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现象分析.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现象分析.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现象分析.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现象分析.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现象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目前,现代汉语研究中,关联词的研究相对薄弱,也缺乏系统性。关 联词是复句的重要句法和语义标记,关联词间的套用直接显现了复句的 包孕关系和包孕能力。本文选择了因果关系关联词作为研究对象,来分 析和讨论他们间的套用能力。 本文首先界定了因果关系,因果复句和因果关系关联词,以及一般 因果类关联词的构成,并把他们分成两个大类,即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 词和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本文只选取了有典型因果关系关联词标记 的复句,在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这些表因果关系关联词的一些套用现 象,包括因果关系关联词本身的套用,也包括因果关系关联词和其他关 系关联词的套用,从中找出它们套用能力和被套用能力的具体差异,然 后从逻辑关系、句法特征、语义关系、认知关系、音节关系等方面探讨 形成套用能力差异的原因。从而对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的套用现象作一 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关键词: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 t h es t u d yo nc o n n e c t i v e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i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w e a ko r n o ts y s t e m a t i c t h ec o n n e c t i v e sa r ei m p o r t a n ts y n t a c t i ca n ds e m a n t i ct a g si nt h ec o m p l e x s e n t e n c e t h en e s t i n go fc o n n e c t i v e sc a ni n s e r tw i t he a c ho t h e rd i r e c t l ys h o wt h en e s t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n e s t i n gc a p a c i t yo fc o m p l e xs e n t e n c e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w r i t e rc h o o s e t h e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a st h et a r g e tt oa n a l y s i s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n e s t i n gc a p a b i l i t i e s t h ew r i t e rf i r s t l yd e f i n e st h ec a u s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 ,a sw e l la s g e n e r a lc a t e g o r i e so f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e n ,t h e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a r e 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s :t h ei n f e r e n t i a lc a u s a lr e l a t i o na n d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c a u s a lr e l a t i o n w h a ti sm o r e ,a na n a l y s i so fs o m et y p i c a l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 i n s e r t i n gt oa p p l ys o m eo f c o n c e r np h e n o m e n a , i n c l u d i n gt h ee a u s a ic o n n e c t i v e sn e s tt h e m s e l v e s ,a sw e l la st h e 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n e s to t h e rc o n n e c t i v e s a c c o r d i n gt h ea n a l y s i s ,w ew a n tt of i n dt h e s p e c i f i c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 i rn e s t i n ga b i l i t i e s w h a ti sm o r e ,w ew a n tt of i n dt h er e a s o n s o fd i f f e r e n c e so fm e i rn e s t i n ga b i l i t i e s t h r o u g ht h e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y n t a c t i c f e a t u r e s , 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o g n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y l l a b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s oo n b yd o i n gt h i s ,w ec a nm a k e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t h ec a u s a lc o n n e c t i v e s n e s t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 k e yw o r d s :c a u s a l i t y ;c o n n e c t i v e ;n e s t i n g i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娃警孑碉导师签名:参9 告 呐7 年5 - 月;| 日嘲:研年,胁1 日 1 z -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变压澄卮! 旦坐生;旦二生;旦三生发壶。 作者签名:乡t 黟另蜩导师签名:易叩; 日期7 f 年歹月弓f 日日期年5 月歹j 日 f7 0 引言 0 1 关于关联词套用现象的研究现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复句和关联词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关联词一般以复句为表现平台,对关联词的研究也大都在复句研究中顺带提 及。这其中也有对关联词套用现象的分析,但是不仅少,而且缺乏系统,又不全面。 大多数人是从研究复句本身层次中,间接反映出来。如现代汉语复句研究两大家, 对关联词套用现象都有过涉及。邢福义的复句研究,王维贤的现代汉语复句 新解,在谈到复句间层次划分的问题时,都作过相应论述。王维贤在书中虽然对 复句包孕能力作了一个等级划分,但是这些划分的依据,还是太过于模糊而且过于 简单。 本世纪初,随着中文信息处理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复句理解起到 纽带作用的关联词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中的套用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所以也 有人开始把关联词套用现象作专门的研究。例如,周刚在2 0 0 1 年试探性的发表了 一篇题为关联成分的套用及其省略机制的文章。但是由于篇幅有限,这篇文章 论述的问题很笼统,只是如蜻蜒点水一般,给人们留下的相关问题太多,比如关联 词套用现象的描述还不是很周全,很多复句都没有考虑进去。对于关联词间套用原 因的探索还只是停留在表象,而且角度也很单一。因此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 挖掘,而且我们也该更加具体细致和系统的进行分析和解答。 0 2 本文的选题和研究意义 随着中文信息处理的飞速发展,人们也迫切的要求对复句理解起纽带作用的关 联词,作一个更清醒更细致的认识,尤其是复句层次上应该更加清晰准确化。而层 次的划分不可避免的涉及各种逻辑关系的包孕现象,从而引起那些表示和连接这些 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进行相互套用。这就引发了我们对关联词间的套用现象和套用能 力作更加系统和细致的研究的兴趣。关联词是复句的重要句法和语义标记,是连接 复句和使复句顺利表达复杂的逻辑语义关系成为可能。以往研究关联词都必须借助 复句这个平台,当然这是研究的必须,但容易把关联词的套用与复句层次的划分划 等号,或者是混为一谈。因此完全有必要把关联词间的相互套用直接从复句层次划 分中提取出来研究。目前偶尔有几篇有关关联词套用的文章,但是写的太过简略和 笼统。因为关联词本身,体系庞杂,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故本文主要分析一些表因 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现象,包括因果关系关联词本身的套用,也包括因果关系关联 词和其他关系关联词的套用。根据自己的分析基本形成一个对关联词套用能力的了 解,并探讨形成套用能力差异的原因,以便人们更好地分清复句的层次关系,对中 文信息处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2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关联词的概念意义 1 1 一些基本概念 要想对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 因果关系? 1 1 1 因果关系的理解 因果关系可以说是宇宙中存在的一个最原始的探求事物发展原因和预计事物 变化发展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广泛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但同时也是最难以把握和 最具争议的。关于因果关系的界定,可以说处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平台上,有着 不同的理解。当然,即使在同一领域,也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基本上是众说纷纭。 一般情况下,在界定因果关系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及对因果关系有三种理解: 第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哲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它是一种先行后续的联系,表 示前面的事件必然会引起以后的结果,带有一定的时效性甚至有着一定的宗教色 彩。例如:佛教中常说的因果报应,既是一种先行后续又是一种前因后果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是必然的,前者对后者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把它抽象为: 前者( 因) 决定或者转化后者( 果) 。 第二,就是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推理,而这 种推理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一般逻辑学中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一种或一些现象的 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种或一些现象的出现,前者叫因,后者叫果。我们可以把它抽 象为:前者( 因) 必然引起后者( 果) 。 第三,就是语言表达上的因果关系。这一层面的因果关系在概念系统上应该属 于沈家煊提出的“行域、知域、言域中的“言域 范畴。凡是处于“言域 系统 中的东西,不一定都需要遵照客观逻辑规则,还带有一定的主观化色彩甚至是不符 合客观事实或者逻辑规则。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语言表达上的 因果关系,不刻意强调其必然性,它常常根据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前事是否是后事 的原因或者结果,而且也不一定要遵循先行后续性。 例如:因为他今年三十了,所以他要娶老婆了 这句话中,其实“娶老婆 和“他有没有三十岁”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人的 主观愿望上已经认定三十岁早已经是结婚的年龄,所以“他今年三十成了“他要 娶老婆 的原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表达上的因果关系是不同于哲学上和逻辑 学上的因果关系的,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前因对后果的产生有无必然性和有无主观 性的问题,很明显在语言表达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更为宽松,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 的研究也带来广阔的可选空间。 1 1 2 如何判别因果关系关联词 因果关系的表达,很大程度是通过因果关系关联词来显现的。在搞清了语言表 达上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想继续探讨什么是因果关系关联词,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 是关联词。 有人把关联词和关联成分进行区分开来,例如王维贤。在这里,虽然他这种对 于关联词和关联成分区分的做法比较严谨而细致,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本文, 由于研究需要,只是涉及到一般典型的关联连词和副词,对其它的可以作为句间关 联作用的成分,基本不作研究。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关联词语词典的定义来解释:“在各级语言单位的 组合中起关联作用的虚词,称为关联词语,包括词和短语”。我们只是需要注意的 是,关联词起一定的连接作用,但并不等同与连词,而是具有连词的功能,并且其 所含范围包括连词。 笔者认为:关联词是能够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小句以至句子、段落 前后关联起来并能显示出所关联成分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的词或短语。它可以是虚 词如:连词、副词、介词、助词等;也可以是实词如:判断词“是”、名词“结果” 等;也可以是超词形式如:“不但不反而”,“之所以是因为”,“一 方面m o o o o 一方面 等。 一个词语能不能充当关联词语,我们主要是看他们在结构上能否连接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从而组成较大的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在语义上作 为关联词必须能够显示被关联的语言单位内部的逻辑关系 在以上基础之上,我们接着可以把因果关系关联词界定为:能把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词、短语、小句以至句子、段落前后关联起来并且显示出所关联成分间的因果 联系的词或短语就是因果关系关联词。 1 1 3 如何判别因果关系复句 表达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一直以来都是借用复句这个平台来显现其自身的特征 和逻辑语义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才是因果复句? 戴木金、黄江海,关联词语词典,g 圈) l l 辞书出版社,1 9 8 4 ,9 4 在一般人眼中,复句的类型也许很好判断,只要这个句子属于哪种逻辑关系就 可以判断为哪种复句。比如这个句子:“因为他杀人了,所以他被警察抓起来了。” 很明显,这个句子是表示一种因果联系的逻辑关系,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归属为因果 复句。 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你不用敲了,他正在洗澡呢,门开不了 这个句子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并列的句子,分开来看三个分句都是主谓句。但 是把这三个分句联系起来,我们发现,第一句是中间句的原因,中间句又是最后一 小句的原因,三小句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在这个句子中,其内含的逻 辑关系通过简单分析,我们也能够较容易得出。 但是有的句子,却不能经过句间分析得出。 例如:我今天喉咙疼,昨天连上了五节课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也无法得知其具体内含的逻辑关系。要是给一个语境,我 们就很容易分析出来。如果上句是出自一位老师的口中,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看作 是一个前果后因的因果复句。要是这句话是学生说他自己的,我们凭借常识是很难 把它确定为因果复句的,除非有特定的语境支持。 由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因果复句还是有一定得困 难的。事实上,一个因果复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表示因果关系形式 标志的复句,人们常归为形和句;一种是没有明显的表示因果关系形式标志的复句, 而靠其隐含的内在的因果关系连接的句子,人们常归为意合旬。 一般情况下,对于形和句,我们主要是靠因果关系关联词的有无来界定这个句 子是不是因果句,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的句式。 我们来看一个句子:“我脸弄成这个样子,都是他打的 在上句中,出现了一个句式就是“是盼一,这个旬式一般所接成分比较短 小,可以表示原因。如果出现了“是的,一般这个句子基本就可以断定为因 果句。 而对于意合句,我们既要弄清他们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又要从语序等句法层 面上判断,更要结合语境和语义,来判断他们之间是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比较复杂。 本文因为是研究因果复句的关联词,为了研究需要,在所选取的因果复句中, 主要看这个句子的关联词含不含有因标或果标的关联词,也不具体的探讨因果之间 是否符合常规或者是否有必然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2 哪些成分构成了因果关系关联词 上文已经界定了什么是因果关系关联词,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还要提取一些具体 关联词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有必要搞清楚哪些成分构成了因果关系关联词。 1 2 1 一般因果关系关联词的构成 对于哪类词可以作为因果关系关联词哪类词不能作为因果关系关联词,学术界 也存在很多分歧。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充当关联词的,比如一般情况下名词 和动词等实词不能充当,但是个别情况例外。我们看下面这个句子: 他最近一直很用功,结果这次考试考进了班级前十 上句中名词“结果 就可以看作是表示结果关系关联词。 一般情况下,因果关系关联词根据表示原因或表示结果的职能分工由两部分组 成,即因标和果标,主要由连词、副词、介词和一些超词形式充当。 首先构成因果关系关联词的连词常见的有t 因标:因为、由于、既然、既、既是、惟其 果标:所以、故、故而、因此、因而、因、于是、以致、致使、以至、以至于、 那么、可见、足见、可知、无怪、从而。 其实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是表达因果关系的核心标志和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 这类连词的主要职能,它们所表示的逻辑语义关系也最为明确。其中典型因标关联 词是“因为 、“由于 、“既然 ;典型的果标关联词是“所以”、“因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词看似连词,而且可以连接因果复句,但是其实和 连词的句法属性相差很大,学术界目前对这些词还存在争论。 我们来看下面句子: 因为表姐的事,姑妈家整日鸡犬不宁 上面提到过“因为一般是连词,连词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但是在这个句子 中,“因为 和后面的名词性词组结合得很紧密,如果去掉“因为的话,整个句 子无法成立。此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因为 看作是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一 起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对于这个句子,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在“因为 的词性 归属上,其实,邢福义老师早就提出t “划分连词和介词的标准不应该看他们连接 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而应该看它们表示什么样的结构关系。一般情况下,只要 表示联合关系的,就是连词。表示偏正关系的,就是介词 。笔者对于他提出的这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9 0 0 1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看法还是比较赞同的。 除了上面所举,这类的介词还有:“因、由、为了 回过头来,无论是介词还是连词,这些都只是词性划分的不同,单丝都不影响 它们成为因果类关联词。 一 此外,构成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副词主要有: 因标:原来、反正 果标:就、便、才、也、还、则、难怪 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大部分是借用来临时充当表示原因或者结果,所表示的语 义内容也较为概括。有时这些副词还可以充当其它成份,而不是起连接作用。下旬 的副词“就就不是表示结果: 不管你有多么无辜,我都要将你送到校长面前去对质。 其实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配合使 用。配合使用时,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一般用在后一分句,如:“就”、“便”、“才”; 有时也可以用于前一分句,如:“难怪 ;也可以省略连词单用。例如: 反正这件事情我干不了,所以还是由你去办吧! 这其中,连词“所以”可以省略。 最后,一些短语和超词形式也能构成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 正因为、是因为、就因为、正是因为、正由于、是由于、正是由于、正因为如 此、之所以、由此可见、由此可知、由此看来、由此得出结论、怪不得、无怪乎其 结果、其原因、为什么是因为等,其中最典型的一对是:“之所以是 因为 。 这些成份比较灵活,而且临时性强,目前还难以全部归纳。只是作为有无情况 做一个简单的列举。 一 1 2 2 本文主要讨论的因果关系关联词及其他关系的主要代表性关联词 1 2 2 1 本文主要讨论的因果关系关联词 因果关系关联词语根据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即说明性因果关系 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 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倾向于对小句间因果联系的述说,客观性较强,一般多 用于因果判断中。主要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故等。 例如:她因为偷了别人的东西,被反扒人员抓进了派出所 由于是东道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中国在奥运会表现异常出色, 独得5 1 金。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倾向于对小句间因果联系的推断,主观性较强,一般多 用于因果推理中。主要关联词语有:既然就,既然那么( 那就) , 从而,可见,可知等。 。 例如:既然动物学专家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由于本文只是研究关联词的套用现象,为研究需要,只是分别在因标和果标中 选取最典型的关联词作为研究对象。 所以,一般的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我们选:因为、因、由于、所以、因此、 因而、于是、以至、以致、致使、故。 一般的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我们选:既然就,既然那么( 那 就) ,从而 1 2 2 2 其他逻辑关系的主要代表性关联词 根据研究重心的安排,我们选择其他六种常见的关系来作为研究对象: 并列关系:不是而是,或者或者,一边一边,又 又,既又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递进关系:不但( 仅) 而且,并且,甚至,乃至,以致,非但并 且,既还,不光还 假设关系:即使也( 还) ,如果( 假如假使) 那么,哪怕,等 转折关系:但是( 但) ,虽然但是,然而,尽管但是,固然 却, 虽说可是一 条件关系:不管( 不论) 都,只要就,只有才, 就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没有列出让步关系,因为表让步关系复句有着假设和转折 两种意思,同时它包含的主要典型关联词在假设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诃中都有所涉 及,本文不想重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类型 在多重复句研究中,由于其分句间关系往往纷繁复杂,根据语义分析的需要, 我们经常要给复句划分层次。这种层次划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逻辑关系的相 互包孕。套用现象实质反映的就是一种包孕关系。我们把关联词间的套用基本定义 为: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一个或者一对关联词所连接的成份能够包含进或包孕另 一个或者一对关联词所连接的成份,而不违反逻辑和常规,我们就说这个关联词能 够套用进另一个关联词。被包含进的关联词,就是被比它高一层次的关联词套用。 当连接不同层次分句的关联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形成包孕和被包孕关系时,关联词 间实际就形成了一种套用和被套用的关系。关联词语互相套用时,往往不是成对使 用,而且经常带有省略现象,因而分析关联词的套用情况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其实分析关联词套用现象的角度很多,可以根据语义管辖方向划分,也可以根据按 连续套用与否划分等等。本文只根据套用的逻辑关系的异同,把因果关系关联词的 套用分为三种情况:因果类套因果类,因果类套用其他类,其他类套用因果类。 2 1 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同类套用 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同类套用是指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因果关系关联词,而因果 关系关联词自身分为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两类。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因果类套 因果类应该有四种情况即:说明因果套说明因果,推论因果套推论因果,说明因果 套推论因果,推论因果套说明因果。但是事实上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不能套推论 因果类关联词语,例如不能说:“既然( 既然) 就”,故因果关系关联词的 同类套用现象只能列出三种情况: 一是:说明性因果关系套用推论性因果关系,例如: 选举人大代表既然是件很严肃的事,那就不能随随便便,因此,我既然是 人们的父母官,就不能不负起责任 这里我们省略了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因为”,当然加上或者省略基本不 影响其表达。 二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例如: 他既然说了这句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在去了,因为既然我们都知道他是 个说一不二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再试着劝服他了 这个句子可以说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结果部分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 i e s i s 关联词,同时说明性因果中还套用进了推论性因果关系,并且还是种连续套 用的现象,所以分析起来还是比较复杂。 三是:说明性因果关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例如: 因为西游记写的是神仙鬼怪之事,所以深受广大老百姓喜欢,现在一 个简单的题材不知道拍了多少遍 这种套用现象也常常伴随有因果关系关联词的省略。而且我们还发现当说明性 因果关系关联词语在两个层次里可以同时出现时,常常省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形 成关联词语的共用现象,上面例句中,“所以 后面还包括一个结果句,但是后面 的果标关联词却省略了,于是这里的“所以 成为一种共用关联词。 2 2 因果类套用其他类 对于因果复句无论说明性因果关系还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一般都可以套 用其他类关联词。关于其他类( 本文指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假设和条件) 根 据以往常用的划分法,把复句问关系划分为联合关系和偏j 下关系。其中并列、递进 和选择关系归属联合类,转折、假设和条件归属偏正类。而对于其他一些关系,前 文已经做过说明,要么已归入以上六种关系之中,要么由于研究需要暂时不做考虑。 为论证需要,我们将他们间能够套用的情况一一列举,并加以例句补充,而且对于 因果关系都将分为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各自对待。 ( 1 ) 因果关系套用并列关系: 因为她不是厨师,而是一个家庭主妇,所以她做出来的菜肯定没有饭店那 么精致 既然她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又能把作业做对,我们就不要再多管她了 ( 2 ) 因果关系套用递进关系: 因为这场比赛关乎到国家声誉,而且是决赛,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既然话都说出口了,而且大家也都听到了,所以我们就不要反悔了 ( 3 ) 因果关系套用选择关系: 因为他来路不明,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他是来捣乱的,还是还帮助我们的。 既然我们不需要老师,所以这些应聘者不是被淘汰,就是被转业 ( 4 ) 因果关系套用转折关系: 张三没有钱,但是他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高尚的。( 因标省略) 既然张三态度如此恶劣,但是李四同志还替他袒护,那么就太不近人情了 ( 5 ) 因果关系套用假设关系: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因为每一个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所以一个要是有理想的人, 必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既然他已无可救药,那么即使是大罗神仙下凡,也于事无补。 ( 6 ) 因果关系套用条件关系:对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我们分为,表必要条件 的关联词、表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和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这样便于后文的研究。 a 因果关系套用充分条件: 因为只要一到夏天,蚊子就多得不得了,所以我那时最怕过夏天。 既然你有理,那么只要他先动手,我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得还手 b 因果关系套用必要条件: 因为只有赵云的威望才能让对手吓破胆,所以还是让赵云去吧 既然这个世界只有他出面,才能救得了孩子,那么我们就去找他帮忙。 c 因果关系套用无条件: 不管花多大的力气,我们都要查出凶手是谁,所以你们还是配合我们的工作。 既然你已经被判了死刑,那么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你都逃不了一死 2 3 其他类套用因果类 这里的其他类和上节的所指相同。当其他类套用因果关系时,说明性因果和推 论性因果有较大差别。有些是不能相互套用的。例如,上述六种逻辑关系中,无条 件类的条件分句不能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 我们不能说:“不管因为所 以都 的句子) 。具体哪些关系可以套用因果关系,那些关系不能套用因果关 系,我们在后文会具体分析。下面只是列出一些能够套用的情况,同样我们也还是 把因果关系分为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对待,对于不能套用的,我们不与列举t ( 1 ) 并列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这件事既是因为他胆小, ( 2 ) 递进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他不仅是因为老婆出轨, 有了感情,所以就离婚了 ( 3 ) 选择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这条狗是因为没东西吃, ( 4 ) 转折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没办成,也是因为警察太多,不好下手。 才决定离的婚,而且更因为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没 饿死的,还是因为咬人,被人打死的 虽然这次因为天下雨,这场比赛没有进行,我们逃过一劫。但是我们下次 还是要做好充分准备。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虽然我们对他很讨厌,但是既然他是我们的亲戚,我们就应该照顾他 ( 5 ) 假设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如果我因为天气的原因,不能去参加比赛,我就会先写份道歉信。 即使他有过一夜情,但既然他赔不是了,我们就该原谅他。( 此句为假设转 折类) ( 6 ) 条件关系套用因果关系 a 必要条件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 只有不骄傲自满,才能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而可以稳坐第一把交椅 b 充分条件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和推论性因果关系 只要我们依靠群众,我们就可以战胜困难,因为有群众基础是战胜一切困 难的保证( 充分条件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 只要造纸厂大量排放废水,就会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从而这河里的 鱼每回都要死一大片( 充分条件类套用推论性因果关系) c 无条件类套用说明性因果关系 不管是真有问题,还是假有问题,上面的调查组一来就声势浩大,因而假 的也能变成真的 上文,我们只是列举不作评论,后文会作具体分析。但是,我们可以大致 粗略看出除了假设转折类、无条件类的结果分句和转折类可以套推论因果外, 其他类逻辑关系关联词都不能套推论因果关联词。 1 2 3 因果关系关联词套用能力分析 在对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分析中,我们还是有需要把推论因果和说明性 因果区别开来,而且要把每个因果复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原因部分,一个是结果 部分。因为有的因果句的原因部分可以套用其他关联成分,而有的因果句只有结果 部分才能套用其他关联成分,这样区分开后可以更好的比较其套用能力的差别。上 文对于一些关联词套用的现象只是作出了简单的陈列,本章就具体对一些因果关系 关联词的套用情况和套用能力进行分析。 3 1 说明性因果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联词的套用能力和被套用能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在套用 能力上面的差别。 这罩笔者想通过表格的形式,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把他们两者套用能力的差 别抽象出来。在研究因果关系关联词时,我们不仅要区分开是说明性的还是推论性 的,还要标明是因标套用还是果标套用。因为一个关联词是表示说明性因果关系还 是表示推论性因果关系,或者是处于因标的位置还是处于果标的位置,这些因素都 直接影响着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我们把关联词中的先行词出现套用的情况 记为情况a ,也即是指因果复句中表原因的前半部分能够套用其它关系;我们把成 对搭配的关联成分的后续词出现套用的情况记为情况b ,也即是因果复句中表结果 的后半部分能够套用其它关系;若在因果复句中因标和果标都同时出现逻辑关系的 套用现象,我们就记为情况c ,即指原因部分可以套用进其他关系,结果部分也能同 时套用进其它关系。我们采用打分的方法,来判定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在 不区分因标还是果标的情况下,只要可以套用进一对关联词,我们就记1 分,不能 套用记为0 分。例如,一个因果复句的原因部分可以套用一对关联词,那么可以得 1 分,如果它的原因部分不能套用关联词,但是结果部分却可以,我们也记1 分。 但是如果它同时在原因部分和结果部分都可以套用关联成分,那么它可以得3 三分, 因为此时它的a 分是1 ,b 分是l ,c 分也是1 ,合起来就是3 。一般情况下c 分为l , a 和b 都为l 。在此表格中,我们根据以往将复句间关系分为联合和偏正两个大类, 这样便于后文做相应比较。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关于说明性因果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联词的套用能力差别具体如表( 1 ) : 套用被套用指数 联合偏正 充必 无 说明推论 得总 关系并递选转假分要 条 因果冈果 分分 列进择折设条条 件 件件 说 al ll1 111 l1l1 0 明 blll1l 1 1l111 02 6 因 果 cl1l100o0ll6 推 alllllll1l09 论 bllo11l11l08 2 0 因 果 c11000oool03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 ( 1 ) 如果把复句间的关系两分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那么无论是说明性因 果关系关联词还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其套用联合关系的能力,要强于套用偏 正关系的能力。对于联合关系的关联词来说,只有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不能被推论因 果关联词的结果句套用,而其他联合关系的关联词都能被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 的原因句和结果句套用,甚至还可以在原因句和结果句中同时套用。所以一般研究 复句间关联词的套用问题时,人们都把联合关系撇开,而就更为复杂的偏正关系复 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 2 ) 就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两者比较来说,说明 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整体上要比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要强。 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不仅在套用联合结构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上要强于推论 因果关联词,而且在套用偏正结构关联词时,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对每一个偏正 结构的关联词的套用能力,都是大于或等于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 ( 3 ) 对于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来说,它可以套用任何一个逻辑关系,包括 自身。它的前件和后件的套用能力没有什么差别,就是对于条件关系和假设关系来 说,前件和后件不能同时套用。 ( 4 ) 对于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来说,它除了自身不能套用自身外,其他的 逻辑关系它都可以套用。它的前件套用能力要强于它后件的套用能力。推论性因果 关系的前件可以套用除自身外其他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后件可以套用除自身和选择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e s i s 关系外的其他逻辑关系关联词。除了并列、递进和说明因果关系外,在推论性因果 关系复句中,一般不能出现前件和后件同时套用其他关系关联词的现象。 然后我们再来看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被套用能力。 关于说明性因果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联词的被套用能力差别具体如下表( 2 ) : 被套用套j i j 指数 联合偏正 充必 无 说推 得总 关系 并递选转假分要 条 明论 分分 列 进择折设条条 因因 件件 件 果果 说 a11111l001l 8 明 b1l1l1ll1ll 1 0 2 5 冈 果 cl111l0o 0 1 17 推 al101000olo4 论 b1l0loo01lo51 2 冈 果 cl10o00001o3 注:这里的a ,b ,c 有别于表( 1 ) ,是指套用句的前件、后件、和前后件同时 套用。比如一个假设句中,其前件假设部分可以套用进说明性因果关联词,我们就 在a 栏中记1 分,如果后件的结果部分可以套用进说明性因果关联词,我们就在b 栏中记1 分,如果前件的假设部分和后件的结果部分都能套用进说明性因果关系关 联词,我们就在c 栏中记1 分。 由上表可知: ( 1 ) 联合关系整体上套用因果复句的能力要比偏正关系套用能力强,结合两个 表,对于联合关系的关联词,其套用和被套用能力都很强。在联合关系的关联词中, 除了选择关系关联词不能套用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以外,其他都可以套用因 果关系关联词。 ( 2 ) 就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和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两者来说,说明性因 果关系关联词的被套用能力要比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套用能力要强。说明性因 果关联词不仅在被联合结构的关联词套用的被套用能力上要强于推论因果关联词, 而且被偏正结构关联词套用时,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对每一个偏正结构的关联词 的被套用能力,都是大于或等于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的。 ( 3 ) 对于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来说,它可以被任何一个逻辑关系套用。它出 现在复句后件的几率要高于出现在前件的几率。对于无条件复句来说,它们的前件不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能套用因果关系关联词。而且整个条件复句的前件和后件不能同时套用因果关系。 ( 4 ) 对于推论性因果关系关联词来说,它被其他复句关联词套用的能力小得 多。在联合复句中,除了选择复旬不能套用推论因果关系,其他的无论是i ;i 件和后 件都可以,甚至是同时套用。在偏正复句中,只有转折关系和说明因果关系复句的 条件句( 前件) 可以套用进推论因果关系,其他关系的条件句都不能套用推论因果。 对于偏正复句的结果句( 后件) ,推论因果关系关联词只能被表示转折关系、说明 因果关系和无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套用。一般情况下,除了说明性因果关系关联词, 其他偏正关系的关联词一般不能在前件条件句和后件结果句中同时套用表推论性 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3 2 因果关系关联词中表因标的关联词和表果标的关联词套用能力 前面讲过,对于一个因果复句,一般有两部分。按照因果关系一般先行后续的 顺序,前面一部分表示原因,后面一部分表示结果。而表示原因关系的关联词,就 是因标:表示结果关系的关联词就是果标。原因和结果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概念,而 作为他们的形式标识的因标和果标也代表着不同的逻辑成分,分析他们各自的套用 能力,自然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3 2 1 因标关联词和果标关联词的套用能力差别 对于一个因果复句,因标和果标一般是需要配对使用的,不同的果标关联词对 应相应的因标关联词。比如,同表示说明性因果关系结果意义的关联词“所以和 “因此 在关联词配对上就有差别:“所以 可以同“因为”或“由于”配合,“因 此 一般只能同“由于 配合。 因标和果标关联词在因果复句中,两者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 一般情况下,原因分句里只要出现“因为,就能保证因果复句的成立。结果 分句里,可以不出现“所以、因此 之类。例如: 因为饿,他不但口乞草,而且连土也吃。( 果标省略) 结果分句里在出现“所以,因此 等果标关联词时,原因分句里不一定非要出 现“因为 等因标关联词,同样可以保证因果复旬的成立。例如: 他住的地方,不仅偏僻,而且路也不好走,所以来晚了半小时。( 因标省略) 一般情况下,完整的“因为a ,所以b ”或者“既然a 就b ”的出现频率都比 较少见,特别是在句子比较长或者a 和b 是比较复杂的结构时。所以在研究他们的 套用能力时,大部分的句子都是省略因标或者省略果标的。例如,刘心武的钟鼓 1 6 楼,其中9 6 页,约7 0 0 0 0 字,共有使用“因为 等连词的句子6 8 个,使用“因 为所以”搭配使用的句子不过才1 9 个。 根据表1 ,我们发现对于说明性因果关系,其因标的套用能力和果标的套用能 力基本是一样的,都可以套用进其他任何逻辑关系。而对于推论因果关系,其因标 的套用能力要强于果标的套用能力。在推论因果关系复句中,因标不能套用自身。 例如我们不能说:“既然( 既然就) 就”。果标除了自身不能套用外, 而且还不能套用进选择关系。例如:我们不能说“既然就( 既然就) 和“既然就( 是还是) ”。 如果拿推论因果和说明因果比较,那么说明因果复句中的因标的套用能力要强 于推论因果复句中的因标的套用能力。而且,说明因果复句中的果标的套用能力也 要强于推论因果复句中的果标的套用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用下面一个套用能力不等式来粗略反映因标和 果标之间的套用能力:说明性果标说明性因标 推论性因标 推论性果标 虽然对于一般的因果复句,其因标和果标都可以套用进任何一个逻辑关系,但 是根据目前掌握的复句语料来看,果标在套用进其他逻辑关系的次数和频率上要远 远高于因标中的套用现象。也就是说,即使因标和果标在套用能力基本相同的情况 下,人们在日常的说话和写作上,更加倾向于在结果句中套用其他逻辑关系。 笔者在调查中选用了5 0 0 个说明性因果关系复句,有套用现象的有8 4 个,其 中因标套用进另一层逻辑关系的有3 9 个,果标中套用进另一层逻辑关系的有4 5 个, 因标和果标同时都有逻辑关系套入的有9 个。 在抽取的5 0 0 个推论性因果关系复句中,有套用现象的只有4 3 个,其中因标 套用进另一层逻辑关系的有1 3 个,果标套用进另一层逻辑关系的有3 0 个,因标和 果标同时都有逻辑关系套入的有6 个。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无论是因标还是果标,在他们套用进的另一层逻辑关系 中,偏正关系是以转折和条件关系居多,而联合关系中是以递进关系居多。而且因 标套入的逻辑关系类型要比果标套用进的逻辑类型要单调。 3 2 2 “由于,“因”,“因为一在套用能力上的差别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因果复句中因标和果标关联词的套用能力是有差异 的,其实对于具体的因果关系关联词,即使同时属于说明性因果关系中表因标的关 联词,其套用能力上还是存在有个体性差异的。我们在这里就列举出说明性因果关 系的另外两个典型的而且又十分相似的表示原因的关联词“由于 和“因 。我们 通过把它们与“因为 进行比较,来考察它们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