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九课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 关键 ” 、 “ 千钧一发 ” 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 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 / 28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 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 “ 飞夺泸定桥 ” 。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 1706 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 1935 年 5 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3 / 28 渡河,要花费多少日 子啊! 70 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 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 “ 撤 ”ch6 、 “ 召 ”zh4o 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 “ 召 ” 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 援 ” 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 “ 爱 ” ; “ 键 ” 和 “ 健 ” 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 “ 撤 ” 的中间是 “ 育 ” 易写成 “” ;“ 榴 ” 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 10 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 / 28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 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 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5 / 28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 “ 后方 ” 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 跃进 防守 镇守 阻拦 阻挠 增援 支援 妄想 妄图 诡计 阴谋 击溃 击退 索性 干脆 疑心 怀疑 反义词: 湍急 缓慢 密集 稀疏 胜利 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 键(关键) 暖(温暖) 健(健美) 撤(撤兵) 瓢(瓢泼) 撒(撒手) 飘(飘扬) 6 / 28 链(表链) 泻 (倾泻) 涟(涟漪) 泄(泄气) 榴(石榴) 召(号召) 溜(溜冰) 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 狈(狼狈) 均(平均) 坝(堤坝) 赴(奔赴) 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 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 1 自然段为一段。 第 2 8 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 9 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 1) 第二段( 2 5) 第三段( 6 8) 第四段( 9) 7 / 28 五段:第一段( 1) 第二段:( 2) 第三段( 3 5) 第四段( 6 8) 第五段( 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 1) 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 2) 讲红四团 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 3 5) 讲红军 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 6 8) 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 9) 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8 / 28 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 “ 关键 ” 、 “ 千钧一发 ” 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 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 6 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 “ 飞夺 ” 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 泸定桥 ” 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 6 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9 / 28 (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 “ 天险 ” 。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 1 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 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 泸定桥。 “ 只有 ” 说明泸定桥是 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必须夺桥) (三)讲读 2、 3 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 2、 3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教师边提问题边板书:(飞夺) 出示幻灯: 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10 / 28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 2、 3 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 28 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 29 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 只剩下 20 多个小时,距离 120 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 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简图如下: (板书:抢时间) (四)讲读 4、 5 自然段。 默读 4、 5 自然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 “ ” 和 “ ” 画出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 文章的中心。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 “ 抛 ” 字是什么意思? “ 抛 ”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困难: 饥饿和疲劳; 对岸出现敌人火把; 下雨火把被浇灭。 11 / 28 克服: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高声答话智斗敌人; 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 “ 困难 ” 的句子,另一个读 “ 克服 ” 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 (通过比较,让学 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五)讲读 6 8 自然段。 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 6 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解决课后思考、练习 3( 1)。 (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 “ 险 ” ,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 来吧, 看你们飞过来吧! ” 这里的 “ 飞 ” 字与题目中的“ 飞 ” 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 “ 飞 ” 的意思是 “ 飞行 ” ,题目中的12 / 28 “ 飞 ” 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 “ 飞 ” 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自由读 7、 8 自然段。 想一想: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画出表示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冲到 穿过 冲进 搏斗) 指导学生抓动词 深入文章内容,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板书: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 什么是 “ 千钧一发 ” ?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 “ 千钧一发 ” 的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 突击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所以称之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出示投影片或录像演示攻天险的内容。 结合画面说一说红军战士是怎样攻夺天险的?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但仅仅几个动词难以表示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 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战士们13 / 28 奋勇杀敌人的战斗情形,很有必要放录像片或投影片,补充必要的战斗场面,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7、 8 自然段,读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斗争精神。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六)讲读第 9 自然段。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 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齐读第 9 自然段。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第 1 自然段决定夺取泸定桥,结尾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板书:渡过天险,奔赴 前线) (七)总结课文。 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 按一定的顺序写 ” 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通过 “ 抢时间,攻天险 ” 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14 / 28 革命精神。)(八)解决课后练习第 4 题。 指导用带点词造句。 理解 “ 关键 ” 、 “ 千钧一发 ” 的词义; 读词所在的句子,并体会在其中的意思。举例: 关键:上课专心听讲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千钧一发:在洪水将要冲塌王大伯家房屋的千钧一发之际,是解放军战士把王大伯抢救了出来。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第十课丰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日期: 15 / 2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海拔 2000 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 “ 丰碑 ”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16 / 28 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 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 4 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7 / 28 ( l)先通过理解 第 l 2 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先理解什么是 “ 严峻的考验 ” ,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 a 4 个 “ 可能 ” ;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 “ 单薄破旧 ” 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 7 自然段。 ( 3)理解将军的心情。 结合第 8 12 自然段, 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 “ 吼道 ” 、 “ 红着眼睛 ” 、 “ 豹子 ” 、 “ 抖动 ” 等词。) 感情朗读第 8 10 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18 / 28 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 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感情朗读第 11 12 自然段。 ( 6)理解 “ 丰碑 ” 的含义: 联系第 13 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 “ 丰碑 ” 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 方面来体会。) 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 沉重而坚定 ” 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 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b充满必胜的信心。) 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19 / 28 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 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20 / 28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 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 草地夜行 教材简析 这是红军长征回忆录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红军老战士寻找到掉队的红军小战士 “ 我 ” ,为了帮助 “ 我 ” 赶上大部队,在出现险情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突出了老战士为了革命,为了他人,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写得情 真意切,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21 / 28 由有感情地朗读引出理性的思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幸福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认识 5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 落 ” 在本文中的读音,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通过对环境、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介背景: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最可怕的是在每一块草皮下面都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吞没。那里的气候十分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 70 年多前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 22 / 2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阅读课文,引出重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 1、 2 自然段,找出小红军在行进时遇到了 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板书:困难重重一步一挨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老红军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第 3 10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 ( 1)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 请为大家读一读。 ( 2)老红军见到 “ 我 ” 为什么大声嚷?是批评 “ 我 ” 吗? 请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板书:见面激励谈话鼓劲 ( 3)老红军为什么要背 “ 我 ” 走? 板书:天色渐暗背上 “ 我 ” 赶路 ( 4)老红军掉进泥潭后,是怎样舍己为人的?(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语言来体会老红军的优秀品质。) ( 5)认真朗读描写 老红军牺牲那一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 “ 要记住革命 ” ,饱含着他对小红军的希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23 / 28 继续革命,充分体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献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 “ 顶 ” 和 “ 甩 ”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红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帮助小红军脱险。 板书:突陷泥潭临终嘱咐 ( 6)两人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甚至还来不及熟悉老红军的音容笑貌。可是他们的言行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吧。 请同学们先自己选好角色练习朗读,然后小组分角 色朗读。(播放音乐,学生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还是一样茫茫无际的草地,仍是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此时此刻的环境更加恶劣,道路更加险难,他为什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进呢?这与文章开头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细细体会一下。 老红军的牺牲以及他的嘱咐,激励了小红军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革命队伍。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读出小红军的决心。 四、感悟深化,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的。 作者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对人物言行举 止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别具匠心,意味深长,24 / 28 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请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吗?(播放音乐) 3.大家还知道什么感人的长征故事,请讲给同学们听听。(推荐自己读过的长征故事) 五、认识生字,扩展阅读 1.出示要认的字,学生自己认读。 2.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要认的字。 3.教师出示字卡,检查认字情况。 4.出示 “ 落 ” ,学习它在本课中的读音 “ ” ,再分别用“ ” 的音练习组词。 5.请 同学们读一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 25 课草地颂歌,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小学阮慧凌)七律 长征 教材简析 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以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用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全诗采用七律的形式,浓缩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历程,是一首歌颂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借助书下注释,在反复诵读中25 / 28 理解诗意,品悟诗情。在深入而有层次的读文中,感受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红军队伍那气势磅礴的革命英雄气概,从而达到熏陶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 5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 录音机、长征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审清题意 1.谈话 导入。 同学们, “ 毛泽东 ” 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带领全国劳苦大众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26 / 28 位杰出的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