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 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 10 个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 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自然美景图片。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2 / 14 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作者不同时期描写的 自然美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作者对这些美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怎样的想象 .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3 / 14 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一会变 成()。 有一天我根据云的各种境界,分出()云、()云、()云()云,等等,真想做一个 “ 云谱 ”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板书: 小时候 大自然 引起幼稚的幻 大自然 少年时 奇异的情感 心中最美的诗 青年时 微妙的音符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读后 每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可回避地面对三种客 观环境,一是家庭;一是社会;再一就是大自然。 对襁褓期的婴儿来说,社会是遥远的,大自然是未知的,4 / 14 他朝夕可见的是妈妈甜蜜的乳头,轻柔的双手和满含笑意的眼神。 等到懂事的童年来临时,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社会是生疏的,大自然则是无比神秘的。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就是作者从一个世纪前的亲身经历中精心切取的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接触大自然的纵断面。在短短的段文字中,作者自述了童年对大自然的幻想,少年对大自然的梦想,青年对大自然的遐想。 读者对作者的喜爱与痴迷,肯定会感同身受;但是不会注意到 作者在文章中竟然写到足有 40 余处声情并茂的自然景色。诸如,在描写客观的自然界时有:白云、晓雾、雾色、海、海岛、沙洲、湖沼、莫愁湖、湖光、水边、地气、森林、山色、峰峦、峦影、清凉山、石头 在描写自然界的装饰与建筑时有:小城、垂柳、华灯、扫叶楼、雨花台、远寺、白帆 在描写时间与季节时有:初春、星期日、清晨、黄昏、晚霞、落日、落照、月光、月下、夜 在描写空间与地域时有:天空、郊外、桥畔 除了这些有目可以共睹的景象之外,还回响着有耳可以同听的钟声和箫笛声。 作者几乎是在不经意间把读者领入出神入化的自然 景色里,他一方面给我们展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精美画卷,另一方面还以神来之笔,或贬抑或张扬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课文的 1、 2 段,写的是作者充满幻想的童年。他不喜5 / 14 欢读书,不知道诗,却偏爱上天上的流云、地上的垂柳;爱上风烟的清寂、湖山的秀丽;爱上落日的余晖和远远的钟声与箫笛声。他竟然幻想 “ 做一个 云谱 ” ,幻想 “ 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 ” 课文的第 3 段,写的是作者充满梦想的少年。他基本没读什么书,也没听过诗,只是坐着幻想的魔毯,继续做着奇异的梦。 课文的 第 4、 5、 6、 7 段,写的是作者充满遐想的青年。他大病初愈,已然开始读书深造,不仅自己喜爱读诗,而且喜欢给别人读诗。他的思想转向辽阔的海、远去的白帆,化入湖光峦影,绘出诗情画意,在他的生命中 “ 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 ” 。此刻,大自然是心中最美的诗,作者也成为讴歌大自然的最美的诗人。 统观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他在每段文字甚至每个句子里,始终牢牢抓紧大自然的膀臂,或白描,或重彩,或间接返照,或直接抒情,把读者实实地抱入自己的感怀中。作者还沿着年龄增长的时序,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循序渐进地娓娓 说起,把感性到理性的渐变与升华过程,不露声色地传播开来。在传播的同时,作者没有平均花费自己的笔墨,他从懵懂的童年稚嫩起步,经由极度简略的少年情思,一跃跨入风华正茂栉风沐雨的青年时代。作者说6 / 14 “ 纯真的刻骨的热爱和自然的美在我的生命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遐想。 ” 其实,他何尝不是留给读者以更多的遐想:比如,那少年时代是否为病魔一直缠绕着?为什么刚写到青年前期便戛然而止,毫未涉猎大学、留学时代和从教岁月中的崇高理想? 作者宗白华生于 1897 年,他的 7 岁至 17 岁,应是在1904 1914 年期间。作为距离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的小学生,去理解他们祖辈都没有赶上的时代,显然是勉为其难的。而且,今日的小学生已远非昔比,科技进步到影视时代和数字时代,他们已能较早地接触形象中的社会,甚至很小就有机缘跟随大人去游历名山大川,从而有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的实感,甚至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 据此,教师应该看清当代小学生认知中的长短,组织实地观察或运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让大自然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生动活泼地进行美的教育。 大自然是作者心中最美的诗,也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美的诗。美 感的特征不但具有直觉性,而且具有愉悦性和超越性。当作者 “ 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 他7 / 14 直言不讳地说: “ 这时我的心最快乐。 ” 作者从悟到 “ 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 ” ,到 “ 充满诗情画意 ” ,到 “ 结成微妙音符 ” ,到 “ 灵犀一点,脉脉相通 ” ,不仅是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恰恰是美感的超越。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本课时,自然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要素。从文字的感 知到生活的感知,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是创作之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 “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 ” 学习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须要找出那些展现联想与想象的语句,并从语境反观作者的心境与再创读者的心境。 在本课,联想与想象的例子俯拾皆是。 “ 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 ” 这种云龙苍狗的变幻,属于相似联想。 “ 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森林里、在落日的晚霞里、在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 ”这种似远如近的映像,属于接近联想。 “ 夜里,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 ” 又是凄凉,又是幸福,与远远的箫笛声融合在一起,则属于对比联想。 这些联想与想象,自然植根于对自然美的基本形态的细心观察和持久积累,但同时它也发酵于审美者的情趣与体8 / 14 验。在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中,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千姿百态。 “ 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 ”“ 清晨晓雾弥漫的海,落照里白帆掩映的海,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 ,显示着美的壮丽; “ 那四周的山色浓丽清奇, 似梦如烟;初春的地气,在山水里蒸发得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仿佛也成了一个透明体 ” ,体现着美的幽静。 大自然是如诗如画般的优美,它需要优美的人以优美的心境去激赏。人们在柔媚、和谐、宁静与秀雅中,去领略心旷神怡的愉悦,去陶冶高尚隽美的情操。作者历数了童年到青年的 “ 华灯一城梦 ” ,其用意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和力图感染读者的 “ 明月百年心。 ” 教学内容:向往绿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 4个生字,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写方法。 情 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绿色所带来的生机及其美。 难点:感悟绿色的美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描写绿色的语句。 流程: 第一课时 9 / 14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向往绿色,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 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 五、精读课文,领悟绿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 “ 妙处 ” 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现绿色的美妙时,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引用与抒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0 / 14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 4 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缕缕阳光透过(),给清新的树干投下()的光影,给绿荫()添几道光线。我抬头望去,天空(),阳光明媚。 3.造句: 不是 也不是 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春景,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我喜欢绿色、迷恋绿色。 向往绿色 绿色生命的音符 “ 我 ” 心中的一首诗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 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11 / 14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 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12 / 14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 情寄友人 远山晚景 绮丽 春草 怀恋家乡 望乡 作文教学内容 :作文我爱大自然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流程: 13 / 14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自然美景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 么自然景色?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 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