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fied index: f830.33 u.d.c.: 336.717.5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research on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of grain enterprises based on grey system theory candidate: shen wenwen supervisor: prof. han dongp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9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探讨,在实践和理论上已形成相应体系,信用风险评价也不断尝试采用新技术 新方法。目前的所有信用风险评价都是针对一般企业,风险承担者无一例外是 商业银行,然而这一局面随着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需要被改变。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提出根据粮食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发放经营性贷款,那么如何衡量 粮食企业的信用风险便成为了关键。因此,研究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对农业 发展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析,指出目前 研究的局限性及意义。其次,论述了粮食企业信用风险和灰色系统的相关理 论,阐明了两者的适应性,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次,借鉴已有研究 成果和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专家组意见,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企 业自身特点全面分析了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完成了信用风险评价指 标体系的构建。该评价体系包括产业状况、基础素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营运效率、发展能力、履约状况七大类别,由风险保证金比例、净资产收益率 等 30 个二级指标组成。接着,运用该指标体系,选择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粮 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接着,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随机抽取 出 s 农场信贷资料,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评价, 并与相关定性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灰色系统理论 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科学性。最后,通过对评价 结果的思考,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估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评价;粮食企业;灰色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sks that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ace. the academic has researched deeply and has developed a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practice and theroy. credit risk analysis adopts new techniques day by day. at present, all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are aimed at the general enterprise, and the risk taker is the commercial bank without exception, but the situation needs to be changed with the reform of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credit risk, studying and remarking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to find the drawback of present research as for which is the stressed point of this paper. the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lated theory of credit risk and grey system and also illustrated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them,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research. secondly, it adopts the overseas scholarsresearch result and the views of credit expert group in heilongjiang branc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basing on the systematic and profitable characteristics, it designs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ain enterpris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s the industry situation, the enterprise quality, the profitability, the debt liability,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the grow ability, the performance status, and all these indexs are made up of second index,includ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risk reserve, net assets yield and other 28 indexs. basing on these indexes and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grain enterprises. and then, the author collects a grain enterprise and analyzes it by the methods of the above. it uses th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to test the model. this article primarily studies how to build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credit risk of grain enterprises, which is based on grey system theory. at last,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ll of thes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credit risk evaluation of grain enterprises. keywords: credit risk, risk evaluation, grain enterprise, grey system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2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3 1.2.1 国外研究综述.3 1.2.2 国内研究综述.4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6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研究方法 .8 第 2 章 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9 2.1 信用风险理论 .9 2.1.1 信用风险概述.9 2.1.2 信用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11 2.2 灰色系统理论 .13 2.2.1 灰色系统概述.13 2.2.2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14 2.2.3 灰色系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5 2.3 灰色系统理论与信用风险评价.16 2.3.1 信用风险评价具灰色系统特征 .16 2.3.2 灰色系统方法的应用优势.17 2.4 本章小结 .17 第 3 章 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18 3.1 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的特殊性.18 3.1.1 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的转变.18 3.1.2 粮食企业特点.19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3.2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择及其体系构建的原则.20 3.2.1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20 3.2.2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3.3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2 3.3.1 信用风险评估要素分析.22 3.3.2 评价指标的确定.24 3.3.3 定量指标的界定.25 3.3.4 定性指标的量化.26 3.4 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效度和信度分析 .27 3.4.1 效度分析 .27 3.4.2 信度分析 .28 3.5 本章小结 .28 第 4 章 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37 4.1 模型的构建方法与选择.37 4.1.1 模型介绍 .37 4.1.2 模型选择及适用性分析.39 4.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40 4.2.1 指标层次构架.40 4.2.2 风险评判专家组成立.41 4.2.3 指标权重确定.42 4.2.4 灰色综合评价.45 4.3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分析.47 4.3.1 灰色综合评价程序.47 4.3.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优越性与不足 .48 4.4 本章小结 .49 第 5 章 黑龙江 s 农场信用风险评价应用案例分析 .51 5.1 黑龙江 s 农场简介 .51 5.2 灰色综合评价应用.51 5.2.1 确定指标权重.51 5.2.2 计算灰色评价权.53 5.2.3 计算灰色综合评价值.56 5.3 信用风险分析结果及评价.57 5.4 研究的局限性 .59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5.5 本章小结 .59 结 论.60 参考文献.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5 致 谢.66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银行的良好运转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银 行在运作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其面临主要风险之一。信 用风险评价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指标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从而 使风险贷款安全化,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1。以往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都建立 在普通商业企业的背景下,风险承受者无一例外都是商业银行。造成研究领域 单一化的原因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原本只承担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任务,无需承 担企业的信用风险。 然而当前,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规定凡是具备收购资格的企 业均可参与粮食经营,而国家每年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的对国有粮食企业几 百亿元的财政补贴也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助2。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 后,粮食企业由原来单纯执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转变为执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与市场运行职能相结合,导致了其风险的巨大变化。作为我国为粮食企业提供 资金支持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粮食企业改革后除继续做好政策性业务外,增 加了对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贷款业务。在转轨过程中,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承担着经济约束软硬不对称的矛盾,这样其承担的风险就从政策性风险转向了 经营性风险,从存量风险转为了增量风险3。为了应对这种风险的变化,农业 政策性银行提出了以企业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为核心发放贷款的新政策。 政策运行以来,研究显示粮食企业经营性粮食信贷缺口巨大,许多粮食企 业因为难以取得信贷资金而不得不缩减经营性收粮规模4。这一方面影响了粮 食企业的经营性业务拓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分析造成这 种惜贷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评价粮食企业的信用风 险。那么,如何评价粮食企业信用风险,建立一种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风 险, 即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将结合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系统论,对我国粮食企业信用风险展开 研究,其目的是从庞杂的指标中筛选出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粮食企业信用风险 状况的定量指标及相关定性指标,建立一个能恰当评估、反映粮食企业信用风 险的模型。该项研究适应目前国家粮食改革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及应用价值。 (1)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理论体系 在国家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前,粮食企业完全充当了行政性工具的角色,其向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的 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因此先前信用风险评价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商业银行,形 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粮食改制的深入,粮食企业在扮演好行 政角色的同时,肩负着经济创收的任务。这样其信贷风险不再全部由国家买 单,需要银行对粮食企业进行全面的考核。而目前对粮食企业信用评价的理论 方法是缺失的,本文对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研究,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 补充了原有理论体系的空缺。 (2)有助于提高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迅速推 进,给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机 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中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农 业政策性银行科学评判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使银行实现“以效定 贷” ,资金流向更具导向性和安全性。另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根据评估的风 险,实行贷款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监管措施,有利于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 (3)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银行和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发展银行虽然是 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宏观调控的职能远高于经济创收职能,但是随着改革的推 进,农发行的各职能比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大量坏 账长期挂账的局面,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 立一个风险评价体系和方法。另外,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 面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粮食企业的发展。当前粮食企业 的经营性贷款项目资金很难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评价体系 来全面反映这些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导致风险的不透明化,使得农业政策性 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然而,在完成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后,农业政策性 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由不透明转为了透明,不可控变为了可控,自然贷款的发放 也会简易化。风险评价方法的形成,首先将促使粮食企业加快企业产权结构改 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化程度,达到风险评测的目标;其次信 贷资金将迅速到位,将有助于粮食企业获得充分的贷款支持,提高经营效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扩大经营规模。 因此,建立粮食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对于提高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风险 管理水平,加速粮食企业的自身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关于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 最初的企业信用评价采用的指标主要来自 5c、5w、5p 等因素。其中, 5c 由 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capital(资本)、collateral(担保品)和 condition(环境)构成。5w 即 who(借款人)、why(借款用途)、when(还款日 期 )、 what(担保物 )和 how(如 何 还 款 )。5p 即 personal(借 款 人 情 况 )、 purpose(借款目的)、payment(偿还)、protection(保障)和 perspective(前景)。后 来各种信用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都是以这几方面为基础逐渐扩展开的,指标基 本上是采用财务指标(除穆迪、标准普尔等国际知名信用评价公司在企业信用 评价实践中采用非财务指标外)5。 altman(1968)选取 1946-1965 年间的 33 家破产制造业企业和同样数目规 模相近的正常经营制造业企业,对 22 个财务比率(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 杆、偿债能力、营运效率五类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筛选,最终选用了 5 个指标:营运资本/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收益/总资产、权益市 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销售收入/总资产,建立了模型6。之后的研究基本上 是在 altman 研究的基础上扩展的,评价指标在财务指标基础上,引入现金流 量指标、市场收益指标、宏观经济、行业特征等因素。edimster(1972)建立了 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指标也都是常规的财务指 标,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 7。casey 和 bartczak(1985)指出将营运现金流量加入指标体系8。hu 和 ansell(2005)考虑 了基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外部变量对企业信用 水平的影响,引入相应的外部环境指标9。 也有部分学者认识到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信用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研 究。cooper(1991)建立了一个“基于资源”的 logistic 模型预测新开办企业的 成长情况10。他认为经营者所受教育、所获经验、获取的资本都可以看作企 业拥有的资源。lussier(2001)建立了创业企业成功预测模型,包括所拥有资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本、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所处经济生命周期阶段、所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经 营者年龄等多个指标,该模型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 70%11。 1.2.1.2 关于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外早期的信用评价方法主要凭借专家的经验判断对 5c、5w、5p 等指 标进行评估,由于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评价的基础, 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此外,基于经验的财务比率分析也是这一时 期的常用经验判断方法,如 alexander woie(1928)提出的沃尔评分法,它将获 利能力指标等指标层层分解,分别给定了比重,通过与行业标准比率进行比较 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汇总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12。 为了克服专家经验判断方法的主观性,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外信用评价 技术的发展开始转向应用数学模型的阶段。目前较流行的信用评价方法有: kmv 公司于 1993 年提出的 credit monitor 模型(又称 kmv 模型或违约预测模 型)、j.p.摩根公司 1997 年推出的 creditmetrics 模型(资产组合信用模型)、瑞士 信贷银行推出的 credit risk+模型(违约率模型 )、麦肯锡公司的 credit portfolioview 模型(信用组合模型)13-16。此外,一些学者开始将人工智能、计 算机技术和系统技术引入信用评价中,开创了信用评价的新视角。mustafa yurdakul 和 yusuf tansel(2001)将 ahp 层次分析方法(the analytic hierarehy proeess)运用于土耳其制造业企业的信用评价17。tam(1992)等采用神经网络 分析法(neural network)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并应用到实际中取得一定效果 18。神经网络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 来的系统,目前应用到信用评价领域的神经网络技术是只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back propagation,bp)。trouttctal(1996)、simark(1999)将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 analysis,dea)引进信用评价分析中19。dea 是一种非参数方 法,基本上属于数学规划技术,但它是在综合以往信用评价技术优势的基础上 的系统创新。因此,它不像以往的信用分析方法那样基于过去信用信息,它的 分析是基于当前被观察信息并由此计算出被评价对象的信用得分。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关于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 调查以及深入的理论研究。周春喜(2003)基于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方法存在 的缺陷,提出了包括企业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信誉状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发展前景等 6 个方面 13 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20。张红波(2004)根据企业信 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我国企业内涵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评 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实力、企业的品格、财务效益风险控制能 力、发展前景等 5 个方面 17 个具体指标21。姚梅芳、何平(2004)从建立信用 管理体系的角度,用特征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出了由客户自 身特征、优先性特征和信用及财务特征 3 个部分 18 个具体指标组成的信用评 价模型22。 另外,国内学者逐步认识到,特定行业具有不用的信用风险特征,因此, 针对有特殊性的行业、企业展开了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和高 新技术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 有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国内研究中,范柏乃、朱文斌(2003),在理论遴 选与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该体系分偿债能力、经营能 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 4 个方面指标23。李先国、谢新勇(2004)为加强信用 管理而提出了一套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定性指标和定 量指标 2 个部分,其中定性指标由组织管理、地区信用状况、主要负责人等 12 个关键指标组成,定量指标由经营年份、流动比率、资本收益率等 12 个关 键指标组成24。顾雁峰(2006)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风险防范、产品设计等 方面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进行了考察研究25。陈坚(2006)则将管理理 念与实务结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进行了介绍26。王慧青(2006)着重介 绍新西兰银行 smes 贷款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制度是银 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管理的核心27。 有关高新技术企业信用风险的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 来源、风险成因、资金运转特点的分析上,尝试建立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 用风险评价体系。如:徐慧珍、赵银德(2003)提出了高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价体 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素质资金状况、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 5 个方面共 31 项指标28。谢禹,王雅林(2005)提出民营科技企业资信评估的指 标体系,该体系主要从流动能力、现金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五个方面 10 个指标,对民营科技企业资信水平进行评价29。陈岸斌(2006)研 究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特征,建立了一个更加注重企业管理者基本素质(即企 业家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信用评价体系30。 1.2.2.2 关于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我国有学者对于信用评估的定量方法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还处于起步 阶段。关伟、薛锋(2004)在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特点,进行信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用风险评估研究31。王春峰、万海晖和张维(1999)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商业银 行信用评估进行了研究32。赵玉平,秦晓华(2002)在提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 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 ahp 层次分析法确立各评级指标的权重,对中小 企业信用评价进行了案例研究 33。徐畅(2006)利用 j.p.morgan 的 credit metrics 模型(资产组合信用模型)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的 建议34。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1.2.3.1 国内外研究总结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初步得到如下启示和结论: 国外学者应用微观经济理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度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分 析,建立了一系列模型。信用风险计量技术迅速发展,从过去的定性分析转化 为定量分析;从指标化形式转向模型化形式或二者的结合;从对单个资产的分 析转化为从组合角度进行的分析;从盯住账面价值的方法转向盯住市场价值的 方法;对描述风险的变量从离散形式转向连续形式;同时汲取了诸如计量经济 学、保险精算学、最优化理论、仿真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 高信用风险计量的准确性。 此外,国内学者已经开始研究信用风险的预测和度量问题,但在采用的工 具上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为主,在采用的样本上比较局限,影响了研究结果 的拓展和应用。其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评价客体不断细化。从全部企业的评 价到一个行业的分析再到某一特殊企业的研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增加了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 1.2.3.2 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所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都是针对一般企业设立的,风险承担 者也无一例外都是商业银行。然而,随着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深入,其经 营性业务日益增多,风险也逐渐增大,因此也需要对其信贷对象进行风险的 评估。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信用评价的研究,对构建粮食企业信贷评价体系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本身信贷特征及粮食企业自身特 点,在信贷风险的评价上存在特殊性,直接套用商业银行模式和一般企业指 标体系,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1)适用度有限 国外的一些信用评价模型较为完善,有其很强的科学性和 较广的适用范围,然而这些模型成立的基础或前提是在相当发达和完善的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场经济环境中,而且他们拥有相当完整的信用记录档案,有些模型建立是在 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之上的,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信用记录 基本空白,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当中,具 有特殊性。因此,照抄、照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在 我国显然是行不通的。 (2)针对性不强 信用评价有着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和 客体,评价的指标、侧重点、目标也不一样。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针对粮食 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一些粮食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信用不足,而且主要表现在 财务状况较差,银行无法通过正常的贷款程序进行贷款。显然,如果企业的信 用状况不能被评定或掌握,那么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就不会提供贷款和 提供担保。而粮食企业是企业群体当中很特殊的一类,经历了产权的改革,经 营的放开,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信用评价的一面,其特点体现在经营有较大风 险性,资金运转有较强的周期性、财务指标有特殊性等,亟需建立为其“量身 定做”的风险评价体系,使粮食企业脱离信贷困境。 (3)指标的设置不够全面合理 我国现有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通常采用 “比率分析法” ,即侧重企业财务比率来反映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以财务 状况来衡量企业的信用能力。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可比性强的优点,但 是不能提供综合信息。现有四套财务评价指标在指标设置上存在重复和包含现 象。如流动比例和速动比率、营业净利润和营业资产收益率等相互涵盖。而且 对于特殊的粮食企业来说,现有的指标不能完全测量出其风险的大小。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企业信用风险相关理 论及粮食企业风险特征、灰色系统理论的介绍、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粮食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型设计及应用评价四个部分展开研究,主要 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1)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主要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 险的成因及特征、信用风险评价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应 用的适用性,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 则入手,结合粮食企业特点,对影响粮食企业信用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要素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选择能较好反映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的 评价指标,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 (3)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通过信用评价模型介绍,总结了不同 模型方法的适用性及应用缺陷。接着提出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并 说明其有效性。最终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适用于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模 型。 (4)案例分析研究 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 s 农场为案例,运用 模型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结论。 本文研究的逻辑框架如图 1-1: 图 1-1 论文研究框架图 1.3.2 研究方法 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涉及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灰色系统 论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具有跨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本文总体上采用多个学 科的理论、模型、方法及技术相融合的研究方法,对粮食企业信用风险理论和 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本文还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理论研 究和实验数据相结合,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文章首先运用规范研 究方法构建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接着结合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信用 风险定量预测方法,并运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味地黄作考试题及答案
- 顺丰线上面试题及答案
- 校内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福安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生物药品知识培训课件
- 2024河北省社区《网格员》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电算化会计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妇产科护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树叶贴画花篮课件
- 标本制作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计算机二级access选择题库及答案汇总
- 医院食堂管理方案计划书
- 大客户营销管理策略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
- 《螺纹的种类和应用》课件
- 医学一等奖《白血病》课件
- 高空作业车专项应急预案
- 发现普洱茶的第一个医学实验报告
-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参数
- (完整版)过去完成时ppt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
- 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技师)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