。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熟图。 陈辉的 荔枝诗,着力突出一个 “ 丹 ” 字,布局谋篇十分讲究。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外表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