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iii 摘摘 要要 自入世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迅猛提高,知识经济引发的经济变更对 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产业结 构的调整与升级,会计的社会职业结构逐渐分化,其技术幅度不断加大,技术层 次不断高延;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单轨制,即以学科为本位人才 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培养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第一线实用性人才的需要。高职会计教 育以培养面向经济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求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具备很强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从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 价机制等因素出发,全面分析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根据高职教育特色, 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和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职会计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的前提下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二、三、三”人才培 养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改革经验,提出应该从会计专业岗位或岗位群 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导出现代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人文素质课、专业理 论课和实践课要根据岗位能力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重新组合,以增强高职会计 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出了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在此思路的指 导下提出“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强化训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iv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china enters the wto. the economic changes set forth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directly serv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adjusting and upgrading, the accounting social occupational structure gradually differentiates, its technical range constantly increases, and the level expenses higher.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monorai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lso can not satisfy the accounting practical needs as the first lin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aims at training economic management-oriented technological talented students who serve in the front line. it mainly cultivates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quality in teaching content, which is highly relevant and practical. based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s external power of reform, its educational goal,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inspection appraisal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quality accounting education reform; unifies the market economys need and the chang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creatively a new kind of quality accountant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take post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basic quality raise as master line and construct the “two-two-thre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aking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taking ability as the standard, and enhancing the students synthesize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base on the 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post or the post group in curriculum, and promotes reversely the modern quality accountant courses system; proposes the basic mentality of accountant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three-ties” educational model and inspiration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interaction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ed train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ant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vii 插图索引插图索引 图 1.1 本文研究思路结构图. 7 图 4.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 25 图 4.2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块图. 32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ii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会计教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培养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活动。一个 国家会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教育。教育的发展是受经济约束的, 反过来又服务于经济基础,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 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高 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教育是高等会计教育的一种类型、一个层 次、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高职会计教育以会计应用为基础,培养将会计理论应 用于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第一,新的经济形势对会计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会计职业不再仅仅局限于 财务会计领域,人才资源会计、社会保障会计、环境保护会计等管理型会计将成 为颇具生命力的职业,会计职业范围正不断扩大。另外,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科 技产业蓬勃兴起,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体系占的 比重越来越大,会计核算的内容及程序更加复杂,会计的信息化、国际化使会计 职能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 第二,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存在诸多弊病。比较国外成熟的职业 教育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刚刚兴起,无论在办学模式、教学体系和人才培 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就高职会计教育具体而言,教学模式机械模仿照搬大 学会计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或者重实践轻理论, 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满堂灌” 、 “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理由,改革高职会计教育势在必行。新经济时代对于会计从业人才 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新经济形式下的会计技术人才对推动我国经济与世 界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且科学可行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 在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些误区,如以学科为中心的课 程体系,职业教育学历化等。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如何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 点;政府该怎样有效地对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高职院校如何自主地 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培养目标、规模和发展速度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 自动调节机制等等,也就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界感到疑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 到解决将引发高等会计教育的短期行为,导致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受阻。因此, 对高职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中国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结构体系。 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高职、高专、大学)的会计教育 功能出现了较大的偏离。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专科层 次的高职与普通专科属同一层次,但性质上却有根本的区别,分属于两种不同类 型的两种高等教育,普通专科教育属高等教育的低层次,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压 缩,而高职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类型中的高层次,是一种实践性、技术型、职业 专门化的高等教育类型,不仅仅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存在,而是作 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种类型而存在。这一观念将影响到高等会计教育在将来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因此,研究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规律,将有利于理顺 高等会计教育结构,促进高等会计教育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目前会计市场的供给情况是:一般性会计人才(高校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毕业生)数量大增,各个高校纷纷开办会计专业从而形成会计专业的产业大军。 但这些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到社会上并不能很快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在 高校、大专院校的会计毕业生并不受欢迎,形成会计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 这里的供大于求只是现象,其本质是会计人才质量供应情况不够理想,关键在于 会计专业人才作为商品不能做到适销对路,因而也就不能满足市场对于有实践经 验的会计人员的需求。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高职教育相关文献综述高职教育相关文献综述 在众多国际组织中,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各国职业教育政策影响最大的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这三个国际组织发布了一系列 关于职业教育的公约、建议书或者政策报告,以及技术援助和资助,成为各国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咨询参考和政策指南,从不同方面对国际职 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颁布的“国际教育 标准分类”将教育分为七个等级,大学教育为 5 级,并将其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 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 ,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就是高等职业教 育,具体参见表 1.1。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3 表 1.1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级别 级别名称 年限 类型 level0 学前教育 3-7 年 level1 初等教育 6 年 level2 初级中学教育(初中) 从小学起不少于 9 年 abc level2 高级中学教育(高中) 一般 3 年 abc level4 高中后教育 6 个月至 2 年 ab level5 高等教育(大学、硕士生)a 至少 3 年,b 至少 2 年 ab level6 博士 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 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 学业的学生一般应具备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实际能力和资格” 。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模式或框架曾作出过各自的分析。 例如,bdsham young2提出了一个关于职业教育政策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的关系模型:在农业经济阶段,不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在工业化发展阶段,需 要国家主导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信息化发展阶段,需要市场主导型的职业教 育和培训。安迪格林3肯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在一国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所具有的重 要地位。在对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行研究时,他通过对集权制和分 权制下的教育成绩进行比较后,得出了英、美分权制体制的教育成绩要逊于集权 制体制下的教育成绩的结论,并指出反对国家干预教育是英国教育落后的主要原 因。格林在分析了法国和德国的技术教育成功的原因后,提出了一条发展职业教 育和培训的新的道路,即让国家和社会合作者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共同发挥重要 作用。这种观点显然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接受。 更多的学者对高职教育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如 goozee gillian4认为,以澳 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 tafe 模式)是为一种多层次、综合性的人才培 养模式,这种模式首先由国家制定框架体系,同时以产业为推动力,政府、行业、 企业与学校密切配合,办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与中学和 大学进行有效衔接。calfrey c. calhoun5分析了 cbet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和培训。能力的概念是能力本位教 育中最基本的概念,对能力的不同理解,就会有不同的能力本位教育形式,主要 有任务本位或称行为主义导向的能力观,整体主义或称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和 整合的能力观。迈克尔波兰尼6认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 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 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主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 过观察、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 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约翰杜威7总结了为促进高校与经济界、产业界的 紧密联系和保持教师队伍的弹性,也为增加办学效益,发达国家的高校都聘请了 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 “以美国为例,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兼职教师的比例基本上稳定在 40%左右,在职业类学校这一比例更高” 。 鞠荣祥8在论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 体系和条件体系构成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认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 革与构建必须要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探讨了构建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关远见9指出岗位群宽泛的内涵使高职培养目标失去了针对性; 岗位群的培养 目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实践来保证实现;岗位群的目标提出缺乏对高职生垫依文 化素质的分析;岗位群的提出是对职业教育理解肤浅的典型表现,职业岗位群使 高职培养目标理想化。 匡平、兰成琼10针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投资机制不完善、驱动机 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 挥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保障 与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以确保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 程忠国11根据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实践的现状,分析了现行高职教育课程 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对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及相关问题进 行了思考。 于遵萍12以新的视角探讨高职教育的特征及相应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在 人才辈出的当今社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上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怎样给高 职教育一个合理的定位,如何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一个讨论的 焦点。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就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确 立相应的就业对策,这样才能促使高职毕业生学有所用,走出就业困境,驶入良 性发展的轨道。 徐东13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培 养目标决定了办学模式的开放性和产教结合的必要性,只有在校企互动、工学结 合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按照社会标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 能。因此,只有坚持产教结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1.2.2 高职会计教育相关文献综述高职会计教育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对世界范围内会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为其在改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5 革过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 1989 年美国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14的第一号公报会 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为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 是在进入执业界的时候成为职业会计师。会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打好终 生学习的基础。终生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职业面向。美国会计教育的培 养很明显是通才教育。 aecc 所发布的其他公告还涉及到两年制学院的会计教育等 问题,主要是大学应帮助 2 年制学院设置专业等,并就 2 年制向 4 年制的入学提 供衔接。为建立新的会计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aecc 采取了“自主设计,专家评 估,择优资助”的方法,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确立新的会计教育课程和教育 方法,最终有 10 所大学及包括米沙社区学院(mesa community college)在内的 2 所社区学院被 aecc 选中作为改革的试点学校。依照一号公告,13 所学校制定了 各自学院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如米沙社区学院为会计教育规定了以下目标:为 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学与服务机会,以及鼓励学生、教 师、职员与社区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加强合作。虽然各个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计 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括三种知识,即一般知识、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知识以 及会计与审计知识。在改革中,教科书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仅仅是作 为若干教学材料中的一种,米沙社区学院提出了让公司年报成为教学内容主导的 口号。我们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进行的会计教 育改革主要是倾向于教育,淡化对会计技术知识的重视,而强化培养学生终身受 用的能力。 在美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大会计公司对会计教育都有重要影 响。aicpa 于 1967 年发表了“职业知识”报告(horizons for a profession) ,规定 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一般范围。为了贯彻“职业知识”报告的要求,并为会 计教育课程设置提供示范。aicpa 的 beamer 委员会于 1968 年 3 月提出了一份名 为 从事会计职业的学业准备 15 (academic preparation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careers)的报告,报告认为要掌握“职业知识”所规定的内容,至少需要 150 个 学时的大学教育。报告还设计了一张示范性的课程表。1976 年,为了评价 beamer 委员会的报告是否仍然适用于当时的情况, aicpa 又任命了一个由 wayne j. albers 领导的委员会,对上述报告进行评估,并作了少量修改,于 1978 年以进入会计 职业的教育要求 16(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r entry into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为名重新发布。 我国的学者对会计高职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会计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高职会计教育在国外历史较长,在美等国 己相当成熟。参考、借鉴他们的研究应用成果,对促进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发展 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王来武、张艳秋、朱德胜、汤湘希、毛婧等都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6 在其论文中对中外高等会计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17- 21 第二,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的改革。当前在高职会计教学领域,比较成熟的教 学方法及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有双元制、mes (就业技能模块培训的简称) 、cbe (能力本位教学的简称)等,参考表 1.2。 表 1.2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模式类型 说明 双元制 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就业技能模块培训 将教育、培训、就业和分配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模块的 形式来表示工种技术规范由技能模式(mes)、模块(mu)、学习 单元(le)组成 能力本位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 刘欣22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在注重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职业现状与未来 分析,以及受教育者自我生存发展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思考构建一个“需 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高职会计专业“需求一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 系的构建,是在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在课程 体系、教学方法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教学模式,在确定人才培养目 标时,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的应用技 术能力,并对此进行分析后,来确定课程内容。 刘国武23认为,案例教学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是一种普遍的培养批判性思维 策略,对于案例的选择应附有简单地说明,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目的,专家对于 案例的思考评论以及案例存在的不足等等。疑难问题解析策略是鼓励学生对于疑 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证、讨论以及形式上的逻辑推理,在这里,教师作为名 疑难问题解析的指导者和推进者,他的工作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推动学生 从一个疑难问题的解决到另一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疑难 问题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并且事先不给予明确的方向性和统一的标准答案。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框架研究思路及文章框架 1.3.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是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它区别于普通高等 教育重研究的特点,强调高职教育的操作性和会计教育的务实性。然而,一方面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新知识特征的专业会计人员,另一方面高等职业会 计教育的滞后却不能提供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支持,因而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本文从高职教育和会计教育的目标与特点展开,着重解决高职会计教育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7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改革会计教学的新思路。具体研究思路 如图 1.1。 高职会计教育 的目标与特点 高职会计教育 的目标与特点 高职教育的 目标与特点 高职教育的 目标与特点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 必要性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 必要性 课程设置的现状 与问题研究 课程设置的现状 与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的现状 与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的现状 与问题研究 课程设置改革课程设置改革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与其它教育 形式的区别 与其它教育 形式的区别 图 1.1 本文研究思路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本文首先研究总结高职教育和高职会计教育两种教育形式的目 标与特点,通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论证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然后本文充分论述了高职会计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 法的现状与问题。对于课程设置,本文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组织方 式,给出指导教学的具体方法。对于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 新思路,建立了“三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 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展开研究。 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 识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从中分析总结出国内外 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等。 比较研究法指将所获取的不同研究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以利于 研究的深入。本文将观察、访谈、阅读等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 国际间、校际间高职课程设置的异同点,以利于对高职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作 出更深刻的分析。 实证研究法指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调查,分析成绩,找 出不足。本论文以笔者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会计专业课程为案例,分析 其课程设置的优点和有待完善之处,结合学院的教学方法提出改革的措施。 1.3.3 文章框架文章框架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论证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8 的必要性,并着重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与措施。全文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主线,采用基于文献的理论演绎与基于专业教育 现状的实践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概述高职会计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本 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首先阐述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目标,然后论述了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与 最后比较了高职会计教育与普通高等会计教育。 第三章基于以上对高职会计教育特点、目标的阐述,结合当前高职会计教育 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引出现行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第四章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为分析对象,对当前职业教育学院的课程设 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目标、设置模式等进行分析,提出“以就业这导向、以 能力为本位”模块式教学体系的新思路,并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第五章提出改革会计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并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教学 例子,提出“三结合”的改革措施。 最后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理论创新之处。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9 第第 2 章章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与特点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与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 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 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24。这样的界定是有 充分依据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简称 isced)把高等职业教育归为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仍是倍受关注与争论,从事高职教育的研究人员有 责任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特征以及人才观等都需要作出系统的、明确的定 位。本章我们主要介绍高职教育的内涵、目标与特点,然后结合会计教育分析高 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与特点。 2.1 高职教育目标与特点高职教育目标与特点 2.1.1 高职教育的内涵高职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 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受教育 者的文化基础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培养面向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教 育层次是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 应用型人才;教育形式是专门教育,包括有学历的专业教育和非学历的专门培 训25。 在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很多。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 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梅斯认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 备的教育; 国际教育辞典指出,职业教育是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 练程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 全员再培训;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指出:职业教育指在一定文化和专业基础上给 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到 21 世纪的 今天,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文化基础或技能知识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 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职前教育和 职后培训。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 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由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 科学校、成人高校以及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置的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实施。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从其教育属性的内涵来看,具有双重属性:既属于高等 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0 2.1.2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关于 高职教育目标,教育部教高(2000)2 号文中指出: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 这一培养目标具有以下五层含义: (1)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2)人才层次属于高级专门人才; (3)人才规格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即懂技 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并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人才的工作面向是第一线工作现场; (5)人才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有别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方 面它属于职业教育,要求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 性,这一特点决定高职教育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 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另一方面高职教育 又属于高等教育,它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和素质。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 色,可以定位于培养知识(knowledge) 、能力(ability) 、素质(quality)三位一 体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6。 知识结构是指高职毕业生具有现代化社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大专层次实用性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基础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备 的常规性、前提性知识,包括职业技术的基础性知识和语文、数学、外语、计算 机知识。基础知识既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坚持自身学习和继续 教育的接受基础。专业知识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既具备本职 专业的一技之长,又能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知识。相关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 的可能变化、转业转岗的需要和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需的相关的专 业知识、行业知识或产业知识。 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它是高职教育人 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操作能力是指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是任职顶岗所直接 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 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是 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数理计算(包括图表展示)的能力。综合能力 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素质结构包括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是指树立正确的世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1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 范和行业道德规范,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敬业精神 和奉献精神,善于处理职守与变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文化素质是指具有一定 的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相关的文理科交叉知识;具备钻研新领域知 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 综合发展能力。而职业素质,除了专职专业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指职业 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 和创新潜能。 2.1.3 高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特点高职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特点 高职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学与就业特点,比较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模式更加 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 高职教育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八大特点27: (1)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突出知 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结构。 (2)教学要求适用性。即表现为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必备; 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必备;适应社会与岗位变化的心理素质必备;开拓创新思想 必备。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设置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必须敏锐的捕捉 专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4)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高中毕业生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对象, 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5)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强调课堂互动、课后主动的基本方法,将学业、就 业和创业紧密结合。 (6)教学组织的多样性。主要指课程学习、实习等应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层 次动态划分。 (7)教学考评的标准化。主要是要建立科学适用的学生考核制度,给出科学 文化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评定体制。 (8)教学队伍的双师型。主要是指从事高职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能 力,也应是行业的“里手” 。 高职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瞄 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让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 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打造“学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2 习型企业”的任务,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产学结合28。 2.2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与特点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与特点 会计教育是会计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和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专门会 计人才,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关于会计专业与相关的知识、 技能的教学29。 2.2.1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 1 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 “会计 专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在进入职业界的时候成为 职业会计师” 。 也就是说,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训练学生进事务所仅成为会计专 业人员,而是使学生具有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能力。 目前国内外会计教育界和实业界,对于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 认识与概括的层次上并不一致。如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 员会(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 认为,会计师的知识和能力有: (1)技能。技能包括沟通才能、认识和分析才能、人际才能等; (2)知识。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会计知识; (3)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而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师的能力与知识应包括六类,见表 2.3。 表 2.3 会计师应具备能力类型一览表 技能类型 说明 基本技能 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 交流能力 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 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决策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 筹划能力 领导能力 组织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 会计教育应服务于会计实践,应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应用型会计人才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应用型会计人才工作 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 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13 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 (2)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型会 计人才。该类会计人才其工作的侧重点仍然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 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 策,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为主,亲自指导会计实践,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为一身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会计人才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要 具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能力;要能依据已搜 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某 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事前预测或规划;能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能指导全 局性、整体性财务工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整体规划;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 到的突发事件;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4)以指导企业财务管理为主并侧重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 类会计人才置身于理论研究第一线,是许多新理论、新问题、新观点的提出者、 研究者和探讨者。对会计学科的前沿和边缘问题有先知先觉。这类会计人才大部 分分布于大中专院校,有理论研究成果,并经常亲赴企业指导实践,为企业管理 和企业财务管理注入新鲜血液。 由上分析得出,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实际上是通才加专才的培养目标: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 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复合性、应用型 专门人才。 2.2.2 高职会计教育特点高职会计教育特点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线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而一线应用型会计 人才的培养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即培养 目标的建立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的形成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所形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方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群。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9: (1)高职会计教育应为“高等”教育。其特点是“高技术性、高技能性” , 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 “高等”意味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熟 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高的个人 综合素质。 (2)高职会计教育应为“技能”型和“桥梁”型人才教育。它前接“工程设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4 计型人才” ,后启“技能操作型人才” 。对会计专业而言, “工程设计型人才”是那 些会计制度设计者、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者、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 主管等等;而“技能操作型人才”则是指具体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如车间 核算员、收银员、出纳员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中间型”会计人才应当是能将 高级会计人才的劳动成果如会计制度设计、税收筹划方案、资金决策方案、投资 方案等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落实下来,并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经济效益的会计人员。 (3)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会计主 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地方主要企业的中层骨干会计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 (4)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应为初级会计人员。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的层次、 类型和就业对象,也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初级会计人员。初级 会计人员包括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两个层次。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具体教学目标 是取得“双证” ,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这些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很快适应基层会计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较短,并有较高 的会计操作技能。为达到这个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英语应达到三级水平;计 算机应用技术应达到专业二级水平;能熟练使用常规会计软件和常用程序;具备 一定的经营知识,理解企业的经营决策并能将其贯彻到会计工作中。 (5)高职会计教育方式网络化。信息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局限, 经济信息量是以“爆炸”方式进行增长的。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 系统,对经济事项的处理和会计信息的传递必须网络化。会计信息网络化,使会 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和传递更加便捷,会计信息共享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这就为我国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会计教育目标、教育手 段、教育内容等方面都要注意网络化的特点30。 (6)高职会计教育终身化。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社会瞬息万变,新知 识层出不穷。一方面要求我们会计人员“活到老,学到老” ,随时补充新知识,从 而达到适应新时代会计处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 会计教育要不断加强后续教育,从而达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终身教育体 系包括规范职业准入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学建筑方案设计软件
- 楼房施工方案有哪些类型
- 咨询流程方案
- 美国建材营销方案设计
- 旧建筑修缮技术方案设计
- 网络营销合作方案书
- 广东钢结构住宅施工方案
- 预算管理实施咨询方案
- 家园2级建筑方案设计
- 咨询顾问能力评测方案
- 小学体育知识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课件
- 心内科人文关怀护理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3版)题库
- 医院培训课件:《预灌式抗凝剂皮下注射》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名著复习:《艾青诗选》题集组(答案)
- 2024年游泳初级指导员认证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课件 2.5 可控核聚变及其未来利用方式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一级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