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_第1页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_第2页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_第3页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_第4页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学习中心: 内蒙古学习中心 学 号: 090F29133068 姓 名: 薛美娜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李婷 2015 年 09 月 28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薛美娜 学号: 090F29133068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薛美娜同学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一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实际,就“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选题符合要求,对今后该区的资源探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该文,论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较完整,逻辑关系清楚,;论据较充足,论证较有力。未发现抄袭。不足:文中查阅资料部分过于陈旧,建议多引用近期研究成果。总体上看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李婷所在单位乌兰察布电大指导时间2015年9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薛美娜 学号: 090F29133068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该生论文写作大体符合毕业生毕业论文要求,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论文方向,选题切合实际,没有泛泛而谈,这个值得肯定。参考文献有八篇且引用较为规范,符合学院有关要求。文章行文思路较为清晰,文章脉络前后衔接紧密。写作规范大致符合要求,仍存在一些细节错误,望参照学院有关规定自行修改。总体来说,这篇论文以自己熟悉的工作为切入点,联系当前最新的社会动态,论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文章不足之处:文章部分章节格式欠规范。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1、正文行间距22磅,段前段后0行;2、结论部分补全对全文各章的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73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胡振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评阅时间2015.10.19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苏尼特右旗胡尔嘎庙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薛美娜 日期:2015年09月27日3摘 要胡尔嘎庙地区根据出露地质体及相应的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以阿木山组灰岩为界,该地区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的石英角闪辉长岩体,现已变质为斜长角闪岩,该岩体内斜长花岗岩、超基性岩脉发育。1:1万土壤测量工作在该部分圈定化探综合异常,其中铜、钨及铬元素异常强度较高。通过地表异常查证及1:5000土壤剖面测量发现,异常区与斜长角闪岩和三叠纪花岗岩体出露范围吻合,推测异常由温都尔庙群地层铁族元素及部分亲铜元素高背景引起。南部出露岩性主要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的绢云石英、绿泥石英片岩和粉砂质板岩以及石炭纪本巴图组的变质粉砂岩,其中桑达来呼都格组与其北边的阿木山组灰岩及南边的本巴图组以断层接触,地表探槽及钻探工程已在该区发现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区内两条构造破碎带间的狭长区域或其附近,严格受构造控制。关键词: 1、胡尔嘎庙2、金矿(化)体3、构造控制 目 录一、绪言1(一)项目概况1(二)选题意义1二、矿区地质特征3(一)地质特征3(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4三、成矿条件分析12四、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附图17 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绪言胡尔嘎庙地区已进行别鲁乌图1:5万矿产远景调查,并圈定AS19、AS23号化探综合异常。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确定勘查区范围,由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负责承担实施该项目。(一)项目概况1、目标任务充分收集区内已有资料,重点对AS19、AS32两个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工作,通过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测量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及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大致了解矿(化)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情况;大致了解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2、主要工作量1:10000地质草测40km21:10000土壤测量(网度10040m)25km21:10000激电中梯测量(网度10040m)10km21:10000磁法测量(网度10040m)65km21 :5000地质、土壤、激电中梯、磁法综合剖面测量(点距20m)20km激电测深30点槽探2000m3钻探1500m(二)选题意义项目组已完成了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土壤测量、1:10000激电中梯以、1:10000高精磁测量及综合剖面在内的各类地表测量工作,圈定了物化探综合异常,并经行了异常查证工作。完成了部分槽探工作及钻探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对该项目各主要勘查阶段工作成果逐次介绍,并对成矿条件进一步分析,以期对该项目下一步工作及对相似矿床的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二、矿区地质特征(一)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Pt2s)、上志留统-下泥盆统西别河组(S3-D1x);上石炭统本巴图组(C2b)、阿木山组(C2a);上白垩系二连组(K2e);新近系中新统汉诺坝组(N1h)和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第四系上更新统(Qppal)、全新统(Qh)。对矿区主要地层详述如下:(1)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Pt2s)分布于矿区北部巴彦乌拉-图林凯以北一带,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绿泥石英片岩、黄绿色绿泥绿帘片岩、大理岩、含铁石英岩。原岩为以拉斑玄武岩系等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绿片岩组合,局部发育有硅铁质岩、碳酸盐岩透镜体及辉长岩、蛇纹岩等。(2)上石炭统本巴图组(C2b)分布于矿区西南部,由本巴图组一段(C2b1)、二段(C2b2)组成,地层走向近东西向,为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本巴图组一段(C2b1)岩性主要为灰、红紫等杂色绢云母板岩夹灰岩、变质岩屑杂砂岩、灰岩,本巴图组二段(C2b2)岩性主要为灰褐、浅灰色变质岩屑砂岩、变质英安质凝灰岩、玄武岩、变质长石砂岩夹灰岩,与西别河组呈断层接触。(3)上石炭统阿木山组(C2a)出露面积较大,分布于矿区中部哈珠-查干乌拉-巴彦苏达勒一带,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石英砾岩、灰岩,整合覆盖在本巴图组之上。2、岩浆岩矿区侵入岩发育。对各类侵入体,分别划归中元古代温都尔庙蛇绿岩组合,主要岩性有超基性岩(蛇纹岩)、中元古代斜长花岗岩;二叠纪斜长花岗岩;三叠纪花岗岩、闪长岩等。3、构造矿区实测断层四条,分别为F1、F2、F3、F4,其中F2与F3为该区南部金矿控矿构造。F1断层延伸方向为90-105,断层面倾角50,岩石片理化、糜棱岩化、碎裂岩化且出现构造透镜体,局部地段地层有倒转现象。F2断层为一正断层,延伸方向为65-80,断层面倾角60-70,岩石片理化、糜棱岩化、角砾岩化,有断层泥摩擦镜面和断层擦痕,沿断层有多种脉岩贯入并常出现断层崖。F3逆断层延伸方向为90-105,断层面倾角4050,岩石片理化、糜棱岩化、碎裂岩化且出现构造透镜体,局部地段地层有倒转现象。F4断层延伸方向为80-110,断层面倾角35-70,岩石普遍片理化、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千糜岩化,有摩擦镜面和断层擦痕、构造透镜体,多种脉岩沿断层贯入。(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1、1:10000激电中梯测量根据激电扫面成果资料结合化探金异常,全区共圈定五处异常。分别编号DJ1DJ5。对分析认为有意义的异常布置了激电剖面,并择有利地段面置了激电测深点。DJ1呈北西西向展布,长1.7km,宽140m-230m,视极化率一般大于3.0%,有多处极大值分布较为零乱,最大为5.23%。视电阻率高于背景值,一般大于160欧姆米,极大值一般大于200欧姆米。出露岩性主要为额里图组粉砂岩、杂色砂岩。该异常布置了P1-P8激电剖面。DJ2位于DJ1北部,呈北西西向展布,长670米,宽约100米,视极化率一般大于3.0%,有一处极大值4.087%。视电阻率形态与视极化率相近,为高阻,极大值371.92。视极化率极大值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变化范围100-200欧姆米。出露岩性为额里图组粉砂岩、杂色砂岩。该异常以P4-P8激电剖面控制,并布置了激电测深点5个。测深断面图显示,极化体呈北北东倾。视极化率极大值为3.91,视极化率极值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推断极化体赋存于高阻脉体边缘,为成矿有利部位。DJ3位于激电扫面区北部,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西侧未封闭,控制长度600米,宽约200米,视极化率一般大于3.75%,有两处极大值4.99%、5.90%。该异常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视电阻率等值线密集,变化范围140-800欧姆米。位于石炭系阿木山组灰岩边缘,为成矿有利部位。该异常布置P9-P14以控制。P12测深断面图显示视极化率产于顶部高阻盖层下。P13南部控制金异常高值点测深显示了高阻高极化的特征。DJ4位于激电扫面区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西侧未封闭,控制长度1200米,宽约200米,视极化率一般大于3%,有三处极大值4.41%、4.69%、5.00%。该异常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视电阻率等值线密集,变化范围140-800欧姆米。位于石炭系阿木山组灰岩边缘,为成矿有利部位。该异常布置P15-P25以控制。P18测深断面图显示视极化率产于顶部高阻盖层下。P18南部控制金异常高值点测深显示了高阻高极化的特征。DJ4与DJ3异常形态相似,成因相同。DJ5位于扫面区西部,呈北西西向展布,长400米,宽不足80米,视极化率一般大于2.0%,有二处极大值2.84%、2.88%。视电阻率形态相吻合,为高阻,极大值223.37欧姆米。出露岩性为桑达来呼都格组绿泥石英片岩、石英岩。该异常以P29-P33激电剖面控制,并布置了激电测深点4个。P30测深断面图显示为高阻高极化的特点。该处金异常较高。另P26-P28对金异常高值进行了控制,P28线上测深断面图与P30相似。二者出露地质体相同,成矿条件相近。2、1:10000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全区的元素分析数据,遵循“X3S”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反复剔除后,使数据达到符合正态分布,计算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利用公式“X+2S”进行计算异常下限。测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统计见表21。表21 测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统计元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X)标准离差(S)变异系数(Cv)浓集克拉克值(C)致矿系数(Z)异常下限(T)Sb1259.7 0.058.81 44.73 5.08 44.04 99.90 25Au2000.42.67 10.30 3.86 1.48 43.99 8Hg100006.593.95 332.52 3.54 7.64 46.57 200As2967.41.458.95 129.60 2.20 39.30 63.48 200W41.70.271.44 2.32 1.62 0.72 18.49 3Cr17321.168.17 100.33 1.47 1.95 18.14 160Cu586.1127.27 28.46 1.04 1.09 12.57 60Ni5381.827.60 26.86 0.97 1.38 12.09 60Mo33.50.191.02 0.97 0.95 0.68 11.08 2Mn800026594.15 506.93 0.85 7426.86 7436.24 1200Ag1.1 0.0150.04 0.04 0.85 0.019.30 0.08Zn371.25.149.05 28.25 0.58 0.69 7.03 100注:Au、Hg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提取各单元素异常按元素组合进行叠加,根据各元素异常的强度、规模、元素组合特征、空间组合特征,结合异常所处的地形地质环境,对异常进行划分和圈定。共圈定5个综合异常,编号分别为AP1、AP2、AP3、AP4、AP5,各异常特征如下:AP1异常异常位于化探I测区东部,呈不规则状,无明显走向,异常封闭,面积约0.22km2。异常元素组合为Cu、Cr、W、Ni、Hg、Mn、Mo;异常强度较高,Cu、Cr、W为三级异常,Ni、Hg为二级异常,其中Cu极大值24110-6,Cr极大值68010-6,W极大值23.210-6,Ni极大值18510-6;元素套合好,有明显的形态及浓集中心。AP1异常特征值见表2-2。表22 AP1异常特征值表元素面积(km2)极大值均值衬度规模浓度分级离差Cu0.17241 126.65 2.11 0.36 363.77 Cr0.18680 293.33 1.83 0.33 3134.43 W0.0723.2 12.63 4.21 0.30 38.31 Ni0.14185 91.45 1.52 0.21 231.83 Hg0.04552 337 1.69 0.07 2154.58 Mn0.191558 1352.11 1.13 0.21 1102.74 Mo0.012.66 2.66 1.33 0.01 10 注:Au、Hg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异常区主要出露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斜长角闪岩和三叠纪花岗岩,推测异常由温都尔庙群地层铁族元素及部分亲铜元素高背景引起。AP2异常异常区位于化探II测区东北部,呈带状,东西向展布,异常西部未封闭,面积约1.30 km2。异常元素包括取样测试的所有12种元素;异常强度高,Au、W为四级异常,Ni、As、Hg为三级异常,Cr、Mn、Mo为二级异常,其中Au极大值超过20010-9,W极大值37.6610-6,Ni极大值242.5510-6,Cr极大值516.3910-6,Mn极大值4233.1810-6;Mo极大值4.7210-6,元素套合一般,分属多个浓集中心,以大面积近东西向展布的Au、W异常为主。AP2异常特征值见表2-3,异常剖析图见图21。表2-3 元素面积(km2)极大值均值衬度规模浓度分级离差Au0.7820030.89 3.86 3.01 436.68 W1.0337.66 6.15 2.052.11 45.43 Ni0.11242.55 96.83 1.61 0.18 354.85 As0.341113.5 335.041.68 0.57 3175.20 Hg0.33982.79 335.70 1.68 0.55 3189.11 Cr0.13516.39 275.33 1.72 0.22 2119.33 Mn0.064233.18 2231.09 1.86 0.11 21267.98 Mo0.164.72 2.88 1.44 0.23 20.92 Cu0.0166.7 66.7 1.11 0.01 10Zn0.05122.6 111.94 1.12 0.06 19.78 Sb0.0345.76 33.03 1.32 0.04111.14 Ag0.080.16 0.11 1.37 0.11 10.03 图21 AP2异常剖析图AP3异常异常位于化探II测区东部,呈不规则状,近东西向展布,异常东部未封闭,面积约0.69km2。异常元素包括取样测试的所有12种元素;异常强度高,Au、Ag为四级异常,Mn、Hg、W为三级异常,Cr、Ni、Cu、Zn、Mo为二级异常,其中Au极大值超过20010-9,Ag极大值1.1210-6,Mn极大值7095.3810-6,W极大值17.810-6,Cu极大值205.7010-6,Zn极大值371.2010-6;元素套合一般,分属多个浓集中心,以大面积Au异常为主。AP3异常特征值见表2-4。表2-4 元素面积(km2)极大值均值衬度规模浓度分级离差Au0.3820040.64 5.08 1.93 449.62 Ag0.311.12 0.21 2.63 0.8240.25 Mn0.187095.38 2899.90 2.42 0.44 32075.32 Hg0.04821.60 588.85 2.94 0.12 3201.18 W0.417.8 4.8 1.60 0.64 32.76 Cr0.13483.53 240.28 1.50 0.20 2105.74 Ni0.17144.27 83.19 1.39 0.24 225.10 Cu0.09205.70 135.88 2.27 0.20 246.11 Zn0.14371.20 196.26 1.96 0.28 295.05 Mo0.266.88 3.13 1.57 0.41 21.50 As0.08378.40 275.84 1.38 0.11 163.31 Sb0.0435.93 30.04 1.20 0.05 14.01 注:Au、Hg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异常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绿泥石英片岩、石英岩、上石炭统本巴图组粉砂岩及三叠纪英云闪长岩,地表偶见石英脉。主成矿元素金浓集中心位于近东西向断裂附近,推测受岩浆活动及断裂构造的影响,地层中的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沉积富集。根据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该区是寻找金矿产的有利地段。图2-2 AP3异常剖析图4、AP4异常异常位于化探II测区西南部,呈半圆状,无明显走向,异常西部未封闭,面积约0.41km2。异常元素包括取样测试的所有12种元素;异常强度较高,Au、Sb为四级异常,Cr、W为三级异常,Mn、Ni、Cu、Mo为二级异常,其中Au极大值98.1710-9、Cr极大值683.4510-6,W极大值16.3810-6,Cu极大值151.0010-6;元素套合较好,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以较大面积Sb、Cr、Cu元素为主,周边散布零星Au、Mo单元素异常。AP4异常特征值见表2-5。表2-5 元素面积(km2)极大值均值衬度规模浓度分级离差Au0.0898.17 27.60 3.45 0.28 429.26 Sb0.15733.42 127.73 5.11 0.77 4188.02 Cr0.18683.45 234.10 1.46 0.26 3123.61 W0.0816.38 8.77 2.92 0.23 35.05 Mn0.052424.87 1864.02 1.55 0.08 2488.79 Ni0.05209.95 101.86 1.70 0.09 261.29 Cu0.27151.00 71.43 1.19 0.32 216.82 Mo0.034.31 3.33 1.67 0.05 21.06 Zn0.04141.70 113.60 1.14 0.05 118.91 As0.01274.08 274.08 1.37 0.01 10Hg0.01291.40 291.40 1.46 0.02 10Ag0.010.09 0.09 1.10 0.01 10注:Au、Hg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异常区主要出露上石炭统本巴图组粉砂岩、杂色砂岩,推测异常由该地层亲铜元素及部分铁族元素高背景引起。AP5异常异常位于化探II测区东南部,呈不规则状,无明显走向,异常东南未封闭,面积约0.54km2。异常组合为Sb、Hg、W、Au、As、Zn、Mo、Ag;异常强度一般,Sb、Hg为四级异常,W、Au为三级异常,As为二级异常,其中W极大值12.310-9,Au极大值58.4810-9,Zn极大值127.510-6;元素套合一般,无明显浓集中心,以大面积Ag、Mo低强度异常为主。AP5异常特征值见表2-6。表2-6 元素面积(km2)极大值均值衬度规模浓度分级离差Sb0.0298.89 511.67 20.47 0.41 4674.89 Hg0.017121 7121 35.61 0.36 40W0.0312.3 6.2 2.07 0.06 35.29 Au0.0258.48 43.34 5.42 0.11 321.41 As0.02695.10 534.95 2.68 0.05 2226.49 Zn0.19127.5 108.5 1.09 0.21 17.03 Mo0.392.73 2.26 1.13 0.44 10.19 Ag0.240.15 0.10 1.29 0.31 10.02 注:Au、Hg单位为10-9,其余元素为10-6异常区主要出露上石炭统本巴图组粉砂岩、杂色砂岩及新近系汉诺坝组玄武岩,推测异常由地层亲铜元素及部分铁族元素高背景引起。(三)矿化体特征已发现的金矿化主要产于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的绢云石英、绿泥石英片岩和粉砂质板岩以及石炭纪本巴图组的变质粉砂岩中,矿化大致呈带分布,其分布范围EW长超过3000m,SN宽度最大700m,矿化面积较大。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胡尔嘎庙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区内两条构造破碎带间的狭长区域或其附近,并由若干条近东西向展布的金矿化体组成。按照矿化蚀变类型和赋矿岩石特征以及矿化体的空间展布位置,可将区内矿化带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片岩型矿化带;其二为破碎蚀变岩型矿化带;第三种类型为强劈理化、强硅化粉砂质板岩型矿化带;编号相应为I、II、III; 其中I、II号矿化带位于区内两个较大的构造破碎带F2和F3之间,而III号矿化带位于构造破碎带附近。位于矿区中部的I号矿化带产于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的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中,根据矿化体所处位置、矿化蚀变类型以及赋矿岩石特征,I号矿化带又可分为I-1和I-2两个次一级矿化带,其中,I-1号矿化带位于矿区中东部,呈似层状产出,走向南东,倾向北东,倾角4570,地表出露长度近于500米,主要的赋矿岩石为绿泥石英片岩,岩石具较强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以及绿帘石化,局部地段可见碳酸盐化;I-1号矿化带由三条平行排列的矿化体组成,总厚超过7米,地表由TC6、TC7控制,深部由ZK7301控制,此次勘查共采取刻槽样5件,品位0.222.49克/吨,由于ZK7301尚未施工,其见矿情况暂不作评述。I-2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产于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的绿片岩中,整体呈向北凸起的弧形,其西部走向北东东,而东部走向南东,TC3位于矿化带转折端位置;矿化带走向85122,倾角3550,断续延伸超过3000米;岩石具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本带由7条矿化体组成,矿化体厚度(槽探工程)从1米24米(假厚)不等,品位0.1g/t5.35g/t。地表控矿工程为:TC1、TC3、TC8、TC9,深部控矿工程为ZK4201、ZK4203、ZK001、ZK003及ZK6901,所采取样品中,品位超过0.1克/吨的49件,超过0.5g/t的17件,超过1g/t的10件,刻槽样最高品位2.75g/t,岩芯样最高5.35g/t。II号矿化带位于I-2矿化带以南,F2破碎带的北侧,总体走向南东,倾向北东,倾角4050;该矿化带地表断续延伸超过1000米,共由3个矿化体组成,矿化体厚度111米,因外部因素的影响,局部地段的探矿工程未能达到控制矿化体的目的;本带岩石相对致密、局部地段较为破碎,且具较强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特征;已施工的探矿工程为:TC4、TC5,取样剖面PM1、PM2,以及深部探矿工程ZK701、ZK801和ZK1501,所采样品中0.1g/t以上的55件,0.5g/t以上的15件,1g/t以上的9件,金最高品位19.96g/t。III号矿化带位于F2破碎带的南侧,为单工程控制,地表可见长度超过200米,已控制厚度17米(假厚),由于探矿工程未能达到施工目的,因此,矿化带实际厚度应该大于17米,本带岩石主要为变质粉砂岩,多致密,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以及碳酸岩化等,矿化体倾向北,倾角5080。三、成矿条件分析胡尔嘎庙地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铬、金三级成矿带中的白乃庙-哈达庙铜、金、萤石四级成矿带。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本区古生代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V)内蒙古草原地层区(V3)乌兰浩特-哈尔滨地层分区(V33),中、新生代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与外围的白乃庙、毕力赫、哈达庙等金矿同处于一条近东西向的构造带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也为工作区内找到金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首要的地质成矿条件基础。该区北部主要出露地质体主要为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石英角闪辉长岩体,现已变质为斜长角闪岩,该岩体内斜长花岗岩(多已碎裂岩化和碳酸岩化)发育,超基性岩多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于石英角闪辉长岩体内的断层带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蛇纹石化橄榄岩为主,蛇纹石化辉橄岩次之,地表多成硅质风化壳出现。该基性、超基性岩带属于索伦山-贺根山一带板块俯冲的残余洋壳。1:1万土壤测量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AP1,异常元素组合为Cu、Cr、W、Ni、Hg、Mn、Mo;异常强度较高,Cu、Cr、W为三级异常。通过1:5000土壤剖面测量发现,异常区与斜长角闪岩和三叠纪花岗岩体出露范围吻合,推测异常由温都尔庙群地层铁族元素及部分亲铜元素高背景引起。同时多次地表异常查证拣块样化验结果显示没有较好的成矿元素。南部出露岩性主要中元古界桑达来呼都格组的绢云石英、绿泥石英片岩和粉砂质板岩以及石炭纪本巴图组的变质粉砂岩,其中桑达来呼都格组与其北边的阿木山组灰岩以正断层F2为界,南边与本巴图组以逆断层F3接触。接触部位蚀变较强烈,片岩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局部具有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主要表现为石英细(网)脉和不规则状石英团块,石英细脉多沿绢云石英片岩之片理产出,绢英岩化多呈面型或较大的团块状,黄铁矿呈粒状集合体及中细粒浸染状分布。金品位较高部位的岩石,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普遍较强,其中金矿化与硅化关系尤为密切。而在某些地段,岩石绿帘石化的强弱似乎也指示着金含量的多寡。依据地质测量成果,激电工作均布置在南部,圈定五处激电异常,其中DJ3、DJ4与断层F2展布位置、方位一致,位于石炭系阿木山组灰岩边缘,与桑达来呼都格组灰绿色绿泥石英片岩、黄绿色绿泥绿帘片岩构造接触部位。异常位于视电阻率梯度带处,视电阻率等值线密集,金异常高值处表现为高阻高极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南部成矿带主要位于化探综合异常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