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研究 i 摘 要 摘 要 论文主要研究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问题。 笔者从现实中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 东利益,债权人利益难以保障,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等为出发点,以构建和 谐社会为契机,研究保障各要素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权问题。保障财务收益权 的实现是研究财务治理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保障各要素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 权,才能提高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使企业健康的运行。目前,研究财务治理的文献中 都忽略了保障财务收益权这一根本目的。笔者以保障财务收益权为目的,构建了财务收 益权的研究框架。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是财务收益权概述, 研究财务收益权的背景和必要性, 并对财务收益权作了文献综述;第二章研究财务收益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本金理 论、企业理论与生产要素理论、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第三章从内部和 外部两方面研究了影响财务收益权的因素;第四章研究财务收益权的主体,和影响财务 收益权配置的组织结构,并着重分析了企业中存在的财务收益权的主要矛盾;第五章主 要研究了财务收益权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决策权的合理配置,保障信息的充分 披露,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几方面,研究如何保障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 益权。 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收益权的研究, 达到保证企业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 者收益权实现,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 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在目前财务决策权核心论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经过思考后提出财 务收益权应该是财务治理的研究起点,引发大家对财务治理的重新思考。研究过程中, 主要采用了综合与比较、图示分析和博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期对财务收益权的研究达 到较完善的程度。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财务收益权应该是企业财务治理的研究起点, 在这一指 导思想下,对我国现阶段财务收益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性对策,来保障 财务收益权的实现。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关键词关键词:财务收益权 财务收益权主体 财务收益权配置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研究 ii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the rights of financial income in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in the practical, there exits these phenomenons, that dominant shareholders invade the benefit of other shareholders, the benefit of creditor cant be ensured, and the enterprises are ruining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ese phenomenons, the author research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protect the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of element subjects and profit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conclude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necessity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the second part researches theory bases, including the capital theory, enterprise and production element theory, contract theory and requirement level theory; the third part research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from external causes and internal causes; the fourth part researches the subject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bout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onflict in the subjects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the fifth part mainly researches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including: rational policy decision, ful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 of excitation and restri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is to enhance the investors enthusiasm, perfect the capital marke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moreov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to stimulate other academicians to think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again.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y, the author mainly adopts these methods, including synthesis and comparison, graph analysis and game theory analysis and so on,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study about the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realizing aim bodys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is the purpose and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end-result of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only realizing aim bodys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the enthusiasm of every aim body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enterprise can be run in a healthy way. at present, most papers and documents neglected the fundamental aim. the author has conceived the framework to realize the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keywords: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the subject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excitation mechanism; restriction mechanism. keywords: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the subject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income rights; excitation mechanism; restriction mechanism.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1 引 言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 重要的方面,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期望能够实施和分享自己的财务权力,进而保障自己 的财务收益权。但是,我国公司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债 权人对公司决策的监控作用低下,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严 重等等。这一切都使我国公司治理难以规范化,公司决策盲目性强,不能增强我国企业 的竞争力,在同国外公司竞争中处于弱势。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保障广大 的劳动人民各方面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经 济发展过程中,要素投资者的收益不能得到全面的保障,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等。这 都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不相符。本文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中存在 的利益冲突的现实, 通过各种激励、 约束机制的设计, 以及信息对称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希望能够缓解这种矛盾。 在以往研究财务治理的文献中, 还没有人把财务收益权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进行研 究,大部分文献都是在研究其他内容时,顺便提及了财务收益权,但都不完善、不彻底, 不成体系。本文从财务收益权主体,财务收益权的组织机构,财务收益权矛盾的主要方 面,保障财务收益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几方面作了较详细地论述。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第 1 章 财务收益权概述 1.1 财务收益权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 企业已经逐步以独立的法人主体的身份 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企业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企业的挑 战,尤其是加入 wto 以后,关税的降低、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开等等,对我国来说既是机 遇更是挑战, 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只是迎接挑战第一步, 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强化企业公司治理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作为公司治理的一 个重要方面,财务治理却是近几年才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注意。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重要的一方面,其主要内容是企业财权的配置,包括:财务 决策权、财务收益权和财务监督权 。目前的关于财务治理研究中,大部分文献都把财 务决策权视为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笔者认为财务决策权确实很重要,关系到企业重大 决策的制定, 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样做只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没有把企业的要素供给者考虑进去。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而要素 供给者投入生产要素就是为了得到回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大股东侵占 中、小股东利益,债权人的利益无法保证等等都与企业财务治理的不规范有关,特别是 作为企业财权中财务收益权的不合理配置有很大关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就要 保证作为企业生产要素提供者的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合 法利益。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保证要素投入者的利益。 1.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面临环境的不断变化,对财务治理的研究逐渐深 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3 入,尤其是近一、两年财务治理更是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 量和中国期刊网上硕、博论文数量的激增。但是,目前关于财务治理权的研究大部分都 认为,财务决策权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这里难免会出现一些跟风现象的发生,不经过思 考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为了追逐热点、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这样下去就会导致研 究失去意义,甚至会误导实务界的发展倾向,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目前,持反对观 点的研究者还是少数,其中包括山东经济学院夏宁发表于财会月刊2005 年第 10 期 的文章对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核心概念的质疑 。作者认为“产权中最关键也最核心 的是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而不是财权。从这个角度看,笔者不同意将财权作为财务治 理的核心概念来研究。 ”夏宁没有明确提出财务治理权的核心是财务收益权,而说是产 权的核心。 笔者提出了财务治理的研究起点是财务收益权,明确了财务治理的研究目的,使以 后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这对目前理论界所普遍持有的观点提出了思考,对活跃理论界 的研究思路,有很大帮助。 (2)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导致资本市场低迷, 如何保证中、 小股东的收益权,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 企业融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在保证要素投入者收益权的理念指导下,社会资金能够得到更好配置,保证 企业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再次,要素提供者的利益能充分保证,其投资的积极性也 会大大提高。本文基于现有国情下,研究通过各种措施,保证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 的收益权。 1.2 财务收益权的文献综述 纵览文献,目前国内、外很少,基本上还没有学者单独把财务治理中的财务收益权 作为一个内容来研究。本文从有关财务的文献入手,详细综述了关于财务治理理论中有 典型意义的观点,对其进行评述找出不足,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1.2.1 财务分层理论财务分层理论 (1)国家财务论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郭复初教授发表于 1988 年财经科学第 3 期的文章社会主义财务的三个层次 首次提出了“国家财务”的概念。随后郭教授出版的专著国家财务论为国有资产的 改革提出了新思路。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本书作了系统阐述。 国家财务 论辟国有资产管理之蹊径,独具特色。 书中郭教授对财务基础理论作了再思考。认为财务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 面,财务即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这一观 点的提出,较清晰地区分了财务和其他经济范畴,强调了财务活动的目标,揭示了财务 活动的特殊矛盾性,为国家财务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财务本质出发,作者还把 财务职能重新归纳为筹资、调节、分配、财务监督等四大职能。认为这四项职能中,筹 资职能是前提,调节职能是关键,分配职能是基础,监督职能是其他职能发挥作用的保 证。四者有机联系,缺一不可。此外,作者还就财务管理目标及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 新见解。 (2)所有者财务论 干胜道教授发表于 1995 年会计研究第 6 期上的文章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 的领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指出所有者财务产生于经营者财务之前,在股份公司产生以 后既存在着所有者财务,又存在着经营者财务,随后作者从财务主体、财务目标、财务 职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最后得出结论:所有者财务是以所有者为主体, 对所有者投出的本金(即资本金)和收益进行监督和调控, 以实现本金最大增值为目标的 一种分配活动。 (3)出资者财务论 谢志华发表于 1997 年会计研究第 5 期上的文章出资者财务从我国国有企 业特殊的出资主体出发,指出必须在国家所有者与企业之间找到一个中介人,一方面它 授权经营国有资本,对国家承担投资责任;另一方面,它对企业投入资本代表国家行使 出资者权利。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表现为两权三层次分离。 根据出资者主体的不同,出资者分为两类:终极出资者,包括国家和自然人;中间 出资者,实际上是指各种法人。终极出资人是唯一的,而中间出资人可以无限延伸,表 现为多层性。可以认为中间出资人是由终极出资人派生的。接着作者从终极出资者对产 权经营者的财务管理和中间出资者对资产经营者的财务管理两方面详细论述了出资者 转引自国有经营资产改革的新思路国家财务论评介 ,杨丹, 财经科学1995.03 干胜道.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会计研究j,1995(6)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5 财务管理的内容。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必须建立出资者对经营者的 财务约束机制,新形成的产权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4)汤谷良教授的经营者财务论 汤谷良教授发表于 1997 年会计研究第 5 期上的文章经营者财务:兼论企业 财务分层管理架构认为中国企业财务学不能按照西方财务学来构架,架构中国企业财 务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独立法人主体和财务主体的理念来分析企业 财务管理的特征和要求;必须服务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 任公司;在借鉴西方财务有效、适宜内容、方法的同时,必须总结和弘扬我国财务管理 包括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操作原理。综合这些考虑作者 提出经营者财务的观点,依此出发提出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包括:所有者财务、 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并且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地位。 (5)王斌教授的财务经理理论 王斌教授发表于 1997 年会计研究第 5 期上的文章现金流转说:财务经理的财 务观点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出发点,从财务经理人员角度来重新认识和定位企业财务理 论。他提出了现金流转说是财务经理的财务观点,将现金流转说运用到财务理论中来, 并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要素体系及概念。 1.2.2 财务导向理论财务导向理论 河北经贸大学赵岩副教授发表于 1999 年经济与管理第 6 期上的文章论财务 导向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分析了我国企业的现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跨国 公司大量涌现,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信用高度膨胀,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等等,使得企业 的财务风险明显加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以财务作为导向。 河北经贸大学范长缨教授在其专著邯钢财务导向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财务导向管 理模式的新概念,构建了财务导向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人”假设理论、市场经济目 标理论、效益与流动性相统一的理论、财务协同理论等等,强调粗放型转集约首先要解 决认识问题,并且设计出一套财务导向运作方案,概括出一系列财务导向的技术方法。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会计研究j,1997(5) 汤谷良.经营者财务:兼论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会计研究j,1997(5) 王斌.现金流转说:财务经理的财务观点.会计研究j,1997(5) 赵岩.论财务导向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经济与管理j,1999(6)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2.3 利益相关者财务论利益相关者财务论 李心合教授发表于 2003 年会计研究第 10 期的文章利益相关者财务论首先 从公司财务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利益相关者财务产生的必然性; 接着阐述了利益相关 者财务的理论基础,包括共同所有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然后分析 了利益相关者财务的特征,包括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公司财务共同治理、员工与公 司存在长期稳定的财务关系以及公司财务实行分层治理与管理等几个方面。 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袁振兴发表于 2004 年 会计研究 第 11 期的文章 财务目标: 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从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化过程入手,以利 益相关者利益为分析的起点,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 利益或价值最大化、经营者也无法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激励、现代企业由于产 权残缺, 使得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时受到制约, 也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最大化。 作者最后得出结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一财务活动涉及的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实现了有效的均衡,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财务活动和成功的 基本动力,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 1.2.4 财务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理论 (1)从债权人参与企业财务决策权谈财务治理 曾繁英发表于 2003 年当代财经第 2 期的文章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探讨 详细的论述了财务治理权配置机制。认为为了保证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 的完整完善,财务治理权必须依照一定原则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配置。财务决策权 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经理;财务执行权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经理、财务经理;财务 监督权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监事会。当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无法及时偿债时,财务治 理权将转移给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从而使理财主体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曾繁英教授对财务治理权的研究可谓全面, 但是如果在其论述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下 范长缨等.邯钢财务导向研究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会计研究j,2003(10) 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框架.会计研究j.2004(11) 曾繁英.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探讨.当代财经j,2003(2)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7 的话,就可以发现财务治理权的转移其实质是要保护债权人的收益权。当企业发生经营 困难时, 即债权人到期可能无法取得债务资金的本金和利息时, 就会发生治理权的转移, 以保证债权人的收益不受更大的损失。因此表面上看,财务治理中财权配置的核心应该 是财务控制权、决策权的配置,其实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财务收益权。 王继仓、程国辉发表于生产力研究2005 年第 3 期的文章论公司财务治理核心 -财权的配置提出财务治理是公司法人治理的重要内容,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 心,是公司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的关键。文章认为为了保证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 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财务治理权必须依照一定原则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财 务经理、监事会之间进行纵向静态分配,进而使公司治理结构完整完善。财权的动态配 置是指财权要随着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的变化进行动态分配。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筹资 结构的安排来实现的。企业筹资结构的安排实际上就是企业产权的安排,反映了企业财 产权、债权人债权、出资人所有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调整筹资结构就相当于改变 了这三权的分布,从而实现财权的重新配置。 王继仓、程国辉两位学者所强调的财权 的动态配置,调整筹资结构就相当于改变企业财产权、债权人债权、出资人所有权三者 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分布,从而实现财权的重新配置,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收益 权的实现。 秦永和、韩平发表于财会通讯2001 年第 9 期的文章企业财务配置权配置应关 注的几个问题 ,提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应关注债权人这 一重要的利益关系者在企业财务治理权的分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行 为差异提出了以出资者为导向,经营者为主导,债权人为辅助是财务治理权分配的原 则。 姚晓民,何存花发表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 年第 6 期的文章论企业财务治 理权配置中的债权人地位更进一步指出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文 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忽视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地位的表现及后 果;第二部分阐述了重视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地位的理论和现实分析;第三 部分主要提出了债权人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设想,首先从国外的银、企关系入手进行分 析, 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我国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中应 王继仓,程国辉.论公司财务治理核心财权的配置.生产力研究j,2005(3) 秦永和,韩平企业财务治理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j,2001(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发挥的作用。 以上各文献均强调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或者说债权人应该 有一定的财务决策权,在目前债权人利益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企业债权人在财务 治理权中的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也强调了财务决策权的有效配置 应该是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但是这些文献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财务决策权有效配置 的目的。如果顺着这个角度往下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财务决策权有效配置的目的是保障 财务收益权。 (2)从契约理论和代理理论谈财务治理 油晓峰发表于生产力研究2004 年第 10 期上的文章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理 论和实践 ,通过从契约理论和代理理论出发,研究和探索关于财务治理权配置的有关 内容,将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配置问题,也就是财务决策权如何 配置的问题;一部分是动力问题,也就是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如何设计的问题。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了财务治理权配置在我国的应用空间和相关问题。并且在文章的最后一 部分提出我国财务治理权配置实现的相关问题。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财务治 理权配置的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主要是: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我国企业财 务控制效率低下,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财务激励机制落后,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制约 我国企业发展的微观瓶颈,从财务治理权研究的角度分析发现,对于企业财务治理权配 置的研究,将有利于对目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油晓峰教授论述了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问题和激励约束机制, 仅仅从契约和代理理论 角度谈了谈财务治理权,没有涉及到财务治理权合理配置目的及要达到的效果等等,论 述有待于更加深入。 (3)从我国内部人控制实际情况谈财务治理 胡振国发表于审计与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权配置与上市公 司股权融资偏好 ,首先在回顾转轨和转轨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经济中内部人 控制的成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然后从财务治理权配置的角度论述了资本结构决策的目标 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 最后对我国内部人控制条件下资本结构决策 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建立简单模型,证明了转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 姚晓民,何存花.论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债权人地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2(6) 油晓峰.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理论和实践.生产力研究j,2004(10)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9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根本原因。 胡振国教授虽然是要证明转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 融资偏好形成的根本原因。但是其所说的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隐含着 剩余控制权要围绕剩余索取权来设置,剩余索取权是目的,剩余控制权只是一种手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务收益权的基础地位。 (4)强调财务收益权的文献 夏宁发表于财会月刊2005 年第 10 期的论文对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核心概念 的质疑 认为产权中最核心的是收益分享权或剩余索取权, 而不是财权。 从这个角度看, 夏宁不同意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的核心概念来研究。 夏宁否认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核心概念来研究, 而将财务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作为 产权的核心,这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财务收益权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但 是, 没有给财务收益权一个明确的定位。 目前大多数文献都认为财权包括: 财务决策权、 财务收益权和财务监督权。夏宁否认财权,肯定财务收益权前后有矛盾的地方,但是突 出了财务收益权的地位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1.3 论文创新点 从以上各学者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研究仅仅局限在财务决策权配置上,或者 认为财务治理就是财务决策权,理所当然的把财务治理局限在财务决策权的研究上。其 实财务治理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收益权和财务监督权,仅把目光定位在财务决策权 的研究上难免有局限性。 有一大部分学者提出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债权人的收益 权,但是只是从财务决策权的角度上看问题,认为要更好的将财务决策合理的配置,将 财务决策权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切实保护要素投入者的收益 权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结果难免会出现看问题的思路受到限制,其实如果从保护要素 投入者的角度分析问题,那么思路会更加广阔,解决问题的措施会更加彻底。但是,不 可否认这些学者能够提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已经是一大进步。 胡振国.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权配置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审计与经济研究j,2005(2) 夏宁. 对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核心概念的质疑.财会月刊j,2005(10)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本金理论认为: “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 ” “财务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和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 ” “财务的基本矛 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 ” “根据本金理论,财务目标可以概括为在遵守 国家法规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本金利润的满意化 ,即本金增值满意化 。 ” 郭复初教授所说的追求本金利润的满意化,已经道出了本金的本质就是为了增值。我 觉得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即明确提出本金的本质是当事人意愿的表达,增值只是其外在 表现形式。因为同样的一笔钱,到不同人手中,会有不同的处置方式,有人用来消费, 有人拿来投资,即使都是投资,投资方式、投资种类、投资期望回报率等等都有所不同。 根据生产要素理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因此,企业又是 一个生产要素集合体,企业只有在保证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出产品,然后销售 产品,达到本金“增值满意化” 。概括起来企业要素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非人 力资本代表了各种不同的资本投入者利益,是其获得收益的依据,更是其意愿的表达。 而作为人力资本投入企业也是为了获得收益。因此,基于同样的目的把生产要素投入企 业才使得企业能够维持生产经营,能够达到生产产品的各种目的。因此,要保护各生产 要素投入者的收益权。 综合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财务治理的过程中,都忽略了研究目的这个 问题,大多数文献上来都直接涉及到财务治理中财权配置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容易使研 究失去方向,走上歧途,导致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忽略了研究的实践导向作用。 研究财务治理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研究财务治理的根本 问题就是为了保障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权。因此,笔者创造性认为应该 把财务收益权作为研究财务治理的起点,财务治理的研究内容和核心可能涉及很多,但 是都应该把保障财务收益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 保障财务收益权为目的,构建了财务收益权的研究框架,包括财务收益权主体、财务收 益权研究的理论基础、财务收益权配置影响因素分析、财务收益权配置机制研究和财务 收益权的保障机制研究等内容。 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p16 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11 第 2 章 财务收益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本金理论 伍中信教授认为“从价值和数量层面而言,本金是现代财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 现代财务要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 ”郭复初教授在其著作国家财务论中明 确了本金的定义,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 ” 本金 是财务的基本细胞,增值性是本金最为显著的特征。本金要实现其增值性的特征就要借 助于一定手段, 由此引出了本金的另一个特征: 周转性。 周转性是本金增值的必要保证, 只有流动才能增值。本金是为进行生产而垫支的资金,它从货币资金垫支开始,经过运 用、耗费、收入、分配等几个阶段又回到原垫支货币资金形态,并在这一过程带来资金 的增值 。上面这句话是对本金的经典概括。 本金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一系列转化形式,还要与各行为主体和要素主体发 生一系列社会关系。本金要实现增值,就要购买各种固定资产、原材料,并且雇用一定 数量的工人,然后进行生产,再到产品,通过销售回到资金形态,完成增值。在运动过 程中,固定资产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是本金的转化形式。同时这其中又涉及到各种社会关 系,具体表现为:财务主体中所有者、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在本金投入与分配 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因此,本金要完成增值就要处理好各种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原 材料、生产工人等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在空间上本金的各种转化形式还要完成并存和 继起,更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本金增值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各种社会关 系处理中,利益的分配是重中之重。在现代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粗略的概括,主要包 括:本金投入者的利益分配股东的股息和债权人利息,工人的工资,国家的税收, 社会的公共利益等。这几方面的分配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正常 运行,难以实现本金增值。 郭复初.国家财务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p26 冯建.本金是财务理论结构的核心概念.经济学家j,2000,6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概括地说,就是要保证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收益权。财务是本金的投入 与收益活动,本金投入表明筹资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增值,并且是价值增值的先决条件, 也是价值实现的必要代价,取得本金收入的直接目的,是进行分配的前提条件。本金投 入后能否获得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社会环境的合理 性。本金的投入与收入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关系,直接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目标 与财务约束机制的建立。 2.2 科斯的企业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 谈企业理论首先要从企业为什么产生说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将交易费 用作为分析工具引入经济理论体系后,人们才进一步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交 易费用学说体系。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主要分析了价格机制(市场)与协调 生产(企业)的相互替代关系。其内容可概括为:市场和企业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两种方 式,并且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替代的。市场交易是有费用的,交易费用是“价格机制的 成本” ,包括:发现贴现价格的成本、谈判和履约的成本等,同样企业组织生产也需要 成本,企业的组织成本是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增长的,当企业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费 用时, 企业就作为市场的替代物来完成交易。 当然, 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程度不是无限的, 如果在企业内部通过组织协调完成一笔交易的成本和在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完成一笔 交易的费用相等时,即达到平衡。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主要从宏观方面,即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制方面,论 述了企业产生的根源。可以这样认为,在企业产生以前,人们都是通过市场交换完成交 易,这需要耗费成本。渐渐地当人们发现,如果通过一个特殊的组织企业来完成同 样的交易,可以节约很多交易费用时,人们便开始选择企业来代替市场进行交易。从整 个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看, 企业代替市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要素理论,企业的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从这一方面 讲,企业是一个生产要素的集合,缺少任何一种要素都不会生产出产品来,更不会达到 本金增值“满意化” 。企业的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 段文斌.交易费用经济理论及其前沿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科斯.企业的性质.转引自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m.孙经纬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2 财务治理中财务收益权 研究 13 中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对自己的资本有处置权,他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资本,例如可 以存入银行收取利息,可以直接购买股票取得股息等。但是他选择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缔 结企业合约直接创办实业,肯定有各种原因,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 的收益。同样人力资本所有者将要素投入企业也是为了获得收益,即“要素使用权交易 的签订及合约所涉及相关要素使用权的转移(如变现)就构成了相应的人力与非人力资 本的要素市场,这组合约的履行就构成了企业及其存在过程(生产过程及要素增值过 程) ,进一步表现为企业将要素投入转换而来的资产以及产生增值的分配。 ”非人力资本 代表了各种不同资本投入者的利益,是其获得收益的依据。而作为人力资本投入企业也 是为了获得收益,即“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 以上主要是从微观个体角度,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立场分析企业的产生。即作为市 场经济主体的个人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要素投入企业的, 他不会从企业可以节省交易 费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要素主体将要素投入企业就是为了取得使自己满意的收入。 2.3 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在古典企业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很狭小,经营和管理比较简单, 要素所有者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资本所有者和工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关系,尤其 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资本在企业生产中极其重要,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这 就决定了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的谈判力很强。工人迫于生计将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企 业,人力资本要素收益权很难得到保障。这种条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实现分 离,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基本不存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越来越需要复杂的管理技术和大量的资本, 古典企业制度由于其先天缺陷,逐渐不适应这种规模扩张的需要,于是适应经济发展的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产生了。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门经营能 力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企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经理人手中。这样,公司所有权和 经营权的两相分离,代理成本和代理问题就出现了。另一方面,随着工人地位的提高, 工人的谈判力也得到提高,在企业中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强,有了参与企业合约制定的基 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组合约。各要素所有者通过签订 合约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詹森和麦克林更进一步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合约关系,而且不 仅仅是企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合约关系,还包括与供应商、消费者和贷款者之间的合约。 企业是使许多个人冲突的目标在合约关系框架中实现均衡过程的焦点,很多组织都是 个人之间合约关系的纽带。 如果合约是完备的 ,那么各要素主体签订合约时,依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综 合谈判力,就可以清楚地界定各利益方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下的相应权力、责任 和利益,这样企业交易费用也比较低。但是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 和合约各方的有限理性,以及随着企业的发展,各要素主体在企业中地位和综合谈判力 的变化,完备的合约是不可能出现的。由此就涉及到剩余控制权问题。格林斯曼和哈特 (1986)从合约的不完备性出发,区分了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是指在合 约中明确界定的经济行为主体对财产的控制权利。 如果合约是完备的,特定控制权就 包括了全部权利;如果合约是不完备的,则合约明确界定的权利之外的权利就是剩余控 制权。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关系到收益权的实现,收益权要靠控制权来实现。从企业运行 效率上讲,控制权掌握在经理人手中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另一方面则要防止经理人利用 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在企业中关于委托代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产的所有者(股东)与 管理者(职业经理)委托代理关系;第二层次是经理与雇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 要解决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这就是说,从第一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看,股东们应设 法使经理有工作的积极性或者说能够抑制他们的机会主义动机。 从第二层的 “委托代理” 关系看,就是经理们应该如何监督雇员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这两个层次的激励约束机 制中,关键是要解决第一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因为,相对于雇员的权力以及监督的难 易程度来说,对经理人的监督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如果只享有工 资待遇而不享有剩余索取权,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 jensen,meckling.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完备的合约准确地描述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以及每种情况下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grossman, sanford and hart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束加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真题带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综合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巩固)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思政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 工行历年考试题库及答案
- 节能知识培训单位职责课件
- 2024版2025秋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 家电合伙合同(标准版)
-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血站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iptv技术考试题库
-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检验科科室管理制度
- 学科交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山东中专学籍管理办法
- 老年营养健康宣教
- 2025-2026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