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天门山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课前谈话: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一、 揭题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 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四、 诵吟古诗,拓展积累。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五、 结语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望洞庭 1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说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二、学习生字。磨 半包围结构 磨难、磨灭、磨光、磨损螺 左右结构 田螺、海螺、螺钉、螺丝三、理解诗意。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简析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 ,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 “和”字下得精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融境界。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 流荡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了读者。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 ,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没有“两相和”可言了。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聚焦到君山一点。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置山水于方寸之中。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第二课时背诵古诗,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设计(B案)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