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7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岭南版) 第 1 课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 “ 谐音 ”“ 寓意 ” 、 “ 象征 ” 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创设 “ 比较 ” 情境,体验民间表达 “ 吉祥 ”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 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度: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 “ 夸张、变形、概括、对称 ” 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 “ 吉利话 ” 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2 / 57 “ 吉利话与吉利画 ” 的关系,了解和进行 “ 谐音、寓意、或、象征 ” 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 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 / 57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第 2 课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 小展览。 4.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 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 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度: 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 “ 夸张、变形、概括、对称 ” 等造型特点。 4 / 57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 “ 吉利话 ” 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 吉利话与吉利画 ” 的关系,了解和进行 “ 谐音、寓意、或、象征 ” 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三)作业布置: 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 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5 / 57 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各种小植物,下节课带来。 第 3 课泥板植物浮雕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雕。 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植物的不同形态与色彩。 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植物浮雕。 3.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知道植物、泥与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教学难度: 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 “ 夸张、变形、概括、对称 ” 等植物6 / 57 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植物的生长形态和色彩。它们的枝干、叶茎、花果和花心、花蕊、花瓣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植物,说说她 1 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 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写实的植物画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植物浮雕。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5.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植物的浮雕的作7 / 57 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有小动物的书,下节课带来。 第 4 课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雕。 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动物的不同形态与特征。能在创作中,大胆 想象与表现泥板动物浮雕。 3.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小动物。知道动物、泥与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难度: 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 “ 夸张、变形、概括、对称 ” 等动物造型特点。 8 / 57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它们的头、身驱、四肢、斑纹、色彩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动物,说说她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变形的动物画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动物浮雕。 (四)巡视辅导: 学生 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6.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动物的浮雕的作品进行表扬。 9 / 57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你知道什么是图腾拄的,把你找到资料下节课带来。 第 5 课神秘的图腾柱 (2 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能选择绘画方法,并运用各种相形组合一个图腾柱。 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 与发现活动中 ,感知于腾柱的 造型特点 ,物象形态与色彩特征。大胆表现自己对图腾柱艺术的感受。 情感:对图腾柱艺术发生兴趣 ,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方法 ,运用各种形象组合一个图腾柱。 教学难度:能创造形态夸张 ,变化的图腾柱漂亮的造型。 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 “ 夸张、变形、概括、对称 ” 等图腾10 / 57 柱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见过图腾柱吗 ?它有 什么造型特色 ?哪些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柱体造型 ?造型独特 ,夸张变形怪异神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图腾柱给你什么感受 (细腻 ,粗犷 ,古朴 ,现代 ,神秘 ,怪异等 )在哪些地方有这种感觉 ?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腾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 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图腾柱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图腾柱术品。你准备用绘画 形式画出什么样的图腾柱作品。 (三)作业布置: 创造出与众不同、夸张变化的神秘图腾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11 / 57 (二)继续欣赏图腾柱的各种图片 1.看 ,由一个串一个的形态夸张的怪人 怪兽构成的图腾柱 ,多么神秘 ,怪异 . 2.图腾柱今天已成为公园 广场 游览区的艺术品 . (三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 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图腾拄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题:你把吹具与餐具的图片下节课带来。 第 6 课炊具与餐具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 “ 透叠 ” 、 “ 重叠 ” 画法。 能用 “ 透叠 ” 、 “ 重叠 ” 与组合的方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在 “ 记忆与表现 “ 中,对比感受传统和现代吹具与餐具的造型、色彩、功能,在探索中,学会设计、装饰、重叠画面。 12 / 57 3.情感: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感受生活美。 教学重点: 能用 “ 透叠画法 “ 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教学难度: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现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画。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吹具与餐具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透叠和重叠艺术作品的 “ 对称、均衡、重复、对比 ”等美术要素。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什么是重叠色彩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用线条表现透叠的画面,注意构图饱满、画面丰富、注意吹具与餐具的外形、 大小、高低不同的组合。( 2)用色彩表现重叠的画面,重叠部分的颜色应该用前后两部分的颜色调和而成。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透叠和重叠的艺术作品? 13 / 57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透叠和重叠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绘画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疏密有序、形态丰富多变、重叠色彩表达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话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7.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帮妈妈做一件事,把你找到资料下节课带来。 第 7 课妈妈的好帮手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2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 第一课时: 14 / 57 四、教学设想: 要以 “ 学生与家庭 ” 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为妈妈设计围裙和能减轻家务负担的 “ 好帮手 ” 这一学习活动,换起学生对“ 家庭、亲情 ” 的关注,让他们在细心观察生活,体验人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妈妈、爱家人、爱每一个人的情感。 利用 “ 妈妈又在厨房里忙开了,真辛苦 ” ,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 “ 好帮手 ” 。 2.过程与方法:在回顾和表达中,体验人时间的情 感、妈妈的关爱。 探监怎样设计妈妈的围裙、复习剪贴的方法,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创作 “ 好帮手 ” 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情感: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重点: 用运用手绘、剪贴或想象设计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 七、教学难度: 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 “ 好帮手 ” 。 15 / 57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探监怎样设计妈妈的围裙、复习剪 贴的方法,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妈妈在又在厨房里忙开了,如洗菜、煮饭、抄菜、清洁等情节。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进入本课创作主题:为妈妈设计围裙和能减轻妈妈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什么方法给妈妈设计一个漂亮的围裙。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围裙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围裙艺术作品? 3.小组 活动:讨论你所知道怎样做围裙术。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围裙来。 (三)作业布置: 能为妈妈设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16 / 57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1.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2.探监怎样设计成为妈妈的好帮手,用想象绘画的方法体会亲情。 (三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妈妈的好帮手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你把各种挂盘的图片下节课带来。 第 8 课漂亮的挂盘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17 / 57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四、教学设想: 艺术挂盘,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装饰用的工艺品。让学 生把盛菜 盘子设计成艺术挂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 美术与生活 ” 的 系,学会运用 “ 适合纹样 ” 装饰挂盘,培养学生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 力。 欣赏中西不同格的挂盘,认识 “ 适合纹样 ” 和设计方法,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1.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 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 “ 适合纹样 ” 。用均齐式、平衡式计纹样挂盘。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感知适 纹样,体现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 18 / 57 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 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不同的美感。 3.情感: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 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七、教学难度: 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挂盘。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挂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尝试使用学过的绘画、剪贴 、泥塑等多种技能。( 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 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 “ 动物、植物、人物 ”等具象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9 / 57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挂盘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挂盘。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 “ 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 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8.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 9 课瓶子的化装舞会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20 / 57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 :一只旧瓶子、像皮泥。 四、教学设想: 要以学生与生活、美术文化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1 欣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运用像皮泥 生活中的废旧瓶子进行 “ 彩塑浮雕 ” 的创作,提高 “ 随瓶塑形 ” 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唐代 “ 三彩双鱼瓶 ” 和宋代 “ 青白瓷堆塑瓶 ” 的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活动,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在联想中、利用瓶子原形、色彩、大胆地进行想象设计和表现。在个人或创作中、尝试运用粘贴、堆塑、浅浮 雕、高浮雕等放装饰瓶子。 3.情感:了解古代陶瓶的价值、喜欢陶瓶艺术、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培养 “ 变废为美 ” 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 选择废弃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体验 “ 变废为美 ” 的乐趣。 21 / 57 七、教学难度: 能保留瓶子的基本形状,运用像皮泥进行 “ 彩塑浮雕 ” 创作。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的彩瓶。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彩瓶。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尝试使用学过的、剪贴 、泥塑等多种技能。( 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 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 “ 动物、植物、人物、抽象 ”等形象。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彩瓶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彩瓶。你准备用什么形状的瓶子设计作品。 22 / 57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 “ 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等像皮泥的艺术手法设计彩瓶。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9.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 10 课蔬果的童话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 、油棒、绘画工具、卡纸、蔬菜。 四、教学设想: 蔬果,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物。在教学中为学生了解蔬果的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外,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和色彩特点进行组23 / 57 合、添加、雕刻等活动,感受创造的乐趣。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联想。 要引导学生如何以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进行添加、联想、并进行切、刻、雕、挖、创造新形象。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 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六、教学重点: 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特点进行联想与添加、组合造型,培养观察与设计思维能力。 七、教学难度: 对蔬果的原形进行切、刻、雕、挖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 情境:欣赏 “ 蔬果童话形象 ” 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24 / 57 好。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 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设计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来表现蔬果的童话故事。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5 / 57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 11 课盐的妙用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盐、鸡蛋清、墨汁、水彩颜料。 四、教学设想: 视觉机理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是让学生尝试 “ 撒盐排遣法 ” ,使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对肌理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兴趣,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视野,感受有意味的形式美感和创造表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思维。 欣赏不同风格的肌理作品,认识 “ 撒盐排遣法 ” 和设计方法,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26 / 57 1.知识与技能: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运用 “ 撒盐排遣法 ” 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 “ 撒盐派遣法 ” 。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3.情感:对 “ 撒盐排遣法 ” 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 六、教学重点: 运用 “ 撒盐排遣法 ” 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七、教学难度: 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 。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 “ 特殊技法 ” 创作的一种节奏美。( 2)尝试探索 “ 撒盐排遣法 ” ,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 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 4.板书课题: 27 / 57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 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 “ 撒盐排遣法 ” 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 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四单元我们的大自然 第 12 课美丽的荷塘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28 / 57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墨汁、水彩颜料、宣纸、毛笔。 四、教学设想: 荷花,它那优雅的风姿、艳丽的色彩、 “ 出淤泥而不染 ” 的高尚情操,常是我国历史诗人和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本课是以写意荷花为学习内容的临摹绘画练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深讨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过程中,感受大师作品荷花的笔墨情趣,体会大师如何以荷花抒发自己对生活的 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欣赏不同风格的写意作品,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 3.情感:学习大师借物抒情表现荷花。 六、教学重点: 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 29 / 57 七、教学难度: 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八、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 “ 出淤泥而不染 ” 的寓意:。( 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 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0 / 57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三)作业布置: 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 13 课快乐的黑天鹅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 四、教学设想: 黑天鹅是学生熟悉的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它体31 / 57 态优美、性格温和、羽毛漂亮、也是画家常喜欢 表现的题材。 让学生通过 “ 临摹与变化 ” 的过程,继续练习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来表现 “ 黑天鹅 ” ,的同时,体会画家对 “ 黑天鹅 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 “ 快乐的黑天鹅 ” 。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回忆中,了解黑天鹅的生活习性,感受其优美的动态和黑亮的色彩。 在观察与欣赏中,学习画家是怎样表现主体物和背景的。 在尝试临摹中,探究画家是怎样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黑天鹅的。 在变化表现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情感:体会画家对 “ 黑天鹅 ” 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六、教学重点: 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 “ 黑天鹅 ” 。 七、教学难点: 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 “ 快乐黑天鹅 ” 。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32 / 57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 “ 黑天鹅 ” 。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黑天鹅的生活习性。( 2)黑天鹅生动、优美的动态(如昂首阔步、左右摇摆、展翅飞翔、踩水飞奔、优美的曲项、拨水畅游等):( 3)黑天鹅的形态、色彩、(形状象鹅,体形较大,通身黑羽毛,上嘴有红、白、粉红的色彩,短短的尾巴,黑色的脚,有蹼)。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天鹅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 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画? (三)作业布置: 能用写意画的方法画出黑天鹅动态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四)巡视辅导: 33 / 57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把各种制作材料下节课带来。 第 14 课千姿百态的树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2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 第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 山无树不美,城无树不秀 ” ,可见树在自然界中和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树更是千姿白态、美比胜收。引导学生会观察与表现,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34 / 57 1.知识与技能:感受树木的千姿白态。学习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记忆中,激发表现情感。在临摹与体验中,了解树与树林的画法。自主学习、构思 、大胆表现。 3.情感:喜欢画树:激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六、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七、教学难度: 能创意运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有特色的树或树林。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知道的中国写意画的方法吗?进入本课创作主题:用中国写意画的方法画出千姿百态的树。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临摹的方法画出千姿百态的树。 4.板书课 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大师的作品。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5 / 57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理解大师们的作品?你能教师教你方法?画出一幅千姿百态的树。 4.教师演示方法: 枝干的画法 先画前面,再画后面,注意粗细变化。树干、长枝用重墨,小枝用淡墨,前面用用浓墨,后面用淡墨。 点叶 要根据叶形象用笔。如画针、竹叶时,可以用尖笔,中峰画:用梅花点、胡椒点画树叶时,可用秃笔:画阔叶时,用侧峰、破笔点去画。关 键是要注意树叶的排列参差错落,有梳有密,点叶的墨色要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 (三)作业布置: 能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有特色的树或树林。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1.复习笔墨技法。学生练习:点、染、勾、檫的技法:浓、淡、干、湿、焦等墨色。 2.能用语言描述树木的千姿百态,能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36 / 57 (三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 )学生作 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用写意画的方法表现树林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具代来。 第五单元:我的图画日记 第 15 课我的第一次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 四、教学设想: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遇到过 “ 第一次 ” ,如第一次钓鱼、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溜冰、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迟到所以,37 / 57 不管 “ 第一次 ” 发生的是有趣的事还是难堪的事,是高兴的事还是倒霉的事,它总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以“ 我的第一次 ” 为题,激发学生回忆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获得身心和谐的同时,学会创作图画日记。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结构特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 我的第一次 ” 。 2.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 联想中,大胆想同学描述自己“ 第 一次 ” 经历时的神情、动态。 在欣赏与构思中,探讨表现手法。 在观察与临摹中,体验画家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 在构思与创作中,运用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要素进行创作。 3.情感: 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自由获得身心的和谐,完善健全人格。 六、教学重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大胆表现 “ 我的第一次 ” 发生的事。 七、教学难度: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 “ 我的第一次 ” 经历时的神情、动态。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38 / 57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 生活的热爱之情。 激发记忆思维。教师取出有关 “ 我的第一次 ” 的照片或日记,想学生讲述自己的 “ 第一次 ” 经历的故事,特别是描述自己当时的神情、动态,激发学生对自我、生活、社会、自然的感受。 激发联想思维。听声音联想:如歌声、踢足球、炒菜声、大叫声、闹钟声等等:观看场景联想: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场景。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第一次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表现 “ 第一次 ”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 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2)表现 “ 第一次 ” 的神情、动态,描绘我在 “ 第一次 ” 尝试中的表情。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我的第一次?如何成功、失败、难过、惊恐、后悔、惊心动魄、可笑等动作和表情。 3.小组活动:讨论通过欣赏后,你把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说出来,与全组共欣赏。 39 / 57 (三)作业布置: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画出我难忘的第一次,表现我的神情、动态 。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能把我的第一次写出日记,把你找到资料下节课带来。 第 16 课我的一天 一、学习领域:欣赏 .平述 二、课时: 1 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四、教学设想: 这一课是上一课的延续,通过让学生用图画日记形式表现“ 我的一天 ” ,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纯真的情感去感受每一40 / 57 天的生活,去记住每一天最美好、最深刻的事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图画日记可以是但幅画面表现,也可以是多幅画面(组画)表现:可以是记录一件事,也可以记录一天中的多件事情,从而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和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是我们这课的重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 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 用图画日记: 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2.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中,解决 “ 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 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 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六、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七、教学难度: 能把事情发生时 “ 我 ” 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 八、教学过程: 41 / 57 (一)课堂导入 :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早上、课间、课中)。 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 “ 我 ” 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主题突出)。 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 我 ” 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如粗细疏密的线条、 “ 高兴、生气、开心 ” 等表情、动态)。 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 “ 我的一天 ” (复习图画日记的要素:画面、文字、天气、日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 提出要求:( 1)表现 “ 一天 ”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2)表现 “ 一天 ” 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 “ 我 ” 一天中的三件事(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42 / 57 3.提供 “ 早上、课间、课中 ” 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 “ 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 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 ” 。 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 “ 我的一天 ” 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构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画面、文字、天气、日期要素)。 5.选择与构思。 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 6.创作表现。 构图 “ 按时间顺安排 2 3 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 置。 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 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 (三)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43 / 57 作业评价:能选择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线条流畅,有粗细疏密:画面与文字安排合理。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我的一天、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 方在哪里? 3.课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