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而要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话题的趋势: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华夏思想智慧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至圣孔子,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论语”。论(ln),编纂的意思;语,言谈。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事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每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幅都不长。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所知道的论语名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职。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古代文献,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称他为“至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政以德,诵读课文,注意下列红体字的读音:第一章:譬如共之第二章:道之以政第三章:冉有仆既庶第五章:道千乘之国第六章:颛臾社稷何以伐为虎兕出于柙椟中近于费相夫子第八章:盍彻乎第十章:必偃第十二章:南宫适羿善射奡荡舟躬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指出: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4)共:通拱,环绕的意思。,孔子说:“运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2)北辰:北极星,比喻统治者。,(3)所:处所,位置。,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并指出其中的好处:可以无为而治。(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道:通导,有两种解释:一为“训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2)齐:整治,整顿。(3)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前者较为妥贴。,孔子认为,实行德治、礼治,能使民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并能自我约束。(教民)将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作比较: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于外。,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这种为政之道的好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无为而治民有耻且格心悦诚服自我约束,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适:到,往。仆:驾车。庶:众多,指人口多。,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为什么呢?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这就是富民政策。管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富民、教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兵:在论语孟子和“五经”中,“兵”多指兵器、军备,只有极少数时候是“兵士”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兵”指军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荒,备战,取信于人民”,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富民、正己)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兵,足食”。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1)道:通“导”,作动词,治理。(2)千乘之国:乘,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指一切人群;狭义,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在本章,孔子主要是针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正己),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3)益:增加。,季氏由于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基本观点:举贤(去恶),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即十分抽一。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这一章中,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显紧张。有若的观点: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十分之一的税率,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富民)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会随之衰退。这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执政者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本章说:统治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强调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正己)。,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无道:不守道义的坏人。下文“有道”与此相应,指道德高尚的好人。君子:这里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上:加。偃:倒伏。,本章中:季康子问政如何建立一个有道之国,孔子言政反对通过杀戮使百姓遵纪守法来建立有道之邦;主张为政者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正己、教民)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德治,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见出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根本区别。,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2)以:连接词,与“而”同。(3)劝:劝勉,勉励。这里指自勉努力。(4)临:对待。(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本章中:继续谈论如何从政的问题。季康子问政如何让百姓更敬业,孔子言政主张统治者要爱民,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业。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是针对老百姓,也是对于当政者而言。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才会对当政者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执政者以身作则,老百姓才会按执政者的意思办事。(正己、教民、举贤),南宫适(1)问于孔子曰:“羿(2)善射,奡荡(3)舟(4),俱不得其死然。禹稷(5)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正己),基本手段,富民(13.9、12.7、12.9),教民(2.3、13.9、12.19、2.20),正己(12.7、1.5、16.1、13.6、12.9、2.20、14.5),举贤(11.17、2.20),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结合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前者表明孔子认识到“富民”的重要性,而后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正己”“教民”思想的强调,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孔子认为,统治者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季氏攻打颛臾,不仅是颛臾的悲剧,也会使季氏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这更是对孔子政治信念“德治”的挑战,所以孔子要坚决反对。,探究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探究三:孔子所说“均无贫”,与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是否相同?,“均无贫”与“均贫富”不同:“均贫富”是农民起义者站在穷人即“贫者”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目的是劫富济贫;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者”的立场上提出的为政主张,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维护等级制度(如:君臣、父子)。,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求!无乃尔是过与?,共:通“拱”,读gng,环抱,环绕,道:通“导”,读do,训导,道:通“导”,读do,治理,与:同“欤”,读y,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二、寻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三、词类活用:,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举善而教不能,“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形容词作动词,于斯三者何先,词类活用:,“先”:“把放在前面”,“先做”,词类活用:,4、富之: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他们富起来。,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来,不及物动词使动。,使动用法,四、特殊句式:,1、“君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状语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特殊句式:,“既富矣,又何加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无乃尔是过与?”,“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州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租车境外旅游合同协议
- 销售人员工作合同范本
- 软件开发驻场合同协议
- 销售人员合同变更协议
- 酒店住宿转让合同范本
- 道路标准运输合同范本
- 服装生产订货合同范本
- 门面转租合同三方协议
- 酒店改建店铺合同范本
- 2025年时政100题(附答案)
- JG/T 127-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
- CJ/T 180-2014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
- 海参池养殖合作合同协议书
- 日本《大肠癌治疗指南》解读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构词方式
- 中国宠物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医院转诊合同标准文本
- 新课标解读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件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试题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