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论文包括前言和正文三章。 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关于礼记郑注的研究状态,选题的理由、依据和 意义,交代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重点、难点 和突破点。 第一章是礼记郑注的校勘内容和校勘方法。郑玄注经是建立在校勘基础 上的,本文研究了郑注对礼记的校勘,从郑注对礼记的校勘材料中归纳 出了礼记郑注的校勘内容:校异文、校讹文、校衍文、校脱文和校错简;分 析出了礼记郑注的校勘方法:对校、他校和理校。 第二章是礼记郑注的训诂条例、方式及术语。梳理和研究礼记郑注 的训诂材料,总结出了礼记郑注的训诂条例:发凡例、征古例、证今例、亡 逸例和存疑例;分析出了礼记郑注的训诂方式:声训和义训;归纳出了礼 记郑注常用的训诂术语有二十多个。 第三章是礼记郑注的训诂内容。梳理和研究礼记郑注的训诂材料, 揭示了礼记郑注的文字观念:阐述了礼记郑注运用方言进行校勘和注解 的方法;分析了礼记郑注揭示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阐释了礼记郑注中 隐含的关于词类、语序和词组关系的语法分析;阐明了礼记郑注对比喻、互 文、连占、省文、借代等修辞方式的注解。 关键词:礼记郑注校勘训诂 a b s t r a c t t h i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ap r e f a c ea n d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p r e f a c e ip r e s e n t e dt h ec a u s ea n dt h es e n s eo fc h o o si n gt h eq u e s ti o n f o rd e l i b e r a t e l yr e s e a r c h im a d ec i e a r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p u r p o s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gc o n t e n t s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 ,t h ef o c a lp o i n t ,t h e d i f f i c u l tp o i n ta n d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p o i n t c h a p t e ri is u m m e du pt h ec o l l a t i n gc o n t e n t si nz h e n gx u a n sn o t e s t ot h eb o o ko fr i t e s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c o l l a t i n gm e t h o d si nz h e n gx u a n s n o t e s c h a p t e ri i ic o n c l u d e dt h eo r d i n a n c e s t h ep a t t e r n sa n dt h e t e c h n i c a lt e r m si nz h e n gx u a n sn o t e st ot h eb o o ko fr i t e s c h a p t e ri i i ib r o u g h tt ol i g h tz h e n gx u a n sn o t i o nt o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a n a l y z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u t i l i z i n gt h ed i a l e c tt oc o l l a t ea n d m a k ee x p l a n a t o r yn o t e s ,e l a b o r a t e dt h em e t h o d so f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s y n o n y m c l a r i f i e d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n o t i o ni nz h e n gx u a n sn o t e sa n dr e v e a l e dt h e s e n s et or h e t o r i ci n z h e n gx u a n sn o t e s k e yw o r d s :z h e n gx u a n sn o t e st ot h eb o o ko fr i t e s : c o l l a t e : e x p l a n a t i o n so fw o r d si na n t i e n tb o o k s 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么童垡区 日 期:2 1 生耋生z i f ! 目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 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 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 。 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d 至丝毽 日 期;趁! 壬丝生臼直 一、邦玄简介 前言 郑玄( 公元1 2 7 年2 0 0 年) ,其生平载于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郑玄字康成,北海( 今属山东) 高密人。年轻时曾经做过乡啬夫,后来辞归。他生性不 喜欢做官,其父多次怒斥,仍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后来,到太学学习,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 姓第五,名元先) ,学习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师从张恭 祖学习周官、札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得以师事扶风马融。当时马融有门徒四百多人,能够得到他亲自 传授的有五十余人。马融是皇亲贵戚,素来骄贵。郑玄在他的门下,三年没有得到他的亲自 传授。马融让高业弟子向郑玄传授学业,郑玄日夜诵习,从不倦怠。有一次,马融召集众多 门生考论图纬,听说郑玄擅长计算,就在楼上召见了郑玄,于是郑玄就有了当面向马融提出 诸多疑义进行请教的机会。请教完毕,郑幺辞归故里。马融感叹地对其他弟子说:“郑生今 去,吾道东矣。 邦玄游学十年,回归故里后广收门徒,“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后米遭到禁锢,就杜 门不出,隐修经业。 郑缶遍注群经,是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是后人阅读古书的津梁,研究汉代以 前的占节,特别是研究儒家的儿部经典,都要参阅汉代的注解,而郑幺i 的毛诗笺、周礼 注、仪礼注、礼记注对于后人研究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具有的意义 是十分巨人的。 郑玄是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通晓今文经学,在占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斗争中, 他对今文经学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何休喜好公羊学,就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盲、 谷梁废疾。郑玄分别对何体的这几部著述进行了批评,何休慨叹:“康成入并室,操吾矛, 以伐吾乎! ”o 二、郑玄的学术影响 郑玄注经兼采众说,符合语言实际,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赵振铎先生论及郑玄注经的 继承和发展时归结了三点: “第一前人旧说,文意明确,即本旧说。 第二,前人说法正确,但是还嫌不够明确,就进一步作补充。 第三,旧注不妥当,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证。”。 李建国先生说:“郊玄巍然一代宗师,成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8 他认为郑玄把方 言、说文等训诂专书中以音释义的方法应用到注释古籍中,从而形成了因声求义、以今 语释古语的注经方法,解决了注经的方法和体例问题。 郑玄在校勘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玄先生在校勘学中说:“经学的今文、占 文之争,从西汉一直到东汉,其间有二茸余年。同一部经,各家有各家的本子有并家的解 。( 束) 范晔撰,( 唐) 李贤注:后汉书张曾郑列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力,第1 2 0 7 1 2 1 6 贞 。( 求) 范晔撰( 店】李贤注:后汉书张曹郑列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1 2 0 7 贞 o ( 求】范晔撰,( 唐l 李贤注:后汉书张曹郑列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1 2 0 7 负 “( 求) 范晔撰( 庸) 李贤注:后汉书张曹邦列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第1 2 0 8 贞 。赵振锋:训诂学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3 月,第6 4 6 5 页 。车建周:汉语训诂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9 月,第5 2 页 l 释。这样既不利于学者的学习,又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到东汉后期,从当时的趋势出发,要 求各经都有一本不分今古文的有权威性的定本。郑玄( 公元1 2 7 2 0 0 年) 通过对今古文各种 本子的校勘,作出注释,确定了几种经的定本。”o “郑玄是东汉最渊博的经学大师”,。“现 在保存完整的,有毛诗笺、( - - 札) 注。这四部书至今仍以郑注本为定本。”。“郑玄校 勘群经,广罗异本,凡底本有误脱即改正底本,注中作校记。底本不误而别本有异文者亦 出校记。也有底本误,注中出校记而不改正底本的。郑玄在校勘中,亦有校正错简者,这较 之校正一字一句关系尤大。”。 赵仲邑先生在校勘学史略中说:“郑玄一生最伟大的事业,是注周易、尚书、 毛诗、周礼、仪礼、札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等, 群经的校勘工作,也就做得很多。 “郑氏之学,不主于墨守成规,而主于博取众说,用自己的看法加以判断。所以他校勘 所据的本子,或用古文,或用今文,或古今文兼用。如注仪礼今古文并存,从今文,则 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注周礼、礼记、论语,用古文。注孝 经多用今文说。”“ 关于郑玄的学术影响,李建国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郑玄用训诂、校勘、考证的方 法整理古籍。注释经慨奠定了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同时对后世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 解经的原则和方法,一直为历代注疏家所遵从:他参校诸本、考订是非、择善而从的校勘方 法,为校勘学制定大例;他的考证名物礼制的功夫更为后世所推崇。”。 郊玄遍注群经,郑注在训沽学、校勘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种校勘学、训沾学的 著述中对郑注的评价都很高。虽然在近年的期刊中,研究郊注的论文并不是很多,但是公开 发表的各种论著都充分肯定了郑注在谢诂学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赵振铎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专j j 论述了两汉时期传注里的语言现象认为郑玄已 经注意到语言的古今差异,对郑玄注经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多次引用郑注 中的语言现象作为例证。o 赵振铎先生还在训诂学史略中专门介绍了经学家郑幺_ ,认为: “郑玄注经能够兼采众说。不拘一家,取舍之问符合语言实际,对于训诂学的发展有不小推 动作用。”o 李建国先生在汉语训诂学史中专门介绍了郑玄的训诂学,认为:“郑玄是两 汉经学的集大成者。”o 管锡华在校勘学中认为;“私家校书,虽从孔子始,但至东汉末 为止,成就较大而可考的则是东汉的郑玄。”o 并且还分析了郑玄校注的内容。郑玄在校勘和 训诂上的影响由此可见。 三、郑注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张舜徽先生对郑注的研究非常精深他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了郊学丛著”,但是他 对郑注的条例、方法、术语的研究并不深入,对郏注的文字观念、语法观念、修辞观念和方 。饯窖:校勘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5 月,第1 4 0 - 1 4 1 页 。钱玄:校勘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5 月第1 4 1 页 。钱玄;校勘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5 月第1 4 i 页 。钱玄:校勘学,江苏古籍h i 版社,1 9 8 8 年5 月第t 4 1 页 。赵仲邑:t 校勘学史略,岳麓书社1 9 8 3 年7 月,第2 i 页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9 月,第5 6 页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第4 7 - 6 3 页 ”赵振铎: 训诂学史略,中州古籍出版杜,1 9 8 8 年3 月第6 3 页 。李建国:汉语调诂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9 月,第5 s 页 。管锡牛:校勘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7 月第2 2 页 ”参考张舜敷:邦学丛著,齐鲁书社,1 9 8 4 年6 月 2 言的运用几乎没有涉足。张能甫先生的郑玄注释语言词汇研究o 从词汇角度研究了郑注。 在近年的一些期刊中,也有一些关于札记郏注的论文,但是,几乎没有从训诂条例、训 诂方法的角度加以研究的。我认为这与郑玄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上对他的重视是不协调的。我 们不仅要宏观地认识郑玄,而且要微观地认识郑玄是如何注解某一部经书的。只有这样,才 能更加清晰地把握他的校勘和训诂,理解他的语言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古代的语言,传承 古典文化。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 广泛地搜集关于郑玄和帮注的历史资料以及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从礼记郑注中详 尽地搜集关于校勘学、训诂学、文字学、语言观念、语法观念和修辞观念等方面的材料:对 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梳理和研究,归纳札记郑注的校勘内容,分析校勘方法,总结礼记 郑注的训诂条例,分析训诂方式,归纳常用的术语;揭示礼记郑注的文字观念,阐述札 记郑注运用方言进行校勘和注解的方法,分析礼记郑注揭示和辨析同义词的方法,阐 释礼记郑注中隐含的关于词类、语序和词组关系的语法分析,阐明礼记郑注对比喻、 互文、连言、省文、借代等修辞方式的注解。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 1 、校勘学的方法:运用校勘学理论研究礼记郊注的校勘内容和校勘方法。 2 、训诂学的方法:运用训诂学理论研究礼记郑注的训诂条例、训诂方法和训诂术 语研究礼记郑注的训诂内容。 六、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 1 、归纳了郑注的校勘内容:校异文、校讹文、校衍文、校脱文、校错简,分析了郑注 的校勘方法:对校、他校、理校。 2 、总结了礼记郑注的训诂条例。 3 、分析了郊注的词语注解方法,总结了郑注常用的术语。 4 、分析了郑注运用方言解释词语的语言事实,总结了郑注运用方言的方法。 5 、分析了郊注对语法现象的解释,揭示了郑注的语法观念。本文认为郑玄对词类、语 序和词组关系都是有所认识的。 6 、分析了郊注对礼记中的修辞现象的阐释以及郑注中的修辞现象,探讨了郑注的 修辞观念。本文认为郑玄对比喻、互文、连言、省文、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认识是清晰的。 。参考张能甫:郑玄注释语言侧汇研究,巴封拈 ,2 0 0 0 年3 _ ;1 第一章礼记) 郑注的校勘 校勘是训诂的基石,郑玄为札记作注也是建立在校勘基础上的。收集礼记郑注 的校勘材料。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了解郑玄校勘的方法和体例。本文对礼记郑注的校 勘内容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一、校异文 第一节礼记郑注校勘的内容 礼记郑注校异文使用的校语是“或为”、“或作”。有时标明异文的出处,分析异文 形成的原因,找出异文形成的根据:有时不标明异文的出处,当然也就没有分析异文形成的 原冈,没有找出异文形成的根据。 没有标明出处的,例如: 曲礼f :“某有负薪之忧。”郑注:“忧或为疾。” 檀公下:“杜蒉自外来。”郑注:杜篑或为屠蒯。” 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郑注:“即或为则。” 曾子问:“遂与机而往。”郑注:与机或为在j :机。” 礼运:“然后饭腥而苴孰。”郑注;“苴或为俎。” 礼器:“诏侑武方。”郁注:诏侑或为韶囿。” 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郑注:“寓或为托。” 内则:“兔为宛脾。”郊注:“宛或为郁。” 玉藻:“受一爵而色洒如也。”郑注:“洒7 或为察。” 大传:“殊徽号。”郑注:“徽或作辅。” 学记:“不学杂服,不能安礼。”郑注:“杂或为雅。” 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估毕,多其讯。”郊注:“呻或为慕,讯或为訾。” 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郑注:“肉或为润。” 杂记上:“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郑注:“待或为伺。” 杂记f :。夫人至,入自闱门。”郑注:一闱门7 或为帏门。” 丧人记:“自小敛以往用夷衾夷衾质杀之,裁犹昌也。”郑注:“裁犹制也,字或为 材。” 祭义:“乡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郑注:“上乡或为相。” 祭统:“心怵而奉之以礼。”郑注:一体或为述。” 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咀方圆。”郑注:“诚犹审也,或作成。” 坊记:“大敛于阼。”郑注:“阼或为堂。” 中庸:“国有道,不变塞焉。”郑注:“塞或为色。” 表记:“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郊注:一静或为情。” 缁衣:“精知,略而行之。”郑注:“精或为清。” 问丧:“不敢入处室。”郑注:入处宝或为八宫。” 深农:“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郑注:一政或为正。” 投壶:“若是者浮。”郑注:一浮或作匏,或作符。” 儒行:“不析多稹,多文以为富。”郑注;“稹或为货。” 4 大学:“致知在格物。”郑注;“此致或为至。” 大学:“人之彦圣,其心好之。”郑注:“彦或作盘。” 射义:“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 ”郑注:“发或为射。” 聘义:“而不用之於礼义战胜。4 郑注:。胜。克敌也,或为陈。 初步统计,这种例子在札记郑注中有一百一十六处。郑玄虽然没有标明出处,但是, 他在注经时不会没有根据的。 标明出处的,例如: 曲礼下:“豚日腊肥。”郑注:“艚,亦肥也。春秋传作艚。艚,充实貌。” 檀公下:“杜箦洗而扬觯。”郑注:“礼:扬作腾。扬,举也。腾,送也。扬, 近得之。” 檀公f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郑注:“禺人,昭公之子。春秋传日公叔 务人。” 檀公i - :“齐庄公袭莒丁二夺,杞梁死焉。”郑注:“鲁襄公二十二年齐侯袭莒是也。春 秋传日: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隧、夺声相近,或为兑。梁即殖也。” 祭统:“辉者,甲吏之贱者也。”郑注:“辉,( ( n - t - l ) ) 作辫,谓韩磔皮革之官也。” 丧大记:“凡封,用肄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 以咸。”郑注:“封,国礼作窆。” 以上是他校校出的异文,他体就是出处。初步统计,这种例子在礼记郑注中有六个。 月令:“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郊注:“今月令毋躁为欲静。” 月令:“百官静,事毋刑。”郑注:“今片令刑为径。” = j 令:“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郑注:“今月令渔师为榜人。” 月令:“命四监。”郑注:“今月令四为田。” 月令:“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郑注:“今月令猎为射。” 月令:“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郑注:“今月令渊 为深。” 月令:“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郑注:“春秋传日: 其父折薪,今月令无及百祀之薪燎。 以上是对校校出的异文,别本就是出处。初步统计,这种例子在礼记郑注中有七个。 分析形成异文原因的,例如: 坊记:“馈献不及车马。”郑注:“馈,本又作魄,音同。”虽然没有指明出处 但是认为是音同而致异文。这种例子我只找到一个。 另外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丧服四制:“书日高宗谅冈,三年不言,善之也。”郑注:“谅,古作梁。” 郑玄指出经文中的“谅”古代是“梁”字。他没有更具体的指出文献根据,也没有分析原 冈。这可以算做指明出处的一种特殊形式吧。 二、校讹文。 对可以确定的错误的文字进行校勘称为校讹文。校讹文运_ j 的术语是“当为”或“当 作”,即表明某字应当是某字。郑玄注礼记,“经文之误,往往据例以正之。”。 。参考张舜徽:邦学丛著邦氏段雠学发微朴脱订讹第f 一四,齐鲁书社1 9 8 4 年6 月 。黄侃: 郑注的文字观 礼记郑注中有八次涉及对汉字的分析,由此我们看可以看出郑玄的文字观。 郑玄在注经时分析造字原理。 例如: 儒行:“鸷虫攫博,不程勇者。”郑注:“鸷虫,猛鸟猛兽也。字从鸟。挚省声 也。” 郑缶分析了鸷字的造字原理,鸷是形声字,鸟是形旁,挚是声旁,在字 形合成时省略了一部分。 郑玄运用造字原理辨正字形。 例如: 曲礼上:“冬温而夏清。”郑注:“清字从7 ,冰,冷也。本或作水旁,非也。” 郑玄从形旁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清”字应该从7 ,有的本字作水旁,是错误的。 郑玄揭示了同实异名异字的现象。 例如: 玉藻:“千后韩农,丈人揄狄。”郑注:“韩读如掣,揄读如摇。晕、摇,皆翟雉名也。 刻缯而画之,著于衣以为饰,因以为名也。后1 廿= 作字异耳。” 郑玄分析了“晕”、“摇”同实异名异字的现象,“肇”、“摇”表示的概念相同只是名 称不同,后世所造的字也不同。这也表明郑玄已经认识到先有词,后有字。同一个词可能会 用不同的字记录。 郑玄揭示了古今字的关系。 例如: 曲礼上:“幼子常视木诳。”郑注:“视,今之示字。” 郑玄用古今字的关系注解“视”和“示”,即原文中的“视”具有“示”的意义,可以 用“示”字去替代经文中的“视”。“示”字产生后,分担了“视”字的某些义项,成为“视” 字的今字。 又如: 曲礼下:“君天下日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日予一人。”觐礼曰:“伯父 实来余一人嘉之。”郑注:“余、予古今字。” 在这里,郑幺已经使用古今字的概念,并运用到注解中,说明郑玄对古今字的认识是十 分清晰的。 郑玄揭示了文字在历史传播中的形体变化。 例如: 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郑注:“耐,古书能 字也。后世变之,此独存焉古以能为三台字。” 在这里,郑玄为了解释“耐”字,阐述了文字的历时演变,认为“耐”在占饽中就是“能” 字,后来“耐”字变成了“能”字,但是在此处的经文中却没有变过来,形成了一个例外。 郑玄认识并运用了假借字现象。 例如: 缁农:“君雅口:夏日暑雨,小民惟日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怨。郑注:“雅, 书序作牙,假借字也。” 郑玄指出经文中的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篇目中字形不同,是同音假借造成 的。 郑玄认识并运用了通用字现象。 例如: 檀公下。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郑注:。以,已字。以与已字本 同。” 郑玄在注解中指出经文中的“以”就是“已”字,因为“以”和“已”是通用的。 总之,从这几个注经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郑玄对造字原理、假借字、通用字、古今字、 同实异名异字、文字在历时传播中的变化等都是有所认知的,并且在注经中进行了恰当的运 用。 第二节 礼记郑注的方言运用 礼记郑注中十二次运用了方言知识。有时运弭= | 方言进行校勘,有时运用方言进行注 解。在运用方言时,有时明确指出是某地方言,有时并不明确指出是某地方言。明确运j j 的 有齐、鲁、秦、楚等地方言。 1 、运用方言进行校勘。 运用方言进行校勘,裁定是非,一般运崩“卢之误也”语言标忠。 例如: 檀公下第四“子游日: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则咏,咏斯犹,犹斯舞t 舞斯 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郑注:“犹当为摇声之误也a 摇,身动 也。秦人犹、摇声相近。”郑玄根据秦地方言改“犹”为“摇”。 义如: 中庸:“武壬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成衣而有天卜i 。”郊注:“农读如殷,卢之 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郑幺根据齐地方言改“衣”为“殷”。 又如: 缁衣:“资冬祁寒,小民亦惟e l 怨。”郑注:一资当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 祁之言是也,齐西偏之语也。”郑玄根据齐鲁方言改“资”为“至”,又根据齐地 方言以“是”训“祁”,使方言成为声训的根据。 又如: 郊特牲:。献说于酸酒。”郑注:“献,读当为莎,齐语声之误也。”郑玄根据齐地 方言,改“献”为“莎”。 2 、郑玄有时运用方言证明自己的注解。 例如: 内则:“佩纷悦。”郑注:“纷悦,拭物之佩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郊幺在注 解词语后用齐地方言加以证明。 又如: 乐记:“胎生者不殖,而卵生者不 血。”郑注:“ 姐,裂也。今齐人语有赃者。” 也是在注解词语后用齐地方言加以证明。 3 、郑玄也运用方言辨析同义词。 例如: 杂记上:“委武玄缡而后蕤。”郑注:“鬃人口委,齐尔口武。” “委”和“武”是同 义词,只是在不同方言中的不同说法罢了。 又如: 内则:“堇、董、松、榆、兔、薨、潞、漕。以滑之。”郑注:“秦人溲日潞,齐人 滑日漓也。”郑玄指出“溲”和“潞”,“滑”和“溜”,分别是同义的,也是在方言中产生的 不罚说法。 又如; 檀公下:“杀其人,坏其室,湾其宫而猪焉。”郑注:“貉,都也,南方谓都为貉。” 郑玄指出“貉”是南方方言中“都”的又一种说法。 4 、郑玄辨别了不同地方对礼制的不同说法。 例如: 曾子问:“曾子问日:天子尝稀郊设五祀之祭”郑注:“天子七祀,言五祀者, 关中言之。” 5 、郑玄也辨明了方言中赋予词的不同含义。 例如: 檀公下:“襄公朝于荆,康王卒。”郑注:“在鲁襄公二十八年。康干,楚子昭也。楚 言荆者,州言之。”郑茁指出:荆,一般指楚国楚地,但是楚人言荆则指荆州,同一个词, 在方言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6 、郊玄在注解虚词时也运用了方言。 例如: 檀公上:“檀公口:何居? 我未只前闻也。一郑注:“居读为姬姓之姬,齐鲁之间 语助也。”郑玄认为经文中的居是姬的假借字,姬是齐鲁之间的语气助词。 第三节礼记郑注对同义词的揭示和辨析 礼记郑注在随文释义时对一些同义词进行了辨析。本文对札记郑注中辨析的 同义词进行了全面而仔细地考察,经过分析和归纳找出了郑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礼记 郑注中涉及的同义词既有等义词,也有近义词。 对于等义词,札记邦注加以揭示。 例如: 大传:“柴于上帝。”“祈于社。”郑注:“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 祭法:“夜明。祭月也。”郑注:“夜明亦谓月坛也。” 祭法:“幽宗祭星也。”郑注:“幽宗亦谓星坛也。” 祭法:“雩宗祭水早也。”郑注:“雩宗,亦谓水早坛也。” 对于近义词,札记郑注分别从形状、程度、深浅、大小、目的、方式、时间、处所、 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从形状上加以辨析: 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郑注:“箪、笥, 盛饭食者,圆日箪,方日笥。” 祭统:“夫人蔚豆执校。”郑注:“校,豆中央直者也。” 从程度上加以辨析: 檀公上:“曾于寝疾,病。”郑注:“病谓疾困。” 祭统:“宫宰宿夫人。”郑注:“宿读为肃肃犹戒也,戒轻肃重也。” 从深浅上加以辨析: 月令:“命理瞻伤察创,视折。”郑注:“创之浅者日伤。” 从大小上加以辨析: 月令:“雉入大水日蜃。”郑注:“大蛤日蜃。” 月令:“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郊庙及百祀之燎。”郑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小者合束谓之柴,薪旆炊爨,柴以合燎。” 月令:“虹始见,藩始生。”郑注:“薪,萍也,其大者曰菽。” 从目的上加以辨析: 杂记下:“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郑注:“言,言己事也。为人说为语。” 从方式上加以辨析: 杂记:“白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皆啐之。”郑 注:“哜、啐皆尝也,哜至齿,啐入口。” 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郑注:“酌而无酬酢日醮。” 从时间上加以辨析: 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尔面, 诸侯西面,口朝。”郑注二“诸侯春见曰朝,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生气文也。秋见口觐,一 受之于庙,杀气质也。” 祭义:“颁禽隆诸& 者,而弟达乎狸狩矣。”郑注:“春猎为搜,冬猎为狩。” 从处所或位置上加以辨析: 杂记f :“辫长三尺,f 广二寸,上广一尺,会去上五寸,纰以爵韦 寸,不至r 五寸,纰以素,硎以五采。”郑注:“领之所j 【 j 盖与纰同,在旁口纰在f 口纯。” 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郑注:“庠,乡学也。州党曰序。” 从语义指向上加以辨析: 曲礼上:“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郊注:“僚友,官同者。执友,志同者。” 檀公上:“君子口终,小人日死,吾今日其庶儿乎? ”郑注:“,e 之言澌也。事事为 终,消尽为澌。” 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瀚。”郑注:“手口漱,足曰擀。” 祭统:“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予天f 。”郑注: “王功曰勋,事功日劳。” 经解:“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郑注:“昏姻谓嫁娶也。婿日昏,妻日姻。” 月令:“命有司,省囹圈,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郑注:“桎梏今械也。在 手日梏,在足日桎。” 郑注对同义词的辨析不但有助丁我们准确地理解词义,而且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原 文的内容。 第四节礼记郑注中的语法分析 赵振铎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指出:“汉代注家对语言的分析资料非常丰寓目 前还研究得很不够,有许多工作还等待去做。”。 “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遍注群经,他的注疏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郊注 中存在对语言的分析,而且涉及到语法的分析。本文对礼记郑玄的语法分析进行研究 并试幽以此为立足点,管窥郑幺_ 的语法观念。 。赵振锋:中图语苦学史, i i 北教育版 i :,2 0 0 0 年5 门第6 3 页 4 车建冈:汉语训诂学史安徽敦育f :版社1 9 8 6 年9 月。第5 5 砥 3 2 一、礼记郑注对词类的揭示 礼记郑注在注解不同的词类时经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某些方式只注解某些固定的词 类,这说明郑玄是有意识地把某些词类用注解方式区别出来。用不同的注解方式区别某些词 类,这是郑玄词类观念的表现。 1 、揭示名词 札记郑注中凡是用“之属”的训式加以注解的都是名词。o 例如: 月令:“百塍时起。”郑注:“媵,蝗之属。” 媵,名词,表示蝗一类动物的名称。 学记:“不学杂服,不能安礼。”郑注:“杂服,冕服皮弁之属。” 杂服,名词,指冕服皮弁一类的服饰。 杂记下;“则里尹主之。”郑注:“里尹,阊胥里宰之属。” 里尹,名词,指闯胥里宰之类的人。 当然,名词不一定都用一种训式。“之属”这种训式注解词和被注解词之间存在类属 关系。有些名词就没有用专门的训式,例如:祭法“王宫,祭日也。”郑注:“干宫,日坛。 王,君也。日称君宫。坛,营域也。”这里解释了四个名词,用的都是通用的训式,即注解 其他词类也可以崩的训式。 2 、揭示动词 札记郑注中凡是用“之也”训式注解的都是动词。8 例如: 丧大记:“君抚大夫,抚内命妇;大夫抚室老,抚蛭娣。”郁注:“抚,以手按之也。” 抚,动词,用手按的意思。 丧大记:“君为庐宫之,大夫、士禧之。”郑注:“宫谓围障之也。” 宫动词,在四周设屏障的意思。 哀公阔:“车不雕袭。”郑注:“裳,附缠之也。” 残,附着缠绕的意思。 用“之也”训式注解的动词后面都可以带宾语即是及物动词。训式中的“之”就泛 指被注解的动词的宾语。 札记郑注中的注解动词用“之也”的训式的并不多,用通用训式注解的动词则多 一些。但是,就“之也”这一训式的使用来看,郑玄是在有意识地住区别一部分及物动词, 这说明郑玄是有动词观念的。 3 、揭示形容词 礼记郑注中凡是用“貌”训式注解的都是形容词。 例如: 曲礼上:“俨若思。”郊注:“俨矜庄貌。” 俨,形容词,谨慎庄重的样子。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2 更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3 页 。冯沾菲:中圊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3 页 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郑注:“洒如,肃敬貌。” 洒如,形容词,严肃恭敬的样子。 玉藻:“二爵而言言斯。”郑注:“言言,和敬貌。” 言言,形容词,和悦恭敬的样子。 玉藻:“三爵而油油。”郑注:“油油,说敬貌。” 油油形容词,高兴恭敬的样子。 用“貌”训式注解的形容词都是表示某种状态的。这表明郑玄已经有意识地把表示状 态的形容词归为一类,并且运用固定的训式加以区别。至于其他的形容词郑玄尚未加以区 别,所用的训式也是通用的。例如:礼运“是谓小康。”郑注:“康,安也。”又如:礼运 “先王能惰礼以大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郑注:“实犹诚也,尽也。” 4 、揭示叹词 礼记郑注中凡是用“辞也”或“之声”训式注解的都是叹词。 例如: 曲札上:“必慎唯诺。”郊注:“唯,应辞也。” 郑注表明“唯”是表示应答的词也就是叹词。 檀公上:“曾子闻之,瞿然日:呼? ”郑注:“呼,虚惫之声。” 郑注表明“呼”是虚惫时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叹词。 檀公上:“夫子口:嘻,其筷也。”郑注:“嘻,悲恨之声。” 郑注表明“嘻”是悲恨时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叹词。 檀公上:“噫,弗果从。”郑注:“噫,不寤之声。” 郑注表明“噫”是尚未觉醒时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叹词。 礼记郊注中的注解叹词只运用了“辞也”和“之声”两种训式,没有运用通用 训式,这说明郑玄对叹词的认识是准确的,区别是严格的。当然,叹词的数量不多,礼记 郑注中揭示的叹词也不多。运用“辞也”训式,是从叹词的表达功能方面加以注解,而运 用“之声”是从叹词的发生方面加以注解,这一点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5 揭示助词 礼记郑注中,凡是用“语助也”、“语之助也”或“发声也”等加以注解的都是语气 助词。o 例如: 檀公上:“尔勿从从尔,尔勿扈扈尔。”郑注:“尔,语助。” 郊注明确揭示了例文中结尾的“尔”是在说话时起辅助作用的,即语气助词。“语助9 j i “语”是说话的意思,“助”是辅助的意思。 郊特牲:“二日伐鼓,何居? ”郑注:“居读为姬,语之助也。何居怪之也。” 郑注首先明确“居”是“姬”的假借字,然后指出“居”( 姬) 是“语之助也”,即说话 的辅助声音,也就是语气助词。 檀公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槛之间。”郑注:“畴,发声也。” 郑注明确“畴”的作崩是“发声也”,也就是语气助词。 礼记郑注中只注解了语气助词,没有涉及其他各种助词。 o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i l j 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4 页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4 页 二、礼记郑注对语序的揭示 礼记郑注对语序也有所认识,有的注解就是从语序的角度进行的。 例如: 檀公上“狐死正丘首,仁也。”郑注:正丘首,正首丘也。 郑玄认为,“正首丘”是正常的语序,而“正丘酋”是变化了的语序。 礼记郑注还注意到不同语序语义指向的差别。 例如: 檀公下“君有馈焉日献。”郊注:“君有馈,有馈于君。” 札记要表达的意思是:馈赠礼物给君王称“献”。原文用“君有馈”,语义指向不明 确,郑玄注解为“有馈于君”,调整了语序,明确了语义指向。 上面的两个例子表明:郊玄不仅揭示了变化了的语序,用通常的语序加以注解,而且揭 示了不同语序的差别,根据需要住注解时加以调整。郑玄对语序是有所认识的,并且是有意 识地加以区别的。 三、礼记郑注对词组关系的揭示 文言文质朴简略,词组关系较为隐晦。在礼记郊注中,揭示词组关系的例子也偶然 可见。9 例一: 文千- 世子:“人乐止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郊注:“语说,台语之 说也。” “语说”既可能是联合关系,也可能是偏正关系,邦注明确了“语说”在原文中是偏止 关系。 例二: 明堂位:“山节反坫天子之庙饰也。”郑注:“反爵之坫也。”坫是放置酒杯的十 台,在两楹之间。互相敬酒后,把空爵反置在坫上,这是周代诸侯宴会之礼。同样,郑注明 确了“反坫”是偏正关系。 例三: 明堂位:“钩车,夏后氏之路也。”郑注:“钩,有茁舆者也。” “钩车”是什么关系的词组呢? 郑注注解了“钩”字揭示了词组的偏正关系。 例四: 大传:“设奠于牧室。”郑注:“牧野之室也。” “牧宝”词组关系和词义都隐晦,郑注明确了“牧”是牧野的简称“牧室”是偏止关 系。 当然,郑幺的注解是为了明确词语的含义,但是,也说明他对词组关系是有所认识的。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 l :版扎,2 0 0 0 年5 月,第6 0 - 6 3 负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f j j 版社,1 9 9 5 年9 月第4 5 7 页 3 5 第五节 礼记郑注对修辞方式的注解 礼记郑注运用术语注解的修辞方式有比喻、互文、迮言、省略。没有运_ j 术语注解 的修辞方式有借代。 一、比喻 礼记中有时运用舱喻,在理解时必须当作比喻来看才能真正领会原文的意思。 例如: 杂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郊注:“张弛以弓喻人也,弓弩久张之则绝其力,久弛之则失其体。” 郑注揭示了原文的比喻修辞手法,也指明了比喻义。 二、互文 互文也叫“且见”、“互文见义”,就是某些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条t i 二互相补充说明。 礼记郑注有时称“互文”,有时称。互言”或“互言之”,有时用“互之也”表示。 称互文的,例如: 月令:“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胼,衣青农,服仓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郑注:“春言鸾。冬夏言色,互文。” 月令:“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闻,腊先诅1 王祀。”郑注:“或 言祈年。或言大割,或言腊,互文。” 称互言的,例如: 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郑注:“互言之者,皆以其术相成。” 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郑注:“三老五更互言耳,皆老人。” 杂记上:“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郑注:“言练冠、易麻,互言之也。” 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郑注:“文武之舞皆八 列,互言之耳。” 坊记:“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郑注:“约与先互言耳。君子约则小人多矣小人 先则君子后矣。” 一 表记:“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郑注:“数与长短小火互言之耳。” 缁衣:“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郑注:“言近以见远,言大以见小,互言之。” 还有零标志的互文,例如: 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郑注:“不言夏,夏从春可知 也。” 郑玄也把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以避免重复叫做“互文”。 例如: 月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郑注:“粪、美互文耳。粪”、“美”词类征用。 “袁”,名词活用成动词使肥沃。“美”,形容词活用成动词,使肥美。“粪”、“美”在文中 活 3 后形成同义词。 祭统:“天子亲耕于南郊,咀供斋盛,于后蚕于北郊,以供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 以供斋盛,夫人蚕于北郊,以供冕服。”郑注:“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耳。” “纯服4 就是“冕服”。 。季绍德:古汉语修辞,吉林文史 j 版社,1 9 8 6 年5 月,第2 1 1 2 1 7 页 3 6 三、连言 连言就是把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说。 丧人记:“君葬州黼,四薄二碑,御棺用羽葆。火夫葬用蛎,二缔二碑,御棺朋茅。 士葬心国车,二簿无碑。比出宫,御棺j h 功布。”郊注:“在椁日肄,行道口约1 至圹将窆又 口缚,而殴碑,是以连言之。” 郑兰指出“四肄二碑”、“二缚二碑”、“二脖无碑”都是迮言。“缚”和“碑”是相关的, “肄”和“碑”连言,“终l ”就省略了。 四、省文 省文就是省略句子成分,本来是语法问题,有时也与修辞有关。 例如: 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郊注:“社,祭 地神,不言后十者,省文。” 郑注指出了省文现象,也补足了省文的内容。 又如: 檀公上:“子夏既除丧而见。”郑注:“见于孔子。” 郑注只补足了省文的内容,没有指出省文现象。 五、借代 郑注有时指明原文中某个词语的借代义,而没有指出借代修辞手法。 例如: 坊记:“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郑注:“天子诸侯有秩善,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 皮,不坐犬羊,是不无故杀之。” 郑注指出“坐羊”、“坐犬”分别是坐羊皮、坐犬皮的意思,以整体代部分。 先秦两汉处在修辞思想的萌芽时期。郑注关于这些修辞方式的注解,表明郑玄对礼记 中的修辞已经有所认识了,这比他在注解中运用修辞方式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他的修辞观 念。 3 7 参考书目 ( i ) 大学修辞 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5 月 ( 2 ) 段注训诂研究马景仑江苏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