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摘要 1 8 4 0 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在面临这一奇耻大辱的同时,也看到 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天朝以外的世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大 官僚开始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由他们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自救运动,即著名 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选派了部分政府官吏出使西方,还派出了部分官 吏出洋考察。虽然,这些官员肩负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考察西方教育,但是,在他们的日 记中记录了一些教育见闻与感想;他们也通过书信或奏议等形式,将有关教育信息传递 回国;还有部分人在回国后就教育问题向清政府进言。无庸置疑,他们对晚清社会变革, 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文的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前人相关研究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 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主要是采用文献法,对近代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 育的导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及概况,该部分主要考察了清末官吏游历与 出使欧美的原因,以及游历与出使官吏的职位,游历与出使的国家等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印象,该部分主要是通过考察游历与 出使官吏的日记等资料详细介绍了他们观察到的西方教育的情况,包括普通教育、专门 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等。 第三部分:游历与出使官吏向朝廷传递的教育信息,该部分主要考察了游历与出使 官吏与朝中大臣的往来书信以及给朝廷的奏折。从与朝中当政大臣的往来书信中,对所 有涉及到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他们在奏折中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改革本 土教育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分类。 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晚清官吏的欧美之旅对近代教育的影响。力求丰富和深化以 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为载体传播西方教育的历史研究。 关键词:清末游历;出使官吏;西方教育;导入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八( 1 8 6 0 1 9 1 1 ) a b s l r a c i s i n c et h eo p i u mw a ri n18 4 0 ,t h ec h i n e s ed o o rh a db e e no p e n e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f o r t h ec h i n e s et of a c et h i sh u m i l i a t i o n ,t h e yh a ds e e nab r a n dn e ww o r l d ,n a m e l ya ”h e a v e n l y ” w o r l do u t s i d e a m o n gt h ef e u d a lr u l e r s ,p a r to ft h ee n l i g h t e n e db u r e a u c r a t sh a dr e a l i z e dt h a ti t w a gn e c e s s a r yt ol e a r nf r o mt h ew e s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yi n i t i a t e dag r e a tm o v e m e n tt h a tw a st o a d v a n c et h eq i n gs o c i e t y , n a m e l yt h ef a m o u s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 s o m eo f f i c i a l sw e r es e n to nad i p l o m a t i cm i s s i o nt ot h ew e s t e r n c o u n t r i e s a n do t h e r sm a d et h ei n s p e c t i o n sa b r o a d a l t h o u g ht h e i rm a i nm i s s i o n sw e r en o tt h e s t u d yo ft h ew e s t e r ne d u c m i o n ,t h e yr e c o r d e ds o m et h i n g sa n dv i e w sa b o u tt h ew e s t e r n e d u c a t i o nw i t ht h e i rd i a r i e s t h e ya l s op a s s e d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o u tt h ee d u c a t i o nb a c kt ot h e m o t h e d a n db yt h el e t t e r sa n dm e m o r i a l st ot h et h r o n e a n ds o m ep e r s o n sa d v i s e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t o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a f t e rt 1 1 e yc o m eb a c k h e n c e ,t h e r ei sn od o u b t t h a ta l lt h ea b o v ep e r s o n sh a v eh a ds o m ei m p a c to nt h ec h a n g e s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1 1 1 cr e s e a r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a n d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i nt h ep r e f a c eo f 也i st h e s i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e n t r yp o i n ta n dr e s e a r c h r e s e a r c h e so ft h i st h e s i sa r es t a t e d b y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w e s t e r ne d u c a t i o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b y t h em o d e mo f f i c i a l sa sa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t ot h ee u r o p e u si ss y s t e m i c a l l yc o l l e c t e d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t h et h r e es e c t i o n sa sf o l l o w s s e c t i o nls t a t e st h er e a s o n sa n ds i t u a t i o nt h a tt h eo f f i c i a l sw e n tt ot h ee u r o p e - u sa sa 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 t h i ss e c t i o na n a l y z e sa tl e n g t ht h er e a s o n st h a tt h eo f f i c i a l sw e n tt ot h e e u r o p e - u sa sa 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 i rp o s i t i o n s ,a n dt h ec o u n t r i e s t ot r a v e lo rg oo nad i p l o m a t i cm i s s i o n s e c t i o n2r e v i e w st h ei m p r e s s i o nt h a tt h ew e s t e r ne d u c a t i o nm a d eo nt h eo 伍c i a l sa sa 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t ot h ee u r o p e - u s b yr e v i e w i n gt h ed o c u m e n t s ,f o re x a m p l et h ed i a r i e st h a t w e r ew r i t t e nb vt h eo f f i c i a l sw e n tt ot h ee u r o p e u sa sa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 , t h i ss e c t i o n i n t r o d u c e si nd e t a i lt h ew e s t e r ne d u c a t i o nt h a tt 1 1 e ys a w , i n c l u d i n gc o m p u l s o r ye d u c a t i o n , s p e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 t e r t i a r ye d u c a t i o n ,f e m a l e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o n s e c t i o n3s e t sf o r t ht h ee d u c a t i o n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a tt h eo f f i c i a l sa sa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t o t h ee u r o p e u sp a s s e dt ot h eq i n gg o v e m m e n t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t h el e t t e r sw r o t eb yt h e mt ot h e m i n i s t e r so f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a n dm e m o r i a l st ot h et h r o n ea r e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d 1 1 1 e t h i n g sr e l a t e dt ot h ee d u c a t i o na r er e f i n e da n dh a n d l e df r o mt h e s el e a e r s t h ep r o p o s a l st o r e f o r mt h el o c a le d u c a t i o na r eg e n e r a l i z e da n dc l a s s i f i e df r o mt h e s em e m o r i a l s f i n a l l y ,t h i st h e s i se m p h a s i z e st h ee f f e c tt h a tt h et r a v e lf o rt h eo f f i c i a l so ft h el a t eq i n g t og ot ot h ee u r o p e u sm a d eo nt h em o d e r ne d u c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s e e k st or e s e a r c hi nd e t a i l s t h eh i s t o r yt h a tt h ew e s t e r ne d u c a t i o nw a sp a s s e db yt h e0 f j f i c i a l sa sat r a v e l e ro re n v o yt ot h e e u r o p e u s k e y w o r d :t r a v e li nt h el a t eq i n g ;o f f i c i a la sa ne n v o y ;w e s t e r ne d u c a t i o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阻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牡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年妇1 8 日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一、绪论 ( 一) 研究意义 1 8 4 0 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从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人民从此经历着被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的漫长岁月。中国人在面临这一奇耻大辱的同 时,也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天朝 以外的世界。西方社会先进的技术和各种 社会思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闭关锁国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桎梏,严 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向西方学习。此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 比较开朗的大官僚开始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认为闭关锁国已不再 适合中国社会,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打开国门,走出去,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社会先 进的技术,学习西方社会,了解西方社会。为了改变中国社会落后的面貌,突破闭关锁 国的社会现状,他们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自救运动,即著名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 期间,清朝政府选派了部分政府官吏出使和考察西方社会。 在这种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了解西方社会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来华 的传教士进行的西学宣传,二是清朝政府选派的留学生对西学的传播,三是短期出国考 察或者常驻的政府官吏对西学的导入针对传教士来华宣传西学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针对留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也很多;而对于游历与出使欧美的政府官吏这个群体对西学 的传播,特别是对西方教育导入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对外贸易不发达, 即使在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出洋一留学或考察,在大多数情况下 还只能属于官方派遣的性质,这一部分人身份特殊,他们是有职权的政府官吏,尤其是 驻外公使一般是朝廷三品官员,他们可以在其职权之内将其受到的西方文化教育的种种 影响在中国社会扩大化虽然,这些官员肩负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考察西方教育,但是, 在他们的日记中记录了一些教育见闻与感想;他们也通过书信或奏议等形式,将有关教 育信息传递回国;还有部分人在回国后就教育问题向清政府进言。无庸置疑,他们对晚 清社会变革,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深入研究第三 条途径,即研究清末游历和出使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中国对外派遣使节起源很早,但与清末使节派遣性质迥然不同。早期向外派遗使臣, 是以朝贡制度为基础,在中国统治者的意识中,中国使节历来是作为“天朝之使 的特 殊身份派往出使国,而来人则以“贡使”的身份被接待。清末遣使出洋,是指清朝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 以下简称总理衙门) 成立之后,向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派遣使臣考察学 习之事,属于近代历史范畴。总理衙门在1 8 6 6 年奏请斌椿代表团游历各国时指出了办 理洋务而昧于外情的难处:“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 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一1 可见,如果一 直拒绝西方,紧闭国门的话,受害的不是西方,而是中国。于是从斌椿开始,直到1 8 7 6 年清朝政府派遣常驻外国使节,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其中到欧美去学习、游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历和出使的政府官吏,是清朝官僚阶层中的一部分,尤其驻外公使最低也属于三品大员, 而且与国内掌权的洋务大员多有联系,他们对西方教育的关注和介绍,对朝廷内洋务大 员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甚至最高决策者。出国 游历、考察和驻外官吏的变革思想在客观上给晚清沉闷、闭塞的社会思想和落后的社会 制度注入了活力,在士大夫中产生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他们走出国门,出使域外的 举动,冲击了当时陈旧的思想体制,大大加速了晚清步入世界潮流的进程,促进了变革 思想的传播。因此,研究清末游历和出使官吏对近代西方教育的导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国门 被重新打开,近代 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从“国门一不但进来了大批带着西方文明的陌生 人,而且走出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这些走出国门的中国入深受西方社会先进文明 的影响,他们把在国外所历所闻所感的一切记录下来,以日记、游记散文、诗歌和少量 政论文章的形式,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地的政治、教育、风俗和人物,探寻西方社会国富 民强的方法和途径。其中,涉及到清末官吏的日记主要包括斌春的乘槎笔记;志刚 的初使泰西记;张德彝的航海述奇、欧美环游记和随使英俄记、随使法 国记;郭嵩焘的使西纪程、伦敦与巴黎日记;曾纪泽的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刘锡鸿的英轺私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 等等。毫无无疑,这些作品是近代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大量的中、西 文化信息,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中外关系、中西文化交流和冲突,而且作为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旅行游记,更为真切地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从传统到近代的更替和嬗 变的艰难历程。 在2 0 世纪6 0 年代,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由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 刊,共三编,它将清末清宫档案、奏疏、政书、日记、诗文集等收集成册,是研究中 国近代教育、文学等重要文献资料的合编集。到2 0 世纪8 0 年代,学术界开始重视对近 代海外游记,包括海外旅行的研究,从资料整理到论著、论文,出现了很多新的成果, 有不少学者介绍游记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旅行经过及主要内容,还有不少的研究探 究了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概言之,近2 0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原始资料搜集整理方面:由钟叔河先生搜集、整理的1 8 4 0 - 1 9 1 1 年这7 0 年间的作品约i 0 0 种,由岳麓书社刊行编成走向世界丛书,首先刊行第一辑有3 6 种,分1 0 册,近6 0 0 万字。由王立诚辑校的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一书,本书选辑 晚清四名驻外公使留下的六种日记或笔记,除了郭嵩焘的使西纪程外,郭嵩焘的伦 敦与巴黎日记、刘锡鸿的英轺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和出使 日记续刻、宋育仁的泰西各国采风记均为节选。总的来看,这些日记记载的所见 2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1 9 1 1 ) 所闻,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了晚清中西文化学术的冲突以及士大夫对此的反应。 其次,在论著类方面:涉及到近代海外旅行、考察及其游记的著作很多。但是与本 论题直接相关的专著匮乏,只有几本通论性著作。这些著作的绪论或个别章节中,凡是 论及洋务运动时,均会有一部分涉及到派遣游历使或外交使节的内容。这些都是前人研 究的成果和本文可资借鉴的材料。这里概述其中重要的几部,主要有张海林的近代中 外文化交流史,其中的第五章洋务运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对派遣游历使出洋考察和派 遣常驻外国公使的原因进行了论述。钟叔河著的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 方的历史,对我们民族从封闭社会走向现代世界的历史作了一番纵横考察,再现了早 期近代知识分子在走出国门认识和介绍世界方面所走过的艰苦道路。李喜所主编,张静 等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三卷) ,对晚清部分海外旅行考察者及著作,从文化 交流的角度,作了一定论述,但并不全面。熊月之的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此书主 要是研究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晚清社会的影响,而对近代中国海外游记着墨不多。 以上这些论著,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在有关章节中,对近代中国,尤其是晚清的海外旅 行或者游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察与论述见仁见智,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再次,相关方面的论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探讨海外旅游和游记的 文章,这部分的论文较多。主要有马晓京的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作 者简单介绍了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特点、效果及意义。曹流的论晚清外交使节的 欧美之旅一文认为,1 9 世纪6 0 至9 0 年代,清政府陆续向欧美国家派遣使节,这是近 代中国知识分子首次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怀抱明确的学习意图,实地游历、考察西方资 本主义现代文明。他们的外交旅游活动具有历史开创性,不仅开阔了自身的眼界,思想 认识得以提高、升华,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丁慰慈的读黎庶昌( 西洋杂志) 从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物等方面,揭示了西洋杂志一书的主要内容。 朱维铮撰写的使臣的实录与非实录一晚清的六种使西记,作者对郭嵩焘、刘锡鸿、 薛福成、宋育仁晚清四名驻外使节所留下的六种日记或笔记进行考察,认为这六种游记 重要价值不在于他们陈述的客观性,而在于陈述的人,都是出现在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 以后的西方世界的首批中国使者。帝国外交官员的身份,使他们得以贴近观察欧美诸国 的权力运作状况,得以经常接触具有不同影响力的政客、官僚、贵族、财阀以及学者、 文士等等。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观察的敏感度,感受的对比度,较诸久客异 域者更为强烈,尤其是因为他们总处在双方政治冲突的前哨位置上,所以,他们的游历 见闻,便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出晚清中外文化学术的相互冲突,在饱受传统熏染的 上层士大夫中间,可能激发的种种反应。第二类主要是探讨出使人员群体对当时社会的 影响的,这样的论文较少,主要有夏泉的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变革思想述评,通过对 1 8 7 5 - 1 8 9 4 年甲午战争前的这批晚清早期驻外使节的变革思想,分三方面予以评述,来 3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探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向西方寻求强国制夷之策的。林琼的清末早期驻外使 节对西方方化的传输,对清末早期驻外使节在近代西学东渐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 的归纳,他的另一篇文章清末早期驻外使节的西学实践,则介绍了清末早期驻外使 节尽管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他们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实践和运用他 们所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为推动和完善中国近代外交使节制度与建设也做出了他们 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曹流的论晚清外交使节的欧美之旅,对晚清外交使节的欧美之 旅的多重作用、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潘可新的硕士论文近代出使人员与 晚清社会的变革,对出使人员群体外交思想战略的演变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进行了 考察,虽然重点是从近代出使人员与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的关系来阐述出 使人员对晚清社会变革的作用,以拓展对经济领域的全面研究,但对教育方面的研究只 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缺乏系统性。马东玉的对我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价值的新思考, 主要是对我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分析。第三类是对游历或出使的官 员的个案的研究。如:刘华的从(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看曾纪泽的西学思潮,该文 考察了曾纪泽在1 8 7 8 至1 8 8 6 年奉旨出任英、法、俄三国公使期间,写下的近5 0 万字 的日记,认为日记一方面记录了作者在欧洲的外交活动,同时也记载了西方的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探究 曾纪泽的西学思想、洋务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寻找了根源。刘国军考察了郭嵩焘的 使西纪程一书,认为从郭嵩焘前往西欧赴任途中5 0 天的日记中,可以从一个侧面 反映郭嵩焘的中西文化观,使西纪程一书的厄运及郭本人的遭遇,一方面表明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同时也体现了郭嵩焘的超前眼光及忧患意识,从而为他的经 历及使西纪程一书架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刘悦斌的论薛福成出使日记的学人特 色认为:薛福成的出使日记内容丰富,颇具学人特色。其日记学人特色的第一个体现 是有选择地收集、记录资料,第二个体现是记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三个体现是将感 想发为议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辞的优美洗练。吴宗明的论曾纪泽,对 曾纪泽的思想和活动进行了客观陈述。赵长碧、王鸿宾的论爱国使者杨儒,通过对 杨儒的作为进一步探讨,对驻俄大使杨儒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了评价。文定旭的硕士论 文立足传统融汇中西一郭嵩焘洋务教育思想研究,从教育地位、教育目的、教育内 容、教育制度、留学教育五个方面归纳了郭嵩焘的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尤其是晚清海外游记的研究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绩,这无疑有利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深入。很多 研究成果观点新颖,论述精当,具有开创性和启迪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尤其是直接论述政府官吏考察欧美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归纳一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 问题: ( 1 ) 多数论文是从近代中国早期外交、中西文化交流和冲突、日本留学生教育, 4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以及中日教育交流等视角来进行研究的。 ( 2 ) 多数著作或论文是对游记作者人物本身的研究,而对其所著的游记内容很少 论述或论述的不够深刻。 ( 3 ) 大多数的论文都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和活动作个案研究,而缺少对这个群体 的系统梳理和深入的探讨。 ( 4 ) 涉及到这个研究群体的论文都是历史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侧重于从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没有一篇是仅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教育学方面的 论文 总乞政府官吏是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参加者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他们到欧美去访问和工作,接触到了近代的科学文化,政治思想,也就不可能不在中国 发生影响,通过考察近代游历与出使人员与晚清文化教育的关系,进而阐述游历与出使 人员对晚清教育变革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加深对近代教育发展的全面认知,揭示中外教 育交流对促进本国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对近代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进行梳理。 通过查找,阅读由沈云龙主编的清朝游历与出使官吏的日记及与洋务大臣的来往书信, 奏折等,系统整理了清末游历和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分析了官吏游历与出 使欧美的缘由及概况,阐述了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印象,并探讨了出使官 吏向朝廷传递的教育信息,总结了清末游历和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导入的意义。 5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二、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及概况 ( 一) 派遣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缘由 鸦片战争之前,受天朝观念的影响,清廷对外从无平等外交关系的概念,处理对外 关系的模式,乃是建立在“天朝观念下的“朝贡制度”;外国必须自居为藩属或朝贡 国,才能和中国建立外交方面的关系。 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门户被迫向西方国家开放,随 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 8 6 1 年1 月清政府正式设置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由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新主持。由于 长期闭关锁国,中国官员的世界知识极度贫乏,在办理外交时常束手无策。随着外事活 动日益频繁,派员出国,探其利害,也势在必行。 第一批由清政府派遣出国游历的,是斌椿父子率领的同文馆学生一行五人,始发其 议的是洋员赫德。以奕新为首的总理衙门大臣,早就有派人到国外考察的想法,但因为 条件一直没有成熟,故未能成行1 8 6 6 年初,总税务司赫德准备回国,建议总理衙门派 同文馆学生随他到英国观光,奕新认为这是一个机会,组织一个非正式的考察团,他于 1 8 6 6 年2 月2 0 日上奏:“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 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呦,因此,“臣等久拟奏请派 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藉资筹计 口1 ,而“惟思由中国特派使臣前赴各 国,诸费周章,而礼节一层,尤难置议,是以迟迟未敢渎请。兹因总税务司赫德来臣衙 门,谈及伊现欲乞假回国,如由臣衙门派同文馆学生一二名,随伊前往英国,一览该国 风土人情,似亦甚便等语。川4 1 奕新等认为“同文馆学生内,有前经臣等考取奏请授为八 九品官及留学者,于外国语言文字,均能粗识大概,若令前往该国游历一番,亦可增广 见闻,有裨学业,且系微员末秩,与奏请特派使臣赴各国通问,体制有间,又与该税务 司同去,亦不稍涉张皇,似乎流弊尚少。川习又因为“学生等皆在弱冠之年,必须有老成 可靠之人,率同前去,庶沿途可资照料,而行抵该国以后,得其指示,亦不致因少不更 事,贻笑外邦。6 1 于是最终选定“老成可靠的斌椿带队。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派遣 的旅游团就这样产生了,它开启了晚清官吏出洋的先例,不过那仅仅是一次试探性的观 光旅行。 清政府第二次遣使是在两年之后,即1 8 6 8 年8 月,由于1 8 5 8 年天津条约规定 的十年修约之期将至,此时清政府对于1 0 年前英法借口修约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仍 心有余悸,一方面他们担心西方列强趁修约之机再次“索要多端 ,于是急欲事先遣使 笼络各国,另一方面是奕新等认为“通商各国将届修约之期,所有一切事宜必须筹备 口3 ,而且“原奏内遣使一节,本系必应举行之事,止因一时乏人,堪膺此选,且中外交 际,不无为难之处,是以明知必应举行,而不敢竞请举行,尚待各处公商,以期事臻妥 协。惟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伪,中国一概茫然。其中隔阂之由, 6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i ) 总因彼有使来,我无使往。 哺1 至于人选问题,恭亲王奕新认为“西洋各国遣使驻扎不 尽本国之人,但使诚信相孚,原无分乎区域。美国使臣蒲安臣其人处事和平,能知中外 大体鲥,于是即将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成了最佳人选。第一个外交使团也 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清政府第三次遣使的尝试是在1 8 7 0 年,主要是因为近代教案中最为典型,影响极 大的天津教案的发生。教案的起因,是事发前,天津一带社会上流传有孩童迷失,是因 为传教士买通中国教徒诱拐孩童至天主堂,将其害死,挖眼剖心,制作药材而导致的, 正巧1 8 7 0 年6 月2 1 日天津地方政府抓获了一个拐卖儿童的罪犯,在其供词中牵涉到 法国的天主教堂。当地群众本来就对法国教士的嚣张气焰不满,因而借机自发砸毁了教 堂。法国领事丰大业于6 月2 3 日找天津的中国官员进行交涉,并持手枪威胁群众,群 众忍无可忍,双方开始互殴并兵戎相见,结果当场殴毙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 西蒙,愤怒的群众还举火焚烧望海楼法国教堂、育婴堂、讲书堂、公馆和洋行,又焚毁 英、美教堂数所,打死教士、修女、商人多人此事对清政府震动极大,事后清政府为 了向法国致歉,特意派遣刑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率领一个陪罪使团前往法国。 虽然有了前三次遣使的经验,还有西方驻北京使节多年来不断的敦促,清政府却仍 以中国使节驻外国无事可办等理由拖延,并未打算派遣正式的驻外公使。1 8 7 5 年发生的 “马嘉理事件”成为清政府正式派遣驻外使节的契机,事件的起因是1 8 7 4 年1 2 月,英 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持总理衙门护照来到云南。时任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的岑毓英热 情接待了他,并派兵护送出境,前去接应自印度经缅甸来云南的英国探路队。可是当马 嘉理接到柏郎团队返回滇境时,岑毓英却指使部属李珍国挑拨离间,致使当地群众与马 嘉理等人发生冲突,马嘉理首先开枪杀死群众一人,愤怒的人群将他及其随从四人当场 杀死。柏郎的大队人马在蛮允附近的班西山,也遭到李珍国伏兵截击,战斗双方都有伤 亡。当晚,柏郎率队退至缅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滇案 。滇案发生后,英国政府 以撤使、断交、武力等多种手段相威胁。英驻华大使威妥玛更是“调集兵船多只,恫喝 要挟 n 引,要求严惩岑抚。在英方压力下,清廷遂于5 月命李鸿章之兄湖广总督李瀚章 前往云南查办,并由李鸿章在天津与英使交涉。1 8 7 6 年9 月1 3 日,中英正式因滇案而 签订烟台条约。该条约第一款便明文规定“昭雪滇案 。“俟此案结时,奉有中国朝 廷惋惜滇案玺书,应即由钦派出使大臣克期起程,前往英国谢罪。 1 主持总理衙门的 奕新在关于中英交涉马嘉理事件的奏折中指出:“中国朝廷必须派遣一钦差大臣赴 英国,与英国衙门说明云南之事。川1 2 3 就这样清廷下了派遣常驻外国使节的决心,光绪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1 8 7 5 年8 月2 8 日) ,经过反复考量,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为出使大 臣赴英,负有“谢罪 、“常驻的双重职责,后来又派刘锡鸿为副使。 洋务运动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向外派遣观光使节活动是1 8 8 7 年,此次考察观光缘 起于1 8 8 7 年1 月御史谢祖源时局多艰请广收奇杰之士游历外洋之奏折,由于“中 7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 1 9 1 1 ) 土习为游谈,其平日留心讲习者良少耳,是以欲周知中外之情势,必自游历始。一n 3 3 所 以他建议“今翰詹部属中不无抱负非常者,可否令出使大臣,每国酌带二员,给以护照, 俾资游历。一年后许其更替,愿留者听,其才识出众者,由出使大臣密保,既备他日使 臣之选,亦可多数员熟悉洋务之人。 n 们总理衙门同意了谢的意见,通过考试选拔,清 政府派遣了1 2 位官员分别前往亚洲、欧洲、南北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 游历考察。 1 8 9 8 年9 月2 1 日戊戌政变,康、梁等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宪政的努力被慈禧太后 无情地扼杀了,但接下来的庚子之役,却使大清王朝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慈禧在狼狈西 逃的过程中不得不重新思考清廷的命运,继而重拾维新派变革旗帜,摆出革新姿态,推 行所谓新政,同时随着清末新政改革的需要和推动,晚清官吏出国游历考察也逐渐形成 风气,在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作用下,清政府再也不能抱着专制政体不放了,一 些官员相继提出了派亲贵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建议,考察外国政治特别是宪政,最终被 提上日程。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1 9 0 5 年7 月1 6 日) 内阁奉上谕,解释了此次派 遣官吏出洋的原因:“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朝廷屡下明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 数年以来,规模虽具而实效未彰,总由承办人员,向无讲求,未能洞达原委,似此因循 敷衍,何由起衰弱而救颠危。一6 1 此次的五大臣出洋,标志着晚清中国官员在走向世界 的历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 二) 清末官吏游历与出使欧美的概况 1 清末游历和出使欧美主要官吏( 非驻外使节) 的概况 同治五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 1 8 6 6 年3 月7 日) ,6 3 岁的斌椿率同文馆学生凤仪、 德明、彦及他的儿子广英一行跟随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 丹麦、瑞典、芬兰、俄国等十五个国家,于十月初七日回到北京。此行名为观光,实则 负有出访使命,临行前清政府嘱其“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j i l 形势,风土人情,随时 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 n 唰。它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往外国的第一个代表团。 两年之后,即1 8 6 8 年2 月2 5 日,清政府开始组建第一个外交使团。前美国公使蒲 安臣成了中国皇帝的钦差、率领中国外交使团的“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为了维护 大清帝国的面子,清政府又任命了两名级别不太高的总理衙门章京记名海关道志刚和 礼部郎中孙家谷“赏加二品顶戴,也以同样的名义,会同蒲安臣办理中外交涉事务。 为了不得罪英国和法国,寻求列强之间的平衡,又特地聘请英国驻华使馆翻译柏卓安和 法籍海关职员德善分别担任“左协理 和“右协理。此外,使团还包括中国随员、译 员( 大部分是同文馆学生) 等共约三十多人。 1 8 7 0 年,天津教案发生后,法国政府借题发挥,要求清政府作出巨大让步。清政府 遂派兵部左侍郎崇厚为特使,兵部候补员外郎张德彝为英文翻译,携一干人等,到法国 赔礼道歉,是为第三次遣使的尝试。 8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1 9 1 1 ) 1 8 7 6 年美国独立1 0 0 周年之际,美国政府在发表过独立宣言的费城举办“万国 博览会一。当时有3 7 个国家参加,清朝政府也送去了价值近2 0 万两白银的展品。浙江 海关文书李圭成为第一个由政府派出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他的任务是“将会内情形, 并举行所闻见者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万 1 7 3 ,李圭此行也只能算是一次美国游 历。 1 8 8 7 年6 月1 2 日至1 3 日,在北京总理衙门所属的同文馆内,举行了选拔出国游历 官员的考试。考试内容是关于边防、史地、外交、洋务的策论。考试选取了傅云龙等1 2 人为正式游历使,派遣他们分别游历亚洲、欧洲与南北美洲各国。这是清政府第一次以 考试的形式选拔出国游历官员。 1 9 0 5 年7 月1 9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 ( 后徐世昌、绍英由李盛铎、尚其亨换任) 出洋考察。五大臣分两组于1 2 月7 日正式 出发。戴鸿慈与端方- _ 组共经1 5 个国家,重点考察了美国、德国、丹麦、挪威、奥匈 帝国、俄国、荷兰、意大利8 国,至次年7 月1 2 日回到北京。而另一组载泽偕尚、李 两使则重点考察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5 国,至次年6 月回到北京。 从1 8 6 6 年总理衙门派斌椿代表团游历各国开始,到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为止, 清末主要官员游历情况如下表: 表l :出国游历官吏情况n 羽 姓名籍贯 官职游历时间( 年)游历的主要欧美国家 斌椿 山西七品知县 1 8 6 6 志刚 孙家谷 崇厚 李圭 傅云龙 顾厚煽 刘启彤 李瀛瑞 孔昭乾 满洲记名海关道 安徽礼部郎中 满州三口曩罢窑嚣、兵 江苏海关文牍 浙江兵部候补郎中 江苏刑部学习主事 江苏兵部学习主事 山东刑部候补主事 江苏刑部候补主事 1 8 6 8 1 8 7 0 1 8 7 0 1 8 7 6 1 8 8 7 1 8 8 9 法、英、荷兰、丹麦、 瑞典、芬兰、俄国、普 鲁士、挪威、比利时等 美、英、法、普、俄等 法 美 美国、加拿大、秘鲁、 古巴、巴西 1 8 8 7 1 8 8 9 英国、法国 9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1 9 1 1 ) 2 清末驻欧美公使概况 清政府对外常驻使节的派遣,是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演变的必然结果。“马嘉理事 件 发生之后,清政府开始筹备派遣驻外公使的事宜,并且对使才的选择征求官员的意 见,各地官员对此事也颇为用心,纷纷上奏。戊辰山东巡抚丁宝桢奏:“饬中外各举所 知,必操守清洁,胆识兼优者,方得入选,送归总理衙门拣派。 n 们李鸿章奏:“似宜择 中国读书明理有操守;而又通晓外洋语言文字数人,由总理衙门察看才具。 啪1 福州将 军英桂奏:“饬各省督抚臣,留心延揽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为守兼优者。 昭妇闽浙总督吴 棠奏:“惟口舌相争,则立言必须得体,侦其虚实,非久驻不能深知,此非体用兼备者, 不能胜任。 嘲1 综合上述意见,清政府选中了对“洋务 颇为了解的郭嵩焘,自郭嵩焘 之后,以后的使节选取也多以此为标准,选择通“洋务之人充任。 1 8 7 7 年1 月,清政府第一个驻外使馆在伦敦创设,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 自郭嵩焘出使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实派常驻欧美公使4 8 人,期间共出驻1 6 个国家, 每位使节有一批随行的外交人员,主要是副使1 人( 后取消) ,参赞2 人,翻译4 人, 随员、医官4 人。其中有些国家并未专派公使,而由驻其他国家使臣兼任。晚清驻外 公使出使欧美国家名称及驻外时间等见下表: 表2 :驻外公使情况一览表旧3 使臣姓名 籍贯官品在任时间出使的国家 郭嵩焘湖南二品 曾纪泽湖南三品 1 8 7 6 1 8 7 8 1 8 7 8 一1 8 8 6 1 0 英、法 英、法、俄 清末游历与出使欧美官吏对西方教育的导入( 1 8 6 0 1 9 1 i ) 刘瑞芬 安徽二品 薛福成江苏二品 洪钧江苏二品 许景澄浙江 二品 杨儒 胡惟德 萨荫图 陆徵祥 刘锡鸿 龚照瑗 庆常 裕庚 无记载二品 浙江三品 蒙古四品 江苏四品 广东 三品 安徽三品 满州二品 满州四品 孙宝琦浙江三品 刘式训江苏四品 李风苞江苏三品 吕海寰山东四品 阴昌江苏二品 吴德章福建四品 杨晟广东四品 李经迈安徽 三品 雷补同江苏三品 沈瑞麟浙江四品 钱恂浙江四品 刘镜人江苏四品 杨兆望浙江四品 1 8 8 6 1 8 8 9 1 8 8 争一1 8 9 3 1 8 8 7 1 8 9 0 1 8 8 4 一1 8 8 7 1 8 9 0 1 8 9 7 1 8 9 3 一1 9 0 2 1 9 0 2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本地化翻译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场动物健康大数据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机器翻译引擎训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退休人士兴趣小组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蓝牙音频高清传输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生鲜新零售行业冷链物流配送时效性与成本优化分析报告
- 2025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绿色建筑推广关键指标:绿色建筑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应用案例深度分析报告001
- 2025年水性涂料生产项目环保型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三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机场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2025年福建南平市武夷山水茶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液压系统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弓箭基本知识
- 高三开学第一课课件-
- 工作证明(常见模板1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