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湘教版1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2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3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矛与盾,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过渡;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做事要权衡学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过渡:目标明确了,但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通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课文,看自主读识三、自主读识(1)、自由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里读通、读正确课文。(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课后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写非常认真,学习就得这样。下边我们就做个小游戏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快乐大转盘谁来转四、快乐大转盘字词认读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大家写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曝喙箝师:读的声音洪亮,语音标准。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生:快乐大转盘我来写师:大家写蚌曝鹬喙译同桌对改。师:快乐大转盘谁会读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课文。同学们第一步你们掌握的太棒了,你们非常有能力,那就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吗?请看合作读议,探究古文。五、合作读议,探究古文1、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2、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3、小组里有感情的朗读。4、选出代表准备汇报。注意:一定先自己学,时间为6分钟。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力强。六、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过渡:各位小队员,代表选好了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啊?哪一组代表敢第一个站起来读?师: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读完后请后边一组作评价。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一组比一组读的话,哪个小组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前两项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课文。3、归纳条理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我们知道围绕“争”来讲的。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以“我知道鹬蚌相争-是-,从课文这句话知道-”的句式说一说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生回答(1)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原因:为利害相关又各不相让。从课文这句话知道鹬啄蚌,蚌夹鹬(2)生: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过程: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师:你知道鹬和蚌为什么会这样说吗?生: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蚌也知道鹬挨上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师:你们了解了鹬蚌的知识,真是个注重积累的同学。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生读男生齐读。(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天立地的泰山。)女生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好想看到了两者相争的情景)(3)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结果:它们俩都被渔夫捉走了。从课文这句话知道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小结:鹬想啄出蚌的肉,却被蚌夹住;蚌如果放开,就会被鹬吃掉,不敢放开。各自的处境也让他们发生了冲突,结果是二者捆绑在一起,这给渔翁一个好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斩获一蚌一鹬。4、看着大屏幕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七、评价事物,感悟道理1、对于渔翁来说大有收获,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都想从中的到利益而互不相让,结果谁也没有得上,却让渔翁捡了个大便宜。(2)、那你们认为鹬和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生:鹬和蚌之间彼此争斗,不可调和;鹬和蚌各自的愿望与各自的处境互相冲突,无法解决。2、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受到教训鹬与蚌。鹬和蚌在不肯相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把你的话写在练习本上。生:鹬放开蚌的肉,蚌放开鹬的嘴。生: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故此失比,让他人钻了空子。生: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总结出: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好少年。4、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课文。全体朗读上一节我们知道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这则语言的矛盾指的是什么呢?这节课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过渡:故事我们学完了,哪一组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给你1分钟时间小组准备。小组叙述故事。小组表演师;两个小组表演的太精彩了,不仅把故事完整的再现,鹬和蚌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九、请同学们看一段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苏代讲完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后,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你知道苏代用什么办法让赵惠文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十、课堂检测千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 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别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让我们把这个教训继续流传,警示所有的人。我们一起来背课文。我们一起填一填十一、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都会=权衡得失、互相谦让。我们今天学的“鹬蚌相争”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给予自己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启发。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寓言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2湘教版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哲理。4、能复述“鹬蚌相争”这个故事。2学情分析 我班共7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爱看课外书、喜欢读成语故事、喜欢读寓言故事的好习惯。“鹬蚌相争”这个故事部分学生应该知道,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不一定明白,有的可能只可意会,不会言传。因而,对于这篇课文的的教学,我求提高兴趣,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做人。3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2、懂得宽容、谦让、与人和谐相处。3、能复述“鹬蚌相争”这个故事。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实录 一、提问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这则寓言,谁告诉我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故事讲的是有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赶走了各种小野兽。师:那谁又能告诉我,什么是寓言呢?生: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师:你们已经对寓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当我们学习寓言时首先要看看这个故事,然后再想想其中所蕴涵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请齐读课题。生齐读。二、学习课文师:在课题中“鹬”、“蚌”、“争”都是生字,请跟我读。生跟读。师:“争”字不但会认,而且要会写,谁来说说“争”的意思?生:争夺、争吵、争执师:好的,那相争呢?鹬蚌相争呢?生:就是鹬和蚌互相争吵,互相争执。师:那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这个故事,看看它们是为什么争吵,怎么争吵的?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师:那么在这个短短的故事当中,都有谁啊?你来。生:都有鹬和蚌师:还有谁啊?来你说。生:鹬、蚌,还有渔夫。师:好的,你见过鹬吗?生:没有。师【播放课件】:那我们来看看鹬,长什么样啊?长长的腿,尖尖的嘴,你看它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河边。师:对,知道它吃什么吗?你说。生:吃蚌。师:对,它最爱吃蚌壳里鲜美的蚌肉。蚌大家见过吗?生:见过。师【播放课件】:大家看,蚌长着能开能合的壳,壳里是娇嫩鲜美的蚌肉。那么课文中的蚌在干什么呀?生:蚌在晒太阳。师【播放课件】:我们看看这个晒字,它是“日”字旁,因为它与太阳有关。还有大家仔细看看,“日”字在田字格中只占了一小块地方,它写得又瘦又长,我们得感谢它为“西”字留出了位置,它可真替别人着想啊。那么蚌被温暖的阳光照着,这么舒服,它心里会想什么呢?生A:在水里呆了这么久,晒晒太阳可真舒服啊!生B:阳光太温暖了,我要好好睡个午觉,谁也别来打扰我。师:正在这舒服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来了,是谁呀?生:是鹬!师:当鹬看到如此鲜美的食物,它会怎么想呢?生: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师【播放课件】:所以鹬飞快地用长嘴去啄蚌里的肉,自以为可以美餐一顿,没料到蚌生:连忙收拢蚌壳,把鹬的长嘴夹住了。师:你们从书中哪里看出蚌动作之快啊?生:我从“连忙”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师【播放课件】:对,连忙把鹬的长嘴夹住了,这里有一个生字“夹”。你们知道夹字是怎么来的吗?【课件演示“夹”的演变过程】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用这样一幅图来表示夹的意思的,你们看一个大人夹着两个小孩。后来人们觉得画图画太麻烦了,就用这个字来代替它,还是一个大人胳膊下夹着两个小孩,又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变成我们今天的这个“夹”字。我们来看看这个“夹”字,这个人他两只胳膊夹住的两点一点往右,一点往左,所以我们要记住“夹”字就很容易了,请大家齐读。生齐读。师【播放课件】:同学们已经认识我们这一课要掌握的三个生字了,现在一起来齐读这几个词语。生齐读。师:上课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个故事,现在我想要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说说这个故事,并且用上“晒太阳”、“夹住”、“鹬蚌相争”这三个词语。生:蚌晒太阳,鹬啄蚌,蚌夹住鹬,鹬蚌相争,渔翁毫不费力捉住它俩。师:讲得真好,这么长的课文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