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也”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初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薛摘要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追加义副词“也”造成的歧义现象的实验语音学初步分析,尝 试借助实验手段,以语音层面为切入点对传统语法研究领域的歧义问题进行考 察。我们选择了“主语+ 也+ 谓语动词+ 宾语”( s + 也+ v + o ) 这一汉语基本句 法结构的“也”字歧义旬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副词“也”追加主语、谓语动词 和宾语的三种情况对“也”字句中各句法成分在不同句义“也”字句中的声学 参数进行测量和听辨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也”字歧义旬句义的确定主要通过话语交际的语音层面得 以实现:一、被追加成分音域上限绝对值的抬高和时长绝对值的增长;二、旬 内非追加成分音域上限的下降和时长的缩短,后者形成了追加成分音域上限的 相对抬高和时长的相对加长。两种手段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副词“也”语义追 加部分的语音突显,从而使该部分在话语中获得信息焦点的地位,实现“也” 字句句义的确定。 我们对语音表现特点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句中各句法成分音高和时长变化 所表现出各自的“类”特征,其中追加谓语动词表现出语音的强标记性,追加 宾语表现出语音的弱标记性,上述现象是语音表达手段受到该类语法现蒙自身 内部句法、语义层而约束的表现。语裔和语法、语义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 话语中确定句义的“也”字句外部的表现特征。 对副词“也”本身的声学参数分析表明,其在该歧义现象中主要承担结构 要素的语法功能,表现出结构功能大于意义功能的“虚词”特点。 关键词:追加成分音高时长语音突显信息焦点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 ,w i t ha d o p t i o no fe x p e r i m e n t c a r r i e so u tar e s e a r c hi nt h ef i e l do f g r a m m a t i c a lp r o b l e m o n a m b i g u i t y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p h o n e t i c s b y a p r e l i m i n a r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a n a l y s i s o nt h ea m b i g u i t yc a u s e db yas p e c i a l a d v e r b y e ” w ec h o o s es u c hab a s i cs e n t e n c es t r u c t u r ea s s u b j e c t + y e + v e r b + o b j e c t ”t oc a r r y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 i nl i g h to ft h et h r e es i t u a t i o n s ( s u b j e c t ,v e r ba n do b j e c t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 w eh a v em e a s u r e dt h ea c o u s t i cp a r a m e t e r so ft h ec o m p o n e n t si n t h es e n t e n c e s t r u c t u r e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m a dd o n ep e r c e p t u a le x p e r i m e n t s o u r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p h o n e t i cm e a n sc a ne l i m i n a t et h ea m b i g u i t yc a u s e db y g ” o no n eh a n d ,t h ea b s o l u t ev a l u e o ft h eu p p e rl i m i to fr e g i s t e ro ft h ej u x t a p o s e d c o m p o n e n ti s r a i s e d ,a n d t h ea b s o l u t ev a l u eo ft h ed u r a t i o n o ft h ej u x t a p o s e d c o m p o n e n ti sl e n g t h e n e d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t h er e d u c t i o no ft h eu p p e rl i m i to f r e g i s t e ra n dt h ed u r a t i o no fr e s to fd ec o m p o n e n t sm a k e st h eu p p e rl i m i to fr e g i s t e r o fj u x t a p o s e dc o m p o n e n t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h i g h e ra n di t sd u r a t i o nm u c hl o n g e r t h e s e t w oa s p e c t sw o r kt o g e t h e rt om a k et h ej u x t a p o s e dc o m p o n e n tp h o n e t i c a l l yp r o m i n e n t , a n dm a k ei taf o c u so ft h es e n t e n c e w h e nj u x t a p o s e dw i t hd i f f e r e n ts y n t a c t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t h ep h o n e t i c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p r e s e n t s 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 t h ep h o n e t i c s , t h e g r a m m a ra n dt h e s e m a n t i c sw o r kt o g e t h e rt o g e n e r a t et h i s f e a t u r eo ft h e a m b i g u i t y w eh a v ea l s om e a s u r e dt h ea c o u s t i cp a r a m e t e r so f y e ”o u rr e s e a r c hs h o w st h a t t h ea d v e r b 弘”i sm a i n l yu s e da s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 i t sf u n c t i o na sas t r u c t u r a l a u x i l i a r yi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a ni t sm e a n i n g a sa j u x t a p o s e dc o n j u n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j u x t a p o s e dc o m p o n e n t ,p i t c h ,d u r a t i o n ,p h o n e t i c a l l yp r o m i n e n t ,f o c u s i i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歧义研究的发展 作为人类语言形式与内容对应关系复杂性的典型表现,歧义现象历来是语 言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可以说,一种语言学理论对于歧义现象解释力度的强 弱,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理论的先进与否。从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 到认知语言学,对于人类语言歧义现象的研究,在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科学方 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歧义现象的复杂性和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随着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以及语音识别与合成、 计算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现在的歧义研究更是已经脱离了仅仅局限于语 言学内部的考察而扩展为一个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领域的 跨学科的研究课题。 第二节汉语歧义研究简述 汉语歧义研究自赵元任先生1 9 5 9 年发表汉i 爵的歧义问题( a m b i g u i t yi n ( j n c s c ) ,阿次刈歧义的界定、分类、成斟、消解和歧义度等问题进行系统分 析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结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歧义研究。早在汉语的歧义问题中,赵元 任先生已经采用了结构主义层次分析法对歧义结构进行了分化。朱德熙先生的 论句法结构( 1 9 6 2 ) 利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分化了“咬死了猎人 的狗”以及“屋里摆着酒席”两种歧义结构。此后,范继淹( 1 9 7 9 、1 9 8 1 ) 、朱 德熙( 1 9 8 0 ) 、沈开木( 1 9 8 3 、1 9 8 4 ) 、吕叔湘( 1 9 8 4 ) 等众多语言学者在结构 主义理论框架下对歧义的界定、格式、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 许多值得探讨的歧义现象。 二、关注语义、语用的句法层面外的歧义研究。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 着费而默的格语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新的语言理论的引入,汉语歧义 研究也开始更加注重探讨表层歧义现象下的深层成因。由此,对语义、语用等 制约句法纳构和& 现的句法外医j 索的考察,成为这一阶段歧义研究的热点。j i 中以王维成( 1 9 8 8 ) 、石安石( 1 9 8 8 ) 、沈家煊( 1 9 9 1 ) 等为代表,取得了详亍多 有价值的成果。 三、交叉学科背景下的歧义研究。自九十年代后期至现阶段,语高学作为 人类认知1 盐界过程的最直接表现,在迅速兴起的认知科学研究背景下倍受关注。 而对语言歧义的产生、消解及其造成交际障碍和偏差的过程的研究,则被认为 是考察人类内部思维过程、认知系统和心理活动机制的最佳切入点,吸引了大 批认知学家、心理学家的加入。这些领域的相关发现和理论分析解释,又进而 推动了基于语言学本体的歧义考察。 另一方面,信息工程对实现人机对话、计算机对文字的理解与认读的要求, 言语工程对自然语言的加工和处理的要求,以及在现有基础上语音合成技术精 确度的提高,都必须面对并解决语言歧义问题。这首先要求语言学家更有针对 性和科学性的探讨歧义产生及消解机制的规律,同时也使得基于实验的、定量 的分析方法成为歧义研究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冯志伟( 1 9 9 6 ) 、尤庆学( 2 0 0 0 ) 、张亚旭( 2 0 0 0 ) 、 杨亦鸣( 2 0 0 0 ) 、周治金( 2 0 0 2 ) 等包括语言学和心理学家在内所进行的涉及多 个相关学科理论,借助计算机等工具,以实验、统计为手段的新型歧义研究。 第三节歧义研究中的语音学考察 如果说结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歧义研究旨在发现、描写新的歧义现象,格 语法、转换生成语法阶段对语义、语用歧义的讨论试图更进步解释这一语言 现象形成的原因,从语言学内部把握其规律性。那么,作为语言物质载体的语 音,在歧义研究当中的重要性显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从语音层面 本身来说,虽然传统的歧义研究已经对语音有所涉及,但多局限在将其定位于 同音造成的词汇歧义,由于这种歧义缺乏“类”的特征,相关研究很少。另一 方面,从研究方法和角度来看,目前歧义研究中涉及到语音部分的讨论时,大 都集中在把它作为一种消歧手段的简单考察,如王希杰( 1 9 8 0 ) 、殷作炎( 1 9 9 0 ) 、 张国宪( 1 9 9 0 ) 、亢世勇、朱学岚( 2 0 0 0 ) 等均剥语音消歧手段和类型,语音如 何消歧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这种对语音消歧的研究还仅是停留在 定性的描写上,即主要通过语感上的一些语音表现实现旬义的确定。 我门认为,这些能够通过语爵表现;f | | 特征米l 9j 确句义n 0 歧义现象,反映了 农层i 占音系统与句法、语义及语用可能存在一种舰律性的对应关系,并且这种 x , j 心关系仃一u 能通过心理感知、语爵听辨等相关实验获得。对歧义现象中的语 音要素除了i :t j 以进行传统归纳式的定性研究外,还可以借助实验对i :述问题进 行精确的定尾考察:在语音作为歧义消解手段这一问题的现有研究基础之上, 亦应从语音、句法、语义的相互制约影响角度,结合多层而作进一步的考察研 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将自然语高的音流转化为的可 视波形和频谱图,通过对语音相关“有形”参数的测量和考察,实现对“无形” 语言的定量分析。通过实验的、定量的语音分析,既可以弥补以往定性分析中 的一些认识不清和存在的偏差,又可能实现对与该语音表现相对应的句法、语 义、语用系统相关问题的考察。 第四节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选择较具有u ,性代表- e kr m 4 i 词“也”字歧义旬进行考察,希望d i _ f u i 究 疗法和考察角度上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山”字句的歧义现象并不仅仅足特殊f 一 个例表现,这种由副词的语义指向造成的歧义问题正在引起越米越多的关注。 通过借助“也”字句歧义现象的分析,i j 以窥一斑以见全貌,“:研究思路和方 法上为此类问题) r 辟一种新的角度或划已有结论进行侧岍论证和考察。 阿丸,x , h f 小j : 统语法研究领域问题的“也”字t u 歧义现象进行语音特征 的分析,借助该歧义现象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特征对其语音表现进行类化 的定性的考察。这种考察将有助于人工语言的合成及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工程。 其次,通过语音实验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对其反映出的该歧义现象的句法、 语义、语用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传统语法研究中得出的观点或结论进行侧 面的检验或补充。这种讨论将使我们对这一歧义现象,甚至它所代表的同类歧 义现象有更加系统、深入、科学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可能发现语法、语义、语 用等研究层面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特征。 方法的更新常常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把语音分析与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结 合起来,这在语言学和语音学的基础研究中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工作。1 类似歧 义这样的传统语法学范畴的问题决不是和语音学“划江而治”、互不相干的,浯 石锋,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i i 版社,1 9 9 0 ,p 2 5 3 音学在语法研宄,m 行扮浈的t ,山小应该仪仪足“边缘角色”。在语法脱缘刷语浊 问题的讨论叫l 合理利川语音学的知u ,划我们更系统科学的讨论语法范畴问题 将人有裨益。我们希掣l 叮以从本文对“也日歧义现象的讨论中,对这办而 的研究进行一次初步的尝试。 第二章“也”宇歧义旬实验研究的提出 第一节追加义副词“也”的歧义现象 作为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副词之一,“也”具有多种语法意义和功能。 目前学界所接受的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也”的解释, 即副词“也”主要有四个义项功能:a 表示两事相同:b 表示无论假设成立与 否,后果都相同:c 表示委婉语气:d 表示强涮。 以下四个例旬分别对应“也”的四个义项: a 你是研究生,她毖是研究生。 b 你不说我也知道。 c 也难怪她不高兴,你垃太不客气了吧! i ) 他头岔不抬。 我们所讨论的“追加义”剐同“也”,指的是在表示两事千同意义上,具有 类叠加功能的“也”,即上述四例中a 类们予的情况。该句小,“也”的意义 在r 农示“你”和“她”在“是研究生”这。- 川i 的桐同,借助“也”,追加了一 个利“你”的情况栩i 司的异项“她”。 类似的,我们有: ( 1 ) 他 是教员, 茁是教员。 ( 2 ) 风 停了, 盥住了。 ( 3 ) 昨天 这里不办公, 这罩也不办公。 ( 4 ) 老王会 车工 ,盛会 。 ( 5 ) 李老师对 她的 学生很好,对 学生茁很好。1 以上各句中“也”的功能,都是在前一句表述的基础上,追加一个和前一 句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类同的异项( 有些研究者也称为比较项) ,也就是本文所 要讨论的追加义副词“也”( 用来表示这种意义的“也”的称谓还有类同、类同 叠加、同类追加等。由于“也”所追加的项,必然与前项相同或者类同,在此 f - :f1 表示原有项, 表示追加的异项( 比较项) ,下文问。 吼章 “i t k 刘 义;u 实验| f i j 究的找 我们进行了简化,选用了“追d i i 义“这名称,- j t :? 7 :t ? , 7 i :述子j 日十i i d 。) 。 此类剐洲“也”所在的句予,一般由静后两个分句组成:l 讨一分句陈述某 种情况,为“阿提句;后部分5 1 | j “也”所在的分句追加另个与f j 仃句具有 相同或类同情况的异项( 比较项) ,从而在整体匕构成了“同中有异”的“也” 字句。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也”的前提旬有时可以省略,这种孤立存在的“也” 字句在缺少相应语境和前提的情况下,将产生歧义。 例:老师毖去北京旅游。 根据“也”的类同追加功能,我们对上面这个句子可能得到以下几种理解: 学生 ( 或别的什么人) 去北京旅游,老师也去北京 。! 老师去 上海 ( 或别的什么地方) 旅游,老师也去北京 。 老师去北京 办事 ( 或做别的) ,老师也去北京 。 这种出于“也”在追加项上的多种可能性造成的对句义的多种珊肼现象, 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追加义副词“也”的歧义现象。 第二节追加义副词“也”及其歧义现象的研究背景 2 2 1 副词“也”的类同追加义研究 表示类同追加义剐洲“也”及其棚关的歧义现象研究,经历了个i i 副词 “也”i r :j 列汇功能义项f i j 分析剑句法、语义特征的考察,进而扩腱剑从句法、 语义、语用多层面进行综合探讨的过程。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列举“也”的语法意义和功能时认为其基本作用是 表示同样,从意义上说,“也”所连接的两事之间在某一点上存在共同之处,“也” 的功能在于标明两事物的类同关系。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也”项内容里指 出“也”,副词,“表示两事相同”3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解释下,编者将“也” 表示相同的情况分列了五类:a 主语不同,谓语动词相同或同义:b 主语相同, 谓语动词不同;c 主语不同,谓语动词不同;d 主语、谓语动词相同,宾语不同, 宾语可莳置;e 主语、谓语动词相同,谓语动词的随加成分不同。现代汉语八 。有些砸f 究者也称之为“伴随句”或“本句”。 2 符号f 】表示“也”语义指向的对象,符号 表示“也”所追加的异项下文均同。 3 吕掇湘编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奉) ,商务印书馆,1 9 9 9 ,p 5 9 5 百词n 0 努嘹,l 二终超出了汉从剐刊功能l _ j 艘刈“电”的分析范围,j 1 :始从f u 法特点【二对农,j 计l m 日的“也”进行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马真( 1 9 8 2 ) 、毕永 娥( 1 9 9 4 ) 、崔永+ 挣( 1 9 9 7 ) 等分别针对“也”的占木意义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 对于“出”表示类同追加这一意义和功能有了肯定和充分的认识。 2 2 2“也”宇歧义旬的句法层面研究 真正丌始从句法层面系统探讨“也”字句的是沈开木( 1 9 8 3 ) ,他认为,从 完整的句子体系来看,“也”的语义特点是“异中有同”,就是说“也”表示相 同、同样、类同等语义的潜在前提是甲事与乙事的相异之处。“异”构成了语义 上的比较,“同”表明比较项某方面的类同,“异”和“同”二者在构成“也” 的语法意义和功能方面缺一不可。 在“异中有同”的基本语义特征下,沈文从句法结构项出发,利用“也” 字“指向”的概念,认为“也”在语义上指向比较项,配以相同项,根据句法 项和指向成分的不同,他对“也”字句多种潜在义的实现可能性大小进行了讨 论,得出了“也”字句句义“指向前面而产生的在先,指向后面而产生的在后” 1 这一结论。换句话说,即“也”在类同追加功能上,更倾向于追加 j 仃丽的句法 成分为比较成分。应该说,沈开木先生的探讨实现了“也”字句研究的飞跃, 其中的渚多观点和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继续深入考察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借 牲和启发。此后,“也”字句的歧义现象开始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这种山“芹 中有刚”的“也”字句的探讨,成为“也”字歧义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 3语义指向理论与“也”字歧义句 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汉语研究中出现了“语义指向”这概念。语义指 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旬中或句外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分在语 义上的关联。该理论自刘宁生( 1 9 8 4 ) 、邵敬敏( 1 9 8 5 ) 先后明确提出“语义指 向”这一术语后,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于对定语、补语、主谓关系等句法语 义研究当中。语义指向理论在副词研究中的应用,实际上自沈开本对“也”字 句的探讨已经开始,文中的分类归纳考察,从本质上蜕就是一种基于句法成分 沈开术,1 9 8 3 ,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第1 j 蚵,p 7 7 纰一t“止”,上义i j 实验研跚1 挺出 要素的“讲义指向”分忻法。1 f 1 语义指向理论形成后,蝗学矗利j l 到“u 三” 字歧义现象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考察,并存此基础i 二对“也”、“又”等剐词的 异州做了比较。应浚说,该理论对于“f _ f l ”字歧义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使 得“也”字句歧义现象的研究纳入到了系统、类化的研究范畴当中。 2 2 4结合语音学的语用层面考察 在语义指向理论对“也”字句歧义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杨亦鸣( 2 0 0 0 ) 对 这一现象进行了再次讨论。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杨文更多的从语用平面出发, 指出“也”字类同追加项的任意性使得每个“也”字句所蕴含的预设与前提在 语言使用中存在多种意义实现的可能性,由此造成了该歧义现象的产生,其本 质是语用而不是语义的。他认为,歧义的消除可以通过口语中的语调中心和书 面语中的现实前提、意念前提来确定“也”字句的话语中心,从而实现消歧。 文中首次使用了语音实验的手段,侧面证明了通过借助语调确定“也”字歧义 句的话语中心,可以实现这种歧义句的旬义分化。 叶军( 2 0 0 1 ) 从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角度对副词“也”本身的重音现象及 其与旬重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认为,剐洲“也”的轻重与句予的焦点 相关,表示“重复、同一、累加”义的“也”在句中总足关涉两个对缘( 两个 刈。象不一定都在语句中出现,其中一个可能隐含在语境中) ,对比使得关联对象 r j 然成为沿硼q 焦k 其结果址“也”1 1 ;为t 划j 的_ j | i 助成分而轻读( 需要表达 确定语气时,“也”可能重读,但是这利r 重读是语气的而不是语义的。)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设想 “也”字句相关研究的趋向表明,对于表示类同追加义“也”的语法、语义 功能所造成的“也”字句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不对应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此 种“也”字句歧义现象,其复杂性存在于句法、语义、语用、语音多个方面。 而现有对此现象的讨论尚很不充分,并且在已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中也存在着 些不足:首先,分析角度单一化,存在着将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相关因 素割裂考察的局限,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次,对该现象某 些特征的认识和解释在科学性、系统性方面还有待商榷;再次,研究思路和方 第r x“也”字i 忮义幻实! 蝓研。c i 。门捉 法仍比较传统,尚何较人的拓展和创新宅问。 正如我们侄r j 者【 1 已经指出的,歧义研究应当重视语音层而的考察。这种 考察小能仅仅停留在语感上对于语音影响句义的描写和简- 弘说明,也不能仅仅 将语音和歧义消解相联系。我们希望通过对追加义副涮“也”字歧义句的语音 实验和听感实验,针对陔歧义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一、语音要素在“也”字句歧义现象中有何作用; 二、追加不同句法成分的“也”字句在语音上的区别特征有哪些,具体表 现如何; 三、“也”字歧义句确定句义的各种语音特征与它的句法、语义、语用层面 之间是否存在深层联系,这几者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有何表现。 上述问题的讨论旨在从语音角度对“也”字歧义句进行新的考察和讨论。 但我们的考察层面不仅仅局限于语音。对于“也”字句歧义现象的语音特征考 察和摘写是一方面,利用语音实验手段对该歧义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 讨,则是我们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最终目的。 第二? x讯一& 观,“也” 歧义 、j f 】j 义的确定 第三章语音表现与“也”字歧义句句义的确定 第一节语音与歧义消解 大部分书面语中的歧义现象在进入口语后能够得到消除其巾一个重要的 手段是借助有声语言音流内部的停顿、轻重、语调、语气等韵律特征使句子所 传达的信息得以明确。正如陆俭明先生指出的“任何一个语音片断,都是声音 和意义的结合体。句子之间意义上的差别,基本上都会在语音上得到反映。”1 因 此,考察歧义现象的相关语音特征,对于帮助我们消解歧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 义。特别是对于一种歧义现象在表示某类确定意义时的语音特征考察,将为语 音合成以及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提供很大的帮助。 但是,也应该看到,语音在歧义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存在局限性的,并 非所有的歧义类型在语音上都可以找到区别意义的特征。因此,语音层面的考 察也就并彳;是对一切歧义研究都有意义。那么,对于追加义副词“也”字歧义 句的旬义能否通过语音特征束确定,这些语音特征表现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我们将首先通过简单的,s 学和听辨实验来进行初步的考察。 第二节确定句义下“也”字句各部分声学表现的初步考察 本节中我们首先通过实验对确定旬义下的“也”字句各部分声学表现进行 初步的考察。 实验一:确定句义下“也”追加部分的声学表现初步实验 一、实验语料 在孤立出现的书面语中,“张师傅也会开车。”是一个由副词“也”的类同 追加义造成的歧义旬。我们给出三个前提句,使该旬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确定 的句义: 句一: 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理论,商务印书馆1 9 9 3 ,p i7 2 0 会开车。 句j 刊刚巾似会芒竺当尔丌乍h 奉l 句三:张师傅塑开车,张师傅坐c 会 丌年。 t i 旬- - n 旬三中的副词“也”在追加语义上分别指向前提句中的“王师傅”、 “修车”、和“想”,因此三句中相同部分“张师傅也会丌车。”分别追加与以上 三个部分类同对应的异项“张师傅”、“开车”和“会”,在追:! j l i 项确定的情况下, 句子歧义消除。 二、发音人 男女发音人各一位,均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使 用普通话超过二十年,发音标准,用语规范。 三、实验方法 1 请发音人对f = 述三个句子进行自然朗读。 2 1 电,h 侑,l :大学c ”文系石锋教授等独立开发的中文语音软件“桌上语音实验室” ( m i n i s p e e c h l a b ) 刘发音语料进行测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 f 1 ) 基频图: 下图是两位发音人在三旬中“张师他也会歼乍”部分的基频曲线图。 h ,。 l e 1 2 e j 鲎墅壁熟盎延主鲎鲢熊上l 鱼压上一整墅j l 上l l l :一 句一句二旬三 图3 1 发音人a ( 女性) 的基频曲线图 蝌i 啦i “n 。& j m “也,义f - j f u 义的f 柏定 h z i 5 1 2 12 ;二j _ 1 = 二土弋= 弋2 - 二j 弋= j b 6 j 韭 蛭熊虫垒噩奎 嚣埂堡斑盔匠主一 熊一鲤照查垒珏主 句一句二句 图3 2 发音人b ( 男性) 的基频曲线图 从以上两位发音人“张师傅也会开车”句的基频曲线比较中,可以较为明 显的看出不同句义下副词“也”的追加成分在音高表现上的差异:句的追加 项为“张师傅”,在发音人a 的基频图中可以明显看到音节“张”在基频上高于 后两句的对应部分。发音人b 的基频图上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句一中“张”音 节的基频高于后两旬,但可以看出该句后半部分各音节的基频曲线的最高点要 低于后两个句子的对应部分,并且后半部分的整体长度也有缩短。同样,两位 发音人在句- - 5 f n 句三中的追加项“开车”干“会”也表现出了基频曲线升高、 调域扩大的相同特征。 ( 2 ) 数蜊表: 在攮频陶所提供的直脱比较外,我们还可以通过f 表中测量得到的具体数 拂;埘剐同“山”所追川成分的j t 要豢特征做进。步的分析。 表3 1 三旬中两位发音人“张”音节的声学数据统计 基频跨度( h z )音长( m s )音强最大值( d b ) ababab 13 6 1 3 7 71 4 3 - 2 1 32 6 7 9 2 7 2 46 9 97 6 9 22 9 4 2 9 71 4 1 2 0 82 3 0 42 2 5 5 7 4 4 7 4 5 32 6 l 一2 8 41 4 1 2 0 1 2 3 582 2 7 77 1 97 9 0 表:j 2二句中两能发音人“开”音i t 的卢学数抓统“ 基频跨度( h 7 )音长( m s )音强最大值( d b ) a baba b 12 2 9 2 3 61 1 9 1 2 】2 2 061 6 7 66 4 97 07 22 5 6 2 7 l1 4 9 1 5 62 8 232 5 8 46 22 7 3l j1 8 0 1 8 91 2 3 1 2 52 2 3 51 9 326 1 97 6 2 表3 3 三句中骶位发音人“会”音何的声学特征统计 基频跨度( h z )音长( m s )音强最大值( d b ) a baba b 1 9 l 一3 1 6 1 4 9 1 3l 2 2j 92 1 9 57 0 87 5 2 21 8 7 2 7 l1 3 8 1 0 91 8 7 61 9 567 0 87 3 2 1 6 4 3 8 1 l8 8 1 2 12 5 9 42 6 8 56 6 87 7 5 以上各声学参数数据也表l 刿,确定旬义下“也”所追加的成分,在语音上 有比较f 们确蚓别特衙。其中,突出的表现在“也”所追加部分的基频和时长 两方面要素的变化具有比较一致的倾向性和规律。随着“也”追加项的改变, 句子内部各句法成分的基频和时长也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简单来说,在语音上 表现出重读的焦点信息特征的部分,对应着副词“也”在语义上所追加的异项。 我们通过对实验中三个句子相关部分音强数据的测量和实验软件中的音强 幅度图的初步观察表明,该语音要素随“也”的追加成分改变而产生的变化并 不明显,且变化的倾向性也不存在一致性。我们认为,在一般的词汇重音和常 规句法重音中一般表现为强度加大的音强要素( 前辈学者在研究以上两类汉语 重音的声学实验中己经证明,重音部分“音强往往也有所加强,但不是主要的” 1 ) ,在“也”字歧义旬的追加成分分化上,并未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2 。 2 林焘、王理燕编著,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p 1 7 9 2 关于这一声学参数在下文的实验考察中,我们会对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 1 3 琊i r i h 奸& 现0 “也,0 义 u i ,j 义f 内 i f l 】j t 实验 ! :j 步戈察忆“也”的语义追加部分,l i i 1 i - , 3 - f j 农脱“i 作为锄j 弧l i - f i :i 息u i - 心的重读特j 扎只足这种重读和汉语中词汇层丽的音+ 付内部重读以及句子 层脚的般语法重啬不同,而是一种在不同句法语义关系下具有规律性的区别 特征功能的对比焦点信息的重读。这种重读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其在确定句义 下的“也”l ;- :j 。| j 充当一种特殊的语音标记手段。 第三节“也”字歧义句句义的感知昕辨 声学上区别特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听觉上也可以感知到一致的结 果,“也”字歧义旬在确定句义时所表现出来的声学要素间的区别,在有声语言。 使用过程中能否让信息接收者正确的感知呢? 实验二:“也”字句旬义的听辨实验 一、实验语料: 我们将实验一当中两位发音人在三个意义确定句子里的“张师傅也会丌车” 部分从有具体语境的句子中分离出来,同。位发音人的三个“也”字句编辑为 三个声音文件。句。为分离出的追加主语的“也”字句,旬二、句三分别为追 加溜语动词和宾语句中的“也”字句部分,六个句子文件分别标记为a ,、a 2 、 a 3 、b l 、b 2 、b 3 。这样,我们一热得到了晒位发音人的六个来自确定意义句子 的孤立的“也”宁句。 二、受试人: 共十五位,其q - ,南丌大学文学院0 2 级硕士研究生五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 院0 2 、0 3 级硕士研究生十位。 二、实验方法: 将编辑好的两位发音人声音文件中的六个句子打乱顺序,播放给听辨人听, 让听辨人根据听到的句子说出自己所认为的该句的句义。将受试者所理解的旬 义进行标记,认为追加主语的标记为a ,追加谓语的标记为b ,追加宾语的标记 为c 。对标记结果进行记录,与原旬义进行比较。 三、实验结果: 实验得到十五位听辨人对确定句义旬中分离出的“也”字句部分旬义的听 辨结果如下: 第。0i “阿足现j “也”f 歧义旬幻义的确定 表3 一l “也”字歧义句听辨结果( 人) 方窘啕之 句一句二句三 a 类1 52 10 b 类01 30 c 类o o 1 5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也”字句追加项任意性所造成的歧义在语流中能够 通过确定的语音特征得以区别,并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接收者所正确的感知。 据此,我们认为,“也”字句的歧义现象是一种可以通过语音手段得到消解的歧 义,对该种歧义的语音学考察具有重要且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因为这种 歧义现象是由副词“也”在追加义上具有任意追加某一或某几个句法成分的功 能所造成。副词“也”的语义指向部分,即其类同追加部分,在缺少语境前提 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有可能根据副词“也”追加成分的句法功能类别 剥。其进行类化的考察,找出追加不同类别句法成分时牦i 对应的“也”二# 句的语 音特征。 此处现的2 个理解错误的案例,我们将在下文的实验后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说叫。 i5 第四章s v 0 结构中“也”追加部分的音高和时长变化 第一节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已经通过声学和听感实验证明了“也”字歧义句在副词“也”追加不 同句法成分时,确实存在着鲜明的语音特征,并且这些特征能够在话语交流中 为对方所感知,从而可以通过语音手段实现句子意义的确定,使歧义得到消解。 初步的实验考察表明,“电”字歧义旬在确定“也”的追加部分时,语音变 化突出表现在音高和时长这两方面。因此,进一步的,我们希望借助语音实验 来考察以下几个问题: 一、副词“也”指向不同类别的句法成分时,各句法成分的音高和时i 受有何变 化? 二、追加各成分之州的音高和时长变化是否完全相同? 有没有各自的类别特 征? 三、形成“也”字句相关部分音高及时长变化表现的制约因素有f ! j j l i t - i ? 与此类 歧义现象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第二节s v o 结构中“也”追加部分音高和时长变化的考察 实验三二:确定句义s v 0 结构“也”字歧义旬的语音表现 一、实验目的 考察s v 0 这一基本句法组合结构中,各句法成分被“也”追加时音高和时 k 的表现及变化特征。 二、考察范围 由于副词“也”具有双指多项的功能,即在语义指向上,“也”既具有前指 功能,也具有后指功能;既可以指向单一项,也可以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 句法成分。而副词“也”的语义指向直接对应着“也”字句中的语义追加成分, 因此,在不同句法组合的句子中,“也”字歧义句追加部分的任意性情况相当复 杂,存在着多利t 可能性。在进行实验考察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对本文实验中所 要考察的“也”字歧义句范围做一下说明: 1 6 吼叫攀sv , o 站构。 ,“山“近部分的音高和刚变化 ( 1 ) 小丈通过实验所考察毋l 讨论的范困仪是“主语+ 谓语动m + 宾浯”( s v o ) 这一汉讯耩本句法组合结构的句子,即“主语+ 也+ 谓语动词+ 宾语”的“也” 字歧义 u 。 ( 2 ) 该结构中各句法单元均为单层结构,不涉及复合成分。 ( 3 ) 副洲“也”的语义指向只考虑指向单一成分的情况,不涉及同时追加两个 或两个以上异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所考察的“也”的追加部分有三种可能 性:追加主语、追川- uo , m h 语动词和追加宾语。 我们希望从这种单层的基本句法组合结构出发,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以此为基础,在今后该问题甚至该领域的研究中将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进一步 系统和深入化。 三、实验语料 我们共设计了十个“主语+ 也+ 谓语动词+ 宾语”并且各句法成分均为单层 结构的句子。根据副词“电”的语义指向部分的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向主 语,指向谓语动词和指向宾语,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语境,使存在歧义的“也” 字句一向副词“也”分别追加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这样我们得到了十组句 子,每组包括一个不带“止;i ”的陈述句和三个句义确定的包括前提句和“也” 字追加句两部分的句子。以下是其中的一组例句( 其余各组例句见附录a ) : 2 姐姐喜欢天津。 a ! 妹妹 喜欢天津, 也喜欢天津。 i j :妣妣l 上过 灭津,绷l 【 | 【也 火津。 c 。姐姒冉:欢 北京 ,姐姐也茸欢 。 在语料标记上,以序号排序的句子为没有追加义副词“也”的一般陈述句, 序号代表句子的组数;以大写字母a 、b 、c 为序出现的分别是追加主语、谓语 动词、宾语类同异项的句子,大写字母下的数字下标,代表它们各自所在的组。 在语料设计上,我们注意了各句法成分在词性、音节数、声调等方面的多样性, 尽量避免在同一句法成分中使用同一词性、同样音节数量和同一声调的词。实 验例句在使用之前经过十位普通话使用标准的母语者的检验,均认为符合汉语 语法,无不自然的感觉。 四、实验方法 1 请四位发音人( 发音人为两男两女,均为南开大学文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0 2 级硕士研究生) 以各自习惯的自然语速和语调对发音材料进行朗读。发音 讹叫带 sv ( ) 7 , 1 i 缃小“皿”避j j l l 部分f | j 阿l :_ i l l 、jk 变化 人被要求f t 先以r l 陈述语调刚读陈述句,然后根 :l l :“l 理解,以i - i 已认为能 够表达句j 二意义的方式f ! j ! j 读每组的三个句子。 2 使用南”人学文学院中文系石锋教授等开发的“桌l 语音实验室”j 号业版 ( m i n i s p e e c h l a b ) 对发音人的朗读语料进行录音,采样频率为1 1 0 2 5 h z ,单声 道。 3 保存各发音人的语音文件,对相关的声学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 五、数据测量与处理 ( 1 ) “也”字句的旬义是由副词“也”的语义指向成分所确定的,语义指向成 分决定了“也”所对应追加的新信息部分,这种新信息在话语巾作为已有项的 对比异项而被表达者加以突出,从而确定“也”的追加部分,实现句子的消歧。 沈炯( 1 9 8 5 ) 指出,声调音域的高音线显示调核及整个语调结构,反映有关句 子语义信息的聚焦1 。许洁萍、初敏( 2 0 0 0 ) 等的实验研究也表明,旬中所强调 或要突出、对比的部分对音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音高曲线高音线的上移而与低 音线没有明显的关系2 。因此我们选择对各句法成分的基频最高值进行测量考察。 这样处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由、音节基频随时间的变化所形成的过程量,为数据 的分析带来的不便。 ( 2 ) 在时长的测量处理上,一、由于讨论主要是根据句法成分进行分类,所考 察的也是整个句法成分的时睦变化,同时为了避免山于语流连续性而造成的单 音节切分网难,影响i i , j 长测量的准确度,我们以一个句法成分为测量单位进行 考察。、埘j 二语流连续p :造成的句法成分之m 依存住的音节界限划定问题, 我们采取了如f 解决方案:首先在音节选择上,各句法单元的起始音节尽量选 择在波形图上边界清晰的爆破音、擦音、塞擦音等声母;在借助软件处理上, 主要通过使用m i n i s p e e c h l a b 软件放大波形进行判断切分,对于部分较难划定 的鼻音、元音起始的音节界限,辅助使用了p r a a t 软件,以求最大可能的做到时 长测量数据的精确与可靠;为了保持分析研究的一致,在对极少量存在难以处 理的音节过渡段问题上,我们一律采用归前的标准,即过渡段统一测量入前面 音节的时长中。 ( 3 )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考虑到虽然每位发音人在音高、时长的绝对数值 上会受到性别和语速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不同,我们从石锋先生的“声调格局” 。沈删,北京活声调的音域和语调,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m 版社,1 9 8 5 ,p 7 4 2 许洁萍、初敏等,汉语语句重音对音高和音长的影响声学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 18 稚叫啊sv o 结构t p “也”越i 部分的阿t :0 垌ih , jk 变化 概念及士父研究思路中得到j 自发,认为m 1 、体发商人母语语音格局的表吼应该 基本一致的t 肖况下,对于实验所考察的音高年时长的变化特点,也就是这种歧 义现象中语菏表现的整体变化趋势,个体绝对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我 们首先对四个发音人的同一项声学参数求取了平均值。在实验数据分析时,除 特殊考察需要外,我们一般直接使用该平均值进行讨沦。根据录音语料,我们 共测量了十组句子的相关数据并对发音人的平均值进行了初步计算。 ( 4 ) 对表示类同追加的副词“也”所形成的歧义现象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层面 的研究普遍认为,副词“也”的语义追加部分,是与前提旬的已有成分进行对 比的新信息。现有研究成果对音强要素的讨论已经证明,该声学参数对于话语 中非常规位置出现的强调或对比的信息来说,没有明显的变化。以往的有关实 验研究对音强要素的统计和分析也表明,语句中强调信息部分的强度没有明显 的增加,部分强调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服系统管理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称重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客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消防安全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加密货币顾问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开源软件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健康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入口营销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行政主管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售后服务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专项训练:句子排序
- 发展心理学专题研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下载可打印
- 2021利达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手册
- 焊接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 脾栓塞术后护理查房
- (完整版)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 因孩子上学房子过户协议书
- 学校校舍安全管理制度
- 燃料电池-课件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