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关于宜昌话的研究,以往并不多见,对其声调的研究更是难觅其踪。宜昌 话是笔者的母语,而它给非宜昌人的印象是很像四川话,特别是声调,这使笔 者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本文从介绍宜昌话音系入手,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 宜昌话声调的特点。将宜昌话声调在横向上与普通话比较,得出了两者调类相 同调值不同的结论;也发现了宜昌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古的入声在普通话中 派入了三声,而在宜昌话中,除了少数例外,都派入了阳平。与西南官话区其 他方言点进行比较,得出了宜昌话声调总体符合西南官话的特征,但是阳平不 符合绝大多数的西南官话方言点的阳平调是降调或者折调的情况而呈升调的结 论。将宜昌话的声调与在地域上和语感上相近的方言点的声调进行比较,得出 了宜昌话的声调体现了宜昌作为川东鄂西交流地特色的结论。因为在阳平方面, 宜昌话更像四川话,是个平调:而在去声方面,宜昌话则坚定地体现出了湖北 话的特征,不折只升。将宜昌话的声调在纵向上与中古音声调进, t l l 较,得出 了入声多归入阳平的结论,并且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特别是进行了宜 昌话单字调语音实验,在传统方言学调查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细致地揭示出宜昌 话声调的独特之处。在音高方面,传统研究结果认为宜昌话上声是一个降调而 本次实验结果则表明宜昌话上声是一个平调。另外,实验表明浊平归阳平的字 和入声归阳平的字在调型中一定有某一段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表现为浊平 归阳平的往上升而入声归阳平的则往下降。在调长方面,无论男女,上声的调 长都是最长的,其次是阳平包括入声归入的那一部分,再次是去声,最短的是 阴平。与普通话相比,阴平和去声的调长情况相反,但无论在宜昌话还是在普 通话中上声的调长都是最长的。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宜昌话变调的特点较为全面 的揭示出宜昌话声调的概貌并且解释了宜昌话声调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宜昌话声调实验 v 上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r e s u l t sa b o u ty i c h m l gd i a l e c te s p e c i a l l ya b o u ti t st o n e sw e r es e l d o m s e e ni ny e a r s 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i sm ym o t h e rt o n g u ea n di ta p p e a r sl i k es i c h u a nd i a l e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f e e l i n go fp e o p l ew h ol i v e n o ti ny i c h a n g t h i sp h e n o m e n a i m e r e s t e dm ea n dg i v e sm et h er e a s o nt os t u d yt h et o n e si n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 a f t e r a s c e r t a i n i n gc o n c e p t sa n ds t u d yr e s u l t so ft o n e ,ii n t r o d u c e dp h o n e t i c so fy i c h a n g d i a l e c t c o m p a r i n gt ot o n e so fm a n d a d n ea n d o t h e rd i a l e c t si ns o u t h w e s td i s t r i c to f m a n d a r i n ea sw e l la sc o m p a r i n gt ot o n e si ng u a l l g y u n ,im a d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o ft o n e si n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 b e s i d et h o s es t u d y , la l s od i de x p e r i m e n to n t o n e si n c h a n gd i a l e c t ,a n dg a v eac o m p a r i s o na b o u tt h er e s u l t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n dt h es t u d yr e s u l t st h r o u g h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 s a n df o u n dt h a tf o rp i t c h ,s t u d y r e s u l t st h r o u g h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t h i r dt o n ei saf a l l i n gb u tm y e x p e r i m e n ts h o w e dt h a ti t i sal e v e lo n e 。f o rl e n g t h ,n om a t t e rm e n o rw o m e n ,t h e i r t h i r dt o n ei st h el o n g e s to n ea n dt h e ni s t h es e c o n dt o n ea n dn e x ti st h ef o u r t h o n e ,t h es h o r t e s to n ei st h ef i r s tt o n e t h i sf a c ti sal i t t l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w h i c ho f m a n d a d n e i nm a n d a r i n e ,t h es h o r t e s tt o n ei st h ef o u r t ho n en o tt h ef i r s to n e b u tn o m a t t e ri n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o ri nm a d a r i n e ,t h et h i r dt o n ei st h el o n g e s to n e a b o v e e f f o r t sa n dt h es t u d yo ft h em o d u l a t i o ni n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h e l p e dm et or e v e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e x p l a i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m o s to ft h e ma n dg a v e t h eo u t l i n eo ft o n e si n y i c h u gd i a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y i c h a n gd i a l e c t t o n e se x p e r i m e n t v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日期: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宾4 刷噬名铲硝一 i i 望型! ! 塑主兰垡堕兰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宜昌话是笔者的母语,而它给非宜昌人的印象是很像四川话,特别是声调。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对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有关宜昌话的研究并不多见, 对其声调的研究更是难觅其踪,这使笔者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宜昌话的声调有 它自身的特点,弄清宜昌话的声调有助于揭示宜昌话的整体面貌,也可以为西 南官话的声调系统提供一个方言点的更为详细的资料,这些对于方言的比较研 究以及对宜昌话进行语音识别、合成等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2 以往的研究 宜昌地处湖北境内,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对于湖北方言和西南官话的 研究,近百年来成果颇丰。就湖北方言来看,1 9 3 6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的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董同和、吴宗济等对湖北方言进行了比较广 泛的调查,到1 9 4 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用国际音标 记音、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方言,还运用了其他现代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 调查研究方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省的方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 由于其著述目的是刻画湖北省内方言的基本面貌,所以对宜昌这个方言点的描 述非常简略。1 9 6 0 年秋出版的湖北方言概况是在分县市进行普查的基础上 描述了全省方言的基本面貌,将全省境内的汉语方言按其特点划归到西南官话 区、楚语区和鄂西南区三个方言区,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比较。这部书与湖 北方言调查报告相比,主要是增加了调查点,而对宜昌这个调查点的具体描 述也不多。 在西南官话研究方面,主要有研究成果有西南官话的分区( 黄雪贞方 言1 9 8 6 年第4 期) ,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研究( 李蓝方言1 9 9 7 年第 4 期) 和其博士论文西南官话的声调和声母的内部差异。在这些文章中,都只 把宜昌作为众多方言点中的一个,只是作为材料之一发挥作用,并没有以宜昌 圭堡查兰堡主兰竺堡塞 话为中心,与其他材料相照应并展开论述,更没有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声调结果 并与用传统记音方法得出的声调结果进行比较。 有关宜昌话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宜昌市志。在其“民俗方言”部分对 宜昌话的音系给予了简要介绍,对声调的介绍包含在其中。 10 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比较与实验的方法从纵向现代宜昌 话声调系统与广韵声调系统的比较,横向一宜昌话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 系统的比较,以及宜昌话声调系统与西南方言代表点声调系统的比较,用实验 方法得出的声调结果与用传统记音方法得出的声调结果进行比较,从多个角度 不同的方面梳理了宜昌话的声调系统,并试图解释宜昌话声调某些特点形成的 原因。 土竖盔兰堡主堂丝笙兰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讨论 2 1 关于声调的讨论 2 1 1 声调相关概念的讨论 2 1 1 1 声调的概念 关于声调,可以从很多方面给予它定义,也就是说可以从很多方面揭示其 性质、描述它。在这里,我们只给予它最一般的定义。 “卢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有高低、升降、平直、曲折等不同的 音高或调型。”( 现代汉语修订本钱乃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 1 12 声调的l 生质与意义 上面从一般意义上给出了声调的定义,下面就从语音学的角度谈谈声调的 语音性质以及它对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种语言要成为有声的语言,其音节除了包括由元音和辅音按时问顺序排 成系列的音质单位以外。还必然包括定的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都是超音 质成分,也是人们言语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和音质成 分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语音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音高、音强、音长构成了声调的三个要素。而在这三者中,音高又 以其在区别意义上的突m 作用而成为声调三要素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个要素。 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声调语苦和非声调语言两大类。所谓 非声调语言+ ,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只能改变语气,而并不能区别意义。 而相对地,声调语言则是指用音节的音高变化区别意义的语言。在声调语言中 根据音节除了高低之岁卜是否还有升降变化区分出声调语言的两种类型一 高低型和旋律型,汉语就属于声调语言中的旋律型。随着刚间的推移,音高或 升,或降,或高或低,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曲线,而这种曲线画出来很像音乐 升,或降,或高或低,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曲线,而这种曲线画出来很像音乐 兰塑! ! 堂堡主堂垡丝皇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讨论 2 1 关于声调的讨论 2 1 1 声调相关概念的讨论 2 1 1 1 声调的概念 关于声调,可以从很多方面给予它定义,也就是说可以从很多方面揭示其 性质、描述它。在这里,我们只给予它最一般的定义。 “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有高低、升降、平直、曲折等不同的 音高或调型。”( 现代汉语修订本钱乃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 1 1 2 声调的性质与意义 上面从一般意义上给出了声调的定义,下面就从语音学的角度谈谈声调的 语音性质以及它对语言研究的意义。 一种语言要成为有声的语言,其音节除了包括由元音和辅音按时间顺序排 成系列的音质单位以外,还必然包括一定的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都是超音 质成分,也是人们言语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和音质成 分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语音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音高、音强、音长构成了声调的三个要素。而在这三者中,音高又 以其在区别意义上的突出作用而成为声调三要素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个要素。 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两大类。所谓 非声调语言,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只能改变语气,而并不能区别意义。 而相对地,声调语言则是指用音节的音高变化区别意义的语言。在声调语言中 根据音节除了高低之外是否还有升降变化区分出声调语言的两种类型一 高低型和旋律型,汉语就属于声调语言中的旋律型。随着时间的推移,音高或 升,或降,或高,或低,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曲线,而这种曲线画出来很像音乐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的旋律线。声调在汉语这种旋律型声调语言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汉 语,就不能不研究声调。同样,研究汉语的各种变体汉语各方言,也不 能不研究声调。 2 ,1 1 3 声调各要素 声调主要和音高、音强和音长( 又叫调长) 有关。音高、音强和音长构成 了声调的三要素。 声调的音高主要决定于基音的频率,简称基频。一个人发出声调的最低音 的基频就叫做“最低调阈”,相对地,最高音的基频叫做“最高调阈”。而从声 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是基频的变化范围,也就是“最低调阈”和“最高调阈” 之间的范围叫做“调域”。调域的高低宽窄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 的语境下说话,调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音高变化的复杂性给说明声调的本 质特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单纯地记录声调基频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声调的 本质特征,而每个人每种语境下不同的调域也给声调归类及对比分析带来了极 大的影响;因而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描写相对音高的工具,要求它不管基频的 绝对频率是多少,也不管音域本身高低宽窄变化有多大,都要真实地反映某种 音高在特定的调域中所处的位置,因为正是这个“所处的位置”深刻地反映了 声调的本质。这种工具就是五度制标调。它把音高随时间的变化用一条线从左 到右按五度的标准画在竖线的左边。这条线高低升降的变化就反映了声调高低 升降的变化。这个变化用代表五度的五个数字相应地表示出来,就是这个声调 的“调值”。把一种语言里出现的所有调值加以归类,得出的类别就是“调类”。 “音强是一条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字音开始时,其强度逐渐增加,到字音 结束时,它就渐渐减小。”我们考察音强与声调的关系,主要要考察:一,音强 曲线在各个声调中有什么不同,二,比较各个声调对字音强度大小有什么影响。 “字音强度曲线上通常都有一个最强点,我们就是对字音强度曲线上的最大值 进行比较而研究音强问题的。”( 实验语音学概要吴宗济、林茂灿等影印本 1 9 8 7 年) 我们通常把音强曲线的形状分为五种类型:平台型、前强型、中强型、 后强型和马鞍型。分类的原则是音强曲线形状随时间而产生变化的结果。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语音是一种在时间上的延续,它必须要在时间中存在。 如果没有了调长,音高、音强等声学性质就失去了依附,由此可见调长的重要 性。而实际上,不同类别的声调和调长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北京话中, 上声调长最长,去声调长最短。因此,调长和声调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声调重 要的主体性特征之一。 2 ,1 2 关于声调的实验概述 2 1 2 1 声调的频谱分析 声调的音高变化主要是由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频决定的,是依附于元音和 浊辅音的,因为只有发元音和浊辅音时声带才振动。宽带语图上显示的元音和 浊辅音共振峰由许多条垂直条纹组成,每一条垂直条纹代表声带振动的一个周 期,条纹越密,声音越高,条纹越稀,声音越低。从共振峰条纹的疏密是可以 看出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的。但是,光从条纹的疏密上还是很难准确地描述 出音高的基频变化,这就需要借助窄带语图。窄带语图显示出一条条细的横杠, 最低的一条就是基频,基频以上的各条依次是各个谐波,基频所在的频率位置 就是这个音的基频值。窄带虽然能让我们较为准确地描述出某个音的基频值, 但当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音节的音长究竟是多少,也就是当我们需要知道音长的 时间值时,根据窄带所得出的值又不精确了。这时,我们又要借助于宽带。有 一个原理说明这个现象,即时间带宽乘积原理,也称不确定原理。其基 本内容是:窄波形产生宽频谱,宽波形产生窄频谱。时间波形和频率频谱不可 能同时达到任意小。因此,我们在做声调实验时,用宽带语图测定时间值,用 窄带语图测定基频值。一般考察一个声调,需要考察其至少三个点的音高值即 起点中心点终点。基频反映了一个音的音高特性,而频差则反映 了声调内部不同音段的频率差别,也反映了不同声调之间的频率差别。不同调 型的产生,是由声调内部的不同频差造成的。 虽然音高是声调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也不能忽略了音长与音强的作用。在 有的语图中有一些谐波在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上升的弯头,在终了部分出现了下 堑鳌至土堂竺笙茎 降的收尾,这是由于发音开始和结束时声带开始振动和振动将结束时的运动惯 性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有效时长时,需要去掉这两部分。 2 1 2 基频与五度制音高 语图上的基频是声波的实际表现,它的值还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平常所感 知的音高;因为感知到的音高是一种听觉的主观心理量,它同音高频率的关系 不是线形关系而是对数关系。因而,我们在用五度制标调来描述音高时,应该 注意先要把频率值转换成对数值,再来确定这个音高在五度制中的位置。 2 1 3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关于声调的研究 在刘复、赵元任、白涤洲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于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 声调的物理属性得以揭示。他们还设计了标写声调的五度制字母式声调符号, 测算并确定了北京话四声的基本调型。此后,国语发音学对声调没有再作进一 步的研究。直到六十年代,林茂灿利用音高显示器对声调特性作了新的探索, 发现仪器上显示的f 0 曲线,除了有相当于过去五度制声调符号记录的高平 ( 5 5 ) 、中升( 3 5 ) 等升降情况外,声调蛆线在开始和结束时,由于声带振动的 惯性作用还会出现上升的“弯头段”和下降的“降尾段”,但时间很短,对声调 的听觉辨认不起作用,声调的音高信息只跟调型段的f 0 模式有关。到了八十年 代,在硬件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比以往更加精密的仪器语图仪,使 人们有条件对声调的性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时的主要成果是:对普通话 四声的声学特性考察得更加充分了,例如:每个调类,和元音或者辅音音位相 似,也有若干变体。像阳平除了上升型的还有降升型的,但是又和上声的低降 升有所不同。另外,同一调类的字音,随着声韵组合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 变体,但是其调型段的变化模式都大体相同。同时,对不同的声调在音强方面 的不同特性也有了了解。比如上声的音强曲线多为马鞍形的双峰结构,而其他 调型都呈现出前强型、后强型、平台型等单峰结构,这些成果都反映了这一时 期对声调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人们在了解了声音的物理特性之后,越来越想了解我们是怎样感知这些声 圭塑奎兰塑主兰堡笙兰 。 音的,它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听觉,我们在何种程度上确认我们感知的 声音,它们的音高、音强的变化反映在我们的听觉上是怎么一回事,现代语音 学也迫切地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因而,现代语音学把发音的生理、声学分析跟 听觉和感知连接了起来,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语音心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是林焘、王士元( 1 9 8 5 ) 的声 调感知问题、林茂灿的普通话声调的声学特性和知觉征兆( 1 9 8 8 ) 、杨顺安 的关于普通话声调知觉中心的初步研究( 19 9 3 ) ,这些文章都从心理感知方 面对声调作了迸一步的研究。前两篇文章用改变基频和音长的办法来考察语音 四要素对声调感知的影响,后一篇文章则通过合成语音作知觉实验得出结论: 音高中的基频模式是辨认普通话四声的充分而又必要的成分。这些成果无论是 对言语工程技术还是对某些病理性发音不畅疾病的辅助治疗都是非常有意义 的。 在记录声调的方法方面,继赵元任等的五度制标调法之后,出现了一些新 的记录方法,如九度制和三域九度制等。但是最科学的应该算是朱晓农的分域 四度标调制。它不仅仅只关注基频和音高,还充分考虑到了发生态的作用。根 据能区别音位的发生态的数量来分域,在一个域中设立四度。四度的设定也充 分考虑到了其在音韵学、音位学和音系学这几个层面上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2 2 关于西南官话的讨论 2 2 1 定义 近五十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西南官话”的内涵和 外延逐渐明确。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据李荣先生汉 语方言的分区( 方言1 9 8 9 年第l 期) ,以及中国语言地图集,西南官 话的特性是古入声字今读阳平。分布范围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全部汉语 地区以及毗连的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的一些市县区镇。另有 江西的赣州市、信丰县两个方言点。各省区的市县区镇数为: 四川: 1 5 6云南: 1 2 6 贵州:8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湖北:4 7 陕西:9 湖南: 3 7 甘肃: 1 广西:5 6 江西:2 西南官话还是西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公共交际语。茁、彝、侗、壮、水、布 依、傣、佤、纳西等少数民族在集市贸易、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场合一般是 使用西南宫话。苗语、彝语等语言内部分歧很大,不能通话的支系之间交际时 也是使用西南官话。贵州许多认定的“民族共同体”,回族、满族、以及城郊、 集镇附近的少数民族村寨,一般也使用西南官话。 2 2 2 形成 西南官话一直被认为是内部一致性最高的宫话,因而推断其形成较晚。一 般认为它的形成时间是元末明初。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还属于原始汉语与藏缅语、苗谣语融合而形成的楚语。 永嘉乱后,迁入湖北的秦雍流仁( 陕西甘肃以及陕西一部分) 有六万,出现了西 南官话的最初雏形。安史之乱后,十倍于土著的北方移民入洞庭北部,冲击涵 化并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楚语,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南宋之际的北人南迁是 第三个高潮,第三次大移民造成西南官话向广西的传播。滇、黔、川三地的官 话方言分为成渝片、滇西片、黔北片、昆贵片、灌赤片、鄂北片、武门片、岑 江片、黔南片、湘南片、桂柳片等十一片。其中成渝片包括四川省中部、北部、 东部、南部的八十二各县市、湖北省西部的十九个县市,陕西省南部的九个县, 湖南省西北部的三个县,甘肃省的一个镇;滇西片包括云南省西部的三十七个 县市,分为两个小片:姚理小片十五县市和宝潞小片二十二个县市;黔北片包 括贵州省北部二十七个县市、云南省三个县市以及四川i 省一个县、湖南省西部 四个县;昆贵片包括云南省东部和中部的七十四个县市、四川省一个县以及贵 州省二十个县市;灌赤片包括四川省西部六十八个县市、贵州省北部九个县以 及云南省东北、西北部九个县,分为四个小片:岷江小片五十七个县市,仁富 小片十三个县市,雅棉小片八个县市,丽jj i j j 、片六个县市;鄂北片包括湖北省 北部十六个县市;武门片包括湖北省八个县市、湖南省一个县;岑江片包括贵 l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州省东南部十二个县以及湖南省西部两个县;黔南片包括贵州省南部十五个县 市;湘南片包括湖南省南部十六个县市;桂柳片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五 十六个县市的部分地区。 西南官话区各方言的语言系统中,声韵母系统差别不大,所不同的是调值 上的差别。这种声调上的高低曲降的不同,很容易使听者迅速判断出对方是否 是自己的同乡。声调的地域性区别,使地理性差异很快能在语言上得到反映, 这是汉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汉语中,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的调类, 而各地方言的调值不同,但并不影响交际,因此历来汉语研究者不太重视各地 方言的调值研究。实际上,汉语方言调值分布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只是由于方 言的不同,调值的分布地域大小也有不同。 在西南官话的十一片中,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桂柳、武门等 七片的四声调值都接近西南官话的常见调值。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宜昌话的音系 3 1 历史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西陵峡东口,素以“三 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依山傍水,成带状分布。 东西横距2 7 公里,南北纵距3 l 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 3 0 平方公里,其中城 区面积9 4 平方公里,郊区面积2 3 6 平方公里。 宜昌古名夷陵,历史悠久。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 战国时为楚之西塞并建有城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伐楚,拔郢烧夷陵,夷陵 之名始见于史。以后成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宜昌“乃宜于昌盛之地。自古宜昌就是鄂西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 通要冲,又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军事重镇。 3 2 方言系属 宜昌话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成渝片。接近四川方言,有“e r ”,且儿化韵丰富。 3 3 声母 宜昌话的声母一共有1 8 个。包括1 7 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下面将宜 昌话声母与普通话声母、中古声母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说明。 3 3 1 宜昌话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表3 1 宜昌话普通话辅音声母对照表( 引自宜昌市志第二十九篇民俗方 言1 9 9 9 年) b p mfdt n 1 l 普通话 p 】 m 【f li t 】 【t 1 n 】 1 】 搏 破默 佛 得忒呐乐 !兰茎兰垦!:竺堡垒茎 宦昌话 4 kk h j q xz h c h 普通话【蝴【柚【x 【叫 【r e 【司 【t 胡n 鲥 科 科喝基期 系 只迟 宜昌话 x s h rzc s 普通话嘲 【司 蚓 t e l s 】 事 e j资敬 寺 4 宜昌话 肉 只资迟次 事寺 33 2 宜昌话与中古声母的比较 表3 2 中古声母与现代宜昌方言声母比较表( 引自刘兴策现代宜昌音 与中百音的比较) 全浊塞 伽* 浊擦 全清塞改清塞漓撩 丑 “ 平 仄 帮p傍矿并调m 帮组巴扮 普吩p 口部办马默 爬培 非f 基f 微o付方 非组 薇立敷f 肥凡l畎饭 芬芳 。f ; 端l 打透l 拖 定h 定i 代 兰p 目 t1 t l 体 同 掉 等 j 地 j 泥组 一 泥难来 览 等 j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四 等 钜 连 今洪t s 租 嚣 r t s t 从s t ! s 桑 纂 篓 精纽 。凳 l t 矿酋 i t # 就 翥今细 开口置 彻 诧 澄 荼赵 知组 知 澄 t s t 合口 t s 猪矗除 t s 住 s 庄 初 祟 崇 庄组庄差 t 锄 t s 寨事生s沙 t st s s s 开口 遮 立 蛇 受 射奢承 船 s 禅 殖 章组 童 昌 s 船船 t s _ _ _ 禅 书s t s t s t s t t s s 台口诸川顺恕殊 s 树 s 述 s s 饶 开口 气 日 儿 日组瓦 o 台u 0 入 五 一等 开 二菩 ,k 哥 k n 一 a 果 口 三四k 皆 l 滞口岳 等t c 加 t f 巧 n c 奇7 t g 忌 i 雅 见 郧t c 几溪t 矿启 疑i 宣 一 组 等 k 姑 蜘斗 群一利 u 昊 口 k 瓜 k 唔 f 葵 x 跪 u 魏 口 三四 、t c 居u c 去 l t g 茄 l t - 郡y 玉 等 晓一等 , 组开 二等 x 海 x 何x 贺 口 三四 x 亨 x 谐蟹 等 # 暇 g 闲 c 学 台 一等 晓 q 牺 匣匣 口 二等 、x 火 x 回 c 系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四 x 花x 恩x 话 c 血 c 玄g 炫 等 一尊 ,- 最 开 二筹 口坳 口 i 押 云矣 三四 等 i 椅 以恰 彰 影u 乌 组 口窝 一 u 枉 以 等 i 雍 口 口 q 迂 u 为唯 三四 i 有营 等 y 于 3 4 韵母 宜昌话的韵母有3 9 个。下面列出韵母总表 表3 3 宜昌话韵母总表( 引自宜昌市志第二十九篇民俗方言1 9 9 9 年) 开口呼齐齿呼 合口呼撮口呼 i 一( 前) 1 字知是 i i 衣西疲u u 乌复富 n y 于据 i ( 后) 1 日 o a 把打马 i a i a 鸭家瞎 u a u a 娃挂话 监 0 o 搏拖多 i o y o 约却学u o u o 我饿合 韵 母e y 额则策 i w e 诶 i e i e 节也跌n y e 切觉雪 去 e r 爷 二儿曰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i a i 哀孩鞋 u a i u a i 外怪 复e i o i 被退没u e i u o i 为随 韵 母 q o q u 熬搞到i a o i a u 要叫 o u o u 欧某走 i o u i o u 有留 a n a n 案单短i o n i e n 延天u a n u a n 完管 j a n y e n 远全 鼻e 1 o n 恩村怔 i n i n 音赢挺 u e r l u o n 问顺n n y n 晕群 韵 母 a n g q 日 昂脏刚i a n g i 0 1 样江u a n g u a g 往狂 o n g o d 洪蒙翁l o n g u 日 用凶 注: i y 在宜昌话中表示惊喜、厌恶、嘲笑等较复杂的感情,常作为语气词放 在句首。 3 5 声调 关于宜昌话声调,现有的材料主要来自宜昌市志和湖北方言概况。 两者对宜昌话的调类归并没有分歧,而在具体调值上有些出入。现将两者都列 出如下: 3 5 1 据宜昌市志列出声调: 表3 4 宜昌话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引白 宜昌市志第二十九篇民俗方 言) 调类 普通话调值 宜昌话调值例字 阴平 5 5 5 5诗春天开 阳平 3 5 1 2时人云来 上声 2 1 4 4 2使美好采 去声 5 1 3 5胜事万代 特点:古入声字一般归入阳平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入声字普通话调类宜昌话调类 失湿逼跌阴平阳平 识额鼻活阳平阳平 索乙雪塔 上声阳平 叶木麦灭 去声阳平 3 5 2 据湖北方言概况列出声调: 表3 5 宜昌话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引自 湖北方言概况1 9 6 0 年) 调类普通话调值宜昌话调值 例字 阴平 5 5 5 5诗春天开 阳平 3 5 1 3时人云来 上声 2 1 44 2使美好采 去声5 l 2 4胜事万代 3 5 3 讨论 由此可见,两者在具体的调值处理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情况在对其 它方言声调的描写中也几乎都存在。其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 ) 发音人方面的原因 它的意思是说,由于发音人的不同或者是同人不同次的发音,发音风格的 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2 ) 记音人方面的原因 就是说,由于记音人记音习惯的不同,选用的测试字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比如:有的记音人对于昕感差别不大的音高,习惯处理为平调;而有的记音人 则处理为相差一度。听感上跨度较大的声调,虽然跨度处理得相同,但起点和 终点均有不同的处理,像上述两个材料中给出的宜昌话的去声调值就是这样。 虽然听感上都记录为跨度是2 度,但究竟是从2 度跨到4 度还是3 度跨到5 度, 这里就产生了分歧。由于种种主观原因,用同一种工具记录下来的调值结果不 同,这使我们不能认同其中的任何一种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上述两份材 料所记录的声调调值都不准确。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5 4 解决方案 怎样才能找出一个相对标准,没有分歧的声调调值解决方案呢? 要解决这 个问题,就要分析造成差异的上述两个因素。看它们是不是都能消除,或者哪 个可以消除,哪个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化解掉。首先,记音人方面的原因是可以 消除的,那就是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机器去测量相应的基频,换算成 听感上的音高,这样就可以避免记音人因记音习惯等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实 际上,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复、赵元任、白涤洲等人就开始了这方面 的开拓工作,他们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解释了声调的物理属性,为后人的研究 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二,是发音人方面的原因,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 的树叶的道理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自然从两个不完全相同 的人口中发出的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声音;和同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过同一条 河流的道理一样,同一个人两次也不可能发出完全相同的声音,所以,发音人 方面的原因看来是没有办法消除的。但是,没有办法消除不等于没有办法化解。 我们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消除了所有人为的、可变的因素之后得到的反映声调 本质的恒定的常数。在材料上无法消除的发音人的差异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 进行化解,也就是用归一化或者叫标准化的方法,把所有可能影响到恒定值的 因素都化解。这部分的内容会在实验的部分再具体谈到。 塑! ! ! ! 塑主兰笙笙茎 第四章宜昌话声调语音实验 4 1 语音实验的必要性 在汉语方言的调查中,声调调类,除了吴语那样的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的方 言以外,单字调的调类一般是比较好确定的。但是对调值的描写和确定,要想 接近事实是很困难的。以传统听音、审音、记音的方法来看,从客观的方面来 说,方言声调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范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读高一 点, 氐一点都是可能的。从主观来说,各人审音的能力有高有低,还有记音习 惯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要接近实际的音高值就显得更为困难了。如果我们结合 现代语音实验来分析,那么结果就相对客观一些。 任何语音成分都可以从生理、物理、听觉三个角度来分析,实验语音学的 任务在于揭示语音生理、物理以及听觉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廖荣蓉苏州话 单字调、双字调的实验研究) 本文介绍的对宜昌话单字调的实验研究是在昕感 基础上进行豹物理分析,也参考了已有的方言调查资料。 从物理角度分析,声调的声学特征包括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等三方面 因素,其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是最重要的特征参量。下砸的实验就将从这两方 面揭示宜昌话的声调特征。 4 2 实验方法简介 4 2 1 信号分析和处理简介 声调的高低是声带振动时的基频决定的。声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 元音和浊辅音。在一个音节的窄带语图中,浊音部分的横向条纹就是基频和谐 波的条纹,其中最下面一条就是基频的条纹。由于各个谐波的频率是基频的倍 数,所以横向条纹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相同的。根据时间一一带宽乘积定理, 也就是不确定原理,我们在确定调长时要选用宽带,而在确定基频时要选用窄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带。 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要注意,语音特性的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并不 是一对一的关系,人对语音的感知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另外, 人耳对声调的感知与声调的自然对数成正比,所以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 要将f o 的数值取自然对数后再做其他处理。 4 2 2 仪器简介 此次实验的仪器是美国k e ye l e m e t r i c s 公司的c s l 4 4 0 0 ,它是目前较为先 进的语音实验仪器。这套系统包括语音输入和输出设备、语音信号处理设备、 以及应用软件。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有信号导入、图形与数据显示、文件管理、 信号编辑、语音输出以及多种信号综合分析的功能。尤其是其信号处理专用芯 片d s p 使得数据处理非常迅速。因而,整套系统使用非常方便。c s l 4 4 0 0 系统 的主要特点有: 1 ) 在语音信号输入方面采用双通道语音获取,支持话筒输入和线路输入; 并且可以保存在磁盘上。 2 ) 在对语音信号的编辑和分析方面,支持高频采样数据的回放,波形修 补;具有包括混合、截取、数字滤波、变形、添加、接合等强大的语音编辑功 能以及包括波形、能量、f f t 频谱、l p c 滤波响应、声调、共振峰规律和语图 在内的多种分析工具。 3 ) 在对分析结果的处理上,它提供了编程接口,使用者可以自主开发得 心应手的语音实验软件。另外,所有的分析结果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且 可以保存在磁盘上。 4 2 3 关于此次实验的说明 4 2 3 1 实验步骤 先制作好字表,然后挑选发音人、开始录音然后将录在卡式磁带上的语音 信号输入k e y 公司的c s l 4 4 0 0 ,提取基频生成音高图( p i t c h ) 对音高图进行切 兰塑查兰堡主堂垡笙奎 分结合语图( s p e c t r o 辨吼) 分析宜昌话的音高、调长等相关声学性质。 4 2 3 2 关于录音 在录音前让发音人进行发音练习,直到他们完全摆脱了像用普通话读字的 感觉,能够自然流畅地用宜昌话发音才正式开始录音。 所有的测试字都是以单字的形式出现的,每个人读三遍,每遍间隔两到三 秒。为了避免“页调”和连读效应,我们加入了一些充数字。 每个发音人都一次录完,不分次录,不混录,最大程度上保证发音状态的 自然。采用卡式录音带录音。 4 2 3 3 关于采样 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反复听音并结合语图选择最合适的样本字。接下来 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调长也就是如何确定调型段的问题。 6 0 年代中,林茂灿用音高显示器测试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最先提出在声调 分析中去掉弯头降尾而保留调型段的方法。( 1 9 6 5 ) 这种方法对于已有公认调型 的汉语北京话的声调系统是卓有成效的。因为我们可以凭借经验来确定调型段 的长度。对于尚无公认调型的声调系统,在确定调型段时,没有经验可依据, 就不能简单主观地决定哪里是调型段,哪里不是调型段,因为不同的人在同样 的声调曲线上所选出的调型段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 弯头降尾是汉语声调实验中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它也是跟如何确定声调长 度相联系的,也就是音节作用的范围问题。冯隆在测算普通话声调长度的时候, 注意到声母和韵母在不同声调情况下变化并不一样。( 1 9 8 5 ) 石锋在测算天津话 声调长度时都是把韵母的长度确定为调长。国外学者h o w i e 曾分析声调覆盖 的范围,认为以浊辅音半元音开头的音节中声调曲线跟其他音节的声调曲线存 在着有规律的差别:前者有弯头而没有。前者的弯头只是预期性调节段,弯头 后面才是真正的声调。因此,声调的范围不是音节中全部带音的部分,而限于 元音和它后面带音的音段,也即声调作用于人们为了区分不同的调位而有意识 地变化语音音高频率的那部分( 即音节结构中有调位意义的部分) 也就是声调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韵母表现。而前辅音如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鼻音和边音等的带音更 多的是其发音特征引起的,不具备调位意义。调型段的起点应该从声母和韵母 的结合处开始计算。一般可以参照语图的表现和振幅曲线的变化来把声母和韵 母分开。调型段后面的部分就是调尾了,调尾相当于降尾段,通常时长是很短 的。在可见音高仪中,音强衰减到一定的阈限,音高曲线就不再显示了,因此 常常是振幅曲线还在延续,而音高曲线已经结束了,这样调尾也就不出现了。 石锋在关于声调分析的几个问题中认为这种确定调型段的方法是比较客观 的。无论是对已知的声调系统还是对未知的声调系统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 可以用语言学解释。首先是清浊对称。清声母字只是韵母有声调曲线,其实发 声母时发音器官同样在为后面的声调作调节准备。发浊声母字的时候,声母阶 段的调节表现为声调前面的弯头,把声母排除在调型段之外,就使清声母和浊 声母对等相称。其次是声韵平行,使声母和韵母的作用得到了一致的说明,避 免出现参差和交叉。同一声调的不同音节测量出来的数据误差不致过大,整个 系统整齐而平行。另外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便于比较,不论是在同一语言的不 同方占之间还是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使对照比较简单易行。特别是在语音实验 的数据统计处理中,更可以看出两种做法的差别。如果有的字计算声母和韵母 长度的总和作为声调的长度,有的字只计算韵母的长度作为声调的长度,那么 将这两种数据放在一起处理,其中的出入就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只计算韵母的 长度作为声调的长度。 由于从方言记录和听感来看,宜昌话没有折调,也就是说在声调的起点和 终点之间没有明显的折点。因此,我们不取在多数方言声调实验中都被列为重 点参数的折点值而采用对调型段内的时长均分的方法,记录相应时间点上的音 高以完整地呈现调型段内整个声调音高走势的变化过程。 对于时间轴,我们取调长的相对时间值,即单音节样本的调长及其单音节 声调的1 0 、2 0 、3 0 一直到1 0 0 的时刻点。( 我们不取其o 时刻点的原 因在于此刻的值往往受到这个单音节的音节前辅音的影响)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将相同百分时刻值的各调类的f 0 值放在同一横轴点上进行比较,使其具有了可 比性。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3 4 关于数据处理 4 2 3 4 1 音高的标准化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面拍租合同范本
- 餐饮服务简短合同范本
- 监狱场地出租合同范本
- 广告装标牌合同范本
- 订购篮球足球合同范本
- 转让门面的合同范本
- 内外科预检分诊的试题(附答案)
- 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 装修公司合同范本简单
- 食品供货人员合同范本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山校医考试题库
- 8-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台账模板(2024-2026年)
- 2025年云南高考历史试卷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山东淄博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
- 网约车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企业丧事慰问管理办法
-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全文及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