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9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备课教案 2 莲山课 件 k 中间、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0 乘任何数都得 0 的道理,能应用这一知识正确计算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 0 6=10 0=0 250=8 0=25-0=100-0=0 0=0 0= 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 0 和任何数相乘 都得 0 鱼缸有几条鱼?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现在两个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鱼?应该怎么列式呢? 如果列成乘法,该怎么列式? :如果有 100个这样的鱼缸,共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列式?结果等于多少呢? 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全班汇2 / 39 报。 2.教学例 1 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帮小朋友算一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你能尝试计算吗?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哪儿不一样? 在计算中,你是怎么做的? 3.教学例 2 出示例 2。 学生计算,请一生板演。 这两道题都是中间有 0 的数乘一位数,在计算时,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们在计算 4067 时还可以怎么做?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对比计算,你们认为在 “ 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 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 1)教科书 32页上试一试,抽三个学生板演。 ( 2)教科书 33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算一算、比一比、议一议。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3 / 39 中间、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景,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 2.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的策略。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4032=2024=7506= 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 谁来说一说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要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 3 出示例 3 情景图。 这个情景图中告诉了我们哪 些条件? 求一共需要多少钱?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那你能估计一下一共大约需要多少钱吗? 4 / 39 你们可以先小组讨论讨论,想一想,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可以怎么算? 2.教学课堂活动相关内容 课堂活动第 2 题。 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7页例 1 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出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主要数量关系进行层层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利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 地思考,能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892359032083305+87+609 2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 ( 1)二( 1)班有学生 48 人,二( 2)班有学生 57 人,两5 / 39 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 2)二( 1)班教室有 6 排座位,每排坐了 8 个学生,二( 1)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3揭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科书第 37 页例 1 情景图,同学们,这 道题你会解答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 主席台上可以坐 6 人,主席台下可以坐 207人 ” 这句话? 你是怎么列式的 ?为什么这样做 ?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总的座位数 =台上的座位数 +台下的座位数 2第 37页例 1 仔细读题,看一看,比一比,这一道题跟上一题相比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但第 2 题和第 1 题比,在解法上有不同的地方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 1 题 :总的座位数 =台上的座位数 +台下的座位数 第 2 题 :总的座位数 =台上的座位数 +台下的座位数 (923) 现在你能解答这两个问题 吗?请在我们的解答方案后写出你的解答算式。 6 / 39 练习七第 1 题的情景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独立解答这道题吗?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和我们前面学的内容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你怎样解答我们今天这节课遇到的这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 1 题。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 2, 3 题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7页例 2 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求两数差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学会分析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列举出题中的相关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7 / 3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589864700 -357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出示以下题目 ( 1)一个花瓶可以插 9 朵玫瑰, 4 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朵玫瑰? ( 2)有 40朵玫瑰花,够插在这样的 4 个花瓶里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二、新课教学 出示第 37页例 2 情景图。 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它告诉了我们 哪些条件? 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那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解答? 怎么估算呢?装得下吗? 既然肯定不能装完,那究竟这 7 本相册装了以后还剩下多少张没装呢?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解答呢? 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又是什么呢?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还剩的相片数 =一共的相片数 -装入相册的相片数 观察上面表中的条件,在这个主要的数量关系式中,什么条件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8 / 39 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求?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还剩的相片数 =一共的相片数 -装入相册的相片数 现在你能解答这个问题了吗?请在我们的解答方案后写出你的解答算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 4 题的情景图。 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8页例 3 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解题结果的严谨性。 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数学学习 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计算下面各题 9 / 39 786938613852053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出示以下题目 ( 1)三年级一班有 50个同学,每个同学发 4 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 2)三年级二班有 46个同学,每个同学发 5 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 3)三年级一班发了 200 个作业本,三年级二班发了 230个作业本,两个班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三)。 二、新课教学 出示第 38页例 3 情景图。 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前面的学习经 验,你觉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它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讨论好了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 =大圆的个数 +小圆的个数。 这道题除了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数量关系式也能解答?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 =每个学生要剪的大小圆的个数 学生人数。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和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我们又应该先10 / 39 算什么,再算什么? 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得出了这道题两种不一样的数量关系式,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数量关系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教师:那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它们解出来的结果会相等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 2 题。 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它们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订正。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 711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2页第 1, 2 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促进学生乘法运算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11 / 39 2经历整理与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整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 604=2300=807=5006=7400= 1203=3110=714=6210=515= 二、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估算。 367760744103 学生估算出结果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然后板书估算的方法是: 把不是整十、整 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能举个例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吗? 这三道题都用了估算的方法,你们估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这些估算结果谁对呢? 你认为哪个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 三、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2 / 39 出示整理与复习第 1 题,要求学生笔算出结果后,再说笔算方法。 学生比较后回答。 整理与复习第 2 题。 让学生不计算直接连线,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明白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八第 2, 4 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三、东、南、西、北 认识东、南、西、北 (一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6页、 47页例 1 及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九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 4 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3 / 39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 1)出示书中第 50页中国地图。 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 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 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14 / 39 2理解运用 (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 47页图,这张图是按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2)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 “ 东 ” 、 “ 南 ” 、 “ 西 ” 、“ 北 ” 。 (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 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 1 第( 2)小题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 1 题的中国地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 1 题。 (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 2 题。 认识东、南、西、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8页例 2 及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九第 3 4 题。 15 / 39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东、南、西、北方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当你走进校门的时候面向哪个方向?升国旗的时候你们朝着哪个方向?你家的阳台朝着哪个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方向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 明确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辨别方向? 2结合座位辨认东、南、西、北方 ( 1)初步感知方位 今天,我们教室里有 5 个学习小队(学生在教室里按东、南、西、北、中 5 个方队就座 ,老师要送每个小队一个好听的名字 瞧瞧 16 / 39 中心队、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喜欢吗? 这个小队在我们的中间,我们应该把哪个名字送给他们呢? 其余 4 个小队,我们就根据你们在教室里坐的方向来取名,好吗?小朋友们,你们能分清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这是北方队,那其余的几个小队你能说说看吗? 南和 北知道了,东和西又在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中看太阳升起的方向可以确定东方,便可以推测出其他几个方向;也可以用指南针测出北方,再找出其他几个方向。 从我们坐的方队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方位 现在全体起立,我们面向东方,看看我们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转一下身,当我们面朝南方时,再指指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再面朝西方、北方,看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 真会观察,请大家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我们教室里的方向。 三、巩固运用 1课堂活动第 2 题 现在,各小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我想考考大家,(教师走17 / 39 到教室中间)请中心队的孩子起立,面向北方队,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看看各有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后抽代表向全班交流) 教师:请东、南、西、北队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对面的同学坐在什么方向? 四、反思小结 五、课外实践 课外完成练习九第 4 题。 认识东、南、西、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9页例 3,练习九第 5 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4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1)出示第 49 页例 3 的挂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对话语)。 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 4 个方向? 18 / 39 说一说,大象园、天鹅湖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山、长颈鹿园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 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板书课题 :认识简单的路线。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愉快的星期天到了,洋洋去动物园玩。她看完了狗熊后,想要去看长颈鹿,但不知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当当小导游,告诉她该怎么走吗?(教师将洋洋的人物图片贴在狗熊馆) 教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刚才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的行走路线?(抽生再次描述)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洋洋 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除了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种路线,还有别的路线吗? 如果你是洋洋,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解决更多的路线问题 洋洋的问题我们帮助她解决了,大家真能干!你们还能再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怎样才能从狐狸馆走到天鹅湖吗? 小导游们,如果要从猴子山走到鸵鸟园,又该怎样走呢? 4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路线问题 19 / 39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合作,扮演小导游的同学根据洋洋同学的提问,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 5 题。 四、全课总结 教 师: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4页例 1,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十第 1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 7 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 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折一折 20 / 39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折一个方向板。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 “ 十 ” 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教师示范) 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向? (东、南、西、北 )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学生填写如下: 2.辨一辨 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 ?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 教室的南面在哪里 ? 3说一 说 出示情境图:(上面只标有商场、学校、邮局、医院,中间有一辆小汽车。) 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上,小汽车的东南西北 4 个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吗 ? 板书课题:认识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 个方向 一位叔叔要到银行去取钱,但他迷路了,你能说说银行在哪个方向吗?因为它在东和北的中间,我们通常说成 “ 东北 ” ,而不说成 “ 北东 ” 。 21 / 39 看一看,在这幅图上,你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有没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人们常说 “ 四面八方 ” ,现在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 ? 2及时巩固 学生尝试完成书中第 54页的填空,教师作指导。 3辨认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 个方向 我们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又在哪里呢? 现在方向板上有 8 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室里的北方,请大家借助方向板,将方向板上的北方对准教室的北方,找出教室的其他 7个方向。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教室的 8 个方向。 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4课堂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 1 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 1 题。 四、全课总结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5页例 2,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十第 2 4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8 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22 / 39 图( 8 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游玩过哪些景点?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 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各地名的位置 看一看,在这幅图上有哪些地名?从图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教师:你能说一说各个地名的位置吗? 2.设计路线 ( 1)教师:你能为小明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吗? ( 2)教师:小明的爸爸在红光厂工作,妈妈在设计院工作,你能为小明的爸爸、妈妈分别设计一条上班的路线吗? ( 3)教师:小明放学回家了,你能帮帮他设计一下他回家的路线吗? 23 / 39 学生交流,再 指名汇报。 教师:小明的爸爸、妈妈下班后,回家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 3课堂活动 出示课堂活动第 2 题图。 从图上你发现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交流后回答。 只要同学们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就可以通过面试了: ( 1)小狗要把信送到小鸡家,可以怎样设计路线? ( 2)小狗从小鸡家回到送信出发的地方,可以怎样设计路线?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 2 题、第 3 题。 四、全课总结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第 4 题。 旋转与平移现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263 页例 1、例 2,课堂活动第 1 题, 练习十一第 13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 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3 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4 / 39 4 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学具:每位学生自带一根稍粗些的线和一颗略大些的纽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提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其中你玩过哪些游乐项目? 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游乐场一起去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1 情景观察,初步感知 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 2)学生观看录像。 (3)学生围绕 “ 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 的问题进行汇报 2 合理分类,再次感知 ( 1)老师引导给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 25 / 39 提问:物体运动的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 (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 ( 3)分小组汇报分类的理由。 板书揭示课题:旋转与平 移现象 3 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 1)提问: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现象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吗? ( 2)学生举例,同学间互相判断举例是否正确 ( 3)学生用手中的物体试着做一个旋转或平移的动作。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操作实践 完成课堂活动第 1 题做一做。 2 巩固练习 (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 1 题,第 2 题。集体订正。 ( 2)练习十一第 3 题,在平移现象后面画 ,在旋转现象后面画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指名说出判断的理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旋转与平移现象(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4页例 3,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十一第 4 题。 26 / 39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通过平移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3 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平移后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教学准备 与例题和练习配套的、可以移动的图形卡片;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美丽图案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导入课题 ( 1)谈话:上节 课我们对旋转与平移现象有了解了。想象一下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方向盘的转动 升国旗 火车的运动 钟表的运动 用钥匙开门 敲击电脑键盘 (2)指名学生回答,并简单说明理由。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移的有关问题,看看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板书课题 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 27 / 39 二、自主观察,探究新知 1 操作感知重合的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 操作活动一:每个同学将自己左右手掌面对齐合拢在一起。(教师可示范指导) 操作活 动二:同桌两位同学将数学书或一样大小的练习本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像刚才那样每个同学的左右手掌面对齐合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说这时这个同学的两个手掌面重合了;同样刚才同桌两个同学的数学书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说这两本数学书的书面重合在了一起。 2 教学例 3 ( 1)出示例 3 ( 2)教师引导:仔细观察想象例 3 出示的这些图形,哪些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 3)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 出示补充的一组图形,深化认识 ( 1)提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 28 / 39 ( 2)学生独立观察后,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介绍 ,同学间进行自主评价。 4 思考与归纳 思考: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一些图形怎样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三、课堂活动与巩固练习 ( 1)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组织小组讨论:怎样通过平移,使箱子从入口推到出口?重点组织学生交流争辩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当箱子平移推到最上面后又该怎样进行平移? (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 第 4 题。集体订正。 第五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第 1 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7页例 1、例 2 和课堂活动第 1, 3 题以及练习十二第 1 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29 / 39 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中秋节快到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 ( 1)如果有 8 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 (个) ( 2)如果现在有 80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出示例 1 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 11 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学生回答后板书: 8042 2.讨论探索算法怎样计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计算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后,把例 1 补充完整。 4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 1 题 ( 2)考考你的同桌,完成课堂活动第 1 题。 (二)教学例 2 1分析题意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得出:有 36 个月饼,平均分给 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 363 。 30 / 39 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 363 的得数是多少吗?( 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讨论结果 4阅读例 2,完成例 2 的填空同时抽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 5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 693=862=484= 独立完成后 进行集体订正。提问:观察每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提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三、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 3 题。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第 2 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8页例 3、例 4 和练习十二第 2, 3 题。 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有余数的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1 / 39 3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学具: 4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 算 学 生 抢 答 , 夺 红 旗 。804=505=603=602=707=482=2 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489=39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教学例 3 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623 探索计算方法提问:你能计算出得数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讨论后学生汇报 4让学生阅读例 3,并完成填空同时抽学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 5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要求:先分一分,再算一算。过渡: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32 / 39 (二)教 学例 4 1分析题意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9543 探索计算方法( 1)试试看,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汇报后板书:( 3)你能说说每一步的算理吗?( 4)分别比较两次余下的数与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阅读例 4,完成填空,并注意书写格式。同时抽学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 三、巩固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 832=974=75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计算后提问:笔算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2 练习十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二第 3 题要求: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 四、课堂小结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第 3 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172页练习十二第 4 9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地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33 / 39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前两天 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将进行这些知识的练习,看看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出色。 二、基础练习口算和笔算。完成练习十二第 4 7 题。 1 口 算 ( 卡 片 出 示 )802=242=707=606=933=202= 2练习十二第 4 题要求:先计算,再找座位连线。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习十二第 5 题以比赛形式完成,女生做第 1 组,男生做第 2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再进行综合评价。 4练习十二第 6 题让学生任选三个算式计算。看哪些同学完成 得最好。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订正。 5练习十二第 7 题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哪些同学能很快夺得红旗。第 1, 2 大组的同学完成左边的算式,第 3, 4 大组的同学完成右边的算式。 34 / 39 三、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 8, 9 题。 1第 8 题( 1)出示第 8 题情境图,要求学生分析题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2第 9 题( 1)出示第 9 题情境图,要求学生分析题意 ,并指名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再小组交流订正。(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同学,提 问后让其他同学解答。只要是合理的问题都应该予以肯定。 四、全课小结在这节课的练习中,你有哪些进步?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第 1 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3页例 1 和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三第 1, 2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 2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3初步体会估算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35 / 39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 算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和 教学过程 一 、 复 习 引 入 1 口 算 下 面 各 题 ( 卡 片 出 示 )903=604=404=804=705=805=2 估算593917468 比较几个算式的两个因数,发现有什么共同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 3引入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估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 1 ( 1)出示情境图,分析题意。提问: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 2)用什么方法列算式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93 ( 3)探索估算方法。 提问:需要计算出准 确的得数吗?为什么?只需要求出大约是多少,所以不需要进行准确计算,只估计是多少就可以了。 小组讨论:教师:怎样进行估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汇报 强调: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于符号连接。 2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MF安全技术规范及急救措施说明
- 钢铁材料机械性能及安全使用标准
- 车辆定点维保合同书6篇
- 物业股权抵押合同 -合同
- 消防设备采购合同
- 委托方、代建方、出资方代建合同6篇
- 双十一早教营销方案设计
- 移动新零售营销方案策划
- 枣庄内墙贴金箔施工方案
- 委托会展搭建服务合同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电子版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 高速铁路概论 课件 第4章 高速铁路动车组
- DL∕T 831-2015 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 工业园区环保管家技术方案
- 《西方管理思想史》课件
- 纽伦堡审判国际法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妇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验收汇报
- 202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评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