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_第1页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_第2页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_第3页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_第4页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1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 / 30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2 / 30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3 - 问诊 表 4 - 问诊 3 / 30 2 / 51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4 / 30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5 / 30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第八章 八纲辨证 考点一:阴证的临床表现 1、阴证特点:阴邪致病、病势向内、病势向下、病情缓慢。 2、临床表现 : 望诊 面色苍白或黯淡,精神萎靡。 闻诊 语声低怯。 3 / 51 问诊 身重踡卧,畏冷肢凉,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 舌脉 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考点二 :阳证的临床表现 1、阳证特点:阳邪致病、病势向外、病势向上、病情急骤。 2、临床表现: 望诊 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 问诊 恶寒发 热,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 闻诊 呼吸气粗,语声高亢,喘促痰鸣。 舌脉 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考点三: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1、望诊 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低热潮热,盗汗。 2、问诊 口燥咽干,渴不多饮,四肢温和,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3、舌脉 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4 / 51 4、辨证依据 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考点四:阳虚证 (来自 : 海达范文网 :考研中医诊断学总结 )的临床 表现 1、问诊 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 2、望诊 面色晄白。 3、舌脉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4、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的表现。 5、辨证依据 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面白、舌淡等。 考点五:亡阴证的临床表现 1、问诊 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 口渴饮冷,小便极少。 2、望诊 皮肤皱瘪,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 5 / 51 1 / 30 2016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3、舌脉 脉细数疾。 4、辨证依据 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等。 考点六: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1、问诊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2、望诊 神情淡漠,呼吸气弱,面色苍白。 3、舌脉 舌淡而润,脉浮数而空,甚至脉微欲绝。 4、辨证依据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考点七:表、里证的鉴别诊断 考点八:表里同病的临床表现 6 / 51 考点九:寒证的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问诊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 2 / 30 2016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长,大便稀溏。 望诊 面色白。 舌脉 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2、分类: 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 里寒证 形寒肢冷,面色晄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7 / 51 实寒证 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拒按,肠鸣腹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 虚寒证 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恶风恶寒、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 考点十:热证的临床表现 1、病因:外感阳热之邪;五志过极; 饮食积滞;过食辛辣。 2、主要表现: 问诊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望诊 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 舌脉 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 3、分类: 表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脉浮数。 里热证 面红身热,口烦渴,喜饮冷水,烦躁多言,小便黄8 / 51 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虚热证 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热证 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 赤,烦躁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考点十一:寒、热证的鉴别诊断 考点十二:寒热转化的病理机制 由寒证转化为热证,多属正盛邪衰。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衰。 3 / 30 2016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 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考点十三:寒热错杂的临床表现 9 / 51 1、上热下寒 如既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的下寒证。 2、上寒下热 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 又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寒在胃而热在膀胱。 3、表寒里热 4、表热里寒 考点十四:真寒假热的临床表现 1、假热 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咽痛,口渴,便秘。 2、真寒 下肢厥冷,疲乏无力,咽痛而不红肿,口渴但不欲饮,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神志躁扰不宁。 3、舌脉 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舌淡,苔白。 4、病机 阴盛格阳、虚阳浮越、戴阳证。 考点十五:真热假寒的临床表现 1、假寒 四肢凉,甚至厥冷,面色紫黯,脉沉迟。 2、真热 神识昏沉,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10 / 51 粗,口渴引饮,小便短赤。 3、舌脉 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4、病机 阳盛格阴、热极肢厥, “ 热深厥亦深 ” 。 考点十六:真热假寒与真寒假热的鉴别 1、假象表现在 四肢、皮肤、面色。 2、真象表现在 里证、舌象、脉象。 3、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 ,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冷而不灼者为寒证。 4、假热之面赤,是面色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卧,欲得衣被。 考点十七:虚证的临床表现 1、表虚证 可分为外感表虚和内 伤表虚。 2、外感表虚 发热恶风,头痛项强,汗出,舌淡红,脉浮缓。 11 / 51 3、内伤表虚 平时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喘,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的表现。 4、里虚证 可分为虚寒证和虚热证。 5、虚寒证和虚热证 考点十八:实证的临床表现 1、表实证 除有表证病状外,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特点。多见于外感寒邪。 4 / 30 2016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2、里实证 可分为实寒证和实热证。 3、实寒证和实热证 考点十九:虚、实证的鉴别诊断 考点二十:虚实夹杂的临床表现 1、实证夹虚 如外感伤寒,经发汗,或经吐下之后,心下12 / 51 痞硬噫气不除,这是胃有痰湿浊邪而胃气受损的实中夹虚证。 2、虚证夹实 如春温病的肾阴亏损证,出现于病的晚期,是邪热劫烁肝肾之阴而呈现邪少虚多的证候。症见低热不退,口干,舌质干绛。 3、虚实并重 考点二十一:真虚假实的临床表现 1、假实 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 2、真虚 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 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证。 3、兼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虚证表现。 考点二十二:真实假虚的临床表现 13 / 51 1、假虚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 2、真实 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考点二十三: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的鉴别诊断 1、关键在于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 2、其次,舌质的胖嫩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 5 / 30 2016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 辩证考点精要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 表 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4 / 51 1 / 59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2 / 59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3 / 59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4 / 59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5 / 59 201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中医诊断学 15 / 51 一、望诊 1、 望神 A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滋养。 “ 生之来谓 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精、气、神。 B 得神:精充气足神旺。在病中,正气未伤,轻证。 【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丰富;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 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C 失神:精损气亏神衰。病情严重阶段。 【表现】神志昏迷,言语失伦,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目暗精迷,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16 / 51 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已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谵语。 D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 【表现】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语言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 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E 神乱:轻度失神,常见于虚证患者。 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邪热客于心包,或入于肾,烦者胸中烦,神不安,多属热。 癫病 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亦有神不守 舍,心脾两虚。 狂病 疯狂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自高贤、自辩智、自尊贵、少卧 不饥,妄行不休: 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阳明热盛,邪热扰乱神明; 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17 / 51 痫病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肝风挟痰,上窜蒙 蔽清窍; 痰火扰心,肝风 内动。 F 神气不足:虚证。 【表现】 精神不振,健忘,嗜睡; 倦怠乏力; 声低懒言; 动作迟缓。 2、 望色 A 常色: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 精神气血津液充盈, 脏腑功能正常。 【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 隐约微黄,含蓄不露;有神气 光 明润泽。常色有主色、客色之 分。 B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18 / 51 【表现】 晦暗枯槁,鲜明暴露; 虽明润含蓄,但不应时应位; 某色独见。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与面 “ 气至 ” ;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 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 “ 气不至 ” 。 C 面 部 脏 腑 分 属 灵枢 五色篇:鼻 明堂,眉间 阙,额 庭,颊侧 藩,耳门 蔽。 * 庭 面首,阙上 咽喉,阙中 肺,阙下 心,下极之下 肝,肝部左右 胆,肝下 脾,方上 胃,中央 大肠,挟大肠 肾,明堂以上 小肠,明堂以下 膀胱子处。 素问 刺热篇额 心,鼻 脾,左颊 肝,右颊 肺,颏 肾。 D 望色十法 19 / 51 浮 表,清 阳,沉 里,浊 阴,泽 生、润泽,夭 死,枯槁,微 正气虚,甚 邪气盛,散 病近将解、疏离, 搏 病久渐聚、壅塞。 先散后搏:病虽近而渐聚;先搏后散:病虽久而将解聚。 E 五 色 主 病 * 青: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a 阴寒内盛,经脉拘急,气血瘀阻 脘腹剧痛 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 b 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血瘀阻 心胸刺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c 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 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现青色; d 妇女面青 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 e 面青颊赤 寒热往来之少阳病;面青耳赤 肝火;青赤而晦暗 郁火。 【注】脾病见青色难治。 赤:热证,赤甚 实热,微赤 虚热。 20 / 51 a满面通红 阳盛之外感发热; 脏腑实热。 b两颧潮红娇嫩 阴虚火旺,虚热。 c “ 戴阳证 ” 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 虚热浮越,真 寒假热之危重证候。 【注】肺病见赤色难治。 黄:虚证、湿证。黄色乃脾虚湿蕴之征象。 a萎黄:面色淡黄,枯槁无光 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b黄胖:面黄虚浮 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c黄疸: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湿热熏蒸; :黄色晦暗如烟熏 寒湿郁阻; d印堂、准头黄而明润 胃气来复,病将愈; e黄而枯瘦 胃病虚热;黄而色淡 胃病虚寒。 f虚胀 腹胀而面黄肌瘦。 g臌胀 面色苍黄,腹筋起而胀,或面萎黄而夹红点血21 / 51 丝如蟹爪 脾虚肝郁血瘀水停。 h疳积 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 【注】肾病见黄色难治。 白:寒证,虚证,脱血,夺气。 a 阳虚 ? 白虚浮, 苍白, 晦滞; b 气虚 淡白, ? 白; c 阳气暴脱 突然苍白,伴淋漓冷汗; d 血虚或夺血 白而无华, 黄 白如鸡皮; e 里寒证剧烈腹痛、战慄 面色苍白;肺胃虚寒 面色淡白。 【注】肝病见白色难治。 黑:寒证,痛证,肾虚,水饮,瘀血。颧与颜黑为肾病。 a面黑而干焦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 b 黑 而 浅 淡 肾 病 水 寒 ; c黑而暗淡,不论病之新久 阳气不振; d眼眶周围发黑 肾虚,或水饮,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 22 / 51 e面黑而手足不遂,腰痛难以俯仰 肾风骨痹疼痛; f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 瘀血; g口黧黑 肾绝。 【注】心病额见黑难治。 3、 望形体 A 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 B 弱: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燥。 C 肥瘦 胖而能食 形盛有余;肥而食少 形盛气虚 多为脾 虚有痰; 形瘦食多 中焦有火;形瘦食少 中气虚弱。 “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气液干枯,脏腑精气衰竭,无神之恶候。 胖人大腹便便,每易聚湿生痰,易患中风暴厥之证。肥人多中风,因形厚气虚,郁滞生痰,痰壅气塞成火 暴厥。 瘦人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 易患劳嗽。 D 畸形 桶状胸:素有伏饮积痰 肺气耗散,或伤及肾气,致肾不纳气; 扁平胸:肺肾阴 虚,或气阴两亏;瘰疬:肺肾阴虚; 臌胀:单腹肿大,四肢反瘦,多为肝郁或脾虚 气滞水停血瘀; 腹肿胀 病气有余,腹消减 形气不足; 腹23 / 51 皮甲错,着于背而成深凹 胃肠干瘪,脏腑精气衰败之恶候。 脊骨如锯 脊疳,脏腑精气亏损之极。 4、 望姿态 A 睑、面、唇、指不时颤动 外感热病 发痉预兆; 内伤杂病 血虚阴亏,经脉失养。 B 手指蠕动 虚风内动; C 四肢 四肢或全身振颤,头独动摇,手如索物 元气已虚,或肝风内动; 身瞤动 ,振振欲擗地 阳气与阴液大伤; 两手撮空,或循衣摸床 失神之危重证候; 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 痿证,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或肝肾不足; 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 瘫痪;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痉病,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小 儿惊风、温病热入营血,气血虚经脉失养; 中风 入脏:卒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入经络,或后遗症:神志清楚,仅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 脱证:卒倒口开,手撒遗尿; 闭证:牙关紧闭,两手24 / 51 握固; 厥证:卒然昏倒,呼吸自续。 D 坐形 喜伏 肺虚少气;喜仰 肺实气逆;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 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 坐则神疲或昏眩,但卧不得坐 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 坐而欲起 水气痰饮; 坐卧不安 烦躁,或腹满胀痛。 5、 望头面五官 A 头面颈项 与头发 头面 a 头形:小儿头形过大、过小,皆为畸形; b 囟门 囟陷 虚证: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 囟填 实热: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 解颅 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 方颅 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c 头摇:肝风内动之兆,或老年气血虚衰。 医学准绳六要: “ 头摇属风属火,而高年病后辛苦人,25 / 51 多属虚,因气血虚而火犯上鼓动也。 ” d 面肿:水肿与热毒肿。 阳水:起病迅速,眼睑头面先肿; 阴水:起病较慢,先下肢、腹部,后波及头面; 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 天行时疫。毒火上攻。 e 腮肿 发颐 少阳、阳明经热毒上攻。 f 口眼歪斜:风邪中络,或络脉空虚、风痰痹阻,多病在阳明之经。 颈项 a 瘿瘤: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因吞咽而移动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水土有关; b 瘰疬:颈前 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 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或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 c 头项强直:邪气实,温病火邪上攻; d 头项软弱、头重轻垂:正气虚,肾气亏损; e 颈脉动:颈脉跳动明显,卧则颈脉怒张 心阳虚衰、26 / 51 水气凌心,或心血瘀阻,肺气壅 塞; 颈脉搏动 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 。 头发:肾气、精血。 a 发黄稀疏干枯 精血不足:大病之后,或虚损病人; 【题眼】 b 突 然 大 片 脱 发 血 虚 受 风 ; c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 肾虚、血热; 【题眼 】 d 小儿发结如穗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胃虚损。 B 目:灵枢 大惑论 “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 之精为约束, ?” 【题眼】 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 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 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考点、重点】 27 / 51 全目色诊: a 目眦赤 心火,目眥淡白 血亏; b 白精赤 肺火,白精黄 湿热内盛; c 珠肿 肝火,眼胞皮红湿烂 脾火,全目赤肿 肝经风热; d 目清澈 寒,目暗浊 热; e 目胞上下鲜明 痰饮,目胞色暗晦 肾虚。 【题眼】 目形主病 a 目窠肿:水肿;脾虚 肿势缓而宽软无力;脾热 肿势急而色红。 老年人肾气衰 下睑肿。 b 目窠内陷:目睛下陷窠内 五脏六腑精气已衰,难治。 【题眼】 中医诊断 28 / 51 一 .绪论 作者 察病指南 施发 四诊决微 林之翰 三指禅 周学庭 诊家枢要 滑寿 望诊遵经 汪宏 重订通俗伤寒论 俞根扬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无泽 脉象 最早 辨证录 陈士铎 伤寒观舌心法 明 申斗垣 24 脉经 27濒湖脉决 28 诊家正眼 29 诊脉三十二辨 十怪脉世医得效方,创诊籍淳于意,舌诊专著伤寒金镜录 脉学专著脉经,创温病三焦辨证法则温病条辨 食指络脉法始见唐 王超 水镜图诀,是由 灵枢诊脉 诊鱼际络脉发展来的 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审察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 29 / 51 四诊合参具体运用:详细掌握望闻问切资料,舍脉从症,舍症从脉 舌诊专著 伤寒金镜录,伤寒舌鉴 二 .四诊 望 1 神 得神 即有神 失神 即无神 精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神昏谵语 面色晦暗 表情淡漠 目暗睛迷 反应迟钝 动作失灵 强迫体位 呼吸异常 大肉己脱 假神 阴阳将离决,临终前预兆 神气不足 即少神 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常见于虚证 精神不振 健忘 嗜睡 声低懒言 倦怠乏力 动作迟缓 30 / 51 神志异常 癫狂痫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烦躁不安 谵妄神昏 2 面色 色诊脏腑部位 素问刺热 左颊候肝 右颊侯肺 额侯心 鼻侯脾 颏侯肾 灵枢五色 鼻为明堂 眉间为阙 额为庭 颊侧藩 耳门蔽 素问五脏生成篇 主生善色 青如翠羽 赤如鸡冠 黄如蟹腹 白如琢膏 黑如乌羽 主死恶色 青如草兹 赤如衃血 黄如枳实 白如枯骨 黑如炲 病色交错 相生为顺 色生病为吉中之顺 病生色为吉中小逆 相克为逆 色克病为凶中之逆 病克色为凶中之顺 五色主病 青 瘀血 肝病 痛证 惊风 寒证 31 / 51 眉间、鼻柱、口唇四周青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 妇女面青肝强 脾弱,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 面青颊赤寒热往来少阳病 面青耳赤肝火 青赤晦暗郁火 赤 热证 戴阳证 黄 脾虚 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阳黄湿热熏蒸 阴黄寒湿郁阻 印堂、准头黄而明润胃气来复,病将愈 白 虚寒 气血不足 失血 夺气 黑 肾虚 寒证 水饮 瘀血 痛证 32 / 51 面黑而干焦肾精久耗,虚火灼阴 面黑而浅淡肾病水寒,阳气不振 望色十法 浮 沉 清 浊 微 甚 散 抟 泽 夭 表 里 阴 阳 虚 实 新 久 轻 重 3 形态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 肺胀或水饮 但卧不得坐,坐则昏沉气血俱虚,夺气,脱血 坐而欲起水气痰饮所致 4 头颈五官九窍 头面 囟陷吐泄伤津;气血不足;先天精气亏虚,脑髓失充 囟填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 33 / 51 解颅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虚弱,骨骼失养,发育不良 颈项 瘿瘤 颈部漫肿或结块肝郁气结痰凝 瘰疬 颈部及耳后累累如串珠火毒;虚火灼津结成痰核 项强邪气实 项软正气虚 颈脉动水肿 卧则静脉怒张心阳虚衰,水气凌心 头发 发黄稀疏干枯精血不足 斑秃血虚受风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脾胃虚损 目 脏腑相关部位 灵枢大惑论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五轮学说 血轮内外眦属心 风轮黑珠属肝 气轮白珠属肺 水轮瞳人属肾 肉轮眼胞属脾 34 / 51 目形 窠肿 微肿如新卧起水肿病初起 老年人下睑肿肾虚 窠内陷 五脏六腑精气己衰 眼突 颈肿眼突 瘿肿 眼突而喘 肺胀 胬肉攀眼 心肺二经风热壅盛,经络瘀 滞;脾胃湿热蕴蒸,血滞于络;肾阴暗耗,心火上炎 针眼 眼丹 风热相搏客于胞睑;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 目态 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瞪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 目睛微定痰热内闭 昏睡露精脾气虚弱,气血不足 睑废脾肾双亏 目瞤风热外来,贼邪不泻;血衰气弱,经络失养 瞳孔 散大 肾精耗竭;肝胆风火上扰的绿风内障;中毒 35 / 51 缩小 肝胆火炽;劳损肝肾,虚火上扰;中毒 耳 耳轮干枯焦黑肾水亏极 耳背见红络,伴耳根发凉麻疹先兆 耳流黄脓聤耳或耳湿 白脓缠耳 红脓耳风毒 臭脓耳疳 清脓震耳 鼻 鼻头色青腹中痛 色黄里有湿热 色白亡血 色赤脾肺二经有热 色微黑有水气 黄黑枯涸脾火津涸 干燥色黑如烟熏阳毒热深 鼻孔冷滑色黑阴毒冷极 鼻窒热客阳明 酒皶鼻血热入肺 鼻柱溃烂塌陷麻风病或梅毒 口唇 唇樱桃红煤气中毒 环口黑色肾绝 口角流涎脾虚湿盛;胃中有热;中风不能收摄 新生儿撮口不能吸吮小儿脐风 撮口色青,抽搐不止肝风侮脾 36 / 51 口开不闭病虚 口开如鱼口,不能合者脾绝 口开而气直,但出不还肺绝 久病,重证人中满而唇翻脾阳已绝 人中短缩脾阴己绝 口糜阳旺阴虚;脾经湿热内郁致热邪熏蒸而成 口疮心脾二经积热上熏 鹅口疮胎中伏热蕴积心脾 唇风阳明胃火上攻 茧唇胃中积热,痰随火行,留注于唇 齿龈 黄而干燥温病极期 光燥如石阳明热盛 燥如枯骨肾阴枯涸 睡中咬齿胃热;虫积;消化不良 咽喉 乳蛾肺胃热毒壅盛 白喉肺胃热毒伤阴 下窍 疝证肝郁、受寒、湿热、气虚或久立远行所致 37 / 51 阴缩寒凝经络;外感热病,热入厥阴,阴液大伤,以致宗筋失养所致 5 皮肤 斑疹 斑 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不应手 阳斑温病热入营血 阴斑内伤气血亏虚 阳斑与阴斑区别出没无常;颜色不同;有无发热 疹 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麻疹传染病 风疹风热时邪 隐疹营血虚而风邪中于经络 白培 白色小颗粒,晶莹如粟 湿郁汗出不彻 痱子 密集的尖状经色小粒,瘙痒刺痛,后干燥成鳞屑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发 热气疮 针头到绿豆大小的水疱,痒烧灼,发于口角唇缘或38 / 51 眼睑, 外阴,包皮等处 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肌肤所致 缠腰火丹 发于腰腹胸胁,初起皮肤灼热刺痛,出现成簇水泡,围以红晕 肝火妄动,致湿热熏蒸皮肤而发 湿疹 浸淫疮,初起红斑,迅速肿胀、丘疹或水疱,破后渗液,糜烂,后结痂有痕迹 风湿热留于肌肤;病久耗血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受损 痈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掀热疼痛 湿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 疽 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 气血虚而寒痰凝滞;五脏风毒积热,攻注肌肉,内陷筋骨 39 / 51 疔 初起如粟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 暴气毒邪,袭于皮肤,传注经络,致阴阳二气不得宣通,气血凝结而成 疖 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 暑湿阻于肌肤;脏腑蕴积湿热,向外发于肌肤,使气血壅滞而成 6 络脉 小儿食指络脉 风关邪气入络,病轻 气关邪气入经,病情发展 命关邪入脏腑,病重 浮沉 浮露外感表证;沉滞外感和内伤之里证 深浅 深重浅轻,淡虚滞实 色泽 紫红内热;鲜红表证;青风证,痛证;淡虚;40 / 51 紫黑血络闭郁,病危像 形状 增粗热证,实证;变细寒证,虚证;单枝斜形病轻;弯曲环形多 枝病重 鱼际络脉可候胃气 8 舌 划分 舌尖心肺 中心脾胃 左边肝 右边胆 舌根肾 舌质 舌色 淡白舌 湿润舌体胖嫩阳虚寒证;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亏 红舌 起芒剌或兼黄厚苔实热证;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 绛舌 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热入营血;舌绛少苔有裂纹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津润血瘀 紫舌 青舌 舌形 老嫩 绛紫干枯少津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淡紫或青41 / 51 紫湿润寒凝血瘀 主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 全舌青寒邪直中肝肾,阳郁不宣;舌边青瘀血 老主实证 嫩主虚证 胖大 水湿痰饮阻滞所致 肿胀 心脾有热;素善饮酒;中毒而致血液凝滞 瘦薄 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所致,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 点剌 热毒炽盛,深入血分 裂纹 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 光滑 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淡白光莹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 红 绛光莹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齿痕 脾虚、湿盛 淡白湿润有齿痕寒湿壅盛 淡红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重舌 心经火热,循经上42 / 51 冲所致 舌衄 心经、肺胃热盛,肝火或脾虚不能统摄所致 舌痈 由心经火热亢盛引起 生于舌下脾肾积热,消津灼液 舌疔 心脾火毒 舌疮 疮凸于舌面而痛心经热毒上壅 疮多凹陷不起不痛下焦阴虚,虚火上浮 舌菌 心脾郁火,气结火炎而成 舌下络脉 气滞血瘀所致 舌态 强硬 外感热病热入心包,高热伤津;内伤杂病,肝风挟痰 主病: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前兆 痿软 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43 / 51 颤动 虚损;动风;酒毒 歪斜 风邪中络;风痰阻络 吐弄 心脾二经有热;吐多疫毒攻心或正气己绝;弄多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 寒凝筋脉;痰浊内阻;热盛伤津动风;气血俱虚 舌纵 舌的肌筋舒纵 舌麻痹 营血不能上荣于舌,血虚肝风内动;风气挟痰 舌苔 苔色 白苔 表证 寒证 积粉苔 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 黄苔 里证 热证 苔薄淡黄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舌淡胖嫩苔黄滑润 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 里热证 寒湿证 44 / 51 苔灰而干外感热病;阴虚火旺 苔灰而润痰饮内停;寒湿内阻 黑苔 疫病严重阶段 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黑而燥裂热极津枯;黑而滑润寒盛阳衰 苔质 厚苔邪盛入里;内有痰饮湿食积滞 薄苔外感表证;内伤轻病 滑苔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 燥苔热盛伤津;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 腐苔食积痰浊;内痈和湿热口糜 腻苔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 全苔湿痰阻滞中焦 偏外苔邪气入里未深,胃气先伤 偏内苔表邪虽减,胃滞依然 花剥苔胃之气阴两伤 45 / 51 危重舌象 猪腰舌热病伤阴;胃气将绝 砂皮舌津液枯竭 干荔舌热极津枯 火柿舌气血败坏 赭黑舌肾阴将绝 雪花舌脾阳将绝 囊缩卷舌肝气将绝 综合诊察 淡白舌 淡白舌透明苔脾胃虚寒 淡白舌白干苔脾胃热滞;热结津伤 淡白舌黄裂苔气虚津少挟湿 淡红舌 淡白舌黑燥苔阳虚寒甚 淡红光莹舌胃肾阴虚;气血两亏 淡红舌偏白滑苔主病邪入半表半里,病在肝胆湿浊化燥伤阴;阴虚胃停宿垢 淡红红点舌白腻干苔风寒外束,热蕴营血;热盛伤津,脾胃湿滞 46 / 51 淡红舌根白尖黄苔热在上焦;外感风热在表;风寒化热将欲传里 淡红舌黄黑苔痰湿郁热;脾胃湿热蕴结 红绛舌 红舌浮垢苔正气虚,湿热未净 红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