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武术与传统导引术是中国的传统健身项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群 众基础,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二者都是很好的健身、养生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面对社会背景的大变迁,武术与传统导引术都脱离了原来的社会环 境。在当代,面对健身项目之间激烈的竞争,人们健身项目选择的多样化,武术 与传统导引术该如何发展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是关系到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在当代社会中将何去何从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发展的问 题进行研究,主要针对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展开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与 传统导引术异同点的分析,得出武术与传统导引术技术上的相似性与理论上的相 通性,从而发掘二者可以结合发展的内部条件。实践方面,明末清初太极拳的产 生本身就是武术借鉴了传统导引术中的某些元素;当代,木兰拳、合气健身操的 出现更是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结合发展的实例。所以对于武术与传统导引术而言, 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具有结合发展的可能性。 2 1 世纪是鼓励创新的世纪,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创编套路成为必然 趋势。木兰拳、合气健身操、太极系列、健身功法的重新创编等健身套路的推陈 出新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创造。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健身市场的需求以及大众的健 身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武术健身套路、传统导引术受竞技性束缚较小, 因此一些时尚元素,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都可以吸取到新的健身套路的创 编中。武术与传统导引术都是以更多的人作为直接参与者的形式而存在。因此它 们可以有更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使人们针对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风格、器 材选取等方面元素,进行酣畅淋漓的创编。这给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的结合创造了 难得的机会,既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发展了自身。 关键词:当代;武术;传统导引术;结合;发展;可能性 a b s t r a c t w u s h u 越d 讹d i t i o 触lg u i d a 氆a f et i 圮c 瓤n e s e 臼a d i t 主。触lf i _ 舡j 眙s s ,n l e y 翻b 0 也 h 咎v eal o n gh i s t 例吖o fd e 、,c l o p i 既胁t 御 1 da ( i 害n s i v em a s sr 砌n 酬豫,a l 通t l 站s et w da 代: g o o d 矗t 强dh 铀l t :h ym e a 五ba l 跏y 衄i nh i s t o r y w i 也t h ed 昏他l o p m e n t0 ft h es o c i e 坶, h 啪粕粥,缸di n 也cf 犯o f 喇o rc l 姗g e si n 也es o c i a l 蝴硼嘎w u s h u a n d 舰d i t i o n a lg u i d 蛐绷嘭b o t t ia d a r tf - r o mt h eo r i g i n a ls o c i a le 薯l v 噎r o 啪e i l t i n m o c l e mt i m e s ,c i 叭l f 而哩l t 酣w i t ht h ef i e 取硷c o m p 洲o nb 既w 蝴mp f o i e c t s ,p e o p l e h a v e 协 ed i v i 暑怨es e i o c t i o n 屯0c h o o s en l e 瓤1 f o rw u s h ua n d 缸a d i 在o n a l 嘶d a n c e ,h o w t od e v e l o p 圮mi na c c o 】旧细 1 毗ht h ed e v e l o 阴n e 毗0 f 吐:呛s o c i e t y 辅临c hi sr e l a 毛e d t o lt b ec k n e s e 扛铆蛐i 翻i ls p o r 协、耐l lb ea ni l n p o r t 跹ti s s u ei nt h ec 0 珏把m p o r a r y s o c i e 钾t l l i sd 曩p e fs t u d 主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缸砌o m l 鬓m i d j 董n c ea i l dw u s h ui l i a ) l l t c n l p o 国r y 。脚l a i l l l y 髭:s | :a f c h 吐i ea 瞰l l _ b i n gp i d s s i b i l i t yo f 拄a d i 矗o n a l 霉嘶d 撕c ca n d w 吣h ud c v c l o l 加艟m 删w 嗡d 习i y s 1 飞i 3 弘i p 既璐髓也c 出髟瞰腿耋x 呻m 既h o d 3 ,l 嚼c a la 碰母s i s ,c 伽n 1 确r 毪6 v c 锄m l y s i s 铀n0 1 矗c r 豫s e a r c h 如d = h o d s ,t b r o u g b 也e 锄擒j ”涵o f 也es i m i l a r i t i c s 柚dd i 丘e i 翱1 0 璐 b i 贯w 散殂t r 删o n a l 星嘶d j m c e 锄dw 璐h _ l l w ec a n 星赋t h e 屯e c t l | :l i c a l 瓤l dt l b 【e o 贼c a l s i i n i l a 五t i 髓o fw u s b u 髓d 捌i t i 舢瞳lg i l i l d i a l l 哦a l l di no 】融e r 童of i r 通龇i 棚| e m a l c o n d j t i 潞o f 妇主rc o m b i 删吼i l lp 豫脱妣,i n 龇龇m i n g 跹de a d yq 她嗍, n 蛇氯) l 删o no ft a i i i q 啪i 酬fi sn l e 嗽l r eo fc 嘲i nd c 1 嘲屺n t so ft 耐缸傩a l g i l i d a n c e n 们聊l d a 强缸1 e 雄,p e 黝so fm l l l 觚b i ) x i l l 舀匐m m a s t i c s 蠡t i l e s so f 鬻塔a 他 t l 圮r c a le 硝瑚哪e so f 也eo d m b i l l 咖n sb e t w e e nw u s h u 锄d 锄d i t i o n a l 撕d j l n c e 5 h f b ft h e 缸撕t i o i l a lg u i d a n c e 锄d 砌s h u t l l e i fc o n l b i l l o dd e v e l o p n l 觚ti nb c i n lt b i 喜o f y 锄dp 】陷c t i c eb a s e so ns 臼o n gl i l 【e l i h o o d t h e2 1s tc 朗t t l 珂i st l l ec c 喇珊v 妇l a t 锄伽哪翟留嚣i n ,v 撕o n ,粕d 廿1 ed e v e l o 姗e n t o f m o d 锄s o c i e 坤t o 脚0 t et h e0 b i e 甜v er e q l l i r e m 蜘 t so fc 撼撕n gr 0 删n e sk c o m 豁 a ni 删t 日b l e 仃睨l & t h e _ h a 妇n go f 删髓囊l a n ,t b e 舀珞戳暂o b i c s ,诅i 出辩l j e s , n l e 矗t 口始f d 辩s 锄do t l l e fm r c 哪矗n e s 副王a 幕,t st on l en do ft h es o c i e 田j l l 哂n g 矗啪 也ec l r e i i ts o c i a ld 纠e l 唧a 也曲时n e c do f 触e s s 珏l a 出脱觚d 渊i cl i 伽e s s 钔械田既l 骼s 雒d0 1 慨e r 锄啦e c _ t sw e 伽lb ef i n d w h s h l l矗t l l e s s 瑚i u t i l l e s 殍l i d e db yt h e c 伽咖矗v ef e s 删n t si ss m a l l e r t h e r e f b f e ,s o m ee l a n e m sl i k e 妇【s 1 1 i o 珥a f t ,m u s i c , d a n c e ,c o s t u m e sa n ds o 伽锄b ea b s 删,c di nan e w6 t l l e s s 嘶n ew h 锄a e a 血g t h e 函购暑n o ft l l e 伯碰畦o n a l 觚出l 球锄dw u s h l li si n 订 呛f i o 咖o fd i 嬲l y 刚c i p 撕i l gb yp i 毒o p l e ,s ot l l e y 啪l 豫v em o 孵姗d ( 髓聃s s ,w 1 l i c h 伽m 8 l ( cp e o p i e 口鞠:白ef l 棚y 如df l y d i 嘶n ga t 也ed 锄伽皓s u c h 弱d i 筇函毒n t 鳓m h 岱,协澌c a j s t y l e s ,e ( 1 u i p 芏n e n t s l e c 娃n g ,e t c t h i sh 弱垂v 髓t h et f a d i t i o n a lg u i d 乏m c c 锄dw 鸺h ua l l i l i q u eo l p o f 觚i 钾协c f 钧l c t l l 锣c a nn o to l l l y 伽咀f o m 幻m eo b i e c t i v er 戥嘶姗锄船 o fs o c i a l 概l o p 芏n e n t ,b u ta l s od e 、,e 1 0 dt 量劬n l v l 嚣o w n k 呵舅r o r d s :c h l 蕾啪p o m w u s h 珥t r a d i 石a l9 1 1 i d a n c e ;c 鲫b i n e 吨d e v e l o p l 】嘲l t ; p o s s i b i l 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土趋纽日期瓣占月f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 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拓者签名:墨箍纽导师签名:上霍生五日期:刀年臼日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术与传统导引术的内在健身方面的使用价值,以便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这也是本文 选题的实践依据所在。 对未来社会发展提出了十大趋势报告的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 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高技术与高 情感相平衡。他说:“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 i 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1 6 】为解释这个命题, 他以电视出现为例说:“在我们最初引进电视的时候,几乎就在同时人们创造了集体 治疗活动,而这个运动又导致个人成长运动,并引向人类潜能活动( 静坐、按摩、瑜 珈、禅等,所有这些都是高情感活动) 。【7 j 外界社会的健身需求是武术与传统导引术 结合发展的外部推动力;而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是促使武术与传统导 引术结合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将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相结合, 是有可能创编出新型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健身项目的,从而满足社会发展 的需求,以达到“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指导下的气功、武术健身功法、太极拳就是奈斯比特先生所说 的调动人类潜能的高情感活动,是适于未来社会人类锻炼身体增进体质需要的。中国 传统健身术能够促进人体全面均衡地发展;它是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结合的健 身项目,能够修身养性、内外兼修,既可用于竞技,又适用于表演,颇富审美价值。 1 8 】而其独特的魅力在于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平衡的发展,身心得到兼修,尤其对于 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心理的健康、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也 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 面对西方体育的冲击,武术与传统导引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如何在当 代社会中发展,如何在当代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人们的健身需求,如何使 武术和传统导引术的健身价值在当代健康至上的社会里能够独树一帜,把中国传统的 养生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每一个武术和导引术的工作者现阶段所面临的任务, 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号召。 以上就是本文选题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 2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当前的文献资料,发现很多学者对儒、释、道三家的养生思想及其在现 代社会的效用都做了深度的研究,尤其是儒、道两家,研究的学者更为居多。在众多 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一般是对儒、释、道的养生思想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如何 运用养生思想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调节身心、锻炼身体,即三家养生思想不会被时代所 淘汰的理论,也是与当代社会所相通的部分。然而大多数学者只进行了单纯的理论上 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实践中如何运用体育项目来以达到调节心身健康、心态平衡却没 有涉及,传统养生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问题较少有涉及,而且也缺乏一定的实践 指导作用,这也是本文选此题作研究的依据所在。 1 2 1 导引与气功在概念上的区分, “导引 一词对我们来说应该不会陌生,但“导引 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恐怕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这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个人经验的差异,古籍中关于“导 引”的名称和内容的记载不一,简略也各异,所以造成了人们对“导引 具体所包含 内容的模糊认识。辞海一书中对“导引 是这样描述的:“导引一作道引。中 国古代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后也为道家、医家所用。以主动的肢体运动,配合 呼吸运动或自我按摩而进行锻炼。相当于现今的气功和体育疗法。庄子咳0 意:吹 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 2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所好也。晋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意思是通过调整呼吸使脏腑经络之气 和顺,通过肢体运动使人体动作灵活柔和。黄帝内经太素隋杨上善注:导引,谓 熊颈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蹙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导引包含的内容很广,晋 葛洪抱朴子别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 或息,皆导引也,1 9 j 不难看出导引不仅指“熊颈鸟伸、五禽戏等以肢体动作为活 动形式的呼吸运动,而且还包括单纯的吐纳运动和静态的导引,针对导引多涵盖的内 容而言,中国体育百科全书是这样写的:“广义的导引包括吐纳、行气、服气、练 气、静坐、坐禅等。狭义的导引是一种配合肢体活动的呼吸运动。导引内容广泛, 主要有调身( 姿势) 、调心( 意念和松静) 、调息( 呼吸) 、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 f l o 】 “气功一词最初见于晋许逊的灵剑子,而成为术语则是在宋代的云 笈七签里,少林拳术秘诀中专门有一章名日:气功阐微,但气功一词并未得 到广泛使用。直到2 0 世纪5 0 年代,刘贵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问世, 【1 1 】 “气功 一词才被广泛的使用。辞海中对“气功 是这样注解的:“采用调身、调 心、调息等法以炼养精、气、神而强身保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一般分两大类: ( 1 ) 静功。有坐、卧、站等不同姿式,以保持相对静止体态为特点。如内丹术、内 养功、放松功等。( 2 ) 动功。以特定的肢体运动方式为主,如八段锦导引法、易筋经 十二势等。气功锻炼有扶助人体正气、调整经络脏腑的作用,以其治疗疾病称气功 疗法。”【1 2 】 对于“气功”与“导引这两个用不同语言文字表达的术语来说,可以这样理解, “导引 是气功的古称,“气功即是古代的导引。叫气功叫导引,横竖是个文字游戏, 只是随大家的习惯。今天所称的狭义导引与古导引自是有所不同。就时下的看法, 各家功法中的动功,尤其古代各种导引养生术,如:五禽戏、八段锦等,皆在其范畴 之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以肢体运动为主,行气、按摩等只是其辅佐,我们 既不能将后者摒之于外,又不能让它喧宾夺主而失去了导引的本义。”【”】现在国家所 宣传、大力推广的健身气功相当于狭义的导引术,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方式,以强身 健体为目的的健身项目。本文在论述过程中采用的“传统导引术 这一术语指的是狭 义的导引,即“各家功法中的动功,尤其古代各种导引养生术,如:五禽戏、八段锦 等,皆在其范畴之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以肢体运动为主,行气、按摩等只 是其辅佐, 。本文采用传统导引术作为论述对象是为了在避免论述中与气功相 混淆而造成理解上的偏颇。 1 2 2 儒、释、道各家的养生思想及其养生术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养生术深受其影响,养生思想也各具特色。有很多学者对中国传统的养生思 想及其影响下的养生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对一家养生思想、养生术的 研究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效用问题,很少有把各家养生思想、及其养生思想影响下的 养生术放在一起分析其所共通之处与差异之处的研究与论述。 儒、释、道各家对如何才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各自 的养生著作以及实践技术,但就各家对养生所作出的研究方面来说有所侧重,儒家在 养生理论方面有比较系统的论述,道家则在实践方面有明确的技术动作和实践体系, 释家则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所涉及与研究。 1 2 2 1 儒、释、道三家均注重以外在形体的修行达到内省的养生之道 3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 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儒、释、道三家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流派,同时也可以说是养生流派,尽管三 者之间的思想主张各不相同,在养生方面也各有其独特的一面( 三者不同的养生目的 造成了不同的养生方式) ,但是仍不乏共通之处:三者借以达到内省所运用的手段是 相通的,即借助一定的外在肢体锻炼。 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儒家,它的养生思想深受其文化道德理论的影响,即其养生 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以个体身体状况作为标准,而是以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 为标准来衡量。所以作为儒家养生思想主体的“人 是“社会人”而非“个体人 , 儒家是从其社会理想出发,主张培养那种“明明德于天下 的君子,关注作为整体的 社会人的生命存在,即一种“有为 的生命存在i 这种“有为 的理想被概括为“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语录) 所以儒家的养生 思想属于道德养生的范畴,而历代儒者都 x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2儒、释、道三家对心理状态要求的一致性 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对于健康的概念也历经了几次变迁。1 9 9 0 年世界卫生 组织对健康作出了新的定义:“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 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才算健康。其中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躯体健康的基 础上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又是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方面得以实现的基础。目 前专家们对健康的人的基本标准的看法是:“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 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是真正全面健康的人。 【1 9 j 这与上述的健康的定义是相呼 应的。以上即是现代人对健康基本都接受的理解,确切的说这是西方科学对健康作出 的定义。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我国可能对健康的定义虽 然没有象西方那样形成文字上严谨的语言表达,但我们自有一套对健康的认识理论, 也有一套成熟与完善的调节心态平衡的理论。在诸种具有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的体育 项目中,不乏中国传统的健身项目。 综观各种有关养生的资料和书籍,不难会发现无论是通过外在肢体动作的运动养 生,还是以静态的打坐或静坐为主要方式的养生,若要想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单方 面的外在的身体上的锻炼是不够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心理状态是否平衡的问题只 有心态始终保持平衡状态,才会达到理想的养生效果。儒、释、道是中国历史上比较 出名的派别,在养生方面也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对心理 状态的调节问题,儒家最著名的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原则。在辞海一书中, 对“中庸”的解释有四个义项,其中之一是这样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有中正、 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用等义。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认为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 在中庸中,不仅以中庸为美德,而且还作为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以求对立两端的统一与中和。何晏集解: 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网j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一般称其为“养心”,养心是很多流派都 有所关注的话题,尤其对儒、释、道而言,更是很重要的一个学术内容之一。养心是 早期儒家养生文化重要的学术内容之一,很多的学者在对儒家文化进行研究时,对此 都有所涉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作者详细的分析了儒家如何调节心理状态 思想:“儒家认为养心的关键是:第一是掌握中庸原则,以保持平衡的心态。孔 子说中庸是一种最完美的品德,它的含义就是要信守其中,过与不及 都是错误的。他认为具备了这种品德,在处理天人关系、人际关系时,就能符合物理 人情,无过无不及,就不会因处理不当而引起烦恼,从而使天禄永终。凡是能以 中和规范自己的人,就不会喜怒无常,哀乐失控,从而创造出一种使人与人、人 与物相互统一的和谐气氛。这种和谐气氛下的心态平衡,对健康是极其有益的。西汉 董仲舒曾经评论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2 1 】 “第二是掌握无怨原则,以培养宽广的胸怀。孔子在论语中讲到无 怨、不怨、远怨、匿怨、又何怨、又谁怨的文字,共1 2 处之多。可见 孔子对无怨的重视程度。他要求在基本利益相一致的条件下,对家、国,对上下, 对父母兄弟,对朋友,以至对不同性别的人和不同修养的人,都无怨,做到不 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人人都培养出坦荡荡( 论语述而) 的宽恕 的胸怀。对此,曾子赞叹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进而根据 5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 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重生命,佛家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 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 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 。 1 2 2 3 儒、释、道三家养生思想最终达到目标的一致性 儒、道、佛三家虽说养生的目的因派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三者的养生理论或 者是养生实践都能够对个体的养生起到指点作用,都能够达到个体遵照养生理论而行 事,可以收到良好的养生效果的功效,不论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不论是采用何种 方式与方法,都能具有健康的身心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仁是孔子所理想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也是儒家的理想 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修身和爱人。前者是指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是人内在的 道德准则;后者则是指博施济众,是调节外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是要把仁 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就像孟子 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梁惠王上) ;“亲亲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 ( 孟子尽心上) 。儒家主张通过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 高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 之境。 “道教的养生思想倡导顺乎自然,清静虚无。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 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 本原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 规律,要不悖天地之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破除一切人 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己、绝对逍遥,是达到人天合一的根本途径。 露网】这也是现在人们最需要做的: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生活,过多的生活压力、工作压 力、心理压力等等,使得人们不堪重负,人们需要适时的放松自己,让自己的心情放 松下来,脚步慢下来,让紧张的精神得到适当的休息,这样才会保持良好的心情与旺 盛的精力。 佛家启迪人们舍弃一切外在的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 本性、本真。佛家的修行方法是要人们寻找心灵的家园,启发一种内在的自觉,培养 一种伟大的人格,同时消解心灵善的执着,使人自知其限制,自虚其心,自空其说, 以求容纳别人。这不仅仅是个体修养身心的方法,也是现代社会共存互尊的必须。佛 家让人们反观自己心灵的无明,对治一切贪、嗔、痴、慢、疑、恶见,拓阔自己的心 灵,从种种狭隘的偏见中超脱出来,使自己日进于高明之境,而不为无明所缚。 可见,儒、释、道三家最后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强调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 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儒家主张尽自己的社会 人伦义务和社会责任、积极入世、遵守社会规范等来达到人与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 佛家则是通过普度众生,内省心灵,摆脱世间的困扰,劳苦自己的身体来达到人禅合 一的境界,才会用平常心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变化与得失。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 脱解放,不是指放纵形骸的情欲。如果执著于外在物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言名教, 那就会被物所主宰,不仅不自由,而且形成“机心 、“芒昧”,阻隔人与天地的合一。 通过对三家养生思想共通之处的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儒、释、道三家的养生思 想不同,但三者之间不是决然不通的,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而在养生思想指导之下 的导引术,由于受不同指导思想的影响,导致三家具体实施养生手段的多元化,而其 均达到了内省的目的,这是一致的。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虽与导引术有比 7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较大的差异,但二者就养生这一方面而言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一定的形 体锻炼达到身心健康,以及与外在环境的和谐。同时,武术与导引术在理论上也有共 通的地方,在技术上也有极大的相似性。这种理论上的共通性、技术上的相似性为二 者在当代相互借鉴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1 2 3 关于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研究 在当代,对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结合发展研究的文章比较的少,其中比较有影响力 的就是木兰拳、合气健身操的出现,是当代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结合发展的典范。木兰 拳在其创编理论里明确的说明了技术来源,木兰拳是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 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编规范出的一套崭 新的武术拳种,也已经是被国家体委中国武术院认可的中国武术的第1 3 0 种拳种。木 兰拳以气功锻炼的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动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在动的过程 中,让思维随着优雅的音乐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从而使人的这个高度精密复杂的系 统得到科学、合理的调整,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木兰拳由草创阶段的 十二个基本套路发展至今,形成了由四大系列共三十八个完整套路组成的一个具有独 特艺术魅力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科学健身体系。木兰拳虽然隶属于武术,但是它与纯粹 的传统武术又不同,它淡化了竞技武术中的攻防意识,更多地体现了现代人的休闲自 娱意识和自我成就感的追求。其套路动作新颖、风格独特,不但集武术之功、舞蹈之 美、心灵之神、生命之韵、活力之气于一体,更会给习练者带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 这不得不说明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的发展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t 。潮流与人们的健身要求。 合气健身操由天津的张鸿骏、张鸿骠创编,又称张氏合气健身操,它是一种结 合导引术、吐纳术的动静结合运动的拳种,既有静的练功法,又有动的练功法。“合 气健身操 用武术术语又可称“合气丹功 ,合气:即任何武术种类在理论上都要求 动作与呼吸( 呼吸即指气) 相配合,如内家拳经所指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等等;丹功即“丹田功 ,丹是道家所追求修炼的东西,田是存丹的地方,用现今 运动理论学来讲,通俗的说法即“腹式呼吸 。通过意念支配的“腹式呼吸运动之 后,对人体的特殊健身功效是奇特的,再配合武术中一些即学即会的精华动作,所以 称之为“合气丹功 。 合气健身操的龟鹤拳是武术动作练“气 的一种功夫,通过练习“气再加以 仙鹤的动作,练起来上下起伏,前后移步,悠然自得,愉悦身心,达到健身和防治疾 病的目的。合气健身操的龟鹤拳是一种自我心身调节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拳能充分发 挥练功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此拳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易学、易练、 易掌握,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加大或减小练习的强度,还可由个人的爱好选择适 当的音乐。同木兰拳不同的是,龟鹤拳没有淡化武术的技击性,而是在具有群众性、 普及性、娱乐性、趣味性的基础上,使每个动作都凸显出武术独特的技击性。 此外,太极系列的发展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已由原来是太极拳、太极器械等 发展至今有养生太极、循经太极、八式太极等等一些新编或新创的健身套路。木兰拳 也好,合气健身操也罢,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动作趋于简单化、套路动作数量 趋于少量化、动作姿势趋于舞蹈化、背景音乐趋于时尚化、个性化。这也是武术与传 统导引术在当代发展所必须要作出的适应与变化,同时也可以认为木兰拳与合气健身 操是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范例,或许这将成为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 代发展的一个趋势,但至目前为止,只有针对木兰拳与合气健身操这两个具体的项目 所做相对独立分析与研究,而没有抛开两个单个的拳种局限,以宏观的视角考虑武术 8 武术与中自孺渤尊甫彩缸亘鞫荔需皤骣丽蓑薮錾研冠 己羹雾避淫 呻孵码哩明d 鸳娜蒌童 齐i 钎j 颈曙霎p 翰当霎滗瑶壤蓁离烈熟涮;妻以錾睦睡纠呻砸粥孺鞫? 塑需删 罄凼霪奏g 募瑟层“篓螽霎;矧篓藿藏苛菇秦鉴于蟛本文则j 釜磊型型雾鞲始薹才 与憔羹簦商熏赫崔痢钽i i 嚣彰勤塑 蹰州雕m ;衲与硼妻并等薹雒龇秘琵鐾蒂跨荟 簪宦冀i 蓁烂鳃一 x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1研究对象 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发生、发展、完善起来的中国传统导引术和武术为研 究对象,由于武术中的对抗性项目与传统导引术在运动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本 文的研究中则主要是以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对抗性项目则暂不涉及。 2 2 主要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自2 0 0 0 年以来有关传统导引术、武术发展问题的各种文章、书籍、期刊、 杂志等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与概括,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供了初步的研究思路。一 2 2 2 逻辑分析法 : 通过以上各种文献信息、专著书籍的论述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分析,从而得出本 文结论。 2 2 3 对比分析法 将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理论与技术上的异同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 系及其二者结合发展的可能性。 2 2 4 归纳总结法 对各种文献资料、专著书籍和各种期刊杂志的有关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的论述进 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出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的异同点,及其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大小。 1 0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共同点与差异点的分析 武术与传统导引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它们都是通过肢体的语言来讲述中 国文化,用精美的招法、奇妙功力、神奇的健身功效诠释中国文化。艾斐先生在文 化的责任一文中说:“要把优秀的文化推向全球,其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都应 是崭新的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 【2 9 】在当代,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必须寻求 新的发展道路或者是新的发展形式以适应大众健身的需求,而两者的结合不失为一个 很好的解决方法,那么为了寻求武术与传统导引术在当代有无结合的可能性,首先必 须对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与分析。 3 1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的主要相同点分析 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具有结合的可能性关键是看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可以互相兼容 的元素。武术与传统导引术作为中国传统的健身项目“,不可避免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而且又都是以肢体活动为锻炼方式,因此二者之间必然具有相通的地方,而这 些相通之处又使二者的结合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这些相通点自然也会成为二者结合发 展的契合点。纵观武术与传统导引术的历史,二者发展过程并不是各自封闭、独立 的发展,它们与外界皆有交流,相互之间也曾有过借鉴,例如武术吸收传统导引术的 某些元素以利于自身技术体系的发展,最终产生太极拳这一拳种。 3 1 1 武术、中国传统导引术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健身项目 导引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 。闭】现代的健身气功在“传统 的导引、按跷与呼吸吐纳相结合的养生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私1 1 。 导引术自其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武术 和传统导引术同属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具有民族传统健身项目的特点,即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其中武术与传统导 引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最为突出和重要。 3 1 1 1 武术和传统导引术都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健身项目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中国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中去,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 式的原始人为了食物与安全的需要,在同自然界与周围野兽的斗争中不仅练就了擒杀 野兽的本领,也创制了大量的具有杀伤力的生产工具,同时逐渐掌握并传袭使用这些 工具同野兽搏斗的技能。自此武术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经历了严禁习武并 收缴天下兵器的秦朝与严禁民间习武的元朝,但武术的发展历程并没有中断,而是一 直发展至今,可见武术在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武术与传统导引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其中知行合一的观念使得武术与传 统导引术对自身技术动作的实用性要求比较高。武术中对武术动作的实用性描述有: 招招有法,法法能用。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作为战争手段的武术,为了尽可能的保 证自身的安全和最大程度消灭敌人,其每个动作都讲究实用,具有稳、准、狠的特点。 正因为武术是一种用于攻防格斗的技击术,人们对其实用性才不会陌生。尤其是在动 荡的年代里,出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对武术的实用性更是深有体会。 与武术相比,传统导引术的实用性不是体现在技击性上的,也不是一种对敌的战 争手段,而是一种养生术,它的实用性则体现在用肢体的动作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 的部位不同的病症进行施治,每一个动作都有其针对的病症,明确的活动部位,而且 动作相对比较简单,适宜人群也比较的多,同一个动作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难度的要求。 传统导引主要是服务于全体民众,不论是下层的劳苦大众,还是上层的达官贵人,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对健康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为了生存从而预防病魔缠身而自 觉的锻炼身体;而对于衣食无忧的上层社会的人们来说,经常习练传统导引术可以强 身健体,可以延年益寿,这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力。有资料记载慈禧太后每天都习练八 段锦功法才得以年岁半百而皮肤容貌仍和年轻女子无二,清人徐珂清稗类钞,“慈 禧梦回枕上,必练八段锦功夫,继而进入乳一盅,然后离床洗漱,内监揭绣花窗档, 则晨光尚觉熹微也。”由此不难看出传统导引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有很深厚的 群众基础。 任何一种身体运动的项目,只要练习者坚持进行适度的运用就能够增进身体健 康,进而实现促进健康、强身健体的功能。武术和传统导引术是中国传统的健身项目 自然也不例外。 武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一种技击术,技击是其存 在的主要历史状态,尤其是在战争频繁、时局动荡的年代里,武术是个体防身自卫的 最好方法,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主要作为一种技击术而存在,其它的社会价值 则很少被重视甚至被贬低,这是历史的原因,是当时时代的需要,也是当时社会生活 的需要。但是我们反观武术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即使是在武术主要以技击手段存在 的历史时期,人们也没有因此而忽略武术的健身功能。正所谓“博刺强士体? ,通过 “博刺 这种身体活动可以达到“强士体”的效果,而“强士体 则是为了在战场上 能够更好地“博刺”而保全自身,所以在纪效新书中对如何通过“强士体 达到 “博刺有明确的习练方法,“凡兵平时所用器械,轻重分两当重于交锋所用之器。 重者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为器所欺矣。是谓练手之力。凡平时,各兵- 须学趣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 轻便。是练足之力。凡平时习战,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强加之,庶临战身轻,进 退自速。是谓练身之力。醒j 可以说,“博刺 和“强士体 是两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这也是当时对武术的评价标准。 以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当代的社会大环境里,武术的技击作用在逐渐的 消退,而武术能够锻炼身体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的表演价值则日益突出。对于武术 的健身价值则有诗句为证,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了“详推用意终何 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而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 的形意拳在外 形和内意要高度统一这方面与太极拳的要求相同,都和导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太极 拳也好,形意拳也好,武术也罢,具有的健身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其不可忽 视的一个方面。所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价值功能也由古代比较单一的价值功 能发展到现代的多个价值并存发展的价值功能体系。武术也由古代的一种技击术上升 为一种体育项目,被纳入了体育的行列中,成为了一种“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 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3 3 】武术发 展至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其中在当代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就是武术的健身功 能。尤其是在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武术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作, 为一种健身手段而拳不离手。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武术与社会、时代同步的发展。 作为养生术的传统导引术,始终是以养生为其价值体现,是一种以外在肢体活动 为主内在意念调节为辅的锻炼方式,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养生 就是保养身体。庄子养生主中写到:“文惠君日: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生焉。传统导引术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术,它的健身功效是有据可考的。庄子刻 意篇日:“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士, 彭祖寿考者之所为也。”历史上传说彭祖活了5 0 0 多岁,也有传说彭祖活了8 0 0 多岁, 武术与中国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结合发展的可能性研究 2 0 0 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以这样讲:套路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本民族的重程式化的文化特 征。武术发展至今已经有1 3 0 个拳种存在,而且每一个拳种都是以套路和单势的形式 在流传和练习。武术在传承过程中为了便于记忆与习练格斗技术,而把武术动作编成 了一定的套路来习练,其目的是在便于习练动作的基础上方便传承。就武术的学习来 说,可以从套路开始学起,也可以从单势开始学起,这看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同 时也可以把套路拆开来练习,专门练习某个动作或某个技法。 同样作为中国本土的养生术的传统导引术,其发展历史与武术相比不相上下,所 以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也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程式化 的这种特征,也使得传统导引术在其传承过程中同武术一样也是以功法和套路这两种 形式进行传承。查看资料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种版本的八段锦或者是易筋经、五禽戏, 都是以功法和套路的形式在流传,只是某些套路中动作韵多少、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 不同,功法的细节要求有所差异。传统导引术的动作也可以拆开单练,针对自身的身 体状况或身体条件,选择练习相应的传统导引术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导引术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为健身养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每一个功 法或套路都是以争取锻炼到全身经络为目的的,所以传统导引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明 ,确的锻炼部位。这与武术的功法或套路中的单势都有其明确的锻炼部位和目的是相同 的。 3 1 1 2 2 武术与传统导引术都是一种重内练的身体运动 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观念,即天人合一。认为天人本来合一, 。而人生最高理想,是自觉的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物我本属一体,内外原无判隔。 1 3 5 】钱穆先生也认为:“中国文化特质,。可欧一天人,合内外六字尽之。 【3 6 】“正 是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统一、和谐,西方哲学 则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对立、斗争;中国人重合、重内,西方人重分、重外。【明 正因为“中国人重合、重内 ,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坚持宇宙是一个整体和过程,因 而很难产生和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