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第柒拾肆期,1.前言:老子思想其实并不消极2.圣人之治,无为则无不为3.知足寡欲,节俭是长生久视之道4.专气致柔,遵道行事而有所得5.不争之德,风物长宜放眼量6.慈故能勇,美德是凝聚人心的根本7.道法自然,诗意安居8.结语:何不像水一样做人,12-56-910-1314-1718-2122-2526,目录,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前言:老子思想其实并不消极当今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伴随的是整个社会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导致真诚失落、道德滑坡、犯罪增加,人们的精神世界反而越来越空虚也许,在长期被忽视的古老传统中,蕴含着现代人所需要的智慧。其中,老子思想中丰富的生活智慧,正可以作为现代人寻找文化对策、解决生活危机的新的智慧源泉。老子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基。老子思想的核心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道”。道,是天地的本然,是世间的大规律,是万物的本根,是最终极的存在。道家绝不是什么消极出世,道家是一种大智慧,是“无为而治”,是“莫之能争”!道家讲的是自然虚静,是本立道生,是无用之大用。他教导人们的不是只知功利、竞争,只知不断地进击,永远地扩张,而是教你淡泊,教你退守,教你洒脱,教你具有健康的人格与心态。从这个意义而言,老子是哲学家,也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也是人生的导师。那么,就用老子思想为我们现代人把把脉,看看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内容提示:本期从老子的处世哲学出发,从无为、守柔、寡欲、不争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老子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老子的思想,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消极的、避世的。但如果我们对其真正了解以后,就会发现这些貌似消极的言辞后面,其实蕴涵着积极而深刻的智慧。,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朴厚立身,丢弃虚华的追求【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直解】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点睛】人生没有完美可言,完美只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闷于对“完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可能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遗憾。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这样就会使人处于紧张状态中,时间久了,必然会崩断人生的琴弦。,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无用之用,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直解】如果社会上没有崇尚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偷窃之人,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则就是: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没有野心,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都形成了谦虚谨慎不出风头、安居乐业不欲壑难填的风尚,即使其中有个别的“聪明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社会就不会不太平了。【点睛】老子认为,名利都是人外在的价值追求,物欲横流是祸乱的根源。林语堂也说,“争脸”是许多人的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他看来,虚荣的“面子问题”无疑是许多人劣根性的表现。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无异就是否定自己而导致生活的溃败及精神上的困扰与烦恼。,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知和守常,别让自己的心太累【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直解】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点睛】人是水做的,人体的70%都是水。只有绵绵若存,循环往复,才能用之不勤。所以说,身体用之多,易损。其实,人身本来就是一个空谷,古人曾形容它叫臭皮囊,它是生命的归属,并非生命永恒的拥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人要随时随地知时知量,知止知休。现代社会,我们都很累,因为人生本来就不轻松,光“责任”二字就可以压弯你的腰,有些事也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所谓提得起放得下只是一种追求。一个人的心不可能真如“明镜台”,藏点秘密、留点隐私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放弃那些本不该压在心头的负担,拂去那些本不该落在心头的“尘埃”,也并非难事。所以,为了你的身心健康,别让心太累。,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道常无为,不作为往往才有大作为【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直解】天地是永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永久存在,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的运动变化规律而存在,而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平衡的集合,因为它是和谐平衡的,所以它能够永世长存。当一个人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那这个人也是永世长存的。圣人总是把人民或者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人民也会把圣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圣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前面,人民会全力以赴的保护他的安危,正因为圣人大公无私,所以人民会把他该他得到的都给他。【点睛】古人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感受着世界的多彩呢。阳光无私地给我们温暖,所以我们礼赞它的伟大;大地真诚给我们养分,所以我们高歌它的奉献。给予是无私的,帮助是美好的。因为给予,我们才有回报。为别人着想,替自己打算,花点小钱,吃点小亏不算什么。这何尝不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精明之举呢。吃小亏占大便宜,古今亦然。,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生存智慧的富有者是懂得调整心态的人【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直解】身心一致持之以恒的遵循自然规律,能否不偏离方向?把能量聚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柔和的状态,能否回归婴儿时的状态?排除一切杂念苦心专研,能否做到没有纰漏、瑕疵?爱国治国,能否做到“无为而治”?思想、言行,能否以阴柔自居?清楚明白四方内外的事物,能否做到“无知,无欲”呢?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点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对任何人求全责备,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老子给我们指明的修炼心境的标准来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超凡脱俗,还可以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拥有自我平衡的力量,我们的人生就会过得充实而愉快,而不会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因一时的失意而绝望到底,我们便能在世事的跌宕中历练自己,在生命的平衡中体味到人生的意义。,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去彼取此,把握欲望的尺度【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直解】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点睛】人们如果被物质世界的表面所迷惑,而扰乱了内在世界的信仰,将使得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功利心态中和一种真假难辨的状态中。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掠夺之中,就会使自己的内在心灵受到伤害,行为脱离正轨。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风风雨雨,山山水水,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才会有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宠辱若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直解】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我们之所以有大的祸患,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设我们忘掉“自己”那么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点睛】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看得轻一点再轻一点,还会有那么多的宠与辱吗?把自己放得轻松一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不至于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天下无双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梁朝伟主演的角色深深吸了一口气说:“我不过是尘世间的一粒微尘,这样想来就不再难过伤心了。”是啊,我们自己何尝不应如此。,首页上一页下一页,京博周末下午茶,宁静致远,澹泊明志【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直解】到达心境空明,万念万欲俱化为虚无的顶点,安守着至诚至信的宁静。世界也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芸芸众生,纷纷回归它们本原。到达了它的本原,明察了自己的本心叫做“静”,“静”叫做回复到自身的本来,天然的本性;保持纯真自然的本性、清静无为的本心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懂得这个规律并能切实施为称之为明智。不懂得这个规律而轻举妄动、恣性肆意,就会遇到凶险;把握了这个规律就能深通一切,明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1134-2025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值测定法
- 2024年南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年大同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3年荣昌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4年嘉义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年孝感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天水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3年璧山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4年内江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3年黄南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大连民族大学)知到网课答案
- 防恐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印钞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农艺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融资入股协议书样本
- 纸箱厂质量控制奖惩条例
- 2025年水利系统职称考试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 库蚊环境适应性-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