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pdf_第1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pdf_第2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pdf_第3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pdf_第4页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的兴起而出现的新概念,具有其独特性,它是 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生态旅游最突出、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点是它将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尊重和当地获得的经济收益相结合,从 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乃中原腹地,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 史古迹类、宗教建筑类景观等。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少但品位高,具 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开发价值也 高,只是显得有点零碎。 以系统论、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针对安阳市生态旅游资 源特点,分析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选取安阳市1 1 处( 点) 国家级生态旅游景点,采用点状分布的测度方法,并利用1 3 指数、y 指数、平 均路径长,得到安阳市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即:数量空间结构上是集聚型 的,景点集中程度紧凑但规模小;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自然生态旅 游资源比较欠缺,资源类型组合缺陷明显,地域组合较差。通过建立生态旅游 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殷墟综合价值最高,第二、三位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红旗渠、太行山 大峡谷,第四、五位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菱里程遗址和小南海石窟,第六位是 岳飞庙,第七位是国家森林公园,综合价值后四位是宗教类资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评价;可持续开发 a b s t r a c t t h ee c o -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a r ean e wc o n c e p tw h i c ha p p e a r sw i t ht h e e c o t o u r i s m t h e yh a v e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q u a l i t y t h e ya r et h eo b j e c t sw h i c ha t t r a c tt h e e c o l o g yt o u r i s tt or e t u r nt h en a t u r e ,a n dt h em a t e r i a lb a s e so ft h ee c o t o u r i s m t h e m o s ta t t r a c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e c o t o u r i s mi s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t h er e s o u r c e s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r a t i o n a lu t i l i z a t i o no fr e s o u r c e si sc o m b i n e d w i t h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o fr e s p e c ta n dt h e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s oa st o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u s eo fr e s o u r c e s a n y a n gi si nt h en o r t ho fh e n a n ,a n di t i st h ei n t e r s e c t i o np o i n ti ns h a n x i , h e b e i ,h e n a na n dt h eh i n t e r l a n do f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f o r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c i t i e s ,e c o -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a r er i c h ,i n c l u d i n gs c e n i cs p o t s ,f o r e s tp a r k s ,h i s t o r i c a l s i t e s c a t e g o r y ,a n dr e l i g i o u s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s oo n t h en a t u r a le c o -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a r eas m a l ln u m b e rb u th i g h - g r a d ew h i c ha r eo fg r e a tv a l u e ,t h eh u m a n i t i e s o fe c o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a r el a r g en u m b e r ,a n dr i c hc u l t u r a lf e a t u r e ,a n dh i g hv a l u e , b u ta r es o m e w h a tp i e c e m e a l t h es y s t e m ,e c o l o g i c a le t h i c s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o fe c o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i n a n y a n gc i t y t h ec h a l l e n g e sa r et h ef a c eo f e c o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i n a n y a n gc i t y b ym e a s u r i n ge l e v e nn a t i o ne c o -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i na n y a n gc i t y , u t i l i z i n gi n d e xp ,i n d e x 丫,a v e r a g ed i r e c t o r yl e n g t h ,t h e y m a k ear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b e t w e e ne c o t o u r i s mr e g i o n si n a n y a n gc i t y t h eq u a n t i t y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sg a t h e r s e c o - t o u r i s ml a n d s c a p e sa r e s m a l lo nt h es c a l e sb u tg a t h e r t h eh u m a n i t i e se c o -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o c c u p yt h e a b s o l u t es u p e r i o r i t y , b u tt h e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i sd e f e c t i v e t h ef l a wi so b v i o u so ft h e t y p ec o m b i n a t i o n ,a n dt h er e g i o nc o m b i n a t i o ni sb a d t h r o u g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e c o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a p p r a i s a lt a r g e ts y s t e m ,b ya h p ,e c o -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a r e e v a l u a t e di nt h ea n y a n gc i t y t h er e s u l t sa r ef o l l o w i n gt h a tt h eh i g h e s tv a l u ei sy i n r u i n s ,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i r da r eh o n g q ic a n a la n dt h et a i h a n gm o u n t a i n st ot h e g r a n dc a n y o n ,t h ef o u r t ha n df i f t hu n i t sa r et h en a t i o n a lt r u s ts i t e sa n ds m a l ly o u m i l e s t o n ei n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c a v e s ,t h es i x t hi st h ey u e f e it e m p l e ,t h es e v e n t h i st h en a t i o n a lf o r e s tp a r k ,a n dr e l i g i o u sr e s o u r c e sa r ep o o r o nt h eb a s i s ,i tb r i n g s f o r w a r dt h ep r o p o s a lt h a tf i tt h el o c a le c o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e c o -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 ;a h p ;e v a l u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 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 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觏岂 日期:弼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南蓖 5 l 参y 订易 彩伊一舢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1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1 章引言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旅游 业的发展虽然在当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 机会。但不可否认,它也带来了诸多副效应,如盲目掠夺式的开发旅游区并对 其进行粗放式管理,造成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旅游设施的过度 膨胀,破坏了旅游区原有的格调。这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利用,极大 的损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条使旅 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的旅游发展道路。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 9 9 5 年4 月在西班牙兰沙罗特 召开了“可持续旅游世界发展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两个文件可持续旅游 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许多重要 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上,符合当地 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 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可持续旅游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当代人旅游 需求的同时,又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因此,生态旅游这种形 式应运而生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文化有着特殊保护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经济、社会、 生态的和谐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的兴起而出现的新概念,生态旅游最突出、也 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点是它将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对 当地社会文化的尊重和当地获得的经济收益相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其独特 性,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形成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 以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评价,是为了摸清安阳市生 态旅游资源特点,突出资源优势,改善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提出合理的开发 方向,指导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实践活动,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 开发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1 2 研究文献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 1 2 1 1 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 v 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 安阿i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生态旅游最突出也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点是它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对当地 社会文化的尊重和当地获得经济收益相结合。目前,生态旅游对于资源保护的 重视和实际贡献仍然是研究者着力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1 9 7 6 年b u d o w s k i 发表 的文章就是最早的探索,z i f f e r 对生态旅游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源保护进行 了评估,b o o ( 1 9 9 0 ) 、f e n n e la n de a g l e s ( 1 9 9 0 ) 等人在对哥斯达黎加等发展 中国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态旅游能够在 提供社会收益并反过来为自然保护提供激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中国家可 以通过将生态旅游、公园管理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很多目标并获 得环境收益。b r a n d o n ,k ( 1 9 9 6 ) 出版的生态旅游与保护:主要问题回顾则 全面地阐述了作为保护工具的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联系,并 指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收益的旅游是存在于一定条件之下的。 v 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很多保护学家、环境学家和旅游学家针对旅游活动( 尤 其是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 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 影响。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人均影响要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要低。生态 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 尽管大部分 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负面影响) ;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现场的( o n s it e ) , 也有非现场的( o f f - s i t e ) 。要切实降低这些影响则依赖于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环 境管理实践、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及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与水平。 国外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侧重于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与 环境影响,而对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鲜有涉及,不如国内对旅游资源的系统 研究那么看重。总的来说,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 ) 缺乏可靠的 经验数据和数量分析。( 2 )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探索性的和描述 性的,缺乏经验( 事前与事后分析) 、准经验和比较研究,如对旅游影响规模的 确定因素分析。( 3 ) 目前生态旅游资源研究中存在所谓的“偏狭”问题,也就 是说研究领域和方法都过于单一,迫切需要对现有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进行 多样化。 1 2 1 2 旅游资源评价综述 近年来,国外对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评估进行了较多的探讨。s t e f a no o s s l i n g 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c b a ) 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 直接利用价 值、间接利用价值、旅游环境危害成本) 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 价值超过常规利用( 如砍伐、放牧等) 的经济价值心1 。c h o o h g - k i l e e 等人以韩 国的明州山为实例,运用条件评价法( c v m ) 和二分选择问卷法、支付意愿法( w t p ) 对生态旅游的潜在收益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旅游 安阿i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大大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价值,而其他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大规模开发 方式将使巨大的生态价值丧失一1 。k 1 e b e rb l a b i m i rm a c h a d o 也运用这些方法 对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进行评估,进而对生态旅 游所基于的环境资源进行估价,结果表明,游客愿意为生态环境保护付较高的 门票费,并发现旅游者的社会经济、人口特征以及对公园环境质量的认识是决 定其付费数量意愿的重要因素哺1 。 国外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一些代表性成果主要有:1 9 6 2 1 9 6 3 年由派伯罗 格鲁( j o h np i p e r o g l o u ) 等为希腊西海岸区域所做的旅游规划中提出的旅游地 评价系统,该系统曾于1 9 6 6 年作了修改补充。1 9 6 9 年加拿大区域经济发展部在 加拿大土地调查中提出的游憩资源评价系统。1 9 6 9 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铃木忠 义受日本交通公社委托研究提出的观光地区评价方法。1 9 7 4 年英国学者科波克 等( j t c o p p o c k ,b s d u f f i d l d ,d s e w e l l ) 在休闲地理学一书中提出的游 憩资源评价系统。1 9 7 5 年美国土地管理局提出的土地供游憩活动适宜性评估的 系统。1 9 7 9 年南非费拉里奥( f r a n c of f e r r a r i o ) 提出的对南非旅游资源评 价的实用系统等等7 1 。关于旅游地开发的空间竞争和区域合作理论,霍洛韦指 出旅游目的地竞争会影响到市场机会的重新分配随1 。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 1 2 2 1 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历程 在我国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是应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 来的,也有2 0 多年的历史。旅游资源评价一直以来就是旅游研究的中心话题, 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学术界的历来看 法也不一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第一种认为旅游资源的评 价包括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三个方面,代表人物是陈传康阳1 ;第二种 观点认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客源条件、社 会经济条件等四个方面,代表人物是傅文伟n0 j ;第三种观点认为旅游资源评价 包括旅游资源个体品质的评价、旅游资源系统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三 个方面,代表人物是咚玉权n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评价体系,如孙仲明认为 旅游资源( 风景资源) 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自然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交通条 件、物品供应条件、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条件、经济条件等事项n 利。秦关民、 武裕仁等认为旅游资源评价包括旅游密度、旅游容量、节律性、景点艺术、科 学和文化价值、景点地域组合、资源开发序位等3 1 。张亚立、袁振丽对自然旅 游资源的科学品位评价进行了研究,他们选择通用指标和个别景观指标作为自 然旅游资源科学品位评价的分级指标,通过比较研究将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品 位划分为5 个品位等级1 。李亮以资源管理类型为依据,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评价,并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安阿1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位、国家自然保护区等4 种类型n5 1 。卢云亭、郭康和宋剑霞对旅游特色资源的 价值体系进行了研究n 6 。1 8 1 。根据他们在北京、河北、陕西的实际调查和归纳分析,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提出了“八度”评价指标体系,即规模度、古悠度、珍稀 度、奇特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并确定了各指标及其分指标 的界值。在资源评价过程中,涉及到评价分级,以比较同一种资源的相对地位。 傅文伟对资源的评价指标用计分方法分为5 级9 i 。陈诗才提出的岩洞模糊数学 模型对岩溶洞体划分为4 级乜0 j 。张国强将风景资源分为5 个等级,即特级景源、 一级景源、二级景源、三级景源和四级景源,分别相当于国际级、国家级、省 级、市县级、本地级心。 1 2 2 2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已由初始的经验评价或定性评价发展 为以定量评价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使用了较多其他学科的理 论与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模糊数学和价值工程,这标志着我国 学者在旅游领域研究中已能运用最新手段,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论日臻成熟乜引。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v 定性方法 定性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做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 般无具体数量指标。其优点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资源的特色:缺点是没有 量化,不易准确把握评价对象,评价结果受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 偏差。这种方法适用于从整体上把握评价对象,以及对旅游资源价值中美学价 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较难量化因素的评价。 ( 1 ) 一般体验性评价法。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它是指旅游者或专家对某一或 一系列的旅游地( 旅游资源) 就其资源质量状况进行的概略性评价,只是初步印 象性的评价,类似于民意调查。然而就对旅游资源评价文献的详细调查研究发 现,其概念内涵应扩大,并认为凡是对旅游地进行的描述性评价都可归为体验 性评价( 已定形的其它描述性的评价方法除外) 。 ( 2 ) “六字七标准 评价法。黄辉实提出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个 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采用以下六字标准:美, 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 特,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有应用 价值。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 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项标准进行 评价。 ( 3 ) “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 评价体系。卢云亭的“三大价值 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 安阿i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 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 4 ) “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 三项评价方案。吸引力评价包括观 赏价值( 美、独特、新奇程度等) 、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内容、环境评价、 季节要素、特殊价值( 土特产品等) 和环境容量8 个子项目;开发条件评价包 括地区经济条件、可进入性、依托城市、通讯条件、地方积极性和已有服务设 施情况6 个子项目;效益评价包括投资与收入、客源预测和社会效益。 v 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法是在考虑构成旅游价值的许多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 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客源市场和开发条件等进行定量评价, 评价结果为数量化的指数值。定量评价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更准确。 ( 1 ) 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保继刚认为技术性单因子评价方法是指对旅游 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一般以应用大量 的技术性指标为主要特点。主要包括气候的适宜性评价、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和 资源要素的技术性评价。 ( 2 ) 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法。从2 0 世纪7 0 年代起,以美国运筹学家、匹 兹堡大学教授塞蒂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率先使用此方法,建 立起一套以定量化为目标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一 些学者如魏小安、保继刚、楚义芳、俞孔坚、邢道隆等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 与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种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数量化和评 价模型化。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对旅游地进行综合性评估时,大都是 应用此方法,其模型是基于消费者决策模型( 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 ,并在其 原有基础上修改得到,其默认条件是旅游者出游的决策意向和出游的行为同旅 游地的综合性评估之间呈现为确定正比例相关,也即是说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 值越高,则旅游者到这一旅游地来旅游的愿望( 对于潜在的旅游地) 和行为( 对 已开发的旅游地) 越强烈。此法大致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影响旅游资源评价的因子很多, 在评价中通过调查研究,选择主要的对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的因 子,根据其内在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层次分析方法( a n a l y t i c a l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 ) 又称解析递阶过程,是美 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塞帝于1 9 7 3 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它把问题的各个组成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对各个层次组成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给予数量标定,然后运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对标定值进行处理,求得 各因子重要程度的定量结果( 权重值) ,从而通过结果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安刚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a h p 法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 合的能解决资源分配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心4 l 。 通过对以往旅游资源评价成果的分析,评价因子和模型的设立有以下几种 情况: 注重资源要素构成及其组合评价,如楚义芳模型心2 1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指标的设立客观具体,但专业性强,对专家要求高,专家意见与游客的实际体 验可能存在偏差。另外,用这种要素分解法往往只能是针对某一类型的旅游资 源建立评价模型,不能适用于要同时进行多种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情况。不同 类型的旅游资源其构成要素有所不同,很难统一于一个评价模型之中,而且同 一要素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来讲,其重要意义( 权重) 也是不一样的。 注重资源价值的评价,如保继刚模型心5 1 。该模型提供了另一种工作思路, 即可以抽象出旅游资源的重要本质特征作为评价因子。 将资源价值特征及要素特征并列作为评价因子,如傅文伟模型心引。这种 做法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时,同层因子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 独立的,但该模型中同层因素之间则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如资源要素种类 和特殊度等因子毫无疑问会影响到资源的美学观赏等价值。严格地说,资源要 素种类等因子应该是美学观赏价值等的下层因子而非并列的同级关系。 以上这些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设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层次分析法用于旅 游资源评价的实例很多,但不同的项目所建立的树状结构却各不相同,仅侧重 于旅游资源的某一方面。旅游资源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维的评价。评价模 型设计使用层次分析法,从系统观点出发,评价内容以旅游资源为主体,包括 整个开发利用条件在内的全方位评价。 第二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是关键的一步,它直 接影响到评价的合理性。一般采取特尔菲法。特尔菲法( d e l p h im e t h o d ) 又称 专家征询法,系美国兰德公司数学家赫尔默和达尔奇( o l a fh e l m e r d a l k y ) 1 9 6 4 年首先提出并投入应用。它是一种以问卷的形式对专家进行意见征 询,然后汇总专家意见并以之作为问题解答的一种方法。通常最后结论的确立 建立在多轮意见征询( 使专家意见逐渐收敛) 的基础之上。经典特尔菲法一般 分3 - - 4 轮征询。特尔菲法的基本程序是:首先确定征询主题,征询题目一般是 对社会发展或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且分析困难、意见分歧较大的课题;然后是 选择所要征询的专家,专家要求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应包括研究层、管理层 和决策层的专家,而且总人数应控制在适当规模,一般以2 0 - - 5 0 人之间为宜, 某些大型预测也可达1 0 0 人左右,再后就是设计意见征询表并回收、整理意见, 进行继续征询,最后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由于被征询人是本领域的专家,而 且各专家是在独立思考不受其它人影响的情况下给出的意见,最后结论的可靠 安刚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程度高。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同一层次中各因子对于上一层某项因子的相对重 要性的权重值。 第三步,获取评价因子的评分。一般采用征询问答的方式,主要采用游客 调查和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并通过计 算机处理得出各评价因子的得分。 第四步,旅游资源综合评分指数的确定。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和得分, 代入数学模型,最终得出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总评价值。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一整套能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评 价的指标体系将是今后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发展的趋势乜7 1 。目前国内常用的综合 评价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法,相对于其它评价方法而言,层次分析法简单易行, 能有效地处理旅游资源评价中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但层次 分析法仅仅给出了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权重) ,在具 体评价过程中,还需根据这个权重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打分,才能得出 最终评价结果。 1 3 研究思路 以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安阳市区域环境、自然生态旅游 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 结构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景区进行了等级划 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7 安研l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第2 章生态旅游研究之理论基础 2 1 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由 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 的旅游活动。第一个给生态旅游做出定义的要属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于1 9 8 8 年的界定,指出,生态旅游是“游客位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 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乜引。美国世界自然基金 会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1 9 9 0 年对生态旅 游所作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 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 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乜引。认为任何以自然为基础的 旅游活动即生态旅游,这是初始阶段朴素的生态旅游观,虽然此定义并没有涵 盖生态旅游的核心,但明确指出生态旅游的对象范围,同时自然资源在生态旅 游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可。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 热情的高涨,以及生态旅游过程中各种破坏生态问 题日益暴露,人们认识到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进行严格的定义,人们开始从一个 更高的角度探求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b r o u s e ( 1 9 9 2 ) 指出,生态旅 游是一种“负责旅游,旅游者认识并考虑自身行为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引。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在自己1 9 9 0 年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对该定 义进行了修订,指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 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 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瓦伦丁1 9 9 3 年从4 个方面界定生态旅游,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生态可持续,不导致 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降;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建立充 分恰当的管理制度。生态旅游也在不断严格其定义,r a l f b u c k e y ( 1 9 9 4 ) 提出“只 有以自然为基础,支持环境保护,进行可持续管理和环保教育的旅游才是生态 旅游”口。美国生态旅游协会( 1 9 9 5 ) 把生态旅游定义为“有目的地了解自然区 的自然和文化,注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同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 民的福利创造经济条件 口2 1 。至此,生态旅游的内涵扩大,它已不再是单纯依 托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而是一个指导性的概念,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谋富当地居民,不再认为自然是被征服、利用的对象,而应尊重自然的异 质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成“天人合一一的和谐口引。 国内学者也众说纷纭。在1 9 9 6 年,北师大的卢云亭教授对生态旅游定义如 9 安日l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下,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 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 活动口利。1 9 9 9 年刘家明又提出了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 人情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旅游阳5 | 。陈川康( 1 9 9 6 ) 、郭来喜( 1 9 9 7 ) 、王跃华( 1 9 9 9 ) 、 李绪荫( 2 0 0 0 ) 、宋子千( 2 0 0 1 ) 等都对生态旅游作了定义。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区 域或某些特定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 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 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 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的内涵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已达成共识引,( 1 ) 旅游地主要为 受人类干扰破坏很小、较原始古朴的地区,特别是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自然 保护区;( 2 ) 旅游地以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体验良好的、原始的生态环境为 主;( 3 ) 旅游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是一 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4 ) 通过旅游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5 ) 居民参与 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共同经济利益,因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6 ) 生态旅 游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能起到环境教育作用。 2 2 生态旅游资源 ( 1 )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目前对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研究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发展和争 议阶段、概念扩充阶段、概念完善阶段口 。 第一阶段,集中在对客体属性的具体范畴的认识上。刘继生( 1 9 9 7 ) 认为 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可供游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生态区和人工模拟生 态区引。王华斌( 2 0 0 0 ) 认为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内容, 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口9 | 。 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动植物园、 复合生态区以及人工模拟生态区等。卢云亭将生态旅游资源定义为在自然场合 或类似自然的场所中,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 的资源4 引。 第二阶段,概念扩充。生态旅游资源不单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包括 一种“生态现象 ,各种生态因子( 物质、能量、空间、时间以及多样性) 和生 态现象( 大自然的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季相的变化、各种生物型及生活型) 的旅游吸引物,更具有生态内涵的旅游资源。这种旅游带给游客的是了解大自 1 0 安研l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然的奥妙。 第三阶段,概念的完善。退化生态系统的景观生态恢复,也可成为旅游吸 引物。景观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与人们的需要相结合的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最终用途包括:休闲娱乐用地、教育基地、景观艺术等。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资源概念,可以概括为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 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的人文事物,或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 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任何客观事物b 。 ( 2 ) 生态旅游资源内涵 相对于生态旅游者( 主体) 而言,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客体位置,它是生态 旅游活动中现实的客观存在,是生态旅游者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物; 生态旅游资源存在于生态旅游现象之前,是在大自然演化、人与自然共同营造 之下形成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一种特殊的生态美学功能,成为主体的吸引 物;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保护。 ( 3 )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 同的分类体系钊,按生态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分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分类 方法。 按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可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可分为游览鉴赏型、知识型、体验型、康乐型四类生态旅游 资源;按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资源的性质、成因可分为原生性生态 旅游资源和萌生性生态旅游资源;依旅游动机不同可分为心理方面的、精神 方面的、健身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和政治方面的等五类生态旅游资源;依照 资源的结构可分为旅游景观、旅游经营两个部类生态旅游资源:按资源动态 可分为稳定与可变两大类生态旅游资源。 2 3 系统论 2 3 1 系统论的概念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给系统下了个定义h 3 1 ,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 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其一是系统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其二是 系统与环境发生关系,它不是孤立的。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是构 成系统的实体,离开要素,系统就不存在了。 2 3 2 系统功能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 体。系统的主要特征钔,( 1 ) 形成网。系统的各要素彼此和谐相互作用形成一 安| j 1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个网。所有元素构成一体,若有一个元素存在,却没有相互作用,那它就不是 系统的部分。( 2 ) 整体大于部分简单总和。一个系统的能力大于其他各部分纯 粹的简单总和。有了组织,系统自身以一种新的特性和属性呈现出新的能力或 功能。( 3 ) 系统的每个部分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一个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 其余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的特定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 每个部分都起作用,只改变一个元素有时就能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 4 ) 所有 系统都是开放系统。所有系统总是较大系统的一部分,彼此输入和输出能量。 封闭系统是孤立的,不存在的。( 5 ) 系统和环境密切相关。系统在它存在的环 境中起作用,它依赖环境取得支持,反过来又影响环境。( 6 ) 系统受到外部和 内部的约束。系统受到环境施加于它的外部约束,由于它们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而带来内部的约束。( 7 ) 趋向动态平衡。系统长时间的变化,以适应环境。 2 3 3 系统的原则 系统的基本原则h 钔包括系统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环境 依存性原则。( 1 ) 系统的目的性指的是系统与环境间或系统行为的各先后状态 之间,由于结构中介,调节信息联系而保持的一种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这种 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是系统内部“目的信息”在一定环境约束下,对 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行为进行组织而实现的。( 2 )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系统 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系统的整体性呈现出各 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特性。( 3 ) 结构是系统各元素的相互作用中比较稳定的 方式。系统的结构有稳定性、层次性、相对性、开放性及动态性特征。任何一 个系统都既有内部结构又有外部功能。( 4 ) 系统和环境要保持物资、能量和信 息的交换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 2 3 4 系统论的应用 系统是若干要素或事件的集合,它们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而构成一定形式的可识别的整体。影响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因子很多,既有自 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人文因素,还涉及到文化和生态旅游者的心态。这些 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 态旅游环境构成。 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有限使用,生态旅游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以及旅游 者文化的参差不齐性,导致了生态旅游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按照系统论的 观点,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在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内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 济系统的合理开发与改造,创造一个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系 统,使该系统复杂而有序、高效且抗性强。要构建一个生态旅游系统,首要的 是对系统的结构要素、功能有全面的了解,掌握系统内在的本质属性与组织机 1 2 安同1 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制,在众多因子中进行合理优化,并进行适度改造与加工,使生态旅游系统保 持整体最优状态。 2 4 生态伦理学理论 2 4 1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 注重协调人类社会和有机体的平衡,在考虑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时,应同 时考虑人与有机体、有机体之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尊重生命社会,也改善 人类生活质量,遵循人的生存利益高于有机体的非生存利益,有机体物种的生 存利益高于人的非生存利益原则。保护地球自然环境有机体的活力和多样性, 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持可永续利用可再生资源,最低限度 耗用不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活动保持在地球生物圈承受限度之内。考虑人与 物种的关系,保护物种的存在,遵循物种与其栖息地同等重要、物种质的价值 高于个体量的价值的准则;遵循一切事情有助于保持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 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准则”h5 1 。当代人的利益与未来人 的利益同等重要,考虑当代人与未来人的关系时,应把人类的近期利益扩展到 长远利益,在当代人与未来人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社会需要方面做出平衡。 人类共同的利益、价值和权利是保持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根本,在关心、保护 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同时,必须对其它生物和整个地球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善竭尽义务和责任。 2 4 2 生态伦理学的应用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内部和外部的统一,对自然界物种之间和整个 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处理,符合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才能促进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大自然对人类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