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武汉市制造业与物流的关系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本论文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研究在不同范围、不同时间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 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抽象并找出制造业和物流的相关关系。 论文主要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全国、湖北省、武汉市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主 要内容包括:对全国第一、二、三产业量和货运量的近二十年来统计数据的研究; 对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量和货运量的近二十年来统计数据的研究;对武汉市第 一、二、三产业量和货运量的近二十年来统计数据的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线 性规划技术定量研究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得出了发展制造业将增加物流量,武汉 市必须相应增加物流容量的结论。 从对木桶理论的分析研究着手,分析其不同条件约束的木桶容水量,得出新木 桶理论。从物理概念上得出的容水量与木桶的关系引申到城市物流容量与城市现状 条件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提出一些解决城市发展物流的方法和思路,即如何使城市 物流容量在硬件基础已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政策达到最大化。最后通过应用新木 桶理论,找出发展武汉市物流容量的对策和指导原则。 关键词:关键词:物流 物流容量 木桶理论 ii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utilize mathematical statistic theory to study the relation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which in the different scope and time,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data abstracting and discovering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logistics. the paper h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horoughly the relation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 nation, hubei province and wuha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research of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ial quantity as well as the transport goods volume in lately 20 years for nation statistical data; the research of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ial quantity as well as the transport goods volume in lately 20 years for hubei province statistical data; the research of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ial quantity as well as the transport goods volume in lately 20 years for wuhan statistical data;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 theory and the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ology quantitativ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t was obtain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rease the logistics capacity, wuhan will have to be corresponding the increase of logistics capacity. beginning from the wooden barrel theory analysis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wooden barrel to accommodating water volume in its dissimilar condition restraint and get the new wooden barrel theory. expanding the relations of accommodating water volume and the wooden barrel in physical conception to the relations of the city logistics capacity and the city present condition.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proposing some solving methods and ideas of the ci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city logistics capacity in the situation of determined hardware foundation through the policy adjustment. finally, through applying the new wooden barrel theory, discovers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wuhan city logistics capa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gistics logistic capacity wooden barrel theor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引言引言 1.1 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来源 本论文是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武汉市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运 作模式的部分内容,是武汉市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 城市物流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选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物流作为一种先 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1。物流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与日俱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 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和国际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 将更为频繁和活跃,从而为城市物流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2。 武汉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把现代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切实增 强振兴武汉现代制造业的信心和紧迫感、责任感” 、 “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有针对 性的采取措施,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等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战略,我市 制造业不仅会重振以往的雄风,而且还将会在全球化制造链和供应链中成为世界制 造工厂,这对我市制造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3。仅以2002年来说,占武汉市制 造业企业总数2.5%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就创造了70%的销售收入,说明发展制造业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4。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密切相关的关系。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业的 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经营理念、 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 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 2 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物流能力的竞争。武汉市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将可以大力提高城市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结 构优化效率、规模经济效率和科技进步效率。武汉市发展现代物流,能支持工业、 商业流通、交通运输、信息等构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的各类产业解脱困境, 并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能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扩大城市就业的空间5,将 对缓解武汉市老工业城市下岗职工多的问题,促进城市经济良性循环起到关键性的 作用。武汉市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使武汉 的综合物流能力与这种作用发挥的要求相匹配,更是促进武汉经济发展,提升城市 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正确途径67。 武汉市发展制造业必将带来更大的物流量,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但是政府发 展城市物流的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城市发展现代物流在资金紧张和物质条件一定的 情况下,如何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条件使城市物流容量达到 最大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了。 本论文旨在从对木桶理论的分析研究着手,分析其不同条件约束的木桶容水量, 从物理概念上得出的容水量与木桶的关系引申到城市物流容量与城市硬件条件的关 系。其意义在于提出一些解决城市物流发展的方法和思路,既如何使城市物流容量 在硬件基础已确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城市现代物流容量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因此,很难想象有一个部门能进行 各个环节的管理,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说明,物流发展的统一性虽 高,但主要是通过国家高度的发展战略和相关各部门的管理活动的协调性实现的。 国外物流的管理体制主要具有宏观调控、管理分散、组织科学、协调统一等方面的 特点,并且,管理体制在分散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效率891011。 从目前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在交通运输物流领域 的政府决策机构一体化程度都很高。 在美国, 运输部统辖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3 联邦航空局、联邦公路管理局、联邦铁路管理局、联邦运送管理局、海运管理局、 海岸警备队等政府机构,依运输方式的不同各负其责,主要针对“运输安全”进行 管理121314;司法方面,联邦法院则根据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与物流服务相关的 合同,其健全的法律制度为物流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尤其强调各职能机 构之间的协调运作15;而日本也是由运输省统一管辖陆运、空运、水运16;像英国 制定了英国交通运输法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经济效率、便捷、成本效益、不同 运输方式间协调和服务范围、竞争等。此外,该法案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交 通运输政策取向。例如,国家运输系统应达到最高安全标准;尽可能利用竞争和市场 作为提供经济有效的运输服务的基本手段,等等17。并且由于在这些国家的运输 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中大都融合了物流思想,因而能较好的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 要。当然即便是这些发达国家也必须要根据环境的变迁不断对政策法规加以修正。 在物流业的跨部门和跨行业特征上, 我国与物流业发达国家是一致的18192021。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对物流业的管理方面协调 能力较差。参与管理的部门、层次较多,管理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严重。改革开放 以来,针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导性原理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见,但相关的领 域分别出台了大量的各类管理法规,有相当部分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重复和缺乏协 调之处,加之执法主体多元化,使得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出现了“越位”和“缺位” 并存的现象。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其中 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量的相关关系、 制造业和物流相关关系的分析指标;第三章对全 国、 湖北省、武汉市进行了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历史的趋势分析;第四章对武汉市 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五章提出了新木桶理论;第六章分 析了新木桶理论在城市物流管理的应用,并针对武汉市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七章详细 论述了发展制造业导致物流量增加的对策,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找出相应 4 的措施和对策,并提出制定其它措施和对策的指导原则;第八章是结束语,对论文研 究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和说明。 5 2 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制造业和物流的关系 武汉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把现代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切实增 强振兴武汉现代制造业的信心和紧迫感、责任感”、“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有针 对性的采取措施,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等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战略,我 市制造业不仅会重振以往的雄风,而且还将会在全球化制造链和供应链中成为世界 制造工厂,这对我市制造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关系就 显得极为重要。 2.1 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密切的相关关系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密切的相关关系 制造业涉及的重要元素是货物。物流所涉及的主要元素也是货物。货物是二者 的联系纽带。 货物是指所有被运输的商品或物资,从接受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单位)止,是货 运的对象,统称为货物。货物运输的数量特征通常用货物运输量这个统计指标来表 述。货物运输量简称货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被运货物的数量, 通常以吨/年计。所以货运量是用来表征运输部门在单位时间内运送货物的生产劳动 成果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统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222324。 一般认为,区域货运量取决于区域经济活动总量。本文认为,区域货运量不仅 与经济总量有关,而且与产业结构更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基于这种认识,下文首先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描述,并针对货运量的需要和区 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位生产总量(gdp)货运量生成 量的历史规律及与产业结构之关系,发现二者有较强因果关系,即区域货运量与产 业结构两者之间有较强因果联系,本文从全国、全省及武汉市三个不同层面详细研 究了单位 gdp 货运量生成量的历史规律及与产业结构之关系,即区域货运量不仅 与经济总量有关,而且与产业结构有关。 6 2.2 制造业和物流业相关关系的分析指标制造业和物流业相关关系的分析指标 在对全国、湖北省、武汉市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的产业结构指的 是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社会生活各个部门配置的比例关系。一般由两 个指标来说明:一个是价值指标,如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另 一个是就业指标,如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产业结构按不同 的标准来进行划分会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所用的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就是中国 国家统计局在 1985 年 4 月颁布的划分方法对产业进行分类,即按三次产业进行化 分, 分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第一产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 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 汽、煤气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它产业,包括交 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产业结构一般可由就业指标 和价值指标两个指标来说明25。当需要对产业结构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时, 无论用哪个指标说明,产业结构需要有恰当的描述,要能用可测度的数量来进行描 述。本文对产业结构的描述是用价值指标来说明,即用第一产业的产值、第二产业 的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下面仅讨论用价值指标说明产业结构的几种可测度的数 量描述。 1) 可测度的产业结构可用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各自所 占的比重来表达,即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可测度的描述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 产业结构某一方面可测度的描述可用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来表述,如可用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 3) 产业结构可测度的描述可结合具体情况的需要,有多种可测度的描述方式, 在研究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时,区域的产业结构可测度的描述可仅用该区域第二 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述, 也可用第一、 二产业产值之和来表述26。 7 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欲研究区域货运量与产业结构之关系, 而制造业与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密切相连。本文之所以要研究货运量与产业结构 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物流需求是派生需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本源性需求的变 化直接决定和影响了物流需求这一派生性需求的大小。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 动、社会活动是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同时,其产业结构能反映其经济发展水 平,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货运量的大小决定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必然地 与其产业结构有相当密切的关系27。三次产业中各产业对客货运输的需求是不同 的,而货运量的产生主要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要因 素,因此需仔细研究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规模和水平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直观上推测,三次产业也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产生的货物位 移量是不同的,即是说不同产业对货物运输需求的强度和频度有差别,而制造业是 第二产业中最重要的成分。换句话说,当gdp (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由于地区的 产业结构不同,其产生的货物运输总量也不同,则其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 货运量的大小是不同的28。要想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之间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货运 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特别要研究货运量与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之间具体的、量化 的数量关系。 那么如何研究货运量与制造业之间量化的数量关系?前提条件是货运量和制造 业都必须是己量化的指标。因此,研究货运量与制造业关系时,货运量就用相对指 标-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也就是地区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产生多少的货运量, 这样使得研究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可比性和稳定性。制造业就用产业结构中 第二产业的比例作为相对量化的可获指标。 产业结构的可测度的表述有多种方式,在研究制造业与货运量关系时,为了简 化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可测度表述可用以下几个 数量指标来表征。 1) 由于货运量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密切,在第一产业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 下,可仅用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表示。也即地区的第二产业在国民 8 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制造业又是 第二产业的显著体现,这样就能反映出制造业和货运量的关系。 2) 在第一产业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可用第一、二产业产值之和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来表示。主要原因为第一产业带来的货运量比较稳定而 且量较大,在第一产业变化较大时此表述方法更准确。一、二产业的和的值也在完 全表征了其区域产业结构的情况。 从纵向分析区域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从时间序列(1980年2003年) 上来分析单位gdp货运量生成量的历史规律及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本文是从不同层 面上来展开分析的,即从全国总体情况,湖北省、武汉市的情况分析得出不同层面 的情况,这样来逐一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9 3 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3.1 全国统计数据全国统计数据 从全国范围来分析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需要查得全国 范围的货运量和产业结构的数据资料。 从中国统计年鉴(1980 年2004 年)上获得我国政治经济稳定运行年份的国内 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比、第二产业产值比、年货运量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单 位为亿元,货运量的单位为万吨。因第一产业变化较大,用第一二产业比例和来进行 分析29。 通过计算分析统计得有关数据如 3-1 表所示。为了更清楚地获得整体轮廓和发 展变化趋势,将这些年来的产业结构和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货运量货运周 转量的相关数据资料绘制成图如图 3-1,图 3-2。 表3-1 全国统计数据 年份 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比 % 第二产业比 % 货运总量 万吨 货运总量/生 产总值 一二产业比 和% 1980 4517.8 30.1 48.5 546537 120.9741 78.6 1981 4860.3 31.8 46.4 523764 107.7637 78.2 1982 5301.8 33.3 45 548205 103.3998 78.3 1983 5957.4 33 44.6 576887 96.83536 77.6 1984 7206.7 32 43.3 716907 99.47785 75.3 1985 8989.1 28.4 43.1 745673 82.95302 71.5 1986 10201.4 27.1 44 853557 83.67057 71.1 1987 11954.5 26.8 43.9 948229 79.31984 70.7 1988 14922.3 25.7 44.1 982195 65.82062 69.8 1989 16917.8 25 43 988435 58.42574 68 1990 18598.4 27.1 41.6 970602 52.18739 68.7 1991 21662.5 24.5 42.1 985793 45.50689 66.6 1992 26651.9 21.8 43.9 1045899 39.24294 65.7 10 1993 34560.5 19.9 47.4 1115902 32.28836 67.3 1994 46670 20.2 47.9 1180396 25.29239 68.1 1995 57494.9 20.5 48.8 1234937 21.47907 69.3 1996 66850.5 20.4 49.5 1298421 19.42276 69.9 1997 73142.7 19.1 50 1278218 17.47567 69.1 1998 76967.2 18.6 49.3 1267427 16.46711 67.9 1999 80579.4 17.6 49.4 1293008 16.04638 67 2000 88254 16.4 50.2 1358682 15.39513 66.6 2001 95727.9 15.8 50.1 1401786 14.64344 65.9 2002 103935.3 15.3 50.4 1483446 14.27278 65.7 2003 116603.2 14.6 52.2 1561422 13.3909 66.8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年份 图3-1 19802003年全国货运总量/生产总值 11 55 60 65 70 75 8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年份 图 3-2 19802003 年全国第一、二产业之和 3.1.1 全国数据说明与分析全国数据说明与分析 在1980-1996年这段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 始实行全民、集体、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民经济得 到较好发展,产业结构由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律双重进行调整,并逐渐由市场调 节过渡,且渐趋合理。实行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为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部也提倡个体、集体、全民一齐上的方针,交通运输尤其是 道路运输得到很大的发展30。 在1996年-2003年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继续得到改善,由1996年的20:50:30调整 为2003年的15: 52: 33。第二产业的固有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 大,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减小。由图31和图32可知,单位gdp产生货运量从1996 年开始,其值逐年递减的速度更为缓慢,渐渐趋于某一数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有:一、这几年的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较小趋于稳定,因而表现为渐渐趋于某一数值; 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产业结构渐渐趋于合理,占货运量 重要因素的第一二产业和比例逐年降低,而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得到很大发 12 展,其结果必然是货运量减少,近年来渐趋于某一数值。 因此,从全国范围分析来看,单位 gdp 产生货运量和产业结构有较明显的因 果关系:一是单位 gdp 所产生的货运量随着第一二产业结构的减小而减小,单位 gdp 所对应的货运量也随着减小;二是当产业结构趋于稳定后,单位 gdp 所产生 货运量的值也随之渐渐趋于稳定;全国单位gdp产生货运量至1980年以来呈规律性 的下降,特别是从 1996 以来单位 gdp 货运量都基本上呈规律性的缓慢下降,近似 一条水平直线段。 3.2 湖北省统计数据湖北省统计数据 从湖北省范围来分析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需要查得湖 北省范围的货运量和产业结构的数据资料。从湖北省统计年鉴(1980 年-2004 年)上 获得湖北省政治经济稳定运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比、第二产业产 值比、年货运量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为亿元,货运量的单位为万吨。通过计 算分析统计得有关数据如表 3-2 所示31。 为了更清楚地获得整体轮廓和发展变化趋 势,将这些年来的产业结构和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相 关数据资料绘制成图 3-3,图 3-4。 表3-2 湖北省统计数据 年份 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比 % 第二产业比 % 货运总量 万吨 货运总量/ 生产总值 1980 199.38 35.7 46 8420 42.23092 1981 219.75 39.5 42.3 9898 45.04209 1982 241.55 42.1 39.3 11056 45.77106 1983 262.58 40.1 40.6 11390 43.37726 1984 328.22 38.5 41.6 11788 35.91494 1985 396.26 36.5 44 11059 27.90844 1986 442.04 37 42.5 11893 26.9048 1987 517.77 35.5 43.4 12061 23.29413 1988 626.52 34.3 43.3 12210 19.4886 1989 717.08 33.3 41.9 11608 16.18787 1990 824.38 35.1 38 10916 13.24147 1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年份 1991 913.38 30.6 39.4 11217 12.28076 1992 1088.39 27.8 40.9 11565 10.62579 1993 1424.38 24.3 44.1 11183 7.851135 1994 1878.65 26.7 43.2 10662 5.675352 1995 2391.42 25.9 43.1 10173 4.253958 1996 2970.2 24.1 45.3 9928 3.342536 1997 3450.24 22.2 46.6 9389 2.72126 1998 3704.21 20.2 47.3 10153 2.740935 1999 3857.99 17 48.9 10517 2.726031 2000 4276.32 15.5 49.7 9345 2.18529 2001 4662.28 14.9 49.6 8865 1.90143 2002 4975.63 14.2 49.2 11680 2.347441 2003 5401.71 14.8 47.8 44373 8.214621 注: 2003年货运总量为全社会数据 图3-3 19802002年湖北省第一、二产业之和 14 0 10 20 30 40 5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年份 图 3-4 19802002 年湖北省货运总量/生产总值 3.2.1 湖北省数据说明与分析湖北省数据说明与分析 通过前面图表对湖北省的单位gdp产生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可得出湖 北省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如下。 1) 由于湖北省的第一产业比例在统计期间变化较大,第一产业的货运量系数 也比较大,因而用第一二产业比例的和来分析较为准确直观。图可看出,当产业结 构发生变化时,跟着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的值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且一般来讲,第 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则相应地单位gdp所产生的货运量也越大,反之,单位 gdp产生的货运量就越小;当产业结构基本上稳定时,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的值也 随着趋于某一定值。 2) 随着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减小,其单位gdp所产生货运量也随着减小。 3) 湖北省的单位gdp货运量,其总体走向是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湖北省的特 定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1980年以来,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均呈规律性的逐年下 降,且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特别是从1996年-2002年其值下降趋势更加缓慢,几乎 是在同一数值附近徘徊,其图像近乎呈一条水平直线段,其值也渐渐趋于稳定,到 15 2002年时单位gdp产生货运量都在2万吨左右。 湖北省货运总量为交通部门统计数据较全国数据低,但不影响对趋势的分析。 3.3 武汉市统计数据武汉市统计数据 从武汉市范围来分析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需要查得武 汉市范围的货运量和产业结构的数据资料。从武汉市统计年鉴(1980 年-2004 年)上 获得武汉市政治经济稳定运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比、第二产业产 值比、年货运量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为亿元,货运量的单位为万吨。通过计 算分析统计得有关数据如表 3-3 所示32。 为了更清楚地获得整体轮廓和发展变化趋 势,将这些年来的产业结构和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相 关数据资料绘制成图 3-5、图 3-6、图 3-7。 表3-3 武汉市统计数据 年份 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比 % 第二产业比 % 货运总量 万吨 货运总量/生产总值 1980 53.44 10.9 64.6 5926.6 110.9019 1981 56.29 8.2 65.1 5987.4 106.367 1982 63.31 13.6 60.7 6638.8 104.8618 1983 68.58 9.6 64.5 6756.2 98.5156 1984 83.75 14.2 60.6 6808.8 81.2991 1985 97.32 12.8 60.8 6830.9 70.19009 1986 106.35 13 58.4 7001.8 65.83733 1987 124.61 12.9 58.4 9034.3 72.5006 1988 156.44 14 56.2 9078 58.02864 1989 168.75 14 57.2 8866 52.53926 1990 176.83 15.6 52 8378.5 47.38167 1991 207.95 12.3 48.1 8545.4 41.09353 1992 255.42 11.9 48 8700 34.06155 1993 357.23 10 49.7 12031 33.67858 1994 485.76 9.1 49.9 12392 25.51054 1995 606.91 10 48.6 13252 21.8352 1996 782.13 9.2 46.8 12449.1 15.91692 1997 912.33 8.6 46.3 12852 14.08701 1998 1001.89 7.6 44.9 15003 14.9747 1999 1085.68 7.2 44.1 15475.25 14.25397 2000 1206.84 6.7 44.2 16271 13.48232 2001 1347.8 6.3 44.1 16244 12.05223 2002 1492.74 6.1 44.2 15942.57 10.68007 2003 1662.18 5.7 44.6 16609.79 9.992775 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年份 图 3-5 19802003 年武汉市第一、二产业之和 1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年份 图 3-6 19802003 年武汉市第二产业 18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年份 图3-7 19802003年武汉市货运总量/生产总值 3.3.1 武汉市数据说明与分析武汉市数据说明与分析 通过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前面武汉的单位gdp产生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 图表,可得出武汉的货运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如下3334。 1) 武汉市的货运总量为全社会数据口径,故与全国数据接近,而且由于自1980 年2003年第一产业的比值相对变化不大, 第二产业比的变化趋势更能反映其与单 位gdp产生的货运量的关系。 2) 由武汉市的图表中可看出,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 的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且一般来讲,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则相应地单位gdp 所产生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也越大,反之,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就越小;当产业 结构基本上稳定时,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值也随着趋于某一定值。 3) 武汉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其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值 也越大,随着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减小,其单位gdp所产生货运量也随着减小。 4) 1987年以来,武汉的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均呈规律性的逐年下降,且下降 趋势越来越缓慢,特别是从1996年2003年其数值下降趋势更加缓慢,几乎是在 19 同一数值附近徘徊,其图像近乎呈一条水平直线段。 5) 由于武汉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渐渐趋于稳定,相应地武汉的单位gdp产生货 运量的变化在近年来也非常相似,其值也渐渐趋于稳定,到2003年时其单位gdp产 生货运量约10万吨。 6) 从 1980 年以来, 武汉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呈规律性的逐年下降, 特别在 这几年来其数值下降更加缓慢,规律性更加明显,其数值绘制的图像近乎呈一条水 平直线段。由此而得出武汉的单位 gdp 货运量生量的历史是很有规律性的,并且 是伴随产业结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 因而,可得出发展制造业增大第二产业必将带来单位 gdp 产生的货运量的同 步增加。也就是说,在 gdp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 货运量。 20 4 武汉市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趋势定量分析武汉市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趋势定量分析 前面通过数据及图表对制造业和物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得出发展制造业即增大第 二产业必将带来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量的同步增加,从而带来物流量的同步增加。也就是说,在 gdp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货运量,加大了城市的物流量。 下文针对武汉市具体统计数据进行定量数学分析, 从数学角度验证武汉市货运量与产业结构 关系的趋势。 4.1 城市货运量和产业产值的关系公式城市货运量和产业产值的关系公式 武汉市每年的货运量和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具有如下关系: dccbbaa=+ (4-1) 公式4-1中符号说明: a某年第一产业产值 a单位第一产业产值带来的货运量 b某年第二产业产值 b单位第二产业产值带来的货运量 c某年第三产业产值 c单位第三产业产值带来的货运量 d某年货运总量 公式两边同除以a+b+c,得到: dcba=+ (4-2) 公式4-2中符号说明: 某年第一产业产值比值 某年第二产业产值比值 某年第三产业产值比值 d 某年单位gdp带来的货运量 21 4.2 城市货运量和产业产值的关系方程组城市货运量和产业产值的关系方程组 假设条件:三年内a、b、c的变化不大视为相同。 联立方程组: 1980198019801980 dcba=+ 1981198119811981 dcba=+ 1982198219821982 dcba=+ 1981198119811981 dcba=+ 1982198219821982 dcba=+ 1983198319831983 dcba=+ 2000200020002000 dcba=+ 2001200120012001 dcba=+ 2002200220022002 dcba=+ 2001200120012001 dcba=+ 2002200220022002 dcba=+ 2003200320032003 dcba=+ 22 总共22个方程组。 若单独依照统计数字解方程组,其解可能会是负数,又因d的统计值亦有一定的 误差,故用线性规划求解更切合实际3536。计算引用数据如表4-1 表41 引用数据表 值 值 值 d值 0.109 0.646 0.245 110.9019461 0.082 0.651 0.267 106.3670279 0.136 0.607 0.257 104.8617912 0.096 0.645 0.259 98.51560222 0.142 0.606 0.252 81.29910448 0.128 0.608 0.264 70.19009453 0.13 0.584 0.286 65.83732957 0.129 0.584 0.287 72.50060188 0.14 0.562 0.298 58.02863718 0.14 0.572 0.288 52.53925926 0.156 0.52 0.324 47.38166601 0.123 0.481 0.396 41.0935321 0.119 0.48 0.401 34.06154569 0.1 0.497 0.403 33.67858243 0.091 0.499 0.41 25.51054018 0.1 0.486 0.414 21.83519797 0.092 0.468 0.44 15.91691918 0.086 0.463 0.451 14.08700799 0.076 0.449 0.475 14.97469782 0.072 0.441 0.487 14.25396986 0.067 0.442 0.491 13.48231746 0.063 0.441 0.496 12.05223327 0.061 0.442 0.497 10.68007155 0.057 0.446 0.497 9.992774549 可变单元为a、b、c 约束为: 0.5da2d 0.5db2d 0.5dc2d 目标函数为j: 23 ( )()() () 3333 22221111 dcbaabs dcbaabsdcbaabsjmin + += (4-3) 公 式4-3计 算 结 果 如 下 表 显 示 : 线 形 规 划 求 解 结 果 如 表4-2。 表 4-2 线形规划求解结果 a b c j 备注备注 62.90579 123.2879 83.54406 5.29087082 93.87509 114.9971 86.73744 7.781801801 61.82208 113.1709 75.61963 23.44235029 50.72943 95.39942 64.61698 26.74215595 43.58533 81.35242 57.3822 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服务费收取方案模板
- 旅游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药物制剂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活性炭碳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东莞网络整合营销方案
- 营养品主题营销方案模板
- 深圳建筑方案设计院
- 文献阅读打卡活动方案策划
- 福建体育培训活动策划方案
- 党团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案例
- 监所防疫知识培训
- DL∕T 781-2021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PDF解密
- T∕CACM 024-2017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穴位埋线减肥
- 【ZYJ7型电液转辙机道岔工作原理与故障维修11000字(论文)】
- 学生心理健康一人一档、一人一案表
- 毕业设计(论文)-水果自动分拣机设计
- 食品科技的未来2024年的食品创新与食品安全
- 我国的宗教政策课件
- 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A3正反面手填)
- 高级微观经济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