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廖胜京( 1 9 2 9 - 刁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之一。本文主要将对他所创作的钢琴 套曲钢琴前奏曲二十四首( 中国节令风情) 从演奏方面进行详尽细致的论述。 所涉及到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廖胜京的生平简介及作品创作情况。简单介绍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及 主要作品的创作情况。 第二章前奏曲体裁的产生与作品创作的发展。从前奏曲体裁的产生入手, 谈前奏曲体裁的作品创作在欧洲及中国的发展。 第三章廖胜京钢琴前奏曲2 4 首的演奏分析。从曲式结构、音乐所表 现的内容及如何演奏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第四章廖胜京的贡献与地位 结语 廖胜京 钢琴前奏曲2 4 首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本文 对该套作品演奏方面的研究,旨在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师推广当代作曲家 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尽到微薄之力。 关键词:廖胜京;前奏曲;节令( 节气) ;演奏分析 a b s t r a c t l i a os h e n 萄i n g ( 1 9 2 9 - - ) i so n eo ft h em o s tf a m o u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o m p o s e r si n c h i n a i nt h i s t h e s i s ,as p e c i f i ca n dd e t a i l e ds t a t e m e n to n t w e n t y - f o u rp i a n o p r e l u d e s ”,ap i a n od i v e r t i m e n t oc r e a t e db yh i ma n dc o i n c i d i n gt h e8 c e n e so f t w e n t y - f o u r t r a d i t i o n a ls o l a rt e r m si nc h i n a , s h a l lb em a d e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 p i a n o - p e r f o r m i n g t h ec o n t e n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a sf o l l o w i n g :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b r i e fi n 扛o d u c t i o no fl i a o sl i f ea n dh i sw o r k si nc o m p o s i n g i n t h i sc h a p t e r , t h el i f e ,e x p e l i e n c ea n dc r e a t i o no f h i sm a i nw o r k ss l a a l lb ei n l a - o d u c e d c h a p t e ft w o :t h ee m e r g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r e l u d e s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 t h ec o m p o s i n go f p r e l u d e si ne u r o p ea n dc h i n as h a l lb e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h eb i r t ho f i t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a n a l y s i so fp i a n o - p e r f o r m i n go fl i a o s t w e n t y - f o u rp i a n o p r e l u d e s t h ea u t h o rw i l lm a k ead e t a i l e ds t a t e m e n ti nt h em u s i cs t r u c t u r e ,t h em u s i c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p e r f o r m i n gs k i l l s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l i a ot om u s i ca n dh i sr o l ei nm u s i ch i s t o r y t w e n t y - f o u rp i a n op r e l u d e s o fl i a os b e n g i i n gi sq u i t eu n i q u ei nt h ec h i n e s e p i a n ow o r k s a sap i a n ot e a c h e rf o rp i a n om a j o r si nc o l l e g e ,t h ea u t h o rh o p e st ot r y h e rb e s tf o rt h e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c o m p o s e r s 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o f t h i sd i v e r t i m e n t oi nt h ep e r f o r m i n gs k i l l s k e yw o r d s :l i a os h e n g j i n g ;p r e l u d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l n e s es o l a rt e r m s ;a n a l y s i so f p i a n o - p e r f o r m i n g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星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盎! 虱缝日期:丝z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益8 j i 姿 日期:墨竺z :,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盘塑妇盘查盛鲎盛 通讯地址:坐型红圭堑! 兰 电话:丛1 2 翌! 邮编:主翌兰炉 引言 廖胜京是当代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套曲钢琴前奏曲二十四首 的演奏分析 第一首立春新春佳节 内容提要:春节来临,锣鼓喧天,众人起舞。顽皮的小伙子学着老妪的步 态,在人群中作出滑稽的表演。 ( 一) 节令解释 立春是中国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 月4 或5 日, 立是“开始”的意思,即春天的开始。立春日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自古 以来,我国以农为本、以农为国在古代,这一天,为了不误农时,各地官府都 要举行迎春大典,亲自鞭打春牛,告示农人春耕即将开始。 ( 二) 演奏分析 这套钢琴前奏曲的第一首以新春佳节为题材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农历年的岁 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及对未来寄托新 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换句话说,春 节是最能象征中国民俗风情的节日。以本曲开始已经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息。 此曲的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2 4 、6 8 拍,活泼的快板。 第一乐段( 1 - 2 4 小节) :速度为a l l e g r oa n h n a t 0 1 分钟= 1 4 6 ( 活泼的快板) , 这一乐段是三重乐句。第一乐旬( 1 - 1 0 小节) ,在第5 - 6 小节节拍的转换使音乐 变得稍微舒展在第7 小节起节拍还原,第二乐旬( 1 1 1 8 小节) ,节拍的转换同第 一乐句,但是在节拍的转换处和声色彩上加以变化,左手的低音下行小二度进行 使音乐的张力加强,将第一段的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第三乐句( 1 9 - 2 4 小节) , 强起渐弱使音乐情绪趋于平静过渡到略显安静的第二乐段。在演奏上速度的准确 把握及情绪的提示尤为重要,右手的旋律触键要挺拔,肯定而自信,声音明亮、 清脆,左手琶音型与柱式和弦交替进行,琶音型弹奏得要舒展,和弦要有节奏感, 音量的变化幅度较大,这一节气在春节前后,要表现出锣鼓喧天、欢天喜地的气 氛及众人起舞的欢快场面,同时使听者感觉出乍暖还寒的凉气的清爽。 第二乐段( 2 4 - 4 5 小节) 共四个乐句,前三乐句四小节一乐句,乐句形态基 本相同,演奏上气氛要安静,右手的三连音及左手装饰音的出现如同顽皮的小伙 子学着老妪的步态,在人群中作出滑稽的表演,这三个乐句开始相同,在每个乐 旬的后半部分在音程度数上稍微加以变化,使音乐上升式地向前发展;第四乐旬 ( 9 小节) 旋律声部运用了动机模进的手法,上行二度进行使情绪愈加饱满,再 加上渐强、渐慢的处理,加强了音乐内在的张力并进入了欢快的变化再现段 a 第三乐段。 5 第三乐段( 4 6 - 6 9 小节) :变化再现段,在第二乐句的节拍转换处( 第6 0 小 节起) ,6 8 拍模进手法加长一小节,结尾的节奏拉宽及渐强的处理,将音乐推 向最后的高潮。演奏上在弹奏和弦及音程时要注意手指的支撑,手腕要稳定,以 保证手臂重量的传导,使音量达到曲中的要求。 第二首雨水春雨渐沥 内容提要:俗谚云春雨贵如油,虽然单调的雨滴声多少令人烦恼,但农民们 却从中听到了丰收的信息。 ( 一) 节令解释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令中的第二个。雨水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季候,此时 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南方地区雨日与雨量都有明显增加。 ( - - ) 演奏分析 这首乐曲的标题已经充分点出了本曲的主题。本曲以两种特定的节奏型表现 雨滴声,初听时也许觉得单调。但是,春雨贵如油,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春 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景观,它更意味着农民即将收获的喜悦。 此曲的曲式结构是带有引子和结尾的单三部曲式,3 4 拍。 引子( 1 - 7 小节) :速度为t e m p oa p i a c e r e ( 速度可以随兴处理) ,左手的 和弦中要突出每个和弦的低音,这些低音构成一条下行进行的半音阶式的旋律线 条,弹奏上要注意每个手指尖的支撑,要突出的音可以比其他手指多一些力量。 右手要弹出春雨零星嘀嗒的效果,指尖慢触键,发出透明的声音,左右手配合时, 注意节奏的均匀与音乐的流动以及从p p 到f 的渐强幅度。速度标记是可以随兴 处理,建议用慢的速度演奏,静听大自然中雨滴的声音。 a 段( 7 - 2 2 小节) :速度为l a r g o ( 宽广的、宏伟的广板) 1 分钟= 6 0 拍,四 个小节一个乐句,共有四个方整的乐句,演奏上音色有三个层次,右手旋律要弹 出清澈的声音,左手低音拉出节奏的框架,声音偏厚实,托着旋律,中声部的三 连音节奏的律动,让听者联想到春雨浙淅沥沥下个不停的画面,力度的幅度变化 不大,表现出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b 段( 2 3 - 3 9 小节) :速度为a n d a n t e ( 行板) 1 分钟= 8 0 拍,在这一乐段中 音乐应然分三个层次,旋律出现在中声部用左手奏出,弹出宽厚的声音,使旋律 显得悠长,要注意乐旬之间的呼吸,右手是更加稠密的雨滴声,2 3 小节的第一 个音既是前一乐段的结束音,又是后一乐段的起音,因此具有双重意义,既要有 结束感( 渐慢处理) 又要把下一乐段流动的感觉带出来,低声部以和弦的形式出 现,要清淡地奏出,不要覆盖旋律的线条,只作和声上的衬托,左手大跨度的琶 音不要每个音都突出,只突出高音,其它音抚摸状态奏出。音量的幅度由n a p 到 正要大幅度的拉开,使钢琴声音达到充分的共鸣,结尾渐慢拉宽,稍稍减弱解 6 决,在进入第三乐段前要留出充分的气口。 a 段( 3 9 - 5 7 小节) ;原速进入,基本再现第一乐段,只是在第四乐句扩充 了两小节,音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第一乐段,渐慢结束。 结尾( 5 7 _ 6 1 小节) :速度回到引子上,音乐显得单纯,春雨渐渐地停了下来, 在最后- - + 节中力度出现p p p ,最后两个音延长,表现了农民对未来丰收的期望。 第三首惊蛰虫豸( z h i ) 之舞 内容提要:大地回春,冬眠的虫豸开始苏醒,他们扭动着躯体,跳起怪异的 舞蹈,多少有些令人望而生畏。 ( 一) 节令解释 惊蛰在传统上为春季的第三个节令,在每年的3 月5 日( 或6 日) 开始到3 月2 0 日结束,大约1 5 天。惊蛰是指春雷初晌,惊醒蛰伏中的昆虫。 ( = ) 演奏分析 可以说这首乐曲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为了表现音乐形象而来的,对音响效果 的塑造重于旋律和节奏。 此曲的曲式结构是带引子与结尾的平行复乐段结构,4 4 、8 8 拍。 开始的引子( 1 _ 4 小节) ,速度为a n d a n t es c h e r z a n d o ( 诙谐的行板) ,4 4 拍。 右手以f 的音量奏出,像惊蛰的第一声春雷,注意演奏四度时手指、手掌关节要 牢固地支撑,第二小节十六分节奏的下行全音阶,似冬眠的虫子的蠕动,手指贴 键快速均匀地触键,以表现诙谐的形象。节奏上的紧松搭配,表现了大地回春、 万物复苏的情景。左手的伴奏织体装饰音与分解八度的结合则预示着冬眠的虫正 在苏醒。演奏时注意左右手节奏的衔接。 从第5 小节起结束引子并向复乐段过渡,速度为p r e s t i s s i m o ( 最急板) 1 分钟t 2 4 0 ,节奏转为8 8 拍即表现虫豸舞蹈的节奏,这_ 节拍( 3 + 2 + 3 拍) 的平 衡分割节奏与分解八度和二、四、七度的结合成为伴奏织体的主要组成。左手演 奏时要强调出8 8 拍( 3 + 2 + 3 拍) 的节奏重音,即第1 、4 、6 拍是重拍,第1 、6 拍上的音在感觉上要弹得长些,以表现出节奏内在的律动感。右手的还原“s i ” 是一个脱离和声之外的音,演奏上手臂要松弛,不要把声音弹得“僵死”,声音 要有弹性,模仿敲鼓的效果。 第一大乐句( 5 - 2 0 小节) 含三个小乐句( 7 1 0 ,1 1 1 4 ,1 5 2 0 小节) ,右手 的旋律沿用了引子的松紧搭配节奏,即弱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与下一小节的强拍 长音搭配,以每一个小乐句为单位音量从这一大乐句前奏的m p _ m f 一牙逐渐上 行推进,表现了虫豸扭动着身躯,跳着怪异的舞蹈。 第二大乐旬从第2 0 小节的最后一拍起到第3 5 小节,也含三个小乐句( 2 1 - 2 4 , 2 5 2 8 ,2 9 3 5 小节) ,逐渐上行推进直到最后连续的强劲有力的和弦,描述了虫 7 豸疯狂舞蹈的高潮,伴奏织体由单音转为3 、4 、7 度音程给旋律以有力的支持。 3 6 _ _ 4 1 小节音量从m f _ p p _ 手1 f z 明显的减弱及形象式地突强,标志舞蹈的逐 渐落幕,与前面在高低音区及强弱力度的对比给本曲画上了神秘的句号。在演奏 上十六分音符均匀清晰,有律动感,和弦要强劲有力,使声音得到充分的共鸣。 第四首春分- 郊野踏春 内容提要:春光明媚,大地初绿,流水潺潺,和风煦煦。我国自古就有春分 时节阖家郊游的习俗,是为踏青。 ( ) 节令解释 春分的“分”,是春季过了一半的意思。这时正是农家最忙时节,也是春暖 花开的最好时期。春分是每年的3 月2 1 日或2 0 日。 ( = ) 演奏分析 春分并不像前几首着重用节奏、特征音程等描绘主题,而是以抒情的旋律直 接表现明媚春光、春分踏青的景象。 本曲为三重乐段( 一部曲式) 结构( 第一大乐句1 - 8 小节,第二大乐句9 2 7 小节,第三大乐句2 8 3 8 小节) 。3 4 拍,速度为m o d e r a t o ( 中板) 1 分钟= 8 0 拍。 乐曲的右手从头到尾奏出的是舒展而歌唱的旋律,演奏时手指的触键面积大 一些,要通过慢落键并结合手臂的呼吸,发出柔和连贯而歌唱的声音;左手高低 起伏的三连音节奏、旋律化的伴奏织体是典型的模仿潺潺流水的音型并贯穿全 曲,演奏时手型按着音程的跨度,铺平在琴键上,手指贴键触键,使声音连绵流 动,在三对二的复节奏中让听者在感受到潺潺的流水的同时,更看到了一幅春光 明媚,大地回春、和风煦煦的春光图,而中板的速度正是描绘了踏青者的脚步。 在音乐表现上要注意整体的布局。首先在力度上,要注意纵向左右手音量 比例的搭配,旋律漂浮在伴奏的上面:要注意全曲横向的不同音量的布局,第 一大乐句以n a p 的音量平静地奏出,之后从第二大乐句的第二小乐旬起,音量从 n a p 到m f , 然后再从d e c r e s c 到pt r l e s c 2 0 小节起,五小乐句的上行渐强的模 进到f f 后到第三大乐句的n a p 后,又出现了m f 到疗再渐弱到p p ,音量的对比大 幅度拉开;其次,要注意和声色彩上的变化;第三,三大乐旬后半部分的对比变 化,都为本曲增色不少,使旋律表现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的表现了人们 春游时见物见景的心情变化。演奏上,要注意每个乐句之间要留有充分的呼吸气 口,各乐句之间向前发展的逻辑关系,使音乐的发展避免结构的松散。 第五首清明墓前追远 内容提要:清明时节,人们怀着对先辈的崇敬,在墓前默默地倾诉着心中的 3 哀思。 ( 一) 节令解释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的意义,又称三月节、踏青节,是农历二十四 节气中唯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 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由单纯的祭祀活 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 二) 演奏分析 这一首乐曲的篇幅很短,主题情绪鲜明、情感饱满、内容集中。婉转、凄荚 的音调表现了作者对先辈的崇敬怀念及心中淡淡的哀思。 乐曲结构为带引子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速度为m a e s t o s o ( 慢于行板,庄 严、高贵、宏伟的) 1 分钟f f i 6 6 拍。 引子( 1 - 6 小节) 分两个乐句。在每个乐旬开始的旋律是悠长、舒缓的,在演 奏上每个手指要支撑好,尤其用大指奏出第一个音,用臂力把旋律用f 的音量弹 奏出,以保证声音的庄严与宏伟;而句尾分别出现与前半乐句有对比的十六分及 三十二分节奏,弹奏上,快速的音符用指尖贴键快速触键,用m p 的音量奏出时 值均匀、清澈、透明的声音、似心中泛起的阵阵涟濒。舒展的速度与紧凑的均等 快速的音符结合,引子后部分旋律连续下行并伴随力度的渐强,表现出了作者怀 念先人的起伏跌宕的心情。并引出乐曲的主体部分。 乐曲的a 段( 第6 小节的第三拍的后半拍- 1 5 小节) 伴奏织体使用了时值均 等的分解和弦,旋律由一个简短乐思发展而来,多为级进,平稳、舒缓。旋律中 穿插的附点及长短节奏与平缓的伴奏织体相结合,使旋律不仅克服了呆板,显得 多样、丰富,而且整体效果抒情而深富内涵。在演奏上,左手的伴奏织体要突出 每拍的第一个音,构成一条副旋律线条,音色与时值均匀,右手的旋律要演奏得 平和,具有叙事性。 b 段( 第1 6 - 2 1 小节) 在原有织体上力度加强了两个层次,从a 段的最后一 小节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右手的旋律声部在演奏时,在保证和弦整齐的同时要突 出和弦中的高音部,虽然每个乐旬画有连线,但是是靠踏板连奏,每个和弦都要 把手臂抬起来充分的有所准备地触键使声音充分地共鸣。中声部隐含着一条低沉 的旋律,声音要弹出中声部的音色特点,而且要弱于高声部,使b 段与a 段形 成了局部对立整体统一的效果。它是a 段主题材料的衍生、展开和再发展。a 段为a 段的不完全再现。在a 开始部分完全再现之后稍加变化引入结尾,结尾则 是a 的主题的变化,并在音区、力度上形成对比,肯定、深化了主题形象,对全 曲作了高度的概括,最后以完满、稳定的终止结束全曲。在演奏上,要注意声部 层次与声音色彩的对比,尤其是结尾处p p 的两个和弦琶音要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9 第六首谷雨布谷催播 内容提要:布谷声声,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催人播种;亦给人带来了几分莫 明的惆怅。 ( 一) 节令解释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在每年的4 月2 0 日或2 1 日。这时田中的秧苗 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也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这 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 二) 演奏分析 谷雨的构思巧妙,发展手法简练。作者自然的把春雨、布谷鸟与春耕结合起 来,运用独特的手法,既表现了春天的自然气候,又与我国农村实际生活状况相 结合。 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a ,速度为p r e s t o ( 急板) i 分钟= 9 2 拍a 此曲a 段( 卜3 2 小节) 以一个简短的主题贯穿全曲,加以不同的伴奏织体 表现出了布谷鸟不同的音乐形象,生动、婉转、巧妙。乐曲a 段是( 4 + 4 + 8 + 4 + 4 + 8 ) 乐句的构成,直接以主题开始,旋律跳跃、活泼,又加上俏皮的装饰音,伴奏织 体也体现活泼、欢快的意境。第二句的4 小节是第一句的不完全重复,强调了主 题又在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接下来的j k t j , 节即第三乐句用模进的手法加以 扩充发展,伴奏织体及旋律在和声及表现情绪上层层递进,这三句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乐段。接下来的两个乐句完全重复开始的两乐句,伴奏织体变为分解和弦, 加强了音乐的律动感。a 段最后一个乐句则在第三乐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 了音乐的情绪。本段用两种不同伴奏织体表现了一个事物布谷鸟的两个方 面,活泼跳跃的与抒情歌唱的,使描述的形象丰满。在演奏上旋律的声音要清脆 透明,指尖触键挺拔,左手突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第一音在感觉上时值加长( 时 值并没有改变) 使其构成一条副旋律线,每乐旬结尾的长音处左手的加花要稍加 突出表现,最后一乐句上行音阶( 没有音量的变化) 引出b 段。 b 段( 3 3 6 6 小节) 是由本曲的主题动机发展而来的。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写 成,歌唱性强,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右手的旋律线条成为隐伏的状态,用这一种 手法表现了主题,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特定音型描写了连绵不断的谷雨。低声部 主要以八度为主,是旋律与和声的双重体现,有机结合在一起,此起彼伏。b 段 的主要特点即是谷雨的节奏与旋律巧妙的结合。在演奏上除突出左右手旋律外, 更难处理的是连续十六分的节奏型,要求音色与时值均匀,而且要具有流动性, 表现出农民春播时忙碌的情景。 再现段( 6 7 1 1 6 小节) 是a 的不完全再现,在a 基础上有些交化,并加以 扩充,最后不断重复主题动机,好似布谷声声、催人播种。从而深化了主题,使 全曲结构稳定、完整。在演奏上音量一开始就比a 段加大了一个力度层次,全曲 1 0 在强奏中结束。 第七首立夏麦秋时节 内容提要:麦秋时节大麦黄熟而小麦尚青,此正所谓青黄不接之时,麦浪好 看,农民却更多了一份期盼。 ( 一) 节令解释 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在每年的5 月6 日或5 日。对农业来说,立夏是一个农作物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农作物的收成和这一 时期的雨水迟早以及雨量多少密切相关 ( 二) 演奏分析 该乐曲为乐段结构,速度为a n d a n t e ( 流动的行板) ,1 分钟= 8 8 拍 立夏这首曲子调动了旋律、音区、节奏、音色、伴奏织体等多种手段集中塑 造了三个鲜明的音乐形象,即黄熟的大麦,尚青的小麦及盼望丰收的农民。从乐 曲的开始就开门见山的描述了第一个形象黄熟的大麦。旋律线条在较大音程 内作回环的波浪式进行,起伏较大,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紧张与舒缓结合的环节 并推动着整个乐曲的发展。旋律及伴奏织体均以均等的节奏配合着大起伏的旋律 线条,形象地刻画了黄熟的麦浪一簇簇由远及近向我们涌来的壮观场面。而乐句 末的连续下行伴随力度的减弱在情感上表现更趋于内在,这就是第二个音乐形象 朴实的殷切盼望丰收的农民。在表现这一形象时伴随下行的旋律线条,低声 部伴奏织体运用了一个浓重、坚实的和弦,更加突出了农民的质朴。第2 9 小节 起,低声部跳音伴奏织体跳跃、活泼,旋律线条更加短小,欢快。这便是第三个 音乐形象尚青的小麦。这青黄相接的麦浪好看,却正是农村青黄不接之时, 中间穿插的热切盼望丰收的农民形象恰到好处的连接了两种事物,并为本曲注入 了鲜活的情感。 全曲的旋律常常处于隐伏状态并贯穿着十六分音符节奏,力度变化的幅度很 大,曲中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的乐句是2 5 3 2 小节。第二次高潮是3 3 - 4 0 小节,充分地体现了此曲麦秋时节青黄相接的麦浪一浪接一浪的美好的田园景 观,以及农民静静地等待及对农作物收成的焦急期盼,4 l - 4 8 小节是全曲的结束 甸。是力度f f f - m p - p p 的明显过度的乐句。体现了农民守望麦田后提起锄头回家 的歇息。 在演奏上右手高声部突出八分音符节奏的隐伏旋律。要加强4 指和5 指的力 量,以使旋律音色统一;十六分音符的中声部以d o l c e 隐约的连音奏出。左手的 低声部注意突出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强调节拍重音,八分音符节奏的连奏要弹得 流动,和弦要按照提示记号加以强调,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与右手八分音符的连 音要做出明显的对比,左右手的配合要注意和声的融合。 l l 第八首小满急贝j 黎雨 内容提要:时值小满,小麦籽粒渐圆。风疾雨骤,凉爽谁贪? 见小麦倒伏, 农民心似油煎。 ( 一) 节令解释 大麦等夏收作物已经开始结果,稻谷和麦穗籽粒都已经逐渐盈满,但是尚未 成熟,所以称做“小满”,在每年的5 月2 1 日或2 2 日小满时节。 ( 二) 演奏分析 本曲曲式结构是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 1 - 7 小节) :速度为l e n t or u b a t oq u a s ir e c i t a t i v o ( 慢板伸缩处理 接近宣叙调的风格) ,3 4 节拍。以接近宣叙调风格的慢板速度奏出,1 _ 4 小节 用3 4 拍的节奏表现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暂时平静。旋律从右手的高声部以柔美 的音色奏出。左手的中、低声部,好似两个农民在无意的对话。从第五小节开始, 节拍由3 4 拍转换成6 8 拍,好似有阵阵凉爽的风吹过,第七小节转成9 8 拍, 突然一阵疾风扫过,伴随着以3 2 分音符塑造的闪电,在第八小节( 既a 段的开 始) 引出主旋律,以急板的速度将疾风骤雨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后的速度为 p r e s t o ( 急板) 1 分钟= 1 2 4 拍。 a 段( 8 - 2 3 小节) :节拍在引子的最后一小节转换到9 8 拍,有两个大乐句 ( 8 1 5 ,1 6 - 2 3 小节) ,两大乐句的前四小节完全相同,后四小节是不完全重复。 左手的八度低音从第7 小节的最后一个八度开始描写了响亮的雷声划破昏暗的 天空,接着的三个和弦表示雷声的回荡,再次出现的级进八度表示雷声又一次加 强。因此在演奏上左手放松用大臂及身体的力量将浑厚的雷声表现出来。右手是 与左手相反的急速跑动性的音乐材料,由弱到强的跑动,既表现了潮湿的凉风阵 阵席卷,又好似雨点儿一阵地敲打在玻璃窗上,力度的多变形象地表现了电闪雷 鸣、雷雨交加的情景。2 2 小节起力量又回到f 并且d e c r e s c 表示大雨过后短暂的 趋向平静。演奏上手指触键快捷、灵敏,声音要有颗粒性,音乐的线条用内心连 贯,手臂要随着手指非常协调地运动,如蛇爬行时身体的蜿蜒。 b 段( 2 4 - 3 9 小节) :共1 6 小节三个大乐句( 4 + 4 + 8 ) ,分三个声部,。右手 上的高声部的隐伏旋律,表现雨水敲打着大地,中声部的1 6 分音符表现急风夹 杂着雨水肆意的飞舞。左手的低声部伴奏音型似麦苗随风摆动。力度大幅度的变 化,将雨点轻轻拍打直到疾风骤雨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3 6 3 9 小节的d e c r e s c 表示雨小了风弱了。在演奏上突出隐伏旋律声部,突出的音手指要抬起有准备地 慢触键,使旋律柔和地歌唱出来,因十六分节奏的连绵不断,还要注意乐句之间 要留有充分地呼吸气口,以避免演奏时慌张,急促,使节奏在急速中从容地表达。 a 段是a 段的不完全再现。表现大自然逐渐回复平静的过程。暴风骤雨的 席卷过后,农民们心情急切地跑回农田,仔细检查自己的劳动果实,看到小麦倒 伏,心似油煎,对今年的收成感到茫然,特别是最后一乐旬( 最后一个连线) 好 似农民带着哭腔在感叹“哎呀,这可怎么办啊! ”。力度的变化幅度比a 段更大, 再加上十六分节奏的延续,反映了农民心似油煎的情绪。 这一首是整个套曲最难演奏的一首乐曲,从头到尾的六连音节奏用急板的速 度均匀的演奏出,触键颗粒而流畅,要注意转指时大指的奏法。 第九首芒种端阳怀古 内容提要:五月端阳,人们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不幸的遭 遇。 ( 一) 节令解释 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谷、黍( s h h ) 、稷a i 谷子) 等, 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 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是在每年的6 月6 日或7 日。 ( 二) 演奏分析 这是唯一的一首刻画人物的乐衄。与节气及相关的农事内容关系不大。要想 准确把握表现出乐曲的内容,就要对端阳节及伟大的诗人屈原有所了解。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各段的速度各不相同。 引子( 1 - 1 0 小节) ;速度为l e n t or u b a t oq u a s ir e c i t a t i v o 是接近宣叙调风 格的慢板,速度可作自由处理。这部分是对主题出现的画面及情绪上的铺垫,l 6 小节好似两个友人在端阳节相遇,在有一句无一句的闲聊中,第7 小节好像人物 所在的地点江边,触景生情,怀念古人,从8 1 0 小节开始是共同回忆端阳 节来历的前奏。 a 段( 1 1 5 0 小节) :速度标记为l a r g h e t t om a e s t o s o ( 庄严而宏伟的小广板) , 1 分钟= 6 0 拍。第一部分( 1 1 2 9 小节) 以属和弦与主和弦的交替出现为主要的 和声背景,右手清晰的音符显示了谈话的严肃性,小广板的速度给入带来沉思的 遐想。此段好似一个讲述者对端阳节的产生娓娓道来。第二部分( 3 0 - 5 0 小节) 速度标记为l i s t e s s ot e m p o ( 与前一部分等速) ,好似另一个人带有激动的情绪 继续讲述着,其最后的3 小节好似回忆到了什么,并过渡到b 段。 b 段( 5 1 8 4 小节) :l e n t o ( 慢板) 1 分钟= 5 6 拍。为回忆的主要部分,回忆 到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不幸的遭遇。从7 3 小节开始,激动的情绪不断 高涨,力量逐渐增加到f r o 体现聊天者对屈原的遭遇表示愤愤不平,第8 l 小节, 分解和弦的不断下行,显示了话题即将告一段落。8 扛8 4 小节为c 段的过渡。 c 段( 8 5 1 0 7 小节) :m a e s t o s o ( 庄严的、宏伟的、慢于行板) 力度由前面 的行逐渐减弱到m f ,表现了人们在内心对古人的怀念,音符的减少,旋律的清 晰,在精神上上升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第十首夏至锄禾当午 内容提要:夏至时光,田间杂草猛长。为除草保墒( s h a n g ) ,农们荷锄顶骄 阳。锄地一垄,挥汗一筐,所谓汗滴禾下土,此言不夸张。 ( 一) 节令解释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大约在公历的6 月2 2 日或2 1 日,这一天是 白昼最短的一天,此时的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滋长漫延,在农村是忙于加 强田间管理的时候。夏至有“忌雨”的习俗,在夏至后半个月内打雷下雨,对农 作物的生长弊多利少。 ( - - ) 演奏分析 此曲在创作上最有特色的是出现了各种节拍的转换,如:单节拍( 2 8 、3 8 ) 、 复节拍( 2 1 8 、8 8 ) 与混合节拍( 5 8 、1 3 8 ) 相结合的交替节拍,这是现代作 曲技法之一。节奏的不稳定性及高低音区、强弱力度的对比均表现出炎炎夏日, 田间杂草猛长,农夫在太阳下锄地挥汗的情景。 本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引子的带再现二部曲式,速度为a l l e g r ov i v a c e ( 活泼 的快板) 。 引子( 第1 小节) ( 表现热烈紧张气氛的) 活泼的速度加上上下迂回环绕进 行的旋律线,均等与三连音结合的节奏,打破了正常节奏的均衡状态,带来节奏 紧凑的感觉,用快板的速度奏出,出现了强烈的戏剧性的效果,以此为基调为全 曲拉开了序幕。引子的音乐形态在主体音乐中多次出现,表现了夏日的野草,激 烈烦躁。 a 段主题从第2 小节开始,6 小节一个乐句,共上下两句( 2 - 7 、8 1 3 小节) 的平行乐段。首先在中低音区出现的旋律与伴奏表现了辛苦劳作的农夫形象 深沉、厚重、含蓄。节拍出现了单拍子2 8 、3 8 ,复拍子2 1 8 、8 8 ,及混合拍 子5 8 、1 3 8 。不同节拍的交替符合农夫的生理的自然感受的不同耕作状态,各 种混合节拍在无规律的强弱反复中富有曲线感,正体现了炎热的夏天,田间杂草 猛长,农民烦躁不安的心情;快速1 6 分音符体现了抒情的效果,正所谓”汗滴禾 下土”。几种节拍的交替正是几种不同音乐形象的交替,生动,丰富而栩栩如生, 是作者极其人性化的设计。 b 段( 1 4 3 0 小节) 两部分组成( 1 4 - 1 8 、1 9 3 0 小节) ,两者存在鲜明的对比, 音乐主题在对立基础上组成统一的整体。2 1 8 节拍与其他各种不同节拍分别表现 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即炎炎夏日疯长的野草及挥汗锄地的农民。这两个动机是 1 4 贯穿全曲的主要线索。 在演奏上引子与发展乐句要弹出三个层次。右手有两个层次,大指要支撑好, 突出地奏出旋律声部,其它的手指贴键,音色及节奏均匀地弱奏,手臂随手指的 快速跑动而协调地运动,使音乐流动。左手的音型如同右手旋律的黏合剂,要连 奏成一条直线,音量要弱于右手的旋律。进入中音区主题旋律要厚重些弹奏出, 高音区的音色要透明,各音区的音色对比,表现出了农民”汗滴禾下土”的劳作辛 苦。b 段的强奏表现了农民对头顶骄阳,耕作极其辛苦的无奈。要达到要求的速 度演奏是这一首乐曲的难点。 第十一首小暑雨中荷塘 内容提要:盛夏小暑好赏荷,尤其是在雨中。荷如粉拳,舞姿弄影;叶似翠 盘,溅玉飞珠。嘀哒有声而妙趣无穷,偶有阵风袭来,池塘打乱,然风停之后, 依然美好如初。 ( 一) 节令解释 之所以称为“小暑”,是虽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在每年 的7 月7 日或8 日,温度可达3 0 度左右。小暑时节,已是初伏前后,绿荫蔽日, 也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只要有绿草、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这种一 闪一亮的昆虫,在徐徐的熏风中,陪伴人们度过慢慢的长夜。 ( 二) 演奏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而浪漫的乐曲。用廖胜京先生自己的话说:全曲是在模仿 民乐合奏,使荷花具有古典美人的形象。 本曲的曲式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a 段( 1 - 1 6 小节) :速度为a d a g i oc a n t a b i l e ( 如歌的柔板快于广板, 慢于行板) 1 分钟= 5 6 拍。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与熟练作曲技术的完美结合。开 始部分即为主题动机,包含三个层次。低声部旋律以平稳的四分音符的节奏贯穿 该乐段,是和声的分解,表现的是一荷如粉拳,体现了有质有量的荷花自身的美 丽外观。中声部是由弱起小切分与前十六音符结合的节奏下的同音反复,一是体 现水滴落入池塘嘀嗒有声的音响效果,形象而不呆板。二是单一而重复的节奏为 突出其他的音乐形象荷花及其倒影的多姿的舞动提供了空间。最为丰富多彩 的要数高声部一荷之水中多姿的舞动。作者运用了波浪式的旋律线,即乐音依次 不规则的上下起伏进行,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紧张与和缓相结合的环节,结合长短 节奏,推动着旋律一步步向下进行,体现了倒影在水中轻盈舞动的特点。 在演奏上要注意旋律进行的方向,随着旋律的进行方向表现荷花的轻盈妩 媚,手指放平并慢落键发出柔和,明亮干净的声音,三十二分音符贴键快速触键, 如荷叶上的水花溅起,形象丰富而生动。 b 段( i 卜3 3 小节) :速度为p i f lm o s s o ( 更快一些) 。采用了新的对比性的音 乐材料,与前后两段造成对比并置。b 段的旋律采用了八度与和弦结合的写作手 法,左手运用低音与连续的十六分节奏的分解和弦结合的伴奏织体,上下起伏较 大,好似起风之后池塘泛起一阵阵越来越猛烈的水波。旋律与和声织体的改变加 上调式的变换,使b 段塑造的音乐形象与a 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由a 段轻盈、妩 媚变为了激烈、坚实。而这正是阵风袭来,池塘大乱之情景。b 段最后一个小节 旋律又采用了主题中长短结合的节奏,逐渐上行减弱,好似水波渐渐平息,为a 段的再现作了过渡。恰如风停之后,池内风景依旧美好如初。 a 段是再现段,速度为t e m p op r i m o ( 按初速) 。在演奏上速度比a 段更快 一些,力度强于a 段,每小节中的低音声音要厚重,并体现出低音旋律的进行方 向,右手的旋律声音饱满,用踏板连接,旋律中的每个和弦音都要用手臂的重量 使声音得到充分的共鸣,表现荷花的婀娜多姿。中声部左手的伴奏织体要弱于其 它的两个声部,要均匀而流动地奏出,表现荷花随风摇曳的姿态。a 段最后一 小节的两拍的休止符踏板要起干净,音静意未尽,演奏状态要保持到休止符的结 束。 第十二首大暑水上童嬉 内容提要:酷暑难当,村童相邀下池塘。唱儿歌,打水仗,吵吵闹闹,声传 四方。 ( 1 ) 节令解释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是很多地区可达4 0 度的高温天气。在公 历每年的7 月2 3 日或2 4 日。大署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 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 i ) 演奏分析 这首乐曲着重刻画夏日的酷暑与村童在池塘嬉水的情景。两者形成了逻辑上 的因果关系。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a b a 结构的选择,正适应了主 题的发展。 a 段的速度为p r e s t ov i v o ( 充满活力的急板) 1 分钟s 1 6 8 拍,2 4 拍,共4 7 小节,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i - 2 2 ,2 3 - 4 7 ) 。乐曲开始的弱起前缀与后面平均的 八分音符相连,预示了一种积极运动的开始。开始的部分作者运用了均等、切分 及三连音相结合的节奏,不同节奏的出现又给人带来运动上的变化,充满生机和 别致的音响效果避免了音乐的单调,大切分中的后一个八分音符起着使旋律继续 向下发展的作用,配合快速的2 4 拍节拍及强弱频繁的交替对比,给人以活跃热 烈的气氛。 在演奏上左右手双音断奏,准备好牢固地手架,手腕挺住,快速触键,要发 出挺拔,明亮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要突出每小节的第一 1 6 个音,使音乐富有节奏感,表现出村童在嬉戏中充满生命活力的感觉。第5 、6 及1 6 - 1 7 小节高声部小范围内迂回的连奏,旋律连与跳相结合,巧妙刻画了逐个 出场的活泼孩童。s 龟、p p 到疗大幅度的力度变化,细致的描述了孩童相约戏水 的情景,戏剧性的刻画了音乐形象。在演奏上连与跳奏,力度的变化要有大幅度 的对比。 b 段的速度为p i ul e n t o ( 更慢) 1 分钟= 1 1 2 拍,单二部曲式,4 8 - 1 0 2 小 节。采用新的对比性材料,与a 在速度、音区、织体、力度、节奏等方面对比 强烈,a 段活跃的气氛喧染在b 段得到了舒缓,正是酷暑难耐,孩童戏水玩耍 缓解了夏季炎热的天气,这是孩童玩耍过后休息,唱歌的场面。旋律增加了十六 分音符的连续进行,多次弱起及休止,富于动力、活泼流动的旋律丰富了b 段。 b 段最后几个连续的琶音和弦加上渐弱处理像是水波阵阵,具有清爽、沁人心脾 之感。 在演奏上旋律要注意歌唱性的表现,十六分节奏的音符要弹奏的婉转,手臂 打开,随着旋律的方向舒展地运动;左手小指要抓住音,要流动地弹出,要注意 用手臂的呼吸来控制音乐进行的速度及音乐的律动,6 7 - 8 2 小节左手的伴奏织体 发生了变化,很具节奏感,要突出单音,使其形成一条副旋律线。这一段左手的 旋律线是不能够忽视的。力度的布局比较有逻辑,在处理上不要过分夸张,与a 段要有所区别。最后的琶音要注意音乐的呼吸,使音乐表现在此得到暂时的休息 以突然之势引出再现段。 a 段t 为再现部分,速度为t e m p oi ( 初始速度) 。对于概括、统一全曲, 肯定深化主题形象及完满、稳定地结束乐曲具有直接重要的作用。演奏方法借鉴 a 段。 第十三首立秋七夕遐思 内容提要:七夕之夜,户外乘凉,抬头望,见繁星点点,银河长长,牛郎织 女今何在? 令人遐想。 ( 一) 节令解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8 月8 日或7 日。立秋 是个肃杀的季节,立秋宣告着秋天已来到。立秋并不代表秋天的开始。这时的署 气尚未消失,秋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庄稼快要成熟的意思,是告诉人们收获的季 节快要到了,这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各种作物迅速成熟时期。 ( 二) 演奏分析 这是一首激情,色彩浓郁、充满强烈情感的乐曲。各部分之间均体现了情绪 及形象上的对比。曲式结构属于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的速度为m o d e r a t or u b a t o ( i 刍由伸缩处理的行板) 1 9 小节。首先左手在 1 7 低音区以n a p 的力度奏出一个悠长的线条,描绘了充满神秘感的长空,银河的浩 瀚,右手用p p 的力度奏出带有装饰的两个音,似乎从远处划过的点点的星,又 像是银河的水在流淌。第三小节在低音和声背景下,左右手由高到低、由弱到强 交替奏出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婉转凄美而流畅。第五小节右手用f 的力度奏出 四个坚定而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酬金制服务合同范本
- 高档消费品买卖合同范本
- 高龄员工家属免责协议书
- 煤矿托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自动生鲜车购买合同范本
- 烘焙店加盟合同协议范本
- 深圳市拆迁协议合同模板
- 银行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网店服装合伙人合同协议
- 煤矿股权出让协议书范本
- 高中3500必背单词
- 军训安全教育课件
- 施工管理的施工进度问题分析与解决
-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演示课件
- “青蓝工程”结对活动记录表
- 注射用头孢比罗酯钠-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 YY 0503-2023 正式版 环氧乙烷灭菌器
- 星火英语3500(整理)
- 《色彩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