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依据河西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前辈学者的相 关论著,对汉代河西地区人口分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概况等。 第二部分为汉代河西的民政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内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奴 婢。主要论述了移民、少数民族和奴婢的来源、管理、生活及待遇等问题,并对 民政系统人口数量进行了推算。 第三部分为汉代河西的军屯系统人口及数量,包括军队成员( 戍卒、田卒、 骑士、庸卒、应募士、谪卒、良家子) 、士卒家属、葆子、私从者等,主要对这 些入的身份、来源、活动等进行了考证,并对军屯人口的数量进行了推算。 第四部分为汉代河西司法系统人口及数量,司法系统管理下的人口主要有囚 犯、囚犯家属和恶少年,主要对囚犯的来源、管理和生活,以及恶少年的身份、 活动进行了考述,并对司法系统的人口数量进行了估计。 第五部分为流动人口,包括是客民、流民、商人、外国使团等,主要对客民 的身份、活动及流民、商人、外国使团的活动等问题进行考述。 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依以上各部分的考述为基础,对汉代河西人口的构成 特色及其影响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b a s e do nt h ed a t ao ft h ew o o dt a b l e t sa n dt h e b a m b o os l i p s w h i c hd i s c o v e r e di nh e x i a r e a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r o d u c t i o no fe x p e r t s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n gs y s t e m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o fh e x ia r e ai nm a nd y n a s t yw i t h t h ef i r s ts t e p t h et e x ti sm a i n l yc o n s t i t u t e db ys i x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w h i c hi n q u i r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r e s e a r c hm e a n i n g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t h i st h e s i s a n ds t i l lw o r t ht ob er e s e a r c h e da s p e c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 b o u tt h e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c i v i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t h e i m m i g r a n t sf r o mi n l a n d ,t h e n a t i o n a l m i n o r i t i e s ,t h e s l a v e sa n d m a i d s ,d i s c u s s i n gm a i n l y t h es o u r c e , m a n a g e m e n t ,l i f e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t h e s ep e o p l e ,a n dr e c k o n i n gt h eq u a n t i t y o f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c i v i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a b o u tt h e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g a r r i s o ns y s t e m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t h em e m b e r so ft h ea r m y ,t h es o l d i e r sf a m i l ym e m b e r s ,t h e h o s t a g e sa n dt h ea t t e n d a n t s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i d e n t i t y ,s o u r c ea n d a c t i v i t i e so ft h e s ep e o p l em a i n l y ,a n d r e c k o n i n gt h eq u a n t i t yo f 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g a r r i s o ns y s t e m t h ef o r t hp a r tisa b o u tt h e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j u d i c i a r ys y s t e m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t h ec r i m i n a l s ,t h ec r i m i n a l sf a m i l ym e m b e r sa n dt h ev i c i o u s y o u n gm e n ,d i s c u s s i n gm a i n l yt h e i r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i i f e ,i d e n t i t y a n d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e s t i m a t i n gt h eq u a n t i t yo fp o p u l a t i o no ft h e j u d i c i a r ys y s t e m t h ef i f t hp a r ti sa b o u tt h ef l u i dp o p u l a t i o n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h i r e d l a b o r e r s ,t h er e f u g e e s ,t h eb u s i n e s s m e na n dt h ef o r e i g nm i s s i o n s ,e t c , d i s c u s s i n gm a i n l yt h e i ri d e n t i t y ,s o u r c e ,a n da c t i v i t ya n ds oo n t h es i x t hp a r ti st h er e m a r k ,w h i c hs u m m a r i z e st h e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s 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e x ia r e ai nm a nd y n a s t yf r o mw h a t h a sb e e nd i s c u s s e da b o v e k e y w o r d s : m a nd y n a s t y :h e x ia r e a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n gs y s t e mo fp o p u l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n j 1 1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面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缈 汉f 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一、历史背景及研究意义 绪论 河西位于甘肃西部,南面是祁连山脉,又称南山;北面自东向西依次有龙首山、 合黎山和马鬃山,统称为北山。在南北两山之间,形成了西北一东南走向,东西长约 1 0 0 0 多公里,南北宽十几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走廊,故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 在气候区划上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但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却为 之带来了勃勃生机。河西走廊由东向西有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凭借三大 水系众多河流的灌溉滋润,在走廊腹地形成了三块面积较大的平原,即石羊河流域的 武威一永昌平原、黑河流域的张掖一酒泉平原和疏勒河流域的玉门一敦煌平原。三块 平原有祁连山雪水的滋润,且地下水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的区 域。 河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交通、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自西汉起,河西便成为中原王朝的西北边防重地。适如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 中所言:“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可见河西在巩固中原王朝和 扩展疆域中的重要作用。 河西地区很早以来就是多种民族部落活动的场所。战国以前是羌戎或氐羌在这里 活动,战国秦汉之际,主要是月氏、乌孙。后来月氏强大,赶走乌孙,成为河西的统 治者。战国时,雄踞于祖国北部的匈奴强大起来。秦末汉初,匈奴打败月氏,迫使月 氏西迁,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并被划分为休屠王、浑邪王领地。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强大,成为西汉王朝北方最大的威胁。自高帝至文景之时, 西汉政府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强敌匈奴,主要以防御为主,并实行“和 亲”政策,以换取边境的安宁。汉武帝继位之时,西汉王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力增强,统治日趋巩固,对匈奴采取攻势的时机已到来。 从元光二年( 前1 3 3 年) 至元狩四年( 公元前1 1 9 年) ,汉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 的反击战,即元朔二年( 公元前1 2 7 年) 的河南之战,元狩二年( 前1 2 1 年) 的河西 之战和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骑兵袭击驻守在武威地区的休屠 王所部,取得重大胜利。为彻底驱逐匈奴,同年夏,霍去病第二次出河西,大败匈奴, 使匈奴失去了水草丰美、宜于畜牧的祁连山和焉支山,影响十分巨大史记正义 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日: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蓍息;失我焉支山, 3 汉代坷西人口分j 昀统考连 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憨惜乃如此。可见河西的得失对汉匈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西之战后,浑邪王率四万部众归降,被安置在“边五郡故塞外”,称“五属国”。2 从 此,河西正式归入汉朝的版图。 西汉政府为巩固河西的统治,实现“断匈奴右臂”的目的,进而加强对西域的控 制,在河西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修筑纵贯河西的长城烽燧,并派兵戍守: 组织戍卒进行屯田,以解决军民粮食供应;大量移民,发派刑徒、罪人等以充实河西 人口;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经过大规模的屯垦经 营,河西地区的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汉之际,河西已是殷富安定之地。汉 书地理志称其地“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3 。 王莽末年,中原大乱,河西相对安定。窦融治理下的河西,“政亦宽和,上下相亲, 晏然富殖”4 。东汉光武帝曾说河西“兵马精强,仓库有畜,民庶殷富”5 。汉代在开 发河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揭开了河西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由此可见,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河西在归入汉朝版图后,西汉王朝便采取了加 强防卫和开发河西的措施。人是生产力要素之一,也是社会经济的主体。要加强河西 防卫、开发建设河西,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而劳动力从哪里来,西汉政府为增加河 谣劳动力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当时进入河西的有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人 数是多少,汉政府对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汉代河西人民的生 产、生活状况,也反映出汉王朝对河西的政治、经济政策,及政府的重大举措等。因 此,研究这一时期河西人口的成份、来源、活动、数量及其影响等等,是研究汉代河 西史的重要问题。这对我们理解汉代河西历史、河西文化,乃至今天“再造河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 一) 有关汉代河西人口成份、来源、活动等问题的研究 劳干先生的居延汉简考释之部6 对徙边的罪人、内郡人与戍卒、边塞吏 卒之家属、雇庸与客进行了考证。郭厚安、陈守忠先生主编的甘肃古代史7 认为 1 ( 汉) 司马迁:史记 眷1 1 0 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2 9 0 7 页 2 史记 卷5 1 卫将军骤骑列传k 第2 9 3 3 页 3 ( 汉) 班固:汉书) 卷嚣地理志下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6 4 5 页 4 ( 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卷2 3 窦融列传 ,中华书局,1 9 6 4 年版,第7 9 7 页 5 后汉书 卷2 3 赛融列传 ,第7 9 9 页。 6 劳干:居延汉简考释之部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中华民国七十五年版 7 郭厚安、陈守忠主编:甘肃古代史) ,兰州大学出版社,1 粥9 年版 4 扳代河西人口分布秉缝考述 汉王朝取得河西后,为加强河西边防,改变当地人烟稀少的状况,向河西地区移民。 移民的对象是生活无着落的农民、刑事犯、政治犯、少数民族以及服役期满自愿留在 屯戍边县的戍卒和屯田卒。何双全先生的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1 一文中认为前 往敦煌的人员主要有六类人,即西域诸国使者和宾客、因公赴西域的中央和各地的政 府官员、归义羌人、官奴婢、内地流民和刑徒。陈直先生的居延汉简研究2 对居 延屯田的性质、戍卒的来源、葆宫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考述。刘光华先生的汉代西北 屯田研究3 ,不仅对汉代河西地区的屯田地点、人数进行了考证,还对屯田管理系 统、屯田者的来源以及生活状况、屯田的作用以及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述。何双全先生 及其研究5 一文从整理、研究简牍资料入手,按照地理志、 郡国志的体例顺序,诸郡、诸县编缀其乡里志,归纳总结出汉简中所见西汉时期 凡郡“,县1 7 7 ,乡1 5 ,里6 5 7 ,东汉时期凡郡4 ,县4 ,里2 9 ,还对里的性质、职 能及郡县乡里和户口、土地数量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旌伟青先生汉代随军戍卒 家属人口的若干问题一文利用居延汉简资料,运用历史与统计的方法,对汉代居 延随军戍卒家庭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不同规模家庭户的分布情况作了探讨,认为 戍卒家庭户的规模有2 人户、3 人户、4 人户和5 人户,其中以4 人户和3 人户为多, 占总数的6 7 2 4 ,即占4 类不同规模家庭户的2 3 以上其次为2 人户,而以5 人 户为最少。 综上所述,由于正史和汉简对此问题记载的零碎、不系统,甚至缺载等原因,今 人对汉代河西人口构成状况的研究,或略有提及,或只是涉及到某一个方面,关于此 课题,还无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程度,尚待研究的问题主要如下: ( 1 ) 关于河西人口的身份,前人的研究侧重于移民、戍卒、田卒等,而对汉简 中出现的庸卒、应募士、谪卒、良家子、葆子、私从者、恶少年、客民等涉及很少, 1 张德芳:悬泉汉简羌族资料辑考 载简帛研究二一 ( 上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2 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科补述 ,载出地文献研究) ( 第六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 3 齐陈骏:河西史研究 ,甘肃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版 4 高荣:汉代河西人口蠡测) ,载甘肃高师学报 ,2 0 0 0 年第1 期 5 何双全:( 汉简乡里志) 及其研究 ,载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k 甘肃人民出版社, 1 9 8 9 年版 6 施伟青;汉代随军戍卒家属人口的若干向最)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9 8 年第3 期 6 攫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有必要对这些人的身份及其活动进行考证。 ( 2 ) 关于汉代河西的人口数量,汉书地理志记载的西汉平帝时河西人口数 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也是比较准确的河西人口统计数,但这只是西汉末年编户民 的数量,而实际上汉武帝以后,大量屯戍部队、刑徒及客民、使团等也都是河西人口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汉中后期河西的人口的实际数量要远远高于汉书地理 志的记载。 ( 3 ) 对汉简及其它考古资料的挖掘也不够。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汉简资料 做大量的排比、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使之系统化。 本文旨在结合传世文献和简牍资料,对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问题作初步的探 讨,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河西屯戊简牍资料,从出土地点上看,主要是汉代张掖、 敦煌两郡,但从内容上可以反映河西四郡的整体情况:从时代上看,多集中于昭、宣 及王莽、建武时期,武帝时期和建武以后的简的数量很少,所以,本文实际上只反映 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特别是西汉中后期河西的人口状况。其次,由于史料的缺载和 汉简资料的零碎,以及汉代人口统计的不全面、不完整,本文只是对构成当时河西人 口的一类人或某一群体的来源、活动及其大致数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对 人口分布各系统的划分存在主观性,如司法系统,因为在汉代还没有独立的司法系统, 所以只是根据逻辑而得来;而这些分属于不同系统的人们,他们的归属有时很难划分, 有时又是相互转化的,各个系统之间的人口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相互联系的活的有机 体。 7 投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一、内地移民 第一章民政系统人口构成及数量 1 有组织的移民 汉代向西北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开始于武帝时代。早在汉文帝时,晁错针对边防空 虚的形势,总结了秦朝强制移民的失败教训,向文帝提出了“募民徙塞下”的建议。 晁错认为,派遣戍卒轮流守边的做法对付不了匈奴的入侵,应改为屯戍结合的定居移 民。关于移民的对象,他认为;“募罪人及免复作令居之;不足,募民丁奴婢赎罪及 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1 即首先招募正在服刑的罪犯及获得赦免 或刑满的罪犯;如数量不足,就招募准备用奴婢为自己赎罪的犯人和愿意用奴婢买爵 位的人;再不足,就招募愿意迁移的百姓。凡是应募的自由民,“皆赐高爵,复其家”, 即给予较高的爵位,并免除他们全家的劳役赋税。对于移民安置,晁错认为除了仔细 选择水甘土肥、草木丰饶之地为移民点外,还应为移民“先为室家,具田器”2 ,即 要修筑好住宅房屋,备好农具。“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3 由 于移民到边塞进行生产,绝非短期内就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因此,晁错建议内地 居民以粟拜爵,“使天下人人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边 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移民“男女有婚,生 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5 同 时徙民实边,“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6 ,使朝廷减轻征调戍卒之繁,节约 大量的开支,“甚大惠也”。而经济上的优惠和军事上的重视修筑防御设施,使移民生 活有了保障,移民便会“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慕而劝往矣”7 ,移民便 会源源不断地蜂拥而至。由于移民是阖家居住,亦耕亦战,在边塞拥有自己的一定家 产,因此,遇到匈奴侵袭时,就会“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8 ,拼死抵抗匈奴,这 样就会“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9 。汉文帝采纳了晁 1 汉书) 卷4 9 晁错传) ,第2 2 8 6 页 2 同上 3 同上 4 同上 5 汉书卷4 9 晁错传。第2 2 8 8 页 6 同上 7 同上 8 汉书 卷晁错传) ,第2 2 8 6 页 9 同上 8 援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错的建议并予实行,但由于西汉经济基础的薄弱和汉匈力量对比的悬殊,实际效果并 不理想。到武帝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不断取得胜利,不仅收复 了秦末失地,而且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同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实力 增强,可以向边区调运大量粮食,保证移民定居初期的基本生活需要。1 因此,武帝 时对西北包括河西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元朔二年( 前1 2 7 年) “收河南地,置 朔方、五原郡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2 。这是西汉第一次向西北边疆大规模移 民。 河西之战后,匈奴浑邪王以四万余众降汉,“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3 。由 于此前河西人口以匈奴为主,浑邪王降汉后,河西一度出现了“地空”的局面。因此, 向河西充实人口便成为当务之急,汉朝遂向河西进行移民。汉书西域传载:“其 后( 元狩二年) 骠骑将击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 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4 漠北战役结束时的元狩四年( 前1 1 9 年) ,“山东被 水灾,民多饥乏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 仰给于县官”。汉书武帝纪对这次移民也有记载:“( 元狩) 四年冬,有司言关 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 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这里的陇西( 包括河西) ,为这次移民的重点, 这也是向河西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元鼎六年( 前1 1 1 年) ,汉遣将赵破奴出令居击 匈奴,行两千余里不见匈奴踪迹,“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6 。 从元狩二年到汉武帝去世,汉朝向河西地区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移民,使河西地空的状 况得到很大的改变。 汉武帝之后,继任者昭帝、宣帝等,继续执行移民河西的政策,但规模较小。连 云港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东海郡吏员考绩簿中有“平曲丞胡毋钦七月七日 送徒民敦煌”的记录7 。平曲为西汉东海郡之辖县。考绩簿成于汉成帝永始四年( 前 1 3 年) ,文中之“徒”应为“徙”,因其后接“民”字,在汉代文献中“徙民”是习 惯用法,且敦煌又是西汉徙民之所。河西汉简中也有徙民的记载: ( 1 ) 建始二年三月戊子朔乙已,氐池长延寿移过所,遣传舍佐普就,为诏送徙 1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 ,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1 6 4 一l 巧页 2 汉书) 卷6 武帝纪 ,1 7 0 页 3l 史记 卷1 2 3 大宛列传 ,第3 1 卵页 4 汉书 卷9 6 西域传) ,第3 8 7 3 页。 5 史记) 卷3 0 平准书) ,第1 4 2 5 页 6 汉书) 卷6 武帝纪) ,第1 船页。 7 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东海县博物馆、中田文物研究所编z 尹湾汉墓简牍 ,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9 7 页 9 投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民敦煌郡,乘轺车一乘,马一匹,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掾长,令史临,佐光 四月己亥过,西。敦煌悬泉汉简释粹it 0 2 1 0 :6 3 1 “建始”为汉成帝年号,建始二年是公元前3 1 年;氐池为汉张掖郡属县。此简为氐 池长开具的遣传舍佐普就送徙民到敦煌郡的过所文书。有关徙民的简还有: ( 2 ) 1 7 1 1 - 1 口郡县乡聚,移徙吏员户团居延新简e p t 4 0 :4 6 2 ( 3 ) 团信迫秋月有徙民事未阂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 6 8 1 2 ( 4 ) 月有徙民事口口口团 合校1 8 8 1 9 简( 2 ) 、( 3 ) 、( 4 ) 均无纪年,但都言及徙民之事,根据居延汉简的出土年代,应为 昭宣时期或以后之物。由此可见,有计划、有组织地迁内地人民徙河西,终西汉之世 都在实行。 从文献及汉简的记载来看,河西的移民多来自关东各郡,正如汉书地理志 所言:“其民或有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有悖逆无道,家属徙焉。”西汉政府对 徙边移民的管理,据晁错的建议一“古之制边县以备敌力,使五家为伍,伍有长; 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侯”4 ,在边 县实行什伍之制。什伍制度早在秦国时期就普遍推行了史记商君列传载:“令 民为什伍,而相牧司坐。”5 西汉时边地实行的是郡县乡里之制。移民到达河西后,首 先要向国家著籍,然后分属郡、县、乡、里由民政系统进行管理。所以。他们是国家 直接控制下的编户齐民。 移民在到达新的移居地之初都会得到政府的种种优待,如“赐高爵、复其家”,“先 为室家,具田器”、“县官衣食振业”等。汉书昭帝纪载:“边郡受牛勿收责。” 应劭注日:“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汉书平帝纪:“募徙贫民, 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7 。居延简有记:“延寿乃太 初三年中,父以负马田敦煌,延寿与父俱来田事已。”8 延寿父子在敦煌田作,可能即 是徙民垦作的成员,官府供应耕作者使用牲口。汉简中还有具体授田的记载,如; ( 5 ) 宜禾里公孙益,有田一顷四亩西支( ) 1 胡平生、张蕾芳,( i t 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8 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均 见书,简称悬 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编。居延新简) , 文物出版杜,1 9 9 0 年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均见此书,简称居新) 。 3 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熠:居廷汉简释文台校) 。文物出版社1 9 8 7 年版。本文凡依此简号形式出现者 均见此书,简称舍校) 4 汉书卷4 9 晁错传) ,第2 2 船页 5 史记 卷醴商君列传 ,第2 2 3 0 页 6 汉书卷7 昭帝纪 第2 2 9 页。 7 汉书 卷1 2 平帝纪 ,第3 5 3 页 8 见居延汉简释文合校 简5 1 3 2 3 、3 0 3 2 9 1 0 投代河西人口分布蓑统考述 苻( 左侧刻齿内) ( b ) 悬it 0 1 0 9 :1 8 ( 6 ) 委粟里孙强,田一顷五十亩( )悬it 0 1 0 9 s :1 0 1 ( 7 ) 破胡里王平文,田一顷卅五亩( a ) 悬it 0 1 0 9 s :1 8 2 ( 8 ) 益光里吴君已,田卅亩( )瑶悬it 0 1 1 1 :2 ( 9 ) 定汉里张到,田五十二亩( )悬it 0 1 1 1 :7 3 “委粟里”为敦煌郡渊泉县属里名。“破胡里”为敦煌郡冥安县属里名。宜禾里、益 光里,定汉里为敦煌郡效谷县属里名。“符”,为合符契券,犹后世之土地证。简( 5 ) 一( 9 ) 均是具体授田于民的记录。但政府对田租、算赋等的免复有年限规定,年限 一过,他们就得按规定向国家缴纳。2 根据汉简反映的情况,这些被迁往边地的民众, 经过一定的年限以后也要向国家缴纳相应的赋税,由民政管理系统县以下的乡官“有 秩”、“啬夫”负责征收。如简: ( 1 0 ) 口效谷、遮要、县( 悬) 泉,鱼离,广至,冥安、渊泉写移书到其课 田案劾岁者,白太守府,毋忽如律令 悬t 0 2 1 4 :1 5 4 “课田”,是对田亩课征租赋;“按劾”是揭发查办。简文大意为举劾征收田亩租赋的 案子过一年的,要报告太守府。 ( 1 1 ) 建平五年八月戍口口口口,广明乡啬夫宏,假佐玄敢言之:善居里男子丘 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延都亭部,欲取口口案:张等更赋皆给,当得取检谒移居延, 如律令,敢言之合校5 0 5 3 7 a ( 1 2 ) 团秩护,佐敢言之团,团况更赋给乡里团 合校2 1 2 5 5 简中“更赋皆给”与“更赋给”同义,指劳役及赋税都已完成、交纳。从上简看, 国家对边郡编户“更赋”的征收,由乡官啬夫负责,其所辖之里民申请外出或迁居他 地时,要由乡官啬夫向上级出具是否“更赋皆给”的证明,方可准许。此外,啬夫还 “职听讼”,也需出具“无官狱征事”的证明。如简: ( 1 3 ) 永始五年闰月己已朔丙子,北乡啬夫忠敢言之,义成里崔自当,自言为家 私市居延谨案:自当毋官狱征事,当得传,谒移肩水金关,居延县索关敢言之 程合校1 5 1 9 这里“毋官狱征事”,意即除了完成赋税外,还要没有触犯法律,不是前科犯。更 赋皆给”、“毋官狱征事”表明申请者必须不是正在服劳役、兵役或刑役的人员,已 经完成劳役定额,纳完赋税,由此可见,政府对边郡居民管理之严格。 边郡的移民除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外,还要服役,除遇到灾荒年景,皇帝下诏免 1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4 9 页 2 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3 4 页。 1 1 除赋役外,正常年景和内地一样也要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多种劳役。另外,边郡大部 与邻国接界,因而修习战备、加强军事防御力量,也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任务,他们“闻 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1 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汉朝对边郡的编户规 定,每家必须要有一壮丁,“具弓弩”,待命在家,处于戒备状态,一遇战事,立即出 动。后汉书陆康列传“县在边陲,旧制:令户一人具弓弩以备不虞,不得行来。”所谓 “旧制”应指西汉之制,它规定每一编户必须有一壮丁“具弓弩”,待命于家,处于 戒备状态。因此,边塞地区的人民平时除从事正常农牧业生产外,保卫边塞、抵御外 敌,也是他们应尽的责任。河西四郡处于羌胡的南北夹击形势中,故四郡人民“保边 塞,二千石治之,皆以兵马为务”3 ,在敌人入侵时,他们为了保家,势必奋起反抗, 所以保家和卫国对他们来说是一致的。 然而,边区的自然条件毕竟较差,尤其是在开发初期,移民徙边都是出于无奈或 受到强制,因而统治者通过严格的法律措施或习惯作法加以限制,不允许移民移居内 地或逃亡。后汉书张奂列传:“i h 制边民不得内徙”,4 直到张奂得特殊恩宠才由 敦煌徙户弘农。这里的“旧制”应是沿袭西汉制度。汉简中也存有有关徙边的法律或 文书。如: ( 1 4 ) 当徙边未行,行未到若亡勿徙,赦前有罪,后发觉勿治奏当上勿上,其 出入其口口口在所县为传,疑者谳廷尉,它如律令丞相御史分行诏书,为驾各 悬ht 0 2 1 4 :5 6 5 此简是赦令内容。“当徙边未行,行未到或亡勿徙”:应徙边而未及成行,已成行未到 目的地或逃亡可免于流徙。“赦前有罪,后发觉勿治”:赦令颁布前犯有罪行,赦后发 现不再追究。由此可见,汉政府对徙边之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对已经到达边塞而逃亡的人,要记录在案,进行追捕。如: ( 1 5 ) 马,长史即有吏卒,民,屯士亡者,具署郡、县、里,名,姓、年,长、 物,色、所、衣服、赍探,初亡年月日,白报,具病已 合校5 1 3 1 7 ( 1 6 ) 六月已巳,府告口口,居延有亡人,广地第八燧举赤表口留迟团举表 7 4 e j t 2 2 :1i c 5 简( 1 5 ) 是要求凡有逃亡的吏、卒、民、屯士等,都要详列本人的一切情况,按要求 加以追捕。简( 1 6 ) 是都尉府给其下属部、燧所下的捕捉逃亡的人的通告。类似的这 汉书 卷5 7 司马相如传 ,第6 5 7 页 后汉书) 卷3 l 陆康列传 。第1 1 1 2 1 1 1 3 页 汉书卷2 8 地理志下 ,第1 6 4 5 页 后汉书卷6 5 张奂列传 ,第2 1 4 0 页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注t 居延新简释棒 ,1 9 8 8 年版,第7 6 页 投代坷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种捕亡文书在居延简中屡见不鲜,凡捕得之逃亡人员,都将按其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总体来看,移民到河西边塞的待遇还是比较优越的,汉政府通过种种措施与律令, 使他们在河西定居了下来,而这些被迁移的内地移民便成为开发、建设河西的重要力 量。河西有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在政府的扶持和移民的共同努力下,移民在河 西获得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因而能够安居乐业。 2 自发移民 髓着开发的深入,河西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内郡的一些贫民由于种种原因,自 发迁往河西各郡县。这些移民中的大多数是不自觉的,他们或者根本不愿意迁移,但 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河西是新开之地,地广人稀,急需大量的劳动人口: 自然条件宜于农耕,且有政府的有力扶持;大量屯戍部队的存在也为边郡人民提供了 比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河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一些内郡人产生一些吸引 力,成为他们迁徙的目的地。当然,在封建时代,人民被政府控制得很严,一般不允 许随意迁徙,但在天灾人祸很严重的情况下,一般鼓励移居“宽乡”,因此,河西也 就成了这类移民的目的地之一。 当然,有一部分是自愿移民河西边郡的,如有亲友在河西而移居河西的;又如一 部分有家属随行的戍卒在服役期满后可能不再返回家乡。也有历征河西、西域的官员 辞官后不愿返回故里而落户河西的。如后汉书段颍传记,段氏祖先段会宗西汉 时任西域都护,辞官后从西域返回,行至姑臧,定居于此,遂为姑臧人。1 自东汉以 来,段氏一直是武威大族。公元一世纪,为逃避中原战乱,有不少三辅地区的人前往 河西。后汉书孔奋传载:“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时天下扰乱,唯 河西独安。”2 绿林军入关后,更始帝欲以窦融为钜鹿太守,为融谢绝,他认为:“更 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 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 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3 所以他更愿意前 往河西以图“自守”,于是“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即将家属而西”4 这些落户 河西的官员,有的虽然后来又迁回内地,但由于他们在河西期间很重视当地的经济、 文化建设,因而对河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后汉书) 卷5 5 段颞传 ,第2 1 4 5 页 2 后汉书 卷3 1 孔奋列传 ,第1 0 9 8 页 3 后汉书 卷窦融列传 ,第7 9 6 页 4 同上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二、少数民族 西汉以前,河西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区内原有居民是羌、月氏、乌孙和匈奴等 族,匈奴占领河西后,主要是匈奴族人。河西之战后,匈奴势力被赶出河西,故浑邪 王地空无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匈奴人及其它族人,只不过人数大大减少罢了。汉 武帝以后,除了内地汉族移民之外,在河西还有归降的月氏、乌孙、匈奴、羌、氐、 卢水胡等少数民族。 1 月氏 有关月氏的记载首推史记大宛列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 匈奴所败,乃远去。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1 史记正义 云:“初月氏居敦煌以东,祁连以西。敦煌郡在今沙州,祁连山在甘州西南。”又说: “凉、甘、肃、瓜、沙等州,本月氏国之地。”2 这说明月氏起始居于河西的敦煌、祁 连间。秦朝时,月氏势力强大,“控弦者可一二十万”3 。秦末汉初,匈奴用兵月氏, 败月氏,月氏便开始弃河西向西迁徙。大约在公元前1 7 7 年或前1 7 6 年,匈奴再次击 败月氏。月氏西迁到准噶尔盆地。至老上单于时( 公元前1 7 4 年一公元前1 6 1 年) ,匈 奴又破月氏,月氏更向西迁徙到伊犁河流域。后来,乌孙昆莫为报月氏杀父之仇,在 汉文帝后元之初,迫使月氏离开伊犁河流域向西南迁徙。于是,月氏过大宛西,越锡 尔河到达河中地区,“遂都妫水北,为王庭”月氏离开河西时,有一小部分未能西 行的,即南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这部分月氏人日后长期留住该地与青 海羌人逐渐融合,成为历史上的“湟中月氏胡”。后汉书西羌列传云:“湟中月 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所杀,余种分散,西 跄葱岭。其赢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遂与共婚姻。”呵见,小月氏为月氏之一 部。霍去病第二次出河西征匈奴时,汉书记“遂臻小月氏”下师古注“:臻,至 也。”说明霍去病“济居延”以后,先到达并经过小月氏地区。霍去病先经过小月氏 地,然后攻祁连山,证明小月氏的部分属地在居延至祁连之间,即张掖、酒泉一带。 汉书赵充国传载:汉征和五年( 公元前8 8 年) “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 日: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 史记) 卷1 2 3 大宛列传 ,第3 1 6 2 页 同上 史记 卷1 2 3 大宛列传 ,第3 1 6 1 页 同上 后汉书 卷8 7 西羌列传 ,第2 8 9 9 页 汉代河西人口分布系统考述 可共击居之。,证明当时小月氏分布张掖、酒泉南,间于汉张掖、酒泉郡县辖区 与南山西羌部落间。又云:“狼何,小月氏种,在阳关西南。”2 赵充国此话是对汉宣 帝说的,可知汉宣帝时敦煌南山也有小月氏人。汉书武帝功臣表载:“醍兹侯稽 谷姑以小月氏右苴王将众降,侯,千九百户,四年( 元封四年) 十一月丁未封。”3 又 载:正月“瓤番侯杆者以小月氏王将军众千余骑降,封七百六十户”。小月氏二王降 汉的具体原因不详,但据后汉书西羌列传中“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 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杂居”的记载,则在此前已有小月氏人从山 区迁入汉地,二王降汉只是这种迁徙活动的继续。因此,这些归降的小月氏骑及其民 众可能被安置河西一带,即后来所谓的“义从胡”5 的来源。 由于小月氏属汉管辖,汉朝曾调月氏人参加征战。汉宣帝神爵元年( 前6 1 年) , 下诏,命“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 泉候奉世等率领婚、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6 ,准备进攻西羌。汉简有“团 口小月氏柳羌人”7 的记载,这可能是被征至居延服役的少量羌化的小月氏人。月氏 西迁之初,留在南山的一部分小月氏入皆“赢弱”,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此时已 经成为有数千兵众的较大部落。 2 乌孙 与月氏同时居于河西地区的还有乌孙人。据 汉书记载,元狩四年( 前1 1 9 年) ,汉武帝几次问及张骞有关大夏之属的情况。张骞在回答时谈到了乌孙与月氏的 关系:“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 间,小国也。”8 由此可见,乌孙和月氏一样,是居住在河西地区的古老民族。秦时, 月氏强大,而乌孙弱小,成为月氏侵夺的对象。月氏不仅攻夺了乌孙的土地,而且还 杀了其首领难兜靡,迫使乌孙部众逃归匈奴,而难兜靡的幼子昆莫幸免于难,为匈奴 所收养。正当月氏占据河西与西迁之时,乌孙昆莫已长大成人。匈奴老上单于便让他 统领其父难兜靡被月氏击破时“亡走匈奴”的旧部。于是昆莫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汉书卷6 9 赵充田传 ,第2 9 7 3 页 同上 汉书 卷1 7 景武昭宣元功臣表) ,第6 页 后汉书) 卷8 7 西羌列传 。第2 8 辨页。 后汉书 卷8 7 西羌列传 ,第2 8 9 9 页 汉书) 卷6 9 赵充嗣传,第2 9 8 0 页。 见居廷汉简释文合校 简3 8 7 1 汉书 卷6 l 张骞传 ,第2 6 9 2 页 “收养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数万”。1 这时的乌孙虽仍服属匈奴,但已向西移住天山 北麓。至乌孙昆莫迫使月氏离开伊犁河流域向西南迁徙后,乌孙便占领伊犁河流域。 汉文帝后元三年( 前1 6 1 年) ,昆莫乘匈奴老上单于初丧之际,便正式脱离匈奴的羁 绊,在伊犁河流域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农业大学《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商学院《影视项目管理与品牌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阳学院《MATAB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闻学概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旅游学院《试验设计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供配电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环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B13(J)-T 8390-2020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探究
- 新生儿红斑护理课件
- 村里安全隐患排查
- 合成生物学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2022版)
- 金融监管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24年中国移动IT技术开发及运营管理通道考试题库(含答案)
- 锂电池出租合同范本
- 咽喉癌病历书写
- DB63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
- GA/T 2012-2023窃照专用器材鉴定技术规范
- 基坑降水计算-潜水完整井-非完整井
- 工程机械设备综合保险附加操作人员责任保险-条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