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初探.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初探.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初探.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初探.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献体排由三国曹魏修争览肇始,经过魏 晋、隋唐的发展,至宋代达到了类书发展的高峰。宋代的类书数量巨大,体例形 式多有创制。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又称事类合璧、合璧事类,是南宋一部综合性 类书。旧题宋谢维新撰。分为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 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共计三百六十六卷。是书内容极其丰富,分天文、 地理、节序、人物、宗教、技艺、礼仪、职官、乃至草木、鱼虫、鸟兽,器物等 子类目,几乎包括了古代大型综合性类书的主要类目。保存了大量早已散逸的文 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是由书商刘德亨出资请谢维新修撰的。谢维新并不 是此书的唯一编撰者。由于宋代类书一人修撰成后,往往发生后人续修现象。古 今合壁事类备要也存在后人续修的情况。合璧事类的编撰者实有两位,前 三集为谢维新编撰,而别集和外集则由虞载编撰。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一书继承了魏晋以来类书的编撰体例。每集先分为若 干大门类,其下再分若干子目,然后对每一子目进行“事居于前,文列于后”的 编撰。其中的事类,往往是一些成语典故,先以大字排出成语典故,再以双行小 字列出原文并标明作者、出处。除此之外,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还具有自己的 特色。每一子目下事类的大字往往都是从原文中总结出的约定俗成的成语典故。 除了前集之外,此书在每个子目的事类罗列之前有一个相当于综述的梳理,兼有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能。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自南宋宝祜年i 1 刊刻以来,流传的刊本主要有宋刊本、 宋建刊本、元刊本、明弘治十一年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本、明嘉靖三衢夏相摹宋 刻本、明嘉靖三十五年锡山秦氏刊本,明力历刻本和四库全书本八种。 古今合鐾事类备要后集大量征引宋实录,据笔者统计,共有八十四条 之多。此外,该书前、后集还引用了宋国史和会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古今合擘事类备要类书文献学价值 a b s t r a c t l e i s h ui sak i n do fs p e c i a lt y p eo f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a i tb e g a nf r o m h u a n g l a ni n 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a n dd e v e l o p e dd u r i n gw e i j i na n d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l e i s h ur e a c h e di t sp e a k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a m o u to ft h el e i s h ui n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w a sl a r g ea n dt h ef o r mw a sv a r i o u s g u j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w h o s ea n o t h e rn a m ei s s h i l e i h e b io rh e b i s h i l e ii s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e i s h u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 sw r i t e rw a so n c ek n o w na s x i e w e i x i n t h e r ea r e6 9c h a p t e r so fq i a n j is e r i e s ,81c h a p t e r so fh o u j is e r i e s ,5 6 c h a p t e r so fx u j is e r i e s ,9 4c h a p t e r so fb i o is e r i e sa n d6 6c h a p t e r so fw 列is e r i e si n t h ew h o l eb o o k t h et o t a li s3 6 6c h a p t e r s t h eb o o kc o v e r saw i d e r a n g i n gf i e l d s w h i c ha r ea s t r o n o m y ,g e o g r a p h y ,h o l i d a y s ,p e r s o n s ,r e l i g i o n ,c r a f t ,c e r e m o n y , 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m ,v e g e t a t i o n ,a n i m a l sa n di m p l e m e n t s t h eb o o kk e e p sag r e a td e a lo f m i s s i n gd o c u m e n t sw h o s ev a l u ea 建v e r yh i g h g u j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w a s i n v e s t e d b y t h eb o o k s e l l e rw h o s en a m ei s l i u d e h e n g h ei n v i t e dx i e w e i x i nt ow r i t et h eb o o k h o w e v e rx i e w e i x i ni sn o tt h e s o l ow r i t e r i ti sc o m m o nt h a tal e i s h uw a sw r i r e nb yo n ew r i t e r ,a n da d d e db yo t h e r w r i t e r s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h e b i s h i l e iw a sw r i t t e nb yt w op e r s o n s t h ef i r s tt h r e e s e r i e s e sw a sw r i t t e nb yx i e w e i x i na n dt h ef o l l o wt w os e r i e s e sw a sw r i t t e nb yy u z a i g u j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t o o ko v e rt h es y s t e mo fl e i s h us i n c ew e i j i n i t f a l l s s e v e r a lc a t e g o r i e s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e v e r ys e r i e s e v e r yc a t e g o r i e sf o c u s e so n s e v e r a lk i n d so fs u b j e c t s a n de a c hs u b j e c ti sd e v e l o p e dw i t he v e n t sa n dl i t e r a r y q u o t a t i o n sa h e a d t h ef o l l o wp a r to ft h e ma lep o e s ya n de s s a y t h ei d i o mo ft h e e v e n t so rl i t e r a r yq u o t a t i o n sa r ew r i r e ni nb i g g e rf o n t ,w h i l e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a n d a u t h o r s h i pa r ew r i t t e ni ns m a l l e rf o n t i na d d i t i o n ,g u j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h a si t so w n f e a t u r e t h eo n ei st h a tt h em o s ti d i o m si nb i g g e rf o n ta r es u m m a r i z e d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 t h eo t h e ri st h a tt h e r ei sao v e r v i e wo fh i s t o r yb e f o r ee v e r ys u b j e c t e x c e p tt h eq i a n j is e r i e s , g 由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h a sp u b l i s h e d8k i n d so fe d i t i o n ss i n c eb a o y o ud e c a d e o f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 ya r es o n ge d i t i o n ,s o n gj i a ne d i t i o n ,y u a ne d i t i o n , m i n gh o n g z h ix i s h a nh u a se d i t i o n ,m i n gj i a j i nx i a x i a n g se d i t i o n ,m i n gj i a j i n x i s h a nq i n se d i t i o n ,m i n gw a n l ie d i t i o na n ds i k u q u a n s h ue d i t i o n t h e r ea r eal a r g ea m o u to fo r i g i n a lt e x to fs o n g s h i l ui nt h eh o u j is e r i s ew h i c h a m o u t st o8 4 i na d d i t i o nt os o n g s h i l u ,t h eh o u jis e r i e sq u o t e sal o to fo r i g i n a lt e x t o fs o n g g u o s h iw h o s ev a l u ei sa l s oh i g h k e yw o r d s :g u j i n h e b i s h i l e i b e i y a o ,l e i s h u ,t h ev a l u eo f d o c u m e n t l :河9 f f j 抱人学坝i j 学f 讧论义古今合璧啦类衙鼗训探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学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身始日j 明:2 0 沂、噜f 弓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丌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糍翩签嘲脚习腓尹 4 7 i 街帅托人学硕i j :位论义一i 今合壁i i 炎掩赞辛j j 探 选题由来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类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献,“荟萃成言,衰次故实,兼收众籍,不主一家, 而区以部类,条分体系 ,以供人们查用的工具书。其内容相当广泛,经、史、 子、集、诸家杂说,几乎无所不包。四库馆臣对此评价日:“类事之书,兼收四 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圆 隋书经籍志是传世最早著录类书的书目,但其时无专门之“类书类”, 而是与杂家类著作一起归属子部。自旧唐书经籍志始于子部目下设“类事” 类,与杂家类相区别。新唐书艺文志则正式作“类书类,被后代崇文 总目、遂初堂书目、文献通考经籍考等沿用, 宋史艺文志复 改作“类事类”,而后之明史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再作“类书类”, 录入子部。 前述四库馆臣言类书于“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这说明类书与丛书、政 书等相关门类极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 张涤1 产:类1 5 流j ;,商井印书馆1 9 8 5 年,第4 页。 按:关于类书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辞海:“类书是辑录符门类或某- - f - i 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 法编掩使十i j l 榆、衙0 l 的一种t 具书。”( j :海辞书: j 版社1 9 8 9 年。第5 0 4 7 灭) 刘8 。秋类书筠说: “类书足一种分类瓠:编符种材料以供榆煎之用的丁具书,诗文、辞藻、人物、典敞、天义、地理、典 章、制度、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以及其他的许多事物几乎无所不包内容范 f j 栩当广泛。”( l 海古籍j i ;版社1 9 8 0 年。第l 页) 辞源:“探辑群书,或以类分。或以! 分,便i ,检之用者,称之为 类书。”(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修i _ r 本,第心册第3 3 9 9 页) 张涤华类书流别:“类书为t 具书之 一种,j e 性质实o j 近世辞典、酉科伞书i 司科,与了、史之书,栩去秦越。语j e 义界,则凡荟萃成苦, 哀次故实,兼收众籍,小生一家,而区以部类,条分件系,利i ,检,资采掇,以待心时取给者,搿足 也。”(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第4 页) 汉语人词典:“类书足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 容或。、韵分门剐类编排供寻捡、征0 i 的丁具书。”( j :海汉语人词典f 版i i :1 9 9 3 年版第f 。- 二册第 3 5 5 贝) 中困人丌科伞书新闻j i :版:“类书足古籍中辑录符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 方泣编排。便f j 检、征0 l 的一种t 具书。”( 中固人西科伞书j l :版社1 9 9 3 年,第1 8 9 贝) 夏南强类 书通论:“类书足一种将文献或义献中的资料,按】t 内容分门别类,组织撮述;或者条分件系,原文 照录或摘录的图书”( 湖北人民:i :i ;反社。第1 6 页) p q 库令书总h 卷一三五类书类中华书局1 9 9 7 年点校奉( 以下版奉) ,第1 7 6 9 页。 参阅姚名达:r 卜网h 录学史p q 部分类源流一览表( i :海 i 织i f :版礼2 0 0 2 年第8 卜8 i 吹之间捅 负) ,足表详细罗列p q 部各类之流变从中我们町以清晰地磊到类1 5 类的传,承浈变( i :j f i 古绦版礼 2 0 0 2 勾i ,第8 0 一8 i 贝) 按:l :利f 1 j 宋代类1 州f 究( p q 川人学2 0 0 5 颂i j 学位论文第1 2 一1 7 灭) 从类书的资料订:编住发 结合j e 内涵将类书o j 订科伞书、政书、总集、辞书、一般性的笔记摘录、蒙学课奉、从书等作j ,具 体区分,可兹参考 f :海翔i 范人学硕l :g - 位论义古今含整事炎箭变初搽 丛书,是指“汇集多种图书并冠以总名的一套书的总称”。掘此,丛书编 辑应有一定的体例,从整体性出发,选录书籍。丛书所收录之书籍均是独立完整 的,是以区别于类书之“随类相从”。丛书的出现,要晚于类书,般认为,宋 人儒学警悟、百川学海,为丛书之滥觞。儒学警悟,太学生俞鼎孙 及其兄俞经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 1 2 0 1 ) 辑刊,为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丛书,以抄 本罕传,到1 9 2 4 年陶湘以明嘉靖王良栋旧钞本刊印,世人始知。 百川学海 为南宋左圭于宋度宗成淳九年( 1 2 7 3 ) 辑刊,是书共十集,收书百种,计一七七 卷。是书是我国刊印最早的丛书。 政书,是关于政府各部门典章制度的记录,集中记载了有关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民族政策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内容涉及土地、田赋、贡税、职官、礼 俗、乐律、兵刑、科举等。“政书”类目出现于明代,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 载:“考钱溥秘阁书目有政书一类,谨据以标目,见综括古今之义焉。”要 晚于“类书”,政书之区别于类书,在于“类事之书与考典之书,体例各殊,取 材亦异 ,正所谓“品式章程,刊列制度,而旨重数典,非徒记问,如通典、 会要之属,是日政书,非类书也。”固 类书因其内容所涉范围甚广,与百科全书相类,但亦有区别。二者之区别在 于:首先,类书乃我国传统书籍编纂方式之一,其以“随类相从 :而百科全书 则是于近代始由西方传入。其次,类书“述而不作”,一般是摘录原始文献之部 分或全部,且基本注明史料出处;而百科全书则是对现有知识融入编撰者的认识 及思维的一种理解与概括,且少有注明文献征引之出处。再次,类书注重体系化, 将零散的资料按特定的分类体系编排;而百科全书则突出其工具性,且附有多种 索弓f ,方便使用者查阅。 类书历来备受封建统治者重视。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积极从事大型类书的编 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步类书皇览即产生于此时。 隋唐是类书的大发展时 期,并为后代类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冈人万科伞书新闻i i :版,中闻人订科伞书:l :版i t1 9 9 3 年第7 i 页 p q 库伞书总t l 卷八一史部政书类,第1 0 7 6 贝。 p q 库会书总 j 拯一曼五了部类书类,第1 7 8 0 灭 张涤 扛:类书流j ;,商务q j l 5 馆1 9 8 5 年,第5 灭 i :心麟:下海卷五p q 找“类事之_ 5 ,始j 二 争览”,( 江另:古籍版i :、i :海书店1 9 8 7 年,第1 0 2 5 爽以f 版禾f n j ) 。 p q 库馆l ,作来人吴淑事类赋提要时云:“类1 5 始j :争览”。( p t l 库伞_ 1 5 总妇耪一兰五类书类 第1 7 7 51 ; :) 2 l :洵咖i i 抱人学顾i j 学化论文古今合壁事类矫婴刎椿 宋朝统治者为了汲取前代成败之经验教训,大力提倡文治,有宋一代,历朝 争帝几乎无一不勤于读书。但是,身为帝王,实无可能阅完汗牛充栋的各类书籍: 因此,“随类相从”的类书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的编撰即顺应而生。 随着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宋代逐渐形成了科举社会,广大士人“见 猎喜心 ,竞奔于内。而科举制的日趋完善与细化,促使学子博览群书,以备应 试之需;由此,产生了专门应对科举考试之类书,如王应麟玉海,即是专为 士子应考博学鸿词科而编撰的。此外,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印刷业极其繁荣, 官刻、坊刻、私刻图书大量出现,这为类书的大量刻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在上述历史大背景下,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孕育而生。是书搜集自先秦至 宋代之大量史料,尤其详于宋朝的职官方面,每一类目下都有“古今源流”的梳 理。本书既可为学界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又可以为后世校补辑录古籍提供参考, 极具文献史料价值。 学界已往关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目录版本学方 面,鲜有研究者从文献编撰学、文献史料学的视域探究是书之学术价值。本论文 拟从上述视角出发,以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作为一个案例来窥探宋代类书的概 貌、类目体系、取材标准及编排体例。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一书卷帙浩繁,本 文试以该书前集和后集内容为中心进行探讨,希冀引起学界对此书的更多重视。 二、宋代类书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类书的研究,目前学界的成果较多。早在1 9 4 3 年,张涤华先生著类书流 别,就中国古代的类书进行系统的探讨,并第一次给出了类书的定义。新中国 成立以后,学界又有一批专著问世,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叶秋类书简说( 上海 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 、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 中华书局1 9 8 2 年) 、戚志芬中 r 国古代的类书、政书与丛书( 中华书局1 9 9 6 ) 、夏南强类书通论( 湖北人民 出版社2 0 0 1 年) 以上著作均属通论性的,而学界就具体某一类书的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永 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尤以对永乐大典及古今图书集成二部类 书之研究成果为最著。 f :j f :! 帅范人学坝l j 学化论义 古今合璧事炎箍嬖初 ;i 王利伟通过对学界类书研究成果的考察后指出,在类书研究中,全面系统深 入的断代研究比较薄弱。王利伟的硕士学位论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对宋代类书概况及基本类型作了细致阐述,并据有关史料列出宋代诸种类书。 深入探讨了宋代类书的类目体系,分析了宋代类书的取材以及编排、检索。文章 最后总结了宋代类书在中国古代类书编纂史上的地位。该文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 了广阔的思路。 关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目录、解题一类著作中。 清人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当属最早对此书作出评价的目录学著作。其 文日:“每门皆前为事实,后为虚文,宋代轶事逸篇往往而在。后集所列宋代官 职,尤多史志所未详,远在锦绣万花谷之上。 清人编修四库全书总目 时,对此书作了更为详审的述评。四库馆臣认为是书有两大优点:一是保留了宋 代许多其它书所未载之遗事逸诗: 二是是书对宋代职官制度之考证有所裨益。回 遗憾的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提要并没有对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版本源流 作考述。 在诸种收录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目录书中,清人于敏中的天禄琳琅书 目是几乎唯一对此书的版本有所涉及的著作。传世之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 版本实以明本为主,宋本除涵芬楼本以外,均为残本;诸种目录书所载是书之版 本亦多以也以明本为主。清代除了四库全书本以外,亦无它种再行刻本。 总而论之,以笔者之陋识,除上述提及之目录解题等书外,今人对古今合 璧事类备要的专题研究几乎为空白。 i :晕j 伟:宋代类书研究弓i 青,p qj 1 1 人学影il :学位论文2 0 0 5 年。 耿义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几i 。八j : 类书类东儿咧清书l - i 题跋从1 1 j 中。扛书局2 0 0 6 年, 第l 。六册,第8 6 2 贝 p q 库伞书总1 1 卷一三五予部类书类一:“宋代遗事佚渚如苏轼咏吁诗,以富贵辨力分州首 为奉集所1 :录肯,亦往 上见于此1 5 敞历鹗作术i 等纪事多采用之。”( 第1 7 8 5 负) p q j i 伞 s 总u :“又宋代官制伞为) c 杂。朱史不过仅存】名,当时i 寺义所称,今多仃小知为何行 伸:此书后集,条列最l 射尤町以资考证。确:类事之家,尚为仃所取材揣。矣。”( 笫1 7 8 5 畎) 4 l :海咖f j 范人学坝h 学位论文古今合嶝事炎衙婴幸j j 探 三、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难点 ( 一)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本文力图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l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撰写的背景 2 、古今合壁事类备要的作者 3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编撰体例 4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版本源流 5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所收入的典籍及其史料价值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将文献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中辑出,并加 以归类。通过与其他文献之比勘,分析该文献的史料价值。 ( 三) 本研究的难点 由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卷帙庞大,其中所收之大量典籍,今已亡佚。限 于学识与精力,本文选取了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所征引的三类具有代表性文献 宋实录、宋国史及宋会要进行研究,希望以此点出是书之文献价值。 5 l :海帅范人学颂i j 学位论义古今合毪啦类笳婴初探 第二章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编撰考 第一节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撰写背景 一、宋代的文化背景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后周显德七年( 9 6 0 ) ,时任殿前都 点检的赵匡胤于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建宋,改元建隆,是为宋太祖。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割据之局面,在“先南后北”方略的指引下, 宋初逐步荡平南方诸国,取得局部统一。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民 休养,宋代社会出现了自晚唐以来少见的安定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都得到了迅速恢复与长足发展。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陈寅恪先生对宋代文化所取得的成就 有过精准的概括:“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迸,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 王朝建立以后,奉行崇文抑武政策,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宋代文化空 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无一不硕果累累。朱瑞熙 先生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小的中原王朝,但它在经济、教育、科技、 文化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的。一 重文政策存在于两宋始终,即使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依然奉行不变: 高宗移跸临安,乃建秘书省于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 于是四方之藏,稍稍复出,而馆阁编辑,日益以富矣。当时类次书目,得四 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至宁宗时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 文总目,又有加焉自是而后,迄于终祚,国步艰难,军旅之事,日不暇 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 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回 由此可见,虽然宋廷偏安一隅,但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即使“国步艰 赵翼:u 二史札记校i d a 卷- 二一五代请帝多由军i j 拥移,巾仁书局1 9 8 4 年第4 7 0 贝 酌i 寅恪:金i j 馆从稿二编i :海古籍:f :版 i :2 0 0 1 年第2 7 贝。 朱瑞熙:重新认识朱代的历史地位, 河北学刊2 0 0 6 年第5 期。 宋史卷- 二o - 二艺义一,中华书局1 9 7 7 年点投本( 以下版奉i 1 ) 第5 0 3 3 页。 6 l :海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t 1 今含擘书炎符婴幼探 难,军旅之事,闩不暇给”,南宋统治者仍然不忘“以文学为务”。 由于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宋代逐渐形成了科举社会,而科举制 的同趋完善与细化,亦催生了专门类书的发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造纸业与刊刻印刷业也得到极大发展。 庆历年间,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雕版印刷业也因社 会广泛需要而空前兴盛。宋代造纸与印刷业的发达,为宋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 供了极为便利的媒介和工具。景德二年( 1 0 0 5 ) 夏,宋真宗视察国子监阅书库时, 询问祭酒邢呙有多少经版,邢爵答日:“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 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 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 圆自建隆元年立国,到景德二年,不过 四十余年,而书版数量由“国初不及四千”,增加至“今十余万”,增加了二三 十倍,可见国子监刻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宋真宗与国子祭酒邢呙的对话很能 说明宋代印刷业之发达。 除上述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官刻外,宋代还有私刻、坊刻。私刻,又称家刻、 家塾刻本,由私人出资刻印。私刻图书往往很重视底本的选择并加以精审的校订, 故其质量较高。坊刻,即是坊肆刻书,一般由书商出资刻印,以销售营利为目的。 综上,宋统治者倡导文治,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及造纸业、刻书业的进 步,为宋代类书大量刻印,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宋代类书的发展 类书乃辑录文献、以录为主或稍加撮述、按类编次的工具书。类书历来备受 封建统治者重视。自魏晋以来,历代王朝几乎无不倾力编纂大型类书。公元2 2 0 年,曹丕废汉献帝,改年号延康为黄初,是为魏文帝。文帝曹丕“好文学,以著 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即位后,非常重视文教,“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 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日皇览 , “合四十余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 余万字”。唧 关于朱代造纸业j 刊刎印删业的发艘,漆侠先生存专文论述详见氏著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 下) 绺二+ i 章永代造纸业和刊刎f i j 刷业的发艘 经济l i 报;i :版社1 9 9 9 年第7 9 5 8 i i 灭 汆丈卷阏- 7 一儒林邢呙传第1 2 7 9 8 负。 ( - - 网,卷_ 二娩书义帝纪中华书局1 9 8 2 年点校奉( 以下版本同) ,第8 8 负 ( - - 困忠卷- 二二三魏书杨俊传 0 i 注魏略第6 6 4 灭 7 l :海静苑人学赖f :学位论文 古今金警彰炎筋婴拟搽 隋唐时期,山丁二类书本身的演变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发展,类j f s 丌始出 现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类书不仅数量激增,且体例逐渐完备,官修、私修类书 较前代都有很大发展。官修类书方面:隋炀帝时,虞绰等奉诏编修长洲玉镜 二百三十八卷,诸葛颍等奉敕修撰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唐高祖时,欧阳询 等修艺文类聚一百卷。太宗朝,高士廉等编文思博要并目录一千二百一 十二卷。武则天时期,张昌宗等人在文思博要的基础上,编撰成三教珠英 并目录一千三百一十三卷。玄宗时期,徐坚等编成初学记三十卷等。私修类 书方面:隋虞世南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三卷,唐元稹撰成元氏类集三 百卷,白居易编有白氏六帖三十卷,温庭筠编学海三十卷。隋唐时期, 类书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代类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类书发展的繁盛时期。这既受到宋代崇儒右文的文化政策的影响,又 和类书具有的教化作用密不可分。同时,宋代昌隆的学术、科举应试制度和便捷 的印行条件也与类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据张涤华先生统计,从魏至 十国时期,类书共七十余部:而有宋一代,仅可考之类书就超过前代类书的总和。 这从客观上反映了宋代类书蔚为壮观的发展状况。 宋代类书形式多样,类文、类事或兼类事文的类书均有很大的发展。宋 史艺文志著录类书二百七十八部,一万。五百二十六卷。官修类书中,出现 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鸿篇巨制;私家编撰中,也有事类赋、事 物纪源、山堂考索等专门之书:而像玉海、万卷菁华、永嘉八 匿锋等应试类书更是层出不穷。 宋代类书具有系统化、精细化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宋人对文献的掌握、整理 和分析水平。类书按照一定的主题,对此前文献进行归纳和重新分类。相同类别 的文献,通过编纂,相对地集中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某一主题的系统资料。这 就使得此类材料得到集中强化,对于知识体系的传承有着重大作用。宋代类书在 文献的分类和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这些进展又和繁盛的宋代文化密 不可分。 参阅刘刚:( f f i 鹰时期类书的编纂及分类思恕研究东北9 r f i 范人学2 0 0 4 年硕i :q - 化论史第3 5 页。 关j 二永代类书必痣之原l 太i 何忠扎允生等自专文论述,参蒯何忠礼、郑瑾略论宋代类1 5 人 i 的原i 丈j ( 浙钌:人学学烈2 0 0 3 年第1 婀) 。 张涤4 扛:( 类拈流别商务e i j 书馆1 9 8 5 年,第2 7 贝。 关j 二宋代类书的专题i j f 究主要自1 i 利伟宋代类书埘f 究( i q q 火学2 0 0 5 顾h 学位论义) 8 l :海9 i i j 范人学坝i j 学位论文 卉今合壁目f 炎符要纠探 宋初,类书主要出官方组织编撰,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的修撰。 而宋初类书的编撰,往往含有政治目的。是时,国家尚未完全统一,通过类书的 编撰,一方面可以弘扬国威,达到“盛世修文”的政治宣传效果;另一方面,统 治者下诏编修类书,可以将所灭亡国家的官僚、文士集中在一起,以便控制,稳 固统治。当然,类书对于治理国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宋太宗诏修太平御览 时,诏令“同进三卷,朕当亲览焉”,o 而书中“凡诸事可资风教者悉记之,及 延见近臣必援引谈论,以示劝诫焉”。国可见,类书有助于统治。到了宋后期, 统治者不再热衷于编撰类书,类书多由私人编撰。 i :心麟:下海卷五p q ,第1 0 3 0 页。 太l ,御览。中产- 5 局1 9 6 0 年影印奉 9 l :海5 i i l i 范人学坝i j l 蕾论文 i - i 今合垡t “炎矫婺柳探 第二节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作者和编撰体例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又称事类合璧、合璧事类圆,旧题宋谢维新 撰。分为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 十六卷,共计三百六十六卷。是书内容极其丰富,分天文、地理、节序、人物、 宗教、技艺、礼仪、职官、乃至草木、鱼虫、鸟兽,器物等子类目,除郡县、山 川等由于“己见方舆胜览,此不复载” ,而没有列入类目以外,几乎包括了 古代大型综合性类书的主要类目。对于此书,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成于宝祜丁巳,前有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跋,称维新应友 刘德亨之托。盖当时坊本。总目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 行于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云云。不署名氏,当即德亨所题也。是书 前集四十一门,子目四百九十一;后集四十八门,子目四百一十六,其致仕 一目,有录无书,注日“已见前集”;续集分六门,子目五百七十;别集分 六门,子目四百一十;外集分十六门,子目四百三十所引最为详悉。惟郡 县山川名胜,以祝穆方舆胜览已备,不及更载焉。每目前为事类,后为 诗集所收皆兼及宋代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 原原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 一、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作者考 关于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编撰者,是书作者自序载日:“胶庠进士建安 谢维新”。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在内的多部目录书籍,仅载谢维新作为唯一的 编撰者。除此之外,关于谢维新的事迹未见他书记载。要想探讨古今合壁事类 备要的编撰者问题,不得不提到此书的编撰缘由。中国古代类书的编撰一般分 为三种情况:一为官方组织编撰,如北宋初年的四大类书册府元龟、太平 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二为士大夫在个人读书的过 1 整理读 杨i :奇:义渊阁书目卷一一类书类,( v q 部从刊第p q 册,第1 1 2 页下 熊站:闲史绛籍占卷p q 下类书类,( 1 j q 部从刊绋五册。第8 7 2 灭1 :。 谢维新、虞找:古今合鲎书类备要,口后记云:“如州挪等门。已见方舆胜览此l i 复找。”( 影 印义渊阁p q 库伞一i ,台湾商务印书馆。了部- 二四五,类 5 类) p q 库伞书总日卷一二五了部类书类一第1 7 8 5 灭 1 0 l ? 两郯过入学鳓l 。怯沦义 玉令会啭 类舞篮柳搽 书笔也而成,如北掌书钞、艺文类聚、类要等:三为书商出资请人 编撰。 古今合鐾事类备要的编撰便属第三种情况,是书原序云:“今友人刘兄 以类书见嘱,且以合璧事类备要名。 另外,与i 身 维新同郡的黄似道在跋记中写 道:“一旦友生谢去咎携编以示余日:“此友人刘兄德亨所托编事类备要 也。”据此,笔者推断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是由书商刘德亨出资请谢维新修 撰的。 需要指出的是,谢维新并不是此书的唯一编撰者。由于宋代类书一人修撰成 后,往往发生后人续修现象。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也存在后人续修的情况。 明代孙星衍的孙氏祠堂书目、清代于敏中的天禄琳琅书目和近人王重明 的中国善本书提要等目录书中,均提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别集和外集 是由“建安虞载子厚”所撰。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系列之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是影印函芬楼的宋刻本,其别集和外集目下俱题有“建安虞载子厚编 字样。另 外,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衢夏相刊本的别集和外集下,亦题有此七字。因此, 谢维新并不是此书的唯一作者。 另外,从此书的前三集与别集、外集的类目编排结构的出入上也可以看出古 今合壁事类各要出于两人之手。前三集的类目编排与目录所标基本一致( 见表 ) ,而别集和外集的类目和目录有许多与之不相符合的地方( 见表二) ,编目 方面不及前三集来得严谨。 卷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表一: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类目举例 目录门类子目 天文天文门天、日、月、日月、星、北极、北斗、五星、寿 星 r 天文门风、雨、久雨、祷雨、喜雨、 天文门云。雷。电、霜、雪、 天文门露、冰、霞、烟、雾、虹、天河、 q 按:拿彳f ;& 先生曾撰文拆澎宋代的类够,一入修撰溉城,后人续格,如唆修者舶姓毵被忽略磋:篷她 现蒙h 寸常发生。详见拿仆困: 记纂渊渤) l 作者、体例及版奉z 略( 1 | ;东帅范人学学报,1 9 9 1 钎 笫i 期。) i :洵帅范人学坝i j 协论义 古今合壁 f 类衔婴棚椿 卷目 卷一至卷二 卷三至卷九 表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类目举例 目录门类子目 卷十至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至卷十六 礼乐典礼门 祭祀门 音乐门 乐舞门 乐器门 音乐门 典礼、元会、入阁、燕飨、乡饮酒、耕藉 郊祭、祀太一、祠五帝、祭日月、祭社稷等 乐、乐章 乐舞 乐器、钟、鼓 磬、瑟、筝、琵琶、钥、箫 据此,笔者以为,合璧事类的编撰者实有两位,前三集为谢维新编撰, 而别集和外集则由虞载编撰。 二、 - - j 渐广,会公没,束置高阁,岁久残蚀几半 由于1 日版已损,才重刻新版,是为万历刻本。可见明万历刻本与明嘉靖三十五年 锡山秦氏刊本是前后继承的关系,而其与明嘉靖三衢夏相的摹宋刻本也有密不可 分的联系,当属同一源流。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收录其中。遗憾的是,四库 全书总目并没有对合璧事类的版本源流作一考述。 综上所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自宋代刊刻以来,流传的刊本主要有宋刊 本、宋建刊本、元刊本、明弘治十一年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本、明嘉靖三衢夏相 摹宋刻本、明嘉靖三十五年锡山秦氏刊本,明力历刻本和四库全书本八种。 二衢夏栩蓼未刎奉碱h 洵幽 5 馆。 i :洳咖| j 范人学坝i :学位论文古今合壁- i t 炎衍要o j i 第三章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后集所引宋史史料 举要与考订 第一节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征引宋实录的举要与考订 一、宋代实录的编撰与史料价值 实录,是中国传统史籍之一,按年、月、日记载各朝皇帝的政务大事, 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祥瑞、灾异等,并载亡殁臣僚的传记。有时私 人记载祖先事迹的文字,亦称实录。实录兴起于南朝萧梁,隋书经籍志卷 二内著录有梁皇帝实录( - - 卷,周兴嗣撰,专记梁武帝时史事) 、梁皇帝实 录( 五卷,梁中书郎谢吴撰,记梁元帝时史事) 。自唐代以来,实录均为官修, 历代相沿,遂为定制。南北朝至元代的实录流传至今者,只有唐顺宗实录及 宋太宗实录2 0 卷( 残本) ,其余皆亡佚。明、清两代的实录,较完整地保存 至今。 宋代实录一般直接依据日历修撰成书,而日历则来源于时政记和起居注。正 所谓:“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 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 宋实录的修撰,自太平兴国三年( 9 7 8 ) 始, 至宁宗嘉泰三年( 1 2 0 3 ) ,共修成十四帝实录( 含理宗) ,然如上所述,存留至 今者,只太宗实录二十卷,乃残本。 宋实录是宋代史书修撰的基础,宋代国史无疑都是在实录的基础上修撰而成 的:而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代众多私修史书如王称东都事略、 杜大琏名臣碑传琬琰集,以及元人编修宋史等均取材于实录。 由于实录所记内容往往涉及时政机密,修成之后均藏于宫禁或有司,因 此,实录具有纪事丰富、真实的特点,后人往往可以从中管窥历史之原貌,宋 实录办如此。此外,宋实录中还保存了数量可观的阜帝诏敕及臣僚传记,极具史 ( dl - j , 1 i 麟:1 洵卷p q 七第9 0 0 页 1 6 i :舸帅范人学坎i j 学化论义 i o i 今合垡日f 类矫受们探 料价值。关于宋朝十四帝之实录数,王应麟评价日:“实录自东都以i 订,凡一百 六十八年,不过一千余卷。南渡后,高、孝六十余年,亦一千余卷,孝录比他书 尤疏驳。”以下据相关史料,对宋实录作一简述。 l 、 宋太祖实录:其修撰前后共三次,第一次修撰始于太平兴国三年, 至太平兴国五年修成。至咸平元年( 9 9 8 ) ,真宗以“前录漏略,诏钱若水、王 禹俩、李宗谔、梁颢、赵安仁重加刊修,吕端监修。 二年,吕端被罢,以李 沆代之,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并事目二卷,此即郡斋读书 志、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志所著录的太祖实录。然“李沆所修,视 前录为稍详,而真宗犹谓未备 ,大中祥符九年( 1 0 1 6 ) ,诏王旦监修,至天禧 元年( 1 0 1 7 ) 修成。 2 、 太宗实录:其前后历两次修撰。第一次,真宗至道三年下诏命钱若 水修撰,起即位迄至道三年,凡二十年,是为初修本。太宗实录的修撰仅历 时九个月,至咸平元年( 9 9 6 ) 书成,共八十卷,因此,真宗“甚叹其速,以其 书入禁中”。 大中祥符九年( 1 0 1 6 ) ,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