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三家注”古今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在中国语言史上有着极其重 要的地位。其语言被公认为汉代书面语言的典范作品,受到众多训诂学家的重视。历代为之作注 者众多,但保存至今的比较完整的古注只有“三家注”。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词异字的用字现象,古字和今字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段 玉裁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史记“三家注”吸取了汉魏以 来众多注家的成果,既为后人研习史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同时也为研究魏晋隋唐的训 诂学提供了丰富的论证依据,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通过研究史记“三家注”的古今字, 可以在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变化方面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史记“三家注”中涉及的隋唐古今字进行全面研究。 一、对该书中的训诂术语进行梳理。通过对史记“三家注”注释术语的梳理,笔者发现 史记“三家注”的注释术语主要有“某,古某字”,“某,亦某作”,“某,一作某”,“某,或 作某”,“某,又作某”,“某音某”,“某,读日某”,“某,某古今字”等方式,通过对l :史记“三 家注”的这些注释术语的梳理,从中发掘出史记“三家注”中的古今字诠释方式和诠释规律, 同时本文通过对史记“三家注”中的直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采用“某音某”,“某读日 某”的注释方式具有说明古今字的作用。 二、通过对史记“三家注”古今字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 研究史记“三家注”中的古今字,结果证实:在语音上,古今字之间的语音或相近或相同, 是两者联系的主要纽带;在意义上,今字本义与古字引申义之间的联系,是两者之间语义联系的 主要部分;在形体上,今字是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偏旁,这是今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史记“三家注”;古今字;注释方式;古今字联系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 s h o i s a nj i c in o t e z h ay u n f e i (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 d i r e c t e db y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l ir e n a n a b s t r a c t 册j ii s i so n eo fl i t e r a r ym a s t e r p i e c e sw h i c hp l a y sap r o m i n e n tr o l ei n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雠 l i n g u i s t i c s n el a n g u a g eo fs h u ii sr e c o g n i z e da sam o d e lo fw r i t t e nl a n g u a g ei n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 a t t a c h e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f r o mm a n yh e r m e n e u t i s t s 。a l t h o u g hr e s e a r c h e sh a db e e nd o n eo ns h 秘ib ym a n y s c h o l i a s t s , s a nj i an o t e h a sb e e n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l e t ep r e s e r v e da tp r e s e n l a na n c i e n t - 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sa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s a n l et h i n gi nd i f f e r e n tf o r m s ,w h i c h g e n e r a t e df r o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 c h a r a c t e r s i sr e l a t i v e l y s a n 助n o t e o fs h 彬h a sa b s o r b e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s c h o l i a s t so ft h eh a na n dw c i p e r i o d s ,a n dp r o v i d e da b u n d a n tm a t e r i a l s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fh i s t o r yo fw e i , j i n ,s o u t h e r n - n o r t h e r n a n ds u i - t a n gd y n a s t i e s 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ap r e c i o u sa c a d e m i ch e r i t a g e d u e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 a n c i e n t - 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 s a nj i an o t e o fs h 彬,i th a si m p l i e dt h ev a l u a b l ed a t ao nt h e s t u d yo ft h ec h a n g eo fw o r ds h a p e ,s o u n da n dm e a n i n g n er e s e a r c ha i m sa tt w oa s p e c t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s h i j i s a n j i an o r e : , f i r s t ,c l a r i f ya n do r g a n i z et h et e r m i n o l o g yo fe x p l a n a t i o n so fw o r d si na n c i e n tb o o k s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n o t e so f 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i ti s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n o t e so f s h 彬 “s a nj i an o t e ”h a v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e x tn o t e s ,l a c k i n go ff i x e ds t y l en o t e s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b e t t e r t oi d e n t i f y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a r a c t e r si ns h u i s a nj i an o t e a n df i n dm e i rr e g u l a r i t yi n s t e a do f u s i n gt h e mi m m e d i a t e l y s e c o n d , i ti si n s p e c t e dt h ef e a t u r e so f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s h i j i s a nj i a n o t e ”1 1 ”r e s e a r c ho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sr a n g ef r o mt h e i r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s h a p ea n dm e a n i n g i ti sc o n f i r m e dt h a t :n em a i n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st h es i m i l a ro ri d e n t i c a lv o i c e ;t h em a i np a r to fs e m a n t i c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 mi sw o r d m e a n i n ga n dt h ee x t e n d e dm e a n i n go ft h ea n c i e n tw o r d ;t h em a i nw a yt of o r mm o d e m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i st oi n c r e a s e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c o m p o n e n t k e yw o r d s :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o fs h i j i s a nj i an o t e ;t h es t y l eo fn o t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1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查云瓦 时间: 知厂d 年午月巧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至云 时间: z d 0 年争月2 7 日 翩签轹3 号- k 桌 帆劫,口年钥罗日 j ? 夏j :? 砀i 卜学f ? ,沦之绪论 绪论 司马迁撰史记,鲁迅先生赞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自古便是历 代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东汉延笃的 史记音义至唐代裴安时的史记纂训,为 史记全书 作注的近2 0 家。历经时代变迁,至宋代惟有南朝裴驷的 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流传了下来,世称史记“三家注”,是唐及唐代前仅存的三部史记 注作。 史记搿三家注刀简介 史记,汉司马迁所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其语言被 公认为汉代书面语言的典范作品。司马迁所处之西汉上承先秦,下启魏晋南北朝,这是汉语发展 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使得史记在汉语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训诂 学家的重视。最早为史记作注的是东汉人延笃,撰史记音义一卷,已亡佚。此后,晋徐 广,南朝裴驷,梁邹诞生,唐许子儒、王元感、陈伯宣、徐坚、李镇、刘伯庄、窦群、裴安时、 司马贞、张守节等人都曾为 史记作注,但保存至今的比较完整的古注只有裴驷史记集解, ( 以下简称 集解) ,司马贞史记索隐,( 以下简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 以下 简称正义) ,世称史记“三家注”。 史记问世后,为之作注者甚多,至南宋时代,这些注解大多已经亡佚。现存最早的完整 注解是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关于裴驷的生平,史书记载相当简略,宋书裴松之传记载: “( 松之) 子驷,南中郎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驷注司马迁 史记,并行于世。” 史记索隐为唐司马贞所撰。据河南通志:“司马贞,河内人,为弘文馆学士。著 史 记索隐三十卷,招摭异闻,释文演注,又纠正裴注,援据精密,后二卷为述赞,世号小司马 史记。”国 史记正义作者为唐张守节。张氏大约为唐开元、天宝间人,官至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 道率府长史,长于地理,其余朱详。史记正义乃张守节集毕生精力所撰。该书旁征博引,训 释详备,卷首有“论史例”、“论注例”、“论字例”、“论音例”等,是当时史记注释的集大成 之作。 据上可知,三家注本原是各自单行,不与史记正文相附,卷数与史记本文也不一致。 今本史记“三家注”是一部特殊类型的集注。按新唐书艺文志及郑樵通志所载,集 解原本八十卷,索隐和正义均为三十卷。现除索隐还存有汲古阁单行本外,集解 和正义两书的单行本今已不存。到了宋代,将三家注释散入史记正文各句之下,于是三 家各j b 卷帙错乱,其条文注解也有所脱落。据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三家注释散列在正文 之下始于北宋元丰年间。但旧本都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南宋宁宗庆元年间的黄善夫本。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3 页5 9 ( 梁) 沈约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页1 7 0 1 转引自崔芸史记“三家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广东:暨南大学,2 0 0 4 ,页3 l 一 r 疆,、? 。硕卜? f 一论上绪论 善夫本是在二家注合刻本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其所依据的二家注合刻本蔡梦弼本,在蔡本基础上 合以正义,而成三家注合刻本。此本开创三家注合刻的体例,使之成为后世史记版本的 主要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史记的研究,同时免除读者既要阅读正文,又要查检注释之烦劳, 为研读者带来不少的方便,大大促进了三家注的流传,尤其是对 正义的流传有保存之功。张 守节于唐开元二十四年( 公元7 3 6 年) 完成 史记正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 直斋 书录解题著录为三十卷,知其体例如索隐标字列注,不与史记原文相附。然正义 原本已佚,自宋以后不见诸家著录,亡于何时不可考。今所见最早正义注文散刊于黄善丈三 家注本中。经商务印f 5 馆影印收入百钠本二十四史。此外,明嘉靖、万历年间南北监的( - - 十一史本,毛氏汲古阁的十七史本和清乾隆年间武英殿的( - - 十四史本,都是质量较好、 流传较广的刻本。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一百三十卷,此本是 张文虎在钱泰吉校本基础上参酌众本形成的,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 本论文所依据史记是中华书局1 9 5 9 年出版的校点本,由顾颉刚先生等分段标点、中华 书局编辑部整理。 二 搿三家注一研究概述 清代是 史记“三家注”研究的鼎盛时期,对史记“三家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刊版 本、考释注文、补正缺失等方面,比较重要的专著有方苞的史记注补注,张文虎的校刊史 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等,都对 史记“三家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人对“三家注” 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如朱东润的史记考索,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的史记 研究集成,应三玉的 三家注研究等。 关于学术界对史记“三家注”的研究,就目前所能见到的专著和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 + 训诂方面的研究:有对史记“三家注”作全面研究的,如赵英翘的试论 三家注 ( 佳木斯师专学抿1 9 8 4 年4 月) ,周振风的 三家注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5 年四月) 。崔芸的 “三家注”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4 年5 月) ,徐进的 三家注小考( 商业文化。2 0 0 8 年 第十期) 等,研究者对史记“三家注”的训释内容、训释方法、成就与不足等都作了系统的研 究,通过对“三家注”完备的训释内容和多样的训诂方法证明了它是一个前后相承的统一的训诂 整体,为我们今天的“三家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依据。有对“三家注”的 关系、特点进行研究,有黄烈的关于 三家注的关系问题( 文史哲,1 9 5 8 年第4 期) ,程金造 、 关系证( 文史哲,1 9 6 2 年6 月) 、论 裴驷( 集解) 司马贞 张守节 三家注解( 文史,1 9 7 9 年第7 期) ,范景斌的略论司马贞 对 的驳正( 郑州 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5 月) 等,通过对比三家的注释,发现集解侧重于版本异文,其中尤以徐广 注为多,索隐侧重于引用古书旧注,索隐中引用的古书旧注达2 0 0 余条,用的古二持有左 传、尚书、公羊传、汉书、楚词、国语、战国策、世本、竹1 5 纪年、尔雅、 说文等,保存了大量的文献材料。而正义则侧重于地理类注释,这也是正义中价值 最高、成就最大的部分。也有对某一家或某两家进行专门研究的,如李智耕的 研究 (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 0 0 5 年5 月) ,杨庐民的裴明 略论(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5 月) ,张 玉春的 二注合刻本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9 牟第1 期) ,孔晓丽的 2 j ? 曩,:7 :埘! i f ? i 论乏? 齐沦 训诂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擘位论文,2 0 0 9 年4 月) 等,以上研究更为细致深入的考察了史记“三家 注”,为“三家注”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 语法、词性方面的研究:黄宝生的 “三家注”的语法注释浅析( 汉中师院学报1 9 8 3 年第2 期) , 三家注的词义注释浅析( 辽宁大学学报1 9 8 4 年第2 期) ,张茂华、孙良明的 “三家注”对谓语结构中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谈古代注释书释义之传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 0 0 2 年第4 期) ,通过对史记“三家注”的语法、词性的研究,反映了汉唐在语法词性分析方面 的成就。 版本、校勘方面的研究:王永吉的史记三家注札记( 一) 史记三家注札记( 二) ( 中国其籍与 文化,2 0 0 6 年1 2 月) ,通过黄善夫本、殿本( 。殿本- 亦称。武荚殿本- ,指清朝武荚殿羽印的书籍) 对1 9 8 2 年版 中华书局版的史记“三家注”的七条异文注释进行商榷,订正了一些谬误。王永吉的 三家注标点辨误九则( 渭南师范师院学报2 0 0 7 年第1 期) ,作者通过顾颉刚先生主持点校的史记 版本中对“三家注”的九条注文的标点进行商榷,订正谬误。 音韵方面的研究:“三家注”使用反切、直音、合音、读日等多种注音方式,这是一份宝贵 的语音资料,对研究 切韵音系韵书和中古语音系统都有重要作用。龙异腾的 反切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1 期) ,通过采用比较法为主,将正义中的反切材料与 切韵 音系的代表作 广韵的反切作比较,参照广韵的声韵地位来确定 正义切语用字归属, 同时辅的系联。萧黎明的张守节 声类考( 铜仁学院学报2 0 0 8 年9 , e 1 ) ,通过研究张守节 史记正义的3 8 个声类,全面研究了唐代的语音系统,通过与 广韵对比,得出正义 音切所反映的声类系统是很接近广韵,所不同的是唇音分化更为清楚、泥娘完全不分、喻三、 喻四完全独立。此外,冯玉涛的 三家注“直音”作用浅析( 宁夏大学学报 1 9 9 8 年4 , e 1 ) ,作 者对史记“三家注”中的直音材料的全面分析,发现它有五种作用:说明古今字,系联同音 同义词,确定多义词义项,沟通异体字,注解生字读音,从而认定长期以来对“直音”存在误解, 冯先生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史记“三家注”开辟了新的视角,为本文“三家注”古今字研究奠 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史记“三家注”价值进行研究的:叶文举 三家注对文献“辑佚”和 考实 的贡献一以谯周 古史考) 辑侠为例( 新世纪图书馆,2 0 0 7 年第2 期) ,主要以三国蜀谯周古史考 为例研究史记“三家注”对辑佚的贡献,在甄别、补充史记的某些史实,理解史记 的历史观以及对地理、典制的考证等方面均有益处,说明了史记“三家注”在历史文献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郏旭东的 三家注在保存文献及收集史料方面的贡献( 忻州师范学院擘 报2 0 0 8 年6 月) ,文章以说文解字和括地志为例,从收集史料、校补史实和纪年价值论述了 三家注在保存文献方面的贡献。此外韩兆琦的研究 的重要参考书谈 三家注 ( 文吏知识,1 9 5 4 年8 月) 。应三玉的试论 三家注的价值及其影响( 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4 年9 月) 等 文章从版本学、注释学、史料学、文献学等多个角度对史记“三家注”的价值和成就进行研 究,认为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对“三家注”的相关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肯定作用。 以上这些论著都是近年来对史记“三家注”的研究情况,虽然没有网罗殆尽,但把主要 研究史记“三家注”的成果都包括在内,总的看来,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某些方面的研究 也很深入,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还很多,从目前所掌握 3 j :夏j :。# 顺f 学f 一论之绪沦 的材料来看,还没有看到对史记“三家注”的古今字做系统研究的论文或著作,因此,对史 记“三家注”的古今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 三选题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公元2 2 0 年一公元9 6 0 ) ,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 的训诂学沿着两汉开辟的途径继续前进,主要表现在训诂学涉及的内容有所扩大,逐步开始摆脱 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阅读古文服务,同时出现了集解、义疏等新的注释形式。 “三家注”作为一本集注,三家间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三家注”的成书时间各不相同, 集解产生于南朝时期,索隐和正义都产生于唐代,二书成二 5 相距不远,程金造在 、 关系证一文中考之索隐成书早于正义二十年。但索隐和正 义相对于集解来说,时间跨度均较大,同时这义使得司马贞、张守节能充分利用 集解 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注释中就是对集解的论述或补充阐明、或沿袭辩驳,从而使得三家注释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史记“三家注”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虽然前贤今人对史记“三家注”有很多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笔者发现 对史记“三家注”的古今字做系统研究的文章,只有个别的论文提到,如李智耕、龙剑平的 、 关系证文史哲,1 9 6 2 年第6 期 4 j :夏j j z 顺卜学位论文绪沦 释术语的条目,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出来,形成语料库。据笔者统计,史记“三家注”中,使用 “某,一作某”的共3 9 0 条,使用“某,又作某”的共6 条,使用“某,亦作某”的共3 6 条, 使用“某,或作某”的共3 0 条,使用“某,古某字”的共3 5 条,使用“某、某古今字”的共8 条,使用“某,某借字”的共1 3 条,使用“某音某”的共计7 0 6 条,使用“某,读与某同”的 共2 条。 第二,对比分析法。对所摘出的注释术语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其作用,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 定性分析。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以将其作用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说明版本异文的,主要的术 语有,“某,一作某”,“某,亦作某”,“某,或作某”,“某,又作某”;第二类是说明古今字的, 主要的术语有“某,古某字”,“某、某古今字”;第三类是说明假借字的,主要的术语有“某、 某借字”;第四类是直音术语,主要的术语有“某音某”,“某,读日某”。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分 析,按照广义的古今字的标准,运用筛选分析的方法,确定史记“三家注”中的古今字,得 出采用“某、某古今字”注释的古今字有8 例,采用“某,古某字”注释的古今字有1 8 例,采 用“某音某”注释的古今字有3 7 例,采用“某,亦某字”注释的古今字有4 例,采用“某,一 作某”注释的古今字有5 例,采用“某,或作某”注释的古今字有3 例,采用“某,读日某”注 释的古今字有2 例,“某、某借字”注释的古今字有4 例。 第三,归纳法。本文在穷尽史记“三家注”的所有古今字的基础上,从语音、形体、意 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更为直接地阐明问题,深化研究内容,体现研究内容的意义。 5 一 卜夏,j 学硕f 学f ? ,论乏第。幸对“古今。,”f 勺、识 第一章对“古今字”的认识 古今字是古代文献中一种重要的用字现象。传统文字学包含于小学之中,我国的小学是随着 经学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作为经学的附庸,小学对古人读经治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认识古今字这 种客观存在的文字现象,正确理解古今字、认识古今字对阅读古书非常重要,对于古典经学的研 究以及对古汉语的全面掌握,都有重要意义。正如清代的段玉裁所说:“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 今字。” 第一节“古今字刀理论阐述及 史记“三家注力古今字理论概述 从文献古籍以及前人对古今字的研究资料看,最早出现“古今字”的可能要算汉书艺文 志中的 古今字,我们推测, 古今字中所谓的古今字可能就是古今文。所谓古文指的是六 国文字及篆文等,今文指的是隶书。古今字一书不传,但汉人“古今字”的术语却保留在古 书的注释当中。在古书注疏中,现在能看到的是东汉郑玄的训释。现存文献中最早使用“古今字” 这个术语的是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例如:礼记衄礼下:“日予一人。”郑笺:“余、予古今 字。”郑玄兼通古今文经学,注释经传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注群经,融会古今, 集两汉经学之大成。因此,他的注释成果对后代注释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使用的古今字的 训诂术语也一直为后世学者所沿用。三国魏人张揖广采经师训释,博收经籍古文,编古今字诂 ( 也称古今字谱) 一书。该书在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注家在注释中都会引 用其中的古今字例,如汉书扬雄传上:“衿芰茄之绿衣兮。”颜师古注:“茄亦荷字也,见张 揖古今字诂。” 南宋文字训诂学家娄机的班马字类,对史记、汉书中的古字、僻字 按照声韵顺序进行解释,采用楷书标注出被释字,指明出处,列出例句,解释被释字的注释体例。 此后段玉裁、王筠、徐灏等人对古今字进行研究,他们所指古今字范围有所不同,当代学者王力、 裘锡幸、詹鄞鑫、洪成玉、赵克勤等也对古今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学术界长期的讨论,学 界对古今字的认识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古今字的研究颇具影响力的有以下一些学者: 清代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言部“谊”下注:“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 按此则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其威仪字,则周时作义汉时作仪。 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 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晒4 1 从段玉裁的论述中,我们 可以看到他对于古今字的认识是继承汉代以来注释中的传统观点的,他把古今字看成是一种用字 现象,即“古今人用字不同”,可看出他的认识中具有历时发展的观点。段玉裁所说的古今字, 范同比较宽泛。段玉裁对古今字问题所作出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他总结概括了一千多年来古代 训诂学家使用古今字这一术语的意义( 批评贡献言之有物) ,白他开始,对古今字问题的研究开始 (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页9 4 ( 下文说文解字注引文皆采用此书,不再 做注,只伍文中标明页数。) ( 清) 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页1 2 6 0 ( 东汉) 班固撰、颜帅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页3 5 1 8 ( 以下汉书引文皆采用此书,不再作注, 只在文中标明页数。) 6 宁爱j j 顺卜? 。f ? ,论z镑节对“古今,”的、谚!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后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王筠是“说文四大家”之一,他是继段玉裁后对古今字做了更为系统的论述,他不完全拘泥 于前人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说文释例中提出了“分别文”和“累增字”的 说法,他认为“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己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 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 只分其一义也。”回王筠提到的分别文的两种情况,一为“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 一为“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他认为“其加偏旁而义仍不易者是谓累增字。” 噼引王筠是首家从造字相承的角度认识分析古今字的,他根据汉字形体的联系认识古今字的方法, 使得古今字的范围也大大缩小,含义更为具体明确。王氏的研究为我们今天认识、研究古今字开 辟了新的视野。 受王筠的分别文概念的影响,比千筠稍晚的徐灏也就古今字问题进行了论述。他在 :说文解 字注笺说“古今字有二例:一是造字相承,在古字上增加偏旁;一是载籍古今本。”很明显, 徐灏的见解糅合了段玉裁和王筠的观点,他所说的“造字相承,在古字上增加偏旁”是继承了王 筠的“加偏旁以别之”,而他所谓的“载籍古今本”,也就是段玉裁所谓的“古用此而今用彼”的 古今异用问题。徐灏对前人研究基础上把造字相承与古今异用视为古今字的两种类型,这是他在 古今字理论上的一大进步,对我们研究古今字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近世西学东渐,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弟子黄侃精于传统小学,又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因此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既全面总结前贤成果,择善而从,又潜心钻研,多有创新,并建 立起了他自己的理论系统。在文字发展规律的探索中,他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在他的文字声韵 训诂笔记中说:“古今文字之变,不外二例:一日变易,一日孳乳。变易者,声义全同而别作 一字。孳乳者,譬之生子,血脉相连,而子不可谓之父。中国字由孳乳而生者,皆可存之字。由 变易而生之字,则多可废,虽说文中字亦然。若孳乳之字非特不可废,且须再造也。” 目前现代学者在分析古今字问题上侧重于从文字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古今字,裘锡圭先生在他 的文字学概要的一词多形一节中这样定义古今字:“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 往往有先后。在前者的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的就是在前者的今字。”够裘先生从古人使用这 一术语解释古书字义的实际情况着眼,认为古今字不仅包括母字分化字,还包括一字的异体和各 种通用字。这就是说,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都可以归为古今字的范畴。裘先生认为古人讲古今字 是为了更好解释古书字义,以便更加准确的理解典籍,而不是为了说明汉字的孳乳发展关系。 詹鄞鑫先生在汉字说略中对古今字做了分析,指出古今字综合反映形、音、义三方面的 关系。詹先生认为:“如果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文字来记录,那么早先使用的文字叫 古字,后来使用的文字叫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这里所谓“不同的文字”主要从结构上 来说的,即今字与古字绝大多数存在形体上的关联。作者分六种情况讨论了今字和古字的字形联 ( 清) 王筠 说文释例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 9 8 3 页3 2 7 ( 下文说文释例引文皆采用此书,不再做 注,只在文中标明页数。) 洪成玉古今字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5 页2 3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一卜海i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页3 4 装锡圭文j 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8 页2 7 0 詹鄞鑫汉字说略沈阳:辽宁教育i f ;版社,1 9 9 1 页2 8 1 7 1 。疆j j 埘! l + ¥:p 论z第亭对“古今,”的认i 只 系:l 、在古字的基础上附加类化符号称为今字,这是最常见的情况。2 、改换古字的形符成为今 字。3 、古字附加表音符号成为今字。4 、吉字改换声符成为今字。5 、古字略加变形成为今字。6 、 还有少数由于假借造成的古今字,这类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毫无联系。詹鄞鑫先生不仅注意从形 体上认识古今字,还对古今字的表义情况做了细致的分类,这对我们研究古今字有很大的启发, 笔者在分析史记“三家注”中的古今字,借鉴了此分类方法。 洪成玉先生在其古今字一书中说,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是 为了区别新旧词义或新旧词,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原有汉字的负担,就以原字的形体为基础,或增 加偏旁,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的文字现象。 王宁、林银生等在其 古代汉语通论中说:“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 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 今字。”圆 关于古今字的范畴问题,现代学者有各自的看法。裘锡圭说,“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 , 古b 字”或“a ,b ,古今字”的说法,a 和b 可以是一字异体,也可以是各种通用字”。 王力指 出,“大多数分别字都是同源字”。 他所说的分别字就是王筠所谓的分别文,也属于古今字。赵 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认识古今字,赵先生认为,广义 古今字包括三种情况:( 1 ) 一个字古今写法不同,但音义完全相同,实际上是异体字:( 2 ) 读音 相同或相近的字之间的借用,实际上是通假字;( 3 ) 古字和今字交叉,今字取代古字的某一意义, 实际上是今天所谓的古今字。而狭义的古今字是专指上述的第三种情况。 关于古今字的范畴问题,广义古今字影响甚广,长期占据主流。自东汉到清代,学者对古今 字的争议很大,但主流的观点还是认同广义古今字。郑玄首次使用“古今字”的术语,其首创之 功,影响甚大,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诸注家的广泛关注,对古今字的思考也逐渐渗透到学者 的著述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今字问题上学界已经达到了一定共识,学界对古今字的认识有 两个着眼点:一是从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为着眼点,以段玉裁、徐灏、裘锡圭等人为代表;一是 从汉字的孳乳发展为着眼点,以王筠为代表。不管从哪个方面着眼,经过学术界长期的讨论,已 形成了一些共识:( 1 ) 、古今字与汉字整体性的形体演变无关,就是说古今字不是指汉字由甲骨 文、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j l s 的字体的递相演变,古今字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问题,它只 涉及部分文字。( 2 ) 古今字的古今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先后的问题,每一对古今字都 有自己的古与今,并没有一个整体划的分界时限。( 3 )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大多数有相承的关 系,或为增加形符或声符,或为改易形符或声符。也有少数后起今字是另造的,与古字没有形体 联系。( 4 ) 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在语音上具有密切的关系,或相同或相近。( 5 ) 古今字的古字和 今字在意义上具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人的研究,根据古今字是“汉字在纵向历时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 洪成玉古今字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5 页l 王宁、林银生等编古代汉语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 页9 4 裘锡圭文:声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8 页2 7 0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2 页7 中山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古汉语基础知识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7 9 页2 0 8 宁夏,、。学顺卜f 沦上 第币对“卉令芦”的、识 这个特点,结合历史上古今字的提出及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只要是“载籍古今本”的音同、 义同而形不同的用字问题,不管是“分别文”、还是其他之类的古今异字,都应一律视为“古今 字”的范畴。此外因为是“历时”现象,则同一历史时代文献语言中存在的某些个别用字习惯的 不同就应该排除在外。笔者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古今字是表示同一意义而先 后产生的不同书写形式,产生在前的为古字,产生在后的为今字。在表示同一意义时,古字和今 字的使用也有先后之分。本文依据以上理论来判定史记“三家注”的古今字,但这不是绝对 的,还需要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等资料的印证才可。 第二节“古今字刀的特点 古今字所概括的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的用字现象,正好反映了文字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是通 过文字职务的分化、合并和转移,来调整和发展,适应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笔者认为古今字 在时间上有先后,在形、音、义三方面密切相关,这既是古今字的特点,也是古今字的客观规律, 对我们辨识古今字,运用古今字理论沟通古今文字,是很有价值的,分述如下: 一、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 古字产生在前,今字产生在后。对此毋庸置疑,但是这里所说的时间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说某两个字是古今字,就是说它们是同一个词的通行时间有先后的两种书写形式,这又分为两种 情况:第一种是古字和今字字形上有密切联系,一般都有造字相承的关系,古字因“兼职”过多, 需要另造今字以分担自己的兼职;今字又以古字的形、音、义为基础,小有变化,以区别于古字。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字形上推断,因为今字大多以古字为声符,今字多是形声字,古字多是象形、 指事和会意字,掌握了这条规律,我们看到“钉”、“薯”、“债”、“避”等字,便可以立 即断定它们必然产生于“丁”、“莫”、“责”、“辟”之后。第二种情况,有一些古今字在形体上 没有联系,但在表示同一意义上使用有先后,我们也归为古今字。如“谊义”、“泉钱”、“志 一识”、“颂一容”等虽然形体上没有联系,但是都在表示同一意义上使用上有先后。本文认为, 辨别古今字不必准确地知道古字和今字产生的时间,能断定它们在时间上有先后就可。 二、古今字在字形上相关 古字和今字,在形体上,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相异的部分。新造的今字,绝人多数都是利 用古字原有的形体,或另增偏旁,或改变偏旁,形体上有着明显相承的关系。按乇筠直说,“本 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一般来说,大多数今字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有 的以古字为声符而增加形符,如“然燃”、“卒一猝”、“舍拾”、“要一腰”等;有的以古字为 形符而增加声符,如“自一鼻”等;也有的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改变形符的,如“说一悦”、“赴一 讣”、“没一殁”等;还有的按古字的假借义,加义符以区别,如“卒一猝”、“舍一拾”、“尉一慰” 等。有为数不多的古今字形体完全不同的,如“亦一腋”、“它他”等。但绝大多数都是在古 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的。 三、古今字在读音上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古字和今字,在语音上或相同,或相近,联系非常密切。今字区别于古字的书写形式是形体, 读音一般仍利用古字的语音形式。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在今字产生时,语音可能已有变化,但 这种变化一般是符合规律的。经过变化的语音,也仍然与古字的语音相近。因为今字多以古字为 9 宁砭人。 硕1 孚:f t 沦乏鹚节对“古今”的、汉 声符,所以古字和今字音同音近,古今字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有的声韵俱同,如:“队一坠”、 “到倒一、“孚一孵”、“采一探”等;有的声同韵近,如“专砖”、“章一樟”、“正一征”、“冒 一帽”等;有的声近韵同,如“为伪”、“召招”、“次一茨”、“朝一潮”等。因此,绝大多数 的古今字都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 四、古字和今字在词义上相互关联 古字和今字在词义上的关系也要分类对待。古今字中的古字和今字,它们在词义上是有一定 关联的。因为今字是分担古字的一个义项以区别词义的,一般古字义项多,今字义项少,古字包 括今字的意义,今字的意义则包含在古字之中,是古字的一个义项。 多数的古今字,今字只是分担古字中的一个意义。如“取”和“娶”,“取”有捕取、求取、 获取、婚娶等意义,今字“娶”只是分担婚娶的意义;“昏”和“婚”,“昏”有黄昏、昏暗、昏 庸、婚嫁等意义,今字“婚”只是分担婚嫁的意义。“知一智”、“竟一境”、“息熄”,“景一影”、 “写泻”等都如此。还有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技术侦查学专业题库- 数据库加密技术研究
- 2025年大学涉外警务专业题库- 大学生涉外警务的国际人权宣传
- 2025年大学出入境管理专业题库-跨国公司在出入境管理中的挑战
- 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模拟冲刺题库:机电工程验收标准试题
- 2025年海南省农业学校招聘工作人员(第1号)(3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广东清远市公安局第一次警务辅助人员招聘5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安全监察人员全真模拟模拟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能力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2025-2026学年导游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围手术期病人的疼痛护理
- 生成式AI在动画短片场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艾青的诗歌《火把》赏析
- 口腔外科手术引流管护理
- 《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职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全套教学课件
- 公路汛期安全培训
- mdt护理管理制度
- 麻醉科常用设备
- 2025-2030年中国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潍坊市公安局招录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