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在当前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城市环境的 美化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使城市地标景观建筑的形式也随 之呈现出多元化景象。但是在这个空前活跃的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盲目的做法: 一味模仿西方的建筑形式,忽略建筑的人文环境等,导致城市空间环境的趋同, 城市形象特色的匮乏。这类只注重表面化的思想割裂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联系, 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历史文化,更致使地标景观建筑与所处的城市文脉环境无法 达到协调,也就失去了其文化内涵及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特色。因此,基于这些 负面影响,如何在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城市地标景观建 筑设计,就凸显出了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对现代城市地标景观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深 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课题的现实背 景和学术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点、相关概念、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等, 并指出研究此课题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分析了地标景观建筑的形成、特征、历 史演变及在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第三章从城市人文历史环境、城市地域性自 然环境、城市时空文脉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城市文脉对地标景观建筑设计的影 响,并进一步论证了地标景观建筑与城市文脉之间的重要关联。第四章以上海 为实例,分析了上海的城市文脉和建筑文脉的发展历程,深入论证了地标景观 建筑创作中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性。第五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城市 文脉在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传承途径;现代都市地标景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 原则;并结合中外典型地标景观建筑作品论证了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可运用 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城市文脉传承的设计方法及可行性,揭示出城市文脉传承在 地标景观建筑创作中,表达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必然趋势。第六章展望了地标景 观建筑设计在今天城市形象建设中的意义;探讨了其应遵循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理念;在整篇论文总结中探索了未来都市地标景观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 本文力求在吸收目前已有学术成果的前提下,深究城市文脉传承在现代城 市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力图在有限的篇幅里为当下城市地 标景观建筑设计寻求一些适合“本土特色 的创作方法,以促进城市意象的形 成,推动城市形象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地标景观建筑,城市文脉,传承 a b s t r a c t i na ne r ao ft h et w e n t y f i r s tc e n t u r y ,c h i n e s ep r o s p e r o u se c o n o m ya n de n h a n c e d 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p r o m o t ep e o p l e s sd e s i r et ob e a u t i f yt h eu r b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u n d e r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r e l e v a n tp l a n n i n gp o l i c y ,t h ed e s i g no fu r b a nl a n d m a r k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v e l o p sr a p i d l yi nm a n yc i t i e si nc h i n a , i t sc o n s t r u c t i v ef o r ma n d c o n t e n ta r ea l s os h o w i n ga p i c t u r eo fd i v e r s i t y h o w e v e r ,i nt h i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a c t i v e p e r i o d ,t h e r eh a v e b e e nm a n yb l i n da p p r o a c h e ss u c ha sb l i n d l yi m i t a t i n gw e s t e r ns t y l e , w h i c ho v e r l o o ko re v e na b a n d 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h u m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l e a d i n g t ot h ec o n v e r g e n c eo fu r b a ns p a c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l a c ko f c i t yi m 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m e r es u p e r f i c i a li m i t a t i o nd e t a c h e si n h e r e n t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c i t ya n de v e nd e s t r o yt h ec i t y so r i g i n a lh i s t o r ya n d c u l t u r ea sar e s u l t ,l a n d m a r k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c a nn o th a r m o n i z ew i t hi t su r b a n c o n t e x te n v i r o n m e n t ,5 0i tl o s e si t s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i c o n i cc i t yi m 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u et ot h e s e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 ,h o wt od e s i g nt h e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m o d e mc i t yb a s e do nr e a s o n a b l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u r b a n c o n t e x ti so fv i t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r o ma n g l eo fu r b a nc o n t e x ti n h e r i t a n c e ,t h ep a p e rc o n d u c t st h ei n - d e p t ha n d m u l t i a n g l er e s e a r c ht o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o ft h e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 m o d e mc i t i e s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s u b j e c t sr e a l i s t i c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a c a d e m i c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t h e m e t h o d ,t h e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a sw e l la st h e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l i t e r a t u r es u m m a r i e sa t h o m ea n da b r o a d ,p o i n t so u tt h e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t o p i c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a n f l y z e s t h ef o r m a t i o n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 ,a n dt h ep r e s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f r o mt h eh u m a n i s t i c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l o c a ln a t u r a l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u r b a ns p a c e - t i m e c o n t e x t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a n a l y z e s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o ft h eu r b a nc o n t e x to n i t s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 ,a n df u r t h e rp r o v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t h eu r b a nc o n t e x t t a k i n gs h a n g h a i a st h ee x a m p l e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c o n t e x ta n d 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c o n t e x t ,a n df u r t h e rp r o v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u r b a nc o n t e x ti nt h e l l e r e a t i o no fu r b a n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a b o v ec o n t e n t ,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m a n n e ro ft h eu r b a n c o n t e x ti nd e s i g n i n gt h e 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d e s i g n i n g t h e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u n i f y i n gt h et y p i c a l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 i ta l s op r o v e st h em e t h o d so ft h ew i t h t i m ea n dp e r i o d t i m eu r b a nc o n t e x ti n h e r i t a n c e i nt h ed e s i g no fu r b a n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 h i c h r e v e a l sc r e a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t h ec u l t u r a l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m o d e mu r b a nl a n d m a r k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i t si n e v t i a b l et r e n do f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s i x t hc h a p t e rf o r e c a s t s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d e s i g n i n gu r b a n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o d a v ,sc i t yi m a g ea n dd i s c u s s e si t ss c i e n t i f i cc o n t i n u i n gd e v e l o p e dp r i n c i p l e i ts l i m s u p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s h o w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o fu r b a n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b s o r b i n g t h ep r e v i o u s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s t u d yt h e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u r b a nc o n t e x th e r i t a n c ei n t h em o d e mu r b a n 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t a l s ot r i e st of i n ds o m el o c a l - f e a t u r e dc r e a t i v e m e t h o d s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d i r e c t i o nf o rd e s i g n i n gu r b a n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 h i c hw i l lp r o m o t e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c i t yi m a g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u r b a n i m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t h em a r k i n g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u r b a nc o n t e x t , i n h e r i t a n c e m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片索引 1 图k 1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来源:王天锡贝律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2 图2 _ - 2 希腊依瑞克提翁神庙(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3 图2 _ - 3 周至南北朝斗拱形象( 来源:罗哲文中国古典园林史) 4 图2 - 4 西方古典爱奥尼式柱头(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5 图2 _ - 5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6 图2 _ _ 6 北京天坛祈年殿(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7 图2 - 7 北京故宫(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8 图2 _ 8 上海“万国建筑群”(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9 图2 _ - 9 中国的长城(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1 0 图2 一l o 古埃及的金字塔(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1 1 图2 - 1 1 悉尼歌剧院( 来源:世界建筑赏析) 1 2 图2 1 2 巴黎艾菲尔铁塔( 来源:世界建筑赏析) 1 3 图2 - 1 3 半坡遗址复原图(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图2 一1 4 英国巨石阵(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1 5 图扯1 5 陕西半坡遗址村落(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1 6 图扯1 6 阿蒙神庙(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1 7 图2 1 7 希腊雅典卫城(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1 8 图2 一1 8 罗马共和广场(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1 9 图2 一1 9 中国古代皇城里的角楼(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2 0 图2 _ - 2 0 德国科隆大教堂(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2 1 图2 _ 2 1 理想城市“斯福钦达”(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2 2 图2 _ - 2 2 意大利圣马可广场(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2 3 图2 一2 3 上海中苏友好大楼(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2 4 图扛l 西安大雁塔( 来源:白摄) 2 5 图3 _ - 2 西安古城墙( 来源:自摄) 2 6 图3 - - 3 青岛建筑风貌( 来源:h t t p :w w w c n q j w c o m 2 0 0 9 0 1 2 0 c m s l 5 4 3 5 9 a r t i c l e s h t m l ) 2 7 图3 - _ 4 青岛历史街区建筑 武汉理- 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 来源:h t t p :w w w e n q j w c o m 2 0 0 9 一0 1 2 0 c m s l 5 4 3 5 9 a r t i c l e s h t m l ) 2 8 图3 一_ 5 上海“新天地”( 来源:自摄) 2 9 图3 _ _ 6 上海环球大厦( 来源:自摄) 3 0 图3 一- 7 江南水乡城镇(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3 1 图3 _ _ 8 湖北大剧院( 来源:自摄) 3 2 图3 - - 9 中国的万里长城( 来源: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 3 3 图扣1 0 圣马可广场(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3 4 图k 1 1 圣马可广场鸟瞰图(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3 5 图扣1 2 天安门广场与纪念碑(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3 6 图4 1 上海大境阁(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3 7 图4 _ 一2 上海文庙(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3 8 图4 - _ 3 上海静安寺(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3 9 图和。上海城隍庙(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0 图“5 朱家角放生桥(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1 图4 _ _ 6 外滩汇丰银行(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2 图4 _ - 7 上海国际饭店(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3 图4 _ 8 外滩中国银行(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4 图4 - - 9 徐家汇教堂(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5 图仁1 0 上海宾馆(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6 图4 1 1 希尔顿酒店(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7 图4 1 2 波特曼酒店(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8 图仁1 3 浦东陆家嘴金融区(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4 9 图4 1 4 海关大楼(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5 1 图仁1 5 东方明珠全景( 来源:自摄) 5 2 图仁1 6 东方明珠局部一( 来源:自摄) 5 3 图仁1 7 东方明珠局部二( 来源:自摄) 5 4 图仁1 8 上海金茂大厦( 来源:自摄) 5 5 图仁1 9 金茂大厦顶部( 来源:自摄) 5 6 图4 一- 2 0 金茂大厦全景(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5 7 图4 _ - 2 1 上海豫园商城(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5 8 图4 _ - 2 2 金茂大厦入口(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武汉理t 大学硕+ 学位论文 5 9 图5 1 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馆( 来源:丹下健三,藤森照信丹下健三) 6 0 图5 - _ 2 武汉的黄鹤楼( 来源:h t t p :h u d o n g t z o o u n e t i n d e x p h p ? d o c - v i e w 1 4 9 9 ) 6 1 图孓_ 3 北京故宫鸟瞰图(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6 2 图5 _ _ 4 香港中银大厦( 来源:王天锡贝律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6 3 图5 _ _ 5 北京天安门广场( 来源:中国建筑史图鉴) 缸图5 - _ 6 巴黎德方斯大拱门( 来源:王天锡贝律铭二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笛图5 _ - 7 巴黎凯旋门(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6 6 图5 8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来源:王天锡贝律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6 7 图5 _ 9 上海大剧院(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组上海名建筑志) 6 8 图孓_ 1 0 匹兹堡玻璃公司( 来源:罗小未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6 9 图孓- 1 1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来源:自摄) 7 0 图卜1 2 巴彦淖尔市特色建筑( 来源:武星宽工作室) 7 1 图孓_ 1 3 湖北中山舰博物馆( 来源:武星宽工作室) 7 2 图5 1 4 巴彦淖尔市市政建筑( 来源:武星宽工作室) 6 7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 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 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期:2 - 0 哆o f i i 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 1 研究的背景 1 1 1 时代背景 第1 章绪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由于盲目的现代化建设, 一些城市在改造的过程中对城市形态、城市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入,造成城市形 象定位的混乱。城市的历史文脉及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在这种改造中慢慢消 失,对城市地域文脉的丢弃,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环境空间格局。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上也改变了市民的行为、生活方式,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作为城市主体之一的建筑设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太多考虑所谓的“传 统建筑现代化而忽视了“本土化 的特征,使城市建筑地域特色逐渐消失。 虽然在目前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政府也提出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相应政策,很 多城市在力求突显自我特色形象的城市设计中也增添了很多地标性景观建筑, 但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有些作品由于考虑不够深入,不但没有体现出城市的地 域文化特征,反而对城市意象的形成带来阻碍,使人们无法对城市形象从视觉 形式上有效认知,在心理上获得认同。 因此,城市文脉和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有着重要的联系,也是城市形象 的主要代表城市地标景观建筑创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1 1 2 学术背景 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追求“理想城市”,这是一种关于理想化的人类生活概念,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在人类探索理想城市 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部分确定的城市环境意象,其中地标的强调在城市环境意 象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蕴涵了更多的城市地域特色。 关于城市地标建筑的分析与理解早期国外的相关理论曾涉及到城市文脉的 深层结构。在理论上,亚力山大曾提出了图式语言,从建筑形式的社会心理含 义提出图式的文脉问题及解决方法;凯文林奇从城市公众的认识印象出发来 武汉理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讨论其与城市真实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城市的连续性和印象性;罗西提 出“型态一类型学 理论,力图以此将历史和城市生活的连续性建立起来。这 些理念及方法从城市文脉来认识城市“主体的角度,给当代的文脉思想注入 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其目的不仅要建立新旧建筑的视觉连续、城市景观的和谐 共生,而且要追求充满文化内涵,同时又得到人们心理认同和富有生活情趣的 城市场所。 , 1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地标景观建筑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出现对于城市 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标志性体现有着重要意义。地标景观建筑来自后工业化时期 以后的欧洲,在当时引起了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 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通过建造新时代的新建筑来推动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 的迅速发展。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对当今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城市建设方面,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关于地标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 脉传承的运用方法研究,也是建立在这些专家的研究理论基础之上。以下是相 关理论文献的概述。 1 2 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后现代主义与新理性主义的相关研究理论 后现代主义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罗依提出的城市渊源主义,主要 是对场地和城市建筑平面构成的视觉图底形式进行研究。代表人物罗依的观点 认为“文脉与城市建筑的诸多类型之间的紧密关系对城市性格起到了决定性作 用,城市历史发展产生的各种变化也是由城市文脉的演变而引起。另一代表人 物文丘里也强调了城市建筑与建筑所处场地之间的联系,并提出新建筑的设计 必须来源于建筑所在场地的特点及发展演变的历史。 后现代的三大特征包括:“文脉主义 ,“隐喻主义 和“装饰主义 ,赫克 丝苔勃尔曾指出“象征主义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需要,也是人们必须关注的。 凡是能够传递特征意义和价值的各种建筑风格要素,都是因为它的识别性而备 【英】梅尔文王环宇译流派:建筑卷【j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8 p 1 0 2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受重视。囝他的这段观点评述了后现代主义中象征性的重要意义。后现代主义最 终强调的是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视觉上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通过其象 征手法的运用来传达更广的内涵。 新理性主义早期源自意大利,它的观点中评述了建筑与传统的结合,对历 史意义的展现等。代表人物罗西在城市建筑中曾说:“城市形态的结构应当以 建筑的类型来确定,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特征与文化内涵汇集为最终 的城市形态。而城市是其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反映,它也是城市历史 的发展、文化理念的演化在现实客观形式上的体现”。 新理性主义者设计城市局 部和新建筑时,会先进行诸多城市变形形态的研究后,再比较选择建筑的类型, 通过这种抽象分类的过程,针对选定的元素进行重组构成,成为他们最终的设 计方案。总之,新理性主义强调历史传统是对事件的集体记忆。而后现代主义 则主张对传统的延续性。两者的观点和运用方法虽有不同,但他们的最终努力 目标是一致的。 与行为、场所、建筑形式及文化等领域相关的研究理论 城市形象中凯文林奇提出了以视觉形象探讨城市的识别性和城市印象 的观点。林奇认为“城市的形象必须在以客观的物质形象、一定标准的决定基础 上,加入人的主观体验。而城市的中心、边界、区域、道路和标志物作为城市 意象的五大基本要素,必须要注重其设计,因为这些要素与人们的认知、行为 及城市的地方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对城市环境的识别性会起到改善作用。棚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 ,通过环境现象学的研究,找出了现代派建筑 由于教条而形成城市空间混乱和认同感丧失的原因,并主张为空间重新赋予必 需的某种品格,体现出建筑的精神,为人们在城市环境中能辨清方向,从而获 得一种归属感。舒尔茨强调“场所精神的形成要结合建筑与所在场所的特征来考 虑。尊重场所精神在社会发展中将引起的变化与现实状况的冲突;尊重场所精 神的特色创新诠释而不是完全的照抄旧的模式,诠释的方法是对城市文脉变异 与地域性特征之间寻找差异,使城市中新与旧的环境得到联系”。 阿摩斯拉普卜特是以人类精神活动,对建筑环境的形式和社会文化因素 所产生的作用来研究。他认为“建筑形式的确定必须结合建筑所在地的社会文 圆赫克丝苔勃尔张岩冰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1 p 9 7 【意】阿尔多罗两黄十钧译城市建筑学【m 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i j 版社,2 0 0 6 p 3 9 【荚】凯文林奇城市的形象川建筑师连载,1 9 9 9 诺们格舒尔茨陈育霞译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j 】长安人学学报,2 0 0 3 ( 4 ) 3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背景和人的行为模式来考虑。 拉普卜特的理论有助于研究城市建筑文脉的 破坏对人们心理行为秩序感造成的混乱等问题。 与“城市文脉 相关的美学研究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审美经验”、“审 美判断 等内容成为了当代美学的研究方向,强调作为主体对象“人的情感 及其对客体“物 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地位。而建筑的形式和文化内含也在 这种美学思想的熏陶下得到发展。 城市文脉研究的美学问题主要是区别纯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注重 建筑的大众艺术表达,使之被更多的人能理解、接受、喜欢。斯特林认为“城 市文脉研究必须就历史性、地方性的环境中汲取人们熟知的元素组织到新建筑 中,从而使人们的情感交流能够在此获得释放,并体会到建筑的美 。现代西 方美学思想影响比较深远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它更加丰富了城市文脉研究的 美学基础。其研究结果得出了图形与其背景、部分与整体的一种内在关联的格 式塔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有利于我们研究建筑与城市背景、城市整体与建筑 部分等关系的处理。 1 2 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国内关于城市地标景观建筑方面的研究著作很少,多见于一些关于城市设 计方面的专著里的部分章节、片段。如俞孔坚先生的景观设计、城市设计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等专著里从城市的文脉、城市生态环境、中国风 水学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的理想景观环境模式及乡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等。还有如黄华明的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及吴良镛先生的建筑学的未来: 世纪之交的凝思等专著里观点对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国内还有一些期刊论文里也刊登了部分关于本文城市地标研究的文章。如 吴小彬的地标建筑与高度崇拜,世界导报期刊的系列文章标志性建筑 与城市,刘渌潞的地标解读一试论城市地标的定义与建设,王芳的传承 文脉、地域特色与建筑创新一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王爱平的关于社区地标 景观感知和认同的研究等等,这些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就城市地标景观建筑设 计的理论、原则、方法做了相关阐述分析,对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也提供了有 【荚l 阿摩斯拉普卜特黄兰谷等译建成环境的意义【m 】北京:中国建筑t 业f i 版社,1 9 9 2 。窦以德詹姆士斯特林国外著名建筑师从书【m 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4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的借鉴。 1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3 1 研究内容 本文将地标景观建筑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分 为以下三个方面: 理论文献调查研究:首先选取与论文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文献,其次研究 地标景观建筑概念、形成、特征及历史演变、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等,再就是城 市文脉的概念、特点等,以这些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分析地标景观建筑与城 市文脉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实例调查研究:首先阐述以上海作为实例调查选取对象的原因,其次阐述 分析上海的城市文脉和建筑文脉的发展历程,并从中简要归纳出上海城市文化 特征的形成与上海当代地标景观建筑的时代特征,上海城市形象特色的展现等 研究背景。最后选取上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上海城市地标 景观建筑设计中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问题与对策研究:在理论文献调查研究与实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今 城市地标景观建筑创作中关于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价值,最终作为此次论文的研究成果。 1 3 2 研究方法 论文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标景观建筑与城市文脉方面的 相关文献理论调查研究中的比较、归纳、整合的分析方法;以上海为实例的调 查研究中的实地考察、图片资料整理,比较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利用图文并茂 的形式,对城市地标景观建筑创作中城市文脉传承的运用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 研究。 1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时代的发展,全球体化的信息交流加速了文化的交融,致使不同 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域的城市文化特征日益模糊。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研究城市地标景观建 筑的创作有助于揭示城市的特色,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在城市建设大规模扩张时因对东西方文化认知不够,在操作过程中 的失误,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破坏了城市整体的风貌特色,引起城 市形态的巨大变化。因此,以城市空间格局、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环境及 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城市文脉保护、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 内容。地标景观建筑作为城市的主体之一,对于其创作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展现 城市文脉特色、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另外,在城市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物质、技术、功利等因素的负 面影响,促使社会对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呼吁愈加强烈。“回归历史,回归自然 的人文体验成为了人与城市联系的纽带。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研究地标景观 建筑创作可以帮助人们回归历史和城市记忆,对现今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 计、城市形象建设等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1 5 研究的创新之处 城市地标景观建筑在中国属于一类特殊项目,关于它的研究在国内的课题 领域里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很少,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至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 详细专注于城市地标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来说,国外专家对地 标建筑的重视和研究发展较早,如林奇的城市意象中对地标的提出,为后 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学术基础。但,目前国内的一些地标建筑研究 理论,大多还只是略微扩展了部分林奇的相关学术成果,而缺乏创作者个人的 深入探索。因此,笔者针对当前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城市的发展现状,选择从城 市文脉传承的角度来深入的探讨现代城市地标景观建筑的设计方法,此研究内 容从某种程度上讲,基本属于一个新课题,尚有更广阔的发挥领域。也由此凸 显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 1 6 研究概念的界定 本文选择城市地标景观建筑创作中城市文脉传承的方法的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6 1 景观建筑概念 景观建筑是指在空间环境中具有造景功能,同时又能供人游览、观赏、休 息的各类建筑物。景观建筑作为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 曾创造了灿烂的园林文化。它是人与自然及环境沟通的媒介,沟通主要体现在 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那些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且能够装点环境、愉悦人 们心灵的建筑统称为景观建筑,如金字塔、凯旋门等。 现代景观建筑的概念产生于1 9 世纪末的美国。1 8 5 8 年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 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建筑学( 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的名称之后。广义上 的景观建筑即为景观营造之意,包含风景设计、植物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 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学科的、复合交融的设计体系。狭义上的景观建筑即指 一个区域环境内,以控制、组织景观为主并具有画龙点睛效果的建筑。 现代景观建筑的特点: 1 ) 公共性。作为开放空间,在使用上不是私人领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2 ) 文化性。从狭义角度来讲即如何将文化、精神的意义转化为图面视觉形 象。 3 ) 绿化、环境的创造。给人类一个有生命的清新舒雅的环境。 现代景观建筑的分类: 1 ) 象征性景观建筑。具有历史价值的重要元素,典型的特征、能带来精神 鼓舞,体现社会价值实体。如长城就是中国精神的象征,而提到金字塔就马上 会让人联想起埃及。 2 ) 标志性景观建筑。表达一个特定地点的品质或文化、暗示某种场所精神、 具有关于地方特点的集体形象。如西藏布达拉宫传达的是雪域高原一种神秘壮 观的感觉。 3 ) 亲和性景观建筑。其特征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场所,具有特定生活方 式或人们只常熟悉的地点的建筑实体。 1 6 2 地标景观建筑概念 地标( l a n dm a r k ) 由美国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创始人凯文林奇提出,地标 黄华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m 】武i 2 华中科技大学 f j 版社,2 0 0 8 p 1 5 黄华明现代景_ ) 2 l l 建筑设计【m 1 武t y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8 p 1 6 7 武汉理一t = 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景观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五个要素之一,字面意思简言之即地区标志。从设计 辞典中“标志”词义,引申对“地标的解释也可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具 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标志物、符号。 地标景观建筑的概念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景观建筑 ,从美国景观建筑 学的定义可知,景观建筑是指为城市空间环境中具有造景功能,同时又能供人 游览、观赏、休息的各类建筑物。其次是“地标 ,作为一个地区范围内的视觉 标志物,其形象须是特征突出,且占据重要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标志性 意义。在本文中,地标景观建筑主要是指在一个城市里特殊的地区或地段内, 能够表达一定的地方文化特征、暗示某种场所精神、具有地方传统的重要元素, 可识别性强、形象美观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地标景观建筑在城市后工业化时期后出现,是城市发展的形象标志,它的 出现对于塑造城市和建筑的可识别性及地域性文化风格起着重要的构筑作用。 地标分为自然地标和人工地标,自然地标为山川河流等,如日本国家形象 标志之一的富士山,人工地标为建筑、雕塑小品等。地标景观建筑则归于城市 人工地标范畴,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文化地标即文化类建筑,如上海大 剧院:二是时代地标,如高科技建筑、现代雕塑、新时代桥梁地标等;三是历 史地标,如上海海关等;四是经济地标,如上海陆家嘴滨江地带金融中心区。 地标景观建筑主要特点:一、公共性,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 要建筑物之一;二、城市象征性、标志性、识别性的代表,在人们对城市的心 理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三、城市中心和一定区域的主体代表,是城市区域空 间的重要组织构架;四、城市历史发展中文化内涵的体现,展示城市特色风貌 的代表建筑。 1 6 3 城市文脉概念 “文脉 一词,起初源自于语言学范畴,从字面上解释其意思是指上下文 之间的联系。美国人类学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指出“文 脉的基本核心是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脉体 系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文脉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 畴,内涵外延上都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狭义的解释可称为“一种文化的脉 国马定武城市美学f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i i 版社,2 0 0 5 p 1 6 7 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络 o “城市文脉”是指一座城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 特有的、景观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 这一客观存在要求新的建筑创作应当遵循其发展规律,满足文脉延续的内在要 求。英国著名“史前学者戈登柴尔德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 的里程碑,在人类文化的研究中,莫不以城市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具体 标志并与文字、工具并列。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 环境中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形成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 式样,也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城市形象 。由此可看出,城市文脉脱离不了城市 历史的发展,它是对城市历史传承的表面形象。 城市文脉又可细分为:共时性文脉和历时性文脉。共时性文脉是指由城市 文脉环境中相关因素所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