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学案_第1页
瓦尔登湖 学案_第2页
瓦尔登湖 学案_第3页
瓦尔登湖 学案_第4页
瓦尔登湖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瓦尔登湖 学案 4、瓦尔登湖 学案作者:高胜军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体会用语朴素自然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细致逼真,写景与言论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梭罗积极倡导的简朴生活的观念。 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需要细细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用意。 背景知识互动 知识积累 一、写作背景 1845 年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这天, 28 岁的梭罗独立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这木屋里,这湖畔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深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2 / 22 二、作家作品 亨利 戴维 梭罗( 1817 7 12 1862 5 6),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 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解题 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是他积极倡导的简生活观念的体现。 识记要点 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代表作散文集瓦尔登湖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汆水( cun)黝黑( yu)漪澜( yln) 黯淡( n)拂拭( sh)鞭挞( t) 黑魆魆( x)吞噬( sh)深邃( su) 2、字形 黝黑 干燥 3 / 22 山坳 急躁 3、词义 漪澜:水波。义同 “ 涟漪 ” 。 汆水:很快地在水面上掠过。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字词巩固 选出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 A 汆水 园弧 尘垢 B 涟漪 颤栗 黯淡 c 拂试 吞噬 嬉戏 D 鞭挞 斯混 深邃 解析: A“ 园 ” 应为 “ 圆 ” ; c“ 试 ” 应为 “ 拭 ” ;D“ 斯 ” 应为 “ 厮 ” 。 答案: B 教材优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第 1 段):总写瓦 尔登湖。 作者把湖比喻是 “ 风景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 是大地的眼睛 ”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瓦尔登湖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 2 5 段):写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是全篇的重点部分。 4 / 22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到了九月的瓦尔登湖和十一月的瓦尔登湖。可以分为两层。 第 1 层(第 2 4 段),写九月的瓦尔登湖。 第 2 段写九月的一个下午,作者 “ 站在湖东端的平坦的沙滩上 ” ,观察到湖面的景物,突出湖面平静、自然、 “ 波平如镜 ” 的特点。 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瓦尔登湖: ( 1)接着先是看对岸,然后是 “ 倒转了头看湖 ” ,接着又 “ 向西 ” 望湖的对面,这是观察湖四周的景物 ,目的是突出 “ 玻璃似的湖面 ” 的特点,一切着眼点也在此。作者写到的景物有:太阳光、燕子、鱼等。 ( 2)从山顶下瞰( “ 站在高处 ”“ 坐在一个树桩上 ” ),作者看到了 “ 跃起 ” 的鱼、 “ 滑出的波纹 ” 的水蝎、掠水虫、圆涡等,无不体现了 “ 波平如镜 ” 的特点。作者用 “ 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 ” 一句,对上面所描写的湖水平静自然之美作了呼应,透露出作者对湖的喜爱之情。 第 3 段,集中笔墨,直抒胸臆,赞美瓦尔登湖是 “ 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 ” ,赞美瓦尔登湖的美丽、纯洁、自然,作者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第 4 段,进一步赞美湖的纯洁美丽。作者通过空中的精灵与湖的关系,变换了角度去赞美,想像奇特,观察细致。 第 2 层(第 5 段):写十一月的瓦尔登湖。 5 / 22 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十一月中后的一个下午,泛舟湖上,近距离地观察湖面,而湖面 “ 出奇地平静 ” 。作者集中笔墨写到了小鲈鱼,写小鲈鱼的颜色、游态、沉浮、跳跃。写到了作者与鲈鱼接 近时,它们的神态: “ 惊慌 ”“ 躲到深水底下 ” ,后来又开始随着水波的流动, “ 一下子跳子起来 ” 。在这里作者简直把小鲈鱼当作一个在水中嬉戏的顽童,是那么的惬意而自然,我们读到这里,仿佛也像作者那样在清澈透明的湖面上飞翔,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里作者物我同化,把人当作自然的一员,和这鲈鱼一样,欢快自然,这宁静的湖水,作者的心也是清澈透明的,没有世俗的污垢,只有纯朴的自然湖水。 小结:作者在这一部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净天然的瓦尔登湖,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瓦尔登湖的清澈自然,能唤起人们亲近自然 、返朴归真的情绪。 第三部分 (第 6-9 段 ):过去的瓦尔登湖。 第 6 段:通过两位老人,写到了过去的瓦尔登湖。这一段作者写到了两位老人的故事。一位大约六十年前常来湖边的老头儿所用的古老的 “ 独木舟 ” ,另一位做过陶器工人的老年人的关于 “ 一只大铁箱 ” 的传说。尤其是作者对独木舟的一段话感到有趣味。目的是引出这瓦尔登湖,先前有许多树,湖上先前也很热闹。 第 7 段:作者写自己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在瓦尔登湖生活6 / 22 过。作者在这里写第一次划船到瓦尔登湖时,看到湖边浓密高大的松树、橡树 ,在这茂密的森林之中有宁静的瓦尔登湖,作者在这里生活过许多日子。这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1845年 3 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 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跟冻土一样地消溶,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 第 2 层(第 8、 9 段)现在的瓦尔登湖。 第 8 段,写现代工业的文明破坏了瓦尔登湖生态平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周围茂密的森林没有了,只有取湖水的机器。作者对这些现代文明充 满了憎恶,字里行间充溢了贬斥之味,像 “ 恶魔似的铁马 ”“ 肮脏的脚步 ”“ 傲慢瘟神 ”等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 9 段,虽然表面瓦尔登湖变了,但实质没有变,还是那样纯洁。作者甚至和自己对比,通过自己的变化来说明湖的没变,并且由衷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赞叹大自然是位勇者,这湖是大自然的作品。最后用诗结尾,表达自己的感受。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仿佛置身于瓦尔登湖畔,为那美妙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瓦尔登湖的四季风景、黎明傍晚、阳光雨丝、游船鱼虾、树木花草、飞鸟走兽,还有那个特立7 / 22 独 行离群索居的年轻人的身影,以及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本文的结构,是以时间为顺序,先写了现在的瓦尔登湖,又写了过去的瓦尔登湖,再到现在的瓦尔登湖。 结构网络 总写湖,表达喜爱之情。 九月 湖 自然之美 十一月 扣住 “ 波平如镜 ” 的特点来写。 观察角度: 对面太阳光 环视四周燕子 向西鱼 8 / 22 鱼、水蝎波 俯瞰湖面掠水虫平 圆涡如 镜 直抒胸臆 ,赞美其是 “ 明镜 ” (美丽、纯洁、自然) 变换了角度 重笔浓彩:小鲈鱼 近距离 (湖面平静) 颜色 惊慌 游态 躲 沉浮 跳 跳跃 (拟人 ) 物我同化 9 / 22 不同侧面清澈 瓦尔登湖 不同角度自然 过去的瓦尔登湖 两位老人 独木舟 大铁箱 缪斯女神: 据说,古希腊的天神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辛涅在一起生了九位司管文学和艺术的女神,她们住在奥林庇斯山山麓的庇厄里亚,因此又叫庇厄里亚得女神。 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了这里宁静 10 / 22 憎恶、贬斥 湖的实质未变 喜爱 本文不仅仅是作家通过湖水一般纯净透明的文字对一个湖的描绘和对自然狂野之美的倾歌,而是作家的思想、人格和精神力量的展现。 二、技巧鉴赏 1、语言优美细致。 ( 1)从修辞上说,作者善于运用长句和短句,对湖的描绘精确细致。长句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如 “ 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 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 ” ,这句话细致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透明,写得新颖而奇特。再如“ 反而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11 / 22 碗洗碟子了 ” ,写出了现在的人们已经破坏了瓦尔登湖的宁静自然。短句是在长句之间运用的,短句的运用使语言富有灵动感,不至于使用长句现出呆板的样子。 ( 2)运用比喻、拟人,语言清新自然。开头就把湖比喻成 “ 是大地的眼睛 ” ,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湖水的晶莹透澈。 “ 这像是玻璃的溶液 ”“ 像玻璃中的细眼 ” 写出了湖水的纯洁、美丽; “ 这恶魔似的铁马 ” ,透露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 恶之情等等。使用拟人,使文章活泼可爱。例如写到掠水虫和水蝎 “ 显然只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才从它们的港埠出发,探险似的从湖岸的一面,用短距离的滑行,滑上前去 ” ,写出了掠水虫和水蝎的细小生物的自然之态,优美的样子。 2、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 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目的是揭露时代的弊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相对来讲,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较之现代更加幸福和充实。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了仅仅两年多 一点的时间,这只占他生命的百分之五的光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里探望家人和朋友。更重要的是,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12 / 22 他个人的志趣爱好。如果说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心中有 “ 瓦尔登 ” 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福,这才是 “ 瓦尔登 ” 的真谛。梭罗本人回到康科德后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 技巧拾零 整句与散句 1、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例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婷致橡树) 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分述恋人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的不同情况,表现那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和谐的爱情,抒情强烈激越,音调悦耳和谐。 2、散句是结构不同,字数长短不一的句子。 散 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例如: “ 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 例句描写瞿塘峡的景色,句式各种各样,字数长短不一,13 / 22 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避免了单调呆板、毫无生气。 三、体裁知识 鉴赏散文的形式美(四)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铸 成艺术的美,其关系犹如服饰与人体,相得益彰,才能称之为美。 1、验证篇章结构的 “ 恰当美 ” 一篇散文所写的内容,尽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绝不会是一般散沙,尤其是优秀散文,其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结构,内容的整体性要求便带来内在结构的恰在好处的张力和运动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结构更紧密地附着于内容之上,甚至与之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在文字的散与整,材料的疏与密,文笔的繁与简,布局的开与合收与放的关系上,能够根据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处理好这些 关系,这样的篇章结构便成称之为美。朱自清的绿是一篇善用工笔细描的写景散文,重心在梅雨潭水之 “ 绿 ” ,文笔就 “ 简 ” 在瀑布, “ 繁 ” 在潭水。 2、验证语言表达的 “ 外饰美 ” 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当,往往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了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对这种美的观照和审视将强化我们鉴赏过程中的审14 / 22 美愉悦,也加深我们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认识。 美文品读 威尼斯是 “ 海中的城 ” ,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 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节选自朱自清威尼斯) 教材实例探究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里,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天气中,充分地享受了太阳的 温暖,在这样的高处坐在一个树桩上,湖的全景尽收眼底,细看那圆圆的水涡,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要不是有这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在这样广大的一片水面上,并没有一点儿扰动,就有一点儿,也立刻 柔和地复归于平静而消失了,好像在水边装一瓶子水,那些颤栗的水波流回到岸边之后,立刻又平滑了。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15 / 22 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 1、作者在这一段里,为什么写到湖水的水涡?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 _ _ 解析:梭罗是一位诗人和博物学家,他的生活知识是丰富渊博的。当他孤独时,整个大自然都成了他的伴侣。他笔下的湖水是纯洁透明的,他的文笔是优美细致的。 答案:写水涡是为了表 现湖水的平静,表达了作者对宁谧湖水的喜爱之情。 2、作者写景细致逼真,与善于运用修手法有关,请指出这一段中所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答: 解析:作者写景细致逼真,与观察细致有关,也与表达方式有关。在文中梭罗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增色不少。 答案示例:拟人,如 “ 那些圆涡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树木的倒影中间的水面上,要不是 有些水涡,水面是看不到的。 ” 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句子活泼起来,尤其是 “ 刻印 ”16 / 22 一词的运用,使那些圆涡有了生命的感觉。 规律总结 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需要联系作者的背景材料,分析此段在文中的位置,做出正确的解答。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结合语境来进行分析。要注意分析修辞句的具体的实质内容,并要分析这样的表达效果。 教材习题解析 方法点拨 一、这道题主要是从总体上来把握文章。 “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点明了题旨。在理解时,可以把这句话看 成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再结合全文的结构来理解 这句话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写景细致的句子,体会作品情景交融的写法。例如: “ 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 ” 在这里,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17 / 22 去描写瓦尔 登湖,写出了它的奇特,写出了湖的纯洁清澈,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的喜爱之。 三、(略) 文眼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也是理解文章的最重要的一点。 这道题主要是从文中找出精彩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需要结合语境品味。 知识应用自测 思路导引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在这样的平面上,没有一条梭鱼或银鱼在 捕捉一个虫子时,不会破坏全湖的均势的。 在大地上,只有草木是如波浪的,可是水自身给风吹出了涟漪来。 它有那么多的涟漪,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A 凝滑 摆动 因为所以 B 凝滑 摇摆 虽然却 c 平滑 摇摆 因为所以 D 平滑 摆动 虽然却 18 / 22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在这样的一天里,九月或十月,瓦尔登湖是森林的一面 十全十美的明镜,它四面用石子镶边,我看它们是珍贵而稀世的。 . B、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 108 将,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c、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人能受之无愧。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3、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 众越来越来远。 B 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c、某小学的一个老师,一天内就两次罚全班同学站了两个半小时,影响很不好。 D、那时的鲁迅的杂文,其矛头多指向封建思想,对封建意识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1、本题是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实词是考查近义词的,虚词是考查关联词语的选择。实虚词的选择关键是要根据语境辨析。 19 / 22 2、高考题对词语的考查一直是重点,尤其是成语的考查。做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成语的意义,弄清成语的褒贬色彩、适用对象等等。 3、高考对语病的考查每年都有,是必不可少的。病句的类型有六种(常见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 湖上的时候,它四周完全给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起,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猢边的树,形成一些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通过。形成湖岸的那些山太峻削,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些山林的舞台剧。我年纪轻20 / 22 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过,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 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之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