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模式创新重要的方向。 关键词:战略;商业模式;市场链;战略配称 3 the business model study base on strategic fit abstract since it birth in the 1960s,strategic management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effe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business community is unsatisfactory.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leading to this result is that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is difficult for the enterprises to us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earing the enterprises which use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less than 10% of the enterprise to achieve the target, the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is mainly focused on two aspects: first, the problem of strategic planning, enterprise objectives and ac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second is the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resource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whether the action towards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business models as a bridge to connect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hot topic, bu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model and innovative path are isolated, they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 business model is in order to achieve strategic objectives, this led to the current business model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 design did not really solve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that the business model i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the article want to design strive to a new path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hich can guarantee to achieve 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s. first, the article review the strateg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s, showing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model, turning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sues into basic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ssue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o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 basic issues are the issues of strategic fit: the fit of the efficiency subsystem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 fit of the value subsystem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 fit between the efficiency subsystem and the value subsystem. each subsystem 4 composed of several elements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 purpos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to achieved the fit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business model. once again,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haier market chain model by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e case study shows how to design the business model base on the strategic fit. finally, the article give a summary of the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the strategic fit. th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l base on the strategic fit see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business model focus on solving major problems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style that through the purpose to guide the process provides a clear sense of direction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ath, it als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the length of the life cycle of business model will be delayed, it is a important path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 words: strategic; business model; market chain; strategic fit 1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目的 . 2 1.1.3 研究意义 .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1.2.1 关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 . 4 1.2.2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 6 1.3 本文主要内容 . 9 1.4 本文研究方法 . 9 1.5 本文创新之处 . 10 2 相关理论基础 . 11 2.1 商业模式理论基础 . 11 2.1.1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 . 11 2.1.2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基础 . 15 2.2 配称理论基础 . 16 2.2.1 配称理论的含义 . 16 2.2.2 战略配称的主要问题 . 18 2.2.3 战略配称的实践 . 19 3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设计 . 22 3.1 价值子系统的配称 . 22 3.2 效率子系统的配称 . 24 3.3 效率子系统与价值子系统的配称 . 25 4 海尔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 26 4.1 海尔集团背景介绍. 26 4.1.1 海尔集团介绍 . 26 2 4.1.2 海尔战略发展阶段 . 26 4.2 海尔商业模式要素创新内涵. 28 4.2.1 客户细分的创新 . 28 4.2.2 渠道通路创新 . 29 4.2.3 客户关系维护创新 . 29 4.2.4 价值主张的创新 . 30 4.2.5 关键业务的创新 . 31 4.2.6 合作伙伴内容的创新 . 32 4.2.7 收入模式创新 . 32 4.2.8 成本控制创新 . 33 4.3 海尔市场链的战略配称创新. 34 4.3.1 市场链的涵义与特征. 34 4.3.2 商业模式的价值要素市场链配称过程. 37 4.3.3 商业模式的效率要素市场链配称过程 . 38 4.3.4 效率子系统与价值子系统的市场链配称过程. 40 4.4 海尔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分析. 41 4.4.1 市场链模式的有效性 . 41 4.4.2 市场链模式的可操作性 . 42 5 结论与展望 . 44 5.1 主要结论 . 44 5.2 研究不足 . 44 5.3 研究展望 . 45 参考文献 . 46 致 谢 . 48 个人简历 . 49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 1 绪论 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节为国内 外研究现状;第三节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第四节为研究方法;第五节为本文的创 新之处。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整个市场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不 断转变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行业以及处于买方市场阶段。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卖方供给能力的不断加强 及买方信息获取能力的加强。 在卖方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方面, 更主要是表现在生产能力的扩张。 二战以后, 各国政府在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主导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图通过投资带动整个经 济的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也始终在执行这一政策。不可否认,凯恩斯主义 在一定时间段内为解决各国的经济增长困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这一政 策的执行也伴随着固定投资的不断积累, 凯恩斯主义表现在企业内部则是机器设 备等投资的不断积累。面对以前卖方市场的现状,各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 求,获得更大利润,必须不断加大对机器设备的投入以提高生产能力,然而随着 越来越多企业对机器设备投入的加大, 面对同一市场, 企业间的竞争则不断加大; 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通过不断降低价格的方式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为了降低成本,通过扩大规模以获得规模效益则成本主要选择,然而获得规模效 益的过程又必然伴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的进一步投入。 随着企业对生产能力的 不断投入,企业的供给能力获得了空前的提高,然而这种生产能力的提高必然使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利润被不断摊薄。 在卖方供给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也伴随着整个社会科技的发展及分工的进 一步细化。自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以来,互联网技术获得 了快速发展并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 其中互联网技术最大的贡献在于向人们提供 了一条快速获取信息的途径, 原来人们信息之间传递而产生的时差在互联网时间 被大大缩减, 美国大选的结果几乎可以同步传 递至世界每一个有互联网的角落, 在就大大消弱了在卖方市场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企业的优势, 消费者可以快速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 获取世界各地的企业信息并加以比较和选择, 而企业却很难准确获得消费者的需 求信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消费者变成了信息的优势方,原来企业通过创造时 间价值而创造利润的途径被严重消弱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社会分工也不 断细化,物流行业在近年来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物流成 本的降低,世界各地的商品可以快速且廉价的传递至需要的地方,原来企业通过 创造空间价值而创造利润的途径也被严重消弱。 企业面对创造时间价值及空间价 值能力的下降,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面对以上种种变化,卖方市场自然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企 业原来的经营模式自然在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管理创新成为创造利润的必然 选择。自本世纪科学管理诞生以来,管理理论及管理实践获得了不断发展,取得 了巨大成就,各种管理理论呈现管理丛林现象,然而,基于某一个具体领域及细 节的管理理论,其可模仿性及效益的短期性均较强,企业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优 势,企业要想在长期内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着眼于宏观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 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宏观变革的重要理论, 其所带来的利益日益被重视。 1.1.2 研究目的 战略理论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初,在美国的前 500 强企业中 有 85%的企业建立了主要从事战略计划职能的部门。到 70 年代末,美国从事战 略管理咨询业务的企业年总收入已高达 3 亿多美元。同时,据兰德公司统计,在 全球破产企业排行中的前 1000 强的企业,有超过 85%的公司破产是由战略决策 不慎造成的。 由此可见, 战略管理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 另一数据表明,在制定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真正实现落地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还 不到 1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战略规划的问题,即 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及行动方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需求不一致; 二是战略执行的问 题, 即企业的管理及资源是否满足战略目标的需求及是否朝战略目标方向行动的 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本质上凸显的是三对配称问题: 战略目标与外部需求的配称、 企业资源与战略目标的配称及企业行动与战略目标的配称。 这三对配称构成了决 定商业模式能否实现落地的关键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三对配称问题,目前管理学 界有不同答案, 但是大部分答案都是将三对配称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分别进 行解决,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可以实现从整体观的角度解决这三对配称问题。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 同时,在商业模式研究方面,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企业 的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 中在企业盈利模式的方向上,重点诠释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 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运营结构上,即诠释企业如何获取价值的逻辑;战略层 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方向上的总体考核, 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 客户细分、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这三个层面的研究中,战略层面最为全面的阐 述了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及商业模式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商业模式作为连接战 略目标及结果的桥梁,因而商业模式的设计也必须以实现战略的落地为出发点; 而战略配称作为战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如果商业模式的设计能从战略配称的角 度出发,设计的商业模式如果可以解决战略配称的问题,那么这种商业模式必将 从根本上解决战略和自身的落地问题,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就 很大,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必然会很长,是商业模式创新重要的方向,那么在 企业实践中,如何基于战略配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商业模式真正起到连接战 略和有效落地的桥梁,在理论上如何分析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这将是本文主 要研究的内容。 1.1.3 研究意义 战略管理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在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很多企业的 设定的战略无法有效落地, 无法落地的只要原因就在于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无法解 决战略管理各流派都强调的企业内部各子系统、 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 配称问题,目前管理学界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配称的问题。同时,关于 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要素创新等方面,没能构建出一条可以有 效实现商业模式落地的创新路径。 本文将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配称结合企业,即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一条容 易落地的路径,同时也使商业模式可以真正实现为战略的落地提供支撑。这种创 新比简单的要素创新意义重大的多,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商业模式的落地问题,同 时也解决了战略的落地问题,可以有效延长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 是一种革命性 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与西方, 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的长期计划形式的形成。战略的英文单词 “strategy”是从希腊语“strategos”这一单词逐渐演化而来,主要是指军事 将领、地方行政长官等职位。后来战略又演变成了军事术语,主要是指军事指挥 官指挥军队作战的计划、谋略等。安索夫在其 1976 年发表的从战略规划到战 略管理这一著作中最先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安索夫认为企业的战 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将自己的日常业务决策活动同企业的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 而产生或采取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斯坦纳在他 1982 年发表的企业政策与 战略 一书中则将企业战略管理看成是企业确定自己的使命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 及企业拥有的内部经营要素而确定企业发展目标, 并通过一定方式保证目标的正 确落实以使企业的使命最终活的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 在国外, 战略管理理论大致经历了战略规划学派、 环境适应学派、竞争优势学派、核心竞争力学派及合作竞争学派 5 个阶段。不论 哪一个学派,其中心主要是围绕“企业如何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 “企业如何参 与行业内竞争?”及“企业如何利用内部资源?”三个问题开展,这三个问题也 是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 (1)企业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组织架 构等,这里的外部环境是指除行业环境以外的环境,如国家政策、社会生活习惯 等。barnard(1938)第一次提出了战略因素的概念及构想,他认为战略管理活 动的重要目的是实现企业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进而实现组织活动效率的 提高, 这种将组织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思想奠定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 论的思想及理论基础。 1chandler(1962)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这 一理论是其通过对大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外部环境、 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 关系进行研究而总结出来的,其认为企业战略应该与环境向适应,当环境改变时 战略也应随之而改变;同时,组织结构又必须与企业战略向适应,随战略改变而 改变,chandler 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框架,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系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5 统化提供了基础, 从此, 战略管理研究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2quinn (1980) 提出了“逻辑改良”的战略思想,其认为外部环境在战略形成过程中处于中心角 色地位,而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因而企业战略必须关注与对环境的 适应;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难以科学预测,面对与动态变化的环境,企业战 略也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企业竞争优势是外生变量;战略 遵循“路径依赖”模式,存在随机偏差和企业选择。 3 (2)企业与行业环境相适应 企业与行业环境相适应主要是指企业如何参与行业内竞争的问题, 即企业如 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问题。mason & bain(1968)提出了“s-c-p”范式, 即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企业绩效”范式,该范式构建了 竞争结构理论的基础,其认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 的市场行为决定了该企业的绩效。 4porter(1980)认为战略选择主要取决于两 个核心问题:其一是产业选择问题,即如何选择一个能获得持续盈利;其二是如 何提升自己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问题, 即在产业已经选定的情况下如何与产业内 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的问题。porter 还构建了用于分析企业所处产业结构及产业 内竞争强度的 “五力” 模型, 即产业内的竞争状况由上游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下游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本产业内的竞争状况、新进入中的威胁、替代品的威 胁这五个方面综合决定;对于产业内的竞争问题,porter 波特提出了差异化战 略、专一化战略及总成本领先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porter 还提出了价值链 分析框架, 即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值链各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来识别和分析企 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5 (3)企业与内部资源相适应 企业与内部资源相适应主要是指企业如何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问题。 ansoff (1965)认为战略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四个要素 组成,其中以协同效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协同战略成为企业兼并、企业收购及战 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ansoff 于 1972 年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1979 年系统低阐述了战略行为模式, 认为战略行为是组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内部优 化的结果。 战略行为模式理论是理论界对战略计划的研究深入到战略管理层次的 标志,是对 chandler“战略决定结构”模式的突破,同时,ansoff(1979)还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6 研究出战略制定的程序及方式。 7andrews(1971)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想,引 进独特竞争优势的概念,强调企业的生产及发展必须与自身资源向适应;同时, andrews 提出了战略制定的 swot 分析框架,认为战略的形成实质上就是组织内 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之间的匹配过程;andrews 还将战略划分为 市场机遇、公司能力、个人欲望、社会责任四个要素,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四 要素的配称。 8 barney (1991) 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来自于独特的资源, 其提出能带来竞争优势资源的评价标准有三:有价值、稀缺性、不具模仿性。 9grant(1996)认为独特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因 独特资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能被企业有效利用的比例。 10prahalad(1998)等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将企业核心能力与战 略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核心能力是指以知识、技术等企业独特资源为基础而形成 的独特能力,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基础来源于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竞争对 手难以模仿的、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基础。 11teece(1997)等提出了动态能 力观点,其认为核心能力不是固定的,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不断 建立动态的能带来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 12moore(1996)阐述了“共同进化” 思想,企业不能把自己看着是产业中独立于外的各期,而应当把自己看成是包括 各利益相关者在内的整个系统的一环,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源于整个系统内各环节 的衔接。 13nalebuf(1998) 等提出了合作竞争的思想,其认为企业间的竞争不 一定都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更多是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 14霍普兰 德奈格尔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 其认为各企业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的 利益共同体可以为彼此带来双赢 1.2.2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商业模式”一词作为正文最早出现于 1957 年 bellman 和 clark 在 operations research 上 发 表 的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stage,multi-person business game一文中,而在文章题目中出现则是 1960 年 jones g m 在 accounting review 中发表的 educators,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一文中。然而,商业模式作为一个 学术热点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则是电子商业兴起之后的事情,据统计,1975-1994 年, 在世界核心管理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章共166篇, 而1995-2000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7 年间, 这一数字达到1563篇, 关于商业模式文章发表更多是集中于1990年之后。 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 目前理论界对商业模式还没有一个完 整的理论研究, 甚至名称还未实现统一, 管理大师 drucker 称其为企业经营理论, hammer 则将其称为营运创新,同时商务模式、经营模式等叫法也时常在不同文 章中出现。同时,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亦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商 业模式的定义经历了经济层、运营层及战略层三个阶段: 经济层更为关注于企业的经济模式(成本控制和收入来源) ,即如何通过利 润模式来获得利益,包括收入来源、支付方式、定价方法等要素,这类定义与商 业模式研究最初热衷于电子商务带来的变化这一历史渊源有关。stewart and zhao(2000)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如何盈利并维持利润流的逻辑描述” 。 15linder(2000)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或商业系统创造价值和获取利润 的核心逻辑。 16rappa(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 持生产,也就是为赚取利润而进行商业活动的方法,rappa 清楚地说明一个企业 如何在其价值链上进行定位并从中获取利润的方法。 17hawkins(2001)认为商 业模式是一个企业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商业活动关系, 也就是一种构造 企业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法,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uah 等(2001)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通过获取并使用资源而比竞争对手为顾 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获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清楚的展示了企业当前获取利润 的方式、 未来获取利润的长期规划以及企业能够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取持续 竞争优势的方法。 18 运营层更为关注于企业的运营结构(对顾客价值的创造) ,即如何通过内部 流程及基础结构的变革来获得利益,包括产品、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等要 素。magretta(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或维持企业 运转的一系列管理及设计的逻辑集合” 。 19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 个企业为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而需要涉及的供应商、客户、资源、能力、流 程和渠道的总体构造。 20applegate(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对其所面临的 复杂的商业现实而进行的简化。 通过这种简化而获得的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企业 商业活动的结构、 各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商业活动适应现实环境的方式。 21amit 等(2001)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利用外部机会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交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8 易内容、交易结构和治理架构的总称,amit 等还详细研究了企业、供应商、替 代商及客户等的运作网络。 22 战略层关注于对企业战略的评估, 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 过程描述,即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的运行以实现最优化配置。kmlab 顾问公司 (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如何在市场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描述,商业模式 描述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企业形象、企业配销方式、人员与运 营活动基本组织方式等。 23weill 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与供货商、合 作伙伴及顾客间的相互关系与活动角色的描述,其目的在于清晰展示主要产品、 信息和资金的流向及活动参与主体可获取的利益。 24dubosson-torbay 等(2002)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获取长期的、 可持续的收入流而对创 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方式、营销方式、传递价值方式和关系资本等的总体描述。 25 综上,战略层定义更为全面的表达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笔者认为,商业模式 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企业战略、 运营方式及利益逻辑等一系列的企业内部具有关 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实现价 值主张的过程 1.2.3 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研究 战略与商业模式作为两个概念,二者有一定区别。第一、形成过程不同。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成立之初变试图建立企业战略, 虽然战略本身会随外部 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但本质来说,战略先于企业行动。以戴尔集团为例,戴 尔集团在成立之初变建立了实行直销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一切行动以这个战略为 指导,随着戴尔的快速发展,学者便开始了对戴尔成功原因的研究,进而归纳出 了戴尔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 期初指导戴尔行到的是战略, 而不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后来的归纳。当然,商业模式被识别之后,戴尔还根据商业模式的理 论进行了商业模式变革,但总体来说,战略先于商业模式!第二、侧重点不同。 商业模式侧重于从战略执行的结果上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战略措施体系;而 战略的侧重点是战略制定的过程及方法。战略是要求建立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 争优势” ;而商业模式是研究“竞争优势”为价值主张提供支持,即优势如何转 化为持续的超额利润。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 然而,根据上文中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综述可以发现,商业模式的定义经历了 经济层、运营层及战略层三个阶段,其中商业模式的战略层定义更为完整的表达 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延续了商业战略及管理的理论传统 中心思想,可以说商业模式属于战略理论的范畴,商业模式和战略在本质上和内 容上是一致的,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活动如何共同执行战略,从而在战略构思和 执行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6, 商业模式的设计必须以能为战略的落地提供支持为目 标,因而,商业模式的设计也必须从解决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出发。 1.3 本文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研究的需要及论文格式规范的要素,本文共划分为五个章节。第一 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交代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 研究现状、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本章分别介绍了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概述和配称理论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节 是战略配称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本章节主要是从战略配称视角下构建商业模 式创新的新路径;第四章节是海尔市场链案例研究,本章节在战略配称视角下构 建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下对海尔市场链案例进行分析;第五章节是总结,本章节 指出了案例的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1.4 本文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及研究法 网络文献查阅及研究:本论文参考的网络文献来源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科技 信息子系统、维普期刊、asp(学术期刊全文)、bsp(商业资源全文)等。 图书文献查阅及研究: 本论文参考的图书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图书 馆、青岛图书城及购买的书籍等。 期刊文献查阅及研究:本论文参考的期刊文献包括学术期刊、报纸、相关杂 志等。 通过对文献的查找,提取前人研究的成果,补充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 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2)逻辑分析法 本论文根据管理学研究的一般逻辑,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继承和发展,提 出了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新路径的构思。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0 (3)案例研究法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跟容易被接受和认可, 本文通过知名企业的知名案例对构建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验证, 进一步证明 商业模式创新新路径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1.5 本文创新之处 (1)研究角度的创新 传统的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要素创新角度, 其中以价值链角 度进行的研究最多。本文将各要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的系统,通过商业模式各要素 间的配称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坚持了系统的观点。 (2)研究思路的创新 在原来关于商业模式及战略的研究中,均把二者区分开来单独进行研究。然 而商业模式作为战略落地的手段,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无法撇开战略管理,从如何 实现战略落地角度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具有可行性及价值。 本文正是从战略配 称角度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同时这种创新路径也会直接为战略的落地提供支 撑,实现了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1 2 相关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本章共分为两节, 第一节为商业模式理论概述, 详细介绍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及商业模式创 新理论;第二节为配称理论概述,详细介绍了配称的含义、配称的主要问题及配 称的实践。 为理清商业模式与战略配称的关系及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的 框架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1 商业模式理论基础 2.1.1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 由于不同学者对于商业模式内涵理解的统一, 这也导致了不同学者对于商业 模式构成要素理解的不一致。与商业模式研究的阶段相对应,随着对商业模式理 论研究的深入, 各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解释也经历了由不同的发展阶 段,笔者认为,各学者对商业模式各要素的解释经历了罗列阶段、层次阶段及网 络阶段三个不同阶段,当然,三个阶段只是大致的先后关系,而不是严格的时间 顺序排列, 同一时间可能三个阶段同时存在, 只是某一个阶段的解释占主导而已。 (1)罗列阶段 在商业模式研究的初期,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学 者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只是简单的罗列, 对商业模式各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 及各要素间的纵向逻辑关系还没有成熟的研究, 这种罗列就像是一个清单流水账, 早期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大多属于这一阶段。horowitz(1996)认为商业模 式构成要素包括价格、 产品、 分销渠道、 组织特征及技术等 5 个方面; 27timmers (1998)认为商业模式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关产品、服务及信息流的系 统结构,即活动主体的角色;二是对活动主体的潜在利益;三是对活动主体收入 来源; 28markides(1999)认为商业模式包含产品创新、顾客关系、基础设施管 理、财务等四个方面; 27donath(1999)从顾客理解、市场战术、公司管理、内 部网络化能力及内部网络化能力 5 个方面划分商业模式的结构; 27chesbrough 等(2000)及 linder 等(2001)是罗列阶段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观点被引用最 高的学者,chesbrough 等(2003)把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分为价值主张、目标市 场、内部价值链结构、成本结构和利润模式、价值网络、竞争战略等 6 个方面; 29linder 等(2001)认为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流程模式、基 基于战略配称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2 于互联网的商业关系、组织形式、价值主张 7 个方面的罗列方式更为全面。 30 罗列阶段的各学者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基础, 但 是仅仅罗列出各要素还是不够的, 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及内在逻辑关系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 (2)层次阶段 该阶段的研究者认为在了解商业模式具有哪些构成要素的同时, 还需要对商 业模式各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梳理,需要详细各要素的含义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顾客维度、战略性资源、核心战略和价值网络四 大组成部分,顾客界面包括履行与支持、关系动态、信息与洞察力及价格结构等 子部分;战略性资源则包括核心能力、战略性资产及核心流程等子部分;核心战 略包括企业经营使命、产品/市场范围及差异化基础等子部分;价值网络包括供 应商、 合伙人及联盟者等子部分; 同时, 四大组成部分两两之间还形成顾客利益、 配置和公司边界三个界面。 30afuah 等(2001)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互联网行业, 其把顾客价值、范围、价格、收入、相关行为、实施能力、持续力作为对商业模 式构成体系的描述; 18weill 等(2001)认为战略目标、价值主张、收入来源、 成功因素、渠道、核心能力、目标顾客、it 技术设施等 8 个方面更能在要素上 描述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 24stahler(2002)把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划分为价值 主张、产品/服务、价值体系、收入模式四大部分,各部分间也有众多子部分。 27层次阶段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清楚的展示了商业模式组成的要素, 同时 也为商业模式的设计时如何进行经营理念创新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一阶段的研 究还未能清楚的说明商业模式各构成要素间的联系以及地位。 (3)网络阶段 网络阶段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划分不在是简单的、孤立的描述,不再是 简单的论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而是力求通过企业内内部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科技大学《版画造型基础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科教学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农业大学《数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际接待业务课件教学
- 拍卖师资格考试(拍卖经济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四
- 社会实践报告幼师
- 护理核心制度培训试题及答案2024
- 蓟县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 分包管理计划及方案
- 国防教育安全课件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幼教拍摄培训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体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数字身份认证伦理-洞察及研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增强安全意识
- 乡村振兴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冻伤急救护理
- 跨境电商代运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