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断句和翻译,粤考解读,粤考精讲(以下三题的文本见专题八的“粤考精讲”),1(2013年广东卷)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名师剖析】本题形式上考断句,实际上考的是对段落内容的整体把握。本题仅设5个断句点,其中有3个又是相同的,真正要考的只有两处,而“咏”须做“移文谕以朝廷恩信”的主语,C、D两项排除;而“时之际”是固定结构,可理解为“当时正是的时候”。,【参考答案】A,2(2013年广东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_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第句翻译的关键在于“自活”,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但因为在否定词“不”后加入了介宾结构“以盐”。“蜂聚”中“蜂”活用作状语,应该有落实文言考点的这种意识才不会被忽略。从句意上来看,主要落在“苟”、“深”两个词和成分省略上。第句翻译的关键在“名之”,“名”带宾语“之”,活用作动词“叫”、“称呼”。“傅先生天下贤士”是考纲规定的判断句式,翻译时当然要体现出来。,【参考答案】(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养活自己(让自己活下去),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形成的隐患就严重了。,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3(2012年广东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_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_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赈”,意为“赈济”、“救济”、“赈灾”,联系全句不难理解;“歉”,“粮食歉收”,与“乐岁”(丰年)形成对比;“去”,“除去”;“旌表”,“旌”有“表彰”、“表扬”之意;“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关键点在“病”与“竟”上。“病”,活用为动词“患病”;“竟”,意为“完成”、“实现”。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参考答案】收成不好就用储存的粮食来救济灾患,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好的风气和好的习俗。,(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4(2011年广东卷)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理解和断句的能力。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关键在于准确领会文意。所以,断句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文句,做到对文句意思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然后,把能断开的先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切忌边看边断,这样就目无全句,容易误读、曲解。给本句断句时,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乃”、“也”、“此”、“然”、“既”、“其”、“殆”、“安”等。断句后,要通读一遍,看句意是否完整通顺。,【参考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_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雅”、“达”的标准。翻译这两句时,要注意:第句为省略句,“匿(于)上流水中”省略介词“于”,要落实“泅”、“上流”、“匿”的意义;第句中的“历”为副词,译为“逐个、一一地”,“洵”为副词,译为“诚然、确实”,可以联想诗邶风静女中的句子“洵美且异”,推断“洵”的意思。,【参考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泳(或:泅渡)的人(或: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隐藏(或:躲藏)(在)上游的江水中。,(罗提督)还(或:并且)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的男子汉啊。,粤考规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重点,题目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形式是断句和翻译,考查的是学生文言阅读的综合能力,且具有不错的区分度,适合高考的选拔功能。,文言文断句,在广东近年的高考中几乎每年都有考查,只有2012年在命题上探索改革,取消了文言断句的内容,2013年却又以新颖面貌(由之前的主观题变为选择题)回归,显示了命题人对这一考点在文言阅读能力考查中的重视。但断句题变成选择题后,降低了难度,从而失去高考的选拔意义。因此,断句题的考查还会进一步探索。,广东卷的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从原文中选取23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分值610分。所选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是对文章阅读理解有重要影响的,以此作为考查点,落实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同时,要在翻译中考查学生的文言知识功底,即把握题目中的文言知识得分点的能力。,考点透析,考点一,文言断句,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文言文断句,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要做好断句题,首先要有句子意识。句子在表意上常常是表意完整、清楚,在结构上主干成分齐全。从构句成分来看,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常做谓语。断句时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前找主语,后找宾语。也可以找名词、代词,确立主语、宾语,断句点常在名词、代词前后。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其次,虚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这段文字的断句,大部分以句中的虚词为界,可见,利用虚词这个标志,是有助于正确断句的。另外,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文言固定结构的种类及形式只要熟记,即可在断句时成为很好的“帮手”。,第三,凭借文言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工整,多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如“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这几句作者多运用对偶句,每句四字,句式整齐匀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很容易断句。,第四,利用人物对话时常用的“曰”、“云”、“言”等词断句。遇到这些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第五,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如“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这段文字始句为总起句,故应断为句。接着紧承始句,发“叹”,其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为总叹。下文分“夷以近、险以远”而至者“多、少”及其原因、结果,“有志者”、“力不足”、“有志与力”而“无物”、“相”者、“力足以至(而不至)”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几种情况进行议论,最后又用“此予之所得也”作结。辨明哪些是“总”、哪些是“分”,又“分”几层,就可以大致断句了。,当然,以上所述的各种断句方法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而应,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考点二,文中语句翻译,文中语句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也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一般而言,文中语句翻译,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正确理解句意,一部分是通过翻译落实语句中的突出文言现象,主要包括:文句中的常用重要实词;文句中的重要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句中运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修辞格。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也与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它们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需要切实掌握。,(一)正确理解句意,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不少考生常常犯的毛病就是没有理解句子意思就去翻译,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古今同形异义词、词类活用词。如:,(何子平)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即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又不容易,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如:,(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如:,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二)正确翻译文中语句,按照高考评分标准,翻译的赋分点在句中重要的词语和考纲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上,因此,翻译的关键就在于判定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1判定关键词语(1)关键实词,这里,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通假字的判断,判断该字是否通假,要靠平时积累和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一是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二是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活用词的判断(见专题“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活用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如: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做、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2)关键虚词,关键虚词分为必须译出的虚词和不必译出的虚词,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必须译出的虚词:,对有实词义项的虚词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不必译出的虚词:,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2判定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其中省略句在广东高考文言语句翻译中十分常见,我们一定要注意,并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的结构形式;省略句,要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被动句,要译出句中被动关系;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有以”、“得无”、“无乃”和“不亦乎”、“何为”、“之谓”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保留。另外,“留”指尽量保留原句的结构形式,依序写入译文中,不得随意变换词序。,(2)换。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有了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用现代词汇替换这些古代词汇。如:,这里的“拜”、“寻”、“除”应分别替换为“授予、任命”、“不久”、“授予、任命”。而“郎中”、“洗马”属于官职,则应该保留。文言中还有一些特定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左迁”、“卑鄙”,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替换成现在的说法。,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3)删。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4)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成分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如:,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5)调。指句式的调整。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使译文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例句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是主语,“甚善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用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2意译,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做到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对使用互文、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有时对原文不能字字落实。,(1)互文。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这样的句子翻译时要合并上下句的意思,以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2)比喻。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3)借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记忆法之数字编码技巧指南
- 水电项目投资成本效益动态分析报告
- 项目招投标流程及管理规范
- 平板显示膜涂布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鞋跟设计对足部血液循环影响分析报告
- 残障车产品适配性分析报告
- 招投标中标条件分析报告
- 木片道路材料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 白酒酵母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层气测井测试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钢模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新学期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6篇)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消防政府专职队培训课件
- 6.1 包饺子(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 火电厂特种设备培训课件
- 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K12教育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学无线电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护理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