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夏完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夏完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夏完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夏完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夏完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邀筮氲 日 期:2 缨生! 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邀丛、益。 日 期:迎坐:生 摘要 夏完淳是明清之际值得注意的作家。他虽然只活了十七岁,但天才早慧,英名不朽, 其人其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关于夏完淳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和散 乱,甚至连其姓氏名号都未能确认。论文在着力解决其姓氏名号及被捕原因、地点、时 间及遗腹子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力图准确勾勒出夏完淳的完整人生轨迹。在其父夏允 彝有意无意的培养下,夏完淳交游甚广,和许多贤士相往来,为人与创作均深受其影响, 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另外,夏完淳的创作,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较明显,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多为拟古之作;甲申变后,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和作者个 人经历的变化,使他的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关键词:夏完淳生平考交游考创作论年谱 a b s t r a c t x i aw a n c h u n b e l o n g s t ot h er a r et h a ti sw o r t h yt om a k ea t h o r o u g h r e s e a r c ha m o n gt h e w r i t e r sa tt h et u r no f 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y h ea l t h o u g ho n l yl i v e s1 7y e a r so l d ,h eh a s p r e c o c i o u st a l e n ta n di n t e l l i g e n c ea n dg o o dn a m e i m m o r t a l h ea n dh i sw o r k sb o t ht a k e i m p o r t a n tp l a c e s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a n d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x i a w a n c h u ni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f a l l i n gb e h i n da n di n d i s o r d e r ,e v e nh i sn a m e a n da p p e l l a t i o n c a n n o tc o n f i r m t h et h e s i si st od e a lw i t hs u c h p r o b l e m s a sh i sn a m ea n d a p p e l l a t i o n ,d e a t h c a u s e ,d e a t hd a t ea n dd e a t hp l a c ee t c ,a n do n t h a tb a s i st r yt od r a wt h eo u t l i n eo f h i sw h o l e l i f e b ei n f l u e n c e db yh i sf a t h e r , t h ep e o p l ew i t hw h o mh eh a da s s o c i a t e dw e r ei n c r e a s e d m u c h x i aw a n c h u na n dh i sw r i t i n gw e r eb o t h 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 ma n dg r a d u a l l y f o r m e dh i sc l e a rc h a r a c t e ro f h i so w n s e l e a l s o ,t h e w r i t i n go f x i aw a n c h u n ,s u f f e r i n g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 b i gb a c k g r o u n do b v i o u s l y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e r i o d s k e yw o r d s :x i aw a n e h u nl i f e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r e s e a r c hw r i t i n gr e s e a r c h c h r o n i e l e 引言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明崇祯十七年 甲申( 一六四四年)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覆亡。明将吴三桂旋即引清兵 入关。五月,清兵进占北京城。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为皇帝,改明年为弘光 元年。南明第一个朝廷南京政权从酝酿建立开始,就发生立福、立潞的争议,不同 利益集团为争夺新政权垄断地位而争斗,而弘光君臣又一味满足于偏安江左,这都埋下 了祸根。乙酉( 一六四五年) 四月二十五t = 1 ,扬州陷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五月初十 日,弘光帝凌晨离城出逃,弘光朝廷土崩瓦解。乙酉六月初八日,潞王朱常涝就任监国, 孰料他决意降清,六月十四日,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杭州。清廷对汉民族实行高 压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以江南人民抗清为例,乙酉六月初一日,吴易“、 孙兆奎等举义抗清,建立江南第一支义师。闰六月,各地义师并起。夏完淳此时与父亲 夏允彝一起入吴淞总兵吴志葵军,这是他第一次从军。一六四五年六月十一日,唐王朱 聿键离开杭州前往福州筹办监国。阂六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纪元从本年七月初一日起 改称隆武元年,以福州为临时首都,这是南明史上第二个政权,即“隆武政权”。乙酉 七月十八目,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就任监国,改明年为监国元年。一国二主的对峙局面一 直拖延不决。一六四六年二月十九曰,清军进攻浙江、福建,五月二十九日晚上,鲁监 国离开绍兴,经台州乘船逃往海上。六月初一日,清军占领绍兴。鲁监国政权濒于瓦解, 清军乘胜入闽,八月二十七八日,清军追杀隆武帝于汀州。隆武二年丙戌( 一六四六年) 春,长兴伯吴易不甘心松江起义的失败,再次起义,夏完淳身负国难家仇,第二次从军, 入吴易军为参谋。 随着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自缢而朱明王朝崩溃,清兵进关并且由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入主中土,还有南明几个政权的稍纵即逝,使得明末的各种矛盾十分突出。激烈的民族 斗争激发了文士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由此在明代诗文领域也出现了复古的高潮, 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等人即是其中的代表。 夏完淳以髫龄入伍,身与这一动荡乱世,允彝殉国后,更是集国破家亡于一身,颠 沛流离,并投身子艰苦险难的抗清斗争。他的英烈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前进的脚步,他的 屈太均 皇明四朝成仁录及郭沫若认为“易”应为“易”而叶绍袁、叶廷培、陈去病以及柳亚子、自坚等人 均作“易”本文采用后说 2 诗文创作,也得到较高的评价,不管是同时代还是后世的评价者,都常将他与陈子龙齐 名。但他的姓名别号,被捕原因、地点、时间及遗腹子等众多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而且他的交游情况也未被整理,他创作的独特个性及特点也一直没有被发掘出 来。 关于夏完淳的研究,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问题尚未有人涉及。即使在已有的 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对史料甄别不够准确,引用材料芜杂的问题。如夏完淳藏名“复” 还是更名“复”,夏完淳由于吴胜兆反正案还是谢尧文通海案而被捕等,都悬而未决。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各种方志、信札、年谱等各种史料,并透过作者的 创作来分析研究,力图澄清事实。 在此基础上,结合明清易代这一时代背景,对夏完淳其人其文进行整体性研究,梳 理其人生创作线索并指出其创作的独特个性。 第一章夏完淳生平考 夏完淳,明朝南直隶松江府华亨县人,生于明崇祯四年辛未( 公元一六三一年) , 就义于清顺治四年丁亥( 公元一六四七年) ,他虽然只活了十七岁,但却英名不朽,且 有多种样式数以百计的作品传世。其人其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 第一节家世考 夏完淳出生于一个书香仕宦人家,高祖夏风,字心隐。本生高祖夏鸾,字少隐。曾 祖夏简,字奇云。祖父夏时正,字行之,别号方馀,生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 一五六零 年) ,死于天启七年丁卯( 一六二七年) ,活了六十八岁。夏时正在科场上曾屡屡受挫, 后来就专心从事诗、词等文学创作,有回春斋诗稿。他对两个儿子即长子夏之旭、 次子夏允彝的教育非常严格,如果晚上蕊人不能按规定交出文章,就不让吃饭:或者 写得不让他满意,也一定要让他们再改上几遍,直到自己通过为止,常常是父子三人深 夜了还饿着肚子在那里推敲创作。祖母顾氏,卒于崇祯十五年壬午( 一六四二年) 。她 教子有方,因材施教,针对两个儿子不同的特质,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训伯子以驯 谨,训仲子以宏恺”。 父亲夏允彝( 1 5 9 6 1 6 4 5 ) ,字彝仲,号瑗公,浙江嘉善籍。举万历戊午孝廉。才学 宏赡,与同郡的陈子龙等人创立几社,是几社的领导人之,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 登崇祯十年丁丑( 一六三七年) 进士,任福建长乐知县,有许多突出的政绩。崇祯十六 年癸未( 一六四三年) ,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知县七人,允彝被列为第一名,将 要委以他重任的时候,不幸母亲顾氏去世,丁母丧归。弘光的时候,被授以吏部考功司 主事。弘光元年乙酉,清军南下,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抗清。江南副总兵吴志葵,是允彝 的f 3 生,在允彝的劝说下,起兵吴淞,允彝入其军为之飞书走檄,四方响应,但参与者 都是没有经验的文士,对用兵作战并不在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八月三日,松江被李 成栋攻破后,允彝作绝命词,自沉松塘丽死。隆武帝赠允彝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 院侍读学士,谥文忠。鲁王赠太常寺卿,谥忠节。所著有禹贡古今合注、幸存录。 完淳的文章、气节,都是以父亲为楷模的,他在就义前曾感慨地说:“会稽大望,至今 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 ” 际于龙陈忠裕全集卷二十五叶董侍御寿夏太丈人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见白坚夏完淳集笺拉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 4 嫡母盛氏( 1 6 0 4 一? ) ,“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同”。,对完淳十分喜爱。 大裒赋序云:“慈母披缁,隔祗林于百里。披缁”即披黑衣,指出家为道尼,“祗 林”,指寺院,指盛氏于国难后弃家入道。完淳作品中多次提及此事:如在怀母诗二 首题下自注云:“家慈弃家入道,予经乱漂泊,赋此”:狱中上母书云:“慈君托迹 于空门”: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云:“家慈之鬓云既脱,四寡共居。”生母陆氏( 1 6 1 3 - ? ) t 曾有或作宁氏的说法,但在1 9 5 1 年,松江荡湾夏允彝、完淳父子墓出土崇祯十六年所 立砖刻买地券二方。允彝妾陆氏的一方镌明“待封陆氏,庚年三十一岁,本命癸丑年十 二月二十八日子时生”。,这是完淳生母为陆氏而非宁氏的证明。狱中上母书云“生 母寄生于别姓”,下文有“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昭南即夏惠吉,所以陆氏后来被奉养在 完淳妹夏惠吉的家中。 完淳的姐姐夏淑吉( 1 6 1 8 一? ) ,是嫡母盛氏所生,字美南,号荆隐,又号龙隐、义 融。她读书通大义,工词赋,善琴弈,正如完淳在大哀赋所形容的,“尚有文姬之 姊”。十九岁嫁给嘉定的侯玄洵,后生下儿子侯檠。崇祯十一年戊寅( 六三八年) 二 十一岁时,侯玄洵因病去世,淑吉悲痛欲绝,但儿子还太年幼,只能忍痛偷生。淑吉智 识过人,当南都福王立,诏征允彝的时候,她就对父亲说:“君相失德,东南必败,盍 先结庐于乡。” 允彝听从了她的建议。允彝曾对人说:“弘光之世,予得沽躯者,吾女 之力也。”。明亡家破,唯的儿子侯檠也早天后,淑吉心灰意冷,出家为尼,定居龙江, 改号龙隐,法名神一。后来侯玄洵的弟弟玄泓把龙江城内的岁寒亭重新修整了一下,淑 吉就居住于此。著有龙隐逸草,与人合著有上谷四贞集。她的儿子侯檠,崇祯十 年丁丑( 一六三七年) 生,顺治十年癸巳( 一六五三年) 去世,字武功。从小聪明伶俐, 被誉为“神童”。擅长诗、古文词等的创作,十四岁便加入文社,十七岁时因病夭折。 有侯伯子诗文集。 妹妹夏惠吉,字昭南,又号兰臆,和完淳同是陆氏所生。柳亚子在江左少年夏完 淳传中谈到惠吉“未详所适”,而据杜登春八悯诗有明考功郎瑗公夏公讳允彝云: “君方上公车,寻为闽令羁。归来赘我弟,容三为之婿。招我列绛维。” “配杜容三者, 当即夏惠吉”。完淳在偶见昭南女弟谈怀荆隐女兄自注云:“余号小隐,昭南号兰 狱中上母书见夏完淳集笺校卷九 转引自自坚夏完滓集笺校,上海古赭出版社,1 9 9 1 年第4 1 5 页。 ( 清) 汪永安纂,紫堤村志,清康熙十七年( 一六七八) 修,咸丰六年( - - a 五六) 增修( 卷七) 。 ( 民国) 陈传德修黄世祚纂,嘉定县续志民国十九年铅印本。 杜登春八悯诗有明考功郎瑷公夏公讳允彝,转引自夏完淳集笺校第2 3 2 页。 白坚疆完淳集笺校,第2 3 3 页 5 隐”,所以,小隐、兰隐与荆隐,共称“三隐”,美南与昭南,并称“二南”。完淳还另 有一个妹妹,在别子韶顾大妹倩题下自注云:“家妹早殁”,其中“倩”在这里读作 q i n g ,意思为“女婿”,诗题断为“别子韶顾”、“大妹倩”,诗中“凤去秦楼信杳然,返 魂香尽断肠天”就表达了对妹妹的悼念。 完淳的伯父夏之旭,字符初,华亭贡生。乙酉年松江被攻破,允彝殉节的时候,之 旭想和他同死,但因为允彝已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因此不能遂愿,但此后两年内足迹 没有再踏入城市半步。后来因为陈子龙而受到牵连,作绝命词,在顺治四年丁亥( 一 六四七年) 五月二十五日,自缢于文庙颜子牌位的旁边。 完淳的夫人钱秦篆,是嘉善钱枋“的女儿。根据完淳丁亥( 一六四七年) 狱中作遗 夫人书中“青年丧偶,才及二九之期”,知道她比完淳大一岁。完淳在顺治二年乙酉 ( 一六四五年) 南都倾覆、义师云起的夏秋动乱之际革草成婚,此时他正跟从父亲允彝 出入于吴志葵的军中,而秦篆的父亲钱桷也在嘉善起兵。正如南冠草中寄内一 诗所说:“忆昔结禧日,正当擐甲时。门楣齐阀阅,花烛夹旌旗”。钱氏也是嘉菩的名门, 钱秦篆的祖父士晋,曾任云南巡抚;父亲钱槁,任兵部职方主事;伯父士升,曾任东阁 大学士。钱秦篆以贤德著称:大哀赋有“非无德曜之妻”;遗夫人书有“未尝以 家门盛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狱中上母书 有“新妇结搐二年,贤孝素著”。另紫堤村志流寓夏完淳传说完淳“俘至金陵见 杀,年仅十七。有遗腹子,不育”。,蔡嗣襄说她“遗腹得女”。,夏节愍全集案云: “节憨生一女,遗腹得男而殇。遂无后。他书记载不一,当以紫堤村志为正。”“ 第二节生平考 一,关于夏完淳的名字问题,存在几种不同说法:第一种是他初名复,后更名完淳。 任中敏先生在夏完淳年谱中写到:“夏完淳,原名复。甲申国变后,改名完淳” ; 南史( 柳亚子笔名) 在夏允彝完淳父子合传中认为“完淳,初名复”。;郭沫若先 生在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文中也认为“他起初名叫复,后改为完淳”:白坚夏 石匮书后集、南疆逸史等书及任中敏、王学曾等认为“桷”作“旃”,据白坚先生考证为“槁”。 汪永安纂,紫堤村志清康熙十七年( 一六七八) 售威丰六年( - - k 五六) 增修( 卷七) 。 汪永安纂,紫堤村志,清康熙十七年( 一六七八) 修,咸丰六年( - t 五六) 增髂( 卷七) 。 夏完淳撰( 清) 庄师洛辑,夏节憨全集卷首事略。清同治八年( 1 8 6 9 ) 刻本。 任中敬夏完淳狱中草附年谱,1 9 4 1 年重庆南京书局排印饮虹蒋丛刊本。 南史夏允彝完淳父子合传,见于 明 夏完淳著王学曾注释大裒赋注释,上海吉籍出版社,1 9 9 7 年5 月。 鄹沫若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 9 8 5 年2 月。 6 完淳集笺校认为夏完淳,原名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夏完淳集前言认为 。r 夏完淳原名复”。;秦训习郑州大学学报认为“夏完淳,乳名端哥,原名复,明 亡后改完淳。;完淳初名复及号小隐,见娄县庄师洛辑夏节憨全集卷首引明史 稿夏允彝传中所附师洛案语。第二种认为他原名完淳,后更名复。紫堤村志中写 到:“夏完淳:字存占,允彝子,鼎革后更名复”;柳文耀夏完淳研究:“夏完淳, 字存古,后名复”。;陆元辅续幸存录序:“初讳完淳,复其乱后所更名”9 。第三种 是没有名“复”这个提法。如温睿临南疆逸史、徐鼐小腆纪传、王鸿绪夏允彝 传、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蔡嗣襄夏存古传、黄鹤醉 翁记夏完淳等等,都只是写到“夏完淳,字存古”。 就所见晚明文献,没有提及完淳初名夏复的。夏完淳在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中 自称“孤子复”,在续幸存录自序中署名“孤子夏复泣血谨识”,由此可知夏完淳确 有夏复之名,排除第三种看法。崇祯十一年陈子龙作题钱仲子神童赋后,直书夏完 淳,与钱默并称;崇祯刊本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每卷之末皆标明“同都夏完淳存 古氏校”。,夏完淳一名己经用于崇祯时期,不是国变后才开始使用,排除第一种看法。 续幸存录自序是作于隆武二年丙戌( 一六四六年) 九月,与李舒章求宽侯氏书 作于同年末或第二年初,都是国变家变后所作,由此国变后更名为“复”是可能的,但 只有在进一步考证出夏完淳最早以“复”为名的时间后才能确定。 二字存古还是号存古? 任中敏、郭沫若、增修紫堤村志流寓等认为是字存 古:自坚、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夏完淳集前言等认为是号存古;柳亚子在江左少 年夏完淳传中写到完淳“号存古”,而以南史为笔名在夏允彝完淳父子合传中写 到“字存古”。 柳文耀先生在夏完淳研究札丛一文中考证“完淳是诗人的原名”,而“古人的 名、字之间,意思上往往有着内在的关联”,“而号,就十分自由”,“由此而论,存古是 字,而不是号”o 。我们从诸多文献中也不难看出,“完”与“存”意思相连,“完”本 义为完整、完好,但可引申为保全,如庄子杂篇卷二十八让王:“非所以完身养 ( 明) 夏完淳著白坚笺校,t 夏完淳集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 9 9 1 年7 月。 ( 明) 夏完淬。夏完淳集,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 秦t h j 习,夏完淳事迹考辨,郑州大学学报 ( 哲社版) ,1 9 9 0 年第3 期。第3 8 - 4 2 页。 柳文耀,云间思辨一柳文耀古热文学论文集,学林出版杜,2 0 0 0 年1 0 月,第3 3 页。 陆元辅,续幸存录序,见于上海古籍出版杜续修四库全书册4 4 0 第5 2 1 页。 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皇明诗选( 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1 2 月版。 挪文耀,云甸思辨一柳文耀古典文学论文集) ,学林出版社,2 0 0 0 年1 0 月,第3 4 页。 7 生也;“存本义为存在、生存,也可引申为保全,如易系辞。下:“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淳”意为质朴、敦厚,如老子第五十八章:“其政刚闷,其民淳淳” :t r 古,则“与时间过程的往昔、过去有关”固,两者也相关。所以说“存古”为字是 有道理的。 三又号又有四种之多:为“灵音”( 任中敏) :二为“灵首”( 南史、白坚) ,南 史夏允彝完淳父子合传:“别号灵首,则见同书卷四引余怀板桥杂已云间才子 夏灵首作青楼篇寄武塘钱漱广”:三为“灵首( 一作灵胥) ”,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 所夏完淳集前言;四为“灵胥”( 秦训习、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写到:“所谓灵胥 就是夏完淳了( 完淳全集注引作夏灵首,恐误。) ”。;“别号灵胥( 余淡心板桥杂记 言云间才子夏灵胥作青楼篇寄武塘钱漱广。灵胥即伍子胥之神。取号灵胥,盖 寓有亡国之痛,并以纪念其沉水殉国之父) ”。 其实,我们要搞清别号,关键在于余怀的板桥杂记中到底是“胥”还是“首”, 但据本人所见各种版本板桥杂记来看,应作“灵首”。 四完淳被捕的原因。完淳被捕下狱的原因,据史籍记载有多种既法:一是因陈子 龙连及;一是因谢尧文事泄;一是因参与吴胜兆反正失败而被牵连。 明史说夏完淳以陈子龙狱词连及而死;王鸿绪明史稿说因为吴胜兆反正失 败而连及陈子龙,又因子龙而牵涉到完淳;紫堤村志也说以陈子龙狱词连及而死。 陈子龙参加了吴胜兆反正一事,被捕牺牲,但他在押送途中便投水而死,根本没有狱词, 所以以上几种说法并不成立。 较难澄清的当属后两种说法,如王鸿绪、蔡嗣襄、王弘撰、黄鹤醉翁说完淳是因参 与吴胜兆反正案而被捕,曹家驹、侯玄泓、方授、夏完淳集前言都说因为谢尧文通 海案而入狱。因为谢尧文通海“是在吴胜兆反正失败后才进行追查的,吴胜兆图谋反正 曾与舟山黄斌卿联系,也具有通海的性质:况且两案在狱的人同日在南京遇难,更使两 案牵扯在一起”o 。 完淳在细林野哭中有“仿佛聊城矢更飞”句,借用战国时齐人鲁仲连策划攻 ( 战国) 庄周著庄子上海古藉出版社1 9 9 3 年。 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 9 9 1 年。 ( 春秋) 李耳著,老子,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 王力,( - e 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 0 0 0 年。 郭沫若夏完淳,见南冠草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9 月,第1 0 4 页。 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见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2 月,第7 2 2 页。 白坚,夏完淳集笺校前言。 8 破聊城一事,来比喻子龙策划清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正归明。很多资料也表明胜兆做事不 密,事发前已经人人尽知,反正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因此完淳应该知晓此事,而且也知 道陈子龙参与了此事。 那么完淳是否参与了吴胜兆反正案,也就是“松江兵变”呢? 柳文耀先生在夏完 淳与“松江兵变”中经过详尽的分析推理,在对鱼服、对月忆南行者、金明池 和吴江野哭等诗词的作年、主题考证后,认定“发生在丁亥之春的那场松江兵变, 完淳绝不是没有卷入,相反,他曾积极投入”。 丁亥( 一六四七年) 春,完淳为了报答鲁王朱以海的封赐,写了谢表;又以四十余 人抗清义士的名义写了一篇奏疏,约定会师的时间和地点。两篇文稿,都交给当时专门 在海上负责联络的秀才谢尧文带回,但尧文被海上的巡逻所抓获,押往松江,交给当时 清提督吴胜兆处理。但胜兆此时已决心反正,所以只是把他关起来,并未追究。四月反 正失败后,清将领到松江处理胜兆案件,查问谢尧文的来历时才一缉捕。认为完淳因 谢尧文案而被捕的白坚先生以清朝档案为证:顺治四年( 一六四七年) 八月二十二日的 “刑部尚书吴达海题本” 和9 月2 4 目的“江南总督洪承畴题本”。两件,是处理谢尧 文通海案的,以“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为 词,“依谋叛律”于九月十九f 1 “会官处决”顾成正、夏完淳、钦浩、吴鸿、谢尧文、 刘曙等三十三人。 完淳与子龙关系密切,而且国变家变后师生更是一同参加了多次起义。完淳在牺牲 前对岳父钱梅说:“当日者,公与督师陈公子龙及完淳三人同时歃血,上启国主,为江 南举义之倡,江南人莫不踊跃;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 乎哉! ”回再者以完淳的性情,对发生在身边的这样重大的事情,说他没有参与似乎也不 合乎情理与事理。或许是他没有把柄落入清人手中,但毕竟他的被捕是由清廷施令的, 他被捕的原因我们只能以清廷所定罪名为据。顺治四年七月初十日。和九月二十四日。 “江南总督洪承畴揭贴”两件,是处理吴胜兆反正案的,此案牵连的有吴胜秦、钱彦淋、 柳文耀,云间思辨一柳文耀古典文学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 0 0 0 年1 0 月,第1 8 页-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骨董三记- 卷五此书共四册,民国二十二年( 1 9 3 3 ) 铅印本。 江南各省招抚内院大学士洪承畴题本见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 己编第一奉t 中华 民国四十六年( 1 9 5 8 ) 六月出版铅印本,第3 4 页。 届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六吴江起义传 见四库禁毁书丛刊第5 0 册北京出版社据民国商务印书馆长 沙影印排印广东丛书本,1 9 9 8 年。 江南各省招抚内院大学士洪承畴题本,见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中华 民国四十六年( 1 9 5 8 ) 六月出版铅印本,第3 4 页。 江南总督内院大学士洪承畴揭贴见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刊明清内阁大库残余档案,明清史料 第三本,民国十九( 1 9 3 0 ) 至二十年( 1 9 3 1 ) 铅印本,第2 0 2 页。 9 徐似子、夏保谟、张名斌等十人,于九月十九同“会官枭斩”,其中没有完淳的名字c 因此,导致完淳被捕的直接原因是谢尧文通海事泄,这也并不排除完淳参与了“松江兵 变”。 此外,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说:“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被执。” 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完淳做吴易的参谋的时候,根本没有被执,他被捕的时间 是在一年之后”。 五被捕时间:完淳是由于谢尧文通海案而被捕,谢尧文被捕的时间是在丁亥四月, 因中间有吴胜兆反正案的牵扯,所以等清廷腾出时间来过问完淳时,已是谢尧文被捕几 个月以后了。嘉庆戊辰夏,何其伟编辑夏节愍集时,在辑录了杜登春的豪心犯难 集之后,特作附记,其中日:“刘曙下狱八旬”。,“完淳是同案犯,被捕和入狱 时间当相差无几。从九月十九f l 上推八旬,完淳被捕当是六月底或七月初”。 南冠草完全是完淳在被捕后所作,中间收有七夕步蠡水先生韵一首,“蠡 水先生”即刘曙,甲申以后亡臣表咄0 曙云:“械至南京,与顾咸正、夏完淳同系狱 八十l = l ,唱和甚多。曙与咸正,皆以辱骂当事见杀。”。他们九月十九日遇难,前推八十 同七夕时两人也应同在狱中了。另外钱槁也有七夕狱中作一诗,三人当同在狱中 唱和,所以完淳的被捕应当是在一六四七年阴历七月七日以前。 六被捕地点:蔡嗣襄夏完淳事略说:“逻卒至其妻家,存古奋然日:天下岂 有畏人避祸夏存古哉! 遂被执至金陵死焉。”。黄鹤醉翁记载说:“读书外家,丁亥 四月巴( 江宁总管巴山) ,陈( 奏柘林游击陈可) 、土( 江苏巡抚土国保) 三帅执之。” o 另外任中敏、柳亚予也认为是在嘉善钱旃家中被逮。郭沫若、白坚、中华书局上海编 辑所夏完淳集前言等认为被捕地点是在他的故乡。从完淳被捕后的作品分析,能 排列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从被捕到押送途中所经历各地,最后到南京狱中, 即开始别云间( 云间是松江的古称) 、拜辞家恭人等辞别故乡和亲人,再到细 林野哭、吴江野哭。所以他在故乡被捕是合理的。 完淳早卒妹妹的丈夫顾九成和社友王法送他到城北,完淳赠诗告别。 届大均,t 嘉兴起义诸臣传,见皇明四朝成仁录卷七,此书共十二卷,民国三十七年( 1 9 4 8 ) 广东丛书编印 委员会影印广东丛书本。 秦训习,t 夏完淳事迹考辨,郑州大学学报) ,1 9 9 0 年第3 期,第3 8 页。 夏节愍全集补遗事略。 秦训习,夏完淳事迹考辨,郑州大学学报,1 9 9 0 年第3 期,第3 9 页。 夏完淳集笺校,第2 7 9 页。 夏节愍全集补遗事略。 夏节愍垒集补遗事略, 1 0 完淳遇害后的情况,童心犯难集记载很详,由杜登春为其收尸并埋葬。而黄鹤 醉翁蜕“同郡李之杜收其尸,葬之聚宝山木末亭下”。,则不足信。乾隆四十一年,赐 溢节愍。夏氏父子墓在松江荡湾村北。新中国成立后,夏氏父子墓得到重修,并定为国 家重点保护文物。1 9 6 1 年,陈毅同志访夏氏父子墓,并题碑留念。 此外夏完淳乳名端哥,还有别号小隐。因早年辑诗文为玉樊堂集,所以又号玉 樊。 夏节愍全集补遗事略。 第二章夏完淳交游考 夏允彝非常重视对完淳的教育,不管去什么地方,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而允彝所交 多贤士,又好提携后进,所以,完淳自幼年就有机会和四方贤士接触,和许多前辈及年 事较长的人相交往。从他交游的对象和范围,我们才更清楚完淳选择自己人生道路和创 作道路的必然。 陈子龙( 1 6 0 8 1 6 4 7 ) ,明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字卧子、人中、懋中, 号大樽、轶符,后易姓李,别号子陵孟公、颍川明逸。崇祯十年( 一六三七年) 进士, 开始任绍兴推官,后因定乱有功,擢为兵科给事中,任命刚下而北京陷落。就职于南京 弘光朝时,被掌权的奸臣嫉恨,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而请离。南京失陷,乙酉八月削发 为僧,法名信衷,但仍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受南明鲁王监囤兵部职衔,监国二年( 即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亦即一六四七年) 因参与吴胜兆反正案被擒,在押送途中趁人不 注意投水殉国,年仅四十岁。乾隆间,追谥为“忠裕”。陈子龙以文章气节著称于时, 岽祯初年,曾参加“复社”,为该社后期共戴的领袖,并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 创建“几社”,与复社相互呼应,成为东林党的后劲。当时一谈到文章,都盛称复社与 几社,一谈到几社,一定首推夏允彝和陈子龙,而子龙的文名更盛。有陈忠裕公全集, 又曾编纂皇明经世文编、皇明诗选等。 子龙是完淳父亲的挚友、又是自己的师长。据陈子龙年谱,子龙在天启五年乙 丑( 一六二五年) “始交同郡夏彝仲”,即引为知己,两人过从甚密。子龙的报夏考 功书,将一腔心里话诉与友人,是子龙文中最为感人的篇章。完淳和子龙接触的较早 记载应该是崇祯九年丙子陈子龙( 一六三六年) 在题钱仲子神童赋后后记到:“夏 完淳者,彝仲子也,年六岁能熟经史,操笔论古人得失颇有端委。予时过从彝仲游,好 与论难,始以为戏弄,既而爽然自失矣。”。到崇祯十五年壬午( 一六四二年) 完淳十二 岁,一天陈子龙来,允彝让完淳接待。案头摆有世说,子龙问:“诸葛靓逃于厕中, 终不见晋世祖,而嵇绍竞死荡阴之役,何以忠孝殊途。”完淳拱手回答:“此时当计出处。 苟忆顾日影而弹琴,自当与诸葛为侣。”子龙感叹到:“君言先得吾心者。”。完淳才得以 拜子龙为师。崇祯十七年甲申( 一六四四年) ,完淳编录云间三子合稿,收陈子龙、 ( 明) 陈子龙编、( 请) 王 云续编,陈忠裕公自着年谱,清嘉庆八年刻本第5 0 3 页。 ( 明) 陈子龙,题钱仲子神童赋后,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 3 8 7 册,卷十六,第1 7 9 页。 李延星,南吴旧话,见于夏节愍全集附录 1 2 李雯、宋辕文诗之台集,共九卷。各卷之首,均署“陈子龙卧子”、“李雯舒章”、“宋征 舆辕文同撰”,“门人夏完淳存古编录”。,门人,即是对陈予龙而言。完淳有诗读 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丙戌,吴易再起于湖中,子龙、完淳曾先后在军中,事败 后,又曾同渡吴淞江( 即吴江) ,“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据陈予龙 年谱,丙戍,“往来禾郡、武塘间,所与往来者,武塘则夏存古”,完淳有从陈 轶符年丈游细林山馆( 细林山,旧名神山,松江九蜂之一。陈子龙村居时常游之地。 完淳曾随之同游于此) 可证。国变后的屡次起义,师生都一起参加。永历元年丁亥七月 被押解的途中完淳作细林野哭,在夏集中当推佳作,是他在松江被捕后,经过细林 山时所作,“呜呼,抚膺一声江云丌,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 寒月苦行当来”,声与泪下,一字一口罔。 钱熙( 1 6 2 0 1 6 4 6 ) ,字漱广,诸生,完淳岳父钱梅的长子。钱熙性格沉静,少 负隽才。,父亲钱携性格豪放,热情好客,家中经常是丝竹满堂,高朋满座,但钱熙却能 沉浸于书的世界里,对外界无所睹闻。顺治三年丙戍( 一六四六年) ,钱熙曾到过吴易 军队,回来后不久病卒于西塘,年仅二十七岁。著有思存集。 隆武二年丙戌完淳客居武塘时,正值花朝节( 俗称百花生同,即阴历二月份) ,有 花朝约漱广游邹仲坚园亭阻风雨有作。钱熙的去逝,令完淳伤痛至极,“忽得胥塘讣, 伤心自白头”1 。,“知心惟有牙旗月,夜夜依人恐是君”。另作七绝一i - j k 首哀悼,长题 为钱漱广为余内兄弟丰姿玉立神采骏扬纲纪翼修百行具备天假以年且有为以死哲人云 亡邦国殄瘁哀哉得绝句十八首短歌之悲过于长号非有情者不足以语此,“枕上相逢还说 梦,樽前如见不闻声。伤心惊起无人间,独倚寒窗月自明”,足见完淳和这位内兄感情 之深厚。 完淳关系钱熙之诗颇多:得东报怀漱广、吊漱广至西塘有述、五子诗、青 楼篇与漱广同赋、春兴八首同钱大作、漱广有外舍云英者乱后嫁人感伤不置代为赋 之、柳梢青江泊怀漱广。 侯玄洵( ? 一1 6 3 8 ) 字文中,号确斋,诸生。侯岐曾的仲子,崇祯九年丙子( 一 六三六年) ,娶夏淑吉,崇祯十一年戊寅( 一六三八年) ,因病卒。玄淘也是完淳最为心 ( 明) 夏完淳编,云间三子新诗台稿,民国二年( 1 9 1 3 ) 赵诒琛等刻,峭帆楼丛书本。 细林野哭,见夏完淳集笺技卷四。 得漱广讣,见夏完淳集笺技卷五 吊漱广至西塘有述,见夏完滓集笺校卷六。 服的人,五子诗中的一子( 五子诗下自注:“谈乱之际,亲朋凋谢,平生风谊道 兼师友者五人焉。”) 。然因候玄洵死的时候,完淳还很小,所以集中没有更多关于他的 诗作。候玄洵潜心理学,被称为圣贤种子。著有侯文中集。 蒋平阶原名雯阶,字驭闳、斧山,后字大鸿,华亭人,嘉善籍,诸生。崇祯间在 几社很有名声,乙酉时去了福建,唐王授兵部司务,晋御史。闽破后游齐鲁,又到了吴 越,心向会稽山水,于是就在那里安家定居。后来也参与策画了吴胜兆反正事,事败后, 清贫自守,终老会稽而不归。 平阶小时侯曾跟随陈子龙,诗文详赡典丽,凡天文地理、阴阳历数,都有研究,尤 熟兵法。著有东林始末、地理辨正、地理古镜、歌水龙经翻卦挨星图诀考、支 机集( 与门人之词的合集) 、阳宅指南、相地指迷等。 乙酉闰六月,闽中立国。秋冬间,蒋平阶赴福建拥隆武,完淳作诗蒋生南行歌 送他。此外有偶念三秋旧集忆景说兼越行诸子、送驭闳蒋大南行。 李雯字舒章,逢申子,明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齐名。父亲逢申死于闯难, 李雯得知消息后在邸舍朝夕哭不绝声,行乞三四天后得到棺材装殓了父亲。清初被推荐 授与宏文院撰文中书舍人,相传清初的高文典册,都出自他的手中。著有蓼斋集五 十二二卷。 崇祯十七年甲申( 一六四四年) ,李自成陷北京、李逢申遇难后,道路传闻李雯降 清,完淳不太确定,于是作怀李舒章六首,语重心长,以“丈夫明大节,敦信义岂 渝! ”相勉。隆武二年丙戌( 一六四六年) 人日完淳作人f i 怀舒章,“伤心子山去, 何日少卿归? ”,因为已确定李雯仕清,但仍希望他能悔悟。嘉定之役,侯峒曾和两个 儿子玄演、玄洁殉难,然而清政府还不放过侯家。当时李雯为清弘文院中书,完淳作与 李舒章求宽侯氏书为候家谋缓解。此外还有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 王爽字后张,号瀛谷,原名为聚星,后改名为爽,华亭人,完淳集中常出现他 的名字。康熙二十六年顺天举人,康熙= 十七年进士。与夏完淳、杜登春并有神童之称, 与完淳同受业于周茂源。王爽周釜山先生鹤静堂集跋记载:“追忆考功塾中, 弟子侍侧,先生命言志。夏生存古日:其司马长卿乎? 爽日:其吾家景略乎。先 生瞿然顾爽日:嘻,孺子乃分师席,此诚吾所能。当是时师弟子自命綦闳达哉。岂知 白驹载驰,智不及料。夏生既弱龄兵死矣,爽且老而无所表见。而先生一仕即已卒,未 克穴展”。崇祯十六年癸未( 一六四三年) 春,王爽曾经与杜登春、完淳立西南得 朋之会,为几社后起。甲申,完淳写诗雪后怀后张予韶,中有“犹忆去年大会时, 雪花纷纷飞满席”,即记述此事。所著诗文稿,今佚。 乙酉国难后完淳写有寄后张,“昨闻后江新被兵”。与王大后张泛舟华亭谷:“余 为龙兮子为云欲叩天门白玉阍。” 吴易字日生,号惕斋,亦号惕庵,吴江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史可法督师淮、 扬,荐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功绩显赫。一六四五年乙酉夏,督饷吴中,听说南都之变后, 与同邑的孙兆奎、沈自炳等人,号召舟师,屯湖荡阃,结栅自固。这枝劲旅在太湖一带, 牵制了一部分清兵,使得六四五年六、七月间唐王幸键在福建,鲁王以海在绍兴,得 以从容组织政府。那时鲁王就封吴易为长兴伯,唐王也委任为兵部侍郎总督江南诸军事 的重职。后清廷派汉奸李成栋率领军队层层围剿,因寡不敌众,又没有及时的援助,孙 兆奎被捕,送到南京被杀,吴易幸免遇难。但父亲和妻子都没能逃脱。后来浙东兵起, 吴易就收集溃散,重新回到长自荡,整编军队,并请陈子龙作军中的总参谋。完淳也“遵 父遗命,尽以家产饷军”,入吴易军为参谋,“佐威虏以于征,从长兴而再起”,“既充下 乘,聊托中涓! 革檄则远愧孔璋,入幕则深惭仲宣”,即大哀赋中自述在吴易军中 参与筹画。完淳入幕之初有诗军宴、鱼服,屯兵湖中的闲暇时作有同友人过东 道院、鹑衣。丙戌四月初,完淳随军参加攻克海盐的战役。但此时的明军,各自为 战,吴易军也遭到严重的打击。溃退时,完淳与大军失去联系,吴易也只身逃到嘉善, 但被汉奸县令出卖,被抓送到杭州,六月中旬被清军杀于草桥门,年仅三十五岁。完淳 在嘉定获知吴易在杭州就义的噩耗,作诗“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东阁尘宾幕,西 征愧赋才”。由于遗骸未归,完淳与知心密友筑衣冠冢以纪念。永历元年丁亥七月完 淳被押解途中过吴江悼吴易而作吴江野哭中叙及此事,“筑公虚冢青松路”。福王立 南都,吴易曾作恢复、中兴末议,所著有富强要览、客问十三篇,但佚不 可得。今存诗、文、词各一卷。 完淳于吴易情谊极深。“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 作侯芭不敢辞”、“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吴易就义数月后的风雪之夜, 作哭吴都督六首,“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把吴易 王爽,周釜山先生鹤静堂集跋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齐鲁书社,1 9 9 7 年7 月) 第2 1 9 册第l 页 即事,见夏完淳集笺校卷五 吴江野哭,见夏完淳集笺校) 卷四。 1 5 当作自己的老师。永历元年丁亥作绝句口号八首中“可怜屈宋师门谊,空白招魂吊 泪罗”,与大衷赋“l l l 魂l i l l l z i t l l ”前后相合,用屈原贾生列传贾谊过湘水投 书吊屈原事来哀悼吴易。 吴志葵松江人。崇祯中,以武举事苏松巡抚张国维,张国维有贤名,志葵为其所 用,所以也颇有名声。弘光立,迁副总兵,镇守镇江。乙酉五月,清师南渡,江南各郡 都归顺。吴志葵是允彝的门生,当时任吴淞水军副i i , 兵,允彝招他来松江,劝说攻取苏 州,并自任随军参赞。志葵短于谋略,部下水军懦弱,不敢进攻。只有福山副总兵鲁之 屿率勇士3 0 0 人,斩胥门而入。允彝急催志葵出动全部大军跟进,志葵犹豫不决。之屿 失援战死,全军覆没。允彝请志葵速与清军决战,但志葵害怕,想退兵。允彝无奈,流 泪恳求各位将士,以大义劝说他们不要退兵。将士们都很感动,继续屯于苏州城下,与 清军交战。相持了几天,也没有攻下苏州城。后来清兵大力出击,军队后退,允彝回到 曹溪家中。不久松江城被清兵攻占,吴志葵的水军在黄浦被清军全歼,“义士五百人, 同死田横岛”。允彝日:“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我何以谢诸公! ”。自杀殉国。 隆武二年丙戌( 一六四六年) 完淳为殉国英烈所作六哀诗中,吴都督志葵 一篇对志葵颇有责难,“威虏负奇气,膂力恣轻矫”、“持重吝一发,谋断苦不早”。 顾开雍字伟南,娄县人,诸生。顺治八年,贡入太学。与陈子龙、夏允彝等人并 起,名满海内。同时的诸名流都陆续登科第,只有开雍以文学终其一生。隆武元年乙酉 ( 一六四五年) 秋间,开雍去浙江,完淳作送伟南南行兼讯王玢右,“吴淞江上浪花 白,故人分手泪沾臆”,因顾开雍自少年时即追随夏允彝、陈子龙,与完淳相交已久, 所以诗中以故人相称。隆武二年丙戌( 一六四六年) ,因他久客不归,完淳作简顾伟 南,当时鲁王监国驻绍兴,张国维为兵部尚书,伟南留其署中,如诗所云“楚客天涯 久不归,平津东阁有光辉”。晚年安家在跨塘桥外,杜门著述以自娱。书法古劲,为时 所重。 完淳另有偶念三秋旧集忆景说兼越行诸子( 完淳谓浙为越,谓闽为南越) ,诸子 也兼有伟南。 杜登春字九高,娄县人,青浦籍,麟征子。顺治八年选贡,由翰林院孔目授山西 广昌知县。升浙江处州同知。卒于官。登春少时与夏存古、徐度辽、顾子韶、王后张, 六裒,见夏完淳集笺校卷三。 宋辕文,东村记事云间兵事,松龛抄本。 1 6 均有圣童之称。夏、杜两家为世交。杜麟征托孤于夏允彝,允彝让登春和完淳一起在家 塾学习,并把女儿惠吉嫁给登春弟容三。完淳被缚押往南京时,遇杜登春,杜为其出资 送别,完淳也以遗孤托付。永历元年丁亥( 一六四七年) 七月完淳被押解途中作虎丘 遇九高叙及,“竹马交情十七年,漂流湖海竟谁怜! 知心独吊要离墓,亡命难寻少伯 船”。杜登春所著社事本末、童心犯难集及江东耆旧传,社事本木和童 心犯难集均有完淳事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