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学专业论文)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pdf_第1页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论文)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pdf_第2页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论文)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pdf_第3页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论文)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pdf_第4页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论文)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1 t , , 一:一 。, 。, 一 _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相关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文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洼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论文中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贵阳中医学院或其他 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作者:李永存日期:2 0 1 0 年5 月1 7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文了解贵阳中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贵州省有 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夸永存导师签名,、豕弘 日期。2 0 1 0 年5 月1 7 一一 一 目录 中文摘要l 英文摘要2 前言3 一、病例筛选5 1 纳入指标5 2 排除标准5 3 患者资料5 二、治疗检查内容:6 1 听力检查6 2 症状记录6 三、治疗6 四、疗效判断6 五、观察症状与体征6 六、统计方法7 七、结果8 ,寸论1 0 结论1 4 问题与展望1 5 参考文献1 7 附录一综述1 9 附录二病例收集资料3 l 附录三致谢3 6 附录四个人简介3 7 一一一 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i 要 、目的:观察聪耳通窍汤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一,一 方法:将6 0 名确诊为突聋的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案,依据l :1 的比例 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3 0 例。中药治疗组服用聪 耳通窍汤,每次l o o m l ,每日3 次,共观察两个疗程( 2 周为一个疗程) 。西 药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 2 r a g ,每日3 次,口服,共观察两个疗 程( 2 周为一个疗程) 。第一疗程前后,两组傲听力检查各一次、观察症状各 一次,第二疗程后两组再做听力检查各一次、观察症状各一次。比较两组患 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和两个疗程之后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一疗程之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第二疗程之后,治疗组总有效9 0 t 对照组总有效率8 2 4 。 经采用t 检验,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 p o 0 5 ) 。 ;- 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对照观察,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对照 组的疗效。说明聪耳通窍汤是安全可靠和服用方便的药物,其药源丰富,价 格低廉,是值得推广的。同时也为原因复杂而难愈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突 聋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_ :一一,: 关键词;突聋,邪闭耳窍聪耳通窍汤 j , : 、 一 , l a b s t r a c l i o b j e c t i v e :o b s e r v ec l i n i c a l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o fc o n g 8 r 蚕o n gq 主a 口 t a n et r e a t i n gi d i o p a t h i cs u d d e nd e a f n e s s m e t h o d s :c o ll e c ti nm a r c h2 0 0 8 一一f e b r u a r y2 0 0 9 ,t h ep a t i e n t s ,w h oh a v e e v e rv i s i t e dad o c t o rf o rt h e i ri d i o p a t h i cs u d d e nd e a f n e s si nt h e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o fg u i y a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c o l l e g ea n d s h a n x i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h o s p i t a l b yu s i n g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u l a t i o ns t o c h a s t i ct a b l e s ,d i v i d et h e mi n t ot w og r o u p s t h ef i r s to n e 1 s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 ,w h i c hi ss t o c h a s t i c a l l y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t r e a t m e n tg r o u p t h es e c o n do n ei s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w h i c hi st h ew e s t e r nm e d i c i n e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e v a l u a t ec l i n i c a l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p r o j e c to f c o n g e rt o n g q i a ot a n g t r e a t i n gi d i o p a t h i cs u d d e nd e a f n e s s ,w i t hn o n - b l i n d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0 1 t r i a l t e s tu n i to f3 0p a t i e n t s u s i n gc o n g e r t o n gq i a or a n 殴 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o f3 0p a t i e n t s ,u s i n go fb e t a h i s t i n em e s i l a t et a b l e t s 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 ; 一 r e s u l t s :i nt h et e s tg r o u po f3 0p a t i e n t sa n di nt h ec o n t r 0 1g r o u po f3 0 p a t i e n t s ,t h et o t a le f f i c i e n c yo f9 2 0 0 f o rt h et e s tg r o u p ,t h et o t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8 2 4 0 f o r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a f t e ru s i n g t e s t ,c o m p a r e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t o t a lb e t w e e nt h et e s tg r o u pa n dc o n t r 0 1g r o u p ,t h et w o g r o u p sh a ds i g n if i c a n td if f e r e n c e ( p 0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c l i n i c a l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o f c o n g e r t o n gq i a 0 豫n g 1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b e t a h i s t i n em u t i l a t et a b l e t s a n df e w e rs i d e e f f e c t s t h er e c u e n c er a t ei sm u c h l o w e r a f t e rc l i n i cp r a c t i c e ;鼢 t o n gq i a ot a n gi sw o r t hr e c o m m e n d i n g ,s a f er e li a b l ea n dc o n v e n i e n t m e d i c i n e k e y 眦d s :i d i o p a t h i cs u d d e nd e a f n e s sc o n g 鼢砌馏纰d 陷馏 2 一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1 一 突聋,即突发性耳聋,是特发性突聋的简称,中医称“暴聋一,是指突然发 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 数分钟到三天内) 听力 急剧下降,听力检查为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 0 d b 以上。无明显诱因,多为单耳发病,少数亦可双耳发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 病之一1 1 l ,其发病机理虽有多种说法,但目前尚无定论( 2 1 1 3 l ,由于原因不明,目 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雌床,但没有一种方法的疗效得到肯定1 4 1 。 中医认为突聋多由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以及肾精亏损, 气血亏虚,脾胃虚弱嘲璐3 所致。经络学认为足厥阴肝经循于耳,通过经脉的联系, 使耳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构成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的相互依赖,及其在 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f 7 l 。 现代西医认为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目前仍未明确嘲,多数学者认为与病毒 感染 9 1 、血管疾病、内耳水肿、内耳微循环障碍 t o i i z l ( 慢性疾病的影响,如:糖 尿病、高血脂、肾炎等) ,以及自身免疫病【1 2 l 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性迷 路炎和内耳循环障碍( 缺血、痉挛、硬化、栓塞) 为主要原因l 蚓。 在治疗上西医以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以及纠正代谢紊乱为主要方法1 1 4 l 。目前国 内外西医治疗,有全身疗法和局部疗法。全身疗法主要从病因治疗,主要用【l s l 血管舒张剂、血浆增溶剂、抗凝剂以及营养神经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疗效 均不满意。近年来采用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上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研究表 明早期采用高压氧,并配合血管扩张荆疗效更佳。局部疗法有干细胞1 1 6 l 补充法: 鼓室激素注射法;穴位注射药物法:微波l 埘疗法等等。 中医则分证论治f 1 8 i :风热侵袭型用银翘散加减;肝火上扰型用龙胆泻肝汤加 减;痰火郁结型用清火化痰丸加减;气滞血瘀型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肾精亏损型 用耳聋左慈丸加减;气血亏虚型用归脾汤加减;脾胃虚弱型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本课题研究发现,用经验方聪耳通窍汤治疗邪闭耳窍型突聋疗效满意。 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和易产生耐药性之故,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关注到中医药对 本病的治疗。中医药治疗因毒副作用小,作用温和而且持久,且具有辨证施治及 综合治疗的作用l 捌。所以受到患者的青睐。 3 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_ 二= = 一一一 本研究通过设立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临床比较,证明前者较后者有着 更为安全、价格低廉和疗效突出的优点,这为中医对突聋的防治提供了更为有效 的临床方案。 4 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病例筛选 正文 临床资料与方法 筛选2 0 0 8 年3 月至2 0 0 9 年8 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 院门诊就诊,并且符合突聋病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 0 名( 6 0 耳) 突聋患者。 患者。 , 1 1 纳入标准, 1 1 1 符合诊断标准:( 2 0 0 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专业委员会) ( 1 ) 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天以内 ,( 2 ) 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 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 0 d b 以上。多为单侧,但是也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的 ( 3 ) 病因不明 -” 一, “ ” ( 4 ) 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 - ( 5 )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7 ( 6 ) 除第颅神经症状外,不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 1 2 中医辨证属邪闭耳窍型 1 1 3 年龄1 8 - 6 0 岁,性别不限 l : 1 1 4 知情同意,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 1 1 5 一周内未用相关药物者 ;, 1 2 排除标准 一 1 1 2 1 精神病患者 。 ,“。, 1 2 2 过敏体质者 一7 一 + 。; 1 2 3 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一 。7 : : 1 2 4 高血压者【收缩压大于1 6 0 m m h g 或( 和) 舒张压大于9 0 m m h g j - + 、 j 1 2 5 窗膜破裂者 。 ? 一 。 1 2 6 未能坚持治疗者 一 r ,l 一 , 1 2 7 试验期增加血管扩张剂药物者 1 2 8 中断治疗并没有按期检查而无法评价疗效及安全性者 “ 1 3 患者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病例6 0 人( 6 0 耳) ,纯中药治疗组3 0 人3 0 耳,男1 5 人,女1 5 人:纯茜药治疗组3 0 入3 0 耳,男1 6 人,女1 4 人。两组性 l : 别和年龄比较,p ) o 0 5 均无显著差异。 s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检查内容 2 1 听力检查 包括纯音听阈检查和声导抗检查,并记录结果。 2 2 自觉症状记录 包括耳鸣、耳胀塞感、和眩晕 3 、治疗 。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案,将6 0 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 : j 组,各3 0 例。2 周为1 个疗程,共观察2 个疗程,治疗共4 周。 一中药治疗组采用聪耳通窍汤,每次l o o m l ,每日3 次,口服,2 周为1 个疗程, 。 , - 共2 个疗程,( 症状较重者可加用丹参注射液和听宫、翳风穴位按摩。对照组不 用) 。其药物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 机煎剂, 每袋l o o m l ) 。聪耳通窍汤的药物组成有:桑叶l o g 、葛根1 5 9 、柴胡l o g 、蝉衣 l o g 、川芎l o g 、香附1 0 9 、石菖蒲l o g 、丹参1 5 9 、白芍1 5 9 、路路通1 5g 、毛 冬青1 5 9 、甘草6 9 等药物。 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 2 m g ,每日3 次,口服,2 周为1 个疗程, 共2 个疗程。(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规格6 m g 片,生产厂家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 公司,批准文号:h 2 0 0 4 0 1 3 0 ) 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院西 药房提供。 4 疗效判定( 2 0 0 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专业委员会) 4 1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4 2 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3 0 d b 。 、 一:, 4 3 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 5 - 3 0 d b 。 4 4 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闽改善不足1 5 d b 。 显效+ 有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5 、观察症状体征 。: 5 1 耳鸣 ,j, : ( 1 ) 无耳鸣 , 1、 ( 2 ) 轻微耳呜,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6 一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3 ) 耳鸣明显,但能忍受 ,( 4 ) 持续耳呜,难以忍受 、 ( 1 ) 一( 2 ) 为有效,( 3 ) 一( 4 ) 为无效 、 - 5 2 耳胀塞感 j 一 ( 1 ) 无耳胀塞感 i ( 2 ) 有轻微耳胀塞感,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 ( 3 ) 耳胀塞感明显,一但尚能忍受一:“ 。4 ) 持续耳胀塞感,难以忍受一 f ( 1 ) 一( 2 ) 为有效,( 3 ) 一( 4 ) 为无效 ;ji 一 5 3 眩晕 t _ 。 5 j : :二f , 气 ( 1 ) 无眩晕感 f ( 2 ) 有轻微眩晕感,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 3 ) 耳眩晕感明显,但尚能忍受 。 ( 4 ) 持续眩晕感,难以忍受 - j ( 1 ) 一( 2 ) 为有效,( 3 ) 一( 4 ) 为无效、 、 。6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以上统计资料采用曲s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o 0 5 视为有统计意义。 1 。n4 _ 一一。 一 _ 一“一。 - ,_ ,:t jj ij 。f , , f ) i f “ , r :, 一- ”q 一一。、一, 。一一 7 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二= 二= 一一- 结 果 1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0 例中,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9 0 :对照组总有效 率8 2 4 。经采用t 检验,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 于对照组( p 0 0 5 ) 。 2 、治疗各阶段所得患者资料比较表: 表l 两组治疗前症状的比较 症状中药组 病例对照组病侈 r 3 0 3 09 口 寄= - :二一一 耳鸣8 1 6 6 79 1 3 3 三1 赢万一 耳胀塞 1 0 3 3 3 3 9 2 6 6 7 0 5 7 3 眩晕1 24 0 0 0 1 2 3 3 3 3 0 5 9 2 耳胀塞5 9 6 6 7 6 7 3 3 3 0 0 3 0 眩晕88 0 0 0 9 5 3 5 5 o 0 2 8 - _ _ - _ - _ i _ i - - _ _ _ - - _ i - - _ - - _ - - _ _ - _ 一 表3 两组治疗4 周后症状比较 症状 中药组 病例 对照组 病例一一。一 3 0 3 0o 耳胀塞l 9 3 3 3 1 6 3 3 3 0 0 0 5 眩晕09 0 0 0 3 6 3 3 3 o 0 1 s - _ - - _ - - - _ _ _ - _ _ -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_ - _ 8 一一一 一一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表5两组治疗4 周后听力比较 ( p o o s ) 为有显著差异。,、 以上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症状均有好转,但治疗组百分 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聪耳通窍汤治疗本病有睨显优势声导抗图由a s : 。 型变为a 型。 : 、 3 、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 。: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好, 患者可以耐受。 :、, 4 、复发情况 一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复发情况,只因本试验观察时间较短,所以 。 目前还不能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本病的复发有何长期影响,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观察。 9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讨:论一一一 突聋是特发性突聋的简称,即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 神经性耳聋,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 数分钟到三天) 听力急剧下降,听力检查常 、为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 0 d b 以上,无明显诱因。 多为单耳发病,少数亦可双耳发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 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尚无定论,由于原因不明,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 临床,但没有一种方法的疗效得到肯定。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和易产生耐药性之故, 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关注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中医药治疗因其毒副作用小,作 用温和,而且持久,且具有辩证施治及综合治疗的优势作用,所以近年来被研究 者所看好。 。 中医学对突聋的认识 ( 1 ) 对突聋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 中医认为突聋多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以及肾精亏损, 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所致。经络学说认为足厥阴肝经循于耳,通过经脉的联系, 使耳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构成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的相互依赖,及其在 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其常见病史有:如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 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其他全耳疾病史、治疗史等。临床症状轻者听音不清, 重者完全失听。本方治疗突聋的病因病机:由于寒暖失调,外感风热,或风寒化 热,肺失宣降,致使外邪循经上犯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而致耳呜耳聋。或 邪由表及里,侵犯少阳:或情志抑郁,亦或暴怒伤肝,致肝失调达,气郁化火, 肝胆火热循经上扰耳窍,引起耳鸣耳聋。 ( 2 ) 对突聋辨证论治的认识 目前对于本病的辩证尚无统一的辩证标准,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突聋的辩 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型: 1 ) 风热侵袭型: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 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淡豆豉、荆 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 一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 肝火上扰型:耳鸣如闻潮声或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 之后耳鸣耳聋加重。伴口苦、咽干、面红或目赤,尿黄、便秘,夜寐不宁,胸胁 胀痛,头痛或眩晕,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法:清肝泻热,开郁通窍。方药: 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 当归、甘草。: : 3 ) 痰火郁结型: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 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a :治法:化痰清热, 散结通窍。方药i 清气化痰丸组成:陈皮、制半夏杏仁、枳实- 黄芩,瓜萎 仁、茯苓、胆南星0 姜汁为丸。 。:! 1 ,y ;_ 4 ) 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病程可长可短,全身可无明显其他症状,或有爆震 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数。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药:通窍活血 汤。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生姜、大枣。- s ) 肾精亏损型:耳呜如缠,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渐降,头晕眼花,腰 膝酸软,虚烦不眠,夜尿频多,发脱齿摇,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治法:补 肾填精,滋阴潜阳。方药;耳聋左慈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 泽泻、五味子菖蒲。j 一 :1 ,:。r o , 6 ) 气血亏虚型:耳鸣耳聋,疲劳后加重,声低气却。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 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 养血通窍方药:归脾汤。组成: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枣 仁、茯神、远志、木香、生姜、大枣。 。j 。, 、 本方对于突聋的辩证论治:风热外袭,肺经受病,宣降失常外邪循经上 犯,蒙蔽清窍,经气痞塞,则耳内胀闷,故致耳鸣耳聋;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 胆经入耳经,肝火循经上扰耳窍j 则耳鸣耳聋;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 郁化火,故使耳鸣耳聋加重: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肝火内灼则 口苦便黄、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主肝病。 i:, 现代医学对突聋的认识 , :一 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目前仍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血管疾病、 内耳水肿,内耳微循环障碍( 慢性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高血脂、肾炎等) 1 1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以及自身免疫病等等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病毒性迷路炎和内耳循环障碍 ( 缺血、痉挛、硬化、栓塞) 为主要原因。临床上观察j 约2 8 n 内耳迷路动 脉为终末动脉,而且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内耳 供血障碍学术日益受到重视。以上原因可导致微血管水肿,血细胞集聚及高凝状 态而引起耳微循环障碍;加之内耳毛细血管网为终末支,无侧支循环建立,最终 导致内耳供血不足j 引起组织水肿,缺氧及代谢紊乱,使耳末梢听力感受器受到 损害,致耳聋的发生。因此,在治疗上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及纠正代谢紊乱为主要 方法。同时也发现,本病患者常有循环血补体c 3 的激活产物水平显著升高。显 然单纯内耳这一微小器官的病理反应应该不是引起循环血中这类物质的含量变 化的唯一原因,更有可能的是一种全身反应参与的内耳靶器官病变的表现。 方药论述 : 、: 聪耳通窍汤是由临床常用中药组成的,而且是经过导师临床多年应用的经验 方,依其病因病机主要用于邪闭耳窍型的突发性耳聋,包括外感风热之邪和内伤 肝火之邪。其主证有: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有耳胀闷 感。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者耳鸣如闻潮声或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耳鸣耳聋 加重。可伴口苦、咽干、面红或目赤,尿黄、便秘,夜寐不宁,胸胁胀痛,头痛 或眩晕,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法: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方中用桑叶甘寒清润,可轻清发散,既能疏散肺卫风热、宣散燥气,又能清 泻肝胆之火;葛根、柴胡、蝉衣宣散风热,清宣肺气,疏利肝胆经气:川芎乃血 中之气药,香附是气中之血药,与柴胡同用,为 医林改错,通气散虮之意, 能调气活血,通行经络:路路通、石菖蒲开窍聪耳:自芍、柴胡疏肝解郁。耳乃 肝经循行路径之所在,疏肝有利于经气调达,利用精气去滋养;丹参、川芎、活 血化瘀;毛冬青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经气通而不痛,痛而不通;活 血化瘀有利于减缓耳之胀闷阻塞感,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葛根开阳通窍。调理 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平和,自然一体,具有疏风散邪。疏通经络的作 用,主要适用邪闭耳窍型的突聋患者j :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 1 甘草、桑叶、蝉衣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葛根具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有抗菌消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镇痛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它对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有利于 炎症的消退,也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啦! ;丹参具有改善血粘度、增快血流速 度、抗氧化、提高肌体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积聚和抗菌消炎镇痛解痉j 3 1 的作 用;香附具有活血化瘀、解痉和激素样n 钔作用;石菖蒲有显著的降脂、抑制血 小板聚集、并有延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啦。作用;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接抑制致炎物 质释放,对粘膜损伤模有保护作用瑚。的作用;毛冬青黄酮甙有扩张血管的作 :,、,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毛冬青极度敏感。 、 ,| 、 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导师的经验方一聪耳通窍汤一一不失为经济实用,副 ,l, ,j 。、 , 作用小,疗效全面而卓著的处方,对于两周后的患者也是具有疗效的。目前多数 医院对超过两周甚至更长的病例认为不能恢复而放弃治疗,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可 能的治疗机会,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样做的理由是充分的。所以中医辨证论治 和整体调整,将不失为久病患者的良好治疗途径。聪耳通窍汤药物组成如下: 桑叶1 0 9 、葛根1 5 9 、柴胡l o g 、蝉衣1 0 9 、川芎l o g 、香附l o g 、石菖蒲 l o g 、丹参1 5 9 、白芍1 5 9 、路路通1 5 9 、毛冬青1 5 9 、甘草6 9 等药物。 为了保证所选病例符合排除标准,所以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都进行一次肝 肾功能的测定。治疗结束后,为了检测药物是否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每 位患者均再做一次肝肾功能的测定,以保证治疗之后每位患者的肝肾功能是正常 的。本研究未发现对肝肾有影响。 听力检查包纯音听阈检查和声导抗检查,为了确诊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符 合纳入标准,所以对每位患者均傲听阈检查,并记录结果。在治疗的第一个疗程 结束后,对每位患者进行听阈检查,并按照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记录;治疗的第二 个疗程结束后,同样再对每位患者进行听阈检查,并按照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记录 和评定,以确定每位患者听阈提高的分贝数和声导抗图的改变情况。 症状记录包括耳鸣、耳胀塞感、和眩晕等,治疗前和第一、第二疗程后三 次对各患者症状情况进行记录,用来分析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表明:i 一 ( 1 ) 两组药物对于突聋均有治疗作用。但是聪耳通窍汤为经验方,疗效好于单 纯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于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优势,用药后对于耳鸣,耳 胀等症状较前有良好改善。适用于邪闭耳窍型突聋患者,其不良反应小,适合长 期服用。重者加用丹参注射液和穴位按摩,疗效更好。 ( 2 ) 聪耳通窍汤安全有效,对于患病二周后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为久病患 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 3 ) 其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便于推广。 ( 4 ) 聪耳通窍汤,服用方便,为今后开发成国家级新药奠定基础,可更好地临 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一 ? 。 7 : : 1 4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与展望,:j , 由于时间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对本研究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及看法: 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症之一,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耳毒性药物的 滥用,各种理化不良刺激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 加,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病病理改变多而复杂,治疗困难,、若贻 误时机,往往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由于病因未明,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广泛 公认的治疗手段,多为经验治疗。 :, 而中医治疗耳聋历史悠久,中医学提出了从预防、治疗到调理本病的一整套 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医药对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疗 效。目前国内外已开始了运用中医药,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中药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即如何使用理想的中药剂型,何种用药 途径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量等等,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由于地域 环境差异,出现的病因病机也不尽相同,跟踪随访也难以到位,所以其疗效也有 ! 待进一步验证,在传统的治疗方法基础上,仍有待进一步拓宽,实验研究多采用 非特异性指标。总之中医中药前景虽然广阔,但仍需继续观察总结与提高。 西医西药方面仍需进一步发挥已有的优势,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生物遗 传、基因克隆、新药、新法以及体外疗法等进一步着手研究。 总之,在临床的治疗上,目前仍需注意下列几点: 开始治疗的时间问题: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年龄愈小疗效也愈好, 这是目前普遍的看法。由于部分患者存在自愈倾向,自愈者大多在病后i - 2 周以 内,因此文献报道的病例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即起病后一周内开始治疗,不论采 用什么方法,效果均较好,同样的方法一周后开始治疗则效果不佳这一结论实 际上无法排除自愈的因素。由于伦理方面的原因,不能设立空白对照组,所以目 前国内外均无法进行自愈的对照观察,以致迄今尚不能肯定某一种方法的确切疗 效。如果对起病两周后的病例进行治疗而获得疗效,则可以基本肯定是治疗的效 果。但是,目前对超过两周甚至更长的病例大多认为不能恢复而放弃治疗,使部 分患者丧失了可能的治疗机会。突发性耳聋超过一定时间后,耳蜗毛细胞可能因 缺血、缺氧而坏死,难以逆转,因此听力难以恢复,是治疗的难点。究竟起病后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多长时间有治疗机会,多长时间则没有治疗价值,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认识,成 为选择病例的一个难点j 、;,j 。治疗的持续时间问题:对突发性耳聋治疗多长时间才可以结束,目前也是一 个难点,多数医院治疗2 周便放弃,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样做的理由是充 j 分的。、一 治疗方法的种类:目前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报道大多选用的方法较为单 一,缺少综合治疗的研究报道。究竟综合治疗较之单一治疗是否更具优势,是值 一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将可能有效的方法有机组合起来,使之起相互协调,增强治 疗的效果;是中医治疗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难点。 一“ :针对以上难点的应对措施: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除对起病时间较早的病例 按常规积极治疗外,应重点观察起病超过两周、一般认为效果不好的病例,对这 部分病例治疗时间应相对延长一些,如治疗1 个月甚至更长,尽可能采取中医综 合治疗措施,探索各种措施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较长时间的治疗如何提高病人 的依从是一个关键。如果能积累一定数量的病例,则对于中医综合治疗突发性耳 聋的疗效可能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 ;j ; i 、 一一一一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t : : 1 高等教育搿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主编:王士贞,p 8 2 【2 王明山,王霄霞、陈晓东等,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 志2 0 0 4 ,1 4 ( 7 ) :3 0 5 - 3 0 6 _ 、v -! 【3 利显民早期高压氧联合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哈尔滨医药2 0 0 8 ,2 8 : ( 1 ) 7 - 8 “ 一 。 4 田道发主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 2 3 5 】刘延,美尼尔氏病和突发性耳聋治疗的若干问题 j i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 9 9 7 ( 2 ) 1 2 4 - 1 2 5 c 6 刘智斌,牛文民,头皮发际区捧针法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现代中医药,2 0 0 8 ( 3 ) 2 8 2 4 3 4 4 7 康厚墉、谭斌,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 j i ,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0 3 ,( 3 ) 1 5 4 8 陈艳、王国忠、李玉芬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 9 9 5 1 0 ,6 3 4 9 王学让、任来斌、李秀梅等,河北中医,1 9 9 0 ,1 0 6 3 4 c l o 王士贞,耳鸣耳聋,中医耳鼻咽喉科学,8 3 1 1 s t o k r o s sr j ,a 1 b e r s ,眦s c h i t a j ,e ta l 【1 2 蒋春荣、殷团芳、卢永德等突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t j ,中国耳鼻咽喉颅外科杂志 1 9 9 9 ( 5 ) 5 1 - 5 3 1 3 王丽研、孟雪风,突聋临床研究,中医药信息2 0 0 7 ( 2 4 ) 6 ,3 3 - 3 4 1 4 b e r r o c a lj r ,r a m i r e z - c a m a c h or s u d d e ns e n s o r i n e v r a lh e a r i n gl o s s :s u p p o r t i n g t h ei m m u n o l o g i ct h e o r y j a mo t o lr h i n o ll o r y n g o l ,2 0 0 2 ,( 1 1 1 ) 9 8 9 9 9 7 i s j 张士军化瘀汤治疗突聋5 0 例。吉林中医药1 9 9 5 ( 3 ) l2 9 6 1 1 6 赵广富等中医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 0 0 8 ,( 3 0 ) :4 0 1 7 】i t c h , n o v ,2 0 0 7 ,v 0 1 ,2 4 ,n o 6 3 4 1 8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 9 刘延,美尼尔氏病和突发性耳聋治疗的若干问题【j l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 9 9 7 ( 2 ) 1 2 4 - 1 2 5 2 0 】王丽妍。中医药信息2 0 0 7 年第2 ,4 卷第6 期3 3 1 7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1 郭兰忠。现代实实用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9 9 7 1 ,7 8 ,8 2 2 2 陈奇。中药药效的研究与方法【m 】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 0 0 3 ;3 8 5 3 8 9 f 2 3 - j - 章:森。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 0 0 0 年4 期,1 8 j 一 l z 4 1 支, j 成兵。光明中医。2 0 0 9 年4 期7 8 7 - , 2 5 杜毅,周超凡石菖蒲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述( j ) 内蒙古中医药,1 9 9 3 ,1 2 ( i ) :4 0 , 2 6 李向中关于柴胡药理研究的探讨 j 中国中药杂志,2 0 0 3 ,8 ( 0 2 ) :3 9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一:综述 :。 中西医对突聋治疗的研究近况 摘要突聋中医学谓之为。暴聋一,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清窍,或瘀 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突聋西医认为是种 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呈增加趋势。其病因复杂,目前学者 认为循环障碍及膜迷路破裂是主要成因,治疗方法主要应用血管舒张剂,血浆增 溶剂,抗凝剂以及营养神经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疗效均不满意3 本文从 中西医两方面的病因及临床研究出发,系统综述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中话医药 ,突聋综述 突聋即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特点是 在短时间内( 数分钟到三天) 听力急剧下降,听力检查常为中度以上的感音神经 性耳聋,无明显诱因,多为单耳发病,少数亦可双耳发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 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尚无定论1 5 1 6 , 由于原因不明, 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但没有一种方法的疗效得到肯定“1 。由于微 生物对抗生素等易产生耐药性之故,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关注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 疗。中医药治疗因毒副作用小,作用温和,而且持久,且具有辩证施治及综合治 疗作用n 1 ,所以被研究者看好目前有关治疗本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一定进 展。经检索中外文献近年的研究,现将中西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l - 目前研究现状 1 1 中医对突聋的认识 , 突聋多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以及肾精亏损,气血亏 虚,脾胃虚弱d 埔1 所致,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足厥阴肝经循于耳,通过经脉的 联系,使耳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构成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的相互依赖, 及其在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1 。其病史常有: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史、用 药史、其他全耳疾病史、治疗史等n 玎。临床症状轻者听音不清,重者完全失听。 突发耳聋者以单侧为多见,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少数亦有双侧同时发生者i 缓慢 发生的渐进性耳聋多为双侧,部分耳聋可呈波动性听力下降。对此古代中医文献 贵阳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早有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搿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斗。诸病源候论卷 二十九:“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 。 故为耳鸣一。素向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一。医 林改错上卷:“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阴 滞,故耳突聋一。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 +, 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改耳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 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丽声闻于外,此 正肾不固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