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律诗和绝句说说二者有些区别(只须说出最主要的特点不必全面归纳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请同学们翻到第30课将这五首诗词浏览一遍看谁能很快说出是律诗是绝句是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先看看阅读提示(学生看完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第一首渡荆门送别 (一)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沿江东下途中所作诗人乘船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课文阅读提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但也有学者认为“诗无送别意”“送”的主体是“故乡水”即故乡水“送别”诗人远行此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这首诗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4品析鉴赏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诗人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顿使人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问: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使学生领会:“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问:诗人已为荆门山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使学生领会: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赏析“万里送行舟”:此句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实令人称叹 5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 三、第二首秋词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第三首赤壁 (一)解题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为三国时吴国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战场俗称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黄州传说中曾误认为是周瑜大败曹操之处俗称文赤壁杜牧这首诗是在黄州写的时为黄州刺史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前两句系平静的叙说语调宜平缓后两句突发议论语调应有所提高但因系假设而得出的结论不宜读得过于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并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大意:折断的戟埋入沙中但铁却未被锈蚀我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大乔和小乔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品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十分平实但想像却十分奇绝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想像奇在何处? 其一赤壁之战时周瑜巧借东风取得抗曹胜利而诗人也巧借“东风”对那段历史加以评述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这就更能突出东吴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三诗人不用“国破人亡”之类的词语用结而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代指相反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由于“二乔”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派政治力量的尊严东吴一旦灭亡她们的处境便可想而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足见诗人的别具匠心(只要能谈出一定的见解即可如不能认识到上述几方面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解) 4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背诵前三首诗 二、第四首过零丁洋 (一)解题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韵脚均为后鼻音全诗应读出悲壮的感情(后两句宜读得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因注释较详细不必在文字上多花功夫可作如下补充: 一经:指五经中的一种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宋朝科举考经义可在五经中选一经“起一经”是说作者由科举出身第三联(颈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前一个“惶恐”和“零丁”均为地名后一个“惶恐”和“零丁”取实义 4、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才相呼应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谈出新意 5学生朗读全诗并当堂背诵 三、第五首浣溪沙 (一)解题 苏轼这首词写在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虽然政治上失意生活亦陷入困顿但他仍对人生抱乐观的态度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眼前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溪水西流”之景象不由产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首开宋代诗歌新风气而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之一其词作个性鲜明风格豪迈视野开阔意趣横生浣溪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正音:“少”音sho年少之意朗读“谁道人生无再少”句应铿锵有力末句要读出其中的劝慰之意和昂奋之情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尚:尚且休:不要 4品析鉴赏 问:这首词就表达方式而言上下阕有什么不同?明确:上阕为描写状景中流露出愉悦之情;下阕议论兼抒情写出了作者由眼前之景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这首词中的人生哲理绝非凭空产生而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说说“谁道人生无再少”之感慨由何引发二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谁道”句系由作者看到的“溪水西流”而引发本应东去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人生为什么不能青春永驻呢?词中的“少”宜理解为精神之“少”抒发了作者老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越南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租赁的合同模板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Seasons Lesson 32 I Can't Wait for Winter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城市地下停车场智慧化管理系统在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居间合同范文模板
- 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张预测与风险防控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报告
- 城市地下停车场智慧化改造2025年智能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 可视门铃行业发展报告:市场现状、发展概况及未来前景分析(2025版)
- 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2025年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报告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祖国 我为您自豪》教学设计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品牌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 子宫肌瘤的治疗与护理
- 传统文化公司管理制度
- 小学生钻石画社团课件
- 隐私计算在档案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守护幸福 从心开始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通识教程(微课版)》课件 【第09-10讲】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