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文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签名日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 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方式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检索和查阅,可以公布(包 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 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i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着信仰失落、道德失衡的现象,其中公 务员队伍的问题更为引人注目。虽然我国大多数公务员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但也有少数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严重混乱,引发了“道德滑坡”和 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这直接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破坏了官民关系,动摇了 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当前亟待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 而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则可供当代借鉴。孟子在其人性善这 一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系统地阐述了自己仁、义、礼、智的道德思想,建构了一 套完善的道德修养理论。 孟子的这套道德修养理论对当前我国的公务员道德建设 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孟子道德思想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宗旨着手,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 背景和家庭背景之后, 我们对其塑造理想人格和实现理想社会的道德思想宗旨的 确立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章,从性善论、天命论两个层面来阐述孟子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 正是在人性善这一哲学基础之上,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道德思想理论。 第三章,主要对孟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这一内容具体表 现为“仁、义、礼、智”四德。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孟子道德思想的实现途径 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以便为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路径提供借鉴。 第四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以上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对孟子的 道德思想进行现代的诠释, 我们便会发现孟子的道德思想对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 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仁德有助于树立公务员的爱民为民思想;义德有助于树 立公务员的廉洁为公思想;礼德有助于树立公务员的文明行政思想;智德有助于 树立公务员的知耻尚荣思想。再者,孟子的社会教化、环境熏陶以及自我修养的 道德实现途径为今天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路径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孟子,道德思想,公务员,道德建设 ii the study on mencius morality idea and todays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s morality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time, chinese society has been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many people are affected by widespread loss of faith and moral imbalance, including the officials.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the officials have higher moral qualities, there are still a few whose ideals, beliefs and moral concepts serious disordered, triggering moral decline and the negative spread of corruption. this directly affects the imag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destroy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s and people, wavers peoples belief on the party, ruins the social morality. hence,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fficials morality at the present time. a abundant of moral ideas are involved in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supply a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world. at the basis of his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mencius set forth systematically his moral thought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etiquette and wisdom, and set up a kind of perfect moral cultivation theory. mencius theory still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our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s morality. this articl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peroration. the first chapter, the writer start with the 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ain purpose of menciuss moral thought. after we finish analyzing the social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its formation, we will have a much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s shaping of ideal 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foundation of the gist which is to realize the moral thought of ideal society. the second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mencius moral thought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e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destiny. mencius established his own perfect morality the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the third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ummary of mencius theory, with the concrete four content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etiquette and wisdom.” the writer does an impersonal analysis on its way of realization on basis of the four content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chinas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s morality.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is article, which annotates the iii moral thoughts with modern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we can see that mencius moral thought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resent officials morality. mencius thought of benevolence can help officials build up their opinions of loving people and working for people; mencius thought of righteousness can help officials build up their opinions of incorruptness; menciuss thought of etiquette can help officials build up heir opinions of civilized administration; mencius wisdom can help officials build up their opinion of shame and glory. moreover, mencius ways of realization of morality by the social enlightenment, environment edification and self-discipline also supply a reference for our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official morality. key words: mencius, thought of morality, officials,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iv 目录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孟子道德思想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宗旨. 4 第一节、孟子道德思想的产生背景. 4 一、孟子道德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 二、孟子道德思想产生的家庭背景. 5 第二节、孟子道德思想的主要宗旨. 5 一、塑造理想人格. 5 二、实现理想社会. 6 第二章、孟子道德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7 第一节、孟子道德思想的内在理论基础人性善. 7 一、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7 二、性善论的说理论证. 8 第二节、孟子道德思想的外在理论基础天命论. 10 第三章、孟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 12 第一节、孟子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 12 一、恻隐之心仁德. 12 二、羞恶之心义德. 13 三、恭敬之心礼德. 14 四、是非之心智德. 15 第二节、孟子道德思想的实现途径. 16 一、社会教化. 16 二、环境熏陶. 17 三、自我修养. 18 第四章、孟子道德思想对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启示. 21 第一节、中国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概述. 21 一、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21 二、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第二节、孟子道德思想内容对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启示. 23 一、仁德树立公务员的爱民为民思想. 23 二、义德树立公务员的廉洁为公思想. 24 v 三、礼德树立公务员的文明行政思想. 25 四、智德树立公务员的知耻尚荣思想. 26 第三节、孟子道德实现途径对公务员道德建设路径的启示. 27 一、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学习. 27 二、优化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 28 三、提高公务员道德的自修性. 29 四、健全公务员道德建设法规. 30 结语.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6 个人简历. 37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1 引 言 一、研究缘由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深层演进,各种意识观念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认 知,形成了一些有悖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错误、消极思想观念,致使当今人们的道 德信仰、道德规范有所滑坡。在此背景下,许多公务员以及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忽 视自我道德建设,导致道德上的堕落和腐败,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极 坏的社会影响。 然而中华民族素来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 尤其是作为儒家 “亚圣” 的孟子,其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激发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 积极作用。研究孟子的道德思想、挖掘其道德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使之与当代社 会的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为当代社会服务,为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和启示,这正是本文的动机之所在。 二、研究意义 孟子的道德思想在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孟子对 道德教化的目标、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其实现途径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时 下,我们对孟子的道德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从而使我们对孟子的道德修 身思想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进而为其当今的普世价值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 基础,这也正是研究孟子道德思想的理论意义之所在。 谈古为了论今,鉴往为了知来,那么本文探讨孟子的道德思想也是如此。当 前公务员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廉洁政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树立 新时期荣辱观的客观需要。因此,研究孟子的道德思想就是为了促进当前公务员 的道德建设,这也正是研究孟子道德思想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三、研究现状 孟子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深入的总体性的研究孟子的 专著已有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专门论述其道德思想的著作。现有的对孟子道德思 想的研究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研究孟子的专著中构成研究孟子思想的一个 组成部分;一种是发表在期刊上专门研究孟子道德修身思想的学术文章。其学术 文章由于较多,在此不逐一详细列举。其研究孟子的专著主要分为西方汉学界研 究、港台研究和国内研究。 西方汉学界研究孟子的学者主要有杜维明、成中英和信广来。杜维明以“士 的自觉”思想解读孟子,主要从主体意识、客观价值、天地精神三个维度来理解 孟子思想中体现的“士的自觉” 。成中英对孟子思想中的心、性、气、思、自反、 自得等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信广来近年来则专攻孟子,已出版孟子和早期儒家 思想一书。这些研究往往都涉及到对孟子道德思想的认识。 港台老一代学者中研究孟子思想成就最大的有徐复观和牟宗三。 徐复观1969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年出版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六章专论孟子。其中以历史的观点出发, 将性善论看作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并提出性善论以心善为根据,性善即心 善的观点。牟宗三1968年出版的心体与性体和1985年出版的圆善论对孟 子论述最为集中。牟宗三的研究一是站在心学立场上来评述孟子;二是用康德思 想来研究孟子,即以康德的道德自律学说为视角研究性善论。台湾新一代研究孟 子的学者主要有李明辉、黄俊杰等。李明辉的代表作是1990年出版的儒家与康 德和1994年出版的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他以康德思想解说 孟子并且更为深入细致。黄俊杰主要是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孟子,他撰写的孟 子思想史论已于1991年和1995年出版了一、二卷。 国内对孟子思想的研究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 文革中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 使得对孟子的研究中断,认识上流于政治化,概念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 学热了起来,研究孟子的各种著作也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关于孟子的 各种专著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近十几年关于孟子研究的专著主要有:何晓 明的亚圣思辨录:孟子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版。杨泽波的孟 子性善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董洪利的孟子研究江苏 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杨泽波的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兰陵的孔孟学说之精华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高专诚的孟子通 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徐洪兴的孟子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李幼蒸的 仁学解释学: 孔孟伦理学结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戴兆国的心性与德性:孟子伦理思想的现代阐释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我国关于公务员道德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的 20 年。 ” 11979 年至 1985 年是其萌芽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与道德、政治与道 德关系的研究,为以后公务员的道德研究打下了基础;1986 年至 1992 年是其形 成期,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干部“四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出现了一批对干部 道德、行政道德研究的著作,但明确将公务员道德建设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专著 还是很少。新世纪以来,在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背景下,有关 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趋渐活跃,但由于我国公务员制 度建设较晚, 故而对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研究还不成体系, 大都是从某一方面着手, 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目前关于我国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专著还不是很多, 主要有张翠萍的困境与重建当代中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但是, 关于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学术论文很多,在此就不逐一列举。 四、研究方法 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 客观、 发展的看待问题, 主要用文献研究法,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3 在历史文献、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孟子的道德思想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研 究。 本文在对孟子的道德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之时, 始终把孟子的道德思想放在 历史发展与现实的视野中,既注重其道德思想的基础理论,又注重其在当今的普 世价值,力求在批判继承中进行创新发展以便为当今的社会发展所用。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一章 孟子道德思想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宗旨 第一节 孟子道德思想的产生背景 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 邹城)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继承了儒学传统,并建立 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其目的就是结束当时长期的社会混乱局面,建立一 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因此,其道德思想是在他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当然他的道德思想也与他个人成长的家庭背景有关。因此,孟子道德思想 的产生背景主要表现为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两个方面。 一、孟子道德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战国时代中期(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是社会大转变的时期,其社会 的政治、文化背景对孟子道德思想的形成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一)政治背景 战国时代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时代,当时社会秩 序混乱,战争频繁,民生凋敝。正如孟子对此世事的描绘: “争地以战,杀人盈 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在这种境 况下, 百姓生活异常艰辛, 既不能维持家庭的温饱, 又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 以至于“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 3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旧有的伦理道德秩序已经瓦解,唯利是图 的风气日益强盛,已成为人们正当合理的价值追求,如史记中记载: “廉颇 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乃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 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 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4面对如此的现实,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救世 情怀的儒家士人孟子,必然要建构其道德思想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重整社会 纲纪。 (二)文化背景 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因为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在奴隶制 的母胎里渐渐成熟,新兴地主阶级已经诞生。于是,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 贵族之间,以及地主阶级中不同的阶层和集团之间矛盾重重。面对不同的阶级和 集团的利益, 士人纷纷著书立说, 产生了一批著名学者和派别, 形成 “百家争鸣” 的局面。在这种情势下,以“仁”为核心的传统儒学受到了其他学派的排斥和打 击,同时也得不到各诸侯国的重视,而实用的法家、兵家、纵横家的思想则受到 各诸侯国的重用。如史记孟子旬卿列传载: “当是之时,秦用商鞍,富国 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 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柯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5 所如者不合。” 5面对如此的形势,以宣扬儒家传统为职责的孟子,慨然以继承 儒家思想为志,进而对孔子的学说进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以性善为理论基础的 仁、义、礼、智思想,使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孟子道德思想产生的家庭背景 孟子道德思想的形成不仅受社会背景的影响, 而且还受其良好家庭背景的影 响。孟子父母的姓字名氏在史记孟子旬卿列传中没有任何的记载,在西汉 韩婴的韩诗外传、刘向的烈女传中有“孟母三迁”、“烹豚存教”等故 事的记载。 孟母为了使孟子受到好的环境的熏陶,曾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校附近,每 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 就会逐一学习记住。 孟子从小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成长, 潜意识的就会使他 对道德教化的力量异常的有信心。 “烹豚存教”是孟母对孟子实施诚实教育的故事。当时孟家住在集市附近,忽 然东邻传来宰猪的尖叫声。孟子不解地问: “杀猪干什么?”孟母开玩笑的便随 口而答: “给你吃。 ”就在孟子等待享受美味猪肉时,孟母意识到刚才的玩笑话会 失信于不懂事的儿子,于是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几枚刀币买了一小块肉,让孟 子美美地饱餐一顿,为自己随口而出的戏言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虽然这些故事只有民间传说的价值, 但可以肯定的是孟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 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 孟子纯正的道德意识正是他良好的家风所培养的。 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家风为他亲自见证人性之善、自我道德教化以及其德性的 涵养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独特新路。 第二节 孟子道德思想的主要宗旨 面对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混乱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孟子 在其人性善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了他的道德思想。 他的道德思想可以塑造人们的 理想人格,进而实现有序、太平、稳定、和谐以及行“仁政”的理想社会。因此, 孟子建构其道德思想的主要宗旨就是塑造理想人格和实现理想社会。 一、塑造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指一种理想道德或是一种道德上的完美典型, 就是有意识的创造 一个人们共同敬仰的人格典范,进而引导人们攀登崇高的道德目标。因为“理想 人格均具有一种典范作用” 。 6孟子道德思想所要塑造的就是 “圣贤” 、 “君子” 、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圣人人格是孟子所要塑造的最高道德人格,圣人既能完美体现伦理道德,又 是治理天下的榜样。 “圣人,人伦之至也” 。 7圣人就是其人格具有仁、义、礼、 智四德的人。他们不仅具有高于一般人的道德修养,而且还能建立让一般人望尘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莫及的丰功伟业。然而,孟子认为只要人们肯于学习,把先天的善端发挥至尽, 达到最高境界,就可以成为圣人,即“人皆可以为尧舜” 。 8但是,其人格的完 善有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 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不可知之之谓神。” 9依孟子之见,君子的 修养境界应为: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10 总之,孟子道德思想所要塑造的是君子、圣贤、大丈夫的理想人格,都具有 高尚的道德修养, 不仅能够志道存礼, 宽人律己, 重义轻利, 并且上能安邦定国、 下能孝悌忠信。 二、实现理想社会 孟子道德思想所要塑造的理想人格并不是其最终目的, 塑造理想人格是为了 进一步实现其安定、太平的理想社会,因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11 基于当时社会混乱的现状,孟子在政治上极力强调以德治国,行“仁政”思 想,从而结束长期的战乱,实现天下的安定与和平,进而使人们过上安定和平的 生活。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能“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 12使“七十者衣 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13就能统一天下,实现天下和平。而要称王天下的有 效手段就是以德服人、以善养人,即“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 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14可见,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 国君在政治上推行仁政,因此,孟子把希望就寄托在了仁君的身上,他说: “天 子不仁,不保四海” , 15进而肯定的说: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16 总之,孟子道德思想所塑造的理想人格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前提,国君只有具 备了圣贤的理想人格才能行仁政,才能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感召、教化人们,进 而实现安定、太平的理想社会。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7 第二章 孟子道德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孟子道德思想的宗旨就是实现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而这一切必须依靠人们 的亲身践行, 亲身践行的提前就是人们必须从内心自觉的接受其道德思想。 因此, 孟子为了使人们从内心自觉的接受其道德思想, 就从内在的性善与外在的天命为 其道德思想建构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孟子道德思想的内在理论基础人性善 在人性这一问题上,孟子对其的规定就是人性善,又何谓人性?当今学者对 其的解释为: “人性是关于人的本质特性、生命基本倾向的哲学和伦理学概念, 是从德性上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是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于上天本性的信仰。 ” 17 一、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内容主要表现为人性先天本 善、后天扩充善端、恶为非才之罪三个方面。 (一)人性先天本善 孔子曾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18但是孔子没有明确表明相近之性是 善还是恶。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并将其 “性相近” 的观点发展为性善论, 并系统的阐述了其人性善这一理论主张。 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源于人的本性,表现为人的善行,人天生具有潜在的向 善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被孟子称为“端” ,即是一种向善的道德萌芽状态。孟 子认为,人生而具有四端,他说: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9孟子在“四端”的基础之上又扩展为“四德” ,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 , 并认为“四德”也是人所本有的。孟子曰: “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 20人先天具有向善的可能性,具有性善的萌芽四端,经过后天的扩充 就发展为四德,四端是因,四德是果。所以说,人之初的本性是善的。 (二)后天扩充善端 孟子认为, “虽然人人具有善端, 但是性善的人还不足以构成善人。 ” 21因为, 人虽有善端,但是它总是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人如果经不住外物的迷惑而心役 于物就会随时泯灭善的萌芽,可导致为不善。因此,孟子认为要抵挡住诱惑就要 坚定向善的决心,时时警惕外物的诱惑和坏的环境的影响,要保持住本心,这样 就能实现完美的道德。而要保持住本心,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须后天扩充人 的善端,扩充善端的途径就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完成。 孟子在主张人性本善的同时也强调后天善端的扩充, 因为人先天仅具有善端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而已,而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就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找回散失的善的本性,进而 保存和发扬善端。因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把固有的善端扩充的 结果。圣人能做到的普通人一样可以做到,因为人的嗜好都有相同处,都出于天 性, “圣人,与我同类者” , 22“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23只要人们肯 于学习和自修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 就能把先天的善端发挥到极致, 进而 “人 皆可以为尧舜” 。 24 (三)恶为非才之罪 针对世上存在恶的现象,孟子解释为: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 25人不 善而恶,其根源不在于人的本性,而在于后天人为的结果。因为,人在后天把先 天的善性放失了。因此,不能因后天之恶来否定人性的本善。 具体来讲,恶的产生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在于“有放心而 不知求” , 26“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27一方面是说人放失了善 心而不知道找回,一方面是说虽然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 其善性充分发挥出来。孟子所讲的性善,不是说每个人一出生就是一个道德高尚 的人, 只是仅具有向善的可能性, 具有善的萌芽而已, 人如果在后天不去扩充它, 本心一旦被私欲蒙蔽,就会向恶,而客观上在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孟子举例说: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也。” 28少年之弟在丰年和凶年的不同表现,不是因为其天生的材质不同,而是 因为他们的本心所受的环境不同。接着孟子又以“牛山之木”为例,说山的本性 是生长花草树木的,而在牛、羊、斧头的外力破坏下成为秃山,不是山失去了其 生长花草树木的本性,而是外力使其本性丧失而已。总之,依孟子之见,人的本 性是善的,恶没有独立的来源,仅是本心的丧失而致。 二、性善论的说理论证 孟子为了使自己的人性本善理论得到大家的认可, 必须驳倒其他学派的性无 善无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和有性善有性不善的人性论观点,进而他不得 不对自己的性善论进行说理论证。孟子从不同方面对他的性善论进行了说理论 证,其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孟子从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上来证明其人性是本善的。人与禽兽有很 多的相似性,但这是人与动物的共性,孟子认为,人不同与动物的根本属性,才 是人的本性。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 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29孟子认为,人有其仁义根于心, 并以此为基础去做事、做人,并不是因仁义为美而求之,这就是人不同于禽兽的 根本原因。然而一般之人不懂此理,故而失之,而君子知并能存养之。孟子又以 舜为例曰: “舜之居深山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9 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30舜与野人的不 同在于舜知善而行善,进而说明人之性善是其人之本性。由此可知,孟子所言之 性善,是从德性上来讲的。孟子认为,人的这种善性,使人在做事时能避开一切 利害顾虑,依其自觉的道德意识行事,而这种德性意识就内在于人的心中。 再者,孟子用“情”和“才”来证明人之本性是善的。 “情”和“才”是孟 子性善论中较为重要的概念。 “情”字在孟子中为“实际情况”之意,它在 孟子一书中共出现了四次,其中有两次是与其性善论有关的。一次是“乃若 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 31在此, “情”就是“实际情况”之意,是 说人的实际情况是可以为善的,故而才言性善。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说得 更为贴切:“情犹素也,实也。”第二次是:“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者有 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32是说人之为禽兽并不是人的实际情况。“才”字 在孟子中有人的初生之质、才能和有才能的人三种含义,并且这三种含义是 紧密相连、逐一引申而来的。说文:“才,草木之初也”。草木之初叫做才, 这就是才字的本义,故而人的初生之质也应叫做才。由于初生之质其本身就含有 发展之义,进而引申为才能,才能又引申为有才能的人。而在孟子的性善论中, “才”指的是其本义人初生之质。那么孟子又是如何用“情”和“才”来论 证他的人性之善呢?孟子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若夫为不善,非才之 罪也” 。 33就是说,人只要顺其情(实际情况)就可以为善,然而有的人为恶不 善,其原因不在他的才(人初生之质) ,即不在于他的天性。进而孟子又用实例 来证明他的观点,他说: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 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 34少年子弟多赖、多暴之因不在于人的情和才, 而是外在环境的不同使其陷溺其心的结果,所以说人的本性是善的。 孟子不管是用人与禽兽的区别来论证,还是用“情”和“才”来说理证明, 最后都必须要归结于人的本心上。因为,一切都源于本心,“情”和“才”也只 是本心的表现而已。因此,孟子性善论的论证逻辑就是以心来论性善。“心”字 虽然在孟子中有较多含义,但作为性善论基础的心,却非常纯洁、非常严格。 这个心就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四心”。在孟子看来,“四心”又叫做 良心(善心)和本心(原本具有之心)。孟子认为良心本心人所固有,例如, “人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35猛然见到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任 何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悲悯不忍之情,这就是恻隐之心。既然每个人都有恻隐之 心,而恻隐之心就是良心本心,故而每个人都有良心本心。再如,“人之所不学 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 36人不加学习便能做到的就是良能,人不加思考便会知道的 就是良知。孩提之童即知爱其亲,稍大一点即知敬其兄,这些都是不学而能的良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良知人人固有,因此良心本心人人固有,而良心本心 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仁义礼智,就是人的善性。这就说明,性善的根据完全在于 心善,因为心善所以性善。 第二节 孟子道德思想的外在理论基础天命论 孟子以心善论性善是极其的精巧,似乎已较为圆满。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孟 子,人为何固有善心?孟子便会无言应对。因此,孟子又引入“天”的概念,把 人生而固有的善性直接归之于天。简而言之,就是天赋善端,天是性善的最终根 源。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孟子因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而言性善。人 之所以有此四端,性之所以善,正因为性乃天之所与我者,人之所得于天者。 此性善说之形上学的根据也。” 37故而杨泽波认为,天是性善的最终原因,因此 天命论成为孟子道德思想的外在理论基础。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着重探讨的中心问题,那么又何谓天?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 “天”这一概念具有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本体之天 和义理之天等多种含义。在人类文明早期的殷商时代, “天”主要是指主宰之天, 即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天,即所谓的皇天上帝,它是宇宙间最高的决定力量, 主宰着整个社会和一切人事,它代表的是一种神权,这种神权又庇护着王权。因 此,人们的行为都必须要顺从上帝的意志,不允许有任何的违背。然而后期商王 朝政权的腐败,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绝对权威的信仰,使人们对天的绝对必然性产 生了怀疑。随着西周政权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了上帝是根据人的德性来指定自 己在人世间的代表的,正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 38在这种“以德辅天” 的观念中, “天”仍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天”仍然是指主宰之天。这一观念直 至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孔子以“继周”自命,所以他 的天道观还有周人传统的思想。从他的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 , 3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40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天”仍为有 意志的主宰之意。但是,孔子在讲命运之天时,不仅把“天”看成一种无法违抗、 无法改变的必然性,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听从于命运的安排,而且还要求人们 知“天命” ,只有认识到“天命”不能违抗的必然性,然后才能正确的以“天命” 行事,所以孔子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41孔子之后,子思继承了孔子的 天命论思想,并且把天命与人性统一了起来,他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谓 道,修道之谓教。” 42再者,子思在其本体之天的论述中,又引入了“诚”的概 念,他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43“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 所以成物也” 。 44“诚”则是“天”的表现形式,而“天”是诚的本体,并且“天” 这一本体是超乎时间、空间、物质以及运动诸范畴的先天的自在物,而且它的形 式、内容及其变化也都是超感觉的。子思又曰: “君子诚之为贵也” , 45就是要求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11 以至诚之性来配天之性,其真理为: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 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46 孟子直承其师子思天命观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之上将“天”道德化,进而又 提出“善”的概念。孟子认为,天本身就具有善的德性,而世间万事万物都归于 天,因此,天之诚,人之善,就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善是因为人禀受了天的德性, 即人之善是天之诚在人间的表现形式而已。在此, “天”就是道德之天,从而伦 理道德就是宇宙的最高原则, 这就是孟子所言的义理之天。 孟子言天是为了说人, 就是为其人性之本善建立形而上的根据。那么孟子怎样把天与人,即天命与人性 统一起来的呢?孟子认为,现实的世界就是道德世界,而天就是道德的根源,人 秉承于天, 便是性, 进而天与性便合二为一了, 这也就是孟子天与人相通的观念。 张岱年先生认为: “天人相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余市中医院药学项目管理考核
- 镇江市人民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操作考核
- 南通市中医院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与切取考核
- 大兴安岭人民医院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管理医师授权考核
- 池州市人民医院后勤外包项目招标文件编制考核
- 基础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方案
- 废弃矿山修复后景观恢复设计方案
- 萍乡市人民医院磁共振手术麻醉考核
-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方案
- 农产品加工园区高效能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计算机数据安全说课课件
- 皮肤移植植皮术
- 艺术概论王宏建(版)
- 口腔门诊药品管理制度
- 高考英语必背688个高频词汇清单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电信行业应急保障措施及网络维护策略
- 人防地下室安全施工方案
- 水泥喷码机培训课件
- 个案护理的意义与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