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eva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udy on the listed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eva-bsc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lv jun-yuan supervisor:prof. liu hui-ping school of accoun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密级:公密级:公 开开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 kj1045620090211kj10456200902117 7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于基于evaeva- -bscbsc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作 者 姓 名: 吕俊源 申请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刘惠萍 职 称: 副教授 学 科 专 业: 会计学 研 究 方 向: 财务管理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 日 起 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2012 年 6 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 (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 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 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i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为了使企业在挑战中实现 长久发展,股东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业绩评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 用。一个合理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能够监督并激励管理者的行为,使其在实现股东 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出努力。经过了几 十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和方法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最初的根 据财务报表分析,到现在考虑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方法;从单一的财 务指标评价, 到现在综合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计分卡 (bsc) 对企业进行全面业绩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业绩评价依然使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方 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同时自2010年起对中央企业负责人采取 eva绩效评价,都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文通过分析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 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对eva和bsc相关研 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eva-bsc评价体系的设想。本文的创新点体现 在对eva-bsc评价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运 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经 济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行说明,评价该 企业业绩的同时对其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业绩评价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上市公司 abstract ii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varies challenges,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an monitor and motivate managers behavior to maximize shareholder value, while make great efforts on long-ter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s. after decade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e been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from the initial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to the eva method which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capital; from a single financial indicator evaluation, to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he integrated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bsc. as the backb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still using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icator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since 2010, central business executives have taken ev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hich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of thinking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y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ing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f eva and bsc, and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based on the idea of building proposes the eva-bsc evaluation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reflected i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eva-bsc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listed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 use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finally, this paper use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of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is paper a listed company is give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specific use of the method. this paper also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mpany. abstract iii key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conomic value added balanced scorecard card listed companies 目录 iv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3 1.2.1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 3 1.2.2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 6 1.3 研究内容 . 7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8 1.4.1 研究思路. 8 1.4.2 研究方法. 8 1.5 创新之处 . 8 第 2 章 企业业绩评价基础理论 . 10 2.1 资本保全理论. 10 2.2 委托代理理论. 11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11 2.4 战略管理理论. 12 小 结 . 12 第 3 章 上市公司 eva-bsc 业绩评价方法 . 14 3.1 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 14 3.1.1 传统业绩评价方法概述 . 14 3.1.2 传统财务性业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 15 3.2eva 理论 . 16 3.2.1eva 理论概述 . 16 3.2.2eva 的优势与不足 . 18 3.3bsc 理论 . 19 3.3.1bsc 理论概述 . 19 3.3.2bsc 的优点与局限性 . 21 3.4 在我国上市公司引入 eva-bsc 的必要性 . 22 3.4.1eva 与 bsc 的结合 . 22 3.4.2 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 . 2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3.4.3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 eva-bsc 评价必要性分析 . 25 3.5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 eva-bsc 评价的可行性 . 25 3.5.1 上市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 . 25 3.5.2 上市公司 eva-bsc 评价的可行性 . 26 小 结 . 27 第 4 章 上市公司 eva-bsc 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 29 4.1 评价主体与客体. 29 4.1.1 评价主体. 29 4.1.2 评价客体. 29 4.2 评价目的与原则. 30 4.2.1 评价目的. 30 4.2.2 评价指标的确立原则 . 30 4.3 eva-bsc 评价体系的设计 . 31 4.3.1eva-bsc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 31 4.3.2 指标解释. 33 小 结 . 35 第 5 章 eva-bsc 业绩评价体系实施 . 36 5.1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 eva-bsc 体系指标权重的设定 . 36 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7 5.3 针对业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 39 小 结 . 39 第 6 章 例证分析以 j 钢铁企业为例 . 40 6.1 公司概况 . 40 6.2 eva-bsc 评价体系在 j 企业中的应用 . 40 小 结 . 45 总结与展望 . 46 参考文献 . 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50 致谢 . 51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人类业绩评价的思想产生的十分久远,自有了生产经营活动,业绩评价的行为和 方法就相伴而生,但真正意义上业绩评价却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后才产生的。 现代企业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 是资本所有者委托职业经理经营的实 体。 因此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的不一致, 以及信息不对称, 产生了企业经营中的 “道 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所有者可以获知 自己投入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状况,同时也便于对经营者产生激励、约束效应,降低 代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价值。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颇为关注的 问题。对于如何设置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有益地 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方面的业绩进行评价,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财务理论、战略理论的相互融合,使企业由追 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管理阶段。 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为股东创 造更多的价值、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思路下,传统财务 指标的不足也逐步显现出来。过度关注财务指标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忽视 长期利益,这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同时,基于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考 虑权益资本的成本,无法反映股东的投资是否增值;以及财务指标具有片面性,没有 考虑企业发展中的信息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 从而影响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全面 评价。 为了更科学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正确评价经理人员绩效,促使经理人员 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避免短期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能 够将企业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业绩紧密结合的, 鼓励企业长期持续价值创造的业绩评 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从 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上市公司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由最 初的 14 家发展到了如今的 2176 家(截止到 2010 年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投资 第 1 章 绪论 2 机会,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相比较西方发达 国家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财务报表存在失真 现象,投机行为比较严重,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郑 百文等一系列欺诈案件的发生, 以及安然公司(enron)、 世通公司(worldcom)会计信息 造假事件,使人们不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会计审计、公司治理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开 始思考如何正确评价上市公司业绩这一重要问题 1。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如今 仍沿用 2002 年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修订),该评 价方法以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 但是基于传统业绩评价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新的评价方法的提出是种必然趋势。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 eva)和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 bsc) 是当前国内外绩效管理理论界及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 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指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而平衡计分卡 则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为前提,以综合平衡 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式的业绩评价系统。这两个业绩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业 绩评价方法的不足, 有利于更真实完整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以及企业价值最大目标的 实现。它们的出现掀起了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革命,同时也代表了企业绩效考评系统 的发展方向,这两种方法提出也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开拓了新的思路。 1.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数量的急剧增长,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关 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仍停留在片 面的财务指标评价阶段, 所以针对上市公司特点建立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就显得 格外重要。 2010年1月1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这就意味 着我国已经意识到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 并从国有企业开始尝试施行新的考核标 准以全面评价企业业绩。虽然只是针对国有企业,但是仍然体现了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革新的趋势。不仅对于央企,对于上市公司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经济增加值逐渐 成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但是在上市公司中间, 这一指标的使用并不广泛。 而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中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仍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作 为经营业绩的主要评价标准,如何将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结合,形成针对上市公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司特点而建立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评 价,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1)财务性业绩评价研究 自泰勒 1891 年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西方国家开始逐步研究探索业绩管理理 论和业绩评价方法。特别是进入到 20 世纪,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业绩评 价的作用显现出来,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在该阶段出现,并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1903 年,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总监东纳森布朗(dolnason brown)建立了以投资 报酬率为基础的杜邦分析法2,该方法通过将投资报酬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 转率和权益乘数的乘积,进而形成一个存在因果关系的指标体系,基于对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的对比分析,找出公司业绩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达到改善经营业绩的目的。 该方法的建立标志着综合财务业绩评价方法的形成。 1928 年,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wall)在其出版的书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 概念,通过选择流动比率、自由资本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 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由资本周转率 7 个财务比率指标计算得分综合评价企业的 信用能力,称为沃尔比重评分法,为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人们逐步 认识到财务综合评价研究的重要性3。 到 20 世纪 70 年代,企业关注的重点转向了现金流量,使得从投资报酬率中分解 出来的销售利润率指标得到了广泛运用。梅尔梅斯(melrmes)通过对 30 家美国跨国公 司 1971 年的绩效进行分析和佩尔森(persen)与雷西格(lessig)对 400 家跨国公司 1979 年经营状况所作的问卷调查分析, 分析结果充分显示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已成为该时 期绩效分析的重要要素4。 财务性的业绩评价指标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成为企业业绩 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学习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评价 5。 (2)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研究 由于财务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价值,为此美国思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 第 1 章 绪论 4 (stemstewart &company)在 1991 年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 并且该公司基于股 东价值创造的投资评价学说和企业管理学说,解释了当时美国经济获得成功的关键。 eva 指标考虑了除资本成本以外的剩余收益,反映了股东价值的增加与减少,相比 较传统财务指标,更为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于 eva 的 探讨。 杰佛瑞(jeffrey)在 1997 年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fined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 reva),指出企业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企业资产的账面 价值,也不是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6。进一步完善了 eva 的概念。 对于 eva 的研究现在依然是理论界的热点, 这是由于 eva 自身的巨大优势所决 定的7。但是 eva 作为一项修正过的财务指标,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然有其无法 避免的不足,将其作为业绩评价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不够的,如何结合 eva 全面反映 企业经营业绩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虽然 s戴维扬和斯蒂芬f奥伯恩在eva 与价值管理中提出可以考虑将 eva 与 bsc 两者结合,建立一种新型的“平衡计分 卡” ,通过对一般的计分卡地改进,将 eva 放置于“综合计分卡”的核心,成为平衡 计分卡的最终目标 18。但是没有针对评价体系的具体设立提出详细的阐述,关于这 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eva 评价方法具有众多优势但是由于其本身就是财务指标,无法避免财务指标 的种种弊端, biddle9, o ,byrne10等人就对 eva 和会计利润、市场价值进行了对比, 通过比较分析,对 eva 的真正作用提出了质疑,因此怎样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结合成为理论界又一关注的重点。 (3)战略性业绩评价研究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面临环境的复杂,理 论界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传统的财务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 要, 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与发展方向。 彼得 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经理们真正需要的信息中指出:公司决策者需要基础信息、生产能力 信息、竞争力信息和资源分配信息。而这些信息是财务信息无法提供的11。文中虽然 没用对具体理论进行说明,但是为评价体系引入非财务指标奠定了基础。 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提出了四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需 1 s戴维扬, 斯蒂芬f奥伯恩.eva 与价值管理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1: 1-189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要以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四个尺度为标准,同时对每个尺度 的内容进行了细分,通过这四个尺度的改进可以减少竞争风险。该理论的缺点是各尺 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会因为提高某一尺度的业绩而牺牲另一尺度的业绩表现。 克罗斯(kelvin cross)和林奇(richard lynch)在 1990 年提出建立企业总体战略与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相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通过构造业绩金字塔,说明战略与业绩的 联系。企业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往下是逐级的分目标。该模型的优势在于强调战略 的重要性,但是其缺陷是没有强调学习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该模型并没有进行实 际验证。 1992 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全球战 略集团创始人大卫p诺顿(david.p.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一篇 题为 平衡计分卡: 驱动业绩的评价指标 的文章, 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这一概念, 其设置的合理性与全面性,使平衡计分卡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引起轰动12,又先后于 199313年和 199714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关于平衡计分卡的实际应用及积极 作用的评述。该理论以企业战略为基础,设立了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 成长四个维度,维度之间还相互存在因果价值关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 目标与短期目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起来,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通过逐 步完善使得平衡计分卡理论成为当下讨论较多、应用较广的评价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与公司业绩评价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深入与成熟,从传 统的财务业绩评价,到后来的现金流量评价,以及当下较为流行的调整财务指标 eva 评价方法和考虑非财务因素的 bsc 评价方法,都顺应了企业发展的要求,虽然 其中也存在不足,如 eva、bsc 两种方法的结合以及如何实施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 但仍然为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容, 不过由于西方上市公司无论 发展,管理,以及经营环境等一系列情况,均与我国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借 鉴西方先进业绩评价方法的同时,也要针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调整。 1.2.2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我国企业业绩评基本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财务 指标为主要内容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颁布了 一系列的规定从而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制度。 1993 年颁布了 企业财务通则 , 包括成本、资产、利润、产值等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评价指标;1995 年颁布了企 第 1 章 绪论 6 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从 10 个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对企 业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999 年与 2002 年财政部又先后颁发了国有资 本金绩效评价细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操作细则(修订) ,分三个层次 28 项指标, 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在我国工商企业当中得到广泛应用;2006 年发布了包括企 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 在逐步探索中不断完善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2006 年, 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规定 2010 年开始在央企中 鼓励使用经济增加值(eva)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凡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进行业绩 评价业绩比上一年度提高的,给予奖励 215。这就意味着我国已经意识到传统业绩评 价指标的不足,并从国有企业开始尝试施行新的考核标准以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同时 也反映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新趋势16。 关于 eva 和 bsc 相关理论我国学术界起步较晚,但是也展开了积极而有益的探 索。杜胜利17(1998)在其文章中指出,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国外先进的业绩评 价方法,如 eva、bsc,融合传统的会计指标,建立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业绩评价体 系。刘力、宋志毅 18(1999)对经济增加值及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了阐述,同时 分析其对我国业绩评价的现实意义。王化成19(2004)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 eva 与传 统财务指标相比,在信息增量含量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对 eva 理论提出了质疑之声, 也为 eva 的改进提供了思路。同时对于 bsc 方法我国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 化成、刘俊勇20(2004)在其文章中指出了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并对其提出了调整补充财 务指标的思路,为平衡计分卡的改进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谢艳红、徐玖平21(2005)讨 论了 bsc 与浮动的薪酬相结合,完善 bsc 评价体系,激励管理者行为,保证战略的 实现。 我国学者对于 eva、bsc 两种方法的结合也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孙世敏、贾春 香(2005)22, 李建丽、 张念立23(2007), 对于将 eva 与 bsc 方法融合, 建立起以 bsc 为基础,在财务维度中引入 eva 的业绩评价体系,但是对于该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 是理论分析为主,具体实施步骤与相关权重的设立问题并没有涉及。刘运国、陈国菲 24(2007)针对国有企业建立 eva 与 bsc 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类似国有企业绩效评 价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第 22 号令,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s. 北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 员会, 2006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但是总体来看在国内外对于两种方法的结合研究尚不深入, 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 业绩评价问题上尚未涉及 eva、bsc 两种方法结合的思路,而且对整合两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