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doc_第1页
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doc_第2页
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doc_第3页
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doc_第4页
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一、行业概况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产业深度发展(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四行业政策分析1、国际环境2、国内环境3、外贸政策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五、行业竞争分析(一)国内状况:一、市场概况 競爭形勢二、竞争形势 三、 銷售管道三、销售管道 四、 進口及貿易法規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4)品牌效应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一)、才子 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 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一、行业概况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 “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 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创业而形成的。由于有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成熟企业的示范和带领,这类集群通常发展较为成熟,集群内企业较为固定、数量不甚巨大,集群内竞争合作秩序较强。 (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 (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 (5)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 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有众多的服装产业集群,集群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目前我国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然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多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竞争群体。在这一时期,产业集群肩负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任务,面临的发展课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政府作用政府在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手段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引导集群和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维护产业安全等等。然而政府的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动要领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可能反而成为阻碍集群发展的障碍。 服装产业集群政府在集群发展初期注重招商引资的短期效应,而对集群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使得集群内部管理缺乏系统性,对如何优化集群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缺乏战略考虑;当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成熟以后,政府依然充当地方产业保护伞,对地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区域产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下降,内部的自觉协调机制难以建立和运行的倾向应加以重视和反思,以充分体现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政府应鼓励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使区域行业组织成为促进集群发展的骨干力量。2、专业市场作用目前,半数以上的服装产业集群依靠当地或毗邻地区专业市场而产生和运行,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甚至能够成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动因之一。但市场也是双刃剑,长期过分依赖市场交易,往往使企业形成惰性,不愿意、不敢或没有能力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自我封闭,致使企业对外部的信息、知识等获取能力下降。对有形市场的依赖性越强,企业对无形市场的适应性就越差,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整个集群的竞争力下降。另外,过度依赖同一个市场,创新极易传播和被仿制,致使创新效益下降,从而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愿,导致这个集群的创新能力下降。市场应依照所服务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阶段不断升级创新,增强市场对品牌和企业的“造血功能”。3、集群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一部分服装产业集群,特别是在自发条件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不论从规模、生产和管理能力、企业运作模式、主打产品品种等方面来说都十分类似。这些集群借助当地专业市场以及集群规模效应在国内迅速打响知名度,一时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不难发现,很多这样风光一时的集群和专业市场在短暂的辉煌后就开始走向萎靡。根本原因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下,这些集群由于缺乏创新而逐渐丧失了生命力。由于集群间企业的相似性,往往导致企业与企业间、产品与产品间陷于简单模仿复制怪圈中通过统一的市场进行同类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不付出创新成本而单纯依靠模仿的企业往往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或能够提供市场质量略微低下但价格极为优惠的产品,从而占据了市场销售优势,这种模仿跟进者胜出的结局扰乱了创新秩序,打击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使得创新成为一个极为渐进的过程,导致集群知识流缺失、新产品缺失、集群长期被锁定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环节,直至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4、企业引进的植根性问题“招商引资”往往是一个集群形成初期政府作的最大量工作之一。然而对这些外来资本的服务和这些资本的植根性问题却关注不够。政府的业绩也往往与资金的引进挂钩,而资金的流失却被忽视。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对企业的植根关系重大,一些企业认为转移生产基地往往给企业带来“不安全感”,不能确信将要前往的地区是否能够兑现招商时的优惠承诺、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当地各类行政和非行政部门是否存在“欺生”现象等等,而制约了优质资产的流入。一些已经流入集群的企业由于入驻后屡遭“刁难”而被迫“出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5、集群内部有机性问题形成初期的集群,企业之间缺乏关联,企业与企业老死不相往来,有的甚至发生抢客户、挖人才、抄新款、恶意压价等恶性竞争,使得整个集群质量下降、价格下降、信息封闭、创新积极性下降。很多集群内部中介组织缺失,缺少了中介桥梁,集群中的企业、市场、服务机构等如同一盘散沙,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无法有效地与外界广泛沟通。削弱了集群的规模优势。6、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多数产业集群已经开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但多数平台仅仅限于市场建设和网站建设,一些产业集群也建立了检测机构,还有一些开展了对外宣传工作。但作为公共服务,这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应在适当时期投入建设那些能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如:集中排污、第三方物流系统、融资业务、道路交通完善等,要为企业提供职工的岗位培训、还要对外宣传区域品牌。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性能集群的对公共平台建设不同,各个集群要明确当前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关服务建设。7、产业链建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产业深度发展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1、用先进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2、内陆省份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1、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2、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大行其道,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成长,从而加速了加工商与经销商的分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品牌在短期内获得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使品牌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有可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而对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的外包则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不论是品牌化运作还是资本化运作,都将为中国服装市场注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 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将成为一支主力。3、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007年,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鉴于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难以消化;外贸加工费日益透明;国际竞争国迅速成长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对出口退税下调的顾虑,外贸加工型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随着GDP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等,目前国内服装市场呈现增值增量的成长,物价指数的上升更加有效刺激了外贸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导致品牌个数急剧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品牌更迭速度也将加快。另外,海外品牌也将成为新进的强有力的竞争者。2005-2006年,海外品牌进驻中国服装市场的步伐加快,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激发了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期待。经销商、进口商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为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国际对于中国服装产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出口,“资源”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上。国际产业资源存在于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推广等各个环节,包括了人、财、物、无形资产等各个领域。国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业、企业的一大新增利润源泉,更是中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一把钥匙。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中国籍服装跨国集团的形成创造出无限可能。1、“走出去战略”分层次实施,内涵充实。 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被提上议事日程。行业经过两年对“走出去”的探究摸索和深思熟虑,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制定不同模式的“走出去”战术部署。“走出去战略”将为“品牌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和“采购走出去”等不同模式。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 “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后的热点,企业也明显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攻势。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2007年,实现自有原创品牌出口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区域会越来越广,并能期待在欧美等服装发达市场打开销路的成功案例。 “采购走出去”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2、“调低出口退税”影响和造成行业短期危机。 尽管上一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经测算,通常类服装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产品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短期内,企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3、出口快速增长潜伏危机。 2007年是中欧备忘录的终年,欧盟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乃至对全球的出口动向。尽管受到欧盟、美国配额限制,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欧美业界的反倾销呼声从未间断过,2006年,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不仅是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更是美国对未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次尝试和预演。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必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另外,技术壁垒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2007年是我国处理纺织品服装贸易国际关系的关键一年,任何出口非理性增长都将置我国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政府、行业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行自律,行成政府制法执法、行业监督、企业守法的良好。四行业政策分析1、国际环境2008年将是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一年。首先从全球看,美、日、欧今年的经济发展,可能是一个向下的走势。这对于纺织行业将会带来压力,今年纺织行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和贸易摩擦的可能。加上中欧、中美协议结束以后,带来的美、日、欧市场环境的改变。2、国内环境第二就是今年所面对的国内贸易环境。各项成本实际上是显著上升了。对纺织行业来讲,不希望人民币汇率有大幅度的升值。但是,恐怕今年升值是个趋势。为什么呢?因为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依然很大。去年全国的贸易顺差是2622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再包括要素成本的价格上升,对纺织行业的压力将相当大。 2008年是我国提出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第年。纺织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四个要点需注意:一是要结合各行业自身特点,依照节能减排的考核标准,认真做好清洁生产的审核、审计,找出自身的差距,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要高度重视高能耗问题。纺织行业是高能耗产业,耗电、耗汽、耗水都比较严重。企业应通过系统的节能改造,采用新型低能耗机械等手段解决自身的节能工作。另外,纺织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单是要达标,更应在经过废水处理后,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循环利用,这才是循环经济的概念。三是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实现产值能耗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要动员纺织行业全体职工都来参与节能减排的全民行动。通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节水、节电等工作,共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即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因为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国家在发行国债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仅2007年一年国家财政就拿出70亿作为节能奖励资金,每节约一吨标准煤,国家奖励200元到250元。在今年,污染治理工程也将有财政资金的补助,纺织行业应当抓住这次机会,积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3、外贸政策第三个就是外贸政策。外贸政策的调整会对纺织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纺织行业调整的压力明显增大。根据调研,承担贸易政策调整的压力和代价,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对纺织服装行业来讲,抓住创新这个核心,练好内功,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美国大选对于中国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呢?一个美国经济大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反思美国现在要不要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正在竞选总统的希拉里是非常拥护这个经济学家的说法的。那么言外之意,我们要当心,如果希拉里上台,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否抬头?新总统有新的政策,在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上,美国一贯是双重标准,他强的他就强调自由化,他弱的他就强调保护2008年,在证券市场相对波动比较大的背景下,可能纺织行业的IPO还要下降。但也有纺织企业充分利用了证券市场,比如说孚日股份,上市仅一年的时间就两次融资,第一次IPO融资了5亿,第二次融资了12.6亿。而大多数的纺织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没有很好的利用上市的平台,加速自己的发展。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像雅戈尔、华茂股份,这两个公司是比较有远见的。前几年大量投资了金融类的股权,包括证券公司、银行。所以07年全流通的背景下,股市大幅度上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收益。此外,很多的上市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看到了资本市场的诱惑,一部分企业就通过认购新股参与,这还是有风险的。在直接投资方面,在2008年企业要慎重的选择。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很多企业通过整体上市,把大股东注册到上市公司当中来。因为在股价高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资产的注入,会提升它本身的金融资产水平,也会带来自身利益的扩大。最近,红豆公司等纺织企业都做了资产的注入。另外,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一些收购兼并。像雅戈尔斥资1.2亿美元,在海外收购了两家公司。在新的一年里,行业的优胜劣汰步伐在加快,好的会越来越好。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1短期:升值直接导致利润率下降 纺织品服装长期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占重要地位。到2005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额仍然高于整个外贸顺差额。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0%。加上我国出口纺织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 据估算,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下降2%-6%;升值5%-10%,利润率下降10%-60%;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企业的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纤的进口比重达20%,主要纺织设备的进口比重接近60%,原料和设备折旧合计占总成本的85%以上。因此,人民币一旦升值,将使纺织服装企业的进口成本大幅降低。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这类企业的影响究竟是利是弊,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对总利润的贡献构成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 不过,不要过分夸大升值影响,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当部分企业对欧、加、澳、日等纺织主要出口市场积极尝试以非美元计价途径,以规避美元不断贬值的风险,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元贬值的影响。 2现状:纺织品服装出口单价上升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单价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175.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0%,出口单价同比增长2.43%;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47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9%,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5.36%;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38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74%,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1.05%。 服装议价能力提高 据测算,2006年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单价同比提高21.62%,2007年1-10月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单价同比提高15.45%。 由此可以看出,服装出口企业已经能够消化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两个点的影响。 纺织品仍受挑战 相对于服装企业而言,纺织企业的日子则没有那么好过。据测算,2006年、2007年1-10月纺织品出口单价同比分别增长3.84%、2.66%。纺织品单价提高的幅度较服装产品要小很多,而且纺织品出口价格增速还有下降的趋势。从出口价格增长率看,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提高主要是服装的贡献,纺织品的提价能力有限。这说明纺织品出口还不能完全消化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降低的影响,企业生存现状还相当艰难。 3长远:中国纺织出口定价权逐年增强 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利润下降势必淘汰一些不适应变化的企业,迫使纺织企业加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观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长远而言,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抓住中国经济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利用积累的大量国际收支顺差,对纺织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不能不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五、行业竞争分析(一)国内状况:一、市场概况 1中國龐大的人口,本身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服裝消費市場,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06 中國人口超過13 億,佔全世界人口總數的1/5。中国庞大的人口,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中国人口超过13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5。 同時,隨著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服裝市場的銷售增長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 同时,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服装市场的销售增长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扣除價格上漲因素,2006 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7.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4%。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2006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4%。 同年,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服裝類較上年增長19.2%,高於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7% 的增長率,是各種大類商品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之一。 同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较上年增长19.2%,高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的增长率,是各种大类商品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2、從整個行業中來看,中國的服裝从整个行业中来看,中国的服装品牌因为市场消费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两大不同阵营。 第一大陣營就是走高端路線的服裝品牌,特別是從20012006 年這部分品牌獲得了巨大成功。 第一大阵营就是走高端路线的服装品牌,特别是从20012006年这部分品牌获得了巨大成功。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這部分人消費能力非常強,他們對奢侈品和高檔品牌的消費能力在不斷增長。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收入这部分人消费能力非常强,他们对奢侈品和高档品牌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长。3、另一方面,走低端路線的服裝銷售陣營也收穫另一方面,走低端路线的服装销售阵营也收获颇丰。 此處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服裝批發市場的低端路線踐行者:服裝尾貨與速食式服裝。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服装批发市场的低端路线践行者:服装尾货与速食式服装。 2006 年底首家服裝尾貨市場亮相北京,憑藉超低價格優勢迅猛發展,以天蘭天尾貨市場為例,試營業3 個月期間,市場出貨量已經超過1.2 億件,銷售額為20 億元。 2006年底首家服装尾货市场亮相北京,凭借超低价格优势迅猛发展,以天兰天尾货市场为例,试营业3个月期间,市场出货量已经超过1.2亿件,销售额为20亿元。 個體攤位單日最高銷售額達到2.5 萬元。 个体摊位单日最高销售额达到2.5万元。 4、2007 年H&M 在上海開業之初就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其超低的價格令上海出現了顧客提著籃子買衣服的奇觀。 2007年H&M在上海开业之初就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其超低的价格令上海出现了顾客提着篮子买衣服的奇观。 作為歐洲最大的跨國服裝零售連鎖企業, H&M 公司堅持“ 快速低價地提供時尚的產品”。 作为欧洲最大的跨国服装零售连锁企业, H&M公司坚持“快速低价地提供时尚的产品”。 有評論認為從ZARA 的營業到H&M 的高調開張,像消費速食一樣購買服裝的速食式時尚在上海掀起了熱浪。 有评论认为从ZARA的营业到H&M的高调开张,像消费速食一样购买服装的速食式时尚在上海掀起了热浪。 5、女裝市場:細分程度高,是服裝中時尚和色彩表現最充分的女装市场:细分程度高,是服装中时尚和色彩表现最充分的品类。 女裝市場多年的競爭,造就了女裝企業把握市場先機的能力,使得女裝銷售在大商場中一直是快速增長的產品。 女装市场多年的竞争,造就了女装企业把握市场先机的能力,使得女装销售在大商场中一直是快速增长的产品。 中國的女裝品牌,已經逐步形成了由高端到低端的市場格局,但是中國的女裝尚未形成一個領導型的品牌。 中国的女装品牌,已经逐步形成了由高端到低端的市场格局,但是中国的女装尚未形成一个领导型的品牌。 市場上女裝品牌最多,但國內本土的女裝品牌多集中在中低檔市場。 市场上女装品牌最多,但国内本土的女装品牌多集中在中低档市场。 6、男裝市場:男裝產品消費市場正處於一個變化的過渡期,消費週期日益縮短,各地新品牌不斷出現,行業競爭相當激男装市场:男装产品消费市场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过渡期,消费周期日益缩短,各地新品牌不断出现,行业竞争相当激烈。 目前國內男裝產業集群的分佈,有著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已打破了以前浙江男裝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浙江、福建、廣東三足鼎立的格局。 目前国内男装产业集群的分布,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已打破了以前浙江男装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浙江、福建、广东三足鼎立的格局。 據估計,目前我國男性內衣的產量僅為女性內衣產量的1/6,男性內衣將為中國內衣市場提供一塊嶄新的發展空間。 据估计,目前我国男性内衣的产量仅为女性内衣产量的1/6,男性内衣将为中国内衣市场提供一块崭新的发展空间。 7、童裝市場:目前中國16 歲以下的兒童約有3 億多,約佔童装市场:目前中国16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亿多,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國內城鎮居民對各式童裝的消費近年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已形成約400 億元人民幣的童裝市場。 国内城镇居民对各式童装的消费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已形成约400亿元人民币的童装市场。 隨著中國生活水準的提高,中國童裝市場的消費需要從實用型轉向追求美觀的時尚型。 随着中国生活水准的提高,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要从实用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 部分經濟發達城市,童裝需求呈現潮流化、品牌化趨勢。 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童装需求呈现潮流化、品牌化趋势。 8、職業裝( 制服) 市場:隨著職業裝概念的普及,中國的職業裝產業近年快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群體。 职业装(制服)市场:随着职业装概念的普及,中国的职业装产业近年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 據中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06 年末,全國就業人數為7.6 億。 据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6亿。 龐大的就業群體也意味著龐大的職業裝市場。 庞大的就业群体也意味着庞大的职业装市场。 從長遠來看,職業裝有望成為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服裝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从长远来看,职业装有望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服装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9、休閒服裝市場:上世紀8090 年代迅速崛起的休閒裝品牌經過這幾年激烈的競爭,市場需求出現疲軟,產能超過實際需求能力。 休闲服装市场:上世纪8090年代迅速崛起的休闲装品牌经过这几年激烈的竞争,市场需求出现疲软,产能超过实际需求能力。 一部分老的休閒品牌開始衰退,逐漸被國內的優秀品牌如美特斯邦威、以純等替代。 一部分老的休闲品牌开始衰退,逐渐被国内的优秀品牌如美特斯邦威、以纯等替代。 10、運動裝市場: 從阿迪達斯、耐克、彪馬、李甯、安踏再到喬丹、361、特步,運動裝市場這幾年高速發展。 运动装市场:从阿迪达斯、耐克、彪马、李宁、安踏再到乔丹、361、特步,运动装市场这几年高速发展。 在運動裝市場中,國內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國際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在运动装市场中,国内品牌主要集中在二线以下城市,国际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隨著耐克、阿迪達斯調整市場戰略,關注二、三線市場,預計2008 年運動裝在各個市場層次均會掀起激烈的競爭。 随着耐克、阿迪达斯调整市场战略,关注二、三线市场,预计2008年运动装在各个市场层次均会掀起激烈的竞争。 1. 成年服裝消費市場可細分為: 成年服装消费市场可细分为: 年齡組別 年龄组别 消費群體特徵 消费群体特征 市場概況 市场概况 18-30 歲 18-30岁 服裝購買頻率最高、總體購買金額較多;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對價格的敏感度低;有很強的購買欲;對時尚敏感,追求流行、個性,敢於嘗試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種新品牌;易衝動購物 服装购买频率最高、总体购买金额较多;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价格的敏感度低;有很强的购买欲;对时尚敏感,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易冲动购物 服裝品牌最多,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 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30-45 歲 30-45岁 購買單件服裝價值最高的群體;經濟基礎最為雄厚;有較強的購買欲望;對風格、對時尚已形成一定的偏好,對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較低;在購物方面比較理性 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经济基础最为雄厚;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对风格、对时尚已形成一定的偏好,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在购物方面比较理性 中高檔品牌服裝一般定位於這個細分市場。 中高档品牌服装一般定位于这个细分市场。 45-65 歲 45-65岁 事業有成;服裝購買欲望一般;對服裝有較強烈的品牌需求 事业有成;服装购买欲望一般;对服装有较强烈的品牌需求 適合的服裝品牌較少,特別是女性服裝品牌,可進入的市場機會較大。 适合的服装品牌较少,特别是女性服装品牌,可进入的市场机会较大。 65 歲以上 65岁以上 購買欲望較低,對服裝的需求不是很強 购买欲望较低,对服装的需求不是很强 適合的服裝品牌基本為空缺 适合的服装品牌基本为空缺 11、 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專業加工隊伍,經銷商隊伍也在迅速發展壯大,以個體經營者為主的經銷商隊伍中,專業的、具有一定規模的“ 品牌行銷公司” 已經浮出水面。 中国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行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國際品牌運營商也將陸續登陸中國。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 隨著市場細分對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長以及國內品牌對國際加工產品的需求增長,專業的品牌和產品進口商團隊也將應運而生。 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 12、 2006 年部分服裝進口金額如下: 2006年部分服装进口金额如下: 稅則號列 税则号列 產品名稱 产品名称 2006 年進口金額 2006年进口金额 (百萬美元) (百万美元) 06/05 增幅(%) 增幅(%) 6101 針織或 編的男式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風衣及類似品 针织或编的男式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风衣及类似品 1.319 102.03 6102 針織或 編的女士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風衣及類似品 针织或编的女士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风衣及类似品 1.291 11.34 6103 針織或 編的男式西服套裝、便服套裝、上衣、長褲、護胸背帶工裝褲、馬褲及短褲( 游泳褲除外) 针织或编的男式西服套装、便服套装、上衣、长裤、护胸背带工装裤、马裤及短裤(游泳裤除外) 19.119 -25.96 6104 針織或 編的女士西服套裝、便服套裝、上衣、連衣裙、裙子、裙褲、長褲、護胸背帶工裝褲、馬褲及短褲( 游泳服除外) 针织或编的女士西服套装、便服套装、上衣、连衣裙、裙子、裙裤、长裤、护胸背带工装裤、马裤及短裤(游泳服除外) 41.838 12.49 6105 針織或 編的男襯衫 针织或编的男衬衫 51.794 33.91 6106 針織或 編的女襯衫 针织或编的女衬衫 13.246 -19.47 6107 針織或 編的男式內褲、三角褲、長睡衣、睡衣褲、浴衣、晨衣及類似品 针织或编的男式内裤、三角裤、长睡衣、睡衣裤、浴衣、晨衣及类似品 4.964 17.23 6108 針織或 編的女式襯裙、三角褲、短襯褲、睡衣、睡衣褲、浴衣、晨衣及類似品 针织或编的女式衬裙、三角裤、短衬裤、睡衣、睡衣裤、浴衣、晨衣及类似品 14.425 0.41 6109 針織或 編的T 恤衫、汗衫及其它背心 针织或编的T恤衫、汗衫及其它背心 111.355 12.49 6110 針織或 編的套頭衫、開襟衫、背心及類似品 针织或编的套头衫、开襟衫、背心及类似品 372.954 2.10 6111 針織或 編的嬰兒服裝及衣著附件 针织或编的婴儿服装及衣着附件 3.738 48.62 6112 針織或 編的運動服、滑雪服及游泳服 针织或编的运动服、滑雪服及游泳服 1.509 -20.14 6113 用塑膠或者其他材料浸漬、塗布、包覆或層壓的紡織物以及用橡膠處理的紡織物的針織物或 編織物製成的服裝 用塑胶或者其他材料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以及用橡胶处理的纺织物的针织物或编织物制成的服装 0.116 -18.21 6114 針織或 編的其他服裝 针织或编的其他服装 2.29 29.00 6115 針織或者 編的襪 针织或者编的袜 12.236 9.79 6116 針織或者 編的手套 针织或者编的手套 4.982 15.97 6201 非針織非 編的男式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風衣及類似品 非针织非编的男式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风衣及类似品 32.548 45.57 6202 非針織非 編的女士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風衣及類似品 非针织非编的女士大衣、短大衣、斗篷、短斗篷、防寒短上衣、防风衣及类似品 34.695 27.7 6203 非針織非 編的男式西服套裝、便服套裝、上衣、長褲、護胸背帶工裝褲、馬褲及短褲( 游泳褲除外) 非针织非编的男式西服套装、便服套装、上衣、长裤、护胸背带工装裤、马裤及短裤(游泳裤除外) 191.276 11.36 6204 非針織非 編的女士西服套裝、便服套裝、上衣、連衣裙、裙子、裙褲、長褲、護胸背帶工裝褲、馬褲及短褲( 游泳服除外) 非针织非编的女士西服套装、便服套装、上衣、连衣裙、裙子、裙裤、长裤、护胸背带工装裤、马裤及短裤(游泳服除外) 271.414 13.92 6205 非針織非 編的男襯衫 非针织非编的男衬衫 117.655 -0.97 6206 非針織非 編的女襯衫 非针织非编的女衬衫 22.563 -32.45 6207 非針織非 編的男式內衣褲、三角褲、長睡衣、睡衣褲、浴衣、晨衣及類似品 非针织非编的男式内衣裤、三角裤、长睡衣、睡衣裤、浴衣、晨衣及类似品 2.008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