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 现行财税政策在支出和收入结 构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采用理论研究 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公共政策学、法 学等学科理论, 分析当前我国建设两型社会中与之相配套的财税政策的局限性及 问题所在,提出完善财税政策的设想与建议。并结合湘潭实际,提出充分利用现 有财税政策促进湘潭两型产业的发展的途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 意义、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财税支撑政策、 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财税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国外成功的经验可知,有效的财税政策是循环经济和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章论述湘潭建设两型社会及财税政策现状。 介绍了湘潭两型社会建设现 状与已有规划,湘潭现有的财税政策现状,强调财税支撑政策对湘潭两型社会建 设的重要意义,从投资、财税等方面向中央提出政策诉求。 第三章论述当前财税政策在支持两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财政 支出和税收政策还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财政对两型社会建设支持不够。税收 政策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不多、不具体,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即使已 有的部分支持两型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执行中也大打折扣,难以到位,没有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四章论述财税政策支持两型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 度,扶持两型社会发展,并不断完善投资、节能改造、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方 面的财政政策。完善税收政策,通过调整、改革、开征相关税种,支持两型社会 建设。我们亟需利用现行财税政策支持湘潭两型社会发展的途径,财税政策对湘 潭两型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我们需要从加大技术 创新和环保节能项目投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废旧 物资回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来推动我市两型产业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财税政策 ii abstract in course of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our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structure of outgoings and gainings have many shortcomings, and it influences building a two-oriented society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essay mainly uses the method whic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al investigation unifies, synthesis discipline theories and so on utilization economy, finance, tax, public policy and law, and analyses localization and problem of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matched with building two-oriented society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propose for perfecting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the essay combines with xiangtan city fact, brings forward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two-oriented industry of xiangtan with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adequately. this article altogether is divided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essay selected topic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relational fiscal and tax policy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of other country,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method as well as the paper primary coverage and the innovation place of.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qua a kind of economical means, and it bring into play important function for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it is known by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y, effective fiscal and tax policy is mostly impetu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actuality of building two-oriented society and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in xiangtan. the essay introduces actuality of building two-oriented society and established plan, and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in xiangtan, emphasizes vital significance of fiscal and tax policy for building two-oriented society in xiangtan, bring forward new policy appeal to center government about investment, finance and tax, and so on.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ses problem of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for supporting two-oriented development. current policies of fiscal payout and revenue have some incompletely point. fiscal policy support not enough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tax policy context hasnt much and material for serving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 and it lack for system and maneuverability. even if subsistent part tax policy for supporting two-oriented industry, and it is watered-down when it is executed, and it cant exert relevant effect. iii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basic thought of fiscal and tax policy for supporting two-oriented society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finance payout, to support two-oriented society development, to perfect fiscal policy of investment, energy-saving and reconstructing, finance allowance, displacing payment, and so on. we need perfect tax policy, adjust, reform, set up relevant tax class, and support to build two-oriented society. we need utilize current fiscal and tax policy to support xiangtan two-oriented society development ,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possesses strong oriented and adjustive function, we need promote two-orien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our city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for ite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protecting and energy-saving, quickening to develop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new energy sources, expediting callback of waste and old matter, accelerating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two-oriented society; environment-friendly; resource-conserving; fiscal and tax policy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在东部、西部、中部设立了 6 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1、上海浦东新区。2005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以“着力转 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率先建立 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天津滨海新区。2006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重点是推进金融、土地、行政体制三大改革,特别是“金融试验 区” ,鼓励天津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率 先进行重大改革。 3、重庆、成都试验区。2007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是破解城乡统筹难题,通过实行一体化政策解决城 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4、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2007 年 12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 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它为长株潭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遇,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开辟了试验地。 财税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 用?怎样用财税政策支持两型社会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1.2 选题的意义 资源节约实质上是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环境友好实质上是和谐社会的问题, 建设“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研究财税政策: 1、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对妨碍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要通过改 革予以完善, 而对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 则要赋予新内容适应新形势。 要采用财税政策鼓励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发展,对违背两型社会建设的产 业,则要予以限制,并通过惩罚或强制手段以及制定激励措施促进企业进行设备 的改进换代,实现产业升级,使之达到节能、减排、环保要求。研究财税支撑 政策就是要不断进行完善, 使之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 设。 2 2、有利于财税体制改革。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财税政策阻碍 着经济发展,而合理的财税政策则积极的拉动经济发展。如何合理运用好现有的 税收政策,相应调整自己的财政政策,按照国家宏观产业导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升级, 以及就适应两型社会发展向中央提出并争取合理财税政策支持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转变思路求发展。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消费税、资 源税、 增值税的改革以及环保税开征的设想, 给我们指点了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 建设“两型社会”意味着发展思路的彻底改变,今后无论是探索新型工业化、新 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还是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资 源节约、 环境友好都是大前提。 试验区内城市土地资源今后将更加强调投资强度, 趋严控制排污总量指标,加速产业优化和结构改善,以耗费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高耗能、治污企业将遭到限制甚至取缔,牺牲环境来换取 gdp 发展的模式将不复 存在。 1.3 国外利用财税杠杆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欧美等西方国家虽没提出两型社会这种说法, 但与之基本类似的关联提法不 少,如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 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 则(简称 3r 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有效的财税政策是实现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外主要从政府奖励、税收优惠、收费改革等方面, 使经济负外部性内在化。 1.3.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其经验 德国循环经济正向激励制度的先进经验,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积极的借鉴 作用。 1.3.1.1 废物收费政策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对污染制造者的收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向城市居 民收费,另一类是向生产商收费(又称产品费) 。 对于居民收费来说,目前,大 多数城市都采用按户征收废弃物处置费,部分城市开始试用计量收费制。产品费 的征收充分的反映了 “污染者付费” 的原则, 对于约束生产商使用过多的原材料, 陈华,岳西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杠杆的经验做法j. 金融科技, 2007.04.28 黄海峰,刘京辉等. 德国循环经济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8 3 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筹集垃圾处理资金都有较大的帮助。 德国采取垃圾收费政策强制居民和生产商增加了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投 入,为垃圾的治理积累了资金,推动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据德国环保局统 计,垃圾收费政策实施后,家庭庭院垃圾堆肥增多,垃圾减少了 65;包装企 业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回收所交纳的费用已高达 2.5 亿3 亿美元。 1.3.1.2 生态税政策 生态税是德国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 也是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手 段, 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 个税种。生态税的引入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导向,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 的工艺和技术,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者的行为,进而达到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 产业结构的目的。 1.3.1.3 抵押金制度 是指对可能造成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加以回收,并通过收取押金办法,促使消 费者把有关废弃物退还到经营者,然后收回押金,以达到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 用。德国政府制定和颁发的饮料容器实施强制押金制度 ,是欧洲第一个关于 包装回收的法令。 包装条例规定,如果液体饮料的容器是不可回收利用的, 购买者必须为每个容器至少多付 0.25 欧元的押金,当容器容量超过 1.5 升时, 需要至少多付 0.5 欧元。 只有容器按 包装条例 的要求返还时, 押金才能退回。 1.3.1.4 废物处理产业化 德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垃圾处理是全民的事业, 必须广泛吸引私人经济参与 才能迅速发展,以推动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其中,负责包装废弃物处置 的双向回收系统(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简称 dsd)就是典型的例子。 dsd,也称为绿点公司,即是专项从事废弃物回收的公司。其基本原则是:谁生 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根据规定, 德国包装材料的生产及经营企业要到 “德 国二元体系”协会注册,交纳“绿点标志使用费” ,并获得在其产品上标注“绿 点”标志的权利。协会则利用企业交纳的“绿点”费,负责收集包裹垃圾,然后 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1.3.1.5 生产者责任扩大制度 生产者责任扩大(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 epr) ,是指 生产者对于产品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的使用结束之 任运河. 利用财税杠杆发展循环经济-德国的经验及启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4 戴宗民. 德国 dsd 系统和循环经济j. 中国包装, 2002, (6): 21 4 后。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 部责任。 1.3.1.6 环保、节能设施的财税优惠 德国对于兴建环保设施给予免征 3 年固定资产税, 按其投资费用的一个百分 点给予财政补贴,对建造节能设施所耗费用,按其费用的 25%给予补贴。政府还 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兴建环保、节能设施给予提供优惠贷款,不仅贷 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而且偿还条件优于市场条件。 1.3.1.7 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德国人把可行性论证和投人产出分析作为成功与否的核心。 工商企业通过积 极主动地参与废弃物管理, 可以不断地从减少废弃物和提高企业内部再循环比例 而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在德国,倒生活垃圾需要付费,但包装材料有专业人员 定期上门回收。由于绿点标志使用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迫使生产企业从源 头上想尽办法使产品包装简化,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 1.3.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其经验 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循环利用项目,制定了各种资金投入和税收 制度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中返还制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日本 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有益于该政策的实施。 1.3.2.1 预算政策 为克服废弃物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增强以环境技术和环境经营为核心的产业 竞争力,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的财政预算。2003 年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日本相关 的财政预算为 35.1 亿日元,2004 年为 24.7 亿日元。 尽管用于循环经济的财政 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还很低,但日本政府已经开始为发展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 持,制定了各种资金投入的政策制度。 一是创造型的技术研究开发补助金制度, 对中小企业从事的有关环境技术开 发项目给予补贴,补助费占其研发费用的 1/2 左右;二是对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设 备生产者给予相应生产、实验费的 1/2 补助;三是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 备予以补贴,其补贴率为 1/3,补贴金额最高为 2 亿日元;四是推进循环型社会 结构技术实用化补助优惠政策。对民间生产企业采用的高效实用技术(3r 技术) 给予 2/3 的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 1 亿日元。 赵立祥等. 日本的循环型经济与社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8 陈华,岳西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杠杆的经验做法j. 金融科技, 2007.04.28 林云莲.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06-22 5 1.3.2.2 税收政策 在税制方面,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 将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 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 一是政府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产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 还按取得价格的 14进行特别退税;二是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 用的夹杂物剔除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处理装置等,除实行特别退税 外,还可获得 3 年的固定资产税退还; 三是对公害防治设施可减免固定资产税, 根据设施的差异,减免税率分别为原税金的 4070;四是对各类环保设施, 加大设备折旧率,在其原有折旧率的基础上再增加 1420的特别折旧率。 1.3.2.3 融资政策 在融资方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冲绳振兴开发金融 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将对引进 3r 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 低利融资。 一是从事 3r 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工艺改进等活动的各民间企业,根据不 同情况分别享受政策贷款利率。日本政策开发银行的政策利率分为三级,各级利 率分别为 1.85、1.80、1.75;融资比例(贷款占投资经费比重)为 40。 二是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赢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 对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项目,给予各种税收优惠。 1.3.3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其经验 政府奖励政策 政府奖励政策 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2000 年开始颁发,用于资助在绿色化 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 美国亚利桑那州 1999 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 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销售税 10。康奈狄克州对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给 予优惠贷款,并减免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 政府优先购买 政府优先购买 通过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 促进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 先地位。 美国几乎所有的州均有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 政策或法规。 傅崇兰,潘家华. 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9 傅崇兰,潘家华. 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9 6 收费政策 收费政策 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倒垃圾收费。美国的一些州对饮料瓶罐采用了垃圾处 理预交制,此法可以使废弃物在重量上减少 10%20%,在体积上减少 40%60%。 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收取 污水治理费等。 征税政策 征税政策 征收新鲜材料税,促使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再循环;征收生态税,除可再 生能源外,其他能源都要收取生态税;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美国新泽西州和 宾夕法尼亚州需要征收;规定制造商回收利用负责制。从 90 年代起,美国政府 开始了农业“绿色补贴”的试点。其特点是,设置了一些强制性的条件,要求受 补贴农民必须检查他们自己的环保行为,定期对自己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 森林、植被进行情况调查。同时还要对土壤、水、空气进行检验和测试,定期向 有关部门提交报告。政府再根据农民的环境保护实际检查情况,来决定对其是否 给予补贴以及补贴多少。此外,对表现出色的农户,除提供“绿色补贴”外,还 可暂行减免农业所得税,以资鼓励。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论述了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和财税支撑政策现状, 从利用财税政策发展湘 潭两型产业的研究为切入点, 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相关的财税支撑政策进行研 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有效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支撑政策的思 路。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本文在综合运用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行政管理 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建设两型社会中与之相配套的财税政策的 局限性及问题所在,提出完善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湘潭实际,找出充分 利用现有财税政策促进湘潭两型产业发展的途径。 本文参考了国内许多学者对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财 税政策研究, 借鉴西方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具体做法以及国内区域循环经济 发展成功的经验得出:合适的财税政策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湘潭两型社 会建设,围绕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问题, 可从中借鉴相关经验,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笔者与部分大中型企业财务负责人 及相关企业法人就湘潭两型社会建设进行过交谈, 发现他们既现期待, 也存顾虑。 期待的是两型社会建设能带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顾虑的是进行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设备更新的资金问题, 并且产业升级后可能会带来产品成本 7 的上升,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他们迫切希望出台更优惠有效的财税政策,以期 促进湘潭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湘潭建设两型社会及财税支撑政策现状;二、 财税政策在支持两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用财税政策支持两型社会 发展的基本思路;四、用财税政策支持湘潭两型社会发展的途径。 1.5.2 可能的创新点 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吸收目前学术界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财税政策方面的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做法,力求在以 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 比较全面地提出解决和完善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财税政策中存在的 不足和问题的办法; 二、根据现有税收政策,完善地方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湘潭发展两型 社会产业的方向及具体做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8 第 2 章 湘潭建设两型社会及财税支撑政策现状 湘潭,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游,总面积 5015 平方公里,人口 282 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 70 万人。2007 年 12 月 16 日,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2.1 湘潭建设两型社会的现状与规划 2.1.1 优势与成就 发展现状优势明显发展现状优势明显。 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 湘潭有着雄厚的工业 基础优势,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2007 年全市有大型企业 8 个,中型企业 36 个,小型企业 583 个,从业人员总数 13.42 万人。 交通优势比较突出。铁路有 湘黔复线,长株潭轻轨在建;公路有 107、320 国道交叉通过;高速公路有京珠、 上瑞、长潭西线,潭衡西线施工在建;水道方面千吨船舶从湘江可直达长江;空 中航线到黄花国际机场仅需 40 分钟。交通方式多样,干道纵横,方便发达。经 济快速发展,呈现持续较快发展态势。2007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3.1 亿 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5.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1 个百分点。全市人均 gdp 为 19036 元,增长 12.8%。 两型建设成就显著两型建设成就显著。节能减排卓有成效。通过推广高新技术,鼓励企业开展 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项目环保审批,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五 小”企业实施限期关停等措施,湘钢、电厂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全 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8.5%。资源环境全面改善。一是建设 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全年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 1881.9 亩, 其他减少 55.2 亩,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等增加耕地面积 3399.7 亩,净增耕地 1462.6 亩;二是城市环 境治理成效显著,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60.8%,比上年提高 14.9 个百分点; 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三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全市城区范 围内共有 25 家单位 50 多蒸吨燃煤锅炉完成改用清洁能源; 四是继续做好饮用水 安全工作,先后淘汰、关停了污染严重的小皮革、小造纸、小油脂企业 17 家; 五是加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管力度,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达 100%。 2.1.2 存在的问题 湘潭有科研、人才、区位优势,但在建设两型社会中也存在很大制约因素: 湘潭市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一是产业竞争力不强。虽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但具有经济规模的并 不多,而且冶金、机电、化工这三个支柱产业均为原材料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 业,能源消耗水平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来源于独立科 研机构和高校,大多数企业自身研究开发能力弱,科技投入较低,高新技术企业 和重点骨干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仅占年销售额的 2%左右。高新技术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到 50%。三是环境治理压力大。湘潭是一个重化工 业比重较高的城市,传统产业产值比重超过 90%。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 出,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压力较大,物 价上涨、市场波动给经济运行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2.1.3 湘潭建设两型社会的初步设想与实践 2.1.3.1 提出了初步构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总体构想,结合湘潭实际,提 出了“遵循七大原则,规划三级空间,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八项改革”的初步 构想。 遵循七大原则遵循七大原则。遵循“以连接为背景、以项目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改 革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重点、以生态文明为追求、以又好又快为目标”七大原 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大机制,走出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市化的两条路子,着力推进由单个城市的扩充发展向城市群融城发展,由 重点突出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发展, 由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 一体化协调发展,由低端产业发展向现代高端产业发展的四大转变,把湘潭建设 成为宜居的生态园林式现代化工业城市。 规划三级空间规划三级空间。 按照空间、 交通、 产业融合的方式, 在空间上规划为实验区、 核心区、先行区三个层次。 实施六大工程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产业支撑工程,主要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是基础设施工程; 三是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重点建设竹埠港、下摄司示范区,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与央企的战 略合作,实施企业节能减排及循环利用项目,实现清洁生产;四是生态建设和环 保工程; 五是城乡提质改造工程; 六是昭华新区工程。 着力推进昭华起步区建设, 打造集居住、休闲、商务于一体的国际水平的生态经济区。 推进八大改革推进八大改革。即加快推进两型产业发展体制改革,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 境保护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自主创新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八项改革, 在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争创制度新优势,促进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10 2.1.3.2 详细制定了先行区的规划 2008 年 1 月 1 日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施行的日子,条例 共 21 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确定,为长株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 型社会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 年 4 月 19 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湘 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讨论稿)和先行区规划(初步设 想)。针对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市委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 号:“打造昭华新区,建设特色新城。” 规划的初步设想包括湘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总体构想、核心区的基本构想、 先行区的规划方案和起步区的规划方案。 最终, 在湘潭全境构建 “一主三次多点” 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2.1.3.3 举办了湘潭两型社会建设高峰论坛 2008 年 6 月 7 日,湘潭在盘龙山庄大会场率先召开了两型社会建设高峰论 坛,多位专家学者为湘潭两型社会建设献计献策。分别从建设新农村、弘扬红色 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就业、科学发展、构建生态型城市群、坚持以人为本 和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发表了观点和提出了建议。会中,湘潭市政府提出了三个 目标:一是在体制构架和发展动因上实现全面创新,二是在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 上实现根本转型, 三是在城市空间和经济总量上实现倍增发展。 会议中还就 “隆 平论坛”项目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重点介绍。 2.2 湘潭财税支持政策现状 2007 年,全市各项财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 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38.38 亿元,比上年增加 8.32 亿元,增长 27.69%,其中市本 级完成 20.14 亿元,比上年增加 4.73 亿元,增长 30.72%。按照市政府的规划, 2008 年计划在 2007 年的基础上增长 30%, 总收入达到 50 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 除了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得益于我市财税支持政策的实施。 2.2.1 加强财源建设的支持政策 2007 年 3 月 5 日湘潭市人民政府第 81 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湘潭市财源建设 改造实施方案(潭政办发200713 号),市本级整合各类财源建设资金 5000 万元,分别对重点财源建设项目、重点财源企业、城市两区给予贴息和奖励。目 的在于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经济 和财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内容有: 一是确定了财源建设工作六大基本原则, 2007 年湘潭市财政局工作特点和 2008 年的工作着力点 2008 年 1 月 11 二是明确了财源建设三个资金来源, 三是提出了加强财源建设资金管理的三条意 见,四是制定了有关财源建设资金奖励的四个办法。对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市本 级重点财源企业、 财源建设银行激励和补助城市两区财源建设资金都制定了明确 的实施奖励办法。 一是加强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确认条件管理。一是加强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确认条件管理。 方案中列出了 5 个确认条件, 其 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十一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发展要求是其中最为 重要的两条,分列在第一和第二项。扶持和奖励办法有:一是按项目入库税收的 10%给予一次性财政贴息;二是项目达到预期税收能力的,按 10%比率给予一次 性奖励,上限 50 万元;三是新企业税收在 300 万元以上,适应湘潭市本级重 点财源企业考核奖励办法,该办法对增长速度达到标准的,超基数部分按 6% 提取奖励,并且设置了保底奖金。本方案同时规定对财源建设的协作单位达到条 件要求的给予 2%的奖励,对支持财源建设的银行在原先享受直接财政贴息和财 政存款分配优待的基础上,再按信贷基数进行奖励,对城市两区财税收入和新增 财源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市政府进行资金补助。 二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创新特点。二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创新特点。 本方案突破了体制级次束缚, 着力构筑发展 公平环境,不拘泥和囿于所有制或体制级次的简单划分,只要是有利于新型工业 化的发展壮大,财政就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财政优惠政策一视同仁,奖励政策 一视同仁。一是领域新。过去财政部门的创新集中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主要包 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征管等改革。但今年的财源建设工作,主 要是在经济建设领域,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而作出的摸索和 创新,涉及的范围更广,手段和工具更多,需要协调的力度更大。因此,创新更 显艰难可贵。二是工具新。创造性地摆脱了贴息、奖励、税收减免等直接性的财 税手段限制,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注重增量逐步转入到存量和增量并重。采用 了政府性资金对银行实行分配优待的间接政策工具来引导资金投入, 有效刺激了 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三是资金新。从各类切块资金集中 财源建设专项资金,对切块资金的分配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从传统的 切块资金中财政部门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分配方式,集中财力用于财源建设 的新用途,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也提高了政府及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调控力 度。四是对象新。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过去通常是针对国有企业而实施扶持和奖 励行为。2007 年的工作则主要针对于项目,坚持以项目为政策和资金扶持对象,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财税效益增长。同时,突破所有制的限制,将各类非公经济 纳入财源建设奖励范围,成功营造了一个企业公平发展的平台。五是体制新。突 破“体制”敏感的话题,牺牲市本级的既得利益,将从城区集中的工商分成收入 湘潭市财源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07 年 12 作为财源建设专项奖励再返还到城区,有效形成了城市区抓财源建设的合力。 2.2.2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建设和发展 2007 年, 通过多方渠道增取资金。 一是争取国债资金 2 亿元, 配合争取 “开 行”贷款 3.94 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争取 和拨付产粮大县奖励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6239 万元;三是争取和投入农业 综合开发资金 3510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1240 万元,省财政资金 523 万元;四 是争取省财政厅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 4023 万元,比上年增长 35%;五是争取省 财政厅外经发展资金、旅游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 1500 万元;六是累计争取国家 和省对全市农业项目总投入 3 亿元以上。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1 亿元,生猪产 业投入 9000 万元,林业项目投入 2800 万元。七是争取省财政厅行政政法专项资 金 1300 万元。 2.2.3 设立“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 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湘潭市政府于 2008 年 8 月份,暂安排资金 3000 万 元,设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并出台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湘潭前景广阔的四大产业重点项 目,重点扶持以湘机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湘钢 为龙头的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及韩国爱铭数码、 台湾华商电子科技等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吉利、江南众泰为龙头的小轿车 及零部件产业等四大战略性产业的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引 导资金采用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等方式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予以支持。 2.2.4 围绕科学发展观制定 2008 年财政着力点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着重围绕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中的四个关键主题词开展好工作。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认真研究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 要财税政策和体制问题,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的财源建设工作,进一步 促进财税增收。利用政策机遇努力实现财税增收,并确保全市土地收入实现较 大增长。重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重点财源建设项目选择上,着力增加 某些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所占项目比例。通过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继续促进 银企合作。重点研究对环保节能工作的支持政策。着手研究对城市污水处理 等社会公用环保工程和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环保工程的财政“以奖代投”政策。 2007 年湘潭市财政局工作特点和 2008 年的工作着力点 13 税收减免、排污费征管、政府优先采购等财税手段要进一步向环保企业和环保产 品倾斜。逐步研究和建立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财政风险投资机制。利用政府采 购的优惠手段大力扶持地方自主创新产品发展。 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促进公共 服务均等化的工作中,要立足财力可能,找准切入点,量力而行,优先为困难群 体和弱势群体缩小可享受的公共服务差别。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从政策资金的 直接投入逐步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移,以农 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建立农民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要重点加大对农业 产业化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的投入,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建设、消灭农村广播电视盲区建设、农村低保和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 四是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四是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要逐步建立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和财政改革之间的良 性互动机制和统一协调机制,继续推进和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改革,加快建立有效 覆盖预算编制、核拨经费、消费使用、财务核算等各项支出管理流程的全程监管 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市)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启动对城 市两区的财税体制调整改革。要加大对国债资金和外债资金的管理力度,督促各 项目建设业主逐步建立偿债机制,逐步减小和规避政府债务风险。 2.3 财税支撑政策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财政收入的90%来自税收,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经济活动的监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 于两型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幼儿安全培训记录内容课件
- 婴儿安全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工业消防安全培训会议课件
- 年味风味鱼干课件
- 涿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自贡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油茶青果买卖合同山茶果合同6篇
- 平面向量的夹角课件
- FIT-039-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烟台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锂电池pack工厂安全培训课件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彩钢瓦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梁启超家教家风课件
- 第5课 我们说方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 (2025秋新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顾客联络服务 人工与智能客户服务协同要求 编制说明
- 2025年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