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2、 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预习板块】1、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 (朝代)诗人,字 ,著有 。“酬”的意思是_,“乐天”是_。【探究板块】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3诗的颈联历来受到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蕴含了什么哲理)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无 题李商隐【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难点】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探究板块】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 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业板块】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1、 第六单元 单元总复习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 真zh( ) y( )郁 钦佩( ) 公正不阿( )3、 坦shui( ) 精zhn( ) 醒hu( )hu( )涩 du( )落 卷zh( )瞅着( )海姆佗市( ) 景慕( ) 不禁( ) 橱窗() 棕黄色( )反诘( ) 人溺己溺( ) 舐干( ) 雄bin( ) 感ki( ) 木乃y( )赫尔辛基() 同胞() 评估()李岚清() 承诺() 授予()2、了解“悼词”这种文体的特点。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年岁数;(2) (3)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2)原指官吏初到任所,这里指刚步入文坛。( )(3)比喻技术或学问达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4)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到了极点。( )(5)这里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6)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3选词填空,只填序号。(1)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_(A信息B气息)。(2)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_(A完美无缺B巧妙绝伦)的作品,爆响了。(3)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_(A完美B精美)的典范_(A永远流传B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4、讲演,也叫,它是在公开场合,面对听众阐明自己的意见、主张或讲述某种知识的一种说话形式。讲演稿一般都有 、 、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 、和抒情式,都是常用的结尾方式。5、 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内写上简洁得体的话语。6、 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在上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虽经努力拼搏,但仍以3:4的微小差距惜败奥地利选手施拉格,请你发一条短信息鼓励他。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加以修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天4月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知识链接一、 知人论世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二、析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预习板块(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话:_(2、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C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探究板块学习夜雨寄北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写作上有何特色?学习论诗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 “风骚”指什么?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作业板块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2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 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