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1040轻卡前桥与转向系统的设计
43页 15000字数+说明书+8张CAD图纸
EQ1040轻卡前桥与转向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
上侧盖A4.dwg
下端盖A1.dwg
侧盖A4.dwg
前桥装配图A0.dwg
摇臂轴A1.dwg
答辩相关材料.doc
转向系统螺杆传动装配图A1.dwg
转向螺杆A2.dwg
转向螺母A1.dwg
题目审定表.doc
摘要
在整个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其中以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最为迅猛。2009年自度过全球金融海啸危机的寒冬后,欧美市场进入需求衰退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进入了迅猛高速发展期,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卡车行业的年产销数量可谓世界前列,市场容量较大;中国卡车市场的高端需求正在崛起。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5月中国卡车行业生产整车近125万辆,同比增幅超过30%,尽管我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随着国家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及海外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伴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及其他基础建设项目的陆续开工,尤其是2009-2010年我国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如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汽车出口的相关政策,卡车行业已成为率先受益的行业。从卡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09年全国卡车市场需求总体加快,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2010年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公路和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业和节能减排工程以及民生工程的实施到位,必将为紧系国民经济建设的卡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转向桥;转向器;载荷;强度;
ABSTRACT
In the whole world car market demand and develop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auto sales market, in which China's auto market develop the most rapidly. Since 2009, spend the winter in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crisis after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 into recession, China's automotive market demand into rapid high-speed development scale and the destinations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first. Meanwhile, Chinese truck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world number is bigger; the forefront of market capacity China truck market demand is rising in the high-en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figures show that 2010 1-5 months China truck industry production nearly 125 million vehicles, vehicle year-on-year rate of increase more than 30%, although our country economy suffers financial crisis, but along with the huge impact national four trillion yuan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seas market exploration, along with our country roads, railway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succession, especially the start of 2009-2010 China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romoting auto (such as car went to the country, to old change new subsidies) and automotive export policies that truck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first benefit.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ruck industries, 2009 national truck market demand, as countries overall speed up a serie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gradually in place, 2010 will still has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highway and railway constructio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s and minshe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place, will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for a tight trucks of industry with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 绪 论……………………………………………………………………………1
1.1前桥的概述…………………………………………………………………………2
1.2循环球转向器的概述………………………………………………………………5
1.3 研究内容……………………………………………………………………………6
第2章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5
2.1转向器结构形式选择………………………………………………………………7
2.2转向器结构设计……………………………………………………………………7
2.3车型的选取与技术参数分析………………………………………………………8
2.4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8
2.5各零件主要结构与参数确定………………………………………………………9
2.5.1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9
2.5.2齿条、齿扇传动副……………………………………………………………11
2.5.3间隙调整装置的结构设计…………………………………………………13
2.6本章小结……………………………………………………………………………13
第3章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14
3.1钢球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14
3.2螺杆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强度计算……………………………………………17
3.3本章小结…………………………………………………………………………18
第4章 转向桥设计……………………………………………………………………19
4.1结构参数选择……………………………………………………………………20
4.2转向桥结构形式…………………………………………………………………20
4.3选择前桥结构型式及参数………………………………………………………20
4.4前轮定位角.......................................................20
4.5本章小结.........................................................20
第5章 转向桥设计……………………………………………………………………21
5.1前轴强度计算……………………………………………………………………21
5.1.1前轴受力简图………………………………………………………………21
5.1.2前轴载荷计算………………………………………………………………21
5.2弯矩及扭矩计算…………………………………………………………………22
5.3本章小结…………………………………………………………………………30
第6章 转向节强度计算………………………………………………………………31
6.1截面系数计算……………………………………………………………………31
6.2弯矩计算…………………………………………………………………………31
6.3应力计算…………………………………………………………………………31
6.4转向节的材料、许用应力及强度校核……………………………………………32
6.5本章小结…………………………………………………………………………32
第7章 主销强度计算…………………………………………………………………33
7.1主销作用力计算…………………………………………………………………33
7.2计算载荷…………………………………………………………………………33
7.3弯矩计算…………………………………………………………………………35
7.4应力计算…………………………………………………………………………35
7.5本章小结…………………………………………………………………………36
结 论……………………………………………………………………………………37
参考文献…………………………………………………………………………………38
致 谢……………………………………………………………………………………39
附 录……………………………………………………………………………………34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转向,这就需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行使汽车转向的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为了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及汽车转向后使前轮具有自动回正的性能,前桥的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和横向平面内具有一定的倾角。在纵向平面内,主销上部向后倾斜一个γ角,称为主销后倾角。在横向平面内,主销上部向内倾斜一个?角,称为主销内倾角。
主销后倾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位于轮胎接地中心之前,该距离称为后倾拖距。当直线行驶的汽车的转向轮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稍有偏转时,汽车就偏离直线行驶而有所转向,这时引起的离心力使路面对车轮作用着一阻碍其侧滑的侧向反力,使车轮产生绕主销旋转的回正力矩,从而保证了汽车具有较好的直线行驶稳定性。此力矩称稳定力矩。稳定力矩也不宜过大,否则在汽车转向时为了克服此稳定力矩需在方向盘上施加更大的力,导致方向盘沉重。后倾角通常在以内。现代轿车采用低压宽断面斜交轮胎,具有较大的弹性回正力矩,故主销后倾角就可以减小到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值。但在采用子午线轮胎时,由于轮胎的拖距较小,则需选用较大的后倾角。
主销内倾也是为了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并使转向轻便。主销内倾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至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即主销偏移距减小,从而可减小转向时需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使转向轻便,同时也可减小转向轮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主销内倾使前轮转向时不仅有绕主销的转动,而且伴随有车轮轴及前横梁向上的移动,而当松开方向盘时,所储存的上升位能使转向轮自动回正,保证汽车作直线行驶。内倾角一般为;主销偏移距一般为30~40mm。轻型客车、轻型货车及装有动力转向的汽车可选择较大的主销内倾角及后倾角,以提高其转向车轮的自动回正性能。但内倾角也不宜过大,即主销偏移距不宜过小,否则在转向过程中车轮绕主销偏转时,随着滚动将伴随着沿路面的滑动,从而增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使转向变得很沉重。为了克服因左、右前轮制动力不等而导致汽车制动时跑偏,近年来出现主销偏移距为负值的汽车。
前轮定位除上述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外,还有车轮外倾角及前束,共4项参数。车轮外倾指转向轮在安装时,其轮胎中心平面不是垂直于地面,而是向外倾斜一个角度 ,称为车轮外倾角。此角约为,一般为左右。它可以避免汽车重载时车轮产生负外倾即内倾,同时也与拱形路而相适应。由于车轮外倾使轮胎接地点向内缩,缩小了主销偏移距,从而使转向轻便并改善了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前束的作用是为了消除汽车在行驶中因车轮外倾导致的车轮前端向外张开的不利影响(具有外倾角的车轮在滚动时犹如滚锥,因此当汽车向前行驶时,左右两前轮的前端会向外张开),为此在车轮安装时,可使汽车两前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且左右轮前面轮缘间的距离A小于后面轮缘间的距离B,以使车轮在每一瞬时的滚动方向是向着正前方。前束即(B-A),一般汽车约为3~5mm,可通过改变转向横拉杆的长度来调整。设定前束的名义值时,应考虑转向梯形中的弹性和间隙等因素。
在汽车的设计、制造、装配调整和使用中必须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转向车轮的摆振,它是指汽车行驶时转向轮绕主销不断摆动的现象,它将破坏汽车的正常行驶。转向车轮的摆振有自激振动与受迫振动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轮胎侧向变形中的迟滞特性的影响,使系统在一个振动周期中路面作用于轮胎的力对系统作正功,即外界对系统输入能量。如果后者的值大于系统内阻尼消耗的能量,则系统将作增幅振动直至能量达到动平衡状态。这时系统将在某一振幅下持续振动,形成摆振。其振动频率大致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而与车轮转速并不一致,且会在较宽的车速范围内发生。通常在低速行驶时发生的摆振往往属于自摄振动型。当转向车轮及转向系统受到周期性扰动的激励,例如车轮失衡、端面跳动、轮胎的几何和机械特性不均匀以及运动学上的干涉等,在车轮转动下都会构成周期性的扰动。在扰动力周期性的持续作用下,便会发生受迫振动。当扰动的激励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便发生共振。其特点是转向轮摆振频率与车轮转速一致,而且一般都有明显的共振车速,共振范围较窄(3~5km/h)。通常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的摆振往往属于受迫振动型。
转向轮摆振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复杂,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因和制造方面的因素.如车轮失衡、轮胎的机械特性、系统的刚度与阻尼、转向轮的定位角以及陀螺效应的强弱等;又有装配调整方面的影响,如前桥转向系统各个环节间的间隙(影响系统的刚度)和摩擦系数(影响阻尼)等。合理地选择这些有关参数、优化它们之间的匹配,精心地制造和装配调整,就能有效地控制前轮摆振的发生。在设计中提高转向器总成与转向拉杆系统的刚度及悬架的纵向刚度,提高轮胎的侧向刚度,在转向拉杆系中设置横向减震器以增加阻尼等,都是控制前轮摆振发生的一些有效措施。汽车转向系是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中,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保证汽车在行驶中能按驾驶员的操纵要求,适时地改变行驶方向,并能在受到路面干扰偏离行驶方向时,与行驶系配合,共同保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转向系和前桥对汽车行驶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与组成机械转向系统:
(1)以驾驶员体力为转向能源,所有传力件是机械零件。
(2)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2.动力转向系统:
(1)驾驶员体力(小部分)和发动机动力(大部分)为转向能源。
(2)组成: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转向加力装置。
1.2循环球式转向器概述
转向器是转向系的减速传动装置,一般有1~2级减速传动副。它可按传动副的形式分类。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曲柄销式和蜗杆指销式等几种结构形式[1]。
其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是目前国内外汽车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为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第二级是螺母上的齿条与摇臂轴上的齿扇传动副。
其中,转向螺杆的轴颈支承在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上。轴承紧度可用间隙调整装置调整。转向螺母外侧的下平面上加工成齿条,与齿扇轴(即摇臂轴)上的齿扇啮合。可见转向螺母既是第一级传动副的从动件,也是第二级传动副(齿条齿扇传动副)的主动件(齿条)。通过转向盘和转向轴转动转向螺杆时,转向螺母不能转动,只能轴向移动,并驱使齿扇轴转动。
为了减少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之间的摩擦,二者之间的螺纹以沿螺旋槽滚动的许多钢球代之, 以实现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转向螺杆和螺母上都加工出断面轮廓为两段不同心圆弧组成的近似半圆的螺旋槽。两者的螺旋槽能配合形成近似圆形断面的螺旋管状通道。螺母侧面有两对通孔,可将钢球从此孔塞入螺旋形通道内。两根U形钢球导管的两端插入螺母侧面的两对通孔中。导管内也装满了钢球。这样,两根导管和螺母内的螺旋管状通道组合成两条各自独立的封闭的钢球“流道”。
转向螺杆转动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向螺母,螺母沿轴向移动。同时,在螺杆与螺母两者和钢球间的摩擦力偶作用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管状通道内滚动,形成“球流”。钢球在管状通道内绕行一定圈数后,流出螺母而进入导管的一端,再由导管另一端流回螺旋管状通道。故在转向器工作时,两列钢球只是在各自的封闭流道内循环,而不致脱出。
与齿条相啮合的齿扇,其齿厚是在分度圆上沿齿扇轴线按线性关系变化的,故为变厚齿扇。只要使齿扇轴相对于齿条作轴向移动,即能调整两者的啮合间隙。调整螺栓旋装在侧盖上。齿扇轴内有切槽,调整螺栓的圆柱形端头即嵌入此切槽中。将调整螺栓旋入,则啮合间隙减小,反之则啮合间隙增大。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传动效率高(可达90~95%),故操纵轻便;螺杆及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渗碳、淬火及磨削加工,故耐磨性好、寿命长。但其逆效率也很高,容易将路面冲击力传到转向盘。不过对于前轴载荷质量不大而又经常在平坦路面上行驶的各类汽车而言,这一缺点影响不大。因此,循环球式转向器已广泛应用于高级轿车和轻型及以上的客车、货车汽车上。
1.3研究内容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前桥的结构形式选择
(2)转向器结构形式及选择
(3)前桥主要零件工作应力的计算
(4)转向系的设计及参数确定
(5)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6)利用CAD画装配图、零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