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关系研究*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研究”(70732004)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创业者与创业机会互动的新企业生成规律及其属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薛红志,男,1978年出生,汉族,河北保定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讲师,Email: hongzhi_ 通讯地址: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300071),电话 莉,女,1982年出生,汉族,天津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 Rachel_ 通讯地址: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300071),电话玉利,男,1965年出生,汉族,吉林吉安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教授,副院长,Email: 通讯地址: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300071),电话红志,田 莉,张玉利(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本文利用天津市2006年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103家新企业数据,考察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新企业能否取得较好绩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创业者有无先前工作经验,而是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工作经验。首先,工作经验的性质,即工作经验与创业者在新企业中所承担工作的匹配性越高,新企业初期绩效越好,但工作经验与新企业所处行业的匹配性对绩效并无显著影响。第二,不同职能类型的工作经验对初期绩效有不同的影响,研发经验显著正向影响初期绩效,但市场营销、财务、一般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经验则无显著影响。最后,创业者工作经验的职能多样性有利于新企业绩效。关键词:新技术企业;先前工作经验;产业经验;职能经验;经验多样性0 引言关于新企业的研究日益成为组织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事实上,新企业中已成为技术创新、就业岗位增长和产业成长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过去10年里,旨在开发具有潜在商业应用价值的新技术的新企业急剧增长,已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然而,新企业的失败率是惊人的,很多生存下来的新企业也只是取得了“边缘性生存”1,熊彼特所谓的成长导向和财富积累的新企业是极为缺乏的。新进入缺陷观点(liability of newness)认为,这是由于新企业的组织成员不能快速适应新的角色和工作关系,并且缺少与外部购买者和供应商的信用记录2。这一观点已经在大量关于不同类型新企业的研究中得到了支持。然而,新进入缺陷研究无法解释两种普遍现象。首先,创业者有时能够并确实影响了新企业绩效。第二,不同的新企业在绩效上存在显著差异。一些新企业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成长,如百度和分众传媒,而其他大部分则走向失败,有的尽管没有破产,但也仅仅是能够生存下来。为什么新企业绩效会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呢?一些创业领域的学者开始将研究聚焦于新企业初期绩效的决定因素。事实上,关于新企业的先前研究已经表明,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初始战略、结构、行动和绩效,惯例和能力嵌入在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中,并且这些经验通过员工流动转移给新企业。因此,本文集中于回答下述问题:创业者初始先前工作经验如何影响新企业的绩效?重点关注经验是什么,而不是经验来自哪里3。为了说明先前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新企业是如何创造的这一问题入手。在很多情况下,创始者打算创业时并没有一个关于新企业要做什么的明确想法。例如,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先是决定共同创办一家企业,然后决定创办哪种类型的企业,但他们的先前经验揭示了他们可能要从事的早期活动以及创业主意。事实上,创业主意的产生无法脱离于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在很多情况下,个体的工作经验影响了他们能够识别到的机会的类型。因此,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影响了他们最终追求的商业机会,然后机会和创业者共同演化成了一个新企业。1 理论综述很多创业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是新企业在创立时受到初始条件的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随后的战略、结构和绩效具有持久效应。正如Kimberly(1979)4指出的,“如同一个孩子,组织生成时的初始条件以及在婴儿期的发展路径对于生命后期具有重要影响”。创业者的初始人力资本越多,新企业的绩效就越好,这一论点在现有文献中并不新颖。事实上,现有文献已经分析了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企业生存概率以及生存下来的企业的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尽管只有少量研究聚焦于新技术企业。文献中经常会区分一般性人力资本和特殊性人力资本。在实证研究中,创业者的一般性人力资本通常用受教育程度(如学历或受教育时间长短)和工作经验的有无和长短来代替,甚至仅仅是创业者的年龄。至于特殊性人力资本,现有文献考虑了创业者是否具有特定产业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否从事过创业或管理活动。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在特定技术变革中,不同个体会发现不同机会,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先前工作经验5。接触信息是发现创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但个体信息解读能力不同,仍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相同信息时的反应能力不同。Kirzner(1973)6将这种解读信息能力概括为创业警觉,指出创业警觉越强的个体,就越容易迅速解读隐藏在信息背后的商业价值从而发现创业机会,而先前工作经验是强化个体创业警觉的关键因素。不少研究发现,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掌握了有关市场、产品、资源等有价值知识,因而强化了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Shane(2000)7进一步指出,个体先前工作经验中所积累的顾客问题知识、市场服务方式知识、市场知识造就了创业者的“知识走廊”,解读出的往往是与其先前知识密切联系的机会。在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的时间长短方面,Bruderl et al.(1992)8发现这个变量与巴伐利亚地区的新企业死亡率呈现U型曲线关系,而Bruderl and Preisendorfer(2000)9的研究则表明它对成长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影响。Almus et al.(1999)10 在对西德的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中强调指出,创业者在创业时没有专业经验会对成长具有负向(虽然统计上不显著)影响,而且极为不利于非创新型企业。在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企业所处行业的一致性方面,Bruderl et al.(1992)8的研究表明,如果创业者在新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拥有工作经验,那么新企业的失败率是显著较低的。Cooper et al.(1994)1发现,产业特有的专业诀窍有助于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Siegel et al.(1993)11的研究表明,在大约1600家宾夕法尼亚州的新企业的样本中,创业团队是否拥有在新企业所处行业的先前工作经验是区分高成长和低成长的唯一因素。类似,Gimeno et al.(1997)12强调了新企业绩效与新企业同创业者先前工作的企业在顾客、供应商和产品/服务之间的类似性上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Chandler and Jansen(1992)13也发现新企业与创业者先前所工作的企业在业务上的相似性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积极影响。Cooper and Bruno(1997)14考察了位于旧金山的新技术企业,他们发现,与失败的新企业相比,高成长企业更可能是由那些来自与新企业相同产业的个体所创建。类似,Feeser and Willard(1990)15比较了39家高成长企业和配对的低成长企业,发现前者更可能在产品、市场和技术上与创业者先前所工作的企业密切相关。但是,只有很少的研究考虑了创业者工作经验的职能本质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Stuart and Abetti(1990)16分析了位于纽约/新英格兰地区的52家新技术企业,考虑到了技术和商业经验的时间长短。他们发现,这些变量对新企业的成长绩效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影响。Westhrad and Cowling(1995)17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然而,这两项研究也只是考虑的一般性工作经验,并未从职能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学者们对“先前工作经验带给新企业的初始优势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之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尽管青春期缺陷(liability of adolescence,即当新企业耗尽了其初始资源禀赋时死亡率会提高)的概念已经在种群生态学文献中得到了实证支持,但其他研究则认为早期的资源禀赋为新企业长期强大竞争地位的建立设定了路径。大量探索新技术企业演化的研究发现,新企业的初始决策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就支持了Stinchcombe(1965)2提出的组织铭记(organizational imprinting)观点。考虑到先前工作经验直接限制了新企业决策,因此创业者不同的先前工作经验会将新企业置于不同的发展轨道上。例如,缺乏研发管理经验而拥有生产运营管理经验会促使新企业采用一组旨在成本最小化的决策,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上,甚至因无法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前景而选择错误的技术轨道。类似,缺乏营销管理经验会使新企业在与顾客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弱的地位。这在高科技产业中是极为严重的劣势,可能会导致新企业将未来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所有权交给联盟合作伙伴以换取对方对研发项目的支持。因此,同竞争对手相比,缺乏先前工作经验的新企业可能会建立较差的结构、内部流程和人力资源系统,进而导致低质量的声誉。总体来说,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很可能会演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 假设创业机会的成功开发通常需要整合互补性的关于特殊情境的知识,如关于互补性技术领域的知识以及技术、营销、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原则上,新企业可以通过雇佣相应的员工来获得所需的知识,但如果创业者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么这些知识就能更加有效的协调和保护。由此可见,若创业者拥有先前工作经验,那么他所创建的新技术企业会在绩效表现上更好。但是,如果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建的新企业不属于同一行业时,就很难将经验的优势进行复制。例如,如果创业者过去从事的是服务产业,那么所建立的经验知识就不太适用于高科技产业。Van de Ven et al.(1984)18对教育软件行业的研究显示,新企业成功是与创业者在该产业内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与此相同,Eisenhardt and Schoonhoven(1990)19对半导体产业的研究也显示,由产业经验丰富的个体创建的新企业会在创造有利的组织结果方面享有优势,如第一项产品的上市速度。产业经验越丰富,可以使创业者经历并观察到大量的创新开发项目,随后会产生学习曲线效应,这就缩短了新企业的商业机会开发时间。假设1:当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其创建的新企业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时,新企业的绩效表现会更好。即使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新企业的行业完全吻合,但是所从事工作的职能与当前差异较大时,创业者也不一定能够胜任。例如,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以前都是从事研发工作,但现在作为新企业的总经理更多的是要负责整体业务发展的管理,这可能并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这也是很多高校教师下海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假设2:当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其在新企业中所承担的工作密切相关时,新企业的绩效表现会更好。Beckman(2006)20认为,创业者关于“在特定环境中哪种管理方式是最合适的”这一问题上并不拥有明确观点,其选择主要是受到过去职能经验的驱动。职能经验是一种重要的人资本特征,不仅塑造了个体的世界观,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工作背景中进行转移。当创业者将其他企业的工作经验带入到新企业中后,其职业经历影响了他认为新企业应该采取的行动的范围。例如,创业者先前所在企业的职能经验和战略影响了新企业的战略制定21。创业者过去所从事的工作经验在职能分布上具有多样性,如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等。考虑到在新企业初期阶段所需的能力同大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的职能经验会对新企业初期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某些已经拥有了产品原型的新企业来说,营销管理经验可能是最重要的,但对于那些只是拥有了产品创意而且产品研发仍旧处于构思阶段的新企业来说,可能如何将新产品研发出来是至关重要的,这时研发管理经验就显得更为突出。假设3:创业者在不同职能领域上的先前工作经验对新企业初期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职能经验影响了他如何定义和分配组织职位22。例如,当创业者拥有销售和战略规划的工作经验时,他可能会将这两项工作职能分配给同一个管理者来负责。大量文献已经证实了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样,若创业者在多个职能上拥有管理经验,那么他可能会更加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一家企业。假设4:创业者职能经验的多样性越高,新企业的绩效表现就越好。3 数据与变量3.1 样本和数据来源大部分关于新企业初始条件的研究会在两个方面遭遇困难:无法测度创立时期的初始条件;缺乏新企业绩效的客观测量指标。从现有文献来看,很多新企业研究集中于年轻企业而不是新企业,采用的自变量也大部分是创建几年后的指标。实际上,该领域的多数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把创业型新企业定义为年龄低于8年的企业,这不会对新企业初期成长研究提供任何贡献。很明显,缺乏企业初创时的客观数据已经限制了该领域的研究努力。此外,创业者经常拒绝将财务信息透露给研究者,因此这类数据的精确性值得怀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创业初期绩效很难用财务指标来测度。因此,找到合适的因变量指标成为一个难题。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一个独特的数据文档,即2006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内容包括企业成立时的基本信息、发展历程、产品技术、市场竞争等。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创新基金以技术创新项目为对象,重点支持技术第一次商品化过程,重点支持种子期项目和初创期企业,目的是扶持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见中国科技部关于创新基金项目的说明。由于可以免费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因此创新基金成为众多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而且是没有任何成本代价的。同时,创新基金资助力度相对较大,每个项目在20200万元之间,因此对于那些资源匮乏的新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2006年天津市申报创新基金的企业总数达278家,剔除掉那些严重不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共有229家企业的创新项目最终进入到技术审查和评审程序。通过专家匿名评审,115家被立项资助。在这些申报企业中,成立时间从1991年到2006年不等,考虑到初始条件对绩效的影响会随时间而降低,因此我们从中选取了年龄小于2年的新企业,共有103家,主要来自天津各高科技产业园区。此外,由于创新基金支持的是技术创新项目,对于这些刚刚创立时间不长的企业而言,创新项目实际上就是企业主要的资产,因此创新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等同新企业本身。我们最终的数据还包括天津市科委公布的创新基金评审结果以及与部分创业者的深度访谈。由于每份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都是100页以上的文本文档,因此需要按照内容分析法对我们所需要的变量进行编码。对于某些基本信息,如初始员工人数、初始注册资本金等,只需从申请书中直接摘取。对于虚拟变量的编码也较为容易,如创业者有无先前工作经验。但是,还有一些变量需要按照利克特编码法分为7点刻度,如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工作的匹配性,受编码者主观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安排3名博士生同时对一个变量进行编码,采取双盲方式,编码完成后,先记录下各人的赋值,然后3人进行讨论、修正,以保证编码结果尽可能客观。最终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1)创业者在创建新企业时是否拥有先前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活动的匹配性;(2)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的职能分布;(3)新企业创建时的基本信息;(4)创新基金项目受资助情况。因此,数据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能够用来比较新企业创建时的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初期绩效的影响。3.2 变量新企业初期绩效。本文并未用财务指标来测度绩效,这是因为新技术企业在初期主要是以“烧钱”为主,因此很难通过利润或营业收入来考察新企业的成长潜力。目前,西方很多创业研究将能否获得风险投资以及能否IPO作为测度新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但考虑到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现状以及创业企业上市的难度,我们将新技术企业能否获得创新基金作为测度新企业初期绩效的指标。这是一个虚拟变量,1代表企业获得了创新基金资助。先前工作经验。拥有先前工作经验的创业者更可能要比那些缺乏工作经验的创业者的创业绩效要好。拥有工作经验的创业者了解顾客偏好、不同战略的相对有效性,并且享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我们创建了一个虚拟变量:是否拥有先前工作经验,“1”代表拥有先前的工作经验。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活动的匹配性,选择了两个变量来测度工作经验的性质:先前工作经验与新企业所处行业的匹配性以及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创业工作的匹配性。两个变量均构建为7点刻度变量,“1”代表匹配性极差,“7”代表匹配性极好。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可能位于不同的职能领域,而不同职能领域的工作经验可能会对新企业绩效具有不同影响。因此,我们将先前工作经验分为5类:市场营销经验、财务管理经验、一般管理经验、生产运营经验和研发经验。这些变量均被设置为虚拟变量,“1”代表在该职能上拥有经验。职能经验的多样性这个变量则是考虑创业者在上述5个职能的哪些职能上拥有经验,是上述5个变量的算术加总。控制变量。企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败率降低,因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绩效影响因素。初始员工人数和注册资本是重要的新企业初始资源,因此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此外,从合法性的视角来看,新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归国留学人员企业会在获得外界认可方面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它们也作为重要控制变量纳入了分析。表1、表2分别给出了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和相关系数矩阵。从表1可以看到,能够获得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占总样本数的40%以上。平均来说,97%的创业者拥有先前工作经验,50%以上的创业者拥有一般管理经验和研发管理经验,但在市场营销、财务和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均不足20%。而且,创业者平均只在1.63个职能岗位上拥有工作经验。从表2来看,只有初始注册资本和研发管理经验与能否获得创新基金的资助显著相关。此外,职能经验的多样性与5种职能经验全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后面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将职能经验的多样性与5种职能经验分开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层级式的Logistics回归。为了检验前面所提出的假设,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层级数据分析。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编号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1新企业绩效0.320.420.502企业年龄02.001.090.743员工人数335022.1544.174注册资本24000342.47701.265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010.290.466归国留学人员企业010.100.307是否拥有先前工作经验010.970.178与当前创业行业的匹配性075.091.669与创业工作职能的匹配性075.281.4810市场营销经验010.200.4011财务管理经验010.020.1412一般管理经验010.680.4713生产运营管理经验010.150.3614研发管理经验010.580. 5015职能经验的多样性04.001.630.83注:注册资本的单位为万元表2 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1.0020.06130.04-0.67140.22*-0.120.508*15-0.060.33*0.06-0.213160.06-0.08-0.10-0.0660.01170.03-0.060.030.073-0.02-0.36*180.11-0.040.100.161-0.10-0.24*0.137190.11-0.010.170.126-0.12-0.160.513*0.29*110-0.07-0.160.23-0.078-0.100.040.071-0.130.141110.02-0.21*-0.060.047-0.090.21*0.020-0.050.120.11112-0.10-0.060.160.198-0.09-0.040.209*-0.010.38*0.130.101130.040.060.28*0.025-0.14-0.120.059-0.040.140.21*-0.060.28*1140.24*-0.12-0.190.077-0.09-0.120.168*0.27*-0.03-0.24*-0.02-0.36*-0.101150.07-34-0.22*-0.090.280*0.060.37*0.529*0.23*0.55*0.62*0.23*1注:*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表3是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的结果,共包括4个模型。表3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5510.7081.316*0.896*员工人数-0.004-0.004-0.003-0.008注册资本0.0010.0020.0020.002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06*2.384*3.058*2.582*归国留学人员企业1.2151.3911.9731.693先前工作经验是否拥有先前工作经验25.45623.39525.709经验与当前创业行业的匹配性0.1490.1080.260经验与创业工作的匹配性0.771*0.937*1.076*市场营销经验0.171财务管理经验0.686一般管理经验1.531生产运营管理经验0.332研发管理经验2.596*职能经验的多样性0.899*Log-Likelihood67.28458.42349.33054.37Psedo R-squared0.1420.2670.3770.428注:*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模型1只包括5个控制变量,除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06,P0.1)这一变量外,其他变量在统计上均对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新企业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成立时技术能力和技术资产的水平,因为在我国企业要想获得这一称号需要专门机构进行详尽的调查,只有当企业正在或已经研发出的产品达到了某种创新程度或先进水平时,才有资格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从合法性和制度理论的视角来看,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性行动,向资源持有者传递了新企业的可信度、组织既有成就以及产品研发质量的信息,这确实能够帮助创业者获得资源。年龄虽然在多数新企业研究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绩效预测变量,但是在本研究中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样本企业的年龄均为成立不到2年,新进入缺陷和青春期缺陷所谓的年龄依赖效应尚未充分表现出来。新企业是否为归国留学人员企业这一变量也没有表现出统计上的显著性。近年来,大量到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人员回到国内来创业(在本研究样本中约占10%),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在本研究中没有表现出统计显著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过分强调西方的管理理念,忽视了中国制度和文化的独特性,而创业是一种严重情境依赖的活动。模型2加入了“创业者是否拥有先前工作经验”、“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新企业所处行业是否一致”以及“先前工作经验与创业者在新企业中承担的工作是否一致”三个变量。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是否拥有先前工作经验对新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指标只是捕捉到了创业者是否参与过其他企业的活动,而没有考虑到参与的具体工作的内容以及结果如何。例如,创业者创建新企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先前的工作岗位上干得极不成功甚至给原来的雇主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样,原来的工作经验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其次,先前工作经验与当前新企业所处行业的一致性也对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是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假设1没有得到支持。第三,先前工作经验与创业者在新企业中承担的工作密切一致会显著提高新企业的绩效(=0.771,P0.0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知识的转移和复制更加方便,假设2得到支持。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在5种职能上的分布。从表3中可以看到,只有研发管理经验对绩效具有显著影响(=2.596,P0.01),其他4种职能经验都未表现出统计上的显著性,假设3得到支持。这可能是与新技术企业本身的特征密切相关的。例如,动态能力理论认为,创业者从新技术中获利的能力关键取决于企业在相关技术上的先前经验。对新技术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其掌握的专利和新产品,风险投资家的介入在很多时候也是重点考虑其掌握的技术资产的潜力,因此,如何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就成为新企业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任务。而且,创新性技术经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变得可行,因此研发管理经验就会表现得更加有价值。此外,根据吸收能力的观点,新技术开发的风险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业者在先前技术研发过程中积累起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经验所决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一般管理和生产运营虽然也是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但考虑到新企业在发展的最初几年并未将产品上市,更未形成批量生产,而且财务资源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这些职能可能无法在新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模型4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的职能多样性这一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它会显著影响新企业绩效(=0.899,P0.1),假设4得到支持。这是与关于团队异质性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的,即当创业者拥有全面的管理企业的技能和能力时,他更可能帮助企业获得外部资源持有者的认可。此外,这与团队完整性(即团队成员填补关键职位的程度)的研究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当创业者拥有广泛的职能经验时,会对外部资源持有者更富有吸引力。5 结论及启示数据分析显示,新企业初期绩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创业者有前工作经验,而是取决于工作经验的本质。这同Hsu(2007)23关于创业者有无先前创业经验的研究是极为一致的,有创业经验并不意味着创业者能够更好地管理新企业,重要的是创业者先前创业经验的数量以及创业的成败。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能力理论的观点,即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征是新企业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拓展了我们对于新企业初期绩效决定因素的深入理解,对潜在创业者具有重要启示。首先,与先前研究一致,本文发现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在新企业中承担工作的密切相关性越高,新企业的绩效越好。在大型企业中,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成员一般具有相关经验,如具有销售背景的人员会承担销售职位。但在很多创业企业中,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和当前的工作安排可能并不一致。例如,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可能承担了总裁角色,以前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可能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或顾客售后服务,具有工程研发经验的人员负责企业发展战略或营销职能。更为极端的是,很多刚从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也开始担当新技术企业的总负责人。这对新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潜在创业者在创建新企业时需要认真考虑自己在新企业中的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其次,先前的研发管理经验通常有助于新技术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相对比,先前的市场营销、财务、一般管理和生产运营经验对新企业绩效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由此可见,不同的先前工作经验会对新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新技术企业发展初期起关键作用的是产品研发问题。最后,当创业者拥有多样化的先前工作经验时,新企业能够更快地达到创业关键里程碑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多个管理职能上拥有工作经验会显著提升新企业的绩效,这反映了多面手要比专家型人才更适合创业。尽管现有研究发现团队异质性会产生大量的冲突,但与管理职能相关的异质性更多的是与工作相关的,比其他异质性更易产生认知冲突而不是情感冲突,这是有利于新企业发展的。此外,由于本文考虑的是创业者个人的职能经验多样性,因此他可以更好对这种冲突进行协调。参考文献1 Cooper A C, Gimeno-Gascon F J, Woo C Y. Initial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as predictor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 9: 371395.2 Stinchcombe A L. Social structure and oganizations. In .March J G, 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M. Chicago: Rand McNally, 1965: 142193.3 Burton M D, Sorensen J B, Beckman C. Coming from good stock: Career histories and new venture formation. M. Lounsbury, M. Ventresca, eds.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JAI Press, Inc., Greenwich, CT, 2002, 229262.4 Kimberty J.Initiation,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In J. Kimbehy and R. Miles (eds.).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0: 134-160. 5 Venkataraman S. 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 editors perspective. J. Katz, R. Brockhaus, eds.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J, Vol. 3. JAI Press, Greenwich, CT, 1997, 119-138.6Kirzner I.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 Univeri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 1973.7Shane 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 11(4): 448-469.8 Bruderl J, Preisendorfer P, Ziegler R. Survival chances of newly founded business organization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2, 72:227242.9 Bruderl J, Preisendorfer P. Fast growing business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German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 30: 4570.10 Almus M, Nerlinger E A.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which factors matter?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9, 13: 141154.11 Siegel R, Siegel E, Macmillan I C. Characteristics distinguishing high growth vent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3, 8: 169180.12 Gimeno J, Folta T, Cooper A, Woo C.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750783.13 Chandler G N, Jansen E. The founders self-assessed competence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2, 7: 223236.14 Cooper A C, Bruno AV. Success among high-technology firmsJ. Business Horizons, 1977, 20: 1622.15 Feeser H R, Willard G E. Found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A comparison of high and low growth high tech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1: 8798.16 Stuart R W, Abetti P A.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n early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0, 5: 151162.17 Westhead P, Cowling M. Employment change in independent owner-managed high technology firms in Great Britain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5, 7: 111140.18 Van de Ven A H, Hudson R, Schroeder D M. Designing new business Start ups: Entrepreneurial, organization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J. Joumal of Management, 1984, 10: 87-107.19 Eisenhardt K M, Schoonhoven C B. Organizational growth: Linking founding team, strategy, environment and growth among U.S. semiconductor ventures, 19781988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35: 504529.20 Beckman C M. The influence of founding team company affiliations on firm behaviorJ.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4): 741758.21 Boeker W P. Strategic change: The effec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方未履行合同写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胶印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白酒原料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微波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农村医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商品房出售合同范本3篇
- 护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施工安全知识问答卷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米社区安全性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动漫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T-CALC 007-2025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人文关怀规范
- 土方内倒合同(2025年版)
- 《运算放大器介绍》课件
- ktv消防安全培训制度
- GB/T 44923-2024成年人三维头部模型
- GB 20072-2024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
- 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人教
- 【培训课件】《统计法》宣传课件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数据质量
-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人教部编版】
- 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初中音乐教学课件走进京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