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2016 年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 优化方案及实施总结 我院骨科自 2016 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 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 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 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 并于 2016 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 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 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 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 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 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 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 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 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 实施方案一年多来 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2 / 22 下 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 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 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 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所以 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 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 现分述如下 一 颈椎病 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 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 并相 应制定方药 规定为协定处方。分型进一步规范后 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 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 我们在原有基础上 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 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3 / 22 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 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 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 既准确 又操作方便 简化了手术过程 缩短了手术时间。 2016 年宜昌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 优化方案及实施总结 我院骨科自 2016 年以来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 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 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 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 并再次于 2016 年再次进行优化 在一年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 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 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所以 我们进行 经验总结后 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 现分述如下 4 / 22 一 颈椎病 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2016 年我们引进了银质针密集针刺疗法 作为治疗颈肩部疼痛的重要疗法 银质针疗法的功效有三种 (1)消除炎症反应 (2)增加局部血供 (3)松解肌肉痉挛。也就是通过银质针的复杂治疗机理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问题 该疗法具有以上三种功效的综合作用。我们在临床 实践中采用密集的银质针针刺配合温针治疗颈肩臂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一些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 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 我们在原有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运用丹参关节内注射 起到了镇痛消炎改善循环的作用 避免了以往激素注射对关节软骨的破坏 也使一些银经济条件制约 不能使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收 到了相同的效果。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 我们运用 cage 作椎间隙植入融合比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 有效解决了腰椎间盘手术后脊柱 5 / 22 不稳 导致慢性下腰痛 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的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附件 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6 年 5 月到 2016 年 10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82 例,完成 81 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6 / 22 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中成药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 76 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2 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76 例,针灸治疗 65 例,推拿治疗 41 例,中药熏洗治疗23 例,康复治疗 81 例,内科基础治疗 79 例,其他疗法 46例。 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 :好,中等和差,采纳7 / 22 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 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 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8 / 22 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脑梗死。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80 例,体征改善 80例,理化指标改善 74 例;临床痊愈 4 例,好转 76 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9 / 22 常,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的评价。 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 采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对患者 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碍可 采用洼田饮 (来自 : 海达范文网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水试验评价。 2疗效分析 10 / 22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改善症状 81 例患者主症改善 81 例;次症改善 70 例,未改善 11 例。 81 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肢体无力改善 69 例,感觉异常改善 56 例,言语蹇涩或不语改善 65 例,口舌歪斜改善 64 例,11 例中脏腑患者神志全部转清。 81 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头痛改善 26 例,眩晕改善 18 例,瞳神异常改善 12 例,饮水发呛改善 37 例,目偏不瞬改善 8例,共济失调改善 14 例。 案例 1:王某,男, 56 岁。主因 “ 昏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10 小时 ” 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较胖。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继之出现昏迷,言语不能,烦躁,气粗口臭,喉间痰声辘辘,大便 3 日未行,口唇红而干,舌 红绛,苔黄厚11 / 22 腻,脉弦滑有力,查: T , BP180/120mmHg,神昏,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 0 级,肌张力略高,腱反射尚适中,右巴宾斯基征阳性。行头颅 CT:未见出血灶。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风,西 医诊断: 1.脑梗死急性期, 2.高血压病。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鼻饲安宫牛 黄丸,口服星蒌承气汤 3 剂后大便日行 3 次,神志转清,无烦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滑,继续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 1 周后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进入路径 2 周后右下肢肌力 2 级,能在床上平移。 案例 2: 案例 3: 病例基本信息表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应用 NIHSS 量表评价,意识水平好转 11 例,凝视好转 8 例,视野好转 9 例,面瘫好转 56 例,肢体运动障碍改善 42 例,共济失调改善 12 例,感觉障碍改善 53 例,语言障碍改善 1212 / 22 例,构音障碍改善 53 例。 案例 1:患者白某某,男, 56 岁,右利手,中专学历,主因“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 2 天 ” 入院,损伤部位为左侧基底节区, 2016 年胸痹心痛病中医诊疗方 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中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病住院患者共 32 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外治法。 13 / 22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 %,中成药使用率 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 28 例,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0 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1 例,耳针治疗 30 例,外治法治疗 20 例,内科基础治疗 30 例。 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耳针治疗及外治法,而口服中成药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该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不稳定,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普遍; 14 / 22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 ; 3耳针及外治法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5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 )总体评价 32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31 例,体征改善 25 例,理化指标改善 23 例;临床好转 31 例,无变化 1 例。 疗效分析 15 / 22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 29 例,持续时间缩短 22 例,发作次数减少 27 例。 病例 1:患者,曹某某,女性, 58 岁,病历号 1404569,主因 “ 胸闷胸痛气短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伴头晕头昏 1 周 ” 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时有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反复发作,诊断为 “ 冠心病 ” 。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悸,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伴头晕头昏,气短、乏力,纳呆,二便可,舌质暗红,苔少苔,脉数沉涩。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中药予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予以党参 20g 麦冬 10g 五味子 15g 黄芪 15g 丹参 12g 赤芍10g 川芎 10g 红花 10g 降香 8g 日一剂, 7 剂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2提高运动耐量:患者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活动强度及运动时间。 病例 1: 患者刘某某,女性, 67 岁 病历号 1306192。主因“ 胸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 10 年,加重 10 天 ” 。患者于 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 10 年来间断口服药物治疗,16 / 22 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至今。步行 100 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悸,伴胸部胀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中医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予以党参 20g 麦冬 10g 五味子 15g 黄芪 15g 丹参 12g 赤芍 10g 川芎 10g 红花 10g 降香 8g 3 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水煎取汁 200 毫升,两煎混匀温服,早晚各 200 毫升口服。 1 周后患者心前区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2 周后完全消失,3 周后可步行 1-2 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常人。 3改善相关体征:可改善 ST-T 变化等指标,心电图改善 20例。 病例 1: 患者党某某,女性, 73 岁,病历号 1306213 。主因 “ 胸 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 10 年,加重 1 周 ” 。患者于 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 10 年来间断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刻下:心悸、胸闷,伴胸部隐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咳嗽咳痰,时感头晕17 / 22 头昏,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 20 个中医优势病种名称 1、骨科:跟骨骨折、单纯性胸椎压缩性骨折、锁骨骨折 2、肺病科:肺胀病、哮喘 3、风湿病科:尪痹、大 偻 4、妇科:胎动不安、痛经、盆腔炎 5、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 6、内分泌科:消渴病、脾瘅 7、脑病科:中风、头痛 8、肾病科:慢性肾衰 9、心内科:血浊 18 / 22 10 针灸科:血管性痴呆、膝痹病、面瘫 附件 2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分析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一、基本情况 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确定的首批 “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 中的病种之一,自 2016 年 4 月至 7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 “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住院患者共 33 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 16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 26 例:气阴两虚证 14 例,肺脾气虚证 8 例,气滞血瘀证 3 例,痰热阻肺证 1 例,肺阴虚证 0 例。 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19 / 22 例:气虚血瘀证 4 例,痰 热蕴结证 1 例,痰毒互结证 1 例,肺肾阴虚证 1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 /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1-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 护方法应用情况 -2-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3- 20 / 2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 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 2023国培个人研修计划
- 《感恩父母》演讲稿(15篇)
-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 教育营养配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航空航天装备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
- 大班安全教育防火知多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含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及答案(临沂二模)
-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教融合模式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 制氢技术与工艺课件:液氢
- (2025)全国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NB/T 11643-2024煤炭快速定量装车系统通用技术标准
-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试卷及答案
- 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全面剖析
-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工伤康复培训课件
- 美国加征关税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关税课件
- 院感爆发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