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本文用中庸思想研究王先谦在湖南维新运动中的不同表现。湖南维新运动是 湖南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王先谦作为一名爱国忠君的湖南绅士,与许多 开明绅士一样,为保家卫国,参与了此次运动。本文分三部分阐明王先谦与此次 运动的情况。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湖南维新运动的发生及其实行新政的内容以及此 次运动的意义。湖南维新运动从转变风气的浏阳兴算开始,接着就在巡抚陈宝箴 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维新事业的活动。如开设厂矿,建立学堂,维新变法的 主要媒体湘报的刊行,含有自治意义的南学会的设立,富有民主色彩的保卫 局及课吏馆的成立等,都是湖南历史上所未有过的大事件,在湖南历史上有着极 其重要的意义,从而揭开了湖南近代历史新的一页。第二章是对王先谦在此次运 动中行为进行具体分析。他作为一个绅士首先投身到商海,目的就是要改变家乡 落后的面貌;他主张新学,目的就在于与余西方列强相抗衡。进而巩固清王朝的 统治,但当维新志士们传播民主平等思想,危及到传统的价值观和制度时,他便 起而反对,阻扰维新运动, “宾凤阳事件”就是最有力的说明。第三部分是具体分 析王先谦在运动中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通过分析得出他在维新运动中前 后异常的原因。 关键词:王先谦; 中庸思想; 湖南维新运动; 绅士 ii abstract the reform movement in hunan was an important histrical accident. he was a gentleman in hunan who loved his countrty and was loyal to his king. he took part in the movement for his country like many cultural men.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e body. part 1: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hunan; its containment of the new polic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movement. the hometown would be cut soon, which the brave man didnt tolerate. at first, tan sitong initiated maths study in liuyang, which changed the social custom and chen baozhen agreed. then they organized a system of the actions for improving his country with the help of the governor chen baozhen. for example, they built the factory; established shi wu xue tang and hunan daily that was the main medium in the movement. the “modern police bureace was set up. nan xue hui that contained local selfgovernment was made and ke li guan. they were great affairs never happened in hunans history and were very important ,which unveiled a page on moder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specially,the new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province, which increased the bright color for hunans history. wang xianqians actions in the movement were analysed in part 2. he worked at the sea of the commerc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oor hometown. he insisted on the new culture for balancing the european country. what did he do was to improve the qing dynasty. when the reformers communicated the democracy thoughts, which menaced the traditional value and the system, which he fighted against them. the accident of bin fengyang could explain his opposition. the gentlemen like wang xianqian fight against the reform movement and the reform failed at last. in part 3: analysize wang xianqians attitude that why he had different emotions in the movement. then we conclude that he had a difference in the movement. zhongyong thoughts is used to analyse his different actions and psychology. key words: wang xianqian, zhongyong thoughts, the reform movement in hunan, gentleman 1 引 言 一、本文的源起与分析 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说过: “时至今日,地球诸国通行无阻,实为数 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 这是当时所有的中国人的内心感慨。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改 变了我们中国人的命运。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痛苦的开 始。生活了几千年的生活规律被一点一点地敲破,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社会形 态进一步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地半殖民社会。洋人、洋货、鸦 片铺天盖地而来,社会矛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时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中华民 族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即由国内阶级矛盾上升到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之间的矛盾。爱国救亡、自强自立已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于是,便有了一串串 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历史事件,湖南维新运动便是其中灿烂的一页。它揭开了我们 湖南近代工业、经济、文化的历史,开创了我们湘人的民智、官智、绅智,改变 了湖南社会死气沉沉的局面,给湖南带来了创新的新空气,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 下了政治思想基础,时任岳麓书院院长的王先谦亦投身于其中,担当起爱国救亡 的大任。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号葵园,反正后改名遁,室名虚受堂,湖 南长沙东乡凉塘人,文人士子家庭出身,官至国子监祭酒。光绪十四年辞官回籍。 居官二十余年,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冬到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出任 岳麓书院山长,亦是造士甚众,学术成就最大的一位山长,近人李肖聃在近百 年湖南学风.湘学略中如是评价他: “长沙阁学,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 大” 在外敌入侵之时,王先谦作为一个忠君爱国的封建士子,带着时代所应有的 特征,成为湖南维新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 之所需,积极向西方学习,故而在维新运动之初,他热情洋溢地投入其中,譬如 带头进行实业活动,开厂搞活经济、保护利权等。但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中庸 思想始终左右着他,让他不能再向前跨越一步,当维新运动一旦触犯到神圣的儒 家三纲五常制时,触犯到社会制度的变更时,使得他不能从原有的观念中突破出 来,破旧立新,大胆迎接新生事物,彻底地改头换面。 本文引用中庸思想来评价他在维新运动中的思想及其行为。中庸思想是所有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六第 351 页。 钱基博,李肖聃, 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岳麓书社,1985 年第一版,207 页。 2 儒家学者所追求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王先谦的最高行为准则。孔子曰: “中庸其 至矣乎! ”直到现在中庸之道都是我们处世、处事的行为准则。但是作为新生一代, 时代要求我们应推陈出新,灵活地运用中庸之道,在处理事件的时候,应看清问 题的实质,正确的处理问题,把握好事情发展的动向,真正做到不偏不倚。顺应 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局限于常规认识之中。 二、王先谦成就简介 王先谦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儒家学者,可谓是著书等身,他精通经学、史学 等方面。成就颇大。在经学方面,有尚书孔传参正36 卷,续例 1 卷, 诗三家 义集疏28 卷首一卷, 释名疏证8 卷续一卷,遗一卷等。在史学方面,撰有汉 书补注 、 后汉书集解 , 蒙古通鉴长编 , 新旧唐书合注 , 十一朝东华录 , 日本源流考等。在诸子方面,写了荀子集解 , 庄子集解和管子集解 。 在集部方面,有虚受堂诗存 、 虚受堂书札 、 骈文类纂等。他还辑刻了对 研究历史、语言学颇有参考价值的周寿昌的思益堂集和郭嵩焘的养知书屋 遗集 。 在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时候,由于他渊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影 响了他所授的弟子,像苏舆、宾凤阳等人学识都非常渊博,他们在整理祖国文化 遗产方面,为祖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维新运动中他的一言一行对他的 弟子影响巨大。 三、本文的创新 本文引用中庸思想,结合当时的中体西用框架来具体分析王先谦在此次运动 中的行为。中庸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去两端,取中间”即“恰到好处” 。当维新志 士们打破“中体西用”框架,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朝着民主平等方向更深一步 发展的时候,中庸思想便在王先谦身上发生了作用。笔者认为这就是本文的创新 所在。 四、本课题研究概况 翻开清末历史书卷,反映书院的文章不计其数,但是单个以著书形式介绍山 长的书籍却不多。王先谦作为岳麓书院最后一届山长,刚好又碰上震惊中外的湖 南维新运动事件,但史学界对此研究的书籍可以说是没有。仅在岳麓书社出版的 由朱汉民、邓洪波等编写的岳麓书院史略 ,华东师大出版社由杨布生著的岳 麓书院山长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编的岳麓书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纪 念文集(第一集) 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由张勇、王宪明著的戊戌变法史述论稿 和一些文章中中稍有体现,但不是很详细,故而本人认为有专门撰述的必要。本 文主要采用具体的史事即事实说明法来论证王先谦与湖南维新运动。 3 第一章 湖南维新运动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的发展,清王朝在举步 维艰中向前挪步。经历了二次鸦片战争,又遭遇了沙俄、法国、日本等国的侵略, 列强占有中国领土的野心日益暴露出来,瓜分之势已不可挡。清政府的狼狈奴态 在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之下暴露无疑。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列强纷起效尤,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告诉我们:强者生存,弱者淘 汰!所以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求强” 、 “求富”洋务运动起,一部分思想先进 的知识分子已担当起爱国救亡的大任。尤其是湖南人,在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之下, 不畏困难,民族意识大增,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奔走在救国保 家的征途之中。这一时期湘人的士风民气高昂,湖南涌现了以谭嗣同、唐才常等 人为代表的大批维新运动激进思想家、鼓动家以及活动家。湖南省政各方给此次 运动提供了空间上的支持与物质上的帮助。加之维新运动的主将、舆论界骄子梁 启超的到来,使得湖南更加充满生机,也给维新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总之,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推动之下,湖南维新志士们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心, 激情地投入到了这场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之中。他们开民智、拓新风,办实业, 开官智,给湖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1.1 湖南维新运动 1.1.1 浏阳兴算馆的设立 湖南维新运动以浏阳建立算学馆开始,当时担任湖南省的最高长官是陈宝箴。 维新人士认为算学是学习其他各门学问的基础,如谭嗣同等在上江标学政书 的文中所说的: “盖以西国兴盛之本,虽在议院、工会之互相联络,互相贯通,而 其格致、制造、测地、行海诸学,固无一不自测算而得。故无故无诸以致富强。 无算学则诸学又靡所附丽。 ” 可见,他们把算学当作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算学如 此重要,以谭嗣同为首的浏阳维新人士即要求将南台书院改为算学馆。他们的这 一举动得到了老师欧阳中鹄的支持,学政江标的鼎立相助(江标 18601899,清 末维新派人物, 字建霞, 号师涵, 江苏元和人, 光绪进士, 于 1894 年人湖南学政) , 江标留学海外,思想比较先进、开明。在湘任学政期间,旨在“变士风,辟新治” , 不以“八股制艺取士” ,而以“舆地、掌故、算学试士” ,协助巡抚陈宝箴规划新 政。因当年浏阳旱灾,欧阳中鹄受巡抚陈宝箴的委派赴浏阳办赈,没时间筹款建 立算学馆,直到 1897 年 3 月,他才筹得巨款,兴办浏阳算学事业。 (欧阳中鹄思 想开明,积极支持维新运动,对于新学新政亦不遗余力) 。与此同时,由谭嗣同、 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181 页。 4 唐才常自筹资金办成了一个 16 人的算学社,规模小,但专攻算学,与当时的私塾 差不多。因此,这个算学社本身的社会影响不大,但浏阳兴算的活动对社会却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巡抚陈宝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谭嗣同等人撰写的“兴 算学议”即被陈宝箴要求“命印千本,遍散于各书院” 。结果, “浏阳果大兴算学, 考算学洋务,名必在他州县上,至推为一省之冠,省会人士始自惭奋,向学风气 由是大开。 ” 随后,湘乡东山书院由湘乡县绅士向巡抚陈宝箴请批东山书院改章: “举人等会议深思,拟以东山精舍,仿湖北自强成法,分科造士,为算学、格致、 方言、商务四斋,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攻。庶几风气大开,矫其空陋,专习所 学,自然业精于勤,足以养成实才。 ”其中规定, “入会肄业者,算学为先” 。稍后, 省城最高学府岳麓书院也于 1897 年 10 月改革课程, “不同时文,课经史算学。 ” 校经书院、德山书院、方言馆及后来的时务学堂、南学会都归因于浏阳兴算之功。 因而浏阳兴算在湖南维新运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湖南士风民气的转化, 以及日后学会、学堂的层出不穷,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诚如维新志士唐才常所 言: “湘省直中国之萌芽,浏阳直湘省之萌芽,算学又萌芽之萌芽耳。 ” 1.1.2 建立矿物局,造福于民 湖南的矿产出口在近代,可以说是全国之首要位置。俗语云“湖广熟,天下 足”湖南,鱼米之乡也。这是老天赐予湖南人的珍贵的土特产。但埋藏在地下的 宝藏却默默无闻,其数量之多,因无人开采而弃之荒野。所以直到明朝,采矿业 才有所发展,之前,因湖南人迷信风水观念,害怕动了地气,遭报应而不敢开采, 使得采矿业时兴时废 。到维新运动前止,正儿八经以采矿业为主的采矿主还没出 现,直到陈宝箴在光绪二十年(1895)担任湖南巡抚之后,才奏请开采矿藏,他 认为湖南“五金之矿,多出其中。 ”于是,上朝廷开办湘省矿场疏 ,拟在省城 设立矿物总局,拟定章程为“湖南矿产章程” ,章程中规定了办矿的形式,确定了 官办、商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形式,矿砂是运销也由总局决定, “由总局派员择于 湘省扼要之湘阴县城设立转运局,所有官办官收各种矿砂经运出销售者,由该矿 局员分起运解转运局受存,仍由总局督理销售。凡各局中办公人员及商民人等, 均不得私运私销。 ” “其矿砂销售价值仍由总局定夺。 ”从这份章程来看,维新时期 的湖南矿业,开采权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官办的成分很重。在筹设的过程中,获 得地方士绅朱昌琳的支持(朱昌琳,18221912,以运销谷米、茶叶、淮盐而起 家,富甲长沙) 。稍后即获得朝廷的批准。矿物总局成立后,陈宝箴委任的成员多 为地方士绅。矿物总局控制了全省民间的开采。私矿所产矿砂均由总局收购,统 筹转运及出售。在省政府的规划之下,各地迅速开展了勘探和开采工作,全省各 地分西、中、南三路开采矿藏。废去以前的土法采矿,统一进行管理。据湖南矿 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1843 页。 湖南社会科学研究所编, 唐才常集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160 页。 5 物总局总办刘镇的湘矿捃要所记,1896 年所开采的有铅、锌矿,煤矿、铜矿、 硝磺矿、锑矿;1897 年开采的有金矿、铁矿、锑砂。所产的矿砂总量也极为可观。 矿产一开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部分地缓解了紧张的财政困难,同时 缓解了就业压力。正所谓官民互利。湖南的经济结构也为之一变。可以说湖南近 代矿业的大规模开采是从维新时期开始的,它是湖南新政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1.3 交通业也是维新运动中的重点 首先是对手摇的帆板船只进行改造,引进动力形式的轮船。1896 年冬,熊希 龄、王先谦、蒋德钧等士绅商议兴办湖南内河行轮。在此之前,列强已把其侵略 触角伸向内陆河运事业(沿海省份及长江下游一带的省份) 。为防止外商入侵湖南 省内河航运,于是,湖南省内河航运便提上了办事议程。中国为内陆国家,陆路 主要交通工具为马匹,河道的交通工具为帆船。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上穿梭, 由于风高浪大,时常都有翻船的危险。湖南人初见汽船,当不早于 1860 年。当年 湘军将领胡林翼远眺洋船溯江而上,如马之奔驰陆地,当即骑马回营吐血不止。 两相对比之下,中国真是太落后了。忧国之愁涌上他的心头。但由于仇洋心理占 据上风,湘人一看见洋船一类的东西,即大骂不止。更不用说由湘人自办轮船事 业。维新风气打开之后,为防止外敌侵入湘省内河航运,湘省内河航轮便提上了 议事日程。1896 年冬,熊希龄、王先谦、蒋德钧等士绅商议兴办湖南内河行轮, 理由之一是由于矿业运输的需要。湖南矿物总局成立之后,所产的矿砂都要运到 武汉去销售,而不是经湘潭至广州。二是出于及时兴办湖南地方航运业的需要出 于兴办湖南地方航运业的需要,真正做到“以振商务,而挽利权” 。 最后,湖南 官绅决定,由绅士王先谦领衔以民间绅士的名义联名给总督张之洞上了请办内 河小轮公呈 ,并联合湖北绅士一起呈请批准。起初,张之洞不肯,说怕招惹洋人 的注意力,徒生事端。最后,在湘鄂两省的再三请求下,张之洞才于 1897 年 7 月 批准成立“湘鄂善后轮船局” 。终于湘鄂士绅合手拟订了鄂湘善后轮船局合办章 程 ,设立南北两局。南局由长沙湘绅主持;北局由汉口鄂绅主持。1898 年正式开 航,抵制了外敌轮船进入湘省,真正做到了利权自主。 由于运输业的需要,修筑铁路也势在必行。1896 年 10 月清政府设立了铁路总 公司,掌握全国铁路的运行。当时芦汉铁路南北还没有相连。粤汉铁路原议“由 粤至鄂,拟绕道江西。 ”但是湘籍士绅熊希龄、蒋德钧得信后力争此铁路由湖南经 过。因为“如取道郴、永、衡、长,由武昌以达汉口,则路较直捷。 ”陈宝箴等也 呈文力争粤汉铁路取道湖南,但要求“各省路权尽可各省绅商分任,路利自须公 溥均占” 。谭嗣同也在湘报撰文论湘粤铁路之益指出:粤汉铁路“道江西, 有不利者六;道湖南则利铁路者九,而利湖南十。 ” 终于在 1898 年 2 月,清政府 转引自议定湖南课类馆章程 , 湘报第 29 页。 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1 年,第 423 页 6 正式诏准鄂、湘、粤三省绅商自办粤汉铁路。1898 年 3 月,总督张之洞又奏请修 筑自江西萍乡至株洲的萍潭铁路。所以,在湖南境内修筑铁路,对于交通工具的 改善,货物的运输,节约劳动资源,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1.4 长沙时务学堂的创办 时务学堂的创办是湖南维新运动走向高潮的标志,它是湖南维新事业的最主 要的表现。它开始筹办于 1897 年初。当时王先谦、张祖同、熊希龄等士绅组织成 立了宝善成制造公司。为了培养懂制造之人,遂“创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 ,这是 建立时务学堂的最初旨意。这一动议得到了陈宝箴、黄遵宪等开明官僚及谭嗣同、 唐才常等维新派人士的重视和支持。9 月知新报刊发了时务学堂缘起 ,阐 明了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是“广立学校,培植人才” , “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 民智” 。陈宝箴委派黄遵宪、熊希龄具体负责学堂筹办事宜,由黄遵宪提议,学堂 决定聘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英文总教习。1897 年 11 月梁启超和李维 格先后由沪到湘,其他分教习也纷纷来校。第一批录取的 40 名学生正式开学。梁 启超亲自制定了时务学堂学约 ,规定了教学的方法,目的是要把时务学堂办成 一所中西兼备的新式学堂,令王先谦等人想不到的是,这所学校后来却变成了梁 启超他们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根据地,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时务学堂的创办,可 以说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中之重。它转变了湖南的保守风气,开启了湖南民智, 使得西方的民主思想得以传播开来。是湖南旧式书院制度向近代化学堂制度转变 的开始。同时,是对古老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挑战,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后来,毛泽 东主编的湘江评论说: “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 ” 1.1.5 湘报的建立及其它 与此同时, 湘报也于 1898 年 3 月创办。此前,湖南学政江标改革了湖南 校经书院,创办了湘学报 。以“讲求时务,学习西艺”为宗旨,但它是期 刊,不是日报。为了新思想传播得更快,人们能日日沐浴它的阳光,熊希龄 决定创办湘报日日发行。 湘报在第一号发刊词中说: “熊君秉三,喜 民智之乍开,谷慈航之普渡,乃鸠同志集巨资,设湘报馆。 ”当时为湘报 撰稿的除了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外,陈宝箴、皮锡瑞、黄遵宪等人及当 时部分时务学堂的学生,都曾在报纸上刊登讲文、论说或其他文章。时务学 堂、南学会等有关团体的章程、朝廷的谕旨等在报上也有所反映。 湘报在 成立后,就订立办刊宗旨和章程,宗旨为“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 ,强调 “重在记实摘要” ,让湘人更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天下时事,活跃了思想,接受 了新知识,从而让湘人更快地觉醒起来,自觉捍卫自己的利权。它也是新政的 主要内容之一,维新志士们多在此报刊上发表尖锐新颖的时事论文。为维新变法 立下了汗马功劳。 7 另外,新兴保卫局的创设是在维新运动的高潮时期建立起来的。在湖南维新 时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湖南维新的重要内容。黄遵宪最早有这个想 法。因黄遵宪出使过日本,受日本警察厅的影响,认为在湖南有必要设立保卫局 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建议把现有的保甲局改成保卫局,仿“日本仿设 巡捕” 。 梁启超在湖南应办之事也提到了“如学会、巡捕、报馆之类” 。保卫 局之类机构的创办与兴民权和地方自治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 利益。因而黄遵宪在“湖南商民请速办保卫局”的禀文上表明: “本署司以为欲卫 民生,必当视民事如己事,欲视民事如己事,必当使吾民咸与闻官事。当即酌拟 保卫局章程四十条,意在官民合办,使诸绅议事,而官为行事。”谭嗣同也认为: “保卫局特一切政事之起点,而治地方之大权也。 ”他例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保卫 局的重要性:台湾被强行割走,就是没有保卫局的缘故;山东威海卫的被强行租 界也是没有享有地方自治权的保卫局的结果。唐才常则认为保卫局与民生关系重 大“去民害、卫民生、检非法、索犯罪”等都是保卫局分内之事。陈宝箴也同意 建立保卫局,他认为保卫局可以预防于洋人的纠端。因而保卫局随即建立。章程 由黄遵宪制订,共有四十条,加上后来的保卫局增改章程5 条,对保卫局的性 质、功能及机构组成都作了规定,于 1898 年 2 月实行,保卫局的成立,对湖南新 政的影响极大。 此外,还有南学会的成立,课吏馆的设立,均是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新举措。 1.2 湖南维新运动的意义 湖南的维新运动是湖南历史上的新鲜事件。历来守旧排外的湖南在逼人的情 势下,一改往日的陋习,敢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求改变自身落后的状态, 这对湖南的经济及湖南近代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当时的国闻报评 论曰: “湖南素称守旧,而近日丕变之急冠于行省。 ” 湖南维新运动传播了新思想, 培养了新人才,为稍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政治思想基础。湖南新政的推行,在全 国范围内都是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虽然湖南维新运动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它在湖南历史上的地位及其作用永远也不能抹杀。 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湖南历史资料 湖南学会林立 , 国闻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一日 8 第二章 王先谦与维新运动 湖南维新运动以浏阳兴算馆的建立开始,拉开了维新自强的序幕。湖南省政 领导班子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巡抚陈宝箴的大力相助,给维新志士开启民智、绅 智、官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此后,维新志士们着手锐意进行革新图强,并且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王先谦作为一名爱国绅士,也投入到了此次运动之中。但是, 随着运动的深入,王先谦不是随着运动的深入而深入,而是走向了与运动相反的 路途,而这将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 2.1 运动前期的王先谦 王先谦出生于 1842 年。 从那时起, 清政府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到了外敌的入侵。 国门被英国打开之后,中国大陆便充斥着大批的商品、鸦片。列强帝国在中国除 了掠夺金银财宝之外,还强行割让中国领土。清政府因无力偿还战后所带来的沉 重的债务,只好把债务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对劳苦大众进行大肆的搜刮掠 夺。因而广大人民在惨重的情势之下,不得不起而反抗,起义起伏不断。正如康 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所说的那样“民日穷匮,乞丐遍地,群盗满山,既无外衅, 精华已竭,将有他变。 ” 严峻的社会形势,在中华民族充满危险的紧要关头,湖 南省走在了别省前面,担当起了救国大任。这时,王先谦义不容辞地站在维新变 法的浪潮前面,决心为救国保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的加入,无形中推动了 维新运动更广泛的开展。 第一件事是称赞并推销时务报 时务报在 1896 年创办于上海。该报的创办者主要是黄遵宪、梁启超与汪 康年。黄遵宪是该报的倡议者与经济赞助者,汪康年为该报的经理,梁启超是该 报的主笔。 时务报因其载有的论说、谕摺、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时事,很是 吸引读者,因而销量很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传播维新思想的报纸,与湘学报 、 知新报并称戊戌维新时期南方的三大报刊。 这时的王先谦认为该报“议论精 审,体裁雅饬暨奏疏西报,尤切要者,洵足开广见闻,启发志意,为目前不 可不看之书。 ” 可见,王先谦也并不像其他守旧派诸如张祖同等人那样愚昧不化, 死守着经典训诂不放。在外敌入侵之时,他强烈地感觉到了应向西方学习的必要, 应该开辟广大士绅民众见识的必要。于是和城南、求忠两书院山长共同商定, “购 送书院,俾士子得以浏览通知” 。 为此他还亲自颁布一道劝阅手谕,得到了学政 汤志钧, 戊戌变法史 ,人民出版社,1984 年,26 页。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三联书店,1955 年,125 页 中国史学会, 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549 页。 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四,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549 页。 9 江标的大力赞赏,江标向时务报经理汪康年推荐王先谦的所作所为: “岳麓书 院院长王祭酒师,曾有劝阅, 时务报手谕,刻出遍给诸生,兹特寄呈一纸,大 可刻入报中也。 ” 报纸的宣传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书院广大生儒的作用更 大,他的举措有利于维新思想在湖南的传播,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杨昌济就深受时 务报的影响,积极投入到了当时的救亡事业之中。 第二件事是支持南学会的成立 针对当时国将不国的现状,湖南维新志士们模仿日本的萨摩、长岛,使湖南 首先独立,然后再带动其他省份进行独立,进而使国家不亡。为使人们在思想上 行动起来,他们意识到这种作法的必要性,那么第一要务就是开启民智、绅智。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在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倡议下,经巡抚陈宝箴的批准,在 长沙首先创立新政新学南学会。梁启超指出: “盖当时正德人侵夺胶州之时, 列国分割中国之论大起。故湖南志士人人作亡后之图,思保湖南之独立。而独立 之举,非可容言,必其人民习于政术,能有自治之实际然后可。故南支那犹可以 不亡,此会之所以名为南学也。 ” 王先谦赴会以示支持。他在致毕永年信中 赞美南学会的词语即可表明他当时的心态: “省城学会,聚讲多贤。 湘报刊行, 见闻广远,开拓民智,用意甚善。 ” 第三件事是参与时务学堂的筹建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外敌的快舰利艇,先进的武器装备,打醒了昏昏沉沉的 中国人,要想摆脱这种挨打的局面,惟有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这样,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已成了当时维新志士的共同 的见解, “内外臣工深维图治之本,莫不以添设学堂为急务” 。 “国势之强弱, 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存乎学校。 ” 要求建立学校,培养先进人才已成为当时 之所需。湖南自然不甘落后,时务学堂即于 1897 年初开始筹办。当时,王先谦、 张祖同、熊希龄等士绅成立宝善成制造公司,宝善成制造公司主要制造电灯等日 常用品,因而需要有懂得制造这种技艺的人员,所以王先谦等人便上书抚院: “创 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 。这个动议马上得到陈宝箴、黄遵宪等开明官僚及谭嗣同、 唐才常等维新志士的重视和支持。9 月知新报刊发了时务学堂缘起 ,阐明 了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 “广立学校,培植人才” , “用可用之士,开未开之民智。 ” 陈宝箴委派黄遵宪、熊希龄具体负责学堂的筹办事宜,任命熊希龄为提调,主持 一切行政事物。在官绅的共同努力下,时务学堂终于在 1897 年建立起来。时务学 堂的建立,王先谦的作用功不可没。 时务学堂建立之后,师资就成了一个的问题,臬台黄遵宪、学政江标等人建 汪康年, 汪康年师友札记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 251 页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华书局,1954 年,第 138 页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493 页。 10 议聘请当时担任 时务报 主编的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王先谦对此深表赞同 “亦称美焉” , 说明了对于梁启超的聘请他还是深表同意的、赏识的。在梁启超 到来之时,王先谦更是欢天喜地, “王益吾师、张雨珊并谓须特加热闹,议于曾忠 襄祠张宴唱戏,普请各绅以陪之,其礼貌可谓周矣。 ”由此可见王先谦对梁启超来 湖南时务学堂担任中文总教习的信任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第四件事是建立宝善成制造公司和和丰火柴公司 洋务运动没有给湖南带来任何影响。别的省份都已开始出现近代意义的工厂, 而湖南却没有。虽然第一个办理洋务工厂的是湘人曾国藩,可他并没有在湖南设 立过任何厂矿;虽然出使外国的第一人是湘人郭嵩焘,可他的业绩也并不在湖南。 所以说湖南没有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也不足为怪。所以湖南还是原来的湖南,并 没有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深入,维新志士们认 为湖南随时都有可能像割让台湾一样的被割走。如果还是恪守成规,那么等于是 自取灭亡。于是一批有识之士像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应时势之所需,奔走在爱国 救亡的最前线,开始了自强自救的行动-湖南维新运动。王先谦也不例外,首先 带头建立起属于近代意义的企业工厂宝善成制造公司。一般而言,建立工厂 企业应该是富有经商经验之人的特权,王先谦作为一介儒生,很难想象他会投入 其中,发展工商业,为湖南的近代工业做贡献。可以说,他是湖南创办工业企业 的第一人,也是当时湖南创办近代企业的第一位绅士。对于湖南创办近代工业的 兴起和发展都起了开风气之先河的作用。 1896 年,王先谦等人创办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此前 1875 年,湖南巡抚 王文韶试图筹设湖南机器局,但因经费不足,清政府又不予以支持等等原因,最 终还是没有建成。再此前 1852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兴汉门留芳岭创办长沙火 药局,因 1859 年 3 月的爆炸事件而被迫关闭。因而王先谦等人创办的湖南宝善成 制造公司在当时的湖南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因为当时其他各省官办或官商合办或 民办企业已经蓬勃兴起,湖南却没有一家近代意义的工厂,就好比上唐朝之前湖 南在历史上没有显山露水一样。宝善成制造公司的建立从此给湖南近代意义的工 业揭开了辉煌的一页,同时给湖南维新运动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 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王先谦约集熊希龄、蒋少文、张祖同等湖南资 深绅士集资 5000 银两,由王先谦等 5 人为经理,从上海购置 6 台机器设备,招聘 技工曾昭亮等 6 人,制造电灯泡和织辫机。新生事物总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关注。 建成之初,大家雄心勃勃,希冀能发大财,赚高利。为此,王先谦深受鼓舞,以 为“幸逢同志,可冀成功” 。 由于这些绅董都不懂技术,除了王先谦天天到厂监 督工人制造外,其他几人除了头几天来了之后,随后根本就不来上班。为了扩大 林增平, 熊希龄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52 页 王先谦, 葵园四种 ,岳麓书社,1986 年 9 月第一版,第 854 页。 11 经营,王先谦前后 3 年共投入资金约 6 万元,其所购机器设备除电罩电线不计外, 计有小锅炉 1 个,车床一件,圆辫机 6 部,扁辫机则由 4 台扩大到 30 台。由于投 入和产出不很合理,3 年中生产出织辫机 40 台,以致到最后资不抵债,不得不于 1898 年宣布停产。宝善成制造公司虽然在短短的 3 年之中便夭折了,但王先谦以 一代经学大师的身份创办湖南近代工业企业,对整个湖南社会风气带来了极大的 震撼,对近代工业在湖南的兴起和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其他人踊跃 办厂或加入到维新运动中来,也推动了维新事业更深一步的开展。同时,在湖南 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湖南士大夫中风气为之一变,不再以西方科学技术视之 为奇技淫巧。 1897 年长沙城里出现了“失业人多,潜聚省城,流为匪类”的现象,加之当 时整个湖南都充斥着日本人的火柴,为了与之竞争,解决富余劳动力。王先谦和 张祖同、刘国泰等集资三万两,办起了湖南第一家私营火柴公司“和丰火柴公司” , 招募本地的无业游手好闲人物入场作业, “计养活者,约七八百人” , 部分地缓解 了社会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而且它的规模和效益都还不错。 “该公司每日生产约 二十余箱,十余种颇有声誉。 ” 与国内其他火柴厂相比较,它有其自身特长: 火柴梗使用本省树木为原料,盒片由附设的盒片公司提供,自制药粉。而当时国 内其他火柴厂所需的柴梗、盒片都需从日本购进,造成了国内自有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 申报在光绪二十四年三月都还在建议“论中国销售火柴之厂宜 设法多为制造” 。 他公司生产的红头和黑头两种火柴很是受到大众的欢迎,大体 上能与日本货竞争。 王先谦创办近代工业企业, 在士大夫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正如近人所评,清代学者, “专注理论,罔求实际,晚近或有趋重物质者,并非出 自顽学巨儒所乐道,更非一般学者所亲任实行。 ”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湖南绅士的 交口称赞。开发了湖南发展近代工业的先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使湖南 各地的手工工场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第五件事是支持湖南内河行轮事宜 湖南近代交通业从内河航运业开始,内河航运业的发展起于 1897 年(光绪二 十三年)成立的官督绅办的“鄂湘善后轮船局” 。 湖南的水上通道由湘、资、沅、澧四条水道和洞庭湖组成,水上交通业发达。 但是所用的船只还主要靠人力为主,没有采用机器作为动力。古老的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存观念尚在湖南延续,落后的水上运输给人民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郭嵩焘就倡议“内河航运” ,甲午战败后,湖南维新派人物谭 嗣同积极倡议发展湖南交通事业,多造轮船。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民办轮船航运 汪敬虞,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二辑) ,科学出版社,1957 年版,第 713 页。 湖南省地方志, 湖南省志第一卷第二次修订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62 年,147 页。 佚名, 申报第 58 本,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 年,257 页。 湖南历史资料,1960 年,第一期 5556 页。 12 业呈词受到巡抚陈宝箴的同意和支持后,熊希龄、蒋德钧联合著名绅士王先谦, 具衔上湖广总督请办湖南内河轮船公呈给张之洞。张之洞在年春才 予以批准此公呈。经过一番筹备之后,终于成立了官督绅办的“鄂湘善后轮船局” , 该局于 1898 年 4 月 28 日正式开航。购定轮船定期航行于长沙、湘潭、常德、岳 州、沙市、汉口等六地。轮船不仅搭乘旅客,也同时载运矿砂。此举不仅促进了 两湖经济的发展,而且捍卫了本国的利权,也促使水上交通工具自此脱离了传统 的舢板摇桨状态。如果没有王先谦的积极参与,恐怕湖南内河行轮还得用手摇上 若干年。自从轮船航运之后,大大提高了人民南来北往的速度,有利于商业的发 展,也带动了湖南民营轮船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既保障利权,又打击了帝国主 义窥探湖南航运业的野心。 第六件事是提倡新学,改革课程与筹议新学 据师伏堂未刊日记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六记: “岳麓书课已改,不用时文, 课经史兼算学。 此风既动, 当有闻之而兴起者。 ” 十一月初四又记道: 岳麓书院 “以 经义、治事分门。提倡新学” , “添设算学、译学” ,另开设外语。这一些新学课程 的设立,毫无疑问山长王先谦起了重大的作用,完全打破了以往为科举而科举的 八股时文的旧模式,其风气之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西方的科学文明终于能够在 沉寂千年的古老书院生根发芽结果,这大大推进了维新运动的进行。岳麓书院的 改制虽然比江标主持的湘水校经堂要晚,但是岳麓书院是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在 湖南学界地位举足轻重。 “全省风气俱视于兹。 ” 随即,浏阳等地的书院,也随之 在传统的经学史学外,都增加了讲授新学的内容,当时的维新人士也称誉他“提 倡新学,树之先声,可谓良能,用心亦良苦矣。 ” 光绪二十三年,在王先谦等人的建议下,在蒋德钧、谭嗣同等人的关注下,湖南 为了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备的人才,在长沙开设时务学堂。在开学筹办之初, 陈宝箴亲自发出时务学堂招考示 : “若于龆叱之年,豫储远大之器,必使兼备 中外,勿坏厥基,方足以期振兴,而求精进。 ” 王先谦作为高级士绅,认为时务 学堂“以中学为根底,兼采西学之长。 ” 对此极为赞赏,参与筹划,与黄遵宪共 同商讨拟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十月梁启超来到长沙,受到了王先谦等人的热 烈欢迎, “卓如初至之时,宾客盈门,款待优渥。学堂公宴,王益吾师,张雨珊并 谓须特加热闹,议于曾忠襄祠张宴唱戏普请各绅以陪之。其礼貌可周矣。 ” 此等 待遇,令人感动至极。梁启超亲拟湖南时务学堂学约 ,该学约中包括立志、养 心、治身、读书、学文、经世等十章,尤其强调经世致用。学规课程都“送交各 佚名, 南学会问答 湘报 ,第 41 号 佚名, 湘报第 16 册,光绪二十三年九月第一版。 王先谦葵园四种 ,岳麓书社,1986 年版。 林增平, 熊希龄集第 522 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13 官绅,互相传观,群以为可行。 ” 在给熊希龄的答复中即表明了他的对新学的支 持态度: “抚示洋洋,实为盛美,此事经理伊始,仗弟一切布置,先谦断无置身局 外之想。 ” 第七件事是主张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来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考 士子们往往醉心于四书五经、义理、考据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越来越 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当帝国主义用大炮磕开中国的大 门之后,中国迫不得已走上世界,与世界各地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 往之后,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程。关于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应是“内心裨 补主德,外心经纶庶务。 ”认为科举制“饮恨人地,不只几千万人。 ” “人才消耗, 半由于此。 ”因而,他痛斥了科举制对人的摧残,主张废除科举制。特别是八股取 士制盛行以来,严重限制了人们的身心发展,对人们各方面成长尤其不利。通过科 举制爬上仕途的人,则荣华富贵,衣禄无忧。没有爬上去的人,则依然要埋头于 科举制之中。一直要等到金榜题名,方才罢休。所以,科举制严重防碍了人才的 选拔,防碍了人的智力,限制了一个人的正常发展。维新期间,岳麓书院新学的 设立, 时务报的订立,时务学堂的建立多源于此。可以说,他在岳麓书院期间 新学的引进,不可能不说是他对各方面人才培养的一个得力之举。 2.2 小结 王先谦在维新运动前期中的表现,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规律,他向西方学 习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之运用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上。但他的种种 行为还是围绕着清王朝的统治服务,希冀通过向西方学习其先进文化,特别是科 学技术,进而能够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在湖南维新运动的前期,王先谦积极参与维新,因而受到了巡抚陈宝箴的好 评及倚重。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及和丰火柴公司的创办,创设湘轮以及兴办时务 学堂等许多新政机构,都是以王先谦领衔禀请开办,这些对于改变湖南原有的僵 化了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活跃了停滞已久的气氛,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增 加了湘人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对于抵御外敌入侵,保护本省利权,起到了不可 估量的作用,特别是新学在全省范围内尤其是在古老的岳麓书院里得到贯彻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勤无线电雷达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环己酮(醇酮)装置操作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回转窑石灰煅烧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标本保管员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强国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船舶水手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花收获机操作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热压延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印后成型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非织造布调浆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护士招聘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绍兴杭绍临空示范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5资产抵押合同(详细)
- 辅警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农业机械安全知识课件
- 轴承质检员培训课件文档
- 2025至2030有机聚合物钽电容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沈阳各区县(市)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数量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护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模板
-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陈应松散文(含解析)
- 急诊急救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