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是关于城乡初中生自我意识状况与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探讨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初步了解自我意识与重要他人影响的相关情况,比较城乡重 要他人对自我意识影响的不同之处,从而丰富自我意识的研究材料,并为城市与农村教育 实践,尤其是农村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本研究选用p i e r s h a r r i 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同伴提名法以及学生 知觉到的教师评价问卷( 参考以往研究范例,选用p i e r s h a r r i 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问卷 原型,并进行适当的修改) 。被试选择城市与农村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2 0 0 7 年5 月 至7 月,分别从两类学校的初中一至三年级采取每个年级抽取两个中等班级( 每班4 5 人 左右) 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1 0 0 0 份,收回有效问卷9 3 0 份。 研究结果显示:1 、初中生自我意识整体水平发展良好,与苏林雁等人2 0 0 0 年建立的 中国城市常模中同年龄段的各项分值均数近似;2 、不同年级初中生在总分、行为、躯体 外貌、焦虑和幸福与满足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还显示,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 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 女生比男生自我意识水平高,焦虑分量表除外;初中生自我意识在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上与 以往研究相比越来越小;初中生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同伴类型差异,受欢迎学生自我意识 分值均数最高,被拒绝学生自我意识分值均数最低。3 、自我意识、父母教养方式、学生 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结果显示,城市初中生整体比农 村初中生发展更好一些。4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意识在各维度上存在密切相关,这与以 往的研究相一致;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与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 幸福与满足等各个维度存在极显著相关,与行为、焦虑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意识除了幸福 与满足维度有显著的同伴类型差异外,其他各维度都有显著的同伴类型差异。5 、父母教 养方式、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对自我意识的预测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城市初中生较农村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小;在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影响上,农村教师 占得比重更大一些,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自我意识初中生重要他人影响城乡比较研究 a b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a m i n e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a n d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b ys i g n i f i c a n to t h e r s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c i t ya n dt h ec o u n t r y m e t h o d s :t h ep i e r s - h a r r i sc h i l d r e n ss e l f - c o n c e p ts c a l e ( p h c s s ) ,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s c a l e , p e e rn o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 p e r c e p t i n gt e a c h e re v a l u a t i o ns c a l ew a su s e da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o f t h i ss t u d y a n dt h ep h c s sw a sr e v i s e da st h et e a c h e r se v a l u a t i o ns c a l e s a m p l e so f9 3 0m i d d l e 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f r o m j u n i o r1t oj u n i o r3o ft h ec i t ya n dt h ec o u n t r ys e p a r a t e l y r e s u l t s :1 f r o mt h i si n q u i s i t i o nt h e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o ft h ec i t ya n dt h ec o u n t r y , t h e i r s e l f - c o n c e p t sd e v e l o pv e r yw e l l ,e v e r yi t e m ss c o r ei ss i m i l a ra st h es a m ea g ei nc h i n ac i t v c o m m o nm o d e lt h a t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b ys u l i n y a ne t c 2 0 0 0 2 t h e r e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 o n gg r a d e so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b e h a v i o r ,b o d y ,a n x i e t ya n ds a t i s f a c t i o n ,g r a d e8i st h e k e yp e r i o do fs e l f - c o n c e p t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d e v e l o p m e n t e x i s ts e xd i f f e r e n c e ,f e m a l e 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i sh i g h e rt h a nm a l e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 e x c e p ta n x i e t y ;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i sm o r ea n dm o r es m a l lo no n l yc h i l d t h e r e 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 p e e rs t y l e so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t o o ,t h a ti s t h ew e l c o m e d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i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r e f u s e d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 3 t h e r ea r c s i g n i f i c a n ts o u r c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ns e l f - c o n c e p t ,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s t u d e n tp e r c e p t i n gt e a c h e r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t h er e s u l t st e l lu st h a tt h es t u d e n t so f c i t ya r eb e t t e rt h a nt h ec o u n t r y 4 t h e r e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a n d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t h e r e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t u d e n t s p e r c e p t i n gt e a c h e re v a l u a t i o nt o o ;t h e r e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p e e r so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 5 t h e r e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o n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a n ds t u d e n t sp e r c e p t i n gt e a c h e re v a l u a t i o nf o r e c a s t i n g t o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 ,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o ft h ec o u n t r yd o e sm o r ec o n t r i b u t et o 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t h a nt h ec i t y , b u tn oh e l p ;t e a c h e r so ft h ec o u n t r yd om o r eh e l pt ot h e s t u d e n t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t h a nt h ec i t ya n di ti sm o r eu s e f u lt oh e l p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f o r m b e t t e re v e nb e s ts e l f - c o n c e p t k e y w o r d s :s e l f - c o n c e p t , 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to t h e r si m p a c t i n g , c i t ya n dc o u n t r yc o m p a r e ds t u d y 2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口论文初中生自我意识 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 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 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 由本人承担。 9 j 作者签名:玩0 援 日期:啼f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口硕士口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口学位论 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 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日期:,古一k 日期:府。f 初中生自我意识及重要他人对其影响的研究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1 自我意识及其研究 1 1 1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中最受欢迎的概念之一。但至今为止,自我意识仍然是一个模糊的、 定义不明的概念。“自我意识 、“自尊”、“自我概念、“自我认同”、“自我 等术语经常 混用。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学者们描述自我意识时所使用的术语也有所差别。从广义上 讲,自我意识有称自我、自我概念等;从狭义而言,有称自我评价、自我认知、自我监控、 自我调节、自我形象及自尊等【l 】。国内外学术界对自我意识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2 】。有的 从自我意识的过程和表现形式进行解释,有的则从自我意识的对象和范围进行解释。虽然 各种表述不相一致,但有一点是大体相似的:即认为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 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3 1 。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 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f 4 1 。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发展自己并完善自己,个体正是根据自我意识来不断地控制、 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完整的、系统的形式担负起人们内部世界以及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 间的协调工作,它始终指引和确定行为方向,规划如何去做,怎么做,从而使自己与周围 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1 1 2 自我意识的研究内容 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的自我意识、心理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的自我意识。生理的自我意 识是指自我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外貌、体质和生理状况等,包括占有感、支配感 和爱护感;心理的自我意识是指我的思想认识、情绪状态和心理特征,包括兴趣、爱好、 理想、价值观、世界观、气质、性格和体能等;社会的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与周围的人际 关系、自我的社会地位、职业和职务等【5 】。 此外,自我意识还可以表现为认识、情感和意志等3 种形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生 理、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批 评等;自我感受、自尊、自爱、和自卑等都是情感的形式;而意志形式则体现为自立、自 主、自强、自律、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5 】。 1 1 3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与生俱来的,也不单纯是个体生物成熟的结果,而是个体 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此 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从生理自我意识到社会自我意识,再到心理自我意识。刚出生不久 的婴儿不能区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人和物,因而没有自我意识;随着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 加上与环境的接触交往,婴儿逐渐明白了自己动作与动作对象的区别,能区分自己这个主 体和自己的动作以及自己周围客体的区别,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以后通过对镜 中和相片上自我形象的观察,逐渐认识自己的外貌形象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当儿童能够用 “我”字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进行交流时,自我意识中生理的自我意识便基本形成了,这 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学校,接触到 的社会环境逐渐扩大。通过家庭、幼儿园、学校及其他社会环境的人际交往,儿童成就动 机逐步发展,个体的社会自我意识也开始形成。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社会自我意识渐渐 增强,开始形成心理的自我意识。当个体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并能自觉地调控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个体自我意识即达到成熟的程度。 1 1 4 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儿童自我意识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动态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自 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儿童而言,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 如 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心理行为特征等)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学校环境也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因素【6 】。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我中心期( 8 个月3 岁) ;第二是客观化时期( 3 岁青春期) ;第三是主观化时期( 青春期成年) ,属于 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其个性逐渐形成【6 】。 随着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发现,很多因素,如家庭的抚养方式、 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 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 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曲线并不是沿直线上升的,f r e e m a n 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发 展的曲线是起伏变化的,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自我意识曲线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青春期后显著上升,大学毕业后又开始下降,到中 年再次回升,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平缓下降r 7 1 。 m a r s h 用他编制的3 个s d q 量表对6 _ 1 8 岁儿童进行测量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和绝 大多数分量表都表现出儿童自我意识在7 叫年级下降,而在卜1 1 年级开始回升,呈 u 字形曲线,1 1 1 4 岁是儿童自我意识的最低剧8 1 。 周国韬等人研究发现,初一( 1 3 岁) 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低点。许多发展性研究 也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跌宕起伏的,尤其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如l 3 岁、 少年期,尤其是初中二年级。 程乐华、曾细花在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主要以重点校的学生为研究对 象,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研究了自我意识的发展,发现初三为分界 点,在此前发展缓慢且有下降趋势,在此后,发展迅速:初二时内心冲突达到最高值,出 现了对成人的强烈反抗和内心的混乱现象。初二之后又缓缓下降,内心世界逐渐趋于平和。 初三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 9 1 。 2 苏林雁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 与满足4 个分量表和总分差异有显著性,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周凯、何敏媚等人研究发现, 女生的自我意识量表总分以及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高于男生,男生焦虑分 量表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自我意识水平在初中一、二年级之间差异 无显著性。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男生,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闯题1 1 0 】。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青少年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l 。 1 2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1 2 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 p a r e n t i n gs t y l e ) 的定义不同。n a n c yd a r l i n g 等认为父母教 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儿童的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 体。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 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鲍姆林德( b a u m f i n d ) 受 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和家庭系统理论的影响。认为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中应包含两方 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儿童所作要求的数量和种类:二是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1 2 1 。 我国的心理学者对教养方式也有不同的见解,张文新把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对子 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陈陈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 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1 3 1 。台湾心理学者吴新华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本质上是 指父母亲在教养子女时所表现的行为,以及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父母亲人格特质及其对 子女的教养态度。 1 2 2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进程 早期的研究更多关注父母的作用,主要考察父母教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对儿 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当时所采取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维度取向和类型取向。最早的研究 采用维度取向。维度取向是以维度来描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研究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 纬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如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 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p m s y m o n d s ,1 9 3 9 ) 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接 受拒绝,支配服从。他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 为;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受父母支配的 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 击性强【1 4 - 16 1 。 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从类型学的思路,广泛地考察父母教养行为与亲 子交往的不同风格,试图将父母教养方式作特征概括。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 ( d b a u m r i n d ,1 9 6 7 ) 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 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鲍 姆林特的研究揭示,儿童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而要受到父母整个 行为模式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而对限制作不同区分。权威型父母和专制 型父母都对儿童加以限制,但前者的限制是“严格而合理的 ,后者的限制却是“无目的、 不合理甚至惩罚性的 ,因而限制对儿童社会化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1 7 1 8 1 。 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受父母与子女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观,以及人类发展生态学理 论、家庭系统理论、生态化理论等的影响,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 1 ) 双向研究模式的兴起。 心理学者逐渐意识到儿童在家庭中不是完全出于被动地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影响是 双向互动的。在父母影响改变和塑造着子女的同时,儿童自身的个性、气质等心理特点和 行为也在影响着父母对教养方式的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 a n d e r s o n ) 及其同事在“谁 影响谁的亲子互动研究中发现,在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时,母亲都显得平静而肯定,而与 行为问题的儿童在一起时,则变得具有强制性。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母 亲的行为。 ( 2 ) 宏观系统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 受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影响,心理学家将教养方式、亲子互动的分析放在更为广阔 的宏观系统中,如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支持等,而且开始强调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目标在家庭内的反映。在跨文化研究方面,n n a i l i n g ls t e i n b e r g , 1 9 9 3 年研究表明权威型或其他各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随着家庭所处的不同 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化。科尔迪等对日本和美国城市母亲的比较发现,美国母亲倾向让孩子 独立活动,但很喜欢与孩子说活;日本母亲则相反,不爱与孩子说话,却注意和孩子身体 接触。 总之,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的研究较前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更为广阔,不仅将父母特征 和儿童特征都纳入教养方式体系,并从社会文化、经济地位等广阔的家庭生态系统中去探 讨其成因及结构特点。而且研究方法及手段都更为科学化、客观化。但是教养方式的影响 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更为科学的将其编码和量化,以及实地考察中如何对真实情景进行 客观评价,进而对教养方式的结构和类型进一步的定性,对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3 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 1 3 1 同伴关系的界定 同伴在韦氏新大学词典中被定义为“彼此之间地位平等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 同伴是“社会上平等的 、“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 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 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问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 3 2 同伴关系的研究进程 儿童进入小学后,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其社会性交往也主要表现为同伴之间 的交往。所以对于同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热点【1 9 】。 4 研究表明,儿童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社会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h a r t u p ,1 9 8 3 ;a s h e r , 1 9 8 3 ) 。早期的纵向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差的儿童, 他们日后的自我适应也较容易产生困扰,包括学校适应不良,较低的学业成就,较高的辍 学率,较高的少年犯罪倾向以及成年后有较多的心理健康等问题,f o o t 把同伴定义为“儿 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同伴是“共同操作时,在行 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在对同伴类型的界定中,帕顿( m b p ar t e n ) 根据游 戏类型把幼儿同伴交往分为以下六种:无所事事、旁观、个体、平行、联系与合作。帕克和 阿歇尔把同伴关系分为接纳性、攻击行为、羞怯及退缩行为。陈欣银等人在对中国和西方 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接受性进行研究时,将同伴关系分为亲社会性、攻击性和羞怯一敏感 性。庞丽娟在对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时,将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型、 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及一般型。根据上述研究,本研究将小学生同伴关系类型划分为受欢 迎型、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测量同伴接纳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观察法。即对自然状态下儿童的同伴关系进 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能发现群体中同伴接纳性的差异,但比较费时,而且有时带有主观性, 因此利用较少。另一种方法是社会测量技术,包括同伴提名法和同伴评定法。同伴提名法 指让每个儿童根据所给定的同学名单或照片限额提名,让每个儿童说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 喜欢的同伴。同伴评定法指要求每个儿童根据具体化的量表对同伴群体内其他成员进行评 定。本研究根据社会测量法,采用同伴限额提名。n e w c o m b & b u k o w s k i ( 1 9 8 3 ) 通过社会测 量法确定的同伴接纳类型,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删。 ( 1 ) 受欢迎的儿童。获得许多同伴积极的提名或评价,即被大多数同伴喜欢。 ( 2 ) 被拒斥的儿童。几乎没有获得积极的提名或评价,被大多数同伴回避甚至厌恶。 ( 3 ) 矛盾的儿童。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一些同伴看作具有破坏性而被厌恶、 回避。 ( 4 ) 被忽视的儿童。被同伴提名( 包括积极和消极) 的次数很少。 ( 5 ) 一般的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处于一般情况,在同伴提名中没有获得极端的分数 (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 。 有研究者曾考察了上述类型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n e w c o m b & b u k o w s k i ,1 9 8 4 ) ,总体而言, 同伴拒斥这一类别最为稳定,而被忽视和矛盾身份的个体稳定性很差,他们随着年龄的增 大,总会被部分同伴接受。因此考察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的同伴关系,我们主要关注受欢 迎和被拒斥的个体。 1 4 关于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的研究 学校是学龄儿童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入校后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接触到更 多的人,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在与老师的广泛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那么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老师的管教方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自 我意识的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胡美荣、刘雪凝等人2 0 0 3 年在“学校对儿童自 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文中,初步探讨了老师喜欢程度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发现 老师的喜欢程度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显著影响。老师喜欢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老师不喜欢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老师的不同喜欢程度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1 5 儿童自我意识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 d b a u m r i n d ) 认为评价父母教养方式有四个维度:( 1 ) 控制一 一指父母为影响青少年行为所使用的各种方式,包括奖励和强化;( 2 ) 成熟要求指父母 期望及要求儿童青少年表现出最大的潜力;( 3 ) 亲子交往的清晰性指亲子之间沟通的开 放性;( 4 ) 关怀与支持指父母在照料儿童青少年过程中表现出的爱与参与程度。 s e a r s ,g r o w e 发现,父母教育兴趣、适度控制和接受性因子与子女的自我意识显著相关。 台湾卢钦铭、陈李绸、张春兴等发现,学生愈感觉父母用关注、奖励、宽容、赞赏、爱护、 温暖和高期待的态度来管教他们,他们的自我意识就愈高。西杰斯1 9 7 0 年研究表明,孩子 自我意识多个因子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式教养方式( 民主型父母) 呈显著相关,与 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式教养方式( 严厉型父母) 呈负相关。d e j a n a i 开究发现,父母与 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令人惊奇的作用自我意识低者常缺乏与父母的 交流 2 1 - 2 3 】。l a u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 8 1 3 岁) 的评价,尤其是母亲的评价与儿童自我 意识明显相关。父母评价一致性与儿童自我意识亦有很强的联系。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好于 非独生子女,两者在自我意识多个因子间差异有显著性。 1 6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研究 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理论分析居多,实证研究 不够。刘志军2 0 0 4 年在心理科学上发表的“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一文中, 对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作了研究,发现自我概念诸因子与同伴关系有显著的相关【2 4 1 。王燕、 张雷、刘红云等2 0 0 5 年在心理科学发表“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 作用一文中,研究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其同伴接受性有明显的正向预测效果,攻击 和受欺负行为对这一中介变量儿童的同伴关系则会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儿童的这些社会 性行为通过同伴关系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儿童的社会自我概念【2 5 】。 1 7 儿童自我意识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关系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胡美荣、刘雪凝等人2 0 0 3 年在“学校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 因素的研究一文中,初步探讨了老师喜欢程度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发现老师的喜欢 程度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显著影响。老师喜欢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老师不喜欢 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老师的不同喜欢程度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2 6 1 。 1 8 问题提出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反映了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 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如果自我意识出现不良 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及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离。父母、 老师和同伴在人的发展中是重要的他人,尤其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 7 1 。 6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检索上看,有关重要他人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比较研究,未见正式 报道。 本研究正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和农村初中生 作为研究的比较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以及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对自我意 识的不同预测作用,并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探讨出重要他人在初中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 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索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工作提供一些实证性的资料。 1 9 问题假设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初中生自我意识若干维度存在性别、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假设2 自我意识若干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若干维度、同伴关系、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 价存在显著相关。 假设3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对自我意识水平有显著的预 测作用。 假设4 初中生自我意识、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存在来源 差异,以及重要他人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也存在来源差异。 2 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城市与农村学校初中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为被试: ( 1 ) 城市学校:济南市历城六中 ( 2 ) 农村学校:兖州市第十一中学、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学 2 0 0 7 年5 月至7 月,分别从两类学校的初中一至三年级采取每个年级抽取两个中等班 级( 每班4 5 人左右) 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1 0 0 0 份,收回有效问卷9 3 0 份。 2 2 研究工具 2 2 1 青少年自我意识问卷嘲 本研究采用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来自美国心理学家d b e v 及p i e r s h a r r i s 编制并修订的 p i e r s h a r r i s j l 童自我意识量表( 附录一) ,此量表也被国内进行标准化。p i e r s h a r r i s ) l 童自 我意识量表( 2 1 3 该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p i e r s 及h a r r i s 于1 9 6 9 年编制、1 9 7 4 年修订的儿童自评 量表。据心理测量年鉴第九版( m m y - 9 ) 统计表1 9 7 8 1 9 8 6 年收录的引用文献最多的5 0 个测 验中,该量表排在第3 3 位。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等于1 9 9 3 年引进此 量表并进行标准化,1 9 9 4 年制定了湖南常模,2 0 0 2 年制定了中国城市常模。该量表主要用 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适用于8 一1 6 岁儿童。量表含8 0 项测题,分为六个分量表:行为、 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量表为正性记分,按原量 表规定,在第3 0 百分位7 0 百分位之间为正常范围。总分低于第3 0 百分位( 相当于粗分5 1 ) 7 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提示该儿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 心不足、自我贬低倾向;得分高于第7 0 百分位( 相当于粗分6 3 ) 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提示该 儿童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分量表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如“行为” 得分高,表明该儿童行为较适当,“焦虑得分高,表明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该量表 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 2 2 2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1 本研究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验来自瑞典学者波尔斯( p e r r i s ) 等人编制,我国学者岳 冬梅修订、编译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简称e m b u 量表。根据研究需要,对e m b u 进 行适当修订,将e m b u 中的“父母替换为“我,将其中的“我替换为“孩子,并将 不适合本研究的条目从中删除。修订后的e m b u 包含4 6 个题目,因素分析表明,4 6 个题目 可以归并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四种教养方式。 四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 1 6 9 - - - 0 1 9 1 之间,同质信度在0 1 6 9 - - - 0 1 8 8 之间。 2 2 3 同伴关系问卷( 附录二) 本研究测量同伴关系使用社会测量法,即同伴提名法。给班级学生编座号,告诉同学 从班级的同学中,写出自己班上三个最喜欢一起玩和三个最不喜欢一起玩的同学的座号。 根据每一被试被同伴正提名和负提名的标准分以及社会影响分和社会喜好分,将学生划分 为受欢迎学生、被拒绝学生、被忽视学生、矛盾型学生和一般型学生五种。 2 2 4 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问卷 本研究要测量的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问卷,目前国内还没有现成的问卷,因此自行 编制适合本研究的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问卷( 附录三)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开放式问 卷所作的回答进行整理,与本研究所用自我意识量表极为相似。因此参考p i e r s h a r r i s 儿童 自我意识量表,并在该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具体修订方式,加入指导语:在老师 眼里或在老师心目中,从而形成了包含8 0 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 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初中生能知觉到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问卷包含2 4 个项目,六个维度( 分量表) ,分别是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焦虑、躯体外貌与 属性以及幸福满足。与原自我意识量表相比,并没有降维,只是题目有所删减,这表明学 生知觉到的教师评价与自我意识存在很大差别,自我意识考察内在,而该问卷考察内在与 外在的结合。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六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4 6 6 6 1 ,各维度的项目载荷 在0 5 1 1 - 一0 8 8 。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 6 6 - - 一0 8 7 ,重测信度0 6 5 一- 0 8 6 。 2 3 施测程序 测试时采用统一指导语。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自行填写,当场 发卷,当场收回。 2 4 数据处理 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编号,所有数据均由s p s s l 3 0 软件包录入和处理,结合数据特 征和研究目的,使用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 3 1 1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总分分析 调查统计得出,在9 3 1 人中有2 8 8 的人总分小于粗分5 1 分,有2 2 3 的人总分大于 粗分6 3 分,剩下5 0 的人总分在正常范围内。可见山东省城市与农村初中生的自我意识 发展良好,多数学生的总分在正常范围内;有2 8 8 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可能存 在某些情绪、行为的问题,自信心不足,有自卑感;有2 2 7 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偏高, 可能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过于求全。 3 1 2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年级差异 表1 不同年级间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分值的比较( x s ) 注:宰表示p o 0 5 ,显著差异;枣枣表示p o 0 1 ,极显著差异,下同。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分、幸福与满足两项各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行为、焦虑和 合群三项各年级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就总分而 言,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国内周国韬等人研究发现,初一年级是儿童自我意 识发展的最低点,而初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调查发现初一年级也是儿 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低点,初二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这与周国韬等人 的研究一致。因此,应注意初中生在初- n 初二这个特殊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1 2 圳。 3 1 3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 表2 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分值的比较x s ) 9 由统计分析,在行为和合群分量表得分上,男女生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在总分 和焦虑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 p o 0 5 ) 。由此看出,女生较男生,行为表现更好,对自 己的行为、学习能力比较肯定,自信心较强,而且比男生更合群。而在焦虑方面,男生高 于女生,表明男生的情绪好于女生,女生情绪问题较男生多。 3 。1 4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城乡差异 表3 不同来源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分值比较( x s ) 由数据分析,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初中生无论在自我意识总分,还是自我意识各维度, 包括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和幸福与满足,都存在极显著 差异( p = 0 0 0 0 ) ,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与环境存在密切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 一致【3 0 1 。 3 1 5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表4 是否独生子女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分值比较( x s ) 由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和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存在显著差异 ( p 9 9 7 2 ,9 2 09 。6 0 2 8 7 63 ,7 6 5 0 0 5 3 拒绝、否认( 父) 9 8 4 3 1 3 3 9 1 2 2 9 5 01 3 1 6 0 0 0 0 0 钳 过度保护( 父) 1 1 1 1 2 6 3 6 1 0 4 9 2 5 9 01 2 9 5 70 0 0 0 料 情感温暖、理解( 母) 5 3 5 3 1 0 3 2 4 5 4 2 1 9 6 3 31 0 7 5 0 3 0 0 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母) 3 5 6 8 6 2 3 2 3 4 5 3 6 2 8 07 8 3 60 0 0 5 料 拒绝、否认( 母) 1 3 6 1 4 3 7 7 1 3 1 6 4 3 7 3 2 5 4 60 i l l 惩罚、严厉( 母)1 4 0 0 4 7 3 7 1 2 9 1 4 0 0 01 4 3 8 6 0 0 0 0 料 偏爱被试( 母) 1 0 1 0 _ 4 - 2 9 3 99 5 9 4 - 2 7 0 3 7 ,6 2 10 ,0 0 6 料 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四方面 存在极显著差异( p = 0 0 0 0 ) ,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三方面 存在极显著差异。这表明,父亲对待男孩子比较严厉,惩罚更多一些,拒绝、否认的方面 也比较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干涉更多,在情感温暖、偏爱、保护上,无性别差异;母亲 对待男孩子也比较严厉,干涉也多,更加偏爱,丽在情感温暖、拒绝否认上,也无性别差 异。 3 2 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 表7 不同年级间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分值比较x s ) 初一初二初三 fp 情感温暖、理解( 父) 4 9 3 3 1 0 4 0 0 5 0 1 l 9 8 0 54 9 ,6 4 8 8 8 70 4 7 0 0 6 2 5 惩罚、严厉( 父) 1 9 2 2 5 1 0 3 1 9 4 6 5 4 1 21 7 7 6 4 6 8 3 1 0 9 6 90 0 0 0 料 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